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北古中坳陷飞仙关组鲕粒灰岩沉积分布模式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1
作者 都忠建 倪子尧 +4 位作者 殷楠 胡鳕茹 赵彦舟 梁斌 吴伟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77,共10页
四川盆地北部古中坳陷飞仙关组是天然气高产层位,其中,白云化鲕粒灰岩是优质储层,其发育受沉积相的控制。深入研究鲕粒灰岩的沉积特征、分布模式有助于指导该区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为区分飞仙关组具体的沉积相带,利用研究区Q1井岩石取... 四川盆地北部古中坳陷飞仙关组是天然气高产层位,其中,白云化鲕粒灰岩是优质储层,其发育受沉积相的控制。深入研究鲕粒灰岩的沉积特征、分布模式有助于指导该区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为区分飞仙关组具体的沉积相带,利用研究区Q1井岩石取芯资料,通过偏光显微镜对岩石薄片进行观察。观察结果表明,研究区包含6类鲕粒,主要以表鲕、方解石变晶鲕为主,其次为真鲕、负鲕、白云石变晶鲕以及少量的复鲕。各类鲕粒在不同深度段混杂沉积,主要富集于泥晶鲕粒灰岩、泥晶含云鲕粒灰岩、亮晶鲕粒灰岩中。鲕粒的产出特征及其镜下特征分析结果认为,鲕粒沉积于有障壁海岸的台地环境,其沉积微相包含鲕粒滩、鲕滩生物礁、潮汐通道、生屑滩、潟湖泥和静水泥共6类,其中,鲕粒见于鲕粒滩、鲕滩生物礁和潮汐通道这3类微相中。根据沉积相划分结果,白云石变晶鲕沉积在开阔台地相带内的浪基面附近,多富集在泥晶含云鲕粒灰岩中。亮晶鲕粒灰岩包含所有鲕粒类型;泥晶鲕粒灰岩仅含方解石变晶鲕和负鲕,可以指示潮汐通道微相,作为局限台地相的判断标志;泥晶含云鲕粒灰岩中的变晶鲕均呈白云石变晶特征,归属于开阔台地相。沉积相的确立有利于还原研究区的古地理环境,进而判断优质储层的位置,为测井解释评价和油气开采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鲕粒灰岩 台地相带 古中坳陷 飞仙关组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驱动图版约束的致密砂岩气储层测井参数智能预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跃祥 赵佐安 +6 位作者 唐玉林 谢冰 李权 赖强 夏小勇 米兰 李旭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8-76,共9页
中国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巨大,是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对象,但致密砂岩储层空间类型多样,纵横向变化大,“四性”关系复杂,测井系列多样,测井项目少,常规测井技术评价致密储层参数难度大、效率低。为此,以四川盆地金秋、天府气田致密气为... 中国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巨大,是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对象,但致密砂岩储层空间类型多样,纵横向变化大,“四性”关系复杂,测井系列多样,测井项目少,常规测井技术评价致密储层参数难度大、效率低。为此,以四川盆地金秋、天府气田致密气为对象,构建构造区块—油气田—油气藏—测井解释图版主线,形成了致密砂岩气储层测井参数解释知识图谱,并通过神经网络算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并约束模型结果,建立了图版约束的人工智能储层测井参数预测模型,实现了专家经验与数据双向驱动的储层测井参数智能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新智能模型融入了专家经验图版信息,且构建了专家经验与数据双向驱动的智能参数预测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模型对测井领域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2)基于常规测井曲线,通过特征处理实现多维特征的挖掘,衍生出新曲线,与常规曲线一起作为输入进行模型强化训练,有助于提高解释模型的准确率;(3)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采用知识驱动图版约束的致密砂岩气储层参数智能预测方法计算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与岩心分析孔隙度及渗透率之间的误差分别为7.9%和15%,计算的含水饱和度与密闭取心饱和度之间的误差仅为5%。结论认为,基于知识驱动图版约束的致密砂岩气储层参数智能预测技术可以解决老井人工评价工作量大,测井解释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并可实现快速高效测井智能评价及潜力优选,将有力地推动了人工智能在测井领域的深度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致密砂岩气 储层测井参数 知识驱动 神经网络算法 智能预测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纹层的测井评价方法研究:以川南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谭玉涵 张凤生 +2 位作者 姚亚彬 吴恒 年涛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1-296,共16页
纹层制约着页岩储层的品质和压裂效果,而传统纹层研究依靠的是地质资料,充分挖掘测井数据中蕴含的页岩纹层信息可以为钻孔页岩纹层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依托四川盆地南部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取心钻孔,基于岩心、全直径岩心CT、大... 纹层制约着页岩储层的品质和压裂效果,而传统纹层研究依靠的是地质资料,充分挖掘测井数据中蕴含的页岩纹层信息可以为钻孔页岩纹层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依托四川盆地南部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取心钻孔,基于岩心、全直径岩心CT、大尺寸薄片、全岩衍射和有机碳含量厘定的纹层组构特征,通过地质刻度测井,从元素扫描、电成像、阵列声波、常规和核磁共振测井中提取表征页岩纹层不同属性的测井信息,阐述页岩纹层测井评价的方法体系。研究指出目的层主要发育了富硅质弱纹层、富硅质纹层、富钙质纹层和富黏土纹层4种纹层类型。元素扫描测井用于确定纹层矿物组分和有机碳含量。电成像、阵列声波各向异性指数和常规测井用于评价纹层密度或发育程度。电成像指示纹层厚度,而核磁共振侧重分析纹层的孔隙结构变化。测井分辨率和响应的多解性虽然制约着页岩纹层的测井解释精度,但基于岩石物理属性出发的各类测井方法是页岩纹层以及纹层组评价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五峰组-龙马溪组 页岩纹层 地球物理测井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基钻井液侵入对核磁共振测井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浩 倪利平 +2 位作者 罗刚 王雪亮 王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013-5021,共9页
油基钻井液可有效降低施工成本,缩短钻井周期,在大斜度定向井、水平井及各种复杂地层钻探施工中应用广泛。然而,油基钻井液侵入会改变井周地层的岩石物理性质,给储层流体识别、测井精细评价带来极大挑战。为明确油基钻井液侵入对核磁共... 油基钻井液可有效降低施工成本,缩短钻井周期,在大斜度定向井、水平井及各种复杂地层钻探施工中应用广泛。然而,油基钻井液侵入会改变井周地层的岩石物理性质,给储层流体识别、测井精细评价带来极大挑战。为明确油基钻井液侵入对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测井响应的影响,选取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超深井致密砂砾岩储层岩心,围绕岩石物性、钻井液成分、油水比、流体性质、钻井液侵入时间、温度6个方面分别开展油基钻井液成分、油基钻井液驱替和油基钻井液渗吸3组岩石物理实验,并分析实验过程中核磁共振T 2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油基钻井液中的基液组分既能在正向压差作用下侵入井周地层,也可通过浮力和毛管力的作用渗吸进入地层。当地层含水/油时,油基钻井液基液侵入会引起微小孔隙T 2谱(<10 ms)横向弛豫时间和谱峰值减小,谱峰逐渐左移;而中孔隙T 2谱峰(>100 ms)右移且面积增大;上述T 2谱变化速率受到地层渗透率、侵入时间和温度影响明显,钻井液类型、油水比等因素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钻井液 地层侵入 核磁共振(NMR) 测井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岭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精细刻画及其控藏作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静萍 李震 +3 位作者 肖飞 叶小闯 李志宏 张程晨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1-261,共11页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侏罗系古地貌油藏成藏规律,根据岩心、测井、地震等地质资料,以印模法为基本原则、以井震结合补充验证、以三维建模为表现形式,精确刻画了马岭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明确了古地貌具有“两古河夹持一高地、...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侏罗系古地貌油藏成藏规律,根据岩心、测井、地震等地质资料,以印模法为基本原则、以井震结合补充验证、以三维建模为表现形式,精确刻画了马岭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明确了古地貌具有“两古河夹持一高地、多支沟支坡”的整体特征。对古地貌控藏作用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古地貌形态控制了富县组、延安组延10段沉积微相发育,从而影响了有利储层的展布。马岭地区侏罗系为近源油藏,充足的油气自底部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沿裂缝、古河谷和不整合面构成的三重油气运移通道向上运移,延安组延10段顶部至延8段的广覆式分流间湾泥岩和煤层作为巨厚盖层为侏罗系圈闭提供了封隔条件。古地貌斜坡区和河间丘为油藏聚集的最有利部位,其次是靠近斜坡区的古河和支沟支河发育的高地。建立了侏罗系古地貌油藏纵向多层系复合成藏模式,该研究为马岭地区下步侏罗系油藏滚动开发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马岭地区 古地貌 油气运移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含膏质地层岩性特征及测井识别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庞志超 肖华 +4 位作者 毛晨飞 陈国军 梁琬坤 高明 张啸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9-1431,共13页
近来年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中生界碎屑岩油气藏屡获突破,成为盆地重要的勘探领域。中生界普遍含有石膏,因此含膏质地层的岩性优选是储层评价的关键。为提高该区岩性识别的精度,并对含膏质地层储层曲线进行校正,本文基于岩石物理实验,分... 近来年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中生界碎屑岩油气藏屡获突破,成为盆地重要的勘探领域。中生界普遍含有石膏,因此含膏质地层的岩性优选是储层评价的关键。为提高该区岩性识别的精度,并对含膏质地层储层曲线进行校正,本文基于岩石物理实验,分析不同岩性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对比发现含膏质地层导致补偿中子值降低、声波时差减小、电阻率升高;对含膏质岩性进行了测井识别,并提出了蒙特卡罗数值模拟方法,对膏质砂岩进行不同孔隙度、不同膏质体积分数条件下的补偿中子测井地层模拟,建立了补偿中子孔隙度曲线校正模型,最终实现了岩性的精细划分。解释的岩性与薄片分析对比符合率达到8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中生界 含膏质地层 蒙特卡罗数值模拟 岩性识别 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优势岩相及其油气富集主控因素
7
作者 谢冰 张哲豪 +5 位作者 白利 方朝强 何绪全 罗燕颖 苗秀英 贺国芬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川东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地质储量丰富,但非均质性较强、甜点识别不清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油气的有效勘探开发。综合运用钻井取心、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二维核磁共振等资料,在精细划分川东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岩相基础上... 川东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地质储量丰富,但非均质性较强、甜点识别不清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油气的有效勘探开发。综合运用钻井取心、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二维核磁共振等资料,在精细划分川东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岩相基础上,深入开展不同岩相页岩油储层储集性、含油性、可动性综合分析,明确优势岩相并厘清其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川东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发育块状砂岩相、粉砂岩相、互层状砂泥岩相、块状页岩相及纹层状页岩相共5类岩相,其中块状砂岩相、粉砂岩相、互层状砂泥岩相为无效储层,主要起封堵盖层作用,而块状页岩相、纹层状页岩相为川东地区优势岩相,属典型的自生自储型及微运移型页岩油储层,具有高TOC、高热解烃含量、高孔隙度、高含油饱和度及高可动油饱和度特征。块状页岩相及纹层状页岩相油气富集高产主要受以下因素控制:①前陆坳陷深水环境富有机质页岩是页岩油气成烃控储的基础;②高镜质体反射率、亲水性是页岩油气运移产出的关键因素;③地层高压控制的页理缝是页岩油气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块状页岩相、纹层状页岩相是川东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下步勘探的重点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高山组 页岩油 地质特征 富集高产 川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超深层致密碎屑岩储层油气高产机理与潜力
8
作者 石玉江 甘仁忠 +9 位作者 蔺敬旗 曹志锋 王先虎 张浩 张凯 袁龙 周炬锋 段庆庆 赵泓一 徐睿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7,共16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冲断带下组合深层—超深层致密碎屑岩储层连续发现高产油气层,其有效储层及产能与地层超压强度密切相关。为明确地层超压对优质储层及其产能的作用机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质、测井、钻井、试油、岩石物理实验等资... 准噶尔盆地南缘冲断带下组合深层—超深层致密碎屑岩储层连续发现高产油气层,其有效储层及产能与地层超压强度密切相关。为明确地层超压对优质储层及其产能的作用机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质、测井、钻井、试油、岩石物理实验等资料,研究了地层超压对储层孔隙结构、渗透率、含油气饱和度、储层渗流能力及生产压差的影响,并进行了模拟地层动态孔隙压力下岩石物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研究区广泛发育强—极强超压地层,地层超压保留了储层粒间孔隙并发育了超压裂缝,使地层“存储孔”与“连通孔”相互连通,形成了基质孔与裂缝的双重孔隙结构的优质储层,有利于油气层形成高含油气饱和度;储层的孔隙结构受岩性和超压强度控制,超压对储层的孔隙度绝对值影响较小,但对渗透率的影响大,当孔隙压力达到某临界值时渗透率异常升高,有利于裂缝的开启,增强储层流体流动能力,有利于高产油气层的形成。因此,地层超压具有“保孔、增渗、提饱”的作用机制,超压强度是形成优质储层和富集高产油气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油气高产、稳产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超深层储层的重要勘探区域是地层压力系数在2.0以上的有效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超深层 下白垩统清水河组 致密碎屑岩 地层超压 孔隙结构 高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凝灰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汪建 赵红格 +5 位作者 雷琳琳 曹红霞 王建强 王世哲 魏柳斌 李俊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59-1371,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凝灰岩多出露于盆地西南边缘,盆地内部露头少,钻井取心资料有限,研究较少,而盆地内部凝灰岩的分布规律、年代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于地层时代及区域构造环境的确定具有重要指示作用。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内部钻井取心...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凝灰岩多出露于盆地西南边缘,盆地内部露头少,钻井取心资料有限,研究较少,而盆地内部凝灰岩的分布规律、年代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于地层时代及区域构造环境的确定具有重要指示作用。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内部钻井取心和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野外露头、岩石薄片、锆石U-Pb年代学和主、微量元素等分析方法,对奥陶系凝灰岩平面展布、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盆地内奥陶系马家沟组典型层段凝灰岩具有南厚北薄的特点,总体厚度具有从盆地西南边缘向内部(东北方向)减薄的趋势,指示凝灰物质主要来源于盆地西南部。盆地内、外奥陶系凝灰岩的锆石U-Pb年龄均为晚奥陶世(445.0~449.9 Ma)。在Zr/TiO_(2)-Nb/Y图解上凝灰岩样品点落入流纹/英安岩、粗面安山岩系列,说明凝灰物质来源于中酸性岩浆;在Th-Ta-Hf和Rb-(Y+Nb)图解上样品点均落入火山弧系列;在锆石微量元素Th/Nb-Hf/Th图解中,绝大部分样品都落入岩浆弧/造山带环境,反映凝灰岩与火山弧活动密切相关。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及前人研究结果,本文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凝灰岩所代表的沉积事件与北秦岭-北祁连造山带加里东期的岩浆弧活动具有很好的地质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岩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晚奥陶世 岩浆弧环境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测井的超压砾岩油层渗透率计算方法——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曹志锋 蔺敬旗 +5 位作者 郑以华 甘仁忠 吴伟 王先虎 陈敬 邵广辉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9-216,共8页
超压砾岩油藏具有低孔高渗的异常特征,核磁共振测井渗透率计算的经典模型不能求准储层渗透率。通过深入分析超压储层特征和物性影响机理,明确了超压强度是渗透率的主控因素,提出了在SDR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超压物性指数和孔隙结构指数,构... 超压砾岩油藏具有低孔高渗的异常特征,核磁共振测井渗透率计算的经典模型不能求准储层渗透率。通过深入分析超压储层特征和物性影响机理,明确了超压强度是渗透率的主控因素,提出了在SDR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超压物性指数和孔隙结构指数,构建超压砾岩储层核磁共振渗透率处理模型的新方法。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为例,开展了超压砾岩油层岩石物理联测实验以模拟地层超压,研究了超压对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及电阻率的影响,建立了超压砾岩储层的SDR-超压渗透率计算模型。经与岩心分析数据对比,新模型在储层渗透率计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渗透率模型 超压储层 砾岩 上乌尔禾组 玛湖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互层页岩油核磁共振测井响应特征——以准噶尔盆地二叠系风城组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章海宁 韩雪 +3 位作者 覃莹瑶 袛淑华 张家成 张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752-6759,共8页
为明确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测井仪纵向分辨率对薄互层陆相页岩响应特征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二叠系风城组3组薄互层接触面全直径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不同岩心取样方式,模拟核磁共振仪器不同纵向分辨对薄互层的... 为明确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测井仪纵向分辨率对薄互层陆相页岩响应特征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二叠系风城组3组薄互层接触面全直径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不同岩心取样方式,模拟核磁共振仪器不同纵向分辨对薄互层的核磁共振测量。研究核磁共振仪器纵向分辨率在不同薄互层厚度情况下横向弛豫时间T2谱的响应特征的差异,明确核磁共振仪器纵向分辨率对T2谱形态、核磁孔隙度、核磁T2特征截止值及几何平均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薄互层物性差别较大且仪器纵向分辨率较低时,T2谱形态不能准确反映真实储层特征,进行核磁测井资料解释需要考虑分辨率的影响;核磁孔隙度受仪器纵向分辨率影响较小,是薄互层探测区域的线性平均值;T2特征截止值和几何均值会受到较大影响,会造成核磁有效孔隙度、可动流体饱和度和核磁渗透率偏小。研究结果对薄互层型页岩储层核磁共振测井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核磁共振测井在页岩薄互层储层性质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核磁共振(NMR) 薄互层 风城组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N剩余油饱和度测井解释参数确定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建鹏 陈惠 +3 位作者 李宁 曹浩 寇培鑫 谭成仟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9-1006,共8页
测井解释参数的确定是脉冲中子中子(PNN)测井剩余油饱和度定量解释的关键。首先分析了PNN饱和度定量解释标准岩石物理体积模型与改进模型形式上的统一性;然后阐述了俘获截面解释参数的确定方法,并基于PyQt工具包开发了图版法解释参数选... 测井解释参数的确定是脉冲中子中子(PNN)测井剩余油饱和度定量解释的关键。首先分析了PNN饱和度定量解释标准岩石物理体积模型与改进模型形式上的统一性;然后阐述了俘获截面解释参数的确定方法,并基于PyQt工具包开发了图版法解释参数选择模块;最后利用该模块中的增强图版法对实际测井资料的解释参数进行了确定,并进行了饱和度计算。结果表明,PNN饱和度定量解释的关键为区域解释参数的选择,而图版法解释参数选择模块能避免改进模型中区域特征因子的确定问题,并能较准确得到不同组分的区域俘获截面解释参数。PNN测井饱和度计算结果与过套管电阻率饱和度计算结果一致性较好,且与实际生产动态情况相吻合,证明了俘获截面解释参数选取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该方法对PNN测井、热中子成像测井(TNIS)以及脉冲中子寿命测井(NLL)的饱和度定量解释具有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N测井 剩余油饱和度 水淹层 俘获截面 岩石物理体积模型 图版法 饱和度定量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瞬变电磁法方位线圈扫描探测定位方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程久龙 姜成麟 +1 位作者 李垚 白仁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627,共12页
利用掘进巷道超前探水钻孔进行钻孔瞬变电磁法探测钻孔孔壁外围远距离含水体,避免了常规测井方法仅能探测钻孔孔壁岩层的“一孔之见”。目前钻孔瞬变电磁法受全空间效应的影响,接收到的单分量响应不能判别异常体方位;多分量响应可以近... 利用掘进巷道超前探水钻孔进行钻孔瞬变电磁法探测钻孔孔壁外围远距离含水体,避免了常规测井方法仅能探测钻孔孔壁岩层的“一孔之见”。目前钻孔瞬变电磁法受全空间效应的影响,接收到的单分量响应不能判别异常体方位;多分量响应可以近似判断异常体的大致方位,但难以通过成像等直观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精确定位。基于钻孔瞬变电磁法和方位电磁波测井相关理论,提出了钻孔瞬变电磁法方位线圈扫描探测定位方法,采用方位线圈作为探测装置,减小线圈互感,增强钻孔瞬变电磁法的探测效果。同时,通过改变线圈旋转角,对钻孔孔壁进行360°扫描,形成钻孔径向全方位探测,旨在对钻孔孔壁外围岩体中的低阻体进行精确定位。首先推导方位线圈的互感解析表达式,探讨方位角对方位线圈互感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确定最佳方位角取值。分别建立均匀介质和含低阻异常体的钻孔全空间三维地质-地球物理模型进行瞬变电磁场数值模拟,分析方位线圈的瞬变电磁法扫描探测多分量响应特征,总结方位线圈扫描探测瞬变电磁响应规律,确定了钻孔瞬变电磁法方位线圈扫描探测定位方法,即通过钻孔轴向和径向的瞬变电磁响应特征判别钻孔孔壁外围岩体中低阻异常体的位置。最后建立含2个低阻体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采用最佳方位角的方位线圈进行数值实验,验证了该方法能有效地判别低阻异常体的方位。研究表明:钻孔瞬变电磁法方位线圈扫描探测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钻孔径向外围岩体中低阻异常体引起的瞬变电磁场异常,全空间视电阻率成像结果分辨率较高。依据钻孔轴向和径向的瞬变电磁响应特征,钻孔瞬变电磁法方位线圈扫描探测定位方法对钻孔孔壁外围岩体中的低阻异常体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及定位精度。研究结果可以为钻孔瞬变电磁法方位线圈扫描探测定位方法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瞬变电磁法 方位线圈 扫描探测 数值模拟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古峰庄地区三叠系延长组裂缝特征及其对低渗透油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惠 赵红格 +7 位作者 陈江萌 邵晓州 刘池洋 王建强 雷琳琳 李俊 汪建 黄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8,共16页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古峰庄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属于低渗透储层,天然裂缝较为发育,以往对裂缝特征研究较少,开展天然裂缝特征和形成时期研究对低渗透油藏勘探开发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方法]文章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成像测井、...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古峰庄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属于低渗透储层,天然裂缝较为发育,以往对裂缝特征研究较少,开展天然裂缝特征和形成时期研究对低渗透油藏勘探开发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方法]文章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成像测井、扫描电镜裂缝识别和流体包裹体、断裂活动、构造应力分析等方法展开了古峰庄地区延长组天然裂缝特征和控藏作用研究。[研究结果]延长组各段天然裂缝均发育,以长7段最为发育,其次为长8、长6段;裂缝以高角度裂缝和垂直裂缝为主,走向以NEE向为主,NE向次之,少量NW和NWW向;裂缝面可见方解石充填和明显过油痕迹。天然裂缝发育程度与岩层厚度、断裂活动密切相关。裂缝形成时期具有多期性,主要为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结论]延长组天然裂缝的发育改善了研究区低渗透储层的孔渗能力和储集空间,为低渗透油藏运移、储集和富集提供了良好条件,其发育程度与形成时期影响着低渗透油藏的成藏和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裂缝特征 形成期次 低渗透油藏 古峰庄地区 油气地质 油气勘查工程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深层盐下白垩系储集层氯盐分布模式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丹婷 罗静兰 +4 位作者 邓超 年涛 韩剑发 程道解 袁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盐下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集层分布了一批高产、稳产的天然气藏群,其储集层为超深、高温、超压致密砂岩储集层,孔隙度越高,氯盐含量越高,储集层视电阻率越低,储集层中氯盐的分布严重影响流体识别,其对盐下致密砂岩...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盐下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集层分布了一批高产、稳产的天然气藏群,其储集层为超深、高温、超压致密砂岩储集层,孔隙度越高,氯盐含量越高,储集层视电阻率越低,储集层中氯盐的分布严重影响流体识别,其对盐下致密砂岩物性的影响较明显。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氯盐含量、常规测井曲线分析等,系统分析了库车坳陷盐下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集层氯盐的分布特征。根据氯盐含量、电阻率、氯盐来源等的差异,提出盐下储集层氯盐分布具有顶渗、侧渗和局部封存3种模式。顶渗模式与侧渗模式的电阻率仅受氯盐含量的影响,顶渗模式储集层氯盐含量呈垂向分带特征,随氯盐含量的降低,电阻率升高;侧渗模式储集层氯盐含量呈横向分带特征,电阻率自构造带边缘向中心表现出由高到低再升高的趋势;局部封存模式电阻率受应力和氯盐含量的共同影响,氯盐含量分布具有偶发性,电阻率变化幅度大。根据测井响应特征划分了各模式的分布段序列,顶渗模式自上而下发育盐层段、泥岩封隔段、饱和氯盐强影响段、未饱和氯盐强影响段、未饱和氯盐影响过渡段和氯盐未影响段;侧渗模式在顶渗模式基础上多发育过饱和氯盐影响段;局部封存模式从上到下划分为盐层段、泥岩封隔段、强挤压应力氯盐未影响段、氯盐应力混合影响段和氯盐应力未影响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深层 白垩系 盐下储集层 高温高压 氯盐含量 测井响应 氯盐分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数字岩石建模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翔 肖占山 +3 位作者 张永浩 王飞 赵建斌 方朝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6-1751,共16页
数字岩石技术可对岩心进行精细数字化表征,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微观岩石物理属性。非常规储层岩石在不同尺度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多尺度成像技术能以亚纳米—毫米级分辨率观测不同尺度的岩石微观组构,然而单一分辨率扫描方法无法解析... 数字岩石技术可对岩心进行精细数字化表征,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微观岩石物理属性。非常规储层岩石在不同尺度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多尺度成像技术能以亚纳米—毫米级分辨率观测不同尺度的岩石微观组构,然而单一分辨率扫描方法无法解析跨尺度结构信息,构建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组分的数字岩石模型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方法。通过系统的调研,将现有的多尺度数字岩石建模方法分为两大类,分别为基于混合叠加、模板匹配和深度学习的图像融合建模方法,以及带有显式微孔网络、仅添加额外喉道和含裂缝系统的孔隙网络整合建模方法。其中:图像融合建模法能够真实反映不同尺度岩心的孔隙、矿物三维分布并进行多物理场模拟,但受计算效率限制难以实现尺度差异较大的混合建模;孔隙网络整合法能够实现多个连续尺度的建模,模型储存空间小且数值模拟效率高,但可研究的物理属性受限。此外,数字岩石工作流程还存在如何精确提取矿物、如何确定适当的代表性体积元大小等共性问题。笔者认为下一步探索方向为:利用实验数据优化建模,按需研究物理属性建模及结合均化等效理论建模,以早日形成具体的应用体系,支撑实际测井解释及油气藏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岩石 多尺度 三维随机重建 图像融合 孔隙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的径向电阻率特征及含油性——以鄂尔多斯盆地洛河油田延长组长6^(1)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超利 程时清 +4 位作者 师学耀 黄闯 樊云峰 周志杰 孙欢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424,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洛河油田长6^(1)低渗透油层含油饱和度变化大、油层非均质强,再加淡水钻井液侵入,造成油层电阻率径向分布不均且变化大。通过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与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特征对比分析,认为水层的径向电阻率均为增阻侵入,油层...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洛河油田长6^(1)低渗透油层含油饱和度变化大、油层非均质强,再加淡水钻井液侵入,造成油层电阻率径向分布不均且变化大。通过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与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特征对比分析,认为水层的径向电阻率均为增阻侵入,油层、油水同层的径向电阻率普遍具有减阻侵入、低阻环带、高阻环带特征或相关趋势。其中,减阻侵入有助于识别高含油饱和度、高电阻率油层和油水同层,低阻环带和高阻环带有助于识别低电阻率油水同层。另外,部分油水同层的双感应-八侧向测井径向电阻率组合具有“增阻侵入”且深感应电阻率低的特征,推测可能是受双感应-八侧向测井探测范围限制,为低阻环带靠近井眼附近遭受淡水钻井液侵入影响的结果,深感应测井反映的是侵入带电阻率而不是油水同层的电阻率,容易被误解释为水层。因此,对于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中具有“增阻侵入”特征且深感应电阻低值的储层,其流体性质有水层、油水同层这两种可能性,需要结合深探测测井资料或油藏地质特征进一步分析,以提高油层、水层的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电阻率 流体识别 双感应-八侧向测井 阵列感应测井 洛河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温度影响的动态非线性渗流模型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秀伟 王星 +2 位作者 程时清 张凤博 汪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8-185,共8页
针对现有非线性渗流模型未考虑温度变化对非线性渗流规律的影响,首先从毛细管渗流模型、Hagen-Poiseuille公式以及边界层理论出发,结合温度对边界层厚度及流体屈服应力的影响,推导得到低渗透多孔介质中耦合温度影响的动态非线性渗流模... 针对现有非线性渗流模型未考虑温度变化对非线性渗流规律的影响,首先从毛细管渗流模型、Hagen-Poiseuille公式以及边界层理论出发,结合温度对边界层厚度及流体屈服应力的影响,推导得到低渗透多孔介质中耦合温度影响的动态非线性渗流模型。其次,利用已发表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开展拟合验证,得到的渗流速度曲线及最小启动压力梯度与实验数据吻合度高,验证了动态非线性渗流模型的准确性,同时与静态非线性渗流模型和达西渗流模型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动态非线性渗流模型的合理性。针对渗流速度曲线进行敏感性分析表明,拟合系数A和B取值的增大均会导致渗流速度曲线右移,非线性渗流段曲线弯曲程度减弱,最小启动压力梯度增加。温度升高对渗流速度曲线影响程度较大,导致渗流速度曲线大幅上移,非线性渗流段弯曲程度减弱,最小启动压力梯度同样会增加。该动态非线性渗流模型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非线性渗流理论的发展,可推广至相关两相流及高温高压油气藏数值模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非线性渗流 模型推导 模型验证与对比 敏感性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基泥浆下深层储层裂缝表征及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凤来 陈蓉 +2 位作者 周庆 王俊 代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64,共14页
库车地区发育典型的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岩性致密,孔隙度低,裂缝是否有效是好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准确识别裂缝及评价其有效性是油田勘探开发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钻井工程的需要,库车地区大部分井采用油基泥浆钻井。油基泥... 库车地区发育典型的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岩性致密,孔隙度低,裂缝是否有效是好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准确识别裂缝及评价其有效性是油田勘探开发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钻井工程的需要,库车地区大部分井采用油基泥浆钻井。油基泥浆导电性能差,且早期的油基泥浆电成像测井仪器受分辨率限制,很难有效识别裂缝,因此,利用油基泥浆电成像测井仪与超声成像仪相结合进行构造的提取与不同张开度裂缝的拾取,可有效解决层理与裂缝精细识别问题。介绍了利用非传导泥浆地质成像仪识别裂缝方法,并系统分析裂缝面法向应力、裂缝走向与最大主应力夹角与产能的关系,建立了库车地区评价油基泥浆裂缝有效性的定量标准。在实际应用中,本套裂缝精细识别及有效性评价方法可有效地指导生产作业措施,为裂缝性致密油气藏的评价与开发提供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泥浆 致密砂岩 电成像测井 裂缝面法向应力 有效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青龙山剖面中寒武统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涵 吕奇奇 +3 位作者 高永亮 霍勇 孙学虎 王林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I0001,共16页
根据野外露头观察及薄片鉴定,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青龙山剖面中寒武统的岩相类型和岩相组合特征,分析沉积相类型、特征和剖面相,建立沉积模式。结果表明:青龙山剖面中寒武统发育13种(LF1—LF13)岩相类型,识别8种岩相组合,分别为亮晶鲕粒灰... 根据野外露头观察及薄片鉴定,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青龙山剖面中寒武统的岩相类型和岩相组合特征,分析沉积相类型、特征和剖面相,建立沉积模式。结果表明:青龙山剖面中寒武统发育13种(LF1—LF13)岩相类型,识别8种岩相组合,分别为亮晶鲕粒灰岩和土黄色泥页岩,颗粒支撑砾屑灰岩、亮晶鲕粒灰岩和土黄色泥页岩,泥晶生物屑灰岩和土黄色泥页岩,泥晶鲕粒灰岩和土黄色泥页岩,灰绿色泥页岩和泥晶鲕粒灰岩,条带状灰岩和放射状砾屑灰岩,条带状灰岩和土黄色泥页岩,含球粒粉晶白云岩和土黄色泥页岩。中寒武统发育碳酸盐岩缓坡沉积体系,主要为内缓坡相,包括潮坪、潟湖、滩间海、颗粒滩4种亚相和10种微相。中寒武世,青龙山剖面处于碳酸盐岩缓坡环境,随秦祈海槽向东、北方向发生海侵,受青铜峡—固原断裂的影响,沉积中心向东迁移,沉积相带由潮坪—潟湖向颗粒滩—滩间海转变,出现海退迹象,再次转变为潮坪沉积。该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古环境恢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寒武统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碳酸盐岩缓坡 青龙山剖面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