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万吨级天然气液化工艺的设计模型验证与参数优化
1
作者 蒲黎明 李莹珂 +3 位作者 熊英杰 汤林 王凯 邱利民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169,共8页
昆仑能源湖北黄冈液化天然气工厂是中国唯一的百万吨级天然气液化工厂,经过10年的平稳运行,证明我国自主开发的百万吨级天然气液化工艺技术和国产化装备可靠性较高。中国已实现百万吨级液化天然气工厂的自主建设和运营,但在工艺优化和... 昆仑能源湖北黄冈液化天然气工厂是中国唯一的百万吨级天然气液化工厂,经过10年的平稳运行,证明我国自主开发的百万吨级天然气液化工艺技术和国产化装备可靠性较高。中国已实现百万吨级液化天然气工厂的自主建设和运营,但在工艺优化和降低能耗方面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为此,以昆仑能源湖北黄冈液化天然气工厂为例,重点对该工厂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介绍和模拟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工厂实际运行数据对多级单组分制冷天然气液化工艺(Multistage Single Component refrigeration natural gas liquefaction process,MSC)的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并采用热力学分析方法对MSC工艺的换热系统进行了优化;(2)模拟计算结果和实际运行数据吻合度高,单位能耗数据相差2.40%,证实计算模型可信度高;(3)基于热力学分析,优化了对数平均温差,换热过程的总?损降低了15.67%,单位能耗为每千克LNG 0.318 k W·h,比验证计算模型下降2.15%。结论认为,研究成果可指导该工厂下一步的节能降耗,同时为开发单线规模800×10^(4) t/a的超大型天然气液化成套技术提供理论支撑,实践经验对指导中国超大型天然气液化工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液化 LNG MSC 模型验证 热力学分析 [火用]损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改性对CuLDH催化CO_(2)加氢制甲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昊然 于志庆 +3 位作者 黄文斌 魏强 姜鹏 周亚松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70,共12页
通过向CuMgAl水滑石(CuLDH)催化剂中添加不同量的Ce,合成了一系列Ce改性的CuLDH-Cex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C... 通过向CuMgAl水滑石(CuLDH)催化剂中添加不同量的Ce,合成了一系列Ce改性的CuLDH-Cex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Ce会改变Cu-LDH催化剂的水滑石结构,适量的Ce会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改善了Cu颗粒的分散度。同时,适量的Ce有利于增加催化剂表面强碱性位点的密度和氧空位的数量,促进了CO_(2)的吸附和转化。Ce有利于调变催化剂表面的Cu^(+)/Cu^(0)比例,较高的Cu^(+)/Cu^(0)比例有利于甲醇的生成。当Ce/Cu比例为0.3时,在空速为9000 mL/(g·h),温度为240℃,压力为2.5 MPa的条件下,催化剂的CO_(2)的转化率为7.5%,甲醇选择性为78.4%,甲醇的时空收率最高可达362.8 g/(kg·h)。通过原位红外光谱(in-situ DRIFTS)证明CuLDH-Ce0.3催化剂在CO_(2)加氢合成甲醇过程中遵循HCOO*反应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 水滑石 CO_(2)加氢 碱性位 氧空位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掺杂Al_(2)O_(3)@C负载CoMo型加氢脱硫催化剂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于志庆 黄文斌 +4 位作者 王晓晗 邓开鑫 魏强 周亚松 姜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550-3560,共11页
采用碳前体热解预积炭的方法,引入非均相碳层和杂原子硼对氧化铝载体表面性质进行改性掺杂,制备了相应的CoMo负载型加氢脱硫(HDS)催化剂。采用XRD、N_(2)-吸脱附(BET)、Py-FTIR、H_(2)-TPR、HRTEM和XPS等方法对改性氧化铝和CoMo系列负... 采用碳前体热解预积炭的方法,引入非均相碳层和杂原子硼对氧化铝载体表面性质进行改性掺杂,制备了相应的CoMo负载型加氢脱硫(HDS)催化剂。采用XRD、N_(2)-吸脱附(BET)、Py-FTIR、H_(2)-TPR、HRTEM和XPS等方法对改性氧化铝和CoMo系列负载催化剂进行物理化学性能表征,并对模型化合物DBT和4,6-DMDBT的HDS催化性能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碳层的引入可以有效减少氧化铝载体表面的—OH官能团,进而调节氧化铝的酸性和调控活性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了CoAl_(2)O_(4)尖晶石的生成。杂原子B的掺杂可使得载体表面产生更多的缺陷位点,增强Mo物种的硫化程度和分散程度,活性金属在载体表面形成更多的“TypeⅡ”型CoMoS活性相,这有利于复杂含硫化合物的加氢脱除。实验结果显示:270℃下DBT和290℃下4,6-DMDBT在CoMo-Al_(2)O_(3)@BC的催化剂上,重时体积空速为4h^(-1)条件下,HDS转化率最高,分别可达83.42%和69.98%,较CoMo-Al_(2)O_(3)催化剂分提升13.67%和1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催化剂载体 复合材料 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晶粒尺寸Y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加氢裂化反应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晓晗 周亚松 +3 位作者 于志庆 魏强 孙劲晓 姜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283-4295,共13页
采用晶种导向剂法制备高硅Y分子筛,并通过调变晶种导向剂的陈化温度制得了不同晶粒尺寸(515mn、317nm、220nm)的Y分子筛。将制备的不同晶粒尺寸的Y分子筛和无定型硅铝混合作为载体,采用等体积共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NiW/(Y+ASA)加氢裂化... 采用晶种导向剂法制备高硅Y分子筛,并通过调变晶种导向剂的陈化温度制得了不同晶粒尺寸(515mn、317nm、220nm)的Y分子筛。将制备的不同晶粒尺寸的Y分子筛和无定型硅铝混合作为载体,采用等体积共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NiW/(Y+ASA)加氢裂化催化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脱附、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分析了不同晶粒尺寸的Y分子筛及相应催化剂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随着Y分子筛晶粒尺寸的减小,外比表面积和孔径增大。同时,Y分子筛的n(SiO_(2))/n(Al_(2)O_(3))增大,弱酸和中强酸酸性减弱,酸量减少。催化剂对正十六烷的加氢裂化反应结果表明,Y分子筛晶粒尺寸的减小有利于提高中间馏分产物(C_(8)~C_(12))的收率及选择性,即缩短反应物分子在Y分子筛孔道中的停留时间、提高与催化剂表面活性相的可接近性,可避免过度裂化,提高中间馏分产物的收率。因此晶粒尺寸为220nm的Y分子筛催化剂NiW/(Y_(3)+ASA)的C_(8)~C_(12)产物收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晶粒尺寸 催化剂 加氢 中油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