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层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四川盆地威远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管全中 董大忠 +5 位作者 孙莎莎 胡澜潇 漆麟 李冲达 陈诚 陈鑫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8,共11页
与中、浅层页岩不同,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富有机质页岩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发育不同的孔隙结构,影响页岩气的赋存状态。为了探讨深层富有机质页岩的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以该... 与中、浅层页岩不同,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富有机质页岩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发育不同的孔隙结构,影响页岩气的赋存状态。为了探讨深层富有机质页岩的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以该盆地南部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有机碳分析、X射线衍射、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和低温氮气吸附等测试手段,定量表征研究区深层富有机质页岩储层的基础参数及其孔隙结构特征;并运用FHH分形理论,结合低温氮气吸附实验,计算页岩孔隙分形维数,讨论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有机质含量(TOC)高,平均值为2.04%,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占38.00%~73.00%;(2)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储层普遍发育墨水瓶状有机孔、狭缝型或平板状无机孔等,BET比表面积介于1.252~28.676 m^(2)/g,BJH孔体积介于0.013 192~0.063 874 cm^(3)/g;(3)深层页岩孔隙分形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分形维数D_(2)>D_(1),孔隙结构受页岩组成控制,分形维数受控于比表面积和孔径,且与TOC密切相关;(4) LM1—LM3笔石带沉积的富有机质硅质页岩TOC高、分形维数D_(1)和D_(2)值大,介孔BET比表面积和BJH孔体积最大,既有较多的气体吸附位点赋存吸附气,又有良好的孔隙空间贮存游离气,是深层页岩气富集的“甜点段”。结论认为,综合页岩品质参数和分形维数特征可有效评价页岩气富集的“甜点段”,并对实现深层页岩气的增储上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威远地区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深层页岩 孔隙结构 分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介电测井的泥质砂岩储层参数反演及流体性质识别研究
2
作者 赵培强 侯雨庭 +2 位作者 李高仁 陈宇 柯式镇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066-4076,共11页
泥质砂岩储层黏土含量高,孔隙结构复杂,造成基于电阻率测井的饱和度计算遇到挑战,本文尝试利用介电测井资料开展泥质砂岩储层参数反演及流体性质识别研究.首先,优选含泥质影响的介电泥质砂岩(DSS)模型和Lichtenecker–Rother(L-R)模型... 泥质砂岩储层黏土含量高,孔隙结构复杂,造成基于电阻率测井的饱和度计算遇到挑战,本文尝试利用介电测井资料开展泥质砂岩储层参数反演及流体性质识别研究.首先,优选含泥质影响的介电泥质砂岩(DSS)模型和Lichtenecker–Rother(L-R)模型表征储层不同频率的介电响应,并根据2-范数构建目标方程.然后,利用模拟退火方法求解目标方程,反演得到含水饱和度、黏土长轴方向电导率、矿化度和均匀性指数等参数.再利用岩心数据刻度双电层中Stern层阳离子比例、黏土长轴方向电导率与阳离子交换容量(CEC)的关系,进而准确计算储层CEC.最后,建立一种基于介电测井资料的流体类型识别图版.实际测井资料应用表明,反演的储层参数与岩心结果吻合好,基于建立的图版解释结果与试油结论的符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测井 泥质砂岩 参数反演 阳离子交换量 流体性质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优质烃源岩到储层:构造—沉积分异格局下的四川盆地中西部下寒武统页岩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11
3
作者 梁霄 李香华 +5 位作者 徐剑良 何嘉 韩友平 崔健 李郭琴 寇一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0-41,共12页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是继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后的又一个页岩气重点勘探开发层系,但关于该盆地中西部地区下寒武统地层划分比对尚存在着争议,因而制约了对该区下寒武统页岩气的研究和评价。为此,在系统梳...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是继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后的又一个页岩气重点勘探开发层系,但关于该盆地中西部地区下寒武统地层划分比对尚存在着争议,因而制约了对该区下寒武统页岩气的研究和评价。为此,在系统梳理作为常规油气烃源岩的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下寒武统地层与时间框架、黑色泥页岩形成与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其深埋藏—强隆升—强改造的构造背景,研究了下寒武统页岩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与页岩气富集条件,并指出了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①参照国际寒武纪地层与时间对比序列,该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的时间—空间分布关系受震旦系—寒武系界面差异性控制,麦地坪组—筇竹寺组并不都是纯黑色岩系;②构造—沉积分异格局下的四川盆地中西部麦地坪组—筇竹寺组厚度差异大,绵阳—长宁拉张槽中北段内是富有机质黑色页岩的沉积中心,是页岩气的最佳富集区;③麦地坪组—筇竹寺组在四川盆地存在局部中等成熟度的分布区域。结论认为,在有效解决4000 m深层工程压裂技术问题的基础上,除了四川盆地威远构造以东资阳—内江—大足为最有利勘探地区以外,川西坳陷北段前陆扩展变形带的矿山梁—碾子坝—河湾场地区与米仓山前缘地区也可以作为下一步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寒武统 麦地坪组—筇竹寺组 构造—沉积分异 地层对比 页岩气 成熟度 富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北部DB1井区灯影组四段沉积相及储层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泓位 王时林 +3 位作者 和源 王君 秦启荣 赵建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1,共11页
四川盆地中北部(川中北部)灯影组四段(灯四段)储层岩性复杂,非均质性较强,限制了灯影组四段气藏的勘探。为了进一步深化川中北部DB1井区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认识,通过钻井岩心及薄片资料的观察,并结合测井、录井、物性测试以及钻探成果... 四川盆地中北部(川中北部)灯影组四段(灯四段)储层岩性复杂,非均质性较强,限制了灯影组四段气藏的勘探。为了进一步深化川中北部DB1井区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认识,通过钻井岩心及薄片资料的观察,并结合测井、录井、物性测试以及钻探成果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川中北部DB1井区灯四段沉积相及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灯四段主要发育台地边缘和局限台地2种沉积亚相,进一步可识别出藻丘、颗粒滩和滩间海等沉积微相,其中藻丘微相主要发育藻凝块云岩和藻叠层云岩,颗粒滩微相主要发育砂屑云岩,滩间海微相主要发育泥晶云岩和粉晶云岩;藻丘和颗粒滩沉积主要发育在台缘一侧,向台内藻丘和颗粒滩沉积逐渐减少,以滩间海沉积为主;藻丘发育呈纵向叠置特征,横向延伸较近,且集中发育在灯四段上亚段,单体厚度较大,下亚段发育较少且厚度较薄;储集岩类型主要为藻凝块云岩、藻叠层云岩和砂屑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藻黏结格架孔、粒间溶孔和晶间溶孔;研究区岩心孔隙度分布在2.02%~6.03%,总体平均孔隙度为3.11%,岩心渗透率分布在0.00704~9.78 mD,总体平均渗透率为0.69264 mD,整体物性具有低孔特低渗透特征,部分样品由于受到裂缝的影响呈现低孔高渗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展布特征 储层特征 灯影组四段 四川盆地中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革型领导行为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研究——以石油企业组织公平为调节变量 被引量:1
5
作者 瞿畅 周群英 陈光玖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1-64,共4页
员工作为企业内部最为活跃的组织要素,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面临一系列困难情况下,如何增强企业凝聚力,保证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并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已成为石油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以我国石油企业为样本对象,通过对中石油... 员工作为企业内部最为活跃的组织要素,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面临一系列困难情况下,如何增强企业凝聚力,保证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并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已成为石油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以我国石油企业为样本对象,通过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国有石油企业的339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就石油企业变革型领导行为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并构建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石油企业变革型领导行为与组织凝聚力之间存在正向影响关系,组织公平在石油企业变革型领导行为与组织凝聚力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企业 变革型领导行为 组织凝聚力 组织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斜坡区筇竹寺组沉积环境及其页岩气勘探潜力:以四川盆地威远地区威207井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梁霄 马韶光 +7 位作者 李郭琴 夏国勇 刘若林 倪根生 张梦琳 寇一龙 袁翠平 陈佳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82,共15页
为深入分析早寒武世(541~509 Ma)海洋化学状态、有机质富集机制,积极评价四川盆地西南部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基于四川盆地威远地区威207井筇竹寺组岩石学、地球化学、主微量元素、孔隙结构与吸附特征,对寒武纪早期上斜坡区... 为深入分析早寒武世(541~509 Ma)海洋化学状态、有机质富集机制,积极评价四川盆地西南部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基于四川盆地威远地区威207井筇竹寺组岩石学、地球化学、主微量元素、孔隙结构与吸附特征,对寒武纪早期上斜坡区古海洋环境、有机质富集控制因素及页岩含气潜力进行了探讨。沉积旋回显示筇竹寺组细粒沉积期发育多个海平面升降控制下深水-浅水陆棚交互转换旋回,但以浅水陆棚相为主,发育典型斜坡浊积体(扇)、重力流沉积。以威远地区为代表的上斜坡区未长期处于深水区,富有机质黑色泥页岩沉积厚度受限。有机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威207井筇竹寺组有机质以Ⅰ型干酪根为主,热演化程度高,残余烃较少,生烃能力偏低。氧化还原参数指示地处上斜坡的威远地区寒武纪初期海洋环境处于中等限制程度,仅存在一定程度的上升流,海水经历了“缺氧-氧化-缺氧-次氧化-氧化”的转变过程,致使上斜坡区古海洋生产力水平整体较低,由下至上呈明显下降趋势。微观孔隙结构与氮气吸附曲线指示筇竹寺组储层以复杂的、无规则狭缝型孔为主,甲烷吸附量和w(TOC)呈正相关性,但与温度呈负相关性,表明筇竹寺组现今普遍面临的高压高温条件不适于甲烷吸附。上述证据指示上斜坡区筇竹寺组页岩气地质条件较复杂,勘探风险较高,建议资源评价方向应往以深水陆棚相沉积为主的拉张槽区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寒武世 筇竹寺组 页岩气 古海洋环境 古生产力 吸附能力 上斜坡区 威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测井地质工程技术新需求及解决方案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小兵 姚梦麟 +4 位作者 王思静 周昊 佟恺林 陈维铭 马韶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27,共8页
四川盆地南部(以下简称川南地区)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10余年,已取得重大进展,随着页岩气的规模上产和深层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对拓展测井技术和支撑地质、工程及气藏一体化提出了一系列技术新需求。为此,以川南地区海相页岩气为研究对象,... 四川盆地南部(以下简称川南地区)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10余年,已取得重大进展,随着页岩气的规模上产和深层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对拓展测井技术和支撑地质、工程及气藏一体化提出了一系列技术新需求。为此,以川南地区海相页岩气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国内外页岩气地质工程测井新方法,分析了低阻页岩气储层及天然微细裂缝段发育特征,对比不同压裂效果与产液剖面的监测方法,提出了该区页岩气测井地质工程技术的新需求及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①核磁共振T_(1)、T_(2)谱交会图结合C、H、O等元素含量之间关系,可评价低阻页岩气储层含气性;②校正后的斯通利波能量衰减法结合录井全烃归一化方法可综合预测天然微细裂缝发育段;③井下电磁成像法是目前评价页岩储层有效压裂效果的新方法;④对比分析后,优选气体示踪剂方法作为产液剖面监测方法。结论认为,针对页岩气测井地质工程技术的新需求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不仅能满足川南地区页岩气开发的现实需求,而且还可以促进测井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南部 页岩气 测井技术 新需求 微细裂缝 电磁成像 解决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革型领导行为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机理研究——以石油企业组织认同为中介变量 被引量:3
8
作者 瞿畅 卞政明 陈光玖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59,共4页
在当今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以企业领导方式的改革创新为背景,理清变革型领导方式与组织凝集力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国有石油企业的339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对石油企业变革型领导行为... 在当今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以企业领导方式的改革创新为背景,理清变革型领导方式与组织凝集力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国有石油企业的339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对石油企业变革型领导行为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油企业变革型领导行为对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与组织凝聚力有着正向影响关系,其中对组织凝聚力的正向影响是基于组织认同的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企业 领导行为 组织凝聚力 组织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古隆起南缘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沉积主控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滢 寇一龙 +5 位作者 钟思存 梁霄 伍翊嘉 罗芳 袁翠平 刘若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1-243,共3页
四川盆地处于扬子准地台上偏西北一侧,是扬子准地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在印支期已具备盆地的雏形,后经喜马拉雅运动全面褶皱形成现今的构造面貌。大的构造分区包括川东南拗褶区、川中古隆起区和川西北坳陷区。研究区块主要位于川中古... 四川盆地处于扬子准地台上偏西北一侧,是扬子准地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在印支期已具备盆地的雏形,后经喜马拉雅运动全面褶皱形成现今的构造面貌。大的构造分区包括川东南拗褶区、川中古隆起区和川西北坳陷区。研究区块主要位于川中古隆起南缘斜坡低陡褶带,在周边黔中隆起与川中古隆起的阻隔下,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龙马溪组鲁丹期处于深水缺氧的外陆棚沉积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古隆起 沉积微相 相变 古地貌 沉积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纳米孔隙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7
10
作者 梁峰 邱峋晰 +6 位作者 戴赟 张琴 卢斌 陈鹏 马超 漆麟 胡曦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1-458,共8页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是我国目前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的唯一层系,而在四川盆地及周边不同区域页岩气单井产量却存在明显差异。筛选位于不同构造位置、不同压力系数、相同层段[鲁丹阶早期(LM1-LM3)]5口典型井的36个页岩样...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是我国目前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的唯一层系,而在四川盆地及周边不同区域页岩气单井产量却存在明显差异。筛选位于不同构造位置、不同压力系数、相同层段[鲁丹阶早期(LM1-LM3)]5口典型井的36个页岩样品,应用岩石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储层地质学等手段系统分析了页岩孔隙特征,从储层微观结构方面分析不同地区产量差异的原因。页岩的储集空间主要以有机质孔为主,不同构造区域页岩小孔体积、中孔体积、大孔体积和总孔体积随有机碳含量的增大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反映不同的孔隙演化阶段。建立了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模式,指出页岩孔隙在高压情况下可能被压实,其压实程度与有机质孔孔径、岩石矿物组成、有机质含量、区域构造条件和压力系数密切相关,指出受构造运动影响小且压力系数较高的区域为孔隙发育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孔 孔隙发育 有利区预测 龙马溪组 页岩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测井信息计算页岩有机质丰度——以川南长宁地区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胡曦 王兴志 +2 位作者 李宜真 冯明友 王珏博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7-112,共6页
充足的有机质是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有机质丰度决定了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因此获取页岩有机质丰度对指导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作用。在选取川南长宁地区龙马溪组下段泥、页岩作为研究对象的同时,利用总有机碳含量作为有机质丰度评价指... 充足的有机质是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有机质丰度决定了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因此获取页岩有机质丰度对指导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作用。在选取川南长宁地区龙马溪组下段泥、页岩作为研究对象的同时,利用总有机碳含量作为有机质丰度评价指标,对泥、页岩样品化验得出的有机碳含量和对应深度的测井数据进行拟合,得出总有机碳含量的计算公式,并依据不同测井响应参数的选取,总结出3种测井计算方法,相应地回归出3个计算公式,在研究区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Δlg R-密度法和密度-铀多元回归法得出的有机碳含量与样品实测的有机碳含量符合程度较高;单井纵向上表现出龙马溪组有机碳含量在下段底部附近较高,具有由底部向上逐渐降低的趋势;密度-铀多元回归公式计算的误差最小,表现出较强的适用性,可在长宁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丰度 测井计算 页岩气 龙马溪组 长宁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天井山古油藏油源判识及其与深层油气成藏关系厘定 被引量:14
12
作者 梁霄 吴亮亮 +5 位作者 李亚丁 黎菁 方新焰 蒲柏宇 汪华 刘树根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6-111,共16页
四川盆地西部坳陷北段天井山古隆起区具有丰富油气显示,古油藏油源示踪与成藏破坏过程厘定对川西坳陷北段深层油气成藏过程与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天井山古隆起构造解析明确寒武纪—奥陶纪之交的构造事件在川西坳陷北段有显著表现。... 四川盆地西部坳陷北段天井山古隆起区具有丰富油气显示,古油藏油源示踪与成藏破坏过程厘定对川西坳陷北段深层油气成藏过程与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天井山古隆起构造解析明确寒武纪—奥陶纪之交的构造事件在川西坳陷北段有显著表现。天井山古隆起的形成是早古生代绵阳—长宁拉张槽形成后构造—沉积性质由拉张转向挤压的重要节点。川西坳陷北段油气地质条件分析表明,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是海相油气的最佳烃源岩。将灯影组储层沥青纳入川西坳陷北段古油藏研究范畴,完成完整的天井山古隆起区烃源岩—古油藏油源示踪。有机碳同位素与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指示,古油藏的主要母源是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黑色泥页岩,最终建立“天井山古隆起古油藏系统”概念。根据相应的生储盖组合划分、油源判别与构造期次梳理,再次证实川西坳陷北段复杂构造背景下深层海相油气多期多样成藏过程可分为“原生油藏—原生气藏”与“次生油藏—原生气藏”两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示踪 古油藏系统 深层油气 天井山古隆起 川西坳陷北段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井曲线深程度耦合的页岩岩相智能识别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粤蛟 赖富强 +4 位作者 徐浩 王濡岳 张晓树 罗彤彤 杨彬跃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8-320,共13页
四川盆地渝西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是国内典型的页岩气储层,其层间强非均质性,导致采集的测井曲线信息存在大量冗余且曲线间耦合关系复杂,岩相测井识别难度高、精度低,亟需技术方法创新。本文在岩相划分与分析的基础上,联合主成分分析法... 四川盆地渝西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是国内典型的页岩气储层,其层间强非均质性,导致采集的测井曲线信息存在大量冗余且曲线间耦合关系复杂,岩相测井识别难度高、精度低,亟需技术方法创新。本文在岩相划分与分析的基础上,联合主成分分析法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了一种岩相智能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测井曲线进行优化,可以使测井曲线深度耦合,削减测井信息冗余及曲线间复杂耦合关系等因素对岩相识别的影响,可得到更加科学有效的数据信息;②向原始数据添加不改变其岩相的微量变化,可以达到数据增强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随机森林算法由于数据集比较小或者不平衡时,模型的泛化能力和稳定性差的问题;③联合主成分分析法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的岩相智能识别方法运用识别准确率达83%以上,适用性强,准确率高。该方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研究区岩相识别困难的问题,也极大地提高了岩相识别效率,对促进研究区页岩气经济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西区块 岩相识别 测井曲线深程度耦合 主成分分析法 随机森林算法 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图的规范化生产流程 被引量:5
14
作者 戴勤奋 田淼 +1 位作者 蓝先洪 张志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3-159,共7页
数据库与GIS技术的发展为海洋地质调查成果图的规范化生产创造了条件,但目前的实际应用状况并不理想,至今没有一套成熟的生产流程使海洋地质调查数据的成图工作能在有序的规范化进程中快速推进,成果图数据的规范化程度不高,数据质量很... 数据库与GIS技术的发展为海洋地质调查成果图的规范化生产创造了条件,但目前的实际应用状况并不理想,至今没有一套成熟的生产流程使海洋地质调查数据的成图工作能在有序的规范化进程中快速推进,成果图数据的规范化程度不高,数据质量很难保证,由此影响了数据的可重利用性。着眼于未来的发展需求又兼顾目前的应用状况,提出了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图的建库成图一体化生产流程,试图以规范化标准为指导,以数据库为支撑,以GIS为手段,实现地理信息数据库数据与制图数据的生产一体化,在支持数据高效生产的同时保障数据的可靠性与可理解性,籍此将成果图数据推上重利用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区调 规范化地图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顶山地区乌伦古河组砂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建军 牟传龙 +5 位作者 何明友 赵福金 周恳恳 伍皓 陈小炜 夏彧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26-1033,共8页
准噶尔盆地顶山地区乌伦古河组发育有砂岩型铀矿化,为对进一步勘探提供理论依据,详细研究了铀矿化的物源,探讨了成矿地质背景。本文对采自顶山地区的32件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乌伦古河组砂岩组分受源岩控制,经... 准噶尔盆地顶山地区乌伦古河组发育有砂岩型铀矿化,为对进一步勘探提供理论依据,详细研究了铀矿化的物源,探讨了成矿地质背景。本文对采自顶山地区的32件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乌伦古河组砂岩组分受源岩控制,经历了较弱的沉积再循环作用,物源距离适中;沉积物源为长英质火山岩和安山岩混合来源;沉积物源区为大陆岛弧构造背景。综合分析认为:寒武纪-早志留世,北准噶尔洋伸展-消减旋回,形成了加里东期大陆岛弧中性-酸性侵入岩体;晚志留世-早石炭世,克拉美丽有限洋盆拉张聚敛旋回,形成了海西期大陆岛弧中性-酸性侵入岩体。新第三纪加里东期和海西期大陆岛弧中性-酸性侵入岩体遭受风化剥蚀,于乌伦古凹陷沉积形成乌伦古河组碎屑沉积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顶山地区 乌伦古河组 元素地球化学 物源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地震采集检波器体耦合埋置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聪 李明翼 +7 位作者 赵容容 赵晓红 房平超 王书彦 王轶 雍云乔 黎书琴 何艳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8-108,共1页
1.目的。随着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目标向隐蔽性地质目标转移,对地震资料保真度和分辨率提出更高要求。地震检波器是油气地震勘探关键设备之一,直接关系到地震资料品质的优劣。理想条件下,检波器接收到的信号反映了表土真实的机械振动情况,... 1.目的。随着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目标向隐蔽性地质目标转移,对地震资料保真度和分辨率提出更高要求。地震检波器是油气地震勘探关键设备之一,直接关系到地震资料品质的优劣。理想条件下,检波器接收到的信号反映了表土真实的机械振动情况,但实际的地震波接收过程受检波器自身性能及检波器表土耦合问题的制约,会影响接收到的地震波动力学特征信号。因此,笔者基于外界噪声投射原理、检波器与表土耦合响应影响因子分析,提出了四川盆地地震采集检波器“体耦合”埋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采集 地震检波器 地震勘探 机械振动 四川盆地 特征信号 接收过程 外界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Q滤波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29
17
作者 余振 王彦春 +1 位作者 何静 杨锐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9年第5期309-314,325,共7页
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会产生吸收衰减现象,从而降低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补偿这种吸收衰减最常用的方法是反Q滤波,因此,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反Q滤波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反Q滤波方法可以分成用级数展开作近似高频补偿的反Q滤波... 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会产生吸收衰减现象,从而降低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补偿这种吸收衰减最常用的方法是反Q滤波,因此,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反Q滤波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反Q滤波方法可以分成用级数展开作近似高频补偿的反Q滤波方法、基于波场延拓的反Q滤波方法和其他反Q滤波方法三大类,对各种反Q滤波方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方法的效率和稳定性,指出了目前反Q滤波方法还存在的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Q滤波 级数展开 波场延拓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藏压裂水平井多井干扰数值试井模拟模型
18
作者 任宗孝 徐有杰 +1 位作者 樊晓辉 张琰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9-345,共7页
致密气藏低渗特征使得只有水平井大规模体积压裂才能实现经济开发,低渗致密气藏井间距通常较小,易产生井间干扰。因此,根据井间干扰产生的机理,建立同时考虑应力敏感和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致密气藏数值试井数学模型,通过嵌入式离散裂缝... 致密气藏低渗特征使得只有水平井大规模体积压裂才能实现经济开发,低渗致密气藏井间距通常较小,易产生井间干扰。因此,根据井间干扰产生的机理,建立同时考虑应力敏感和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致密气藏数值试井数学模型,通过嵌入式离散裂缝模拟压裂裂缝,采用有限源体积方法对数学模型进行离散求解,根据无因次参数定义,绘制无因次井底压力及导数曲线。研究结果表明:1)井间存在低渗条带时,井间干扰特征不明显;2)多井通过高渗条带或离散裂缝沟通时,高渗条带越多,井间干扰渗流特征越明显;3)应力敏感和启动压力梯度使得渗流阻力增大,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出现不同程度的上翘。该研究成果为致密气藏压裂水平井井间干扰评价和参数反演提供了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水平井 嵌入式离散裂缝 多井干扰 致密气藏 非线性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伊利石的低渗透砂岩酸化微观实验——以川中某气田须家河组为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滢 唐洪明 +2 位作者 杨海博 耿亭 赵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5-107,共3页
利用扫描电镜和常规酸敏实验等岩矿测试手段,分析了川中某气田须家河组富含伊利石的低渗透砂岩储层的酸化效果,系统对比了酸化流动实验前后伊利石微观结构特征的变化。常规酸敏实验结果表明,盐酸酸敏程度为中等偏强,土酸酸敏程度为强。... 利用扫描电镜和常规酸敏实验等岩矿测试手段,分析了川中某气田须家河组富含伊利石的低渗透砂岩储层的酸化效果,系统对比了酸化流动实验前后伊利石微观结构特征的变化。常规酸敏实验结果表明,盐酸酸敏程度为中等偏强,土酸酸敏程度为强。伊利石经过盐酸酸化后,晶形基本无变化。伊利石经过土酸酸化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溶蚀:半充填孔隙的片状伊利石被溶蚀后倒塌,附着在岩石颗粒上,增大了储层孔隙体积;晶体遭受部分溶蚀,晶形模糊;酸化后产生的微粒物质附着于伊利石表面。土酸酸化破坏了岩心的原生结构。通过毛管流动孔隙结构仪测试酸化前后孔隙结构参数,表明酸化后储层有效喉道大小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砂岩 酸化 伊利石 微观结构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地区渐变型盆—山边界条件下龙马溪组页岩气(藏)富集主控因素:构造—沉积分异与差异性演化 被引量:28
20
作者 梁霄 徐剑良 +4 位作者 王滢 方新焰 赵磊 伍翊嘉 邓宾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81,共22页
川南地区龙马溪组全面进入3500 m以浅的页岩气开发、上产关键阶段。油气地质学界长期以来针对页岩岩相、岩石学与孔隙特征等储层静态参数的重视以及对龙一11小层的单一层系开发的局限,对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整体产能的提高产生了一... 川南地区龙马溪组全面进入3500 m以浅的页岩气开发、上产关键阶段。油气地质学界长期以来针对页岩岩相、岩石学与孔隙特征等储层静态参数的重视以及对龙一11小层的单一层系开发的局限,对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整体产能的提高产生了一定制约。回归基础地质本质,采用地质—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思路,以构造控制下的沉积分异格局为框架,补充完善川南地区笔石生物地层划分体系;依靠多期节理构造与古应力反演等构造解析方法,建立川南渐变型盆—山边界条件下龙马溪组多期构造演化与流体温压模型,明确川南地区复杂构造背景下页岩气差异富集机理。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的“三隆一坳”古构造—沉积分异,控制了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优质页岩渐进式发育与分布。在川南—大娄山渐变型盆山结构边界条件下,晚白垩世以来所经历的4期不同应力场构造变形事件,使威远、泸州—大足与长宁—宁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具有差异性构造变形—抬升剥蚀与演化特征。差异性的埋深—隆升过程,对受埋深与构造热事件控制的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流体充注体系产生重要影响。构造—沉积分异、盆山建造与热演化过程,最终控制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早期有限聚集—中期相对富集—晚期调整改造的页岩气成藏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页岩气 富集主控因素 构造—沉积分异 盆—山建造 热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