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化稠油中多重乳滴的形成及对乳状液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孟江 张燕 +2 位作者 龙学渊 冉国锋 王志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1-445,452,共6页
在新滩肯东451区块产出的平均含水58%的稠油(W/O乳状油)中以0.6mg/g油的加量加入复配乳化剂HATJ72,在50℃搅拌2分钟转相形成的O/W乳状液,含大量复杂的多重乳滴,观测到了以水为最外相的七重乳滴。多重乳滴稳定性差,讨论了影响多重乳滴稳... 在新滩肯东451区块产出的平均含水58%的稠油(W/O乳状油)中以0.6mg/g油的加量加入复配乳化剂HATJ72,在50℃搅拌2分钟转相形成的O/W乳状液,含大量复杂的多重乳滴,观测到了以水为最外相的七重乳滴。多重乳滴稳定性差,讨论了影响多重乳滴稳定性的因素:乳化剂及其加量;搅拌强度;温度;Ostwald熟化作用及形成原始乳滴时的油水比。由该区块净化稠油和含水7.2%的塔河稠油加水加乳化剂配制的O/W乳状液中乳滴结构比较简单,绝大多数为W/O/W型。与由肯东稠油加水加乳化剂配制的O/W乳状液相比,肯东含水(58%)稠油加乳化剂转相形成的含水相同(35%)的O/W乳状液,表观黏度较低且黏度较不稳定。简介了获得成功的肯东451站含水稠油乳化降黏集输试验。在含水58%的稠油中按0.6mg/g油的加量加入乳化剂HATJ72和自由水,转相形成O/W乳状液,输送温度50℃,乳化液滴结构复杂,乳状液稳定性较差,输送至下游5公里处时,管道垂直方向上含水、油、水滴数量、黏度已有很大差异。液滴结构复杂、乳状液稳定性差,是自由水引起的,因此应控制掺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稠油(W/O乳状液) 转相 降黏 乳化集输 多重乳滴 稳定性 新滩肯东451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罐内可燃气体燃烧引起的瞬时超压机理分析与动力学仿真计算 被引量:3
2
作者 丁宇奇 沙金成 +3 位作者 刘巨保 于宏庆 邱枫 门建斌 《压力容器》 2014年第3期20-27,8,共9页
以容积为3×103m3立式拱顶储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储罐内可燃气体燃烧升压的理论研究得到了储罐内瞬时超压的计算方法,并对不同点火源位置、不同气体空间对储罐内部压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储罐的... 以容积为3×103m3立式拱顶储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储罐内可燃气体燃烧升压的理论研究得到了储罐内瞬时超压的计算方法,并对不同点火源位置、不同气体空间对储罐内部压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储罐的空间有限元模型,对储罐瞬时超压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提出了储罐在瞬时超压下的破坏条件,为储罐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罐 可燃气体 瞬时超压 有限元 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试验区不同注入方式驱油效果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春生 崔海清 +1 位作者 徐炳涛 蒋玉卓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15期3714-3718,共5页
为提高原油采收率,寻找剩余油挖潜的方法,进一步完善聚合物驱油理论体系。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注入方式对高浓度试验区适应性,优选出最佳段塞组合,为试验区注入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主要开展了(1)相同聚合物、不同浓度、单... 为提高原油采收率,寻找剩余油挖潜的方法,进一步完善聚合物驱油理论体系。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注入方式对高浓度试验区适应性,优选出最佳段塞组合,为试验区注入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主要开展了(1)相同聚合物、不同浓度、单一段塞驱油效果研究:采用炼化超高分2 500万和再创700万抗盐聚合物,其中炼化超高分2 500万聚合物注入浓度为1 000 mg/L、1 500 mg/L、2 000 mg/L、2 500 mg/L、3 000 mg/L五个浓度点;再创700万抗盐聚合物注入浓度为800 mg/L、1 100 mg/L、1 400 mg/L、1 700 mg/L、2 000 mg/L五个浓度点,开展水驱后聚合物驱油实验研究,得出不同阶段采收率、含水率变化规律。确定注聚的调整时机,优选两种聚合物单独驱油最佳注入浓度、聚合物用量以及最终提高采收率效果;(2)相同聚合物、不同浓度、多段塞组合驱油效果研究:采用超高分2 500万聚合物,注入浓度分别为2 500 mg/L、2 000 mg/L、1 200mg/L,聚合物总用量2 000 mg/L.PV,通过各段塞大小变化,组合成4套方案,最终后续水驱到含水98%,得出不同流度控制方案对驱油效果的影响,评价确定2 500万聚合物不同浓度梯次段塞组合方式及提高采收率效果;(3)不同聚合物、不同浓度、多段塞组合驱油效果研究:根据第一个实验的结果确定炼化超高分2 500万和再创700万抗盐聚合物合适浓度,总聚合物用量2 000 mg/L.PV,测定3套方案注入压力、综合含水率、吸液指数及采收率等的变化,评价不同聚合物、不同浓度、多段塞组合驱油效果,评价确定两种聚合物不同浓度多段塞组合驱油效果。最后,综合对比三种方案的采出程度、压力和聚合物用量,确定高浓度试验区的最佳注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 炼化超高分 抗盐聚合物 段塞组合 室内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