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典型白云岩储集层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5
1
作者 杜江民 刘泊远 +5 位作者 张毅 贾志伟 付基友 龙鹏宇 罗金洋 盛军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98,共13页
通过综述国内典型海相白云岩储层和陆相白云岩储层的发育特征,系统总结了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台地边缘或台内裂陷边缘、碳酸盐岩缓坡易发育相控型白云岩储层,如塔里木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发育多个台内裂陷,裂陷周缘... 通过综述国内典型海相白云岩储层和陆相白云岩储层的发育特征,系统总结了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台地边缘或台内裂陷边缘、碳酸盐岩缓坡易发育相控型白云岩储层,如塔里木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发育多个台内裂陷,裂陷周缘发育丘滩白云岩储层,裂陷内充填泥质烃源岩,形成了良好的源储组合。②华北盆地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岩性为厚层块状泥晶—粉晶白云岩,主要为微生物成因,储层质量受控于微生物沉积作用、印支期以来的构造破裂作用及溶蚀等成岩作用。③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发育相对优质的低孔-特低渗型白云岩储层,平均孔隙度为4.8%,平均渗透率为0.5 mD,主要包括泥晶藻云岩、晶粒白云岩和鞍状白云岩,储集层发育的主控因素为有利相带、白云岩化作用及构造作用。④准噶尔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银额盆地白垩系和柴达木盆地渐新统等3个典型的陆相白云岩储集层普遍较为致密,以纳米—微米级白云石晶间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孔隙度可达10%,但绝大多数渗透率小于0.1 mD。⑤陆相白云岩多为“自生自储”型油气藏,既是储集岩,又具有生油能力,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偏低,但源岩中分散的可溶有机质可在低熟阶段生烃,咸化环境下具有较高的液态烃产率。⑥陆相白云岩油气藏大多为大型“连续型”非常规油气藏,储集体呈大规模广覆式分布于凹陷或沉积中心,与源外构造高部位和斜坡区形成的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和地层油气藏共同组成了广泛分布的油气田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白云岩 陆相白云岩 白云石晶间孔 热液白云岩 微生物白云岩 可溶有机质 低丰度-低熟 自生自储 “连续型”非常规油气藏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井数据反演火成岩力学参数模型的建立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杨虎 薛晓军 +2 位作者 陈向辉 李秀彬 周鹏高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109,共9页
以往对于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火成岩气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岩石物理性质、岩性识别等方面,尚未涉及岩石力学特征方面的研究。为了指导该区火成岩气藏钻井参数的优化设计,以克拉美丽山前石炭系为例,对8口井的岩心进行了室内力学性质测... 以往对于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火成岩气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岩石物理性质、岩性识别等方面,尚未涉及岩石力学特征方面的研究。为了指导该区火成岩气藏钻井参数的优化设计,以克拉美丽山前石炭系为例,对8口井的岩心进行了室内力学性质测试,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实现了岩心弹性参数动态值与静态值的转换,多元回归出火成岩力学参数的原位测井数据反演模型,绘制了典型井的岩石力学参数和地层压力剖面,优化出避免井筒复杂的钻井压力控制方式和钻井液密度设计范围。研究结果表明:①较之于沉积岩,火成岩具有抗压和抗剪强度大、杨氏模量高、泊松比小的特点,并且不同岩性的火成岩力学强度差异明显,井壁失稳和漏失风险取决于火成岩的岩性及裂缝发育程度;②所建立的火成岩各项力学参数测井模型的计算结果误差小于11%,可以准确计算出克拉美丽山前典型井的地层坍塌、漏失、破裂压力值;③通过分析克拉美丽山前火成岩坍塌压力和漏失压力随井眼轨迹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定向井段方位沿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虽然可以提高裂缝钻遇率,但是钻井风险更大、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更窄的认识。结论认为,该模型的建立方法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克拉美丽山前 火成岩气藏 岩石力学 测井反演模型 安全密度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上乌尔禾组油气勘探思路及发现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艳平 邹红亮 +3 位作者 李雷 付基友 夏雨 谢俊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7-134,共8页
东道海子凹陷为准噶尔盆地重要的生烃凹陷之一,在其周缘凸起侏罗系、白垩系及凹陷内二叠系上乌尔禾组获得油气发现。以凹陷内上乌尔禾组油气重点突破井为主线,结合勘探思路和理论认识的变化,将研究区上乌尔禾组油气勘探划分为源边断块... 东道海子凹陷为准噶尔盆地重要的生烃凹陷之一,在其周缘凸起侏罗系、白垩系及凹陷内二叠系上乌尔禾组获得油气发现。以凹陷内上乌尔禾组油气重点突破井为主线,结合勘探思路和理论认识的变化,将研究区上乌尔禾组油气勘探划分为源边断块勘探阶段、下凹断块勘探阶段和源上岩性勘探阶段。勘探思路的转变不仅带来了凹陷东斜坡上乌尔禾组高产油气藏的发现,同时取得几点认识:平地泉组烃源岩进入生轻质油气阶段,为上乌尔禾组近源成藏提供油气;上乌尔禾组发育大型退覆式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低位体系域厚层及水进体系域薄层叠置的扇三角洲前缘相为有利储集层,分布面积达3350 km^(2);上乌尔禾组具有“沟槽富砂、相带控储、孔缝控产”的油气成藏特征。油气发现集中在凹陷东部,凹陷西部尚未钻揭,以上述勘探思路及地质认识指导勘探部署,有望在东道海子凹陷获得新的油气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东道海子凹陷 二叠系 上乌尔禾组 扇三角洲 岩性 油气勘探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E_(3)^(2)储层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4
4
作者 杜江民 龙鹏宇 +3 位作者 秦莹民 张桐 马宏宇 盛军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共10页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发现了亿吨级储量规模的大油气田。为研究英西地区渐新统E32储层特征及成藏模式,开展了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物性测试、扫描电镜分析、构造演化研究和成藏条件分析等。结果表明:①英西地区渐新...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发现了亿吨级储量规模的大油气田。为研究英西地区渐新统E32储层特征及成藏模式,开展了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物性测试、扫描电镜分析、构造演化研究和成藏条件分析等。结果表明:①英西地区渐新统E_(3)^(2)储集层规模巨大,以湖相碳酸盐岩为主,夹陆源碎屑、泥质和各种盐类矿物。②岩石物性以“低孔-特低渗”型为主,孔隙类型包括白云石晶间孔、溶蚀孔和各种微裂缝。③英雄领地区整体上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特征,其演化经历了古始新世—中新世断坳(29.3~23.8 Ma)、上新世早期弱挤压(23.8~7.2 Ma)和上新世晚期—第四纪强挤压(7.2 Ma~现今)3个阶段。④英西地区E32油气藏具有“自生自储”特征,其烃源岩TOC多为0.5%~1.0%,R_(o)多为0.6%~0.9%,丰度低、质量中等、成熟度低,但岩石中含大量可溶有机质。上部的盐间油层组发育优质盖层,构造裂缝和层间缝为油气运移通道,异常高压为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存在“超压+浮力”驱动和“超压+扩散”驱动等类型。多期次、持续充注和晚期成藏为亿吨级大型油气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该研究成果对英西地区渐新统油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构造演化 成藏模式 E_(3)^(2) 渐新统 英西地区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