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随钻正脉冲测井仪压力信号生成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常青 刘凯 +3 位作者 赵桐 刘枭 梁文宏 王志龙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2,共5页
随钻正脉冲测井仪压力波信号的强度决定了井下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为了提高信号传输速率、确保信息传输准确、提高传输距离,需要对信号发生单元进行优化,以此来提高正脉冲信号强度。以旋转阀正脉冲测量仪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流体力... 随钻正脉冲测井仪压力波信号的强度决定了井下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为了提高信号传输速率、确保信息传输准确、提高传输距离,需要对信号发生单元进行优化,以此来提高正脉冲信号强度。以旋转阀正脉冲测量仪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旋转阀压力信号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了不同工况下钻井液流量和定、转子轴向间隙对脉冲信号强度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压力波信号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压力信号幅值随着轴向间隙的增大而减小;增加钻井液流量可以提高信号强度,当钻井液流量由10L/s增大为35L/s时,流量的大小对压力信号幅值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正脉冲测井仪 传输距离 旋转阀 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帧间差分的随钻测井数据压缩算法 被引量:7
2
作者 梁耀 鞠晓东 +4 位作者 李传伟 陈国兴 左兴龙 孙衍 代志平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7-302,共6页
随钻测井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常规应用的泥浆传输速率(1 b/s左右)已无法满足测量参数实时上传的需求,而数据压缩技术是提高传输速率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分析泥浆脉冲编码信号的特点,结合现场应用经验,本文设计一种基于帧间差分式的数据... 随钻测井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常规应用的泥浆传输速率(1 b/s左右)已无法满足测量参数实时上传的需求,而数据压缩技术是提高传输速率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分析泥浆脉冲编码信号的特点,结合现场应用经验,本文设计一种基于帧间差分式的数据压缩算法并将其应用于随钻测井数据编码、解析处理过程中。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传输速率,节省数据更新时间,具有较高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 泥浆脉冲信号 高数据速率 数据压缩 帧间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钻测井仪器测试软件设计与实现
3
作者 李传伟 祝环芬 +3 位作者 杨亮 陈国兴 孙博文 符涛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9-143,290,共6页
随钻测井在水平井和大斜度井的勘探开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需要从技术上完善仪器标定和刻度的方法,从管理上规范室内和现场操作。从系统平台架构设计、功能模块划分、软件编程的实现出发,将仪器测试、标定刻度和现场测井应用等功... 随钻测井在水平井和大斜度井的勘探开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需要从技术上完善仪器标定和刻度的方法,从管理上规范室内和现场操作。从系统平台架构设计、功能模块划分、软件编程的实现出发,将仪器测试、标定刻度和现场测井应用等功能有效集成。通过数据结构定义、仪器参数结构设计,实现各种随钻测井仪器的接口协议规范统一。阐述基于VC编程工具实现功能模块的方法,形成一套软件系统。室内测试和现场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验证了系统设计思想和软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 仪器配置 测试与刻度 通信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测井资料评价煤层顶底板的裂缝发育程度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剑 王珺 侯淞译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1,6,共5页
针对常规测井难以有效评价煤层顶底板裂缝发育程度的问题,对鄂东气田东缘韩城矿区50块煤层顶底板砂泥岩样品进行岩石力学特性实验研究。在静态力学参数刻度测井资料计算的动态岩石力学参数的基础上,对煤层顶底板的完整性系数、破裂系数... 针对常规测井难以有效评价煤层顶底板裂缝发育程度的问题,对鄂东气田东缘韩城矿区50块煤层顶底板砂泥岩样品进行岩石力学特性实验研究。在静态力学参数刻度测井资料计算的动态岩石力学参数的基础上,对煤层顶底板的完整性系数、破裂系数、稳定性系数进行了计算,进而对研究区煤层顶底板裂缝发育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述方法能够有效地预测煤层顶底板的裂缝发育程度;研究区煤层顶底板裂缝较为发育。煤层含气量分析化验和排采结果显示,在裂缝发育的井区含气性和排采出气量较低,表明煤层顶底板的封闭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资料 煤层顶底板 裂缝发育程度 岩石力学参数 成像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波测井存储模块的快速检测系统和补偿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郝小龙 鞠晓东 +2 位作者 卢俊强 门百永 陈云霞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2-787,共6页
筛选高温下稳定的存储器并设计有效的温度补偿算法是实现井下声波测井数据存储的关键。为了快速测试不同存储器在高温下的故障情况以及错误校验纠错算法的温度补偿效果,该文设计了基于通用测试座的硬件系统,编写了基于MSComm控件的上位... 筛选高温下稳定的存储器并设计有效的温度补偿算法是实现井下声波测井数据存储的关键。为了快速测试不同存储器在高温下的故障情况以及错误校验纠错算法的温度补偿效果,该文设计了基于通用测试座的硬件系统,编写了基于MSComm控件的上位机控制软件,开发了模拟实际测井温度环境的测试策略,并对几种存储器进行了高温老化实验。结果表明,存储器在高温下(175℃)会出现彻底损坏、比特位翻转等故障,错误校验纠错算法可以提高存储器的使用温度。该设计不仅可以对符合开放NAND闪存接口协议的同类存储器进行快速的高温老化与筛选,而且对井下存储系统的设计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测井 错误校验纠错 存储模块 检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钻正脉冲发生器阀体设计及其信号特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赵常青 刘凯 +3 位作者 赵桐 卫一多 代志平 贾桑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8-692,共5页
泥浆脉冲传输是一种使用最为广泛的无线随钻测量方式,为了改善泥浆脉冲发生器工作性能、提高信号强度和传输距离,需要对旋转阀进行优化。根据流体力学中节流口压力与流量关系式,推导出正脉冲压力波信号的转阀形状曲线方程,并根据方程对... 泥浆脉冲传输是一种使用最为广泛的无线随钻测量方式,为了改善泥浆脉冲发生器工作性能、提高信号强度和传输距离,需要对旋转阀进行优化。根据流体力学中节流口压力与流量关系式,推导出正脉冲压力波信号的转阀形状曲线方程,并根据方程对定子、转子形状进行了优化。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转阀的流场特性进行三维仿真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旋转阀随钻测井仪的传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转子叶片轮廓设计成极坐标曲线时正脉冲压力波信号稳定;采用曲线阀口可以使水力转矩变化平缓;为了解决冲蚀问题,转阀设计中考虑溢流功能,同时设计转子耐磨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量 计算流体力学 设计 转子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除岩屑床钻杆接头设计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屈文涛 郭怡潇 +1 位作者 李桂变 胡海燕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9-92,I0006,共5页
大位移定向井、水平井钻井过程中,随井斜角增加,钻井液携带岩屑效率降低,形成岩屑床,影响钻井效率,易引发井眼安全事故。对市场在用的A型和B型两种带有螺旋槽结构的岩屑床清除钻杆,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对相同工... 大位移定向井、水平井钻井过程中,随井斜角增加,钻井液携带岩屑效率降低,形成岩屑床,影响钻井效率,易引发井眼安全事故。对市场在用的A型和B型两种带有螺旋槽结构的岩屑床清除钻杆,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对相同工作条件下两种螺旋槽部位的环空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从轴向速度场、切向速度场、动压力场三个方面分别对比两种螺旋槽流道结构对环空流体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型清除钻杆相比于B型清除钻杆,在螺旋槽流域产生了更大的涡流和轴向速度,形成的低压区有利于岩屑卷入螺旋槽流道,使岩屑随钻具旋转甩向高压区,能有效冲刷、携带井眼环空流域的沉积岩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屑床 清除钻杆 螺旋槽 涡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导向钻井工具安装误差的单象限校正 被引量:6
8
作者 程为彬 甘源滢 +2 位作者 程贤箬 姜丽萍 刘峰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47,共7页
井下钻具姿态惯性测量单元(IMU)的安装误差降低了近垂直姿态的测量与解算精度。基于近垂直姿态下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关系矩阵,推导其关系矩阵各项的相对误差,分析表达式各项相对误差特征,提出一种单象限校正方法。近垂直姿态下,采... 井下钻具姿态惯性测量单元(IMU)的安装误差降低了近垂直姿态的测量与解算精度。基于近垂直姿态下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关系矩阵,推导其关系矩阵各项的相对误差,分析表达式各项相对误差特征,提出一种单象限校正方法。近垂直姿态下,采用单一象限内相对均匀的三组测量值得到一个校正矩阵,并对该象限内全部测量数据进行校正。姿态解算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单象限校正方法能有效提高姿态参数解算精度3.3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测量单元 姿态测量 安装误差 相对误差 校正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余油田剩余油分布特征精细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之的 陈犁 +3 位作者 王珺 南鑫 王成申 李盼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9-437,共9页
综合应用密闭取心井的分析化验和生产动态等资料,采用岩心、测井等静态分析与实际生产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研究区剩余油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精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剩余油层主要分布在油层中上部;各小层剩余可动油饱和度有明显差别,Ⅲ... 综合应用密闭取心井的分析化验和生产动态等资料,采用岩心、测井等静态分析与实际生产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研究区剩余油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精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剩余油层主要分布在油层中上部;各小层剩余可动油饱和度有明显差别,Ⅲ,Ⅳ砂组动用程度较高,剩余油饱和度较低,而Ⅰ,Ⅱ砂组动用程度较低,具有较高的剩余可动油;油井未控制油砂体部分的剩余油饱和度比较高。受沉积微相、岩性、物性等的影响,层间剩余油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分布在7-2,9-2,11-1和13等小层。废弃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发育区由于砂体厚度小、物性差,致使含油饱和度相对较低;而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发育区水洗程度高且波及范围大,动用程度好,但因其油层厚、面积大、物性好,层内水洗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油层中上部仍具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余油田 剩余油饱和度 分布特征 层内 层间 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子管冷阴极潘宁离子源起弧特性测试
10
作者 秦爱玲 严涛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60-1162,1171,共4页
实验建立了中子管冷阴极潘宁离子源起弧特性的测试方法。该方法采用对比实验方法对中子管离子源起弧时刻进行研究,可得到离子源起弧规律,发现同步脉冲与中子脉冲之间的差异。通过改变变量,对存在的差异进行研究,得到中子脉冲时序关系,... 实验建立了中子管冷阴极潘宁离子源起弧特性的测试方法。该方法采用对比实验方法对中子管离子源起弧时刻进行研究,可得到离子源起弧规律,发现同步脉冲与中子脉冲之间的差异。通过改变变量,对存在的差异进行研究,得到中子脉冲时序关系,为脉冲中子类测井仪方法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管 潘宁离子源 起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