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间断循环钻井系统 被引量:16
1
作者 马青芳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10-212,共3页
不间断循环钻井系统是世界钻井界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技术,该系统可以在接单根或立根期间保持钻井液的不间断循环,能够有效解决窄钻井液密度窗口的钻井问题。概述了不间断循环钻井系统的优点、作用及技术发展历程,论述了系统的结构组成... 不间断循环钻井系统是世界钻井界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技术,该系统可以在接单根或立根期间保持钻井液的不间断循环,能够有效解决窄钻井液密度窗口的钻井问题。概述了不间断循环钻井系统的优点、作用及技术发展历程,论述了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不间断循环钻井系统为复杂井尤其是窄钻井液密度窗口井钻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间断循环钻井系统 窄钻井液密度窗口 主体连接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ACE的频率特性测试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彭嵩 肖建秋 +1 位作者 马青芳 王爱国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2-224,共3页
针对目前伺服系统频率响应特性测试试验的要求,在简介频率响应特性测试的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dSPACE的频率响应特性测试系统的软硬件组成,重点论述了该系统利用Simulink中的S-Function实现测试信号生成的手段以及利用dSPACE中... 针对目前伺服系统频率响应特性测试试验的要求,在简介频率响应特性测试的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dSPACE的频率响应特性测试系统的软硬件组成,重点论述了该系统利用Simulink中的S-Function实现测试信号生成的手段以及利用dSPACE中的实验软件ControlDesk获取采样数据的处理方法.该系统具有简单快捷、配置灵活、节约成本的优点,可以替代价格昂贵的传统的频率特性测试仪和信号发生器.应用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经济可靠,测试精度高,能够满足伺服系统频率响应特性测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PACE 频率响应特性 信号生成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循环钻井系统动力钳的结构设计 被引量:8
3
作者 肖建秋 马青芳 +1 位作者 胡志坚 齐建雄 《石油机械》 2016年第1期1-4,9,共5页
连续循环钻井技术能够在接单根(或立根)和起下钻期间保持钻井液的连续循环,在整个钻进期间实现稳定的当量循环密度和不间断的钻屑排出,提高复杂地层的钻井安全性。在介绍连续循环钻井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连续循环钻井系统的... 连续循环钻井技术能够在接单根(或立根)和起下钻期间保持钻井液的连续循环,在整个钻进期间实现稳定的当量循环密度和不间断的钻屑排出,提高复杂地层的钻井安全性。在介绍连续循环钻井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连续循环钻井系统的关键部件——动力钳进行了结构设计,并分析了动力钳研制的技术难点。介绍了动力钳各部分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求,并对动力钳在现场试验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动力钳在大港油田再次试验时状况良好。研究结果可为连续循环钻井装备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循环钻井 动力钳 系统主机 结构设计 卡紧机构 旋扣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模拟法在膨胀套管修复套损井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4
作者 徐丙贵 张燕萍 +2 位作者 王辉 尹洪伟 贾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1-657,共7页
为了分析膨胀套管在套损井修复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及残余应力情况,剖析膨胀过程中管材内部变化规律,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膨胀套管在套损井修复应用中的有限元模型,优选模型的边界条件,进行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数值模拟结果直观地... 为了分析膨胀套管在套损井修复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及残余应力情况,剖析膨胀过程中管材内部变化规律,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膨胀套管在套损井修复应用中的有限元模型,优选模型的边界条件,进行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数值模拟结果直观地反映了管材膨胀过程中的应力一应变情况,结合实验室台架试验及现场施工,总结出可在制管、套管膨胀和后处理3个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消减残余应力;膨胀套管在高压液体作用下发生二次形变后,内径尺寸比膨胀锥的外径单边增加0.9~1.3mm,据此修正了膨胀锥、膨胀套管和原套管尺寸间的经验公式。在华北油田京708井采用膨胀套管技术修复套损井,施工完成后,产油量增加,含水率降低,达到施工要求,表明膨胀套管补贴套损井技术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符合油田现场施工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套管 套损井修复 数值模拟 残余应力 二次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进控制模拟系统及控制算法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6
5
作者 胡志坚 孙友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5-460,共6页
为了深入研究钻进控制机理,建立由计算机、信号检测与处理模块、钻机主体、动力站和比例电磁阀等主要构件组成的钻进控制模拟系统.利用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PCI接口板和数据分析软件等,解决了钻进参数实时检测、采集和数据处理等技术... 为了深入研究钻进控制机理,建立由计算机、信号检测与处理模块、钻机主体、动力站和比例电磁阀等主要构件组成的钻进控制模拟系统.利用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PCI接口板和数据分析软件等,解决了钻进参数实时检测、采集和数据处理等技术难题.在此基础上,尝试采用改进的PID和Fuzzy-PID算法对给进力、转速和钻速等进行闭环控制.试验结果表明,钻进控制模拟系统动态响应快,控制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最大控制误差约为10%,系统具有良好的监测和控制钻进参数与钻进过程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进控制 模拟系统 算法 闭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00m钻机盘式刹车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马青芳 杨晖 +2 位作者 邵强 郭慧娟 王爱国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2-55,92,共4页
由于12000m钻机刹车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尤为重要,所以研制了一种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适合现场使用的12000m钻机盘式刹车系统。该盘式刹车系统的技术参数根据12000m钻机绞车的主要技术参数确定,还创新性地采用了刹车间隙自动调节机构... 由于12000m钻机刹车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尤为重要,所以研制了一种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适合现场使用的12000m钻机盘式刹车系统。该盘式刹车系统的技术参数根据12000m钻机绞车的主要技术参数确定,还创新性地采用了刹车间隙自动调节机构、刹车片自动回位装置等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刹车间隙自动调节问题和刹车片的偏磨问题,提高了刹车系统的安全性。在川科1井的应用表明,该盘式刹车系统运行状况良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钻机 盘式刹车 结构特点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管测井机滚筒总成结构设计 被引量:14
7
作者 肖建秋 张燕萍 +1 位作者 马青芳 郭慧娟 《石油矿场机械》 2009年第9期55-58,共4页
为解决水平井测井作业难题,最新研制了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连续管测井机。介绍了连续管测井机滚筒总成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滚筒总成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分析计算和结构设计。滚筒总成以其独特的分体双半轴结构,满足了井下测井数... 为解决水平井测井作业难题,最新研制了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连续管测井机。介绍了连续管测井机滚筒总成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滚筒总成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分析计算和结构设计。滚筒总成以其独特的分体双半轴结构,满足了井下测井数据信号传输和液体循环需要,适用于连续管测井机和连续管作业机中。所用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亦可对连续管装备的研制和设计提供分析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管测井机 滚筒总成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I偏梯形套管螺纹接头极限抗拉能力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肖建秋 彭嵩 +1 位作者 程方强 邵强 《石油矿场机械》 2008年第3期53-56,共4页
采用解析方法研究了偏梯形套管螺纹接头的极限承载能力。根据变形协调原理,假设在变形过程中内、外螺纹在接触点处始终保持接触,将螺纹齿简化为梁模型,运用弹塑性力学、接触力学的理论,计算出API偏梯形套管螺纹接头在机紧装配、拉伸载... 采用解析方法研究了偏梯形套管螺纹接头的极限承载能力。根据变形协调原理,假设在变形过程中内、外螺纹在接触点处始终保持接触,将螺纹齿简化为梁模型,运用弹塑性力学、接触力学的理论,计算出API偏梯形套管螺纹接头在机紧装配、拉伸载荷工况下的弹、塑性极限承载能力及应力状态。分析总结了上扣扭矩和拉力对偏梯形螺纹连接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接头 极限承载 应力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压对套管接头极限承载能力影响
9
作者 肖建秋 彭嵩 +1 位作者 程方强 郭慧娟 《石油矿场机械》 2008年第6期55-57,共3页
为研究石油套管接头极限抗内压和抗外压能力,运用弹塑性力学基本知识,采用解析方法将套管和接箍简化为过盈装配的组合厚壁筒,从理论上分析并计算出API偏梯形套管螺纹接头在机紧装配、拉伸、内压、地层外挤压力等载荷工况下的弹塑性极限... 为研究石油套管接头极限抗内压和抗外压能力,运用弹塑性力学基本知识,采用解析方法将套管和接箍简化为过盈装配的组合厚壁筒,从理论上分析并计算出API偏梯形套管螺纹接头在机紧装配、拉伸、内压、地层外挤压力等载荷工况下的弹塑性极限承载能力及应力状态。分析并总结了内压和地层外挤压力对偏梯形螺纹连接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接头 内压 外压 应力状态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