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东北部凉高山组上段烃源岩评价
1
作者 王逸兴 韩辉 +4 位作者 任仕猛 拜文华 武文杰 何春臣 王江 《世界石油工业》 2025年第2期58-68,共11页
四川盆地是中国陆相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区之一,侏罗系凉高山组作为该区重要油气资源富集层系,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油气发现,显现出该层系良好的勘探潜力,但前人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东部和中部地区,对该盆地东北部凉... 四川盆地是中国陆相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区之一,侏罗系凉高山组作为该区重要油气资源富集层系,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油气发现,显现出该层系良好的勘探潜力,但前人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东部和中部地区,对该盆地东北部凉高山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个别区块,尚无系统的整体性研究成果。为了系统研究四川盆地东北部凉高山组上段烃源岩特征、准确评价其油气资源潜力、为该地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有力依据,采用钻井取心及岩屑资料,运用油气地球化学方法,对研究区凉高山组上段烃源岩的有机地化特征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凉上段主要发育灰色和灰黑色泥页岩,其总有机碳含量(TOC)介于0.5%~1.5%,S_(1)+S_(2)平均值为3.63 mg/g,属于一般~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型,镜质体反射率R_(o)范围在0.9%~1.9%,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其生气强度及生油强度分别为(0.5~3)×10^(8)m^(3)/km^(2)和(40~65)×10^(4)t/km^(2)。通过计算生烃量并绘制有利生烃区预测图,发现有利生烃区位于平昌—渠县—营山一带,总生气量及生油量分别达到1.3×10^(12)m^(3)和1.3×10^(10)t。结论认为,四川盆地东北部凉高山组上段烃源岩能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充足油气来源,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该项研究成果为后续凉高山组油气资源开采提供了依据和参考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北部 凉高山组 烃源岩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石油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进步在资源评价中的作用
2
作者 桂传松 《石化技术》 CAS 2015年第9期216-,共1页
本文将结合石油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的实际发展情况,具体分析富油漆凹陷"满凹含油论"、叠合盆地石油地质特征、高效气源灶形成原理这三种理论、技术,并总结了这三方面进步在资源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石油地质理论 勘探技术 资源评价 满凹含油论 叠合盆地 高效气源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心驱水力振荡器阀盘优化设计
3
作者 雷中清 刘欣 +4 位作者 黄叶海 于琛 李涵 郭鹏高 施雷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5-60,共6页
大位移井和水平井的井斜角过大会使钻柱和井壁之间产生较大的摩阻,导致钻进速度降低,使用水力振荡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为此,设计了一种同心驱水力振荡器,并对其阀盘系统的冲蚀情况进行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动、静... 大位移井和水平井的井斜角过大会使钻柱和井壁之间产生较大的摩阻,导致钻进速度降低,使用水力振荡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为此,设计了一种同心驱水力振荡器,并对其阀盘系统的冲蚀情况进行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动、静阀盘的交界处受到钻井液的冲蚀磨损,特别是动、静阀盘相对转角为25°时受到的冲蚀磨损最为严重。对动、静阀盘进行结构优化和模拟试验,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当动、静阀盘的倒角同为20°时,最大冲蚀率最小,优化效果最好。对优化后的同心驱水力振荡器进行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同心驱水力振荡器能大幅提高钻井效率,相同条件下较常规水力振荡器的平均机械钻速提高33.62%,工具平均使用寿命延长27.46%。所得结论可为水力振荡器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振荡器 动、静阀盘 冲蚀 倒角 数值模拟 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心次凹泰二段致密油形成条件与“甜点区”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绍辉 吴志超 +1 位作者 王冠 岳鹏 《录井工程》 2017年第4期115-119,共5页
苏北盆地洋心次凹泰二段致密油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为此,以大量岩心实物、化验分析数据为基础,开展洋心次凹泰二段烃源岩厚度、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演化特征及泰二段储集层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性等致密油形成条件研究。研究表... 苏北盆地洋心次凹泰二段致密油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为此,以大量岩心实物、化验分析数据为基础,开展洋心次凹泰二段烃源岩厚度、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演化特征及泰二段储集层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性等致密油形成条件研究。研究表明,洋心次凹泰二段烃源岩具有"有机质类型好、优质烃源岩发育、埋藏深度大、演化程度高"等特点。通过岩心薄片分析,明确了泰二段优势储集层以底部六尖峰白云岩为主,为裂缝-孔隙型储集层,打破了以往对泰二段主要发育泥页岩烃源岩而储集层不发育的认识。开展致密油纵向和平面甜点的评价,确定了泰二段底部1号小层六尖峰白云岩是纵向甜点评价的重点层段,应用"关键参数平面叠合法"进行洋心次凹泰二段致密油综合含油评价,确定其平面"甜点区"优选原则和参数,并初步圈定泰二段致密油平面甜点区范围,从而为该区致密油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力的地质认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形成条件 洋心次凹 泰二段 烃源岩 白云岩储集层 平面甜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致密砂岩储层小井眼压裂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智恪 李世恒 +3 位作者 吕双 姜庆超 王磊 张欣欣 《油气井测试》 2023年第4期56-61,共6页
苏里格致密砂岩储层低孔、低渗、低压、低产、多层比例高、非均质性强,常规小井眼压裂工艺成本高,工序繁琐,压裂效果不及预期。对比四种小井眼压裂改造工艺特点,优选小尺寸封隔器分层压裂和可溶桥塞+射孔联作套管压裂两种适合苏里格气... 苏里格致密砂岩储层低孔、低渗、低压、低产、多层比例高、非均质性强,常规小井眼压裂工艺成本高,工序繁琐,压裂效果不及预期。对比四种小井眼压裂改造工艺特点,优选小尺寸封隔器分层压裂和可溶桥塞+射孔联作套管压裂两种适合苏里格气田小井眼压裂改造工艺技术。通过改进封隔器尺寸和胶筒的长度,更换水力锚的密封胶圈,研制可溶桥塞等,完善了小井眼压裂工艺技术。经现场施工30口井,其中采用小尺寸封隔器分层压裂17口,采用可溶桥塞+射孔联作套管压裂13口,施工成功率100%,与邻井相比平均无阻流量分别提升52.31%和92.14%。该技术为下步致密砂岩储层有效开发奠定了基础,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致密砂岩 小井眼压裂 分层压裂 小尺寸封隔器 可溶桥塞 无阻流量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油田人工端岛大位移井钻井完井技术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波 王旭 +2 位作者 邢志谦 苑宗领 李士杰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46,共5页
为解决冀东油田人工端岛大位移井摩阻扭矩大、携岩困难,馆陶组玄武岩、东营组东二段泥岩和沙河街组泥岩易垮塌,裂缝及断层易漏、深层井段定向托压、套管下入困难等问题,开展了人工端岛大位移井钻井完井技术研究。利用Landmark软件对井... 为解决冀东油田人工端岛大位移井摩阻扭矩大、携岩困难,馆陶组玄武岩、东营组东二段泥岩和沙河街组泥岩易垮塌,裂缝及断层易漏、深层井段定向托压、套管下入困难等问题,开展了人工端岛大位移井钻井完井技术研究。利用Landmark软件对井眼轨迹、钻井参数、井眼清洁、摩阻、扭矩、钻具和套管下入安全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钻井液排量、钻井液流变性、岩屑床破坏器安装位置与岩屑床的关系,以及KCl成膜封堵钻井液配合新型润滑、防塌、封堵剂解决定向托压、井漏、井塌问题及降摩减扭接箍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方法,形成了装备配套、软件预测和优化、润滑防塌封堵钻井液体、井眼清洁、减摩减扭、岩屑床破坏、套管安全下入等技术。冀东油田人工端岛4口水平位移超4 000.00m的大位移井的钻井完井情况表明,钻井完井周期明显缩短,井下故障得到了有效控制,完钻井最深6 387.00m,水平位移达4 940.99m。研究认为,冀东油田人工端岛大位移井钻井完井技术实现了该油田人工端岛油区的安全高效开发,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位移井 钻井 完井 人工端岛 冀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