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生产光纤-电导组合探针阵列多分相测井仪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基亮 孔德明 +2 位作者 郝虎 刘国权 仲美玉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9-252,共14页
为解决石油生产多分相测量问题,基于课题组研制的创新型光纤-电导组合探针设计研制一种用于石油生产多参数测量的高精度、高灵敏度探测仪器。采用ZEMAX光线追迹方法和FEM数值分析方法对光纤-电导组合探针阵列多分相测井仪电场分布、响... 为解决石油生产多分相测量问题,基于课题组研制的创新型光纤-电导组合探针设计研制一种用于石油生产多参数测量的高精度、高灵敏度探测仪器。采用ZEMAX光线追迹方法和FEM数值分析方法对光纤-电导组合探针阵列多分相测井仪电场分布、响应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且验证了其在流量为5、10、20、30 m^(3)/d,持气率为10%、20%、30%、40%,持水率为90%、80%、70%、60%等工况下良好的测量效果。为进一步证明其优良性能,以液相流量30 m^(3)/d,液相持水率25%、45%、65%及85%,气流量6、12、24 m^(3)/d等多相流工况为例进行动态实验分析,其持气率测量误差在5%以内,持水率误差在10%以内。实际动态实验与仿真模拟结果保持相同。充分表明光纤-电导组合探针阵列多分相测井仪的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相测井仪 多分相监测 持水率 持气率 仿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含钾地层的地球物理测井标志、判别模型与应用——以川中广安地区为例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科贵 李春梅 +2 位作者 李利 黄羽 朱一鸣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3-630,共8页
长期以来,钾盐层的测井识别都以放射性测井为主,辅佐以其他常规测井方法。在没有其他含钾矿物影响的情况下,运用效果良好。据地质资料显示,川中广安地区为一杂卤石沉积区,存在多个杂卤石层。除此之外,该地区亦存在泥岩、泥质云岩、菱镁... 长期以来,钾盐层的测井识别都以放射性测井为主,辅佐以其他常规测井方法。在没有其他含钾矿物影响的情况下,运用效果良好。据地质资料显示,川中广安地区为一杂卤石沉积区,存在多个杂卤石层。除此之外,该地区亦存在泥岩、泥质云岩、菱镁矿泥岩及火山凝灰岩等含钾岩石,均具有较高放射性,给利用放射性测井划分杂卤石层带来了一定困难。针对多种含钾岩石在各测井曲线上的差异,本文提出了利用测井曲线综合分析法、测井曲线重叠法、交会图分析法及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判别模型等识别杂卤石层,并对川中广安地区不同构造上的多口井进行了杂卤石层划分。对比录井资料,效果良好,验证了方法及模型的实用性。对杂卤石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统计,并对其分布层位、有效厚度进行了总结,探索了川中广安地区杂卤石分布情况,拓展了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在钾盐勘探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卤石 测井标志 判别模型 分布层位 有效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石油生产多分相检测新型光纤传感器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基亮 孔德明 +3 位作者 郝虎 孔德瀚 刘国权 孔令富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36-1043,共8页
为解决石油生产多分相检测问题,研制了一种用于多分相检测的新型双接收端光纤传感器(NDR-FOP),利用ZEMAX光线追迹方法构建了双接收端环形耦合光路(DR-RCOP)模型。对通过NDR-FOP锥形敏感头的光线传输轨迹进行了数学描述与仿真分析。基于... 为解决石油生产多分相检测问题,研制了一种用于多分相检测的新型双接收端光纤传感器(NDR-FOP),利用ZEMAX光线追迹方法构建了双接收端环形耦合光路(DR-RCOP)模型。对通过NDR-FOP锥形敏感头的光线传输轨迹进行了数学描述与仿真分析。基于研究结果,对油气水多相流混相介质中NDR-FOP多分相检测性能进行了评价以及在实验平台上进行了测试研究,仿真与实验结果均表明:油气水介质之间的差特征值形成了明显的间距,NDR-FOP多分相检测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多分相检测 双接收端光纤传感器 ZEMAX光线追迹 耦合光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生产多组分监测光纤电导一体式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基亮 孔德明 +2 位作者 郝虎 孔德瀚 刘国权 《仪器仪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1-271,共11页
为了解决石油生产多组分监测问题,基于光纤技术和电导技术成功研制了一种用于石油生产多组分监测光纤电导一体式传感器。利用ZEMA光线追迹方法和FEM方法建立FOCIS仿真模型。对电导测量模块(CMM)电场分布、CMM响应特性、光纤测量模块(OF... 为了解决石油生产多组分监测问题,基于光纤技术和电导技术成功研制了一种用于石油生产多组分监测光纤电导一体式传感器。利用ZEMA光线追迹方法和FEM方法建立FOCIS仿真模型。对电导测量模块(CMM)电场分布、CMM响应特性、光纤测量模块(OFMM)返回光照强度分布、OFMM响应特性等进行了仿真分析。不同油气水三相流流型条件下CMM和OFMM测量值与标准含率值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测量相含率误差均在5%以内。在内径为32 mm垂直管道内进行了FOCIS现场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气流量5、20、40 m^(3)/d,油水总流量10、30、50、70 m^(3)/d,液相含水率50%、60%、70%、80%、90%等工况下,测量含水率与含气率误差在5%以内。仿真与实验均证明FOCIS油气水多组分监测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电导一体式传感器 仿真分析 多组分监测 电导测量模块 光纤测量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测井工作中员工受照剂量的控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包春晖 白玉胜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12年第S1期142-147,共6页
石油测井工作中广泛使用放射性源,合理的防护和安全措施可以使人体免受伤害。本文论述放射性防护的必要性及防护三要素,阐述测井工作中放射源操作工的正确操作方法。从仪器设计角度分析不同的源窗设计对员工受照剂量的影响,提出合理的... 石油测井工作中广泛使用放射性源,合理的防护和安全措施可以使人体免受伤害。本文论述放射性防护的必要性及防护三要素,阐述测井工作中放射源操作工的正确操作方法。从仪器设计角度分析不同的源窗设计对员工受照剂量的影响,提出合理的仪器设计建议。科学估算日常测井工作中的受照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防护 肯定效应 随机效应 防护三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北部扶余油层超低渗储层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对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马世忠 王海鹏 +2 位作者 孙雨 吕品岐 满维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85-1092,共8页
以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为基础,结合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等方法,对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北部扶余油层超低渗储层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对储层敏感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扶余油层主要含有绿泥石、伊利石、高岭石和伊/蒙混层等4... 以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为基础,结合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等方法,对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北部扶余油层超低渗储层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对储层敏感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扶余油层主要含有绿泥石、伊利石、高岭石和伊/蒙混层等4种矿物,其中伊利石含量最多,绿泥石和伊/蒙混层次之,高岭石最少。储层速敏性和碱敏性相对较弱,水敏性和盐敏性较强,对储层影响较大,勘探开发时应重点关注。粘土矿物对储层水敏性的影响主要有3个方面,其中粘土矿物绝对总量是扶余油层水敏性强弱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 扶余油层 超低渗 粘土矿物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SOL的井地电阻率正演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冯硕 刘得军 +2 位作者 张颖颖 秦民君 兀凤娜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5期589-592,共4页
随着我国石油开发的不断深入,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开发期。井地电阻率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电法勘探方法,具有地层影响小、测量成本低等优点,逐渐成为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开展井地电阻率测量正演以及相关反演解释算... 随着我国石油开发的不断深入,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开发期。井地电阻率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电法勘探方法,具有地层影响小、测量成本低等优点,逐渐成为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开展井地电阻率测量正演以及相关反演解释算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利用有限元算法建立井地电阻率测量模型,进行了数学分析,并选取了合适的边界条件;其次,通过改变高阻异常体和低阻异常体在模型的分布位置,分析了异常体的方位对地表电位分布的影响;最后,根据所处理问题的模型,设置合理的边界条件,并利用COMSOL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求解区域电位的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依据COMSOL软件并利用混合边界条件所建立的井地电位数值模拟模型求解精度高,且收敛速度快。由此可见,COMSOL应用于井地电阻率正演研究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地电阻率法 异常体分布 COMSOL软件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抽油决策优化模型 被引量:3
8
作者 宋新爱 刘天时 +1 位作者 魏航信 李国玮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102,共7页
针对特低渗透油田单井产量低、抽油机能耗大及开采成本高等问题,研究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抽油决策优化模型,以便对目前油田采用的间抽制度进行优化,实现高效节能开采。分析了一种基于开关磁阻电机的抽油机自动控制系统结构,建立三... 针对特低渗透油田单井产量低、抽油机能耗大及开采成本高等问题,研究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抽油决策优化模型,以便对目前油田采用的间抽制度进行优化,实现高效节能开采。分析了一种基于开关磁阻电机的抽油机自动控制系统结构,建立三层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提出网络隐含层节点中心动态自适应调整算法。研究了网络输出层权重自适应训练算法,用于对电机转速、阈值转速和停抽时间进行预测。采用Matlab进行仿真实验,在训练样本量为2000、误差设置为0.0001时径向基神经网络学习300次后达到收敛,并且相比于误差设置为0.0005时的网络输出,在对100个测试样本进行测试时,电机转速、电机阈值转速和停抽时间预测值均更接近实际值。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优化抽油决策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机 决策模型 间抽制度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楼油田一区核三段Ⅲ5-11小层隔夹层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甘宁 张亮 +3 位作者 魏华彬 王雷 金国钰 尚小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8022-8025,8033,共5页
储层隔夹层是流体在储层中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也是储层精细表征的重要内容。对井楼油田的岩性、物性、电性和开发动态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本区主要有泥质隔夹层、物性隔夹层和钙质隔夹层。根据其物性特征,找出了各类隔夹层在测井... 储层隔夹层是流体在储层中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也是储层精细表征的重要内容。对井楼油田的岩性、物性、电性和开发动态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本区主要有泥质隔夹层、物性隔夹层和钙质隔夹层。根据其物性特征,找出了各类隔夹层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阐明了隔夹层的识别标志。开展对全区隔夹层的识别,定性、定量地揭示了它在平面和剖面上的空间分布规律。认识和表征储层隔夹层特征,对中、后期油田剩余油分布的研究以及制订油田开发调整方案有重要的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楼油田 测井资料 隔夹层 岩性 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北部新庙西-新北地区扶余油层物源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金岩 孙雨 +1 位作者 田晓雷 吕品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6期200-204,共5页
物源方向研究是沉积相研究的重要内容,物源方向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古水流的方向,控制了砂体的展布范围和延伸趋势。因此物源方向的分析和研究对沉积相展布、储层评价及油气成藏等综合分析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盆地区域地质背景、重矿... 物源方向研究是沉积相研究的重要内容,物源方向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古水流的方向,控制了砂体的展布范围和延伸趋势。因此物源方向的分析和研究对沉积相展布、储层评价及油气成藏等综合分析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盆地区域地质背景、重矿物组合、砂地比及古地貌特征,对松辽盆地新庙西新北地区扶余油层进行物源分析。结果表明,新庙西新北地区扶余油层存在两大物源体系,分别是西南方向以锆石为主要重矿物类型的西南保康物源体系和以石榴石为主、锆石次之的南部怀德物源体系,两大物源体系共同控制了新庙西新北地区泉四段沉积时期砂体的形成和分布,并且形成了"多物源混源沉积、各物源源间存异、各时期继承发育"的沉积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物源分析 扶余油层 新庙西-新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东区块盒8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杜江民 傅强 +1 位作者 刘东明 刘旭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0-345,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东区块盒8段储层是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影响储层质量的因素较为复杂。以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分析等资料为基础,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定性分析,同时应用恒速压汞方法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定量表征。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苏东区块盒8段储层是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影响储层质量的因素较为复杂。以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分析等资料为基础,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定性分析,同时应用恒速压汞方法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定量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苏东区块盒8段低渗储层物性主要受喉道控制,而不是孔隙;平均喉道半径越大,微观均值系数越小,相对大喉道越多,排驱压力越低,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一般越好,反映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品质越好因此,喉道是影响致密砂岩储层质量的主要微观地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盒8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恒速压汞 喉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颗粒对长2微裂缝-孔隙型储层的伤害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新民 牛步能 马云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56,共6页
通过天然岩心人工造缝,近似模拟实际成岩、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微裂缝,将基岩与微裂缝岩心并联进行岩心流动实验,研究固相颗粒对微裂缝-孔隙型储层的伤害规律。室内实验表明:固相颗粒对基岩岩心的伤害率为65%,伤害深度为0~6 mm;对微裂缝... 通过天然岩心人工造缝,近似模拟实际成岩、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微裂缝,将基岩与微裂缝岩心并联进行岩心流动实验,研究固相颗粒对微裂缝-孔隙型储层的伤害规律。室内实验表明:固相颗粒对基岩岩心的伤害率为65%,伤害深度为0~6 mm;对微裂缝岩心的伤害率为90%以上,伤害深度为裂缝的长度,且经历伤害—伤害部分解除—二次伤害的过程。通过刷端面和反驱实验模拟现场洗井和负压返吐工艺,表明基岩岩心伤害可以部分解除,微裂缝岩心伤害不能解除,固相颗粒进入储层后堵塞裂缝,可提高注入水波及效率,防止水窜,从而增加注水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伤害 微裂缝-孔隙型储层 固相颗粒 人造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斜度井和水平井井地三维电阻率数值模拟和联合反演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沁润 谭茂金 +2 位作者 李桂山 张福莱 白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540-4552,共13页
井地电阻率成像法利用井套管作电流源向井下供入大功率直流电流,在地表测量由地下介质的电性变化形成的电位分布,通过反演可得到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分布.针对大斜度井和水平井开展井地三维电阻率数值模拟和反演研究,对油田注水及压裂效果... 井地电阻率成像法利用井套管作电流源向井下供入大功率直流电流,在地表测量由地下介质的电性变化形成的电位分布,通过反演可得到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分布.针对大斜度井和水平井开展井地三维电阻率数值模拟和反演研究,对油田注水及压裂效果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井地电阻率成像法原理,采用有限差分法和不完全切勒斯基共轭梯度法进行了三维正演模拟,研究了大斜度井和水平井的井地电位响应特征.提出了采用层状约束阻尼最小二乘法由浅到深地进行大斜度井和水平井的多层联合反演,并对实际水平井井地电位各个层段数据进行了三维反演.模拟结果表明,倾斜线源和水平线源会对地面电位响应产生明显影响,在反演中需要考虑线源形态.实际水平井井地电位反演成像表明,考虑倾斜线源或者水平线源的联合反演得到了准确的水平井三维注水层成像图,得出注水层的真电阻率分布,能够判断注水运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地电位成像 正演模拟 线源 水平井 反演 油田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U加速策略的稀疏反演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文武 刘玉敏 +4 位作者 杨建华 张晟瑞 王程 白玉胜 石颖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2-100,128,129,共11页
基于稀疏反演的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EPSI)能够避免传统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对有效波的损伤,但是计算成本较高。研究基于新GPU加速策略的稀疏反演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将所有频率成分整体导入设备端,并将中间结果存储于设备端,实现所有频... 基于稀疏反演的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EPSI)能够避免传统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对有效波的损伤,但是计算成本较高。研究基于新GPU加速策略的稀疏反演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将所有频率成分整体导入设备端,并将中间结果存储于设备端,实现所有频率成分的同步运算,并减少主机端和设备端的数据传输时间。SMAART模型测试结果表明:基于新GPU加速策略的EPSI方法的计算效率较常规EPSI方法的提升11倍,较基于传统GPU加速策略的EPSI方法的提升4倍。基于新的GPU加速策略的稀疏反演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正确有效,计算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U加速策略 稀疏反演 地震数据传输 表面多次波 计算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盐油藏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TCJ-5的性能及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国柱 金仁高 +3 位作者 李圣涛 陈亮 李兴文 解辽博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117,7-8,共7页
针对传统表面活性剂在高温高盐油藏中适应性差的问题,研制一种耐温耐盐的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TCJ-5.利用表面张力仪和界面张力仪研究TCJ-5的界面特性、稳定性、吸附性,借助岩心流动实验评价它在高温高盐油藏中的驱油效率.结果表明:甜菜... 针对传统表面活性剂在高温高盐油藏中适应性差的问题,研制一种耐温耐盐的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TCJ-5.利用表面张力仪和界面张力仪研究TCJ-5的界面特性、稳定性、吸附性,借助岩心流动实验评价它在高温高盐油藏中的驱油效率.结果表明: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TCJ-5溶液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在质量分数为0.03%~0.05%的范围内油水之间的界面性能良好,在30~90℃的温度范围内,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能达到10-3 mN/m数量级的超低界面张力;在模拟油藏条件下,体系的耐盐能力能达到10×104 mg/L,在油藏温度90℃下100d内稳定性良好;在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表面活性剂体系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幅度平均达21.37%.该驱油体系在高温高盐油藏中增油控水效果明显,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 高温高盐油藏 界面特性 吸附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气藏分段压裂水平井产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嘉玮 陈鹏 +3 位作者 李宁 鲁松 邹品国 陈悦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52,共6页
针对低渗储层中存在应力敏感效应和压裂缝中存在高速非达西效应,利用Pedrosa变换、扰动变换、Laplace变换与边界元理论等计算方法,建立了任意形状气藏压裂水平井产量计算模型,分析了高速非达西效应、应力敏感效应、裂缝导流能力和裂缝... 针对低渗储层中存在应力敏感效应和压裂缝中存在高速非达西效应,利用Pedrosa变换、扰动变换、Laplace变换与边界元理论等计算方法,建立了任意形状气藏压裂水平井产量计算模型,分析了高速非达西效应、应力敏感效应、裂缝导流能力和裂缝与水平井夹角对产量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力敏感效应和高速非达西效应对气井产量影响明显,在实际产量计算中忽略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会高估气井产量;在低渗透储层中,受储层物性控制,裂缝导流能力存在一个最优值;受裂缝间相互干扰影响,裂缝与水平井夹角应大于70°。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低渗透气藏的开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气藏 分段压裂水平井 产量模型 应力敏感效应 高速非达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压裂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72
17
作者 段银鹿 李倩 姚韦萍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5期644-648,共5页
水力压裂形成的裂缝渗透率和导流能力是影响压后效果的重要因素。利用裂缝监测技术可以分析裂缝扩展规律,优化指导压裂设计。由于该技术可监测裂缝生成、评价压裂效果,为调整压裂设计和油气田开发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对低渗透油藏增产具... 水力压裂形成的裂缝渗透率和导流能力是影响压后效果的重要因素。利用裂缝监测技术可以分析裂缝扩展规律,优化指导压裂设计。由于该技术可监测裂缝生成、评价压裂效果,为调整压裂设计和油气田开发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对低渗透油藏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首先阐述了水力压裂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其次结合某油田水力压裂微地震资料,通过反演微地震震源位置信息,推断出每次压裂产生的裂缝参数,并进行了水力压裂裂缝发育和演化的过程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水力压裂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可以用于指示裂缝位置、分析裂缝发育情况,并辅助微地震位置精确反演,指导水力压裂施工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渗透率 裂缝监测 微地震 低渗透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成像资料的裂缝有效性评价和储集层品质分类——以鸭儿峡油田白垩系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伟 邵广辉 +4 位作者 桂鹏飞 张虔 魏浩元 李国利 任盼亮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2-108,共7页
酒泉盆地鸭儿峡油田柳北地区K1g0段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砂砾岩裂缝性油藏,有效裂缝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也是产能的主控因素。为了研究K1g0段裂缝的有效性和储集层的品质分类方法,综合利用电成像和试油试采资料,分析了裂缝宽度... 酒泉盆地鸭儿峡油田柳北地区K1g0段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砂砾岩裂缝性油藏,有效裂缝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也是产能的主控因素。为了研究K1g0段裂缝的有效性和储集层的品质分类方法,综合利用电成像和试油试采资料,分析了裂缝宽度、密度和倾角这3项关键参数对裂缝有效性的影响;通过关键参数和裂缝发育厚度构建了裂缝发育度和裂缝开启度用以定量表征裂缝的有效性,并建立了这2项表征参数和米采油量指数的定量评价图版。结果表明:裂缝发育度和裂缝开启度指数能较好地评价研究区裂缝的有效性;裂缝有效性指数和储层产油量的评价图版可实现定量、快速的裂缝性砂砾岩储层品质分类。这为研究区裂缝性储层的老井复查和新井产量预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成像测井 裂缝有效性 储层品质 鸭儿峡油田 酒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法在沉积环境判别中的应用——以冷湖地区上干柴沟组为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波 程鑫 +3 位作者 谈笑哲 马立辉 周超 李国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38,共8页
综合运用对沉积环境反映敏感的镁(Mg)、钙(Ca)等主量元素,锶(Sr)、钡(Ba)、铜(Cu)、铷(Rb)、钒(V)、铬(Cr)、镍(Ni)、钴(Co)等微量元素,结合δ^(13)C_(VPDB)、δ^(18)O_(VPDB)数据及沉积学特征,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新近系上干柴沟... 综合运用对沉积环境反映敏感的镁(Mg)、钙(Ca)等主量元素,锶(Sr)、钡(Ba)、铜(Cu)、铷(Rb)、钒(V)、铬(Cr)、镍(Ni)、钴(Co)等微量元素,结合δ^(13)C_(VPDB)、δ^(18)O_(VPDB)数据及沉积学特征,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新近系上干柴沟组的古气候、古盐度、古水深、氧化还原环境等古环境参数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主、微量元素含量频繁波动,反映上干柴沟沉积期古环境的不稳定性,w(Sr)/w(Cu)、w(Sr)/w(Ba)、w(V)/(w(V)+w(Ni))、w(V)/w(Cr)、w(Ni)/w(Co)等值反映上干柴沟沉积期气候从干旱逐渐趋于温暖湿润、水体逐渐变深、沉积水体为分层不强的氧化-弱还原过渡的陆相淡水沉积环境。沉积学证据表明:研究区从反映还原环境的灰色含砾砂岩到反映氧化环境的棕红色砂岩、棕灰色粉砂岩及棕红色泥岩均有出现且呈互层发育,干旱湿润气候呈交替频繁变化,造成了湖平面升降频繁,湖盆表现为高频振荡性特征,水动力条件及水体深度变化较大,砂泥岩多呈互层状分布,为有利储盖组合的发育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上干柴沟组 冷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井稳产时间预测模型及应用
20
作者 张磊 王永科 +7 位作者 乔向阳 倪军 吴克柳 辛翠平 张涛 康宇龙 许阳 冯婷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46-1155,共10页
采用“井口—井底—产层”的逆向推演思路,首先基于气液两相流井筒压力梯度方程推导产水气井的井底流压解析模型,进而结合定容气驱产水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建立产水气井的平均地层压力和单井控制储量计算模型,最后以井口最低外输压力为... 采用“井口—井底—产层”的逆向推演思路,首先基于气液两相流井筒压力梯度方程推导产水气井的井底流压解析模型,进而结合定容气驱产水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建立产水气井的平均地层压力和单井控制储量计算模型,最后以井口最低外输压力为约束条件建立产水气井的稳产时间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的稳产时间计算误差受到实际稳产时间的影响,但计算结果满足气藏开发的实际需求。将稳产时间预测模型应用于产水气井的产量优化,优化后的气井不仅可以满足开发方案的设计要求,而且能够获得更高的内部收益率,优化效果显著,表明模型可以用于优化致密气藏产水气井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井 井底流压 平均地层压力 单井控制储量 稳产时间预测 产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