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钻杆的发展与前景分析
1
作者 刘聪 李慧 +1 位作者 李亚敏 熊志波 《石油和化工设备》 2025年第1期15-20,共6页
在石油钻杆产品方面,随着钻井深度的增加,钻杆向高强度高抗扭方向发展,钻杆螺纹开发出了双台肩螺纹、高抗扭螺纹等产品,钻杆材料上也出现了铝合金钻杆、钛合金钻杆等产品,同时智能钻杆、高强度钻杆、高承载力钻杆等都取得了应用突破,针... 在石油钻杆产品方面,随着钻井深度的增加,钻杆向高强度高抗扭方向发展,钻杆螺纹开发出了双台肩螺纹、高抗扭螺纹等产品,钻杆材料上也出现了铝合金钻杆、钛合金钻杆等产品,同时智能钻杆、高强度钻杆、高承载力钻杆等都取得了应用突破,针对井底高温井况的改进型双壁钻杆也在试制阶段。钻杆产品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情况,满足各种特殊工况的产品层出不穷,也为钻杆行业增加了新的可持续发展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钻杆 智能钻杆 抗硫钻杆 高抗扭接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的特点及质量的有效控制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东升 《石化技术》 CAS 2018年第3期293-293,共1页
对于石油机械加工机制造领域所衍生出的产品具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产品本身具有加工精度、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技术"三高"的特点,在社会市场发展中也具有较好的行业前景。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该行业的产业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不... 对于石油机械加工机制造领域所衍生出的产品具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产品本身具有加工精度、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技术"三高"的特点,在社会市场发展中也具有较好的行业前景。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该行业的产业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不再是仅仅可以通过产品来决定市场,其也要面临许多来自社会市场的压力,例如:顾客、供应商以及国外企业等。所以,只有当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企业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措施,优化企业生产技术的同时,不断自身提升管理水平,才能最终达成加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机械 加工与制造 特点 质量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钻机井架结构梁单元计算精度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强 刘巨保 +1 位作者 姚利明 任宪可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共5页
目前,对于如何提高BEAM188梁单元在石油井架结构设计中的计算精度研究不多。为此,在分别介绍BEAM188梁单元及其一次、二次和三次形函数之后,通过一悬臂梁算例,分析了一次、二次和三次形函数的适用条件,指出它们分别适合于计算常弯矩、... 目前,对于如何提高BEAM188梁单元在石油井架结构设计中的计算精度研究不多。为此,在分别介绍BEAM188梁单元及其一次、二次和三次形函数之后,通过一悬臂梁算例,分析了一次、二次和三次形函数的适用条件,指出它们分别适合于计算常弯矩、一次弯矩和二次弯矩载荷作用。在侧风无立根条件下,对某ZJ30-1700DBF钻机井架进行了工程实例有限元应力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井架梁结构划分为一个梁单元计算规模小,且采用二次及三次形函数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钻机 井架 有限元 应力分析 计算精度 梁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专用高、超高转差率电动机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国琴 庞福松 +2 位作者 于红业 冯晓辉 杜业 《石油科技论坛》 2016年第S1期122-124,248,共4页
石油专用高、超高转差率电动机应用多种创新技术,包括电动机电磁设计及结构设计、电动机转子槽形与结构设计、特殊槽形转子高压铸造技术、薄壁铝合金机座低压铸造技术等,采用特殊的通风散热结构,具有节电性能好、机械收益高、起动性能... 石油专用高、超高转差率电动机应用多种创新技术,包括电动机电磁设计及结构设计、电动机转子槽形与结构设计、特殊槽形转子高压铸造技术、薄壁铝合金机座低压铸造技术等,采用特殊的通风散热结构,具有节电性能好、机械收益高、起动性能优越等特点,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场试验及国内外各大油田使用效果显著。文章介绍了产品结构特点、性能特点、技术参数、特色技术等,以及近年来的技术发展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高转差率 电动机 结构 技术参数 性能用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前景 被引量:6
5
作者 殷平水 王赢 +1 位作者 王炎飚 卜祥国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12年第3期55-56,共2页
石油钻井技术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从信息采集、石油开采、自动化钻井技术和多功能开采平台等,最终达到完全智能化的石油开采流程。本文对未来智能化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包括智能化的开采工具、智能供电装置、智能数据通讯... 石油钻井技术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从信息采集、石油开采、自动化钻井技术和多功能开采平台等,最终达到完全智能化的石油开采流程。本文对未来智能化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包括智能化的开采工具、智能供电装置、智能数据通讯、智能控制平台的实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钻井技术 开采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钻探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6
作者 王赢 于莉 刘瑞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14年第2期74-76,共3页
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发展。本文分析了石油钻井行业设备管理现状,对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可为业内设备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石油钻探 设备管理 存在问题 改进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钢管产品最小伸长率规定简析
7
作者 孙宏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2年第6期43-45,共3页
介绍了石油天然气行业钢管产品API Spec 5L(44版)等标准对于最小规定伸长率要求的相关规定,分析讨论了如何计算非标准尺寸圆棒拉伸试样的规定最小伸长率,并给出了非标准尺寸圆棒拉伸试样规定最小伸长率计算的实例。
关键词 钢管 拉伸试验 圆棒试样 最小伸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I传感器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真 曹剑 +6 位作者 王克文 黄家宝 陈靖元 罗松 张朕泽 祝梦娇 孙学成 《微纳电子技术》 2025年第2期22-37,共16页
简要介绍了巨磁阻抗(GMI)传感器在无损检测(NDT)领域应用的优势,综合分析了GMI传感器应用于无损检测不同工况下的工作原理,并介绍了基于GMI传感器无损检测的检测方案,总结了GMI传感器在无损检测领域中的不同应用场景,重点阐述了GMI传感... 简要介绍了巨磁阻抗(GMI)传感器在无损检测(NDT)领域应用的优势,综合分析了GMI传感器应用于无损检测不同工况下的工作原理,并介绍了基于GMI传感器无损检测的检测方案,总结了GMI传感器在无损检测领域中的不同应用场景,重点阐述了GMI传感器在铁磁性材料的无损检测、工业生产与应用时材料的结构健康监测、农业和矿物探测以及电池健康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当前基于GMI传感器的无损检测应用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总结,并对GMI无损检测传感器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探索GMI传感器在工业领域的更多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传感器 巨磁阻抗(GMI)传感器 无损检测(NDT) 检测方案 结构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平台采油装备技术及产品、服务 被引量:1
9
作者 《石油科技论坛》 2022年第3期I0011-I0011,共1页
公司建立高效无杆举升、绿色低碳、远程监控、无人值守、动态采油、远程调参、井站一体井场;遵循“质量、技术、智慧、绿色、效益”理念,采取集约化大平台设计,井场工艺布局高度集中;建立“自动感知、自主学习、自主决策、自动操控”的... 公司建立高效无杆举升、绿色低碳、远程监控、无人值守、动态采油、远程调参、井站一体井场;遵循“质量、技术、智慧、绿色、效益”理念,采取集约化大平台设计,井场工艺布局高度集中;建立“自动感知、自主学习、自主决策、自动操控”的智慧化采油平台,有效提升油井管理水平,延长采油装备的运转寿命。在国内长庆油田、大港油田、新疆塔河油田等,国外尼日尔、厄瓜多尔推广应用,连续10年超额完成甲方生产任务目标;潜油电泵系统一次下井及投产成功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感知 自主决策 工艺布局 采油平台 油井管理 智慧化 潜油电泵 远程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下套管过程中套管与井壁接触状态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申昭熙 张超 +3 位作者 纪海涛 林凯 韩礼红 王建军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2年第6期50-53,共4页
针对水平井套管下入过程中的摩阻问题,使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分析了二维平面状态下套管下入过程中与井壁的接触情况。结果表明,套管下入过程中与井筒内表面并非均匀接触,接触压力(摩擦力)较大区域主要是在造斜段,包括造斜段起始... 针对水平井套管下入过程中的摩阻问题,使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分析了二维平面状态下套管下入过程中与井壁的接触情况。结果表明,套管下入过程中与井筒内表面并非均匀接触,接触压力(摩擦力)较大区域主要是在造斜段,包括造斜段起始、中间及结束点附近,直水平段与井壁接触压力分布较均匀,管端部位的接触压力大于其他部位的接触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弯曲 套管下入 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团级协同研发项目的管理及监控模式探索
11
作者 王耀家 李鑫 +1 位作者 许多 赵小燕 《航天制造技术》 2013年第5期68-70,共3页
对集团企业通过信息系统管理研发项目的立项模式和监控手段进行研究,列举不同管理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Teamcenter系统的三种立项模式,帮助集团企业管理产品协同研发项目。
关键词 TEAMCENTER PLM 项目管理 多站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伸缩式自动化井口上卸扣装置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淼 郭登明 +4 位作者 付青威 翁玮 白晓弘 杨建忠 徐洪兵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3,共6页
随着修井作业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国内外均致力于研究自动化修井作业设备。文章结合自动化修井机特点,设计出一种伸缩式自动化井口上卸扣装置,分析了自动液压钳、扶正对中装置等主要结构,系统阐述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计算得出液压钳钳... 随着修井作业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国内外均致力于研究自动化修井作业设备。文章结合自动化修井机特点,设计出一种伸缩式自动化井口上卸扣装置,分析了自动液压钳、扶正对中装置等主要结构,系统阐述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计算得出液压钳钳牙与油管之间的防打滑条件,对背钳夹紧液压缸进行选型计算,设计出合适的自动液压钳以及整个装置的液压回路,保证该装置在工作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伸缩式自动化井口上卸扣装置能够实现精准对中,快速平稳完成上卸扣作业,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节省井口操作平台空间,提升工作效率,并提高了工人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卸扣装置 自动化修井机 液压油管钳 液压系统 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螺纹接头上扣螺纹过盈量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申昭熙 李德宁 +3 位作者 谢建雷 戚宝建 张小佳 杨鹏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4年第1期68-71,共4页
针对特定工况要求设计的低钢级、薄壁油管特殊螺纹上扣扭矩较低问题,首先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对不同加工偏差组合的接头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得到上扣螺纹过盈量与台肩扭矩的线性关系,由此初步确定满足工况要求的上扣螺纹过盈量设计值。然... 针对特定工况要求设计的低钢级、薄壁油管特殊螺纹上扣扭矩较低问题,首先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对不同加工偏差组合的接头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得到上扣螺纹过盈量与台肩扭矩的线性关系,由此初步确定满足工况要求的上扣螺纹过盈量设计值。然后利用实物上卸扣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有限元方法可快速分析实际特殊螺纹接头在不同上扣螺纹过盈量下的台肩扭矩分布,最大台肩扭矩与实物上卸扣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纹过盈量 锥度 台肩扭矩 最大扭矩 特殊螺纹接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流叶片前缘形状对叶片式混输泵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孙殿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121,共8页
叶片式混输泵在气液工况下极易产生叶顶泄漏涡和气液分离的情况,这会直接导致泵的性能下降,从而影响泵的输送效率致使生产成本增加。针对上述问题,基于CFD仿真对泵的叶轮引入分流叶片进行改型,并探索分流叶片前缘形状对泵性能的影响。... 叶片式混输泵在气液工况下极易产生叶顶泄漏涡和气液分离的情况,这会直接导致泵的性能下降,从而影响泵的输送效率致使生产成本增加。针对上述问题,基于CFD仿真对泵的叶轮引入分流叶片进行改型,并探索分流叶片前缘形状对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分流叶片前缘形状下的模型扬程均高于原模型,其中以曲率连续方案的扬程最大,为10.85 m,扬程和效率相比原模型分别提高31.83%和2.58%;当分流叶片厚度减小时,分流叶片前半部抑制介质分离的能力得到提升,液相在分流叶片吸力面的附着力增强;受带状泄漏涡被抑制的影响,曲率连续方案下叶轮内介质流动紊乱程度低,该抑制量化为叶轮进口液相减阻5.07%和气相减阻3.80%。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混输泵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式混输泵 分流叶片 前缘形状 做功性能 介质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相CO_(2)柱塞泵动态热流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15
作者 陶桂红 张衡 +3 位作者 张骅 李然 黄建喜 郭龙龙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0-150,共11页
为了厘清柱塞往复运动过程中,密相CO_(2)柱塞泵内CO_(2)温度、压力的演变规律,考虑CO_(2)物性参数随温度、压力的变化,建立了密相CO_(2)柱塞泵的全周期三维热流耦合动态数值模型,分析了柱塞和阀的耦合运动特性、泵内CO_(2)温度场和压力... 为了厘清柱塞往复运动过程中,密相CO_(2)柱塞泵内CO_(2)温度、压力的演变规律,考虑CO_(2)物性参数随温度、压力的变化,建立了密相CO_(2)柱塞泵的全周期三维热流耦合动态数值模型,分析了柱塞和阀的耦合运动特性、泵内CO_(2)温度场和压力场的演变,以及阀弹簧预紧力对阀位移、入口和出口回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压缩过程是升温、升压过程,余隙容积内残留有高温、高压CO_(2);吸入阶段,余隙容积内的高温、高压CO_(2)膨胀,挤占理论容积;同时,余隙内的CO_(2)与吸入的CO_(2)混合,导致混合CO_(2)的温度升高、吸入CO_(2)的质量减少;随着吸入阀弹簧预紧力的增加,吸入阀的开启速度变慢、关闭速度变快,有效降低了回流量峰值;随着排出阀预紧力的增加,阀的最大开度、滞后角度、回流流量峰值均减小;但是,较大的预紧力会引起排出阀关闭时振荡。研究结果可为密相CO_(2)柱塞泵的优化设计提供建模方法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相CO_(2) 柱塞泵 动态特性 预紧力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注汽锅炉综合能耗与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研究
16
作者 裴明东 《工业锅炉》 2024年第5期8-15,共8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温室气体排放成为研究热点。从油田注汽锅炉运行参数出发,基于我国现有标准规范及IPCC2006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模型,对油田注汽锅炉运行过程的综合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气体燃料时油田注...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温室气体排放成为研究热点。从油田注汽锅炉运行参数出发,基于我国现有标准规范及IPCC2006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模型,对油田注汽锅炉运行过程的综合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气体燃料时油田注汽锅炉的综合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最低,分别为85 kgce/t和144 kg_(CO_(2))/t;使用固体燃料时油田注汽锅炉的综合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最高,分别为108 kgce/t和279 kg_(CO_(2))/t。通过提高油田注汽锅炉的热效率、优化稠油开采工艺等措施可以降低锅炉综合能耗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注汽锅炉 综合能耗 温室气体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艺粉末对超音速火焰喷涂WC-10Co-4Cr涂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刁望勋 王志雄 +3 位作者 高俊国 王长亮 郭孟秋 刘超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45,共7页
对比分析了采用烧结破碎和团聚烧结工艺制备的两种WC-10Co-4Cr粉末的物理性能和物相组成。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对两种粉末进行了涂层制备,并对两种涂层的性能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团聚烧结粉末制备涂层的硬度、孔隙率和抗冲蚀磨损... 对比分析了采用烧结破碎和团聚烧结工艺制备的两种WC-10Co-4Cr粉末的物理性能和物相组成。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对两种粉末进行了涂层制备,并对两种涂层的性能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团聚烧结粉末制备涂层的硬度、孔隙率和抗冲蚀磨损性能均优于烧结破碎粉末制备涂层,但其结合强度略低于烧结破碎粉末制备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10Co-4Cr 烧结破碎 团聚烧结 超音速火焰喷涂 涂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井结蜡规律及热洗方式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林日亿 张建亮 +4 位作者 李轩宇 王新伟 杨勇 许德广 张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5-162,共8页
针对某油田史深100区块油井结蜡较严重现象,进行结蜡规律试验研究和井筒温度场模拟。在黄启玉等的结蜡模型基础上,通过旋转式原油结蜡试验确定油样的结蜡模型参数,结合Fluent模拟得到管壁处径向温度梯度及切应力,获得井史3-3-11结蜡速... 针对某油田史深100区块油井结蜡较严重现象,进行结蜡规律试验研究和井筒温度场模拟。在黄启玉等的结蜡模型基础上,通过旋转式原油结蜡试验确定油样的结蜡模型参数,结合Fluent模拟得到管壁处径向温度梯度及切应力,获得井史3-3-11结蜡速率计算公式,从而预测不同热洗方式不同天数下对应的结蜡量。同时建立热洗井筒流动换热模型并通过VB编程计算井筒温度场分布,分析不同的注水温度、注水流量对井筒温度场及热洗时间、用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因井筒沿程热损失较大,提高注水温度和注水量均能降低热洗时间,提高油管内温度场,但敏感性逐渐降低;当注水温度为80℃,注水流量为2 t/h时,单次热洗的费用最低且热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结蜡试验 流动传热模型 空心杆热洗 套管热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热蒸汽SAGD循环预热模拟及方案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日亿 郭彬 +4 位作者 李轩宇 杨勇 韩飞 王新伟 张建亮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8-126,共9页
预热效果好坏是影响稠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发技术的一项重要因素。在蒸汽返回水平段靶点A时蒸汽干度≥0条件下,研究馆陶组H71区块循环预热技术。结合油藏地质参数和物性参数建立地质模型,利用CMG油藏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历史拟合,... 预热效果好坏是影响稠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发技术的一项重要因素。在蒸汽返回水平段靶点A时蒸汽干度≥0条件下,研究馆陶组H71区块循环预热技术。结合油藏地质参数和物性参数建立地质模型,利用CMG油藏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历史拟合,对比等注汽量和等注汽热焓两种预热方案。结果表明馆陶H71区块采用注入井定注汽量、生产井定产液量目标开展的历史拟合符合率为97.8%;循环预热9个月之后,杜84-馆H71-1和杜84-馆H71-2两口水平井之间已基本形成有效热连通,温度场位于80~100℃,地层压力降至3 MPa,已达到转SAGD的较佳时机;注汽量80 m^(3)/d、过热度61℃(注汽压力6.7 MPa)的过热蒸汽井间平均温度达到90℃所用的时间最少,预热效果最好;在SAGD生产阶段,注气量相同的条件下,注入过热蒸汽相较于注入湿蒸汽,日产油量与累积产油量明显增加,含水率降低,在SAGD生产前期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热蒸汽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 循环预热 数值模拟 方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接螺纹在塑性变形下的受力特性及参数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崔继强 徐和林 +2 位作者 刘学强 施境岭 邓承东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9-52,共4页
结合某航空工程结构试验背景,利用有限元法对塑性变形下的配合螺纹进行仿真及应力特性研究,指出了在塑性变形下配合螺纹的应力分布特点,并对比区别未发生塑性变形下配合螺纹的应力分布特性;以前面3螺纹齿高为优化变量,采用Workbench软件... 结合某航空工程结构试验背景,利用有限元法对塑性变形下的配合螺纹进行仿真及应力特性研究,指出了在塑性变形下配合螺纹的应力分布特点,并对比区别未发生塑性变形下配合螺纹的应力分布特性;以前面3螺纹齿高为优化变量,采用Workbench软件,以齿根最大应力相等为优化目标,对配合螺纹齿高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连接螺纹在塑性变形不一致的情况下,要使应力与齿高对载荷分配之间达到等强度匹配,则需保证前端3螺纹齿高基本一致,且齿高约为原齿高的;随着齿高的增加,齿根最大应力以及相互牙根应力差也随之增大。研究结果可为塑性变形下配合螺纹的应力分布特性及齿根等应力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螺纹 塑性变形 优化设计 等强度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