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耦合LNG冷能进行乙烷回收的新工艺系统
1
作者 张天娇 刘欣 +3 位作者 刘永铎 张青 周军 邹婷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5-270,共6页
为解决现有的乙烷回收工艺系统中深度制冷的外部冷源供应问题,同时有效地回收利用LNG气化工程中释放的高品位冷能,设计了一种耦合LNG冷能进行乙烷回收的新工艺系统(以下简称新工艺)。利用Aspen HYSYS软件进行新工艺建模,选取3组不同气... 为解决现有的乙烷回收工艺系统中深度制冷的外部冷源供应问题,同时有效地回收利用LNG气化工程中释放的高品位冷能,设计了一种耦合LNG冷能进行乙烷回收的新工艺系统(以下简称新工艺)。利用Aspen HYSYS软件进行新工艺建模,选取3组不同气质的富气,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法筛选出新工艺系统的最佳LNG流量分别为8.05×10^(4)、8.53×10^(4)、9.15×10^(4) kg/h,脱甲烷塔压力的最优值区间为2.2~2.3 MPa。并对乙烷回收新工艺和RSV工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保证乙烷收率不低于95%,乙烷回收新工艺比常规RSV工艺的总压缩功率及综合能耗大幅度下降,且气质越富,新工艺的节能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源 LNG冷能利用 乙烷回收 Aspen HYSYS 新工艺 综合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流吸收-级间循环冷却耦合脱碳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天娇 刘欣 +2 位作者 刘永铎 周军 张青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5-219,共5页
为解决沙漠气田原料气温度高(≥60℃)、处理规模大(1200×10^(4)m^(3)/d)且二氧化碳分压低(≤0.5 MPa)而引起的胺液脱碳效果差及装置能耗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流吸收-级间循环冷却”的耦合工艺,利用HYSYS建模并优选出最佳分流... 为解决沙漠气田原料气温度高(≥60℃)、处理规模大(1200×10^(4)m^(3)/d)且二氧化碳分压低(≤0.5 MPa)而引起的胺液脱碳效果差及装置能耗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流吸收-级间循环冷却”的耦合工艺,利用HYSYS建模并优选出最佳分流比为25%,最佳回流位置为第12层塔板;在此基础上,与常规的一段吸收+(闪蒸+汽提)再生工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条件下,分流吸收-级间循环冷却工艺的甲烷损失、轻烃损失较低,获得的净化气流量更高,且更加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法 天然气脱碳 高温 二氧化碳分压 分流 循环冷却 工艺流程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七代超深水海洋平台钻机双井架的等强度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蒋发光 张敏 +1 位作者 杨秀菊 梁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4-132,共9页
为了解决第七代超深水海洋平台钻机双井架结构笨重、安全系数小、变形大和材料使用率低等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基于等强度理念对双井架进行了优化设计:参照API Spec 2C-2004标准并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双井架在典型工况下不同杆件截面参数... 为了解决第七代超深水海洋平台钻机双井架结构笨重、安全系数小、变形大和材料使用率低等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基于等强度理念对双井架进行了优化设计:参照API Spec 2C-2004标准并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双井架在典型工况下不同杆件截面参数时的应力、位移变化规律;以双井架质量、最大应力、最大位移和不同高度段的应力差异程度为优化目标,采用单因素与响应曲面法进行杆件截面参数优化,获得了最优截面参数组合。研究结果表明:①初步设计的双井架在风暴自存工况下安全系数小于API Spec 4F-2013要求的1.67,最大位移大于规范允许值l/400,在井架的下支柱和顶部横杆处最危险;②双井架应力随高度升高而减小,在设计双井架时应偏向从低到高考虑杆件截面强度;③双井架最终优化方案满足各典型工况要求,较之于原方案,质量、最大应力、最大位移和不同高度段应力的最大偏差率分别降低16.18%、29.25%、29.35%、67.67%,提高了材料利用率。结论认为,采用单因素与响应曲面法相结合的等强度多目标截面参数优化方法,对于双井架结构参数优选和相关井架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七代超深水海洋平台钻机 双井架 等强度 多目标优化 响应曲面法 结构参数优选 井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