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润湿性原位表征和亚临界水特性的高温储层水锁损害机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单锴 邱正松 +4 位作者 程征 杨梦涛 李楷 钟汉毅 任晓霞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7-194,共8页
研究深部储层岩石原位润湿特性,对深入了解高温储层水锁损害机理及制定高效防水锁技术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原位表征了20℃~200℃、8 MPa氮气环境中不同岩样表面接触角随温度的变化,并借助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探讨了... 研究深部储层岩石原位润湿特性,对深入了解高温储层水锁损害机理及制定高效防水锁技术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原位表征了20℃~200℃、8 MPa氮气环境中不同岩样表面接触角随温度的变化,并借助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探讨了吸附原油岩石表面接触角随温度变化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洗油后储层岩样表面接触角随温度升高逐渐降低,且呈明显分段现象,20℃~100℃下接触角变化率约为−0.04°/℃,100℃~200℃时,变化率约为−0.24°/℃,水在其表面拟黏附功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小。水在吸附原油岩样表面接触角随温度升高逐渐减小,160℃时降低为75.7°。岩石表面由亲油转变为亲水,拟黏附功大幅增加,160℃时变化率为155.27%。亚临界水作用下岩石表面烃类物质的解吸甚至热裂解,导致了吸附原油岩石表面润湿性的显著变化,入井流体接触吸附有烃类物质的储层岩石后可能会大幅增加储层水锁损害程度。该研究对高温储层岩石表面润湿性变化机制提供了一些新的认识,有助于高温油气资源开采过程中制定合适的防水锁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水锁损害 接触角 表面润湿性 亚临界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频信号数字检波方法在阵列侧向测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怡 李东航 +2 位作者 曹景致 张翔宇 罗旋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103,91,共7页
阵列侧向测井已经成为目前电法测井领域研究的热点。准确、快速地提取出混频信号中每个频率点处的信号幅值是最终准确计算地层视电阻率的关键。数字相敏检波(DPSD)与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是侧向仪器常用的两种数字检波方法。传统基-2 FF... 阵列侧向测井已经成为目前电法测井领域研究的热点。准确、快速地提取出混频信号中每个频率点处的信号幅值是最终准确计算地层视电阻率的关键。数字相敏检波(DPSD)与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是侧向仪器常用的两种数字检波方法。传统基-2 FFT采用雷德算法进行倒位序使得整体运行速度较慢,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了优化。测试结果表明:DPSD运算速度为传统基-2 FFT的7倍左右,改进算法的运算速度较原来提高了近1倍;精度方面,当待测信号与标准信号无相位差时,DPSD计算精度略高于FFT,但当相移增大时,DPSD误差显著增加,而FFT的计算误差则不受相位差影响。两种方法在阵列侧向仪器的应用实例表明:与DPSD相比,使用FFT所测得的电阻率曲线一致性更好,并且可测出视电阻率值高达45000Ω·m的高阻地层,仪器测量精度更高,为准确识别油气层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侧向测井 混频信号 数字相敏检波 FFT 信号采集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白云岩储层测井细分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沁园 唐军 +2 位作者 申威 蔡明 吴黑志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2-139,共8页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盐下及潜山白云岩储层横向分布范围广,油气藏类型多,符合典型的叠合复合盆地特征,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开发前景。缝洞型储层是白云岩储层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有优势的储层,开展对缝洞型储层的精细评价有助于提高该区域...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盐下及潜山白云岩储层横向分布范围广,油气藏类型多,符合典型的叠合复合盆地特征,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开发前景。缝洞型储层是白云岩储层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有优势的储层,开展对缝洞型储层的精细评价有助于提高该区域地质认识和储层识别。首先,依据岩心微观、宏观尺度下的孔隙发育特征及岩石物理实验特征,缝洞型储层可细分为简单组合型与溶蚀扩大型两个小类。然后,从电成像测井、常规测井两个方面分析两类缝洞型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提取孔隙度谱峰值、孔隙度谱宽度、声速偏差、裂缝孔隙度和基质渗透率等特征参数,结合应用实例建立储层类型划分半定量判别图版,结果表明,电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组合识别储层类型效果较好。研究发现,塔中地区盐下白云岩溶蚀扩大缝洞型储层最为发育,塔北地区多以简单组合缝洞型储层为主,该细分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白云岩 缝洞型储层 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层断陷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5
4
作者 闫百泉 孙扬 +3 位作者 杨贵茹 文强 于舒杰 胡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松辽盆地深层断陷具有数量可观的油气资源。为了深化松辽盆地深层断陷的整体研究,在区域构造背景下,以地震资料为基础,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断陷类型进行详细划分,并对深层断陷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深入探究。研究结果:从断陷结构... 松辽盆地深层断陷具有数量可观的油气资源。为了深化松辽盆地深层断陷的整体研究,在区域构造背景下,以地震资料为基础,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断陷类型进行详细划分,并对深层断陷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深入探究。研究结果:从断陷结构的角度,将松辽盆地深层断陷类型分为单断型和双断型两大类,单断持续沉降型、单断剥蚀改造残留型、单断晚期反转改造型、单断后期抬升改造型、双断持续沉降型、双断晚期反转改造型、双断后期抬升改造型7个亚类;根据断陷结构分类、断裂的分布、构造活动对断陷的影响等因素,将松辽断陷自西向东分成西、中、东部3个断陷带;多期构造活动控制断陷的形成与发展,断裂控制断陷的形态、规模和地层厚度。研究成果为松辽盆地深层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断陷 松辽盆地 断陷结构 构造活动 断陷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