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试井分析方法判断MDT压力测试的准确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家富 毕全福 +6 位作者 胡广军 任家萍 梁海波 禹建军 鲁斌昌 苏建华 郑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2-675,共4页
利用MDT(电缆地层测试仪)测压力剖面点的压力资料,根据压力梯度可分析判断油气水层。但因测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判断存在不准确性,因而存在对储集层的流体性质作出错误判断的可能性。利用试井分析方法,判定MDT是否测取了真实的地层压... 利用MDT(电缆地层测试仪)测压力剖面点的压力资料,根据压力梯度可分析判断油气水层。但因测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判断存在不准确性,因而存在对储集层的流体性质作出错误判断的可能性。利用试井分析方法,判定MDT是否测取了真实的地层压力,提供了取舍的方法,经矿场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T 压力测试 压力剖面 试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砂影响下的甲烷水合物相平衡和生成规律实验 被引量:2
2
作者 唐青隽 李国亮 +2 位作者 胡广文 刘慧 付玮琪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07,共8页
由于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存在低温高压、出砂强度大、井底气液分离效率低等问题,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井内流体实际为甲烷-水-粉砂三相流,并存在水合物堵塞风险。研发了适用于甲烷-水-粉砂三相条件下的甲烷水合物反应釜,并开展考虑粉砂影响的... 由于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存在低温高压、出砂强度大、井底气液分离效率低等问题,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井内流体实际为甲烷-水-粉砂三相流,并存在水合物堵塞风险。研发了适用于甲烷-水-粉砂三相条件下的甲烷水合物反应釜,并开展考虑粉砂影响的甲烷水合物相平衡和生成规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粉砂可以改善气液间传热和传质速率,在粉砂影响下甲烷水合物相平衡曲线将向右水平移动1.0~1.2℃;随着粉砂含量增加,水合物生成速率和水合物生成过程中水转化率均随之升高,因此粉砂会增加深水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管线内水合物堵塞风险。本研究成果可为制定高效的水合物流动保障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水合物 粉砂 水合物堵塞 相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嵌岩钢管桩内卷边切割机器人的设计研究
3
作者 朱军龙 唐柯岩 +3 位作者 张军 李育房 蒋威 汝梦奇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59,共12页
海上风电桩在基础打桩过程中,容易造成钢管桩下端内卷边,这会增加下插的阻力,须将影响下钻的内卷边切除,提高风电桩插桩效率。现阶段内卷边的处理多是潜水员下水切割,处理过程较为繁琐,难以应对复杂的工况,且有一定的危险性。为解决以... 海上风电桩在基础打桩过程中,容易造成钢管桩下端内卷边,这会增加下插的阻力,须将影响下钻的内卷边切除,提高风电桩插桩效率。现阶段内卷边的处理多是潜水员下水切割,处理过程较为繁琐,难以应对复杂的工况,且有一定的危险性。为解决以上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海上嵌岩式钢管桩内卷边切除的切割机器人。通过对钢管桩内卷边切割现有的施工工艺和施工作业要求进行分析,总结了内卷边切割机器人所需满足的设计要求,提出了适用于切割钢管内卷边的多轴联动机器人系统;确定了总体方案,对内卷边切割机器人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进行具体结构设计。基于SPH-FEM耦合算法,对磨料水射流切割钢管壁过程进行研究,确定切割工艺参数,对射流反作用进行分析,并结合切割参数进行算例验证。理论分析以及仿真模拟验证表明,所设计的内卷边切割机器人符合施工要求,能改善海上嵌岩式钢管桩内卷边的精确切除问题,有助于完善海上风电桩基础施工工艺的完整性,可为后续内卷边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桩 海上风电桩 内卷边 切割机器人 磨料水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在冲积扇构型建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吴小军 李晓梅 +1 位作者 谢丹 孙国强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7-91,共5页
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通过扫描训练图像得到多点之间的相关性,其能够很好地描述地下储层的展布形态和分布规律。与传统的两点地质统计学通过变差函数描述两点的相关性相比,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能更好地描述储层的空间相关性。介绍了多点地... 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通过扫描训练图像得到多点之间的相关性,其能够很好地描述地下储层的展布形态和分布规律。与传统的两点地质统计学通过变差函数描述两点的相关性相比,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能更好地描述储层的空间相关性。介绍了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并在克拉玛依油田某区块下克拉玛依组冲积扇扇中亚相的构型建模中加以应用,最终建立的三维构型模型较好地展现了平面上和垂向上的分布形态及各构型间的接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地质统计学 训练图像 SNESIM方法 变差函数 冲积扇 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角度和喷射速度对超级13Cr油管冲蚀速率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治国 窦益华 罗俊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105,共6页
利用自制的喷射式冲蚀实验装置,在胍胶压裂液与40/70目石英砂混合形成的液固两相流体中,研究了冲击角度和喷射速度对超级13Cr油管冲蚀速率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冲击角度和喷射速度对超级13Cr油管的冲蚀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利用自制的喷射式冲蚀实验装置,在胍胶压裂液与40/70目石英砂混合形成的液固两相流体中,研究了冲击角度和喷射速度对超级13Cr油管冲蚀速率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冲击角度和喷射速度对超级13Cr油管的冲蚀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级13Cr油管冲蚀速率随喷射速度的增大呈幂率关系增长。冲击角度为30°时超级13Cr油管的冲蚀速率最大,但幂指数较小;冲击角度为45°时,冲蚀速率居中,但幂指数最大;而冲击角度为90°时,冲蚀速率最低,幂指数最小。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在较小的冲击角度和较高的喷射速度下,石英砂颗粒对超级13Cr油管表面产生了较深的切削犁沟。而在较大的冲击角度和较高的喷射速度下,超级13Cr油管表面产生微裂纹,主要损伤机理为冲击锻打造成的材料挤压成片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13Cr油管 冲击腐蚀 冲击角度 喷射速度 冲蚀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藏裂缝网络多相渗流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咸玉席 陈超峰 +1 位作者 封猛 郝有志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4-100,共7页
为了准确表征页岩油藏复杂裂缝中多相流体的流动,建立了嵌入裂缝多相流动模型和多裂缝交叉网络多相流动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多相流体在多裂缝交叉网络中的流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裂缝网络多相渗流数值模拟方法解决了表征流体... 为了准确表征页岩油藏复杂裂缝中多相流体的流动,建立了嵌入裂缝多相流动模型和多裂缝交叉网络多相流动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多相流体在多裂缝交叉网络中的流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裂缝网络多相渗流数值模拟方法解决了表征流体单一、裂缝尺度范围大、划分网格要求精度高、流体参数在裂缝界面处不连续等问题,能够判断水力压裂裂缝与天然裂缝沟通的规模及距离,数值模拟计算的地层压力可以表征页岩油藏裂缝网络附近区域内压力随生产时间的变化规律。裂缝网络多相渗流数值模拟,实现了数值模拟的高效计算,为评价页岩油藏储层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藏 水力压裂 裂缝网络 多相渗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采出液T形管分离器的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8
7
作者 田洋阳 崔之健 +2 位作者 孙明龙 徐士祺 黄茹阳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2-138,共7页
传统的油田集输工艺损耗能量大,运行成本高。鉴于此,基于Fluent数值模拟软件,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欧拉多相流模型对T形管分离器的流场特性以及油水分离过程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油水两相速度分布规律基本相同,在主管中沿流动方向... 传统的油田集输工艺损耗能量大,运行成本高。鉴于此,基于Fluent数值模拟软件,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欧拉多相流模型对T形管分离器的流场特性以及油水分离过程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油水两相速度分布规律基本相同,在主管中沿流动方向速度逐渐降低,分支管中速度最大,水相在主管顶部区域速度较小,在汇管中上述分布趋势更加明显;湍流在分支管和主管连接处、分支管和汇管连接处以及汇管上游较为剧烈,油水发生强烈掺混;入口流速对油水分离过程的影响较大,流速越大,流体的停留时间越短,分流扰动后恢复为分层流更加困难;流速越大,油水剪切作用增强,油滴更均匀分散在水中,混合层携带更多的油相,故操作中需要确定最佳流速;随着含油体积分数增大,混合层厚度增加,最终分离效率呈现先缓慢增加,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分流比较低时,汇管主要流出底层水,分离效率较低;随着分流比增大,汇管的流量增大,油水间扰动增强,流体流经汇管携带了部分混合层流体,分离效果明显提升;但分流比继续增大,混合层全部流入汇管后,油层开始流入汇管,此时分离效率随着分流比的增大呈线性降低。基于研究结果,最优操作参数为:入口流速0.10~0.30 m/s,入口含油体积分数5%~9%,分流比0.5~0.7。研究结果为油水分离提供了新思路,可为探究高效分离效果的设备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形管分离器 数值模拟 油水两相流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滤波的压裂停泵数据反演方法 被引量:13
8
作者 温杰雄 田伟 +2 位作者 毕全福 李雪彬 卢德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2-399,共8页
水力压裂是目前开采致密油气的主要方式,压裂施工期间测量的地面压力及流量数据包含地层压力、渗透率和裂缝半长等重要信息,这些参数是判断压裂施工成功率及压后开采制度制定的重要依据.提出了基于数字滤波压裂停泵数据反演方法,首先采... 水力压裂是目前开采致密油气的主要方式,压裂施工期间测量的地面压力及流量数据包含地层压力、渗透率和裂缝半长等重要信息,这些参数是判断压裂施工成功率及压后开采制度制定的重要依据.提出了基于数字滤波压裂停泵数据反演方法,首先采用井筒垂直管流方程将变密度和流量的地面压力折算到井底压力,其次采用FIR滤波处理停泵后压降数据,消除停泵水锤等噪声干扰,获得反映地层渗流的压降数据,最后采用垂直裂缝井试井分析方法解释滤波后的压降数据,获得地层渗透率、原始地层压力及裂缝半长等重要参数,实现了对裂缝及地层参数的实时分析及评价.通过与关井压力恢复分析结果比较,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滤波 水力压裂 试井分析 压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井下牵引器步进机构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相宇 李美求 +2 位作者 苏红莉 张思 胡开松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8-104,共7页
针对井下牵引器步进机构滚珠丝杠副做运动分析的传统计算方法并未考虑滚动体惯性载荷的问题,采用矢量分析法对滚珠丝杠副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得出其轴向运动的影响因素,并运用球轴承拟静力学的分析方法,结合往复作业的实际工况,建立了只... 针对井下牵引器步进机构滚珠丝杠副做运动分析的传统计算方法并未考虑滚动体惯性载荷的问题,采用矢量分析法对滚珠丝杠副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得出其轴向运动的影响因素,并运用球轴承拟静力学的分析方法,结合往复作业的实际工况,建立了只受纯轴向力的滚珠丝杠副拟静力学简化分析模型,解出相关影响参数,并研究了不同轴向载荷和转速下步进机构的运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丝杠轴向移动速度曲线呈现负正弦变化趋势,且转速对其影响显著,轴向载荷一定时,转速与轴向移动速度成倍增长;而对比轴向载荷的影响就略小,一定转速下,在机构的带载能力范围内,随着轴向载荷的递增,轴向移动速度会产生极小的差值;与传统计算方法对比,该轴向速度数值及变化规律有明显的出入。研究结果对于牵引器在水平井井下作业的精确进给和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牵引器 步进机构 矢量分析 拟静力学 动态特性 负正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固两相流对活动弯头的冲蚀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方淼 李美求 +2 位作者 宋杨 冯玲 冯志成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7-111,共5页
为了探究流体在输送中对活动弯头的冲蚀规律,以φ76.2 mm (3 in) 10型长半径活动弯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该型号活动弯头的物理模型.利用Fluent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分别针对活动弯头的安装角度、流体进口速度、固体颗粒质量流量及固体颗粒... 为了探究流体在输送中对活动弯头的冲蚀规律,以φ76.2 mm (3 in) 10型长半径活动弯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该型号活动弯头的物理模型.利用Fluent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分别针对活动弯头的安装角度、流体进口速度、固体颗粒质量流量及固体颗粒直径等因素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对活动弯头的冲蚀速率随着安装角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并且在安装角度为3π/8时冲蚀速率达到最大值;随着流体进口速度的增大,其对活动弯头的冲蚀速率逐渐增大,其增长速率也逐渐增大;冲蚀速率与固体颗粒质量流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当固体颗粒直径增大时,冲蚀速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在颗粒直径为150 μm时达到最小值,在颗粒直径大于500 μm时,冲蚀速率的增长趋于平缓.研究结果可为活动弯头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弯头 湍动能 冲蚀速率 流体进口速度 安装角度 质量流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湖凹陷风城组薄互层分层压裂优化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潘丽燕 阮东 +3 位作者 惠峰 刘凯新 张敏 彭岩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1-226,共6页
玛湖凹陷石油地质储量大,二叠系风城组储集层厚度大,油气显示佳,但薄互层岩性组合复杂,地应力变化大,需要精细分层压裂实现储量充分动用。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多段储集层合压时压裂裂缝扩展的影响因素,为储集层压裂方案的选择提供依... 玛湖凹陷石油地质储量大,二叠系风城组储集层厚度大,油气显示佳,但薄互层岩性组合复杂,地应力变化大,需要精细分层压裂实现储量充分动用。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多段储集层合压时压裂裂缝扩展的影响因素,为储集层压裂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储集层应力差对压裂裂缝扩展的影响最大,压裂液排量和黏度次之,储集层厚度比影响最小。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对数值模拟结果开展机器学习,建立了综合考虑地质和工程因素的多因素精细分压决策模型。采用该决策模型在玛南斜坡风城组开展了6井次的合分压预判与施工参数优化,实现压裂改造后试产普遍自喷,部分井日产油10.34~32.37 t,单井平均产量较采用传统压裂工艺提升近50%,可供同类油藏开发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 风城组 薄互层 分层压裂 裂缝扩展 BP神经网络 决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井地层特征的热流耦合温度反演新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毛新军 曹植纲 +3 位作者 陈超峰 胡广文 封猛 咸玉席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8-123,共6页
高探1井试油时,井底流体温度随着产量增大而升高,而现有测试资料分析方法无法解释该现象。为此,根据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考虑高温流体在地层中的渗流规律和在井筒内的流动规律、渗流和流动时的传热,建立了储层和井筒的热流耦合模型,利... 高探1井试油时,井底流体温度随着产量增大而升高,而现有测试资料分析方法无法解释该现象。为此,根据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考虑高温流体在地层中的渗流规律和在井筒内的流动规律、渗流和流动时的传热,建立了储层和井筒的热流耦合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温度瞬态数据,反演了高产井地层温度。高探1井的生产压力和温度数据反演结果表明,反演得到的温度曲线与实测温度曲线吻合良好,可以解释井底流体温度随产量升高的现象。研究表明,高产井地层特征温度反演方法能够定量分析地层热力学和渗流参数、确定高产井流体的产出位置,为生产管柱安全评价、现场生产决策、油藏认识和储量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井 热流动 耦合 温度 反演 数学模型 高探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储气库注气过程一体化压力及地层参数计算方法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慧 丁心鲁 +3 位作者 张士杰 方云贵 郝晓波 郑玮鸽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71,共8页
为了掌握地下储气库注气过程中的压力动态变化情况,解决持续注气导致的地层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依据现场静、动态资料,基于一种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综合储层压力、井底压力和井口压力的计算方法,建立了一种地下储气库注气过程一体化压... 为了掌握地下储气库注气过程中的压力动态变化情况,解决持续注气导致的地层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依据现场静、动态资料,基于一种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综合储层压力、井底压力和井口压力的计算方法,建立了一种地下储气库注气过程一体化压力及地层参数计算方法。首先,利用计算储层压力、井底压力和井口压力的方法计算出井口压力;然后,应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不断调整、优化压力和地层参数,使计算的井口压力与实测井口压力达到最优拟合,进而得到储层压力、井底压力,以及储层平均渗透率、探测半径等地层参数。利用该方法计算了呼图壁储气库3口注采井的井口压力和储层的平均渗透率,3口注采井计算井口压力与实测井口压力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889,0.9893和0.9784,计算出的储层渗透率与试井解释的渗透率基本一致,说明该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可靠。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地下储气库注气过程一体化压力及地层参数计算方法,可以了解地下储气库注气过程中的压力变化情况,有助于指导地下储气库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注气 井口压力 地层参数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巨厚储层直井体积压裂关键技术 被引量:7
14
作者 郝丽华 甘仁忠 +2 位作者 潘丽燕 阮东 刘成刚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9-105,共7页
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储层砂体埋藏深、厚度大、整体含油、基质致密、富含金属离子,压裂面临着纵向动用程度不足、裂缝复杂程度低、加砂风险高、常规胍胶压裂液不配伍等改造难点。为充分释放其页岩油勘探潜力,通过精细描述储层力学性质... 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储层砂体埋藏深、厚度大、整体含油、基质致密、富含金属离子,压裂面临着纵向动用程度不足、裂缝复杂程度低、加砂风险高、常规胍胶压裂液不配伍等改造难点。为充分释放其页岩油勘探潜力,通过精细描述储层力学性质,评价缝网形成的主控因素,建立可压性指数计算模型,结合人工裂缝纵向扩展能力优选射孔簇及层间距,形成了纵向精细分层方法。基于天然裂缝发育程度,通过优选体积压裂工艺,采用大排量施工提高缝内净压力、不同粒径支撑剂组合多尺度充填、缓增幅泵注安全加砂,优化大规模组合改造工艺,配套研发低伤害耐温聚合物压裂液,最终形成了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巨厚储层直井体积压裂关键技术。该技术在MY1井风城组页岩油储层施工成功率100%,压裂后获日产50 m3高产油流,开创了玛湖凹陷非常规油藏勘探新局面,对指导该储层后续页岩油效益开发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 页岩油 巨厚储层 直井 体积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介质致密油藏油水两相瞬态流动模拟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毛新军 胡广文 +3 位作者 张晓文 张文全 秦莹民 王朝阳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2-578,共7页
致密油藏压裂开发过程中具有油藏多相渗流和储层裂缝网络非均质等特征,导致多裂缝水平井的油水流动模拟难度较大,致密油藏多裂缝水平井生产过程的模拟方法难以同时耦合上述特征.针对致密油藏基质-裂缝双重介质系统内油水两相瞬态流动提... 致密油藏压裂开发过程中具有油藏多相渗流和储层裂缝网络非均质等特征,导致多裂缝水平井的油水流动模拟难度较大,致密油藏多裂缝水平井生产过程的模拟方法难以同时耦合上述特征.针对致密油藏基质-裂缝双重介质系统内油水两相瞬态流动提出一种新的数学解析模拟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基质-裂缝网络-水力压裂裂缝多重介质系统内油水两相渗流特征,同时引入动态泄流面积模型解决储层裂缝非均质问题,基于Newton-Raphson方法求解基质-裂缝网络-水力压裂裂缝系统3个区域内物质平衡方程,准确、系统地模拟和预测压裂水平井在生产过程中不同区域内的平均压力、累产油/水量和日产油/水量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该方法以实验室数据为约束,减少解析计算的计算量,可提升对致密油藏基质-裂缝双重介质系统内油水两相瞬态流动的认识,指导致密油藏的高效压裂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致密油藏 压裂水平井 双重介质系统 半解析流动模型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E_(3)^(2)储层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4
16
作者 杜江民 龙鹏宇 +3 位作者 秦莹民 张桐 马宏宇 盛军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共10页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发现了亿吨级储量规模的大油气田。为研究英西地区渐新统E32储层特征及成藏模式,开展了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物性测试、扫描电镜分析、构造演化研究和成藏条件分析等。结果表明:①英西地区渐新...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发现了亿吨级储量规模的大油气田。为研究英西地区渐新统E32储层特征及成藏模式,开展了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物性测试、扫描电镜分析、构造演化研究和成藏条件分析等。结果表明:①英西地区渐新统E_(3)^(2)储集层规模巨大,以湖相碳酸盐岩为主,夹陆源碎屑、泥质和各种盐类矿物。②岩石物性以“低孔-特低渗”型为主,孔隙类型包括白云石晶间孔、溶蚀孔和各种微裂缝。③英雄领地区整体上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特征,其演化经历了古始新世—中新世断坳(29.3~23.8 Ma)、上新世早期弱挤压(23.8~7.2 Ma)和上新世晚期—第四纪强挤压(7.2 Ma~现今)3个阶段。④英西地区E32油气藏具有“自生自储”特征,其烃源岩TOC多为0.5%~1.0%,R_(o)多为0.6%~0.9%,丰度低、质量中等、成熟度低,但岩石中含大量可溶有机质。上部的盐间油层组发育优质盖层,构造裂缝和层间缝为油气运移通道,异常高压为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存在“超压+浮力”驱动和“超压+扩散”驱动等类型。多期次、持续充注和晚期成藏为亿吨级大型油气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该研究成果对英西地区渐新统油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构造演化 成藏模式 E_(3)^(2) 渐新统 英西地区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氢与CCUS关键技术耦合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3
17
作者 殷卓成 杨高 +3 位作者 王朝阳 马青 刘菲 柳庆仁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6-81,共6页
系统介绍了氢能开发领域中各类制氢关键技术的工艺原理、应用现状,包括化石能源制氢、工业副产气制氢、化工原料高温裂解制氢、电解水制氢以及其他制氢技术,对比分析了各类氢能制备技术的优势与现存不足。详细展示了碳捕获、利用与封存(... 系统介绍了氢能开发领域中各类制氢关键技术的工艺原理、应用现状,包括化石能源制氢、工业副产气制氢、化工原料高温裂解制氢、电解水制氢以及其他制氢技术,对比分析了各类氢能制备技术的优势与现存不足。详细展示了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工艺原理、适用场合以及研究现状。最后,综合分析了耦合CCUS技术的低碳制氢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并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推动氢能源低碳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制氢技术 CCUS技术 低碳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入头夹紧系统载荷分布均匀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志强 刘颖 +3 位作者 宋杨 杨高 杨志敏 宋治国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8-83,共6页
目前尚未见注入头整个夹紧区域内各夹持块载荷分布情况的系统性研究。为此,基于结构力学基本理论,建立了注入头夹紧系统力学模型,在考虑系统刚度和连续管残余弯曲变形的基础上,研究了注入头各夹持块载荷分布均匀性,并探讨了夹紧液缸间... 目前尚未见注入头整个夹紧区域内各夹持块载荷分布情况的系统性研究。为此,基于结构力学基本理论,建立了注入头夹紧系统力学模型,在考虑系统刚度和连续管残余弯曲变形的基础上,研究了注入头各夹持块载荷分布均匀性,并探讨了夹紧液缸间距、垫片刚度、推板厚度、连续管规格和弯曲半径等因素对载荷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夹紧力下,夹紧液缸间距对夹紧系统载荷分布均匀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建议夹紧液缸间距=推板总长度/夹紧液缸数量;夹紧系统载荷分布均匀性随垫片刚度和连续管规格的增大而降低,随推板厚度和连续管弯曲半径的增大而提高。研究结果可为注入头夹持长度确定以及链条滚轮轴承寿命核算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紧系统 夹持块 连续管 弯曲变形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井连续管作业半挂车结构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颜家福 张清龙 +4 位作者 赵永明 张富强 杨高 郝军 柳庆仁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7-94,共8页
为了满足大容量连续管运输要求,适应国内道路运输条件,研制了超深井连续管作业半挂车。半挂车采用截断式大梁框架结构,确保连续管滚筒下沉安装及车架强度和刚度,解决了空间限制等问题。建立了半挂车车架的有限元模型,模拟半挂车处于静... 为了满足大容量连续管运输要求,适应国内道路运输条件,研制了超深井连续管作业半挂车。半挂车采用截断式大梁框架结构,确保连续管滚筒下沉安装及车架强度和刚度,解决了空间限制等问题。建立了半挂车车架的有限元模型,模拟半挂车处于静载、制动和动载条件下的受力状态,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半挂车车架进行结构优化,优化后半挂车车架质量减小约8%,承受动载荷时,其台阶处的车架刚度有所增加,车架大台阶处的应力比优化前有所改善,八面体横梁最大应力减小到200 MPa,车架大梁最大挠度由18 mm减小到15 mm。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半挂车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超深井连续管作业机对承载能力和通过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 连续管 半挂车 结构设计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祁连盆地下日哈坳陷上三叠统泥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评价
20
作者 李成福 陈磊 +4 位作者 刘钰 韦钦杰 肖龙 范文科 云启成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3-162,共10页
下日哈坳陷是南祁连盆地中油气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地区之一,南祁连盆地发育石炭系暗色泥(灰)岩、下二叠统草地沟组暗色灰岩、上三叠统尕勒得寺组暗色泥岩和侏罗系暗色泥页岩4套烃源岩系,其中三叠纪烃源岩厚度较大,有机质丰度属于低中等... 下日哈坳陷是南祁连盆地中油气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地区之一,南祁连盆地发育石炭系暗色泥(灰)岩、下二叠统草地沟组暗色灰岩、上三叠统尕勒得寺组暗色泥岩和侏罗系暗色泥页岩4套烃源岩系,其中三叠纪烃源岩厚度较大,有机质丰度属于低中等,有机质成熟度适中,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和形成页岩气的地质条件。为了进一步认识下日哈坳陷上三叠统泥页岩生烃潜力,通过下日哈凹陷地质调查井和地表采集的样品,开展了上三叠统泥页岩分布、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矿物组成、储集特征和含气显示等页岩气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认为下日哈凹陷地区上三叠统暗色泥页岩发育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中等、Ⅱ—Ⅲ型干酪根类型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暗色泥页岩中脆性矿物的含量较高,黏土矿物以伊利石和绿泥石为主,利于吸附气的聚集和后期压裂改造形成裂缝;暗色泥岩物性较好,矿物粒间孔、次生溶蚀孔、有机质孔和微裂缝等孔(缝)隙发育,具有良好的储集条件,且在钻井岩心中上三叠统见到了异常显示,指示了下日哈凹陷地区上三叠统具有较好的页岩气生烃潜力,是南祁连盆地值得探索的油气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祁连盆地 下日哈坳陷 上三叠统 页岩气 地球化学特征 生烃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