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烃源岩测井识别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赖锦 白天宇 +6 位作者 苏洋 赵飞 李玲 黎雨航 李红斌 王贵文 肖承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1-741,共21页
烃源岩测井识别与定量评价对油气资源潜力勘查、储量评估及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至关重要。烃源岩自身岩性和成熟度等差异、测井序列对烃源岩响应灵敏程度不同以及不同方法适用性区别等导致烃源岩测井评价工作仍受到限制。目前亟需进一步... 烃源岩测井识别与定量评价对油气资源潜力勘查、储量评估及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至关重要。烃源岩自身岩性和成熟度等差异、测井序列对烃源岩响应灵敏程度不同以及不同方法适用性区别等导致烃源岩测井评价工作仍受到限制。目前亟需进一步挖掘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中蕴含的烃源岩信息,搭建烃源岩品质与测井信息之间桥梁,并实现以自生自储为特性的非常规油气烃源岩品质测井精细表征。笔者等首先阐明烃源岩分类及其地质表征参数,并分析不同类别烃源岩在常规测井序列及成像和核磁共振等新技术测井序列上响应特征。烃源岩通常表现为“四高一低”(高GR、高AC、高CNL、高RT和低DEN)测井响应特征。除单因素分析外,可优选交会图及构建敏感参数等实现烃源岩定性识别。而烃源岩有机碳含量(TOC)等参数测井定量预测方面则可采用ΔlgR法、修正ΔlgR法(变基线和变系数)、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法、多元回归法、Litho Scanner测井资料法以及人工智能方法实现。在分别评述不同TOC含量测井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的基础上,指出通过TOC结合生烃潜量等参数计算可实现烃源岩品质测井综合评价。最后解析烃源岩测井识别与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以期为油气资源评价及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测井评价 TOC ΔlgR 自然伽马能谱 多元回归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波测井地质与工程应用
2
作者 赖锦 党文乐 +6 位作者 苏洋 吴永平 赵仪迪 张有鹏 信毅 白天宇 王贵文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6-1072,共27页
为了系统梳理声波测井解释评价流程并拓展其应用领域与范围,笔者等回顾了声波测井仪器采集系列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不同仪器探测的不同声波属性的差异。声波测井可用于孔隙度测井计算、渗透率评价以及油气层测井判识。通过计算动态泊松... 为了系统梳理声波测井解释评价流程并拓展其应用领域与范围,笔者等回顾了声波测井仪器采集系列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不同仪器探测的不同声波属性的差异。声波测井可用于孔隙度测井计算、渗透率评价以及油气层测井判识。通过计算动态泊松比、杨氏模量等参数,声波测井还可用于非常规油气脆性指数测井评价。根据声波时差曲线相对正常压实趋势线的异常响应,声波测井可进行异常地层压力成因判别,并定量计算地层压力大小。声波测井可与地震资料相结合,用于合成地震记录,同时声波时差可进行地层剥蚀厚度恢复。声波测井快、慢横波方位可用于现今地应力方向判别,并根据快、慢横波速度变化可定量计算地层各向异性系数。裂缝在声波测井上表现为声波时差增大、声波能量衰减、变密度图像上“V”字形干涉条纹以及斯通利波反射系数增大。烃源岩具有较高的声波时差,结合电阻率测井等可定量计算TOC含量。声波测井通过计算地层压力、破裂压力和坍塌压力,可为钻井安全设计提供支撑,此外声波测井还可用于评价压裂效果,并根据套管波与地层波能量的相对高低进行固井质量检查。研究成果对于扩展声波测井应用领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测井 储层参数计算 岩石力学参数 地层压力 剥蚀厚度 地应力 裂缝 工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地下气化产物甲烷高温高压光谱测量技术研究
3
作者 王旭东 姜黎明 +7 位作者 梅教旭 王瑞峰 古明思 陈家金 谈图 王贵师 刘锟 高晓明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6,共10页
煤炭地下气化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一种重要途径。针对煤炭地下气化产物甲烷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检测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的高温高压甲烷宽谱测量及气体参数反演方法。首先,基于宽波长可调谐半... 煤炭地下气化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一种重要途径。针对煤炭地下气化产物甲烷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检测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的高温高压甲烷宽谱测量及气体参数反演方法。首先,基于宽波长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建立了一套高温高压甲烷吸收宽谱测量系统;然后,利用该系统测量了2.05%的标准浓度甲烷气体在温度为200℃和400℃、压力为0.5×10^(6)~3.0×10^(6)Pa条件下的吸收光谱,光谱测量范围为6010~6190 cm^(−1);最后,基于吸收光谱,利用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实现了甲烷浓度、温度、压力多参数同时反演,各参数反演结果误差均在10%以内。本工作为实现煤炭地下气化产物甲烷气体的在线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光谱测量反演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 甲烷 高温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参数优化LSTM的声波测井曲线生成技术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建建 周军 +3 位作者 余卫东 陈江浩 樊琦 鄢高韩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074,共14页
为解决声波测井曲线缺失或失真问题,使用传统方法重构测井曲线时,往往导致测井曲线精度不够。深度学习具有很强的数据表征能力,但建立模型面临超参数设定的不确定性和时间成本问题。为此,将异步连续减半算法(ASHA)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为解决声波测井曲线缺失或失真问题,使用传统方法重构测井曲线时,往往导致测井曲线精度不够。深度学习具有很强的数据表征能力,但建立模型面临超参数设定的不确定性和时间成本问题。为此,将异步连续减半算法(ASHA)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型相结合,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超参数优化LSTM的声波测井曲线生成技术,对缺失或失真曲线进行补全。以大庆油田6口井为例,首先通过相关性分析,优选自然伽马、密度、补偿中子曲线作为输入特征量搭建LSTM学习模型,然后采用ASHA对LSTM模型进行超参数调优,并与常见的贝叶斯优化、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时效及精度对比,最后将调优得到的超参数组合应用于LSTM模型,并与多元回归、GRU、BILSTM 3种模型进行对比。该技术的应用结果表明:ASHA算法能更加高效准确地确定模型超参数,节省时间与人力成本,提高建模效率。基于ASHA优化的LSTM模型生成的声波测井曲线精度更高,该技术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曲线生成 深度学习 异步连续减半算法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超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极子声波测井探测器数值模拟优化设计
5
作者 赵子萌 陈文辉 +2 位作者 黄飞 侯春会 张永超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4,共8页
单极子探测器是声波测井仪器常用的探测器,其性能直接影响声波测井的数据质量。通过数值模拟建立“水域-透声窗-压电陶瓷圆管-油腔-骨架”模型,计算了探测器在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的振动和辐射特性,重点研究了不同结构参数调整对探测器... 单极子探测器是声波测井仪器常用的探测器,其性能直接影响声波测井的数据质量。通过数值模拟建立“水域-透声窗-压电陶瓷圆管-油腔-骨架”模型,计算了探测器在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的振动和辐射特性,重点研究了不同结构参数调整对探测器声学性能的影响,得到性能更优的单极子探测器尺寸参数和更合适的透声窗材料。结果表明,单极子探测器的声学性能受压电陶瓷圆管厚度和内径变化影响较大,对压电陶瓷圆管高度变化不敏感;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内侧油腔体积能够提升探测器灵敏度;2 mm厚度的玻璃钢具有良好的透声效果,同时兼具一定的力学性能,是作为探测器透声窗的合适选择。研究对单极子声波测井探测器的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测井探测器 数值模拟 单极子 透声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物理测井在地质领域应用经典案例解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赖锦 苏洋 +5 位作者 肖承文 赵仪迪 朱波 张有鹏 庞小娇 王贵文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9-288,共10页
通过解读蕴含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中的地质信息,可拓展测井曲线在地质学领域的应用范围。对几个测井资料在地质领域应用的经典案例进行了解析,以期更好地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指导。案例解析表明:测井资料通过拾取单井构造产状及其组合特... 通过解读蕴含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中的地质信息,可拓展测井曲线在地质学领域的应用范围。对几个测井资料在地质领域应用的经典案例进行了解析,以期更好地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指导。案例解析表明:测井资料通过拾取单井构造产状及其组合特征变化,能用于指导侧钻井部署工作。测井资料还能运用至古水流方向拾取及双向物源供给识别工作中,并与地质认识相互佐证从而得到科学精细的解释结果。作为地质学家的“眼睛”,测井资料在识别与评价孔隙、洞穴和裂缝方面具明显优势,测井资料可用于油气层发现以及储量参数连续、精确计算。测井曲线中泥岩电阻率和声波时差与地应力耦合关系可间接用于超深层储层品质和油气产能预测。将地质、测井与地震资料结合,可用于油气圈闭刻画,并指导油气勘探开发工作。以上典型案例解析有助于地质人员更好地解读蕴含在测井曲线中的地质信息,并拓展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应用领域与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测井 地质应用 经典案例 测井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米脂地区本溪组含铝岩系中锂的富集机理研究
7
作者 潘博 赵伟波 +7 位作者 周星泽 王怀厂 张辉 史云鹤 陈宇航 姚亦芸 郭睿良 余瑜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1-499,共19页
【目的】锂(Li)是我国重要战略性金属和新能源金属之一。鄂尔多斯盆地含铝岩系分布广,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铝土岩天然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勘探中发现含铝岩系中伴生大量的锂资源。探明含铝岩系中Li的赋存形势和富集规律,不仅对古... 【目的】锂(Li)是我国重要战略性金属和新能源金属之一。鄂尔多斯盆地含铝岩系分布广,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铝土岩天然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勘探中发现含铝岩系中伴生大量的锂资源。探明含铝岩系中Li的赋存形势和富集规律,不仅对古气候古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可以为Li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有力支撑。【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本溪组含铝岩系为研究对象,在前人认识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观察、钻井资料、地球化学试验等方法揭示了含铝岩系中Li的基本特征、赋存方式和富集规律。【结果】Li在含铝岩系中的分布相对不均匀,一般在含铝岩系中上部富集,在岩性序列中,Li主要富集在铝土质黏土岩和铝土岩中,在铝土质铁矿中含量较低。Li与Al_(2)O_(3)、SiO_(2)及Al_(2)O_(3)/SiO_(2)比值关系均先为正相关性,后呈负相关。【结论】炎热潮湿多雨的古气候及碱性环境有利于黏土矿物的形成,促进Li^(+)与Al^(3+)、Mg^(2+)发生类质同象作用赋存在黏土矿物中,随着脱硅富铝作用增强,由于缺少足够的黏土矿物,Li在铝土岩中的含量急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含铝岩系 赋存方式 富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改进CORDIC算法的阵列侧向测井仪信号发生电路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东航 高怡 曹景致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97,共8页
阵列侧向测井仪是目前测井工程中探测与分析复杂地质结构的一大利器。为实现5种不同探测深度的“阵列式”测井,仪器自身需要同时产生5种频率高精度正弦信号。本文对经典坐标旋转数字计算机(CORDIC)算法进行了改进与优化,改进后的算法计... 阵列侧向测井仪是目前测井工程中探测与分析复杂地质结构的一大利器。为实现5种不同探测深度的“阵列式”测井,仪器自身需要同时产生5种频率高精度正弦信号。本文对经典坐标旋转数字计算机(CORDIC)算法进行了改进与优化,改进后的算法计算量仅约为经典算法的1/3,大幅减小了DDS信号发生电路的输出时延。通过Modelsim软件仿真验证改进算法的可行性后,使用FPGA芯片编程,搭配DA/C与低通滤波电路,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DDS技术的阵列侧向测井仪信号发生电路。仪器外刻度模拟实验表明:搭载该信号发生电路的阵列侧向仪器能够在0.6Ω~100 kΩ电阻范围内保持良好的一致性,5种模式下电阻值实测误差均保持在10%以内,对于中低阻值模拟地层的测量精度达到了3%,较上一代阵列侧向仪器性能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DIC算法 DDS技术 阵列侧向测井仪 FPGA 信号发生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频信号数字检波方法在阵列侧向测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高怡 李东航 +2 位作者 曹景致 张翔宇 罗旋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103,91,共7页
阵列侧向测井已经成为目前电法测井领域研究的热点。准确、快速地提取出混频信号中每个频率点处的信号幅值是最终准确计算地层视电阻率的关键。数字相敏检波(DPSD)与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是侧向仪器常用的两种数字检波方法。传统基-2 FF... 阵列侧向测井已经成为目前电法测井领域研究的热点。准确、快速地提取出混频信号中每个频率点处的信号幅值是最终准确计算地层视电阻率的关键。数字相敏检波(DPSD)与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是侧向仪器常用的两种数字检波方法。传统基-2 FFT采用雷德算法进行倒位序使得整体运行速度较慢,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了优化。测试结果表明:DPSD运算速度为传统基-2 FFT的7倍左右,改进算法的运算速度较原来提高了近1倍;精度方面,当待测信号与标准信号无相位差时,DPSD计算精度略高于FFT,但当相移增大时,DPSD误差显著增加,而FFT的计算误差则不受相位差影响。两种方法在阵列侧向仪器的应用实例表明:与DPSD相比,使用FFT所测得的电阻率曲线一致性更好,并且可测出视电阻率值高达45000Ω·m的高阻地层,仪器测量精度更高,为准确识别油气层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侧向测井 混频信号 数字相敏检波 FFT 信号采集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钻具声波仪水平井测井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
10
作者 陶钧 张炳军 +3 位作者 白庆杰 刘炎昌 杜英伟 陈泉林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46-51,共6页
随着水平井钻完井技术的进步和规模化应用,过钻具存储式测井技术因其作业的高效性、安全性得以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水平井的主体测井技术。测井仪器通过钻具水眼下入井底进行测井的特殊工艺和声波仪器的特殊结构,使得过钻具声波仪器在水... 随着水平井钻完井技术的进步和规模化应用,过钻具存储式测井技术因其作业的高效性、安全性得以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水平井的主体测井技术。测井仪器通过钻具水眼下入井底进行测井的特殊工艺和声波仪器的特殊结构,使得过钻具声波仪器在水平井测井中出现了新问题、新挑战。针对过钻具存储式声波仪器在现场应用中出现时差测量误差的各种现象进行总结,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正演数值模拟和实验室物理模拟试验,明确了时差测量误差来源于在水平井和大斜度井仪器接收阵列与井壁不平行。提出了相应的仪器设计优化方案和基于杠杆原理的动态平衡施工工艺优化方案,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效果。可为过钻具声波测井仪器的研发和测量影响因素分析提供参考,对过钻具系统的推广应用和技术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钻具 过钻头 声波测井 水平井 居中 动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液面深度检测中两个关键问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魏勇 成鋆 +3 位作者 王路平 汪玉祥 田小强 陈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473-8483,共11页
为了确保油田安全生产,满足提产增效的需求,实时检测井下动液面深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当采用声波法测量动液面深度时,需要解决套管内声速的计算和声波旅行时间的获取这两个关键问题。围绕该问题,归纳总结了近年来该领域取得的进展和成果... 为了确保油田安全生产,满足提产增效的需求,实时检测井下动液面深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当采用声波法测量动液面深度时,需要解决套管内声速的计算和声波旅行时间的获取这两个关键问题。围绕该问题,归纳总结了近年来该领域取得的进展和成果,梳理了众多文献间的区别和联系。在此基础上,利用油田现场采集的声波信号对一些方法进行了复现。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环境的油井,上述方法存在明显的适应性差异。最后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对两个关键问题的未来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研究成果为特定环境下的井下声波信号处理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对于快速检索井下声波信号的处理方法有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法 井下动液面 信号处理 信号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孔三分量时间域电磁探测自适应恒压钳位发射技术
12
作者 赵子杨 刘丽华 +3 位作者 柯振 晏使楚 刘小军 肖占山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403-4412,共10页
针对井孔远探测需求,提出一种应用于井孔三分量时间域电磁探测的自适应恒压钳位发射技术。针对井孔全空间探测应用场景,设计一种三分量动态发射线圈,通过动态控制实现三分量电磁发射。通过小型化大功率发射电路、无源自适应恒压钳位方... 针对井孔远探测需求,提出一种应用于井孔三分量时间域电磁探测的自适应恒压钳位发射技术。针对井孔全空间探测应用场景,设计一种三分量动态发射线圈,通过动态控制实现三分量电磁发射。通过小型化大功率发射电路、无源自适应恒压钳位方法与三分量动态发射线圈,在井孔空间实现多维立体时间域电磁远探测,并进行相应井孔探测仪器的集成与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狭小空间和有限功率条件下,自适应恒压钳位发射技术突破传统钳位方法钳位电压固定、关断时间不可调的局限性,通过发射参数实时采集反馈及相应控制策略实现自适应钳位整形作用,对发射电流下降沿过程进行自动优化与控制,实现关断速率自适应调整。基于该技术的电磁发射系统可以实现三分量动态高质量电流脉冲稳定大功率发射及发射电流关断速率自适应可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域电磁法 井孔电磁探测 无源自适应恒压钳位 三分量发射线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动态测试器流量死区补偿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哲 王晓冬 +3 位作者 方璐 龚国芳 杨华勇 韩冬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4,共6页
地层动态测试器在石油资源勘探领域中承担重要角色,其核心功能为通过预测试室测量地层渗透率。随着勘探任务逐渐走向超深井化,受井下高温影响,地层动态测试器预测试室模块的电液系统存在明显流量死区现象。因此,通过数值仿真定量分析其... 地层动态测试器在石油资源勘探领域中承担重要角色,其核心功能为通过预测试室测量地层渗透率。随着勘探任务逐渐走向超深井化,受井下高温影响,地层动态测试器预测试室模块的电液系统存在明显流量死区现象。因此,通过数值仿真定量分析其性能缺陷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介绍地层动态测试器预测试室模块的电液系统组成及特性;其次建立Simulink-AMESim联合仿真模型,结合数学模型对流量死区进行分析;接着结合实际工况确定动态性能补偿方案,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可以有效减轻高温导致的性能缺陷,有利于提升地层动态测试器作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勘探 地层动态测试器 SIMULINK AMESIM 流量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积页岩油储层成岩相特征及其成储意义——以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兆胜 覃建华 +4 位作者 李映艳 李晓 侯昊东 赵明珠 杨威 《中国石油勘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115,共17页
混积页岩油储层岩石组构和岩相类型多样,成岩演化进程差异化显著,微观孔隙结构特征非均质性强,复合成因微观孔—缝系统和有效储渗空间的成因机理复杂。以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混积页岩油储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铸体薄片、场发射扫描电... 混积页岩油储层岩石组构和岩相类型多样,成岩演化进程差异化显著,微观孔隙结构特征非均质性强,复合成因微观孔—缝系统和有效储渗空间的成因机理复杂。以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混积页岩油储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铸体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高压压汞和氮气吸附等分析测试手段,明确芦草沟组页岩层系成岩作用类型、判识划分成岩相类型,揭示混积页岩油储层差异化成岩—成储机制。结果表明:(1)芦草沟组混积页岩油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多样,涵盖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2)根据主要经历的关键成岩作用类型和特征组构,可将成岩相划分为凝灰质长石溶蚀相、混合胶结溶蚀相、绿泥石薄膜相、碳酸盐胶结相和混合胶结致密相:凝灰质长石溶蚀相以长石、凝灰质的溶蚀孔为主,孔径主要为50~800nm范围内的孔隙,总孔隙体积最大,是长石颗粒受部分或被完全溶蚀的结果;混合胶结溶蚀相发育溶蚀孔—残余粒间孔孔隙组合,是碳酸盐、硅质等多种胶结作用与长石溶蚀相互叠加作用下的结果,总孔体积最大;绿泥石薄膜相以孔径偏小的残余粒间孔为主,总孔体积在所有成岩相中居中,是受溶蚀作用以及抗压实作用下的结果;碳酸盐胶结相晶间溶孔发育,是受溶蚀和碳酸盐胶结共同作用的结果;混合胶结致密相各类孔隙均不发育,是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综合破坏下的结果。(3)凝灰质长石溶蚀相、混合胶结溶蚀相和绿泥石薄膜相为优势成岩相类型,而碳酸盐胶结相和混合胶结致密相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储集条件。该成果认识有助于深化理解混积页岩油层系差异化成储过程及机制,对吉木萨尔凹陷页岩油有利建产区精准预测和高效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木萨尔凹陷 芦草沟组 混积页岩油储层 成岩相 微观非均质性 成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对地震波勘探信号时-深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法林 刘钊瑒 +5 位作者 房向荣 巩红 李传伟 李晓 梁猛 赵梅山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3-364,413,414,共14页
基于Thomsen岩石各向异性参数,计算了各向异性对在地下岩层中传播的弹性地震波的相速、能速和时-深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关于垂直轴对称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非对称轴方向传播的P波的能速可以小于对称轴方向的相速,而在非对称轴方向传... 基于Thomsen岩石各向异性参数,计算了各向异性对在地下岩层中传播的弹性地震波的相速、能速和时-深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关于垂直轴对称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非对称轴方向传播的P波的能速可以小于对称轴方向的相速,而在非对称轴方向传播的SV波的能速始终大于或等于对称轴方向的相速;如果不考虑各向异性或考虑各向异性但忽略在地层中传播的地震波的能速和相速之间的差别,会引起对地震波勘探信号的时-深转换产生误差,即不能用地震波勘探信号的走时信息准确地反演地下岩层的地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相速 能速 时-深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域积分的温差流量传感器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爽 魏勇 +4 位作者 杜雪梅 李冰 刘杰 陈强 林斯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9,共10页
目前对于温差流量传感器的研究处于摸索阶段,传感器温度场与流量关系不明确,开展传感器的模拟仿真和试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分辨率和稳定性。为此,通过COMSOL仿真软件对测速传感器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探究了流量和持... 目前对于温差流量传感器的研究处于摸索阶段,传感器温度场与流量关系不明确,开展传感器的模拟仿真和试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分辨率和稳定性。为此,通过COMSOL仿真软件对测速传感器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探究了流量和持水率对测速传感器温度场的影响规律,明确了流量和持水率与时域积分结果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流量和持水率与积分结果均呈单调递减关系,与仿真结果一致,且在流量0~30 m^(3)/d,持水率0~100%的条件下,测速传感器的分辨率达到了1 m^(3)/d。所得结论可为温差流量检测方法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产液油井 温差流量传感器 时域积分 流量检测 测速传感器仿真 持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突发状况下预期调配的多能工配置问题
17
作者 任慧 王东宇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6-74,共9页
单元分散的Seru生产系统易遭遇多能工短缺的突发状况,为了尽快恢复受损单元的运营能力,需从正常单元调配多能工。针对这种情况,文中研究了考虑未来突发状况下预期调配的多能工初始配置问题。根据初始分配人数和短缺人数,制定预期调配准... 单元分散的Seru生产系统易遭遇多能工短缺的突发状况,为了尽快恢复受损单元的运营能力,需从正常单元调配多能工。针对这种情况,文中研究了考虑未来突发状况下预期调配的多能工初始配置问题。根据初始分配人数和短缺人数,制定预期调配准则,构建以运营效率和预期调配成本为目标的多能工优化配置模型,设计改进的非支配遗传算法(NSGA-Ⅱ)获得Pareto解集。以某个大型电动汽车企业在6个城市构建生产基地为例,确定不同等级多能工的分配决策,验证了文中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并对多能工短缺事件概率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多能工短缺事件概率对预期调配成本影响显著,极端追求预期调配成本最低的方案会导致部分多能工闲置,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设定运营效率的下界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工配置 运营效率 预期调配准则 改进的非支配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T2465长寿命中子管设计及性能测试
18
作者 刘泽威 岳爱忠 +7 位作者 李兵 赵静宜 姜黎明 刘炯 麻惠生 张晓蕾 鲁宁 王树声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6,I0004,共7页
中子管是可控中子源测井仪的核心部件,其工作的稳定性、耐高温、中子产额等指标对仪器的工作性能有重要影响。目前,随着深地探测的发展,应用于石油测井的中子管中子产额、耐高温性能、寿命、工作稳定性均有待提升。从结构、材料、制造... 中子管是可控中子源测井仪的核心部件,其工作的稳定性、耐高温、中子产额等指标对仪器的工作性能有重要影响。目前,随着深地探测的发展,应用于石油测井的中子管中子产额、耐高温性能、寿命、工作稳定性均有待提升。从结构、材料、制造工艺三方面,对自成靶中子管进行优化设计,进一步降低功耗,提高工作时间。通过耐高温、寿命和中子产额三项指标对外径为25 mm的ENT2465样管进行了性能评估测试,将样管置于中子实验测试平台的油槽内,连接激励线缆,记录样管工作过程中的温度、累计工作时间、中子产额、靶压、靶流和阳极电流。结果表明:在靶压为80 kV、靶流小于60μA条件下,该样管累计使用寿命超过了1000 h,其中175℃下连续工作时间持续23 h、累计工作超过500 h,室温下连续工作时间持续36 h。在相同靶压、靶流条件下,1000 h后中子产额仅下降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管 离子源 自成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动态测试器液压系统仿真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哲 王晓冬 +4 位作者 王飞 方璐 韩冬 龚国芳 杨华勇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5-181,共7页
地层动态测试器逐渐成为石油勘探与开发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其中,液压系统工作稳定性易受到井下极端环境影响,因此迫切需要通过仿真手段预先判断其潜在缺陷并加以优化。首先介绍地层动态测试器液压系统组成,分析其工作原理及系... 地层动态测试器逐渐成为石油勘探与开发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其中,液压系统工作稳定性易受到井下极端环境影响,因此迫切需要通过仿真手段预先判断其潜在缺陷并加以优化。首先介绍地层动态测试器液压系统组成,分析其工作原理及系统特性;其次应用Automation Studio软件搭建仿真模型,设置各元件的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接着对八种工作状态进行仿真,获取液压泵出口压力、执行元件行程等关键参数,对系统潜在缺陷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勘探 地层动态测试器 液压系统 Automation Stud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域积分的热式流量检测模型与FPGA实现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斯 魏勇 +2 位作者 魏宝军 刘杰 魏磊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5-88,共4页
国内现有的油井大多数为低渗透油井,具有高含水、低产液特征,对其进行流量测量一直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针对该问题,根据流体力学与传热学原理,并充分考虑热惯性因素影响,建立了全域热量传递理论模型。利用Simulink对理论模型进行流... 国内现有的油井大多数为低渗透油井,具有高含水、低产液特征,对其进行流量测量一直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针对该问题,根据流体力学与传热学原理,并充分考虑热惯性因素影响,建立了全域热量传递理论模型。利用Simulink对理论模型进行流量仿真验证。最后,研制了一种以FPGA为主控芯片的井下热式流量计,并开展了流量相关试验。数值模拟和试验数据表明:理论推导与试验数据呈极好的一致性,仪器在低流量条件下,检测精度达到1 m^(3)/d,且测量误差在-2%~+2%范围内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惯性 低渗透油井 热式流量计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