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油工程作业智能支持中心模式改革与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健 汪海阁 +3 位作者 宋世贵 宋先知 杨培福 张彦龙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5,共9页
全球油气工业步入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数字化技术正助力石油企业向数字化转型,工程作业智能支持中心模式在部分国家、部分平台、部分超长水平段井和超深井等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先导性示... 全球油气工业步入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数字化技术正助力石油企业向数字化转型,工程作业智能支持中心模式在部分国家、部分平台、部分超长水平段井和超深井等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先导性示范效果。文章总结回顾了国内外钻井远程技术支持模式的发展历程、基本内涵、当前现状、运行模式和应用效果,介绍了中国石油工程技术远程作业支持模式发展过程中取得的一些亮点和思考,详细阐述了建设思路、规划蓝图、主要职责、组织架构和实现路径。根据探索研究指出,依托工程技术管理相关组织机构改革、理顺业务流程、配套激励政策,加快推进工程作业智能支持模式规模化应用,是中国石油工程作业迈向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钻井 数字化转型 智能化发展 远程支持 溢流智能报警 实时工况智能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港油田页岩油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 被引量:25
2
作者 杨灿 王鹏 +3 位作者 饶开波 蔺玉水 李伟 叶顺友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41,共8页
大港油田沧东凹陷页岩油水平井钻井过程中面临着破岩效率低、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摩阻扭矩大、完井管柱下入困难等技术难题,影响了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效益。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激进式水力参数设计、异形齿PDC钻头研制、深层水平段... 大港油田沧东凹陷页岩油水平井钻井过程中面临着破岩效率低、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摩阻扭矩大、完井管柱下入困难等技术难题,影响了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效益。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激进式水力参数设计、异形齿PDC钻头研制、深层水平段高效钻井技术、旋转导向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强抑制强封堵高性能水基钻井液技术和旋转引鞋+旋转下套管工艺等技术攻关研究,形成了大港油田页岩油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该技术在13口页岩油水平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平均机械钻速13.16 m/h,钻井完井周期50.62 d,井下故障时效低于0.1%,均创造了大港油田的钻井纪录。研究与应用表明,大港油田页岩油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为沧东凹陷页岩油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国内页岩油水平井安全高效钻进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水平井 PDC钻头 井眼轨迹 旋转导向 沧东凹陷 大港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玛湖油田砂砾岩致密油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 被引量:40
3
作者 路宗羽 赵飞 +3 位作者 雷鸣 邹灵战 石建刚 卓鲁斌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4,共6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致密砂砾岩油田是新疆油田提产的重点区域,为了满足该油田勘探开发的需求,提高钻井速度,缩短钻井周期,通过优化井身结构,优化井眼轨道设计,优选钻井液和个性化PDC钻头,采用韧性水泥浆、漂浮下套管固井技术、'螺杆钻具... 准噶尔盆地玛湖致密砂砾岩油田是新疆油田提产的重点区域,为了满足该油田勘探开发的需求,提高钻井速度,缩短钻井周期,通过优化井身结构,优化井眼轨道设计,优选钻井液和个性化PDC钻头,采用韧性水泥浆、漂浮下套管固井技术、'螺杆钻具+PDC钻头'复合钻井技术及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等一系列钻井提速技术,形成了玛湖油田砂砾岩致密油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2018年,该油田玛131区块完钻8口砂砾岩致密油井水平井,平均完钻井深4921.75 m,平均水平段长度1576.00 m,平均钻井周期46.50 d,平均机械钻速11.19 m/h,其中MaHW1247井完钻井深达5040.00 m,钻井周期只有42 d,创造了玛湖油田完钻井深5000.00 m以上水平井钻井周期最短纪录.现场应用表明,玛湖油田砂砾岩致密油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能够提高机械钻速,缩短钻井周期,为玛湖油田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 水平井 井身结构 井眼轨迹 PDC钻头 旋转钻井 机械钻速 玛湖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湖油田玛18井区“工厂化”水平井钻井技术 被引量:14
4
作者 秦文政 党军 +2 位作者 臧传贞 李保伦 雷鸣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20,共6页
玛湖油田玛18井区致密油气水平井钻井存在钻井速度低、钻井周期长的问题,为此,在分析该井区地层情况和钻井技术难点的基础上,进行了'工厂化'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研究,包括成熟钻头序列优选、直井段采用'MWD+螺杆+PDC钻头'... 玛湖油田玛18井区致密油气水平井钻井存在钻井速度低、钻井周期长的问题,为此,在分析该井区地层情况和钻井技术难点的基础上,进行了'工厂化'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研究,包括成熟钻头序列优选、直井段采用'MWD+螺杆+PDC钻头'钻进、造斜段和水平段使用'旋转导向工具+PDC钻头'钻进、应用XZ高性能水基钻井液等,形成了玛18井区'工厂化'水平井钻井技术,多口井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单井完井周期明显缩短.其中,MaHW6234和MaHW6235平台水平井单井完井周期缩短至86.0 d;MaHW6203井钻井周期缩短至78.8 d,完钻井深6130.00 m,创玛湖油田水平井最深纪录.玛湖油田玛18井区'工厂化'水平井钻井技术为高效开发玛湖油田三叠系百口泉组致密油气藏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工厂化 钻井速度 钻头 钻井液 玛湖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多层系精准堵漏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党军 朱明明 +3 位作者 张建卿 杨新宏 牛步能 孙欢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4-138,共5页
为保证油气当量的稳步增加,钻井区域在逐年拓展,井漏问题日益凸显,已严重制约着钻井提速增效。单一漏失层位堵漏难题已形成高效的治理手段,但针对长裸眼井段多套易漏层位治理目前无有效手段,因此文章通过对长庆油田漏失层位分析,明确易... 为保证油气当量的稳步增加,钻井区域在逐年拓展,井漏问题日益凸显,已严重制约着钻井提速增效。单一漏失层位堵漏难题已形成高效的治理手段,但针对长裸眼井段多套易漏层位治理目前无有效手段,因此文章通过对长庆油田漏失层位分析,明确易漏层位的漏失机理;发生漏失后采用以井温法和流量法为主的“多参数”测漏工具,进行长裸眼井段漏失层位识别,明确漏失位置;最后应用研发的高效疏水堵漏工作液进行专项堵漏,形成了一套长庆油田长裸眼多层系精准堵漏技术。多参数测漏工具漏层识别精度±30 m,测漏时间4~6 h,为后续堵漏提供数据支撑;高效疏水堵漏工作液由胶凝材料和惰性材料进行配伍,2 mm缝板承压可达12 MPa,满足高承压堵漏需求。该技术现场应用三口井,均实现一次堵漏成功,为我国非常规油气井钻井勘探中遇到的堵漏难题提供技术借鉴,助力钻井提速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庆油田 漏失机理 漏失层位识别 精准堵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二氧化碳注气提采环境下固井水泥环完整性保障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雪岗 张健 杨建永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101,共9页
为提高二氧化碳(CO_(2))注气提采环境下固井水泥石(环)的腐蚀完整性,文章从超临界CO_(2)腐蚀机理、防腐添加剂及体系三方面进行科研攻关,探讨不同水泥石在超临界CO_(2)环境养护中宏观力学与微观形貌的相关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态CO... 为提高二氧化碳(CO_(2))注气提采环境下固井水泥石(环)的腐蚀完整性,文章从超临界CO_(2)腐蚀机理、防腐添加剂及体系三方面进行科研攻关,探讨不同水泥石在超临界CO_(2)环境养护中宏观力学与微观形貌的相关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态CO_(2)显著加速水泥石结构破坏,抗CO_(2)腐蚀固井水泥石可控制其腐蚀30 d的抗压强度衰退率≤8.56%,遇CO_(2)自修复水泥石具有≥90.22%的高效裂缝自修性,同时该水泥环腐蚀60 d后环空窜逸流量≤0.0002 mL/min,该技术在长庆油田陇东页岩油示范区完成推广应用83井次,固井质量优质率≥93.9%,施工至今无气体窜逸现象发生。该研究结果对提高页岩油二氧化碳注气提采环境下的固井水泥环完整性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CO_(2) 固井水泥环 CO_(2)腐蚀 CO_(2)自修复 水泥环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大模型在钻完井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7
作者 吴耀辉 刘梅全 +1 位作者 李雪松 刘长跃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4,共12页
以工业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能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也是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升级、增强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阐述工业大模型技术的核心特征及构建模式,总结了工业大模型技术的发展现状... 以工业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能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也是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升级、增强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阐述工业大模型技术的核心特征及构建模式,总结了工业大模型技术的发展现状。油气大模型是工业大模型的重要领域之一。梳理了油气大模型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油气大模型在国内油气行业钻完井领域内的应用场景,比如钻井提速、钻井轨迹优化等。同时分析了油气大模型在钻完井领域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希望为油气大模型在钻完井领域的应用提供借鉴和研发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完井 油气大模型 数据治理 “大模型+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页岩气藏带温度场水力压裂模型构建与仿真研究
8
作者 邹龙庆 何昀宾 +1 位作者 鄂玄吉 卢汉 《工程数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6,共13页
深层页岩气藏具有高温高压的地质特征,常规的流固耦合压裂模型并不能描述温度场对裂缝扩展的影响。基于一定的合理假设,构建了一个全三维热流固耦合水力压裂模型,用来描述深层页岩气藏水力裂缝扩展过程。通过有限体积离散与隐式时间离... 深层页岩气藏具有高温高压的地质特征,常规的流固耦合压裂模型并不能描述温度场对裂缝扩展的影响。基于一定的合理假设,构建了一个全三维热流固耦合水力压裂模型,用来描述深层页岩气藏水力裂缝扩展过程。通过有限体积离散与隐式时间离散完成数值实验,表明了温度对水力裂缝扩展影响显著。根据数值仿真实验结果可知:考虑温度场的裂缝模型相比常规模型更难以起裂,具有更大的压裂难度;更高的井底温度使裂缝更难扩展,高温环境和常温环境缝长差异显著;热膨胀系数越大,井底温度对裂缝扩展影响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水力压裂 热流固耦合 深层页岩气藏 裂缝扩展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气成功开发的关键技术、先进理念与重要启示——以加拿大都沃内项目为例 被引量:51
9
作者 李国欣 罗凯 石德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9-749,共11页
以加拿大都沃内项目为例,总结北美地区页岩油开发的先进技术和工程管理模式,并提出加快国内陆相页岩油商业化开发的初步建议。介绍了项目地质选区评价、长水平段快速钻完井、密切割压裂、井距优化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宝贵认识及丰富经验... 以加拿大都沃内项目为例,总结北美地区页岩油开发的先进技术和工程管理模式,并提出加快国内陆相页岩油商业化开发的初步建议。介绍了项目地质选区评价、长水平段快速钻完井、密切割压裂、井距优化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宝贵认识及丰富经验。对北美非常规资源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和内涵进行了分析,其对前期评价的重视及风险管控,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对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重要推动作用,以及全行业知识、经验的低成本共享制度及管理模式,都对国内加快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中国页岩油气资源丰富,是保障国家油气能源供给的重要接替领域,但由于起步较晚以及特殊的地质特点和工程难点,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管理模式与北美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根据北美页岩油气开发的先进经验及启示,提出了加快中国页岩油气发展的初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页岩气 长水平井 密切割压裂 全生命周期管理 规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湖油田玛18井区体积压裂对钻井作业干扰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田林海 屈刚 +2 位作者 雷鸣 于德成 张伟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4,共5页
玛湖油田玛18井区油井进行体积压裂后,相邻中深水平井三开钻进时出现井下复杂情况的次数增多,为了分析其原因并解决该问题,分析探讨了体积压裂对钻井作业干扰的问题。从复杂情况类型、处置案例、阶段性防控技术修正等方面入手,结合该井... 玛湖油田玛18井区油井进行体积压裂后,相邻中深水平井三开钻进时出现井下复杂情况的次数增多,为了分析其原因并解决该问题,分析探讨了体积压裂对钻井作业干扰的问题。从复杂情况类型、处置案例、阶段性防控技术修正等方面入手,结合该井区中深水平井三开井段钻遇地层的地质特性,分析了受体积压裂影响正钻井发生井下复杂情况的主要原因:受体积压裂影响,侏罗系与三叠系地层交接处形成了窜漏点,导致在此处易出现井漏、溢流等井下复杂情况;斜井段与水平段的泥岩井段易出现井眼失稳和垮塌。对此,提出了针对体积压裂所造成的动态窜漏以及定向井段、水平井段泥岩地层井眼失稳的处理措施。研究认为,玛18井区中深水平井三开钻进防控体积压裂造成井下复杂情况的要点,是做好裸眼井段窜漏点封堵与泥岩段井壁的支撑工作,可为玛湖油田同类型水平井钻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压裂 水平井 钻井 干扰 井下故障 玛18井区 玛湖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小井眼侧钻水平井配套技术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成林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3-143,共11页
针对苏里格气田纵向多层系含气、横向储层非均质性强等地质特征,为充分挖潜老区剩余储量,确保气田高效稳产,2011年起,在苏里格气田开展侧钻水平井技术攻关和现场实践,剩余气刻画、地质选井、钻完井、储层改造、排水采气等配套技术逐步... 针对苏里格气田纵向多层系含气、横向储层非均质性强等地质特征,为充分挖潜老区剩余储量,确保气田高效稳产,2011年起,在苏里格气田开展侧钻水平井技术攻关和现场实践,剩余气刻画、地质选井、钻完井、储层改造、排水采气等配套技术逐步完善和提升,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侧钻水平井开发技术。截止到2022年6月底,完钻57口井,平均水平段长度由初期的614.2m增加到753m,钻井周期由初期的63.7天缩短到35天,缩短45.1%,完井周期由91.5天缩短到52.6天,缩短42.5%,2021年首次实现套管完井和φ88.9mm套管桥塞分段压裂,成功率达100%;投产42口井,平均井口压力由9.4MPa增加到13.3MPa,首月平均单井日产量由2.0×10^(4)m^(3)增长到4.0×10^(4)m^(3),内部收益率保持在8%以上,经济效益显著。下一步将针对降成本和提产量目标,围绕多元化设计、智能化发展、一体化协作、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向开展技术攻关。小井眼侧钻水平井技术为后期苏里格致密砂岩气效益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也可为其他油气田高效动用剩余油气提供技术参考和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剩余储量 小井眼侧钻水平井 套管完井 全生命周期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DMP-GWO融合的气侵早期监测方法
12
作者 王建龙 于志强 +4 位作者 郭云鹏 邓兵 杨洋洋 杨建永 郑锋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7-754,共8页
气侵早期监测对于保障钻井安全至关重要,一旦监测不及时,可能造成井喷、人员伤亡等重大钻井事故。针对目前传统泥浆池增量法预警滞后性强,井下随钻监测法时效性高,但功能单一的现状,提出了一种能够同时实现气侵早期定性识别和定量解释... 气侵早期监测对于保障钻井安全至关重要,一旦监测不及时,可能造成井喷、人员伤亡等重大钻井事故。针对目前传统泥浆池增量法预警滞后性强,井下随钻监测法时效性高,但功能单一的现状,提出了一种能够同时实现气侵早期定性识别和定量解释的新方法。分析了气侵时环空流体流速变化规律,构建了气侵风险指数(Gas kick risk index,KRI),并推导了KRI与气体体积分数间的映射关系;进一步基于井下双测点压差(Difference between downhole dual measurement points pressure,DDMP),结合灰狼优化算法(Grey wolf optimization,GWO),构建了环空流体流速实时计算方法;利用气侵模拟场景,分析了气侵早期监测方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气侵时环空流体流速整体呈增加趋势,可作为检测气侵的关键特征参数,环空气体体积分数与KRI呈线性关系。环空流体流速计算误差随着两测点距离的逐步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受压力和温度测量误差的影响较小。该方法气侵预警滞后时间为13.8 min,环空气体体积分数反演误差小于10%,不仅能够较早检测到气侵,还能够为井控工艺设计提供环空含气率关键参数,而此时泥浆池增量仅为0.017 m^(3),泥浆池液位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侵早期监测 井下双测点压差 灰狼优化算法 环空流体流速 气侵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超深裂缝性地层井壁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卢运虎 肖先恒 +2 位作者 赵琳 金衍 陈勉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0-167,共8页
温度效应对钻井井壁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不可忽略,特别是超深(>6000 m)裂缝性地层。传统考虑温度效应的坍塌压力预测模型主要适用于连续性地层,温度对裂缝性地层坍塌压力影响的文献研究较少。针对上述问题,首先通过杜哈梅原理确定温度... 温度效应对钻井井壁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不可忽略,特别是超深(>6000 m)裂缝性地层。传统考虑温度效应的坍塌压力预测模型主要适用于连续性地层,温度对裂缝性地层坍塌压力影响的文献研究较少。针对上述问题,首先通过杜哈梅原理确定温度变化产生的诱导应力场,然后利用坐标转换,考虑裂缝渗流场和温度场耦合,获得裂缝面上应力分布特征,最后,将裂缝面应力场代入岩石破坏准则,建立了考虑温度效应的裂缝性地层井壁失稳预测力学模型,研究了温度和裂缝特征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同应力和裂缝产状条件下,钻井液循环引起的井壁温度降低增大了井壁垮塌的程度,这与传统模型认为循环引起的温度降低有助于井壁稳定的结论相反;井筒液柱压力一定的条件下,井壁稳定性随裂缝产状发生变化,存在裂缝产状敏感区。对于超深裂缝性地层,随着钻井液循环导致井壁围岩温度降低,增大了井壁失稳风险和程度,在防止井壁失稳的坍塌压力当量密度设计方面应考虑温度和裂缝特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 裂缝性地层 温度 井壁稳定 坍塌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压钻井环空卡森流体两相螺旋流轴向速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伊明 黄志强 +3 位作者 戴勇 席云龙 安俊 孔祥伟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22-1027,共6页
考虑控压钻井环空气液两相流参数、钻井液周向与轴向运动等因素,本文提出了控压钻井环空卡森流体两相螺旋流柱坐标理论模型;通过新疆玛湖油田区块具体实例,分析了摩阻压降、屈服应力、环空外径、空隙率等对控压钻井两相螺旋流轴向速度... 考虑控压钻井环空气液两相流参数、钻井液周向与轴向运动等因素,本文提出了控压钻井环空卡森流体两相螺旋流柱坐标理论模型;通过新疆玛湖油田区块具体实例,分析了摩阻压降、屈服应力、环空外径、空隙率等对控压钻井两相螺旋流轴向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压钻井环空卡森流体两相螺旋流流核及流速峰值向钻杆壁面靠近,距离环空内壁与钻杆外壁中心点的偏度可达8.36%;由于柯特流及钻井液动粘切力下降的影响,随杆转速和管径增大,卡森流体最大速度峰值在轴向的分布向环空壁面移动;随屈服应力的增大,流核宽度呈现增大趋势,当钻井液屈服应力为1.9Pa时,卡森流体流核宽度约为19.3mm;随控压钻井环空内空隙率增大,气液两相的粘度下降,螺旋流的轴向速度峰值呈增大趋势。分析螺旋流轴向速度分布可为控压钻井井口回压加载及环空流速控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压钻井 柯特流 卡森流体 气液两相螺旋流 轴向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向挤压叠加变形的构造解析——以四川威远地区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宏祥 童亨茂 +6 位作者 何昀宾 刘子平 周一博 张平 任晓海 邓才 尹宇寒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30-1640,共11页
威远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其构造主体威远背斜属于大型穹隆状背斜构造,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变形,前人对威远背斜的形成过程与机制认识存在很大争议,无法满足油气精细勘探和高效开发的需要。本文通过地震资料的构造解析,确定威... 威远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其构造主体威远背斜属于大型穹隆状背斜构造,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变形,前人对威远背斜的形成过程与机制认识存在很大争议,无法满足油气精细勘探和高效开发的需要。本文通过地震资料的构造解析,确定威远背斜主体是在基底先存构造(NE向基底古隆起)的条件下,在燕山期近NS向斜向挤压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喜山期近EW向斜向挤压作用对其构造变形也有一定的贡献。按此认识设计了砂箱模拟实验,实验结果在平面和剖面上很好地再现了威远背斜的构造特征,表明了上述认识的合理性。这些认识不仅能为威远地区油气的勘探开发提供指导,还可以为相似区域的构造形成演化机制分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远背斜 叠加变形 斜向挤压 构造解析 燕山期 喜山期 砂箱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水平井重复压裂层段优选与效果评估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彦超 何昀宾 +3 位作者 肖剑锋 石孝志 冯强 尹丛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9-64,共6页
对页岩气储层实施初次体积压裂后,生产测井监测显示1/3的射孔簇不产气或产气量较少,而且投产后产量递减也普遍较快。为此,应用微地震解释数据与裂缝网络扩展结果,建立压裂缝网预测模型与压裂井产能预测模型,在综合考虑岩石物性、微地震... 对页岩气储层实施初次体积压裂后,生产测井监测显示1/3的射孔簇不产气或产气量较少,而且投产后产量递减也普遍较快。为此,应用微地震解释数据与裂缝网络扩展结果,建立压裂缝网预测模型与压裂井产能预测模型,在综合考虑岩石物性、微地震、生产动态等影响因素的条件下,提出了页岩重复压裂开发潜力评价指数(RDPEI),建立了重复压裂设计与评估方法,实现了针对性的层段优选与评价,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天然裂缝的非均质性导致压裂缝网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易形成明显的"死气区",具有较大的重复压裂挖掘潜力;(2)初次压裂裂缝网络受天然裂缝的影响大,裂缝网络主体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扩展,局部改造段裂缝扩展呈双翼扩展,液体波及裂缝网络长度为地震解释结果的52%~70%;(3)RDPEI模型避免了单因素分析的局限性,实现了对可采性、可压性与重复压裂3类指数的定量预测;(3)实例井重复压裂测试页岩气产量提高了38.9%,1年累计产气量提高了62.5%,增产效果明显。结论认为,重复压裂是提高页岩气单井最终可采储量的有效可行手段,该研究方法为页岩水平井重复压裂层段优选与效果评估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重复压裂 生产能力 预测 裂缝网络扩展 微地震 产量递减 单井最终可采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加盆地Duvernay页岩气开发对川南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几点启示 被引量:10
17
作者 叶成林 刘应忠 杨家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8-174,共7页
Duvernay地区是西加盆地页岩气开发的主要区块之一。同为海相页岩气,Duvernay与川南页岩气具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对比分析,两者也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川南页岩气沉积环境复杂,储层非均质性更强,对工程技术施工要求较高;川南多... Duvernay地区是西加盆地页岩气开发的主要区块之一。同为海相页岩气,Duvernay与川南页岩气具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对比分析,两者也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川南页岩气沉积环境复杂,储层非均质性更强,对工程技术施工要求较高;川南多为山地和丘陵地貌,地面施工难度和成本较高,加上气候因素,春秋季节为产建施工最佳时期;由于国家激励政策、征地手续办理、安全环保等客观因素的差异,导致两者开发难点也不尽相同。综合学习Duvernay勘探开发经验,对川南及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提出了几点启示及建议:成熟的非常规油气项目决策程序是Duvernay页岩气成功开发的基础,建议重视页岩气前期勘探评价,尽早建立科学的勘探开发模板;技术进步是Duvernay实现效益开发的关键,建议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尽快解决开发面临的技术难题;信息共享是Duvernay技术进步和效益开发的催化剂,建议优化完善信息平台,找准“共享”与“保密”的平衡点,充分发挥信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地区 页岩气 西加盆地 Duvernay 全生命周期 技术创新 信息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连续铺砂裂缝动态闭合实验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星宇 何昀宾 +2 位作者 何封 尹丛彬 朱炬辉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8-403,共6页
采用脉冲式高频段塞压裂进行储层改造时,缝内支撑剂砂团在压后裂缝动态闭合过程中能否保持非连续有效分散,是工艺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研制裂缝动态闭合过程模拟评价装置,对缝内压裂液滤失条件下的裂缝动态闭合过程开展了实验研究,分析... 采用脉冲式高频段塞压裂进行储层改造时,缝内支撑剂砂团在压后裂缝动态闭合过程中能否保持非连续有效分散,是工艺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研制裂缝动态闭合过程模拟评价装置,对缝内压裂液滤失条件下的裂缝动态闭合过程开展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累计滤失量、缝宽及缝内流体压力等参数随裂缝动态闭合时间变化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压后裂缝动态闭合过程分缝内流体承压、承压过渡、支撑剂砂团承压3个阶段,且各阶段主控影响因素不同,分别受流体滤失、支撑剂砂团受压形变及局部嵌入破碎等因素控制;闭合过程各阶段缝宽变化及累计滤失量随闭合时间的增加,呈现出前期平缓、中期激增、后期平缓的阶段特征;同时结合非连续铺砂裂缝缝内支撑剂的分布状态,定义了缝内孔道率和缝宽持有率,可作为数学表征的参考值,能够精确描述非连续铺砂裂缝缝内孔道特征及动态缝宽特征。利用实验结果修正了滤失系数、支撑剂砂团高度及裂缝形变量等参数计算模型,可用于指导压裂参数优化设计以获取最优缝内孔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连续铺砂 动态闭合 阶段式承压 缝内孔道率 缝宽持有率 支撑剂砂团高度 裂缝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智能检测评价系统的研制与现场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超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9-324,共6页
钻探过程中钻井液性能的实时检测、数据云储、智能诊断、自动优化建议,是油气行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先决要素,为此研发出一套基于行业标准、现场施工要求、配合物联网及大数据平台相结合的钻井液智能检测系统。该系统可在常温~20... 钻探过程中钻井液性能的实时检测、数据云储、智能诊断、自动优化建议,是油气行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先决要素,为此研发出一套基于行业标准、现场施工要求、配合物联网及大数据平台相结合的钻井液智能检测系统。该系统可在常温~200℃,常压~8 MPa条件下进行24H*365D的全时段、全自动、不间断检测不同钻井液体系性能参数,测试范围包括钻井液温度、密度、流变参数、中压及高温高压滤失量参数和滤液离子参数的变化,并根据智能分析模块对钻井液的实时参数与设计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及时提供钻井液优化建议,保证井下施工安全。通过长期室内检测及现场多口试验井数千组实验对比数据得出,流变模块及滤失模块准确率97.3%,离子测试模块准确率96.2%,为安全、高效、智能的油气勘探开发前景提供了精确、稳定的数据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智能检测评价 全自动实时检测 数字化油田建设 离子浓度检测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凝过渡态水泥浆防气窜能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海金 高继超 +3 位作者 邹双 王圣明 李鹏晓 邹建龙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3-797,805,共6页
环空气窜是多年来困扰固井工程界的技术难题之一。以水泥浆失重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水泥浆有效液柱压力、内部结构阻力和地层流体压力三者间关系以确定验窜时机,结合连续采集水泥浆孔隙压力变化来判别气体是否克服水泥浆内部结构阻力而... 环空气窜是多年来困扰固井工程界的技术难题之一。以水泥浆失重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水泥浆有效液柱压力、内部结构阻力和地层流体压力三者间关系以确定验窜时机,结合连续采集水泥浆孔隙压力变化来判别气体是否克服水泥浆内部结构阻力而发生气窜,形成了一种可以直观考察处于胶凝过渡态水泥浆的防气窜能力评价新方法,以此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水泥浆的窜流情况,结果表明:①水泥净浆几乎无法抵抗气体侵入;②引入适量的降失水剂可轻微提高水泥浆基体的防气窜能力,但效果并不明显,仅能抵抗50 psi(0.344 MPa)的气窜压力;③防气窜水泥浆体系因防气窜剂的种类和加量变化,防气窜能力表现各异,通常能够抵御气窜压力范围为100~200 psi(0.689~1.379 MPa),部分防窜材料可以通过增大其加量达到提高防气窜能力的效果,但材料受自身特性影响,存在一定的气窜抵抗能力极限。该方法操作相对简便、实用性强、重复性较好,可横向对比评价不同类型防气窜水泥浆抵抗气体侵入的能力,为防气窜水泥浆体系设计优选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凝过渡态 水泥浆 失重 防气窜 固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