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体钻井近钻头超前探测声源评价与优选
1
作者 简旭 李皋 +3 位作者 王军 王浩 王松涛 王华平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8,共8页
为了优选适用于气体钻井条件下的近钻头超前探测声源,提出了气体钻井条件下近钻头声波超前测距方法,进行了不同探测距离下的超声波测距、冲击回波共振测距、扫频声波共振测距和冲击震源测距试验,分析了4类声波测距声源的可行性,并从声... 为了优选适用于气体钻井条件下的近钻头超前探测声源,提出了气体钻井条件下近钻头声波超前测距方法,进行了不同探测距离下的超声波测距、冲击回波共振测距、扫频声波共振测距和冲击震源测距试验,分析了4类声波测距声源的可行性,并从声源特征、探测距离和分辨率3个方面优选了适用于气体钻井的近钻头超前探测声源。试验结果表明:当超声波的频率较低且尾波较短时,可从靠近声波发射源接收到的波形中识别出反射波信号,但探测距离近;冲击回波共振频率受岩性影响较大,导致入射波与反射波之间未形成理想的驻波,其共振测距的误差较大;扫频声波产生的入射波和反射波可形成较为理想的驻波,测距误差较小,但对扫频发生器的低频性能要求高;根据试验结果优选出的冲击震源可用于探测岩性界面,该冲击震源的尾波被显著衰减,有利于识别时域内的地层反射波信号。研究表明,优选出的冲击震源具有冲击能量强、频率低和尾波短的优势,可满足气体钻井条件下超前探测对声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钻井 井下声源 声波前探 分辨率 探测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质导向在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2
作者 吴宗国 梁兴 +5 位作者 董健毅 李兆丰 张朝 王高成 高阳 李峋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9-98,共10页
随着非常规油气藏水平井提产、降本、增效需求的提高,地质工程一体化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勘探开发策略。非常规水平井钻井面临着来自地质和工程多方面的挑战。为了实现产能突破和效益开发,并且出于降本和提早建产的实际需求,非常规油气... 随着非常规油气藏水平井提产、降本、增效需求的提高,地质工程一体化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勘探开发策略。非常规水平井钻井面临着来自地质和工程多方面的挑战。为了实现产能突破和效益开发,并且出于降本和提早建产的实际需求,非常规油气藏多采用水平井进行早期开发,地质上的不确定性不仅影响了水平井的钻遇率,同时增加了施工风险,降低了钻井时效。在工厂化、集约化的布井指导思想下,轨迹形态复杂的大位移三维井成为必然,进一步增加了钻井施工难度。实践证明,只有采用高效的地质导向方法,优化水平井轨迹,才能够在保证甜点钻遇率的同时,降低钻井风险,保证有效完井改造,实现效益开发。三维地质导向是建立在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上的新一代导向方法,其核心是地质导向模型重构和高精度三维地质建模,发挥"井工厂"的优势,利用水平井作为控制提高模型精度,为钻前轨迹设计优化、实钻地层预判和轨迹预调提供支撑。三维地质导向是不依赖于随钻测井工具的独立的地质导向方法,能够显著降低钻井成本,在中国页岩气和致密油水平井钻井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导向 地质工程一体化 非常规水平井 钻井品质 页岩气 致密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压力系统中钻井安全作业密度的确定和应用——以四川盆地五探1井?333.38 mm井眼钻井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郑述权 罗良仪 +5 位作者 陈正云 巫道富 付华才 钟广荣 黄春华 罗玉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0-85,共6页
四川盆地东部达州—开江古隆起上的风险探井——五探1井设计?333.38 mm钻头钻经的地层层位多、压力系统复杂,钻井过程中要钻遇气层、易漏层、易坍塌层,如何确保合理的钻井液密度以安全顺利钻达目的层是一个必须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为此... 四川盆地东部达州—开江古隆起上的风险探井——五探1井设计?333.38 mm钻头钻经的地层层位多、压力系统复杂,钻井过程中要钻遇气层、易漏层、易坍塌层,如何确保合理的钻井液密度以安全顺利钻达目的层是一个必须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为此,通过分析研究该井工程技术难点及处理技术手段,在总结井控安全密度、垮塌抑制密度、缩径抑制密度、厚泥饼临界密度、漏失密度等5种安全作业密度求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全作业密度的解决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1)在气显示活跃、缩径井段,选择井控安全密度、缩径抑制密度二者中高者为安全作业密度;(2)在井漏、垮塌为主的井段,选择井控安全密度、垮塌抑制密度二者中高者为安全作业密度,再辅以堵漏和其他工程技术措施提高地层承压能力;(3)五探1井顺利完成?333.38 mm井眼段钻井,井身质量全优,?273.05 mm套管顺利下到位。结论认为,利用上述解决方案成功地破解了该井多压力系统安全钻井的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压力系统 溢流 井漏 垮塌 缩径 安全作业 密度 四川盆地 五探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磨溪–高石梯区块定向钻井关键技术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勇政 陈涛 +1 位作者 江川 杜江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31,共6页
四川盆地磨溪–高石梯区块采用“螺杆+MWD”钻进ϕ215.9 mm定向井段时,由于造斜点深、地层温度和钻井液密度高、地层复杂,存在井眼轨迹控制困难、托压严重、机械钻速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优化井眼轨道、优选个性化钻头、配套水... 四川盆地磨溪–高石梯区块采用“螺杆+MWD”钻进ϕ215.9 mm定向井段时,由于造斜点深、地层温度和钻井液密度高、地层复杂,存在井眼轨迹控制困难、托压严重、机械钻速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优化井眼轨道、优选个性化钻头、配套水力振荡器提速工具、制定降摩减阻和预防压差卡钻等技术措施,形成了ϕ215.9 mm定向钻井关键技术。磨溪–高石梯区块ϕ215.9 mm定向井段应用定向钻井关键技术后,降低了井眼轨迹控制难度,有效减轻了定向托压现象,提高了机械钻速,降低了井下卡钻风险,ϕ215.9 mm定向井段的钻井时间由应用前的44.75 d缩短至27.51 d,定向井段提速效果明显。研究和现场应用表明,ϕ215.9 mm定向钻井关键技术能有效解决磨溪–高石梯区块ϕ215.9 mm定向井段钻进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可在该区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井 井眼轨迹 机械钻速 复合钻头 磨溪–高石梯区块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地区深层破碎地层取心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明华 刘维 +1 位作者 段绪林 魏彬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6-30,共5页
川渝地区取心作业层位多,裂缝发育,地层破碎,渗透性强,堵心、卡心、阻卡复杂多,单次取心进尺少,起下钻次数多,取心作业效率低。文章开展了取心作业起钻原因、堵心卡心处理效果分析,并以取心工具、取心参数、工艺操作优化为核心,创新形... 川渝地区取心作业层位多,裂缝发育,地层破碎,渗透性强,堵心、卡心、阻卡复杂多,单次取心进尺少,起下钻次数多,取心作业效率低。文章开展了取心作业起钻原因、堵心卡心处理效果分析,并以取心工具、取心参数、工艺操作优化为核心,创新形成堵心及卡心复杂判断与快速处理、阻卡复杂预防与处理等特色取心工艺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以钻压、泵压、扭矩、钻时等关键参数为核心,建立了堵心卡心复杂判断与初期处理方法,降低了起下钻次数;创新实施旋转割心工艺,解决了高渗透性井段阻卡复杂预防、割心困难问题;?215.9 mm及以上井眼选用川8-5型取心工具,?149.2 mm井眼选用川6-5型取心工具,有利于提高取心作业阻卡复杂处理能力。该工艺技术在蓬莱含气区、天府含气区等重点区域试验与应用5口井,累计完成取心进尺263.10 m,取心收获率高达99.08%,平均单次取心进尺由9.42 m提高至13.85 m,最高单次取心进尺27.50 m,取心作业时间缩短32.14%。在其他区域类似地层推广应用深层破碎地层取心工艺,有利于缩短取心作业周期,降低钻井综合成本,加快了川渝地区新区域新层系勘探开发、产能建设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地区 深层 破碎地层 取心钻头 取心工具 取心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赫—巴模型的微小井眼钻井连续油管内钻井液流阻计算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侯学军 金锐 +4 位作者 宋洪奇 张辉 王郑库 高鹏 房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6-83,共8页
微小井眼连续油管(CT)钻井技术具有诸多优点,但微小井眼尺寸小,导致钻井液流动空间小、排量较小、返速较高、循环损失较大,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使用。为解决微小井眼CT钻井循环钻井液流阻过大的问题,基于赫—巴模型,结合微小井眼CT钻井... 微小井眼连续油管(CT)钻井技术具有诸多优点,但微小井眼尺寸小,导致钻井液流动空间小、排量较小、返速较高、循环损失较大,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使用。为解决微小井眼CT钻井循环钻井液流阻过大的问题,基于赫—巴模型,结合微小井眼CT钻井的特点,计算了CT内钻井液流阻,探讨了CT内钻井液流阻与钻井液平均流速、CT长度或井深、CT内水眼直径、滚筒直径等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滚筒上CT内流阻随钻井液流速增大而呈线性增加且增加幅度更大,使用小排量进行钻进能降低滚筒上的流阻;②滚筒上和井筒中CT内钻井液流阻均随CT的长度增加呈线性增加,而随着CT内水眼直径增加呈线性减小,钻深井时,可使用大管径进行钻进;③CT内钻井液流阻受滚筒直径的影响很小,但随钻井液的流速增大呈线性增加,因此当滚筒上缠绕的CT较长时,可使用多个滚筒进行缠绕,以降低滚筒上CT内钻井液流阻。结论认为,寻找控制和减小微小井眼钻井CT内钻井液流阻的方法和优选适合CT钻井的相关参数,有助于加快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井眼 连续油管(CT)钻井技术 赫-巴模型 滚筒 井筒 钻井液流阻 钻井液流速 CT内水眼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规则颗粒的砾岩力学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皋 舒淋 +2 位作者 简旭 李泽 王智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8660-8665,共6页
砾岩非均质性强,力学性质复杂。基于离散元方法,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了真实砾石的颗粒形态,建立了含不同粒径颗粒的砾岩三维数值模型。基于此数值模型开展单轴抗压模拟实验,将实验结果与均质数值岩心对比,分析了砾岩破坏形式和规律... 砾岩非均质性强,力学性质复杂。基于离散元方法,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了真实砾石的颗粒形态,建立了含不同粒径颗粒的砾岩三维数值模型。基于此数值模型开展单轴抗压模拟实验,将实验结果与均质数值岩心对比,分析了砾岩破坏形式和规律,讨论了颗粒粒径大小和颗粒形态对砾岩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载过程中,由于砾石颗粒的阻碍,裂缝需绕过砾石颗粒逐步贯通,从而导致岩样的位移和破坏形式较为复杂,没有形成与均质岩心类似的剪切带。在加载初期裂纹数目少、增加缓慢,在应力峰值附近裂纹数量迅速增加,岩样瞬间破坏,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鼓涨”效应。砾石颗粒粒径对砾岩的破坏机理和形式影响不明显,但随着粒径的增加,砾岩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降低。相对于圆形颗粒,基于真实砾石颗粒形态的数值模型,能够模拟砾石间的摩擦力,拥有更高的强度,能更好地反映砾岩力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 三维数值模拟 岩石力学性质 颗粒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钻井超前探测震源工具设计及力学性能模拟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皋 黎洪志 +2 位作者 简旭 王军 王松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0,共7页
为了实现气体钻井钻头前方风险地层的超前探测,设计了适用于气体钻井环境的井下冲击震源工具,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基于气体钻井的环境,设计了冲击震源工具的关键结构;根据室内冲击试验,优化了震源工具的吸振结构和冲击能量;使用R... 为了实现气体钻井钻头前方风险地层的超前探测,设计了适用于气体钻井环境的井下冲击震源工具,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基于气体钻井的环境,设计了冲击震源工具的关键结构;根据室内冲击试验,优化了震源工具的吸振结构和冲击能量;使用RecurDyn软件,分析了冲击块的运动过程,优化了关键结构的参数;模拟研究了底部吸振圆盘的抗冲击能力和传动杆限位结构的抗拉强度,以及冲击震源工具的力学性能;给出了现场施工方案,分析了其主要优势。研究结果表明:聚四氟乙烯能显著衰减钻铤波及尾波,有利于识别时域内的地层弱反射波信号;冲击能量为50 J时,冲击振动波的传播距离为18.61 m,可满足气体钻井超前探测的目的;聚四氟乙烯受到的最大冲击力为1796.88 N时,其相对变形不超过0.03%,且传动杆限位结构处承受下部钻具的重量不能超过1150 kN。通过气体钻井随钻超前探测震源工具结构设计及力学性能模拟研究,为近钻头冲击震源工具的研制与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钻井 超前探测 震源工具 冲击震源 聚四氟乙烯 冲击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曲模型微小井眼连续管环空流阻计算分析
9
作者 侯学军 宋洪奇 +4 位作者 金锐 张辉 钱锋 王郑库 高鹏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8-113,共6页
国内对环空流阻的研究大多是针对常规井眼钻井,完全针对 89.0 mm微小井眼CT钻井的环空流阻计算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以 89.0 mm微小井眼为例,基于不同的连续管管径、连续管井深、环空流速和偏心度等参数,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运用双... 国内对环空流阻的研究大多是针对常规井眼钻井,完全针对 89.0 mm微小井眼CT钻井的环空流阻计算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以 89.0 mm微小井眼为例,基于不同的连续管管径、连续管井深、环空流速和偏心度等参数,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运用双曲模型对微小井眼连续管环空流阻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微小井眼连续管环空流速随连续管管径、井深、流速、偏心度的变化规律,从而实现对微小井眼连续管环空流阻与各个参数相互关系的定量描述。分析结果表明:连续管钻井过程中采用较小尺寸连续管、保证携岩下的较小流速可有效降低连续管环空流阻;通过现场试验与计算的对比分析,优选了满足地面额定泵压与携岩最小流速条件下的最佳流速范围。研究结果可为解决微小井眼连续管钻井流阻大的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模型 微小井眼 连续管 环空流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钻井声波超前测距方法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0
作者 简旭 李皋 +3 位作者 王军 韩旭 黄兵 王松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2-138,共7页
气体钻井的安全性受储层地质条件影响明显,在钻井过程中,受气体所产生噪声影响,地层反射信号识别难度大。为提高探测准确度,降低气体钻井过程中钻头前方岩性界面的不确定性,设计了近钻头随钻冲击震源短节,基于地震波自激自收原理,提出... 气体钻井的安全性受储层地质条件影响明显,在钻井过程中,受气体所产生噪声影响,地层反射信号识别难度大。为提高探测准确度,降低气体钻井过程中钻头前方岩性界面的不确定性,设计了近钻头随钻冲击震源短节,基于地震波自激自收原理,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气体钻井的声波超前测距方法。通过冲击试验分析聚四氟乙烯对振动尾波的衰减效果,通过数值模拟验证气体钻井声波超前测距方法的可行性,分析探测距离对反射波振幅的影响。冲击试验表明,使用聚四氟乙烯后空心圆柱上振动尾波衰减显著。数值模拟结果表明,PML边界条件可有效消除模型边界反射的干扰,利用反射纵波信号到达时间所计算测距的误差为1 m。随着探测距离增大,反射纵波相对强度逐渐增大,反射波振幅显著降低。研究结果验证了近钻头冲击震源探测钻头前方岩性界面的可行性,为气体钻井随钻声波超前探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钻井 近钻头 冲击震源 超前探测 岩性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宁区块页岩压后压裂液离子含量变化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良 胡仁德 +3 位作者 杨建 彭钧亮 韩慧芬 杨斌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9-102,共4页
压后排液在页岩气的开发中被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排液阶段的特征是后期生产关键的一环.长宁区块返排制度主要是通过经验方法或者借助邻井的返排数据指导返排,对压后返排的特征缺乏理论认识.目前压后返排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返排液的环保、... 压后排液在页岩气的开发中被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排液阶段的特征是后期生产关键的一环.长宁区块返排制度主要是通过经验方法或者借助邻井的返排数据指导返排,对压后返排的特征缺乏理论认识.目前压后返排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返排液的环保、处理工艺及技术上,极少关注返排液的离子含量变化特征.为了探索返排液的离子来源,进一步认识页岩与压裂液的相互作用机理,文章开展了压后返排液的离子来源及离子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页岩与压裂液相互作用后引起返排液离子含量变化主要来源于页岩本身的溶解或阳离子交换,部分来源于支撑剂及黏土矿物;随着返排时间的增加,压后返排液中Na+、K+、Ca2、Mg2的含量均有所增加,返排在4~10d范围内,离子含量变化趋于稳定;离子含量变化的特征能够反映压裂液与页岩、支撑剂的相互作用过程,并能为优化闷井时间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区块 页岩 压裂液 返排液 离子来源 闷井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管综合磨损效率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谭雷川 钟广荣 高德利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43,共6页
随着深井、超深井、大位移井钻井技术的发展,套管磨损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严重的套管磨损会导致井下管柱强度的降低,影响钻井工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文章在前人所建立的单一磨损效率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磨损效率模型。该模型依赖三... 随着深井、超深井、大位移井钻井技术的发展,套管磨损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严重的套管磨损会导致井下管柱强度的降低,影响钻井工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文章在前人所建立的单一磨损效率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磨损效率模型。该模型依赖三个系数:套管磨损效率系数E,钻柱接头磨损效率系数E,综合磨损效率系数E。该模型预测了摩擦副磨损体积,并引进了套管磨损效率比(E/E)和套管磨损体积(V/V)来衡量套管在不同材料、不同钻井液和不同接触力下相对于摩擦副的相对磨损效率以及总摩擦副磨损体积已知的情况下的套管磨损体积,并进行了22组磨损测试试验来校准该模型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同一钢级摩擦副,水基钻井液会加剧摩擦副的磨损;较高密度的石灰石加重剂会导致钻杆接头磨损速率大于套管磨损速率;在相同的套管磨损体积比增量条件下,水基钻井液中套管磨损效率比增幅要稍大于油基钻井液中的效率比增幅;对已钻井H1井实钻参数反演套管磨损效率系数,对类似工况下具有相同井身结构的待钻井H2井进行套管磨损预测,文章建立的套管综合磨损效率模型考虑了钻柱接头的磨损情况,计算结果略小于前人建立的套管磨损效率模型。该模型能使套管磨损预测结果更加精确,有助于提高超深井,大位移井裸眼延伸极限的评估,使得钻井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磨损效率 套管磨损预测 磨损测试 套管磨损效率比 钻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寸引导式打捞工具研制及在角探1井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杰 谢祥锋 +4 位作者 钟广荣 罗良仪 李小刚 郑述权 卓云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8-109,共2页
角探1井在660.4 mm井眼钻进中发生203.2 mm钻铤故障,2次采用“吊大方瓦+气动绞车+常规工具”打捞均未捞获,经分析鱼头嵌入936 mm大肚子段,形成“藏头鱼”,如不能捞出落鱼将导致该井被迫移井位。针对这个情况研制了473 mm引导式打捞工具... 角探1井在660.4 mm井眼钻进中发生203.2 mm钻铤故障,2次采用“吊大方瓦+气动绞车+常规工具”打捞均未捞获,经分析鱼头嵌入936 mm大肚子段,形成“藏头鱼”,如不能捞出落鱼将导致该井被迫移井位。针对这个情况研制了473 mm引导式打捞工具,一次性完成大井眼、藏头鱼打捞,为大井眼打捞工具的设计和制作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寸打捞工具 现场制作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探1井?444.5mm井眼优快钻井技术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述权 罗良仪 +3 位作者 陈正云 蒲含科 鲜文瀚 莱源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16,共4页
五探1井是中石油在川渝东部地区部署的一口风险探井,目的层为龙王庙组和灯影组,进陡山沱20m完钻。设计三开用?444.5 mm钻头从井深360 m钻至3 480 m,沙溪庙至嘉二3中部。通过对各层段的地层特性和邻井资料分析,识别到井塌、缩径、膏盐污... 五探1井是中石油在川渝东部地区部署的一口风险探井,目的层为龙王庙组和灯影组,进陡山沱20m完钻。设计三开用?444.5 mm钻头从井深360 m钻至3 480 m,沙溪庙至嘉二3中部。通过对各层段的地层特性和邻井资料分析,识别到井塌、缩径、膏盐污染、井斜、井漏、磨钻头等工程风险。采用配强钻井装备、个性化PDC钻头、复合钻头、大尺寸大扭矩螺杆、优化钻井液性能、大钻铤钟摆钻具组合、优化钻井参数等技术手段,仅用58.56 d从井深323 m钻达3 550 m,?365.1 mm+?374.65 mm技术套管顺利下入预定井深,井身质量全优。创下川东地区?444.5 mm井眼最深、进度最快纪录,形成了下川东地区大尺寸超长井眼安全、优快钻井综合配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探1井 大井眼 优快钻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华1井小尺寸高强度套管段铣技术实践 被引量:3
15
作者 黎凌 王新建 龙爱国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0,共3页
四川地区对外合作项目中?114.3 mm×P110小尺寸高强度套管段铣施工过程中存在套管强度高、刀片吃入难、易磨损、铁屑难携带、环空间隙小、摩阻损失大、钻井液流变性控制难以及环空带压等诸多难题,通过研发"D"型三刀翼段铣... 四川地区对外合作项目中?114.3 mm×P110小尺寸高强度套管段铣施工过程中存在套管强度高、刀片吃入难、易磨损、铁屑难携带、环空间隙小、摩阻损失大、钻井液流变性控制难以及环空带压等诸多难题,通过研发"D"型三刀翼段铣器,优化钻具组合和精细操作、优选钻井液体系和优化流变参数,在金华1井成功段铣?114.3mm高强度套管,段铣进尺4.44 m、平均段铣速率0.11 m/h、施工周期5 d、铁屑携带率高达91%,期间无蹩泵、刀片阻卡等问题,为后期弃井作业打下基础,同时对于该区块后续井位段铣弃井施工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井 小尺寸 高强度 套管段铣 环空压耗 钻井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强度成塞暂堵剂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德平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90,共5页
注水泥塞施工设备多、成本高,深井、高温井注水泥塞安全风险较为突出,因此研究一种强度高、配制简单、泵送方便、风险较小的高强度成塞暂堵剂具有较大的价值。开展了高效成塞暂堵剂核心材料胶凝剂、悬浮剂的优选和活性剂研制,通过对文... 注水泥塞施工设备多、成本高,深井、高温井注水泥塞安全风险较为突出,因此研究一种强度高、配制简单、泵送方便、风险较小的高强度成塞暂堵剂具有较大的价值。开展了高效成塞暂堵剂核心材料胶凝剂、悬浮剂的优选和活性剂研制,通过对文献查阅研究,进行了大量室内实验,研究形成了高强度成塞暂堵剂GQ-1体系。该体系密度可调节范围大(1.50~1.90 g/cm3)、浆体稳定性好,流动度、流性指数、稠度均在合理范围内,与钻井液相容性好,成塞强度高。该体系可用钻井液循环系统、加重装置配制,钻井液泵注替。研究成果在洋渡-H2等2井次进行了试验,施工顺利,试验井回接固井后分别试压63.3、64.3 MPa合格。试验的成功为该体系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暂堵剂 配方 性能评价 工程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