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钻机井架结构梁单元计算精度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强 刘巨保 +1 位作者 姚利明 任宪可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共5页
目前,对于如何提高BEAM188梁单元在石油井架结构设计中的计算精度研究不多。为此,在分别介绍BEAM188梁单元及其一次、二次和三次形函数之后,通过一悬臂梁算例,分析了一次、二次和三次形函数的适用条件,指出它们分别适合于计算常弯矩、... 目前,对于如何提高BEAM188梁单元在石油井架结构设计中的计算精度研究不多。为此,在分别介绍BEAM188梁单元及其一次、二次和三次形函数之后,通过一悬臂梁算例,分析了一次、二次和三次形函数的适用条件,指出它们分别适合于计算常弯矩、一次弯矩和二次弯矩载荷作用。在侧风无立根条件下,对某ZJ30-1700DBF钻机井架进行了工程实例有限元应力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井架梁结构划分为一个梁单元计算规模小,且采用二次及三次形函数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钻机 井架 有限元 应力分析 计算精度 梁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氮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杜显元 张晗昱 +7 位作者 李丹丹 李兴春 樊金娟 陈宏坤 王清威 艾绍磊 魏炜 王磊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68-1978,共11页
微生物修复技术因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的优势已成为当前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石油污染土壤中氮元素限制将会直接影响微生物的修复效果.固氮微生物可以将大气中的氮气(N2)转化成生物可利用性氮素,有利于提升环境氮素水... 微生物修复技术因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的优势已成为当前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石油污染土壤中氮元素限制将会直接影响微生物的修复效果.固氮微生物可以将大气中的氮气(N2)转化成生物可利用性氮素,有利于提升环境氮素水平,对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场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汇总了石油污染土壤固氮微生物主要类群、固氮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现状以及影响固氮微生物活性的主要因素,以期为石油污染土壤的高效生物修复提供参考.文献资料表明,不同地理区域的固氮微生物种类存在差异,而同一地理区域固氮微生物的群落组成上也存在差异;通过改变碳源可以从混合菌群中分离出兼具固氮作用和石油污染物降解功能的固氮菌株,利用这些土著固氮菌提高了石油污染物的降解率,且复配的菌群在提升石油烃降解效率的同时也往往具有协同作用;温度、氧气和酸碱度是影响固氮微生物功能活性的关键因素.在未来,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固氮微生物资源深度挖掘,为石油污染场地的生态修复提供更多的菌株资源;深入开展固氮微生物及固氮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互作机制研究,系统性分析多因素交互作用对固氮微生物的影响,是实现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高效修复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固氮菌 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煤层气采出水CO_(2)除钙技术
3
作者 刘凯文 贾潇 +5 位作者 李向伟 张政 陈江豪 谢慧嘉 李延隆 陈武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6-176,共11页
长庆油田某气井的煤层气采出水含有高达10100 mg/L的Ca^(2+),严重影响其回用。以CO_(2)作为化学沉淀剂,联合pH调节剂用于采出水除钙。结果表明,采出水初始pH越高,越有利于前期CO_(2)吸收溶解;采出水CO_(2)注入饱和后回调pH越高,释放的CO... 长庆油田某气井的煤层气采出水含有高达10100 mg/L的Ca^(2+),严重影响其回用。以CO_(2)作为化学沉淀剂,联合pH调节剂用于采出水除钙。结果表明,采出水初始pH越高,越有利于前期CO_(2)吸收溶解;采出水CO_(2)注入饱和后回调pH越高,释放的CO_(3)2-越多,除钙效果越好;通气速率与通气时间决定了CO_(2)溶解的速度与数量;温度越高,除钙效果越好;搅拌速率的影响较小;CO_(2)气泡尺寸越小,CO_(2)气体压力越大,越有利于CO_(2)吸收溶解。响应曲面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常温常压下,原水pH=11.0,通气速率为200 mL/min,采用微气泡发生装置通气10 min,回调pH=12.8时,除钙率可达99.21%,处理后的采出水Ca^(2+)质量浓度能够满足回用配制压裂液的要求。CO_(2)除钙不仅是一种既能实现高效除钙、使水资源重复利用,又可实现CO_(2)永久封存与转化的有效技术,还有助于早日实现“碳中和”,是用于处理此类含钙采出水的优秀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采出水 软化除钙 水处理 C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非金属管道失效预测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玉红 李轩宇 +4 位作者 冯春健 马春迅 张晨 周洋洋 毕海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8-1132,共15页
油气田金属管道腐蚀穿孔风险日趋严重,管道泄漏事故时有发生,玻璃钢管、钢骨架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柔性复合管等非金属管道以其良好的耐蚀性和适用性在油气田开发生产系统中逐渐受到青睐。然而,由于管道在长期服役过程中遭受内外压载荷... 油气田金属管道腐蚀穿孔风险日趋严重,管道泄漏事故时有发生,玻璃钢管、钢骨架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柔性复合管等非金属管道以其良好的耐蚀性和适用性在油气田开发生产系统中逐渐受到青睐。然而,由于管道在长期服役过程中遭受内外压载荷、介质腐蚀等老化作用,随之而来的诸如基体开裂、管体脆断、纤维/基体界面脱黏、层间分离等各种失效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现状,文章综述了油气田常用非金属管道特点、应用、失效原因,以及非金属管道探测定位、无损检测技术、风险评估和寿命预测方法,针对非金属管道损伤失效的预防在管道制造、施工、运行、应用、维修及关键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并对非金属管道失效预防技术攻关方面进行展望,为非金属油气管道失效预测方法及其防控技术的相关研究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属管道 失效 检测技术 风险评估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伸缩式自动化井口上卸扣装置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淼 郭登明 +4 位作者 付青威 翁玮 白晓弘 杨建忠 徐洪兵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3,共6页
随着修井作业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国内外均致力于研究自动化修井作业设备。文章结合自动化修井机特点,设计出一种伸缩式自动化井口上卸扣装置,分析了自动液压钳、扶正对中装置等主要结构,系统阐述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计算得出液压钳钳... 随着修井作业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国内外均致力于研究自动化修井作业设备。文章结合自动化修井机特点,设计出一种伸缩式自动化井口上卸扣装置,分析了自动液压钳、扶正对中装置等主要结构,系统阐述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计算得出液压钳钳牙与油管之间的防打滑条件,对背钳夹紧液压缸进行选型计算,设计出合适的自动液压钳以及整个装置的液压回路,保证该装置在工作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伸缩式自动化井口上卸扣装置能够实现精准对中,快速平稳完成上卸扣作业,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节省井口操作平台空间,提升工作效率,并提高了工人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卸扣装置 自动化修井机 液压油管钳 液压系统 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相CO_(2)柱塞泵动态热流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陶桂红 张衡 +3 位作者 张骅 李然 黄建喜 郭龙龙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0-150,共11页
为了厘清柱塞往复运动过程中,密相CO_(2)柱塞泵内CO_(2)温度、压力的演变规律,考虑CO_(2)物性参数随温度、压力的变化,建立了密相CO_(2)柱塞泵的全周期三维热流耦合动态数值模型,分析了柱塞和阀的耦合运动特性、泵内CO_(2)温度场和压力... 为了厘清柱塞往复运动过程中,密相CO_(2)柱塞泵内CO_(2)温度、压力的演变规律,考虑CO_(2)物性参数随温度、压力的变化,建立了密相CO_(2)柱塞泵的全周期三维热流耦合动态数值模型,分析了柱塞和阀的耦合运动特性、泵内CO_(2)温度场和压力场的演变,以及阀弹簧预紧力对阀位移、入口和出口回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压缩过程是升温、升压过程,余隙容积内残留有高温、高压CO_(2);吸入阶段,余隙容积内的高温、高压CO_(2)膨胀,挤占理论容积;同时,余隙内的CO_(2)与吸入的CO_(2)混合,导致混合CO_(2)的温度升高、吸入CO_(2)的质量减少;随着吸入阀弹簧预紧力的增加,吸入阀的开启速度变慢、关闭速度变快,有效降低了回流量峰值;随着排出阀预紧力的增加,阀的最大开度、滞后角度、回流流量峰值均减小;但是,较大的预紧力会引起排出阀关闭时振荡。研究结果可为密相CO_(2)柱塞泵的优化设计提供建模方法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相CO_(2) 柱塞泵 动态特性 预紧力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流叶片前缘形状对叶片式混输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殿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121,共8页
叶片式混输泵在气液工况下极易产生叶顶泄漏涡和气液分离的情况,这会直接导致泵的性能下降,从而影响泵的输送效率致使生产成本增加。针对上述问题,基于CFD仿真对泵的叶轮引入分流叶片进行改型,并探索分流叶片前缘形状对泵性能的影响。... 叶片式混输泵在气液工况下极易产生叶顶泄漏涡和气液分离的情况,这会直接导致泵的性能下降,从而影响泵的输送效率致使生产成本增加。针对上述问题,基于CFD仿真对泵的叶轮引入分流叶片进行改型,并探索分流叶片前缘形状对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分流叶片前缘形状下的模型扬程均高于原模型,其中以曲率连续方案的扬程最大,为10.85 m,扬程和效率相比原模型分别提高31.83%和2.58%;当分流叶片厚度减小时,分流叶片前半部抑制介质分离的能力得到提升,液相在分流叶片吸力面的附着力增强;受带状泄漏涡被抑制的影响,曲率连续方案下叶轮内介质流动紊乱程度低,该抑制量化为叶轮进口液相减阻5.07%和气相减阻3.80%。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混输泵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式混输泵 分流叶片 前缘形状 做功性能 介质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艺粉末对超音速火焰喷涂WC-10Co-4Cr涂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刁望勋 王志雄 +3 位作者 高俊国 王长亮 郭孟秋 刘超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45,共7页
对比分析了采用烧结破碎和团聚烧结工艺制备的两种WC-10Co-4Cr粉末的物理性能和物相组成。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对两种粉末进行了涂层制备,并对两种涂层的性能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团聚烧结粉末制备涂层的硬度、孔隙率和抗冲蚀磨损... 对比分析了采用烧结破碎和团聚烧结工艺制备的两种WC-10Co-4Cr粉末的物理性能和物相组成。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对两种粉末进行了涂层制备,并对两种涂层的性能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团聚烧结粉末制备涂层的硬度、孔隙率和抗冲蚀磨损性能均优于烧结破碎粉末制备涂层,但其结合强度略低于烧结破碎粉末制备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10Co-4Cr 烧结破碎 团聚烧结 超音速火焰喷涂 涂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井结蜡规律及热洗方式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林日亿 张建亮 +4 位作者 李轩宇 王新伟 杨勇 许德广 张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5-162,共8页
针对某油田史深100区块油井结蜡较严重现象,进行结蜡规律试验研究和井筒温度场模拟。在黄启玉等的结蜡模型基础上,通过旋转式原油结蜡试验确定油样的结蜡模型参数,结合Fluent模拟得到管壁处径向温度梯度及切应力,获得井史3-3-11结蜡速... 针对某油田史深100区块油井结蜡较严重现象,进行结蜡规律试验研究和井筒温度场模拟。在黄启玉等的结蜡模型基础上,通过旋转式原油结蜡试验确定油样的结蜡模型参数,结合Fluent模拟得到管壁处径向温度梯度及切应力,获得井史3-3-11结蜡速率计算公式,从而预测不同热洗方式不同天数下对应的结蜡量。同时建立热洗井筒流动换热模型并通过VB编程计算井筒温度场分布,分析不同的注水温度、注水流量对井筒温度场及热洗时间、用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因井筒沿程热损失较大,提高注水温度和注水量均能降低热洗时间,提高油管内温度场,但敏感性逐渐降低;当注水温度为80℃,注水流量为2 t/h时,单次热洗的费用最低且热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结蜡试验 流动传热模型 空心杆热洗 套管热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100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与韧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乔桂英 李建龙 +3 位作者 李建一 田鹏 谷雨 廖波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528-532,共5页
采用热模拟试验技术,研究了X100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高Nb、微Ti设计的低碳X100管线钢的焊接粗晶区经焊接热循环后仍保持良好的韧性。焊接热影响区的脆化区出现在峰值温度为750℃的两相区。沿原奥氏体... 采用热模拟试验技术,研究了X100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高Nb、微Ti设计的低碳X100管线钢的焊接粗晶区经焊接热循环后仍保持良好的韧性。焊接热影响区的脆化区出现在峰值温度为750℃的两相区。沿原奥氏体晶界形成的岛状组织是导致韧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100管线钢 焊接热影响区 模拟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热蒸汽SAGD循环预热模拟及方案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日亿 郭彬 +4 位作者 李轩宇 杨勇 韩飞 王新伟 张建亮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8-126,共9页
预热效果好坏是影响稠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发技术的一项重要因素。在蒸汽返回水平段靶点A时蒸汽干度≥0条件下,研究馆陶组H71区块循环预热技术。结合油藏地质参数和物性参数建立地质模型,利用CMG油藏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历史拟合,... 预热效果好坏是影响稠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发技术的一项重要因素。在蒸汽返回水平段靶点A时蒸汽干度≥0条件下,研究馆陶组H71区块循环预热技术。结合油藏地质参数和物性参数建立地质模型,利用CMG油藏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历史拟合,对比等注汽量和等注汽热焓两种预热方案。结果表明馆陶H71区块采用注入井定注汽量、生产井定产液量目标开展的历史拟合符合率为97.8%;循环预热9个月之后,杜84-馆H71-1和杜84-馆H71-2两口水平井之间已基本形成有效热连通,温度场位于80~100℃,地层压力降至3 MPa,已达到转SAGD的较佳时机;注汽量80 m^(3)/d、过热度61℃(注汽压力6.7 MPa)的过热蒸汽井间平均温度达到90℃所用的时间最少,预热效果最好;在SAGD生产阶段,注气量相同的条件下,注入过热蒸汽相较于注入湿蒸汽,日产油量与累积产油量明显增加,含水率降低,在SAGD生产前期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热蒸汽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 循环预热 数值模拟 方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70高频焊管质量评价及改进 被引量:4
12
作者 于建国 路广平 +2 位作者 田鹏 乔桂英 肖福仁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8-214,共7页
统计分析了143批次X70高频焊管的力学性能;采用拉-拉疲劳试验对高频焊管完整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高频焊管具有良好的质量,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满足标准的要求。与管体相比,焊缝的韧性和强度均有所下降,平均低温冲击功下降约58J,但仍达... 统计分析了143批次X70高频焊管的力学性能;采用拉-拉疲劳试验对高频焊管完整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高频焊管具有良好的质量,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满足标准的要求。与管体相比,焊缝的韧性和强度均有所下降,平均低温冲击功下降约58J,但仍达到132J,远高于标准要求的37J;平均抗拉强度下降约8MPa。焊缝的疲劳抗力低于管体。当疲劳寿命为1106周次时,与管体相比,焊缝疲劳抗力降低约40MPa。焊缝热处理影响区和热影响区软化是导致强度和疲劳抗力降低的主要原因。提高正火温度有助于改善和提高X70高频焊管焊缝的性能和服役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焊管 焊缝 力学性能 完整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接螺纹在塑性变形下的受力特性及参数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崔继强 徐和林 +2 位作者 刘学强 施境岭 邓承东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9-52,共4页
结合某航空工程结构试验背景,利用有限元法对塑性变形下的配合螺纹进行仿真及应力特性研究,指出了在塑性变形下配合螺纹的应力分布特点,并对比区别未发生塑性变形下配合螺纹的应力分布特性;以前面3螺纹齿高为优化变量,采用Workbench软件... 结合某航空工程结构试验背景,利用有限元法对塑性变形下的配合螺纹进行仿真及应力特性研究,指出了在塑性变形下配合螺纹的应力分布特点,并对比区别未发生塑性变形下配合螺纹的应力分布特性;以前面3螺纹齿高为优化变量,采用Workbench软件,以齿根最大应力相等为优化目标,对配合螺纹齿高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连接螺纹在塑性变形不一致的情况下,要使应力与齿高对载荷分配之间达到等强度匹配,则需保证前端3螺纹齿高基本一致,且齿高约为原齿高的;随着齿高的增加,齿根最大应力以及相互牙根应力差也随之增大。研究结果可为塑性变形下配合螺纹的应力分布特性及齿根等应力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螺纹 塑性变形 优化设计 等强度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80M钢热轧板卷冲击性能不合格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涛 田鹏 +4 位作者 孙宏 宫庆 刘振伟 汪海燕 宗秋丽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2-108,共7页
采用力学性能试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能谱分析及冲击断口形貌观察等方法,分析了X80M钢热轧板卷冲击性能不合格的原因。结果表明:冲击性能不合格是因为板卷中存在严重的带状组织,该组织是以板条马氏体为主的脆性组织,存在明显的... 采用力学性能试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能谱分析及冲击断口形貌观察等方法,分析了X80M钢热轧板卷冲击性能不合格的原因。结果表明:冲击性能不合格是因为板卷中存在严重的带状组织,该组织是以板条马氏体为主的脆性组织,存在明显的锰、硅元素偏析,它是冲击时的起裂源;带状组织中存在较多铌和钛的碳氮化物夹杂物,夹杂物呈方形,最大尺寸达到13μm,进一步降低了冲击韧性;解决或减轻带状组织的最有效手段是在板卷生产时减少或消除铸坯中的枝晶偏析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M热钢轧板卷 冲击性能 带状组织 马氏体 夹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应变管线钢和钢管的关键技术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1
15
作者 冯耀荣 吉玲康 +7 位作者 陈宏远 姜金星 王旭 任毅 张对红 牛辉 柏明卓 李少坡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5-113,共9页
油气管道工程在途经地震带、滑坡带、矿山采空区、沉陷带等特殊地质环境时,使用的大应变管线钢和钢管的研制及应用配套技术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我国重要油气管道工程必须破解的重大难题。为此,围绕大应变管线钢和钢管研发应用... 油气管道工程在途经地震带、滑坡带、矿山采空区、沉陷带等特殊地质环境时,使用的大应变管线钢和钢管的研制及应用配套技术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我国重要油气管道工程必须破解的重大难题。为此,围绕大应变管线钢和钢管研发应用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通过十余年的联合攻关,取得了多项理论技术创新。主要成果包括:①提出了应用多个不同的应力比、屈强比、均匀延伸率等参数联合表征和评价钢管变形行为的方法,建立了X70HD/X80HD大应变管线钢和钢管新产品技术指标体系和标准;②研发形成了X70HD/X80HD钢板制造成套技术,获得了兼备低屈强比、高均匀伸长率、高应力比、高强韧性的大应变钢板;③研发形成了X70HD/X80HD JCOE和UOE大应变直缝埋弧焊管制造技术,解决了钢管母材和焊缝性能合理匹配及成型、焊接、扩径、热涂覆过程性能劣化难题;④自主研制了钢管内压+弯曲大变形实物试验装置,研发形成了钢管实物模拟变形试验技术。X70HD/X80HD大应变管线钢和钢管在西气东输、中缅管道等重大输气管道工程中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实效。根据复杂地质条件管道建设与长期安全运行的新要求,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基于应变的管道设计新方法,研发或完善与环焊缝强匹配要求相适应的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环焊缝性能质量及缺陷控制要求等配套技术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应变管线钢 大应变钢管 变形行为评价 X70 X80 环焊缝 中缅管道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80钢级螺旋焊钢管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宏 田鹏 王晓香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34,共5页
对X80钢级Φ1219mm×18.4mm螺旋缝埋弧焊接钢管在板卷的开卷检验、矫平后、成型后以及静水压试验等各个阶段的拉伸、冲击韧性及落锤撕裂等性能的不同以及截取试样时样坯的大小对拉伸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发现在不同的... 对X80钢级Φ1219mm×18.4mm螺旋缝埋弧焊接钢管在板卷的开卷检验、矫平后、成型后以及静水压试验等各个阶段的拉伸、冲击韧性及落锤撕裂等性能的不同以及截取试样时样坯的大小对拉伸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发现在不同的阶段取样所得的数据有一定差异,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板卷开卷检验和拆卷矫平后的性能基本一致,经过成型过程后其屈服强度下降,经过静水压试验过程后屈服强度则有一定上升,而抗拉强度则基本上无明显变化。使用氧气在钢管上截取试样时的高温对试样的拉伸性能有不可忽略的影响,使用较大的样坯可明显减小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 拉伸性能 钢管 屈服强度 包辛格效应 水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拉杆螺栓滚压工艺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屈双军 张银 《工具技术》 2013年第4期51-52,共2页
1引言烟气轮机是炼厂重油催化裂化的能量回收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在强腐蚀的催化剂颗粒冲刷的高温工况环境下工作。其关键零件拉杆螺栓是涡轮盘和主轴的关键联接件和紧固件,材质为GH4169,
关键词 滚压工艺 螺栓 拉杆 质量 能量回收系统 重油催化裂化 GH4169 催化剂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钢双体船结构强度直接计算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甄春博 周清婉 +2 位作者 王晓鹏 于鹏垚 张秀岩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55,共6页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有着质量轻、强度高的优良品质,特别适用于建造高速游艇等快速性高的小型船舶。然而关于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船舶强度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相关规范也不够完整。本文首先给出了采用夹层结构方法模拟玻璃纤维增强...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有着质量轻、强度高的优良品质,特别适用于建造高速游艇等快速性高的小型船舶。然而关于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船舶强度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相关规范也不够完整。本文首先给出了采用夹层结构方法模拟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建模方法;然后以某玻璃钢双体船为例,基于有限元的船舶强度直接计算理论,参照CCS的相关规范要求,给出了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双体船结构强度直接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文中给出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模拟方法能有效模拟该玻璃钢双体船的结构形式,且结构强度满足规范的要求,横弯工况为最易发生结构失效工况。文中所得结论对夹层结构玻璃钢船的研发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钢船 复合材料 直接计算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斧型钻齿切削刃角下的破岩方式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尚劼 赵星 +1 位作者 黄继庆 刘维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5-90,共6页
为进一步理解斧型PDC钻齿破岩机理,建立PDC钻齿破岩的3D有限元模型,对3种不同切削刃夹角的斧型PDC钻齿破岩方式开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150°和165°的钻齿相比,135°的斧型钻齿受到的剪切力和切削力更小,从而具有更高的... 为进一步理解斧型PDC钻齿破岩机理,建立PDC钻齿破岩的3D有限元模型,对3种不同切削刃夹角的斧型PDC钻齿破岩方式开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150°和165°的钻齿相比,135°的斧型钻齿受到的剪切力和切削力更小,从而具有更高的破岩效率。在相同的后倾角、相同的切削深度和相同的切削力下,165°斧型钻齿切削力波动较小,稳定性更高。与立式车床上的实验数据相比,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总体趋势一致,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斧型PDC钻齿 有限元分析 单齿切削模拟 实验室立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ADA系统在煤层气钻机上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闫翀 冯耀东 +3 位作者 王甫军 孙良义 华丹丹 蔡金萍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1-44,共4页
针对国内煤层气钻机各个工作模块之间相互没有合理的通信连接,各个系统的数据无法实现共享的问题,在煤层气钻机上引入了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该系统针对不同通信协议下的工作单元,通过SAE J1939总线协议和Modbus-RTU协议转换,能建立起... 针对国内煤层气钻机各个工作模块之间相互没有合理的通信连接,各个系统的数据无法实现共享的问题,在煤层气钻机上引入了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该系统针对不同通信协议下的工作单元,通过SAE J1939总线协议和Modbus-RTU协议转换,能建立起可靠、有效的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系统设计时使用了无线发送和接收装置,可将钻机各项数据成功传至远程计算机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不仅可以监控煤层气钻机的工作状态,还可记录并存储大量数据,改变了钻机原有各个电控系统相互独立、数据无法共享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 监控系统 煤层气钻机 通信协议 协议网关 数据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