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坑降水引起地表沉降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
10
1
作者
裴红星
李纪云
+2 位作者
王学武
徐文凯
孙岳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9-92,共4页
通过对地下水渗流理论进行分析,计算出任意点、任意时刻的水位降深数据.根据固结理论得出地表沉降数据,通过交叉验证对插值方法有效性进行评价,根据有效性评价的结果选择出最合适的插值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地表沉降过程的数值模拟....
通过对地下水渗流理论进行分析,计算出任意点、任意时刻的水位降深数据.根据固结理论得出地表沉降数据,通过交叉验证对插值方法有效性进行评价,根据有效性评价的结果选择出最合适的插值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地表沉降过程的数值模拟.根据预测降水开始后不同时间段基坑周围的地表沉降量,可以及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降低基坑抽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降水
地表沉降
插值
有效性评价
沉降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干涉雷达的玉树地震断裂运动模式与地震迁移趋势分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姚鑫
张永双
+1 位作者
熊探宇
孙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40-448,共9页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利用地震前后2期ALOS雷达数据进行了地表同震形变场InSAR解译研究,获取了高质量的干涉图像,并解算出定量变形场。进而根据干涉计算的变形方向、变形范围、变形量和变形梯度,参考该区的构造...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利用地震前后2期ALOS雷达数据进行了地表同震形变场InSAR解译研究,获取了高质量的干涉图像,并解算出定量变形场。进而根据干涉计算的变形方向、变形范围、变形量和变形梯度,参考该区的构造背景和走滑断裂的力学机理对本次地震构造活动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1)玉树地震引发了地表NWW走向、由5段构成的'S'形走滑断裂,总体为左阶排列,走滑量从10.2cm到133.2cm不等,走滑极值可达195cm,其中在结古镇和隆宝镇附近的两段出现较明显的地表破裂;2)断裂两侧的雷达视线向运动方向和运动量的差异预示发震断裂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SW盘为主动盘;3)宏观震中可以定位于玉树县城西北约16km的地表陡变带附近;4)发震断裂地表行迹、变形量和地表破裂幅度预示余震将主要沿发震断裂向NW迁移;5)根据青藏高原东部地块的分区,本次地震属于羌塘地块活动的结果,与巴颜喀拉地块活动引发的汶川地震不存在直接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玉树地震
活动断裂
INSAR
余震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堤坝劈裂灌浆造孔间距改变的灌浆效果评价
被引量:
3
3
作者
武科
马明月
孙岳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4-108,共5页
堤坝劈裂灌浆技术是改善堤坝工程内在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然而目前对该技术浆液在坝体内的渗透固结机理尚不明确,无法对灌浆后坝体的防渗效果进行有效地评价。为此,假定施工工艺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针对灌浆孔间距布设与劈裂灌浆...
堤坝劈裂灌浆技术是改善堤坝工程内在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然而目前对该技术浆液在坝体内的渗透固结机理尚不明确,无法对灌浆后坝体的防渗效果进行有效地评价。为此,假定施工工艺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针对灌浆孔间距布设与劈裂灌浆防渗实际效果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基于大型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采用Mohr-Coulomb Hardening本构模型,通过布设不同间距灌浆孔的流固耦合计算,研究了堤坝劈裂灌浆过程中浆液所产生的孔隙水压力、堤坝应力应变等分布规律,揭示了堤坝劈裂灌浆浆液在土体内渗流固结机理,探讨了其对坝体稳定性的影响,评价了灌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坝
劈裂灌浆
数值模拟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于田地震同震形变场ALOS干涉雷达观测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
4
4
作者
许丹
姚鑫
+3 位作者
陈奇
孙岳
刘远
刘丰敏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1年第4期373-380,共8页
2008年3月21日发生在新疆于田的7.3级地震是继2001年11月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的最大一次7级以上地震。地震是构造活动的集中反映,会伴随着较大的地表形变及断裂的明显活动,能够放大构造正常的活动方式,同震变形场是这种放大作用在地...
2008年3月21日发生在新疆于田的7.3级地震是继2001年11月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的最大一次7级以上地震。地震是构造活动的集中反映,会伴随着较大的地表形变及断裂的明显活动,能够放大构造正常的活动方式,同震变形场是这种放大作用在地表的直观反映,对于认识发震断裂运动性质,研究邻近构造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西北缘自然环境恶劣,常规方法无法对于田地震开展及时有效的同震形变测量,凸显出差分干涉雷达(InSAR)技术的优势。在介绍InSAR观测原理基础上,通过地震前后ALOS干涉雷达观测获取了于田地震的同震变形场,并结合构造背景揭示出:于田Ms 7.3级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康西瓦断裂东南端的南北2个分支(大红柳滩断裂和慕士山南麓断裂)和阿尔金断裂西南端帚状的3个分支交汇的三角地带;于田地震引发了阿尔金断裂一近南北向分支断裂的同震地表破裂,破裂长度为25.6 km;发震断层为正断层,倾向西,上盘的最大运动幅度在200 cm以上;于田地震所在的两大断裂交汇处的构造应力场以近南北向挤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地震
同震形变场
差分干涉雷达(InSAR)技术
阿尔金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坑降水引起地表沉降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
10
1
作者
裴红星
李纪云
王学武
徐文凯
孙岳
机构
郑州大学物理
工程
学院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信息
工程
系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岩土工程分公司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9-92,共4页
文摘
通过对地下水渗流理论进行分析,计算出任意点、任意时刻的水位降深数据.根据固结理论得出地表沉降数据,通过交叉验证对插值方法有效性进行评价,根据有效性评价的结果选择出最合适的插值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地表沉降过程的数值模拟.根据预测降水开始后不同时间段基坑周围的地表沉降量,可以及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降低基坑抽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基坑降水
地表沉降
插值
有效性评价
沉降模拟
Keywords
foundation pit dewatering
ground settlement
interpolation
validity evaluation
settlement simulation
分类号
TP391.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干涉雷达的玉树地震断裂运动模式与地震迁移趋势分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姚鑫
张永双
熊探宇
孙岳
机构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
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岩土工程分公司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40-448,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02059)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项目(1212010914025
+1 种基金
1212011014035
1212011120372)
文摘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利用地震前后2期ALOS雷达数据进行了地表同震形变场InSAR解译研究,获取了高质量的干涉图像,并解算出定量变形场。进而根据干涉计算的变形方向、变形范围、变形量和变形梯度,参考该区的构造背景和走滑断裂的力学机理对本次地震构造活动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1)玉树地震引发了地表NWW走向、由5段构成的'S'形走滑断裂,总体为左阶排列,走滑量从10.2cm到133.2cm不等,走滑极值可达195cm,其中在结古镇和隆宝镇附近的两段出现较明显的地表破裂;2)断裂两侧的雷达视线向运动方向和运动量的差异预示发震断裂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SW盘为主动盘;3)宏观震中可以定位于玉树县城西北约16km的地表陡变带附近;4)发震断裂地表行迹、变形量和地表破裂幅度预示余震将主要沿发震断裂向NW迁移;5)根据青藏高原东部地块的分区,本次地震属于羌塘地块活动的结果,与巴颜喀拉地块活动引发的汶川地震不存在直接的关联。
关键词
地震
玉树地震
活动断裂
INSAR
余震迁移
Keywords
earthquakes
Yushu earthquake
geoseismic fault movement
InSAR
aftershocks migration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堤坝劈裂灌浆造孔间距改变的灌浆效果评价
被引量:
3
3
作者
武科
马明月
孙岳
机构
山东大学
岩土
与结构
工程
研究中心
河海大学
岩土
力学与堤坝
工程
教育部实验室
山东科技大学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岩土工程分公司
出处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4-108,共5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90451329)
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实验室开放基金(GH200803)
文摘
堤坝劈裂灌浆技术是改善堤坝工程内在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然而目前对该技术浆液在坝体内的渗透固结机理尚不明确,无法对灌浆后坝体的防渗效果进行有效地评价。为此,假定施工工艺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针对灌浆孔间距布设与劈裂灌浆防渗实际效果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基于大型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采用Mohr-Coulomb Hardening本构模型,通过布设不同间距灌浆孔的流固耦合计算,研究了堤坝劈裂灌浆过程中浆液所产生的孔隙水压力、堤坝应力应变等分布规律,揭示了堤坝劈裂灌浆浆液在土体内渗流固结机理,探讨了其对坝体稳定性的影响,评价了灌浆效果。
关键词
堤坝
劈裂灌浆
数值模拟
流固耦合
Keywords
earth dam
splitting grout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fluid-solid coupling
分类号
TV543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于田地震同震形变场ALOS干涉雷达观测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
4
4
作者
许丹
姚鑫
陈奇
孙岳
刘远
刘丰敏
机构
中国
地质大学(北京)
工程
技术学院
中国
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岩土工程分公司
出处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1年第4期373-380,共8页
基金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902059)
文摘
2008年3月21日发生在新疆于田的7.3级地震是继2001年11月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的最大一次7级以上地震。地震是构造活动的集中反映,会伴随着较大的地表形变及断裂的明显活动,能够放大构造正常的活动方式,同震变形场是这种放大作用在地表的直观反映,对于认识发震断裂运动性质,研究邻近构造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西北缘自然环境恶劣,常规方法无法对于田地震开展及时有效的同震形变测量,凸显出差分干涉雷达(InSAR)技术的优势。在介绍InSAR观测原理基础上,通过地震前后ALOS干涉雷达观测获取了于田地震的同震变形场,并结合构造背景揭示出:于田Ms 7.3级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康西瓦断裂东南端的南北2个分支(大红柳滩断裂和慕士山南麓断裂)和阿尔金断裂西南端帚状的3个分支交汇的三角地带;于田地震引发了阿尔金断裂一近南北向分支断裂的同震地表破裂,破裂长度为25.6 km;发震断层为正断层,倾向西,上盘的最大运动幅度在200 cm以上;于田地震所在的两大断裂交汇处的构造应力场以近南北向挤压为主。
关键词
于田地震
同震形变场
差分干涉雷达(InSAR)技术
阿尔金断裂
Keywords
Yutian earthquake
coseismic deformation
InSAR
Altyn Tagh Fault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坑降水引起地表沉降过程数值模拟
裴红星
李纪云
王学武
徐文凯
孙岳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干涉雷达的玉树地震断裂运动模式与地震迁移趋势分析
姚鑫
张永双
熊探宇
孙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堤坝劈裂灌浆造孔间距改变的灌浆效果评价
武科
马明月
孙岳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于田地震同震形变场ALOS干涉雷达观测及初步分析
许丹
姚鑫
陈奇
孙岳
刘远
刘丰敏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