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GPSO-LightGBM的套管磨损深度预测
1
作者 秦彦斌 王健 +2 位作者 万志国 李琳琳 窦益华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9-146,共8页
传统的套管磨损预测模型在理想假设下无法达到满意的精度,依赖试验数据的推导方式也非常耗时且成本高。提出了一种反应式全局粒子群优化轻量级梯度提升机(RGPSO-LightGBM)的套管磨损深度预测模型。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及特征重要性对... 传统的套管磨损预测模型在理想假设下无法达到满意的精度,依赖试验数据的推导方式也非常耗时且成本高。提出了一种反应式全局粒子群优化轻量级梯度提升机(RGPSO-LightGBM)的套管磨损深度预测模型。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及特征重要性对多臂井径成像测井仪的报告数据及钻井日志进行分析,提取出关键特征值;利用LightGBM对磨损深度进行预测,结合RGPSO对LightGBM的多个超参数进行全局调优;将所提模型与BP神经网络(BPNN)、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等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的最高拟合优度(R^(2))可达0.9976,具有更好的预测准确性、鲁棒性和泛化能力,能够为后续油气井生产的智能化控制提供有效依据,对维护井筒完整性、保障油气井安全生产作业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磨损深度 井筒完整性 LightGBM 粒子群优化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低煤阶煤层气多元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26
2
作者 孙粉锦 田文广 +6 位作者 陈振宏 孙斌 杨敏芳 孙钦平 祁灵 张勇雪 吴蓓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8,共9页
我国低煤阶含煤盆地地质背景复杂,煤层气富集成藏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煤层气勘探一直处于小型试验阶段。为了促进我国低煤阶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在系统分析、总结我国含煤盆地类型、煤层气成因、赋存状态、富集模式的基础上,梳理了目前勘探... 我国低煤阶含煤盆地地质背景复杂,煤层气富集成藏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煤层气勘探一直处于小型试验阶段。为了促进我国低煤阶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在系统分析、总结我国含煤盆地类型、煤层气成因、赋存状态、富集模式的基础上,梳理了目前勘探开发工作面临的挑战与科研攻关目标,并提出低煤阶煤层气的有利勘探方向。结果表明:(1)我国低煤阶煤层气具有盆地类型多元、煤层气成因类型多元、赋存状态多元、富集类型多元的成藏特征;(2)低煤阶煤层气勘探面临目标区优选、深层煤系气共探共采系统评价、钻完井及增产改造工艺等3个方面的挑战;(3)应加强对煤层气成藏过程及动力学机制、气源成因及其资源贡献、吸附态和游离态煤层气空间分布规律及地质控制因素等的研究攻关,开展煤层气资源有效性和可采性评价,形成一套深部煤系气勘探开发评价方法。结论认为:(1)我国浅层煤层气资源有利勘探区包括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霍林河、白彦花等凹陷,海拉尔盆地伊敏、呼和湖、陈旗等凹陷,鄂尔多斯盆地彬县、焦坪、黄陵、乌审旗东部等地区,以及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2)深层煤层气资源则主要分布在准噶尔、吐哈、三塘湖、海拉尔和三江等盆地或盆地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层气 低煤阶 煤系气 生物气 成因 富集 成藏 挑战 深部 有利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试井数据的低流度储层增产措施选层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琳琳 刘述忍 +3 位作者 李拥军 吴刚 黄亮 方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172-177,共6页
压裂酸化是低流度油气藏进行改造的主要措施,储层物性、措施选层和措施设计是影响增产措施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生产中,油田主要依靠经验来进行措施选层,为了避免措施选层的盲目性和主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试井数据的增产措施... 压裂酸化是低流度油气藏进行改造的主要措施,储层物性、措施选层和措施设计是影响增产措施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生产中,油田主要依靠经验来进行措施选层,为了避免措施选层的盲目性和主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试井数据的增产措施选层方法。首先,以试井参数流度为标准,将低流度储层分类4种类型;以南堡油田为例,对每一种类型储层的试井曲线特征和储层特点与增产措施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建立了低流度储层增产措施的选层方法。采用该方法在华北油田二连探区乌兰花凹陷和南堡油田优选了10个层,措施后效果均与措施选层结果相吻合。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适用于砂岩岩性的低流度油藏,具有普遍性和可移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流度储层 压裂 措施选层 试井 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高温高盐低渗砂岩油藏的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斌 曹小华 +3 位作者 周亮 张瀚龙 王颐同 龙小泳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7-91,共5页
为适应高温高盐低渗砂岩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需求,以新型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NH-10为主要处理剂,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一种耐温抗盐的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在温度为140℃、矿化度为... 为适应高温高盐低渗砂岩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需求,以新型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NH-10为主要处理剂,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一种耐温抗盐的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在温度为140℃、矿化度为350g/L时,界面张力值仍能维持在10^(-3)mN/m数量级,具有良好的耐温抗盐性能;当体系含水率为70%时15h析水率仅为50%左右,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表面活性剂吸附在岩心表面能使其接触角增大,润湿性由强水湿向中性润湿方向转变;在天然岩心水驱后注入1.0PV的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采收率提高幅度能够达到16%以上,具有良好的驱油效果。矿场试验结果表明,采取注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措施后,区块内的各生产井日产油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现象,且含水率下降明显,达到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耐温抗盐 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界面张力 驱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