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川盆地大安区块深层煤岩气储层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高成
田文广
+4 位作者
章超
姜振学
牛伟
田禾丰
顾小敏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81,共14页
近期,四川盆地深层煤岩气测试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取得煤岩气勘探重大突破,展示出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为了深入探索该盆地大安区块龙潭组深层煤岩气的勘探潜力,系统开展了该区块龙潭组主力煤层煤岩煤质、储层物性和含气性测试分析,明确...
近期,四川盆地深层煤岩气测试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取得煤岩气勘探重大突破,展示出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为了深入探索该盆地大安区块龙潭组深层煤岩气的勘探潜力,系统开展了该区块龙潭组主力煤层煤岩煤质、储层物性和含气性测试分析,明确了深层煤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等对煤岩气赋存的影响,初步讨论了深层煤岩气的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龙潭组煤层埋深为2000~3500m,龙潭组19号煤层是主力煤层,其煤岩最大镜质体反射率为2.36%~2.89%,镜质组含量为48.4%~78.26%,灰分产率为10.86%~40.57%,煤体结构以原生结构为主;(2)煤岩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强,有机质孔发育,以微孔发育为主,微孔的平均孔体积和平均比表面积占比分别为76.87%和98.28%;(3)煤岩具备较高的吸附能力,平均兰氏体积为23.28 m^(3)/t,平均兰氏压力为2.29 MPa,储层原位平均理论吸附量为18.68 m^(3)/t,实测平均含气量为21.76m^(3)/t,平均游离气占比13.47%。结论认为:(1)研究区煤岩微孔为煤岩气吸附提供点位,吸附气量随微孔发育呈现增大的趋势;(2)深埋藏条件下,优质煤储层为游离气的富集提供了良好的赋存空间,使该区深层煤岩气具备“高含气、富含游离气”的赋存特征;(3)大安地区龙潭组煤岩气资源量约0.34×10^(12)m^(3),勘探开发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上二叠统龙潭组
深层煤岩气
储层物性
含气性
吸附性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煤岩气含气性主控因素及其实践意义
2
作者
邓泽
赵群
+5 位作者
范立勇
黄道军
丁蓉
曹毅民
李珮杰
高向东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33-251,共19页
鄂尔多斯盆地煤岩气资源丰富,多个区块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然而煤岩气的含气性主控因素尚未明确,制约整体勘探开发进程。基于含气量、煤岩煤质、煤岩地化、孔隙结构等大量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本溪组煤岩气地质条件,厘定了含气性主控因...
鄂尔多斯盆地煤岩气资源丰富,多个区块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然而煤岩气的含气性主控因素尚未明确,制约整体勘探开发进程。基于含气量、煤岩煤质、煤岩地化、孔隙结构等大量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本溪组煤岩气地质条件,厘定了含气性主控因素,并开展了煤岩气资源条件分区评价。研究表明:沉积、煤阶、埋深奠定了深层煤岩含气量的整体格局。①沉积环境制约着煤岩生烃物质基础(包括煤层厚度、煤层结构及煤岩煤质)、煤岩气原始赋存空间及保存条件的平面分布。成煤环境演化则决定了煤岩煤质的纵向差异分布,进而影响含气量的纵向非均质性。②煤阶不仅控制了煤岩生气强度,还通过影响孔裂隙结构从而影响煤岩气的赋存空间及储集性能。随着变质程度提高,煤岩的吸附性能得到了强化。③现今埋深主要影响吸附气和游离气的比例,常压储层在临界深度以下,随着埋深的增加,游离气的比例有所增加,3000 m以深总气量呈减小趋势。④微幅构造对发育于缓坡带的煤岩气起到了局部富气的作用。⑤综合考虑生、储、保有利条件,明确了盆地煤岩气富集带为榆林到宜川的南北条带,平均含气量高达23 cm^(3)/g。⑥依据煤岩气的内涵及含气性主控因素,结合煤层展布,构建了煤岩气资源条件评价体系,将盆地本溪组煤岩划分为4大类13个小区,Ⅰ类区主要分布在榆林地区、大宁—吉县地区和延安地区,Ⅱ类区主要分布在乌审旗一带。研究成果以期为鄂尔多斯盆地煤岩气有序勘探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气
主控因素
资源条件
本溪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化
3
作者
武瑾
曾凡成
+5 位作者
唐晴
杨立民
邱振
赵圣贤
邹晓品
李伟华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7-1243,共17页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是页岩气勘探的主要目标层位。通过岩心及薄片观察、二维XRF元素扫描、扫描电镜、微区QEMSCAN分析等手段,结合全岩XRD以及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等资料,对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特征、沉积环境...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是页岩气勘探的主要目标层位。通过岩心及薄片观察、二维XRF元素扫描、扫描电镜、微区QEMSCAN分析等手段,结合全岩XRD以及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等资料,对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特征、沉积环境演化以及沉积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TOC含量-矿物含量-成因-沉积构造”多端元岩相划分方案,将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划分为高TOC块状生物硅质页岩、极高TOC薄纹层生物硅质页岩、高TOC极薄纹层生物-碎屑硅质页岩、中TOC纹层状碎屑硅质页岩、高TOC纹层状化学-生物钙硅混积页岩、高TOC极薄纹层生物-碎屑硅泥混积页岩、中TOC纹层状碎屑硅泥混积页岩、中TOC纹层状碎屑三元混积页岩共8种岩相类型,并对其岩相特征、垂向分布特征以及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刻画。(2)沉积环境自下而上经历了5个阶段的变化,古气候经历了从五峰组底部温湿到中部干热再到顶部干冷、随后从龙马溪组下部的湿热到中上部的温湿的演变。在五峰组下部以及龙马溪组下部经历了2次大规模的海侵,海平面较高时,水体封闭性弱、还原性强、盐度较低、古生产力较高;在五峰组顶部发生冰川事件导致海平面下降,海平面较低时,水体封闭性强、还原性弱、盐度较高、古生产力较低。(3)沉积环境的高频变化对页岩岩相发育及有机质富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不同岩相中有机质含量与古生产力和水体还原性均呈良好的正相关,在古生产力高、水体还原性较强的阶段主要沉积极高TOC薄纹层生物硅质页岩和高TOC极薄纹层生物-碎屑硅质页岩。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对有机质富集和页岩沉积作用的理解,而且可为该区域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层段预测、勘探及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特征
古环境
沉积模式
五峰组
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大安区块深层煤岩气储层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高成
田文广
章超
姜振学
牛伟
田禾丰
顾小敏
机构
中国石油
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
浙江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
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集团煤岩气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81,共14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深地煤岩气成藏理论与效益开发技术研究”(编号:2023ZZ18YJ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煤岩气富集规律与开发机理研究”(编号:2024DJ23)。
文摘
近期,四川盆地深层煤岩气测试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取得煤岩气勘探重大突破,展示出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为了深入探索该盆地大安区块龙潭组深层煤岩气的勘探潜力,系统开展了该区块龙潭组主力煤层煤岩煤质、储层物性和含气性测试分析,明确了深层煤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等对煤岩气赋存的影响,初步讨论了深层煤岩气的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龙潭组煤层埋深为2000~3500m,龙潭组19号煤层是主力煤层,其煤岩最大镜质体反射率为2.36%~2.89%,镜质组含量为48.4%~78.26%,灰分产率为10.86%~40.57%,煤体结构以原生结构为主;(2)煤岩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强,有机质孔发育,以微孔发育为主,微孔的平均孔体积和平均比表面积占比分别为76.87%和98.28%;(3)煤岩具备较高的吸附能力,平均兰氏体积为23.28 m^(3)/t,平均兰氏压力为2.29 MPa,储层原位平均理论吸附量为18.68 m^(3)/t,实测平均含气量为21.76m^(3)/t,平均游离气占比13.47%。结论认为:(1)研究区煤岩微孔为煤岩气吸附提供点位,吸附气量随微孔发育呈现增大的趋势;(2)深埋藏条件下,优质煤储层为游离气的富集提供了良好的赋存空间,使该区深层煤岩气具备“高含气、富含游离气”的赋存特征;(3)大安地区龙潭组煤岩气资源量约0.34×10^(12)m^(3),勘探开发潜力巨大。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上二叠统龙潭组
深层煤岩气
储层物性
含气性
吸附性
勘探潜力
Keywords
Sichuan Basin
Upper Permian Longtan Formation
Deep coal-rock gas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Gas content
Adsorptivity
Exploration potential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煤岩气含气性主控因素及其实践意义
2
作者
邓泽
赵群
范立勇
黄道军
丁蓉
曹毅民
李珮杰
高向东
机构
中国石油
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集团煤岩气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
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
石油
煤层
气
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
冀东油田分公司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33-251,共19页
基金
中国石油科技资助项目(2024DJ23,2023ZZ18)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资助项目(2023DZZ01)。
文摘
鄂尔多斯盆地煤岩气资源丰富,多个区块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然而煤岩气的含气性主控因素尚未明确,制约整体勘探开发进程。基于含气量、煤岩煤质、煤岩地化、孔隙结构等大量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本溪组煤岩气地质条件,厘定了含气性主控因素,并开展了煤岩气资源条件分区评价。研究表明:沉积、煤阶、埋深奠定了深层煤岩含气量的整体格局。①沉积环境制约着煤岩生烃物质基础(包括煤层厚度、煤层结构及煤岩煤质)、煤岩气原始赋存空间及保存条件的平面分布。成煤环境演化则决定了煤岩煤质的纵向差异分布,进而影响含气量的纵向非均质性。②煤阶不仅控制了煤岩生气强度,还通过影响孔裂隙结构从而影响煤岩气的赋存空间及储集性能。随着变质程度提高,煤岩的吸附性能得到了强化。③现今埋深主要影响吸附气和游离气的比例,常压储层在临界深度以下,随着埋深的增加,游离气的比例有所增加,3000 m以深总气量呈减小趋势。④微幅构造对发育于缓坡带的煤岩气起到了局部富气的作用。⑤综合考虑生、储、保有利条件,明确了盆地煤岩气富集带为榆林到宜川的南北条带,平均含气量高达23 cm^(3)/g。⑥依据煤岩气的内涵及含气性主控因素,结合煤层展布,构建了煤岩气资源条件评价体系,将盆地本溪组煤岩划分为4大类13个小区,Ⅰ类区主要分布在榆林地区、大宁—吉县地区和延安地区,Ⅱ类区主要分布在乌审旗一带。研究成果以期为鄂尔多斯盆地煤岩气有序勘探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煤岩气
主控因素
资源条件
本溪组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coal-rock gas
key control factors
resource conditions
Benxi Formation
Ordos Basin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化
3
作者
武瑾
曾凡成
唐晴
杨立民
邱振
赵圣贤
邹晓品
李伟华
机构
中国石油
勘探开发研究院
国家能源页岩
气
研发(
实验
)中心
中国石油集团煤岩气重点实验室
吉林油田川南天然
气
开发事业部(一体化中心)
中国石油
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石油
西南油
气
田公司页岩
气
研究院
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地质灾害防治中心
出处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7-1243,共17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专项(编号:2024DJ8706)资助。
文摘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是页岩气勘探的主要目标层位。通过岩心及薄片观察、二维XRF元素扫描、扫描电镜、微区QEMSCAN分析等手段,结合全岩XRD以及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等资料,对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特征、沉积环境演化以及沉积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TOC含量-矿物含量-成因-沉积构造”多端元岩相划分方案,将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划分为高TOC块状生物硅质页岩、极高TOC薄纹层生物硅质页岩、高TOC极薄纹层生物-碎屑硅质页岩、中TOC纹层状碎屑硅质页岩、高TOC纹层状化学-生物钙硅混积页岩、高TOC极薄纹层生物-碎屑硅泥混积页岩、中TOC纹层状碎屑硅泥混积页岩、中TOC纹层状碎屑三元混积页岩共8种岩相类型,并对其岩相特征、垂向分布特征以及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刻画。(2)沉积环境自下而上经历了5个阶段的变化,古气候经历了从五峰组底部温湿到中部干热再到顶部干冷、随后从龙马溪组下部的湿热到中上部的温湿的演变。在五峰组下部以及龙马溪组下部经历了2次大规模的海侵,海平面较高时,水体封闭性弱、还原性强、盐度较低、古生产力较高;在五峰组顶部发生冰川事件导致海平面下降,海平面较低时,水体封闭性强、还原性弱、盐度较高、古生产力较低。(3)沉积环境的高频变化对页岩岩相发育及有机质富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不同岩相中有机质含量与古生产力和水体还原性均呈良好的正相关,在古生产力高、水体还原性较强的阶段主要沉积极高TOC薄纹层生物硅质页岩和高TOC极薄纹层生物-碎屑硅质页岩。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对有机质富集和页岩沉积作用的理解,而且可为该区域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层段预测、勘探及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岩相特征
古环境
沉积模式
五峰组
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Keywords
lithofacies characteristics
palaeoenvironment
sedimentary model
Wufeng Formation
Longmaxi Formation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P512.2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川盆地大安区块深层煤岩气储层特征及勘探潜力
王高成
田文广
章超
姜振学
牛伟
田禾丰
顾小敏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煤岩气含气性主控因素及其实践意义
邓泽
赵群
范立勇
黄道军
丁蓉
曹毅民
李珮杰
高向东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化
武瑾
曾凡成
唐晴
杨立民
邱振
赵圣贤
邹晓品
李伟华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