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升式海洋石油平台液压升降系统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文华 张银东 +2 位作者 陈海泉 孙玉清 张敬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3-25,共3页
介绍了自升式海洋石油平台的液压升降系统,分析了其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同步平衡控制。该平台现已投入使用,经实际运行证明,基于PLC和液压控制的升降系统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能够确保整个自升式海洋石油平台平稳、安全地升降。
关键词 自升式海洋平台 液压 升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开采装备现状与技术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万春燕 张贺恩 +4 位作者 李磊 陈才虎 高妍 邸建伟 朱煜鑫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3-90,共8页
在南海神狐海域采用降压法成功实施了2次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在深水浅软地层水合物钻采技术上取得了多项重大技术突破,但仍面临单井产量低、开采配套装备复杂及经济适用性弱等问题。为了配套神狐海域第3次降压法试采开采方案,系统梳理了... 在南海神狐海域采用降压法成功实施了2次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在深水浅软地层水合物钻采技术上取得了多项重大技术突破,但仍面临单井产量低、开采配套装备复杂及经济适用性弱等问题。为了配套神狐海域第3次降压法试采开采方案,系统梳理了降压法开采技术对开采装备的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了常规油气开采的水下采油树结构适应性,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深水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水下卧式采气树关键技术理论;形成的“一体式”集成化采气树本体、双穿越结构水下穿越器、失效安全型液控水下阀门及驱动器、复合电液控制系统等技术,可满足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装备质量轻、水合物二次结冰封堵干预、井下作业工况监测和远程控制等要求。所得结果可为海洋天然气水合物长期稳定、可控开采的配套装备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狐海域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 降压开采 关键技术与装备 水下采气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空化射流解堵喷嘴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
3
作者 张辛 孟翔 +4 位作者 杜卫刚 樊燊 徐浩磊 葛家旺 黄龙宇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6-71,共6页
针对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堵塞筛管导致产能下降的问题,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对亥姆霍兹喷嘴、风琴管喷嘴的内外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以流场速度和含气量为解堵效果的主要判断依据,探究2种空化喷嘴在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条件下的解堵效果;同... 针对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堵塞筛管导致产能下降的问题,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对亥姆霍兹喷嘴、风琴管喷嘴的内外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以流场速度和含气量为解堵效果的主要判断依据,探究2种空化喷嘴在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条件下的解堵效果;同时制作模拟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泥砂沉积物堵塞筛管进行实际效果验证,以评价2种喷嘴的解堵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条件下,风琴管喷嘴速度衰减慢,外流场产生的气泡数量多,空化性能优于亥姆霍兹喷嘴;喷嘴结构对解堵后筛管外侧压力变化情况存在显著影响,从解堵后筛管外侧压力变化情况来看,风琴管喷嘴相对于亥姆霍兹喷嘴解堵效果提高18.1%;从解堵后筛管渗透率来看,风琴管喷嘴相对于亥姆霍兹喷嘴提高32.5%。研究结果可为空化射流在天然气水合物解堵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空化射流 风琴管喷嘴 亥姆霍兹喷嘴 解堵效果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开采变向管柱内水合物颗粒运移沉积规律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楠 魏士鹏 +3 位作者 赵阳 张剑波 王志远 孙宝江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5,共9页
深水水合物开发管柱中极易满足水合物生成的高压低温条件,可能引发严重的水合物沉积堵塞问题,特别是变向管柱水合物的生成沉积规律尚缺乏深入研究。利用CFD-DEM-API,充分考虑水合物颗粒间、颗粒与管壁间及颗粒与流体的相互作用,结合相... 深水水合物开发管柱中极易满足水合物生成的高压低温条件,可能引发严重的水合物沉积堵塞问题,特别是变向管柱水合物的生成沉积规律尚缺乏深入研究。利用CFD-DEM-API,充分考虑水合物颗粒间、颗粒与管壁间及颗粒与流体的相互作用,结合相间传热模型,模拟研究了存在盲管的变向管温压场及流场分布,同时得到管柱内水合物颗粒运移沉积规律及温度分布,揭示了盲管内及变向处水合物颗粒运移沉积机理。结果表明,变向管柱内存在一个盲管高度使水合物颗粒在变向处沉积达最大值,并通过大量模拟发现此盲管高度约为水合物颗粒惯性运移最高值。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导致最大颗粒沉积的盲管高度的波动受管径影响最大,其次是颗粒粒径和速度。本项研究结果可为深水水合物安全高效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变向管柱 盲管高度 水合物沉积 水合物运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深层裂缝性地层钻井用复合堵漏材料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岳鹏 张佳楠 +3 位作者 张丽辉 尚有志 王磊 张洪涛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共8页
为了有效解决高温深层裂缝性地层钻井过程中出现的井漏现象,研制了一种抗高温刚性封堵剂HTD-2,并将其与改性无机矿物纤维GXW-1和弹性堵漏材料TDS-2复配形成复合堵漏材料。通过耐温性能实验、裂缝封堵实验、高温高压砂床封堵实验以及与... 为了有效解决高温深层裂缝性地层钻井过程中出现的井漏现象,研制了一种抗高温刚性封堵剂HTD-2,并将其与改性无机矿物纤维GXW-1和弹性堵漏材料TDS-2复配形成复合堵漏材料。通过耐温性能实验、裂缝封堵实验、高温高压砂床封堵实验以及与钻井液的配伍性实验等对堵漏材料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HTD-2、GXW-1和TDS-2的耐温性能明显优于核桃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单一堵漏材料无法对不同尺寸的裂缝均产生良好的封堵效果,而复合堵漏材料的封堵效果较好,配方为8%HTD-2+1.5%GXW-1+6%TDS-2的复合堵漏材料可使0.5~2 mm裂缝的30 min滤失量均降低至100 m L以下,封堵层的承压能力均大于10 MPa。复合堵漏材料的加入可使钻井液在不同粒径的岩屑砂床中均具有良好的封堵效果,0.85~2 mm砂床60 min侵入深度仅为9.3 cm。另外,复合堵漏材料与钻井液还具有较好的配伍性。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加入复合堵漏材料的钻井液进行现场施工时,GX-1井钻井过程中未出现明显滤失现象,钻井过程顺利,有效提升了钻井效率和质量。该复合堵漏材料适合在高温深层裂缝性地层堵漏施工作业中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深井 裂缝性地层 刚性封堵剂 复合堵漏材料 堵漏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第二次试采主要进展 被引量:157
6
作者 叶建良 秦绪文 +24 位作者 谢文卫 卢海龙 马宝金 邱海峻 梁金强 陆敬安 匡增桂 陆程 梁前勇 魏士鹏 于彦江 刘春生 李彬 申凯翔 史浩贤 卢秋平 李晶 寇贝贝 宋刚 李博 张贺恩 陆红锋 马超 董一飞 边航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7-568,共12页
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储量最大开采难度亦最大的水合物储层,2017年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初步验证了此类水合物储层具备可开采性。在总结前次试采认识的基础上,对试采矿体进行优选、精细评价、数值与试验模拟和陆地试验,中国... 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储量最大开采难度亦最大的水合物储层,2017年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初步验证了此类水合物储层具备可开采性。在总结前次试采认识的基础上,对试采矿体进行优选、精细评价、数值与试验模拟和陆地试验,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19年10月-2020年4月在南海水深1225 m神狐海域进行了第二次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本次试采攻克了钻井井口稳定性、水平井定向钻进、储层增产改造与防砂、精准降压等一系列深水浅软地层水平井技术难题,实现连续产气30 d,总产气量86.14×104m3,日均产气2.87×104m3,是首次试采日产气量的5.57倍,大大提高了日产气量和产气总量。试采监测结果表明,整个试采过程海底、海水及大气甲烷含量无异常。本次成功试采进一步表明,泥质粉砂储层天然气水合物具备可安全高效开采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 第二次试采 水平井 储层改造 环境影响 油气资源工程 神狐海域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比能理论及其在钻井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50
7
作者 陈绪跃 樊洪海 +4 位作者 高德利 郭柏云 彭齐 刘劲歌 王鄂川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0,1,共5页
论述了机械比能理论的进展概况,对现有的机械比能模型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与评价,分别指出了机械比能、钻进比能及水力机械比能不同模型的适应性及其各自的优缺点。从钻前预测机械钻速、随钻评价钻井效率、随钻诊断井底工况并优化钻井参数... 论述了机械比能理论的进展概况,对现有的机械比能模型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与评价,分别指出了机械比能、钻进比能及水力机械比能不同模型的适应性及其各自的优缺点。从钻前预测机械钻速、随钻评价钻井效率、随钻诊断井底工况并优化钻井参数、随钻监测钻头磨损、钻后优选与评价钻头与提高机械钻速六个方面分析了机械比能理论在钻井工程中应用的发展状况。其应用效果良好,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与应用前景,但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结合现代钻井技术,对机械比能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初步探讨。基础模型研究、钻头力学动态特性测试、应用范围的控潜及拓展将成为机械比能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比能 钻进比能 水力机械比能 应用评价 钻头力学 随钻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上边际油田开发的油藏工程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国珍 姚约东 +2 位作者 李相方 王力岩 闫云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3-35,共3页
常规的油藏工程研究在开发方案设计中常常由于各种原因带来预测结果不够准确,这对大型油田的开采效果影响不是很大。而海上边际油田一般为小型油气构造,如果采用传统方法对开发效果进行评价,很有可能对边际油田开采价值作出错误的判断... 常规的油藏工程研究在开发方案设计中常常由于各种原因带来预测结果不够准确,这对大型油田的开采效果影响不是很大。而海上边际油田一般为小型油气构造,如果采用传统方法对开发效果进行评价,很有可能对边际油田开采价值作出错误的判断。但是海上边际油田总的储量相当可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开采价值。在分析海上边际油田开采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内外海上边际油田高效开发的一些方法和技术。针对海上边际油田的开发,强调了油藏工程研究在高效开发中的重要性,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通过对边际油田进行现代油藏工程综合研究,制定出最佳开发方案,大力提高我国海上边际油田的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边际油田 油藏工程 高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削区域内磨粒分布集成磨削力建模研究
9
作者 付宇 张春芝 +2 位作者 刘海华 马晨祥 孟祥懿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199,共6页
在焊缝磨削过程中,磨削力与磨具磨损程度、磨削精度和表面完整性紧密相连。磨削力受磨粒数量、磨粒粒径以及磨削工艺参数等多元影响。针对磨削过程受力特性,基于Johnson-Cook本构模型,提出单磨粒磨削过程的仿真分析法,研究磨削参数对磨... 在焊缝磨削过程中,磨削力与磨具磨损程度、磨削精度和表面完整性紧密相连。磨削力受磨粒数量、磨粒粒径以及磨削工艺参数等多元影响。针对磨削过程受力特性,基于Johnson-Cook本构模型,提出单磨粒磨削过程的仿真分析法,研究磨削参数对磨削力的影响规律。根据磨粒分布理论将单磨粒在磨削加工区域有效集成,建立磨具法向磨削力的数学模型。磨削试验验证表明,磨削深度为1~5 mm时的平均误差约为9.9%,在磨削深度高于3 mm工况时的平均误差仅为1.9%,为焊缝磨削的稳定性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粒分布理论 有限元仿真 磨削力建模 焊缝磨削 磨削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酸钾对钻井液固相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
10
作者 侯薇 石凌龙 +2 位作者 马学勤 刘晓栋 蔡利山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0-536,550,共8页
在进行钻井液固相含量现场测试时发现,添加甲酸盐钻井液的固相含量测定值严重偏离真实情况。以固相体积分数计,测定结果一般要比实际数值高3%~8%,且甲酸盐含量越高,偏离程度也越高,常用的盐含量校正方法不再适用于含有甲酸盐的钻井液体... 在进行钻井液固相含量现场测试时发现,添加甲酸盐钻井液的固相含量测定值严重偏离真实情况。以固相体积分数计,测定结果一般要比实际数值高3%~8%,且甲酸盐含量越高,偏离程度也越高,常用的盐含量校正方法不再适用于含有甲酸盐的钻井液体系。文章以K^(+)含量值为基础,通过数据拟合建立了K^(+)含量与HCOOK含量、HCOOK含量与钻井液固相测定值、HCOOK含量与体系液相密度变化等和固相成分分析相关各量的关系式,由此可以对添加HCOOK的钻井液进行固相含量校正计算。考虑到现场作业中经常会同时采用KCl和HCOOK提高钻井液体系所需的K^(+),为此结合钻井液作业中Cl^(-)含量测定分析数据,在考虑地层盐含量背景值基础上,采用离子平衡原则即可确定提供K^(+)的盐种类。实际施工中,K^(+)始终处于“消耗-补充”的动态变化中。为了更好地结合实际施工信息对K^(+)含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文中给出了K^(+)消耗计算方法,可供现场钻井液进行维护处理参考。对固含量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采用校正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能较好地消除含有甲酸盐钻井液固相含量测定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甲酸盐 氯化钾 固相含量 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调剖调驱橇装设备紧凑化设计与智能控制优化
11
作者 庞振力 吴颖 +4 位作者 季鹏 杜卫刚 曹智 高新宇 邱守美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1-89,共9页
针对海上油田设备空间受限与注驱精度不足的难题,提出一种紧凑化调剖调驱橇装设备研制方案,通过三维拓扑优化与模块化集成,设备占地面积缩减至11 m2(相比常规设备减少78%的空间占用),质量降低至9.8 t(相比常规设备减少47%质量);针对该... 针对海上油田设备空间受限与注驱精度不足的难题,提出一种紧凑化调剖调驱橇装设备研制方案,通过三维拓扑优化与模块化集成,设备占地面积缩减至11 m2(相比常规设备减少78%的空间占用),质量降低至9.8 t(相比常规设备减少47%质量);针对该设备调剖调驱控制要求,创新设计了双模模糊PID控制器,抑制液压系统迟滞-蠕变效应。多工况仿真结果表明:50 m/s风载下橇体结构的最大等效应力为89.2 MPa,位移14.3 mm,满足设计和海上平台使用要求;模糊PID控制使响应时间缩短至3.2 s(提升68%),稳态误差≤0.5 MPa。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橇装设备控制与运行可靠,验证了其工程实用性。研制与分析研究结果为海上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装备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平台 调剖调驱 橇装设备 紧凑设计 模糊PID控制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低压油藏用自生泡沫修井液体系
12
作者 吴颖 彭立 +3 位作者 王宏申 田初明 彭锦泓 王少卿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3-417,共5页
针对海上某常温低压低渗低含水油藏修井作业过程中修井液易对储层造成污染伤害问题,室内以防水锁型水基修井液体系为基础,并结合自生泡沫剂ZSP、润湿反转剂FZJ等主要处理剂,研制了一套适合海上低压低渗低含水油藏的清洁型低密度自生泡... 针对海上某常温低压低渗低含水油藏修井作业过程中修井液易对储层造成污染伤害问题,室内以防水锁型水基修井液体系为基础,并结合自生泡沫剂ZSP、润湿反转剂FZJ等主要处理剂,研制了一套适合海上低压低渗低含水油藏的清洁型低密度自生泡沫修井液体系,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修井液体系的基本性能良好,密度在0.5~0.9 g/cm^(3)之间可调,修井液与储层段地层水具有较好的配伍性,经过其处理后的天然岩心能解除近井地带润湿相伤害,变相提高油相渗透率,具有良好的储层保护效果。CH33等3口井使用清洁型低密度泡沫修井液体系修井过程顺利,未发生井下复杂事故,修井2 d后产能恢复至正常生产水平,说明该体系能够满足海上低压低渗低含水油藏的修井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修井液 自生泡沫 储层保护 海上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深水钻井隔水管气液两相流的多普勒超声波传播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顾纯巍 李骞 +6 位作者 马睿 林英松 李相方 李轶明 张爱霞 李英杰 尹邦堂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7-103,共7页
海洋深水钻井经常会钻遇异常压力地层,容易发生气侵溢流,如不能及时发现并加以控制,就有可能导致井喷失控,进而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难以挽回的人员伤亡,并且还有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如何在深水钻井期间对溢流进行... 海洋深水钻井经常会钻遇异常压力地层,容易发生气侵溢流,如不能及时发现并加以控制,就有可能导致井喷失控,进而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难以挽回的人员伤亡,并且还有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如何在深水钻井期间对溢流进行早期监测,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重点和难点。为了给海洋深水钻井隔水管溢流早期监测提供理论指导,基于多普勒超声波传播原理,设计了气侵早期监测实验装置,优化了多普勒探头安装方式及角度,开展了含气率介于0~46%、液相流速介于0~0.7 m/s的气液两相流中的多普勒超声波传播实验,揭示了多普勒超声波随含气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当含气率发生变化时,信号电压会在初始曲线的基础上以不同的幅度和不同的频率上下跳动,信号电压幅值随着含气率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②当多重反射对信号电压均值的增幅大于超声波的衰减程度时,信号电压均值增大,反之信号电压减小;③停泵及开泵不同流速、不同含气率条件下的信号电压均值散点与含气率拟合出的曲线呈现二次函数的变化规律。结论认为,可以根据测量得到的信号电压均值来定量预测含气率的大小,进而指导海洋深水钻井隔水管溢流早期监测及压井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深水钻井 隔水管气侵溢流 早期监测 多普勒超声波 气液两相流 含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PF的钻井工程软件开发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彩凤 孙宝江 +6 位作者 王宁 高永海 时凤霞 蔡德军 相恒富 刘承贵 李庆永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7-88,共2页
针对钻井工程软件常规开发方法界面样式单一和开发效率低下的缺陷,基于微软最新推出的用户界面框架WPF平台,首先搭建了由菜单栏、工具栏和导航栏等五部分组成的钻井工程软件界面框架,进而结合类的创建和数据绑定方法实现了软件功能的定... 针对钻井工程软件常规开发方法界面样式单一和开发效率低下的缺陷,基于微软最新推出的用户界面框架WPF平台,首先搭建了由菜单栏、工具栏和导航栏等五部分组成的钻井工程软件界面框架,进而结合类的创建和数据绑定方法实现了软件功能的定制,最后提出了基于WPF的钻井工程软件开发方法,并在此方法的指导下开发了一个完整的钻井工程软件。结果表明,给出的方法简洁可靠,不仅使软件界面具有统一的风格样式,而且将逻辑代码与呈现代码分离,大大提高了软件的开发效率和扩展性,对钻井工程软件的开发、应用及推广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工程 WPF开发方法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油管技术在中石油浅海修井平台上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1
15
作者 茹淼 唐佳 袁振宇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1年第B11期66-68,87,共3页
通过连续油管在海上的应用实例分析,对连续油管技术在海上修井平台的应用可能性进行探讨,发展连续油管在浅海修井平台的应用,对中石油的海上修井作业具有深远的意义。为连续油管技术在中石油浅海修井平台上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连续油管 中石油浅海 修井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管道EPC工程现场风险半定量评估方法实践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安明泉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45-153,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海底管道工程建设中的HSE管理水平,采取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以某污水排海管道为例,基于风险半定量评估的原理,风险辨识后采用风险矩阵法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消减措施,指导HSE管理工具的使用。结果表明:风险... 为了进一步提升海底管道工程建设中的HSE管理水平,采取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以某污水排海管道为例,基于风险半定量评估的原理,风险辨识后采用风险矩阵法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消减措施,指导HSE管理工具的使用。结果表明:风险辨识和评估能有效规避作业过程和作业环境中的各种风险,辨识出的风险和消减控制措施大部分在实际施工中得到验证,但需要根据工程进度和变化不断更新风险评估结果,保持HSE管理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风险矩阵 半定量评价 海底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地区海洋优快钻井配套技术
17
作者 王多万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1年第B11期38-41,85,共4页
渤海湾地区钻井面临大港滨海区块深井复杂井施工困难、冀东南堡区块东三段玄武岩地层钻速较慢等技术问题,导致钻井过程中遇到的井下复杂情况较多,钻井速度下降。为提高钻井速度,优选出高压喷射钻井、井下动力钻具配高效钻头和海洋深井... 渤海湾地区钻井面临大港滨海区块深井复杂井施工困难、冀东南堡区块东三段玄武岩地层钻速较慢等技术问题,导致钻井过程中遇到的井下复杂情况较多,钻井速度下降。为提高钻井速度,优选出高压喷射钻井、井下动力钻具配高效钻头和海洋深井优快钻井配套技术,制定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施工措施,并推广应用到钻井生产中。在滨海8井的试验表明,高压喷射钻井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钻井机械钻速,如果在上部相对较软、胶结性不好的地层井段使用高压喷射钻进,提速效果就会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海洋 优快钻井 配套技术 钻井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合物层骨架重构的低温早强胶凝材料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鸿志 宋伟宸 +3 位作者 步玉环 向常友 柳华杰 路畅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7-363,共7页
针对于天然气水合物能源试采过程中出砂导致试采作业被迫终止的问题,在水合物第2次试采工作经验和层内加固、防砂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水合物层骨架重构的低温早强胶凝材料体系构建研究。该研究对比了嘉华G级、超细水泥和早强水泥的低温... 针对于天然气水合物能源试采过程中出砂导致试采作业被迫终止的问题,在水合物第2次试采工作经验和层内加固、防砂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水合物层骨架重构的低温早强胶凝材料体系构建研究。该研究对比了嘉华G级、超细水泥和早强水泥的低温早期强度和长期长度、粒径分布,基于满足层内加固骨架重构孔隙尺寸,进行了低温早强胶凝材料组分设计,以水泥浆流动度、早强性及成本为目标,尽可能提高固结体的早期强度,为后续增渗提供更多强度下降空间。通过研究超细油井水泥与嘉华G级水泥的配比、早强剂优选及加量优化,构建出了低温早强胶凝材料体系,该体系在15℃水浴下24 h抗压强度可达到12.86 MPa,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稠化时间和失水可控性,相较于文献的低温早强水泥浆体系具有更好的增渗高强特性。该研究为后续研究水合物层内骨架重构高渗透、高强度的工作液体系奠定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层 骨架重构 低温早强 胶凝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度深水浅层建井方式优选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傅超 杨进 +3 位作者 刘华清 殷启帅 王磊 胡志强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6,共7页
深水钻井作业具有海洋环境多变、地质条件复杂、作业风险大和日费率高等特点,深水浅层建井的方式难以选择。针对海底土质强度、建井质量、作业时效、经济性、风险控制等因素,根据现场作业工程数据,分别对不同建井工艺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 深水钻井作业具有海洋环境多变、地质条件复杂、作业风险大和日费率高等特点,深水浅层建井的方式难以选择。针对海底土质强度、建井质量、作业时效、经济性、风险控制等因素,根据现场作业工程数据,分别对不同建井工艺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单维度的适应性分级机制,并借助雷达图进行定量可视化,形成了多维度深水浅层建井方式优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水深500~1500 m的南海北部海域,单井作业时,喷射法一般为浅层建井最优方法,作业效率相比钻入法可提高50%以上。该方法已在中国南海几十口深水井取得良好应用效果,可为深水复杂地层建井方式选择提供定量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建井 喷射法 钻入法 水下打桩法 钻井风险 表层导管 定量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压载荷下输氢复合柔性管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吉祥 安晨 +2 位作者 邓海峰 张爱霞 张贝贝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34,共16页
中国氢能产业正随着碳中和愿景的不断推进而快速发展,由于氢气在钢管中容易引发“氢脆”现象,使用钢管输送氢气存在较大挑战,纤维增强复合柔性管作为一种非金属管道在氢气输送领域备受关注,其结构设计及强度分析是产业化应用的瓶颈。为... 中国氢能产业正随着碳中和愿景的不断推进而快速发展,由于氢气在钢管中容易引发“氢脆”现象,使用钢管输送氢气存在较大挑战,纤维增强复合柔性管作为一种非金属管道在氢气输送领域备受关注,其结构设计及强度分析是产业化应用的瓶颈。为探讨内压工况下输氢复合柔性管的结构响应,考虑不同层材料的各向同性及各向异性,基于三维各向异性弹性力学,建立了纤维增强输氢复合管道在内压作用下的力学理论模型,并采用数学方法求解管道位移微分方程,进而获得了N层缠绕增强层输氢复合管道在内压作用下的应力应变解析解,计算结果与内压作用下13层输氢复合柔性管的数值计算结果相符。管道的环向应力最大值出现在防渗透层,输氢软管的增强层承担约70%的载荷作用,径向应力绝对值大小随距离管道截面中心点的距离增大而减小。提出的力学行为分析模型及求解方法为设计输氢复合柔性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 复合柔性管 输氢管道 内压载荷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