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数据预处理方法
1
作者 马营 汪小军 +1 位作者 张光洲 孙业杰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7-81,共5页
为解决传统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数据预处理方法存在的主观性强,适用性较差以及不能反映地层中的薄层信息,连续曲线分辨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数据预处理方法。首先采用数据清洗原理剔除同一深度上的异常测量值,再根据信号稀疏表示原... 为解决传统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数据预处理方法存在的主观性强,适用性较差以及不能反映地层中的薄层信息,连续曲线分辨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数据预处理方法。首先采用数据清洗原理剔除同一深度上的异常测量值,再根据信号稀疏表示原理,构建观测矩阵和稀疏变换矩阵,通过最优化算法及约束条件求解信号的稀疏表示系数,得到等深度间隔的连续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曲线。在SL油田5口井数据上的实验结果为数据中的异常测量值得到了有效剔除,且形成的连续测井曲线与裸眼井微电位曲线具有良好的薄层对应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形较传统的预处理方法,适用性好,具备较强的薄层分辨能力和更大的推广应用价值,且形成的软件通过在SL油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为油田开发和持续稳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 信号稀疏表示 数据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储层核磁共振T_(1)-T_(2)谱响应特征及应用——以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青山口组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庆峰 闫学洪 +4 位作者 郑建东 任莉 兰袁媛 王慧 武越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101,116,共14页
为明确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页岩油储层二维核磁共振响应特征,测试分析不同状态页岩T_(1)-T_(2)谱,结合孔隙流体动态响应特征建立T_(1)-T_(2)谱识别图版,并构建页岩孔隙油、水T_(1)-T_(2)谱信号幅度标线方程,计算不同状态页岩孔隙流体含量,... 为明确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页岩油储层二维核磁共振响应特征,测试分析不同状态页岩T_(1)-T_(2)谱,结合孔隙流体动态响应特征建立T_(1)-T_(2)谱识别图版,并构建页岩孔隙油、水T_(1)-T_(2)谱信号幅度标线方程,计算不同状态页岩孔隙流体含量,探讨原位状态下不同孔隙流体含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古龙凹陷页岩油储层T_(1)-T_(2)谱可分为7个区域,能有效区分各种孔隙流体分布;页岩储层孔隙流体以毛细管束缚水为主,原始状态下,平均为20.95 mg/g,总油量相对较高,与常规热解油量具有良好相关关系,平均为9.67 mg/g;页岩油以束缚油为主,其次为吸附油,可动油较少,其中可动油最易散失,束缚油次之,吸附油和毛细管束缚水散失较少;原位状态下,页岩含油量主要受有机碳、黏土矿物和成熟度控制,总有机碳与黏土矿物质量分数越高,成熟度越大,含油性越好,吸附油随成熟度增大而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孔隙流体 核磁共振 T_(1)-T_(2)谱 青山口组 古龙凹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古城台缘带寒武系丘滩体沉积构型特征及储层分布规律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君龙 胡明毅 +3 位作者 汪爱云 张斌 闫博 何香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7-569,共13页
古城台缘带寒武系4期台缘丘滩体规模大、储层好,风险勘探中见到了好苗头,是塔里木盆地持续探索的重要新领域,但复杂的沉积模式、储层分布特征等成藏基本要素认识不清制约了油气勘探进程。基于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储层岩相学和地球化学... 古城台缘带寒武系4期台缘丘滩体规模大、储层好,风险勘探中见到了好苗头,是塔里木盆地持续探索的重要新领域,但复杂的沉积模式、储层分布特征等成藏基本要素认识不清制约了油气勘探进程。基于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储层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地震相识别及储层预测等技术方法,解析了古城台缘带多期丘滩体的沉积结构类型和储层主要控制因素,构建出沉积构型约束下建设性成岩作用改造的储层分布模型。结果表明:寒武系台缘丘滩体内幕发育丘基、丘核、丘翼和丘坪4种微相类型,沉积能量向上逐渐增强,具有“加积型”和“前积型”2种沉积构型。早期1-2期相带具有垂向叠置结构特征,为“加积型”丘滩体,晚期3-4期相带侧向前积错叠,为“前积型”丘滩体。寒武系台缘丘滩体溶蚀孔洞优质储层发育,内部多套储层呈旋回分布,高能相带是储层发育的基础,大气淡水溶蚀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因素。总体上丘滩体物性顶部好于下部、核部好于翼部;加积型丘滩体频繁暴露,储层呈“三明治”式垂向叠置分布,规模大;前积型丘滩体暴露时间长,储层呈“倒牙刷”式侧向错叠分布,物性好。研究认识为勘探部署中优选有利储集区带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构型 储集层 丘滩体 寒武系 古城台缘带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D-HT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被引量:9
4
作者 杨铮鑫 王明罡 +1 位作者 党鹏飞 鲍宁波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18,共4页
针对滚动轴承早期故障特征难以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变分模态分解(VMD)和希尔伯特变换(HT)的特征提取方法,并且应用BP神经网络(BPNN)对特征进行分类,最后以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首先,采用VMD对实测滚动轴承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并用HT... 针对滚动轴承早期故障特征难以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变分模态分解(VMD)和希尔伯特变换(HT)的特征提取方法,并且应用BP神经网络(BPNN)对特征进行分类,最后以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首先,采用VMD对实测滚动轴承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并用HT变换计算分解得到的本征模态分量(IMF)的瞬时能量矩阵,然后,通过奇异值分解(SVD)对瞬时能量矩阵降维进行特征提取,最后将提取得到的特征向量输入训练好的BPNN中进行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准确提取滚动轴承在不同故障状态时的特征,并且对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模态分解 希尔伯特变换 瞬时能量 特征提取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三水模型的改进与参数确定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付晨东 汪爱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54-661,共8页
三水模型参数较多,包括3种水(自由水、微毛细水和黏土束缚水)的胶结指数、岩性参数,自由水孔隙的饱和度指数等,这些参数确定困难,一直困扰着三水模型的实际应用.为了解决某盆地某区块某地层泥质砂岩储层低孔低渗、油水界面分布不均匀导... 三水模型参数较多,包括3种水(自由水、微毛细水和黏土束缚水)的胶结指数、岩性参数,自由水孔隙的饱和度指数等,这些参数确定困难,一直困扰着三水模型的实际应用.为了解决某盆地某区块某地层泥质砂岩储层低孔低渗、油水界面分布不均匀导致测井储层参数精度较低的问题,本文提出当研究区域仅有岩电参数、压汞数据、阳离子交换量实验数据时,利用实验统计方法确定新三水模型方程中的胶结指数和岩性系数,采用新三水模型计算其含水饱和度.为了验证本文实验统计法确定参数的可行性,对研究区XX井的1880~1895m井段进行了储层解释评价,将参数带入到新三水模型中计算含水饱和度,并与井中密闭取心含水饱和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三水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与密闭取心含水饱和度基本一致,证明了本文确定参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三水模型 低孔低渗 实验统计法 饱和度方程 新三水模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东部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对比及勘探开发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思禹 王颖晋 +2 位作者 郭俊阳 何清琳 唐馨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19,I0001,I0002,共12页
奥陶系和寒武系碳酸盐岩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以塔中东南部古生界碳酸盐岩储集层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三维地震、测井和岩心资料,分析主要储集层地质特征,并预测勘探开发有利区。结果表明:两条逆冲断层形成的断背斜... 奥陶系和寒武系碳酸盐岩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以塔中东南部古生界碳酸盐岩储集层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三维地震、测井和岩心资料,分析主要储集层地质特征,并预测勘探开发有利区。结果表明:两条逆冲断层形成的断背斜为寒武系—奥陶系的主要控藏构造,位于断背斜北部的圈闭更有利于成藏。经过改造的白云岩储集层溶蚀缝洞发育,具有更好的油气储存空间。勘探开发有利区是以白云岩储集层为主的岩溶残丘,研究区发育20个自成白云岩背斜圈闭,总面积为17.20 km^(2)。该结果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分布规律和勘探方向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 地质特征 潜山 裂缝 有利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毛管束渗流的砂砾岩储层含水饱和度新模型——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低渗透砂砾岩储层为例
7
作者 孙志雄 谢宇 +5 位作者 吴伟 杨波 李路路 李明慧 李园媛 董永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25年第4期101-108,共8页
为解决双孔隙水导电模型在计算复杂低渗透砂砾岩储层含水饱和度时因岩电参数获取困难导致含水饱和度计算不准问题,在双孔隙水导电模型基础上,采用岩石毛管束渗流体积模型理论,并结合岩心分析数据、压汞以及核磁实验等资料,建立了基于毛... 为解决双孔隙水导电模型在计算复杂低渗透砂砾岩储层含水饱和度时因岩电参数获取困难导致含水饱和度计算不准问题,在双孔隙水导电模型基础上,采用岩石毛管束渗流体积模型理论,并结合岩心分析数据、压汞以及核磁实验等资料,建立了基于毛管束渗流的含水饱和度计算新模型。结果表明:新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均来自实验分析或测井资料,避免了岩电参数的取值难题;经验证,新模型反演模拟的电阻率-含水饱和度关系与实验结果的绝对误差为1.7%。与传统阿尔奇方法相比,新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精度提高了2.7百分点,为复杂储层饱和度计算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 毛管束 含水饱和度 导电模型 玛湖凹陷 百口泉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