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油海外业务环保风险及环保管理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雷文章 潘红磊 +1 位作者 张爽 熊中浩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48-150,共3页
为有效控制中国石油海外业务环境事件对公司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和声誉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国外石油公司在环境风险与环境成本管理中的通用做法,结合中国石油海外项目的特点,对中国石油海外业务面临的环保风险及环保管理经济效益进行了研... 为有效控制中国石油海外业务环境事件对公司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和声誉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国外石油公司在环境风险与环境成本管理中的通用做法,结合中国石油海外项目的特点,对中国石油海外业务面临的环保风险及环保管理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外项目污染防治投入通常能够产生经济效益,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可实现公司、资源国政府、当地社区的多方利益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项目环保风险 环保管理经济效益 环境成本管理 环保合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的石化设备目标检测算法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魏振强 马永刚 曹欣宜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5,共7页
为解决石化设备目标检测任务中,由于设备种类多、尺度跨度大和背景复杂等原因,造成设备目标检测误检率和漏检率较高的问题,研究多个CCbam3层、通道和空间注意机制、SiLU激活函数等对YOLOv5模型的作用机制,提出1种单阶段注意力机制增强... 为解决石化设备目标检测任务中,由于设备种类多、尺度跨度大和背景复杂等原因,造成设备目标检测误检率和漏检率较高的问题,研究多个CCbam3层、通道和空间注意机制、SiLU激活函数等对YOLOv5模型的作用机制,提出1种单阶段注意力机制增强的改进YOLOv5模型,该模型主干模块改进为焦点层、卷积层、多个CCbam3层和空间金字塔池化层;中间模块则使用通道和空间注意机制模块来优化不同设备尺度的特征图;此外,该模型使用SiLU作为激活函数,提高网络的自稳定性;最后,预测模块采用4个检测模块来检测不同尺寸的设备。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YOLOv5模型在真实的设备数据集获得的P-R曲线平均精度为97.8%,石化设备均得到精确地检测和定位;在mAP50方面,较YOLOv5s,YOLOv5x分别提升3.2和0.4百分点;添加的注意力机制的模型有利于提取石化设备特征并更准确地进行目标检测。研究结果可为石化设备的智能化目标检测和过程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5 注意力机制 石化设备 设备数据集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固碳代谢研究
3
作者 宋佳宇 王怡 +4 位作者 陆文懿 徐佳欣 詹亚力 王庆宏 陈春茂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01-1710,共10页
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是碳周转的重要驱动者,有力推动石化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并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本文通过宏基因组研究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的系统发育情况和碳固定代谢途径,结果表明:①通过分箱组装获得了121个高质量宏基因组组... 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是碳周转的重要驱动者,有力推动石化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并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本文通过宏基因组研究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的系统发育情况和碳固定代谢途径,结果表明:①通过分箱组装获得了121个高质量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MAGs),其中优势细菌为变形菌门(46个MAGs)和放线菌门(32个MAGs)。功能基因注释发现,石油污染土壤中存在柠檬酸还原循环、卡尔文循环、乙酰辅酶A还原途径和不完全柠檬酸还原循环四条固碳途径,其中柠檬酸还原途径为主要的固碳途径,功能基因占比高达54%。②变形菌门是最主要的固碳微生物类群,具有K01601、K01602、K15022、K01595、K00031等基因参与多条固碳途径。绿湾菌门、脱硫菌门亚门和厚壁菌门也是关键微生物类群,能够通过卡尔文循环、柠檬酸还原循环和乙酰辅酶A途径实现固碳。③共线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通过互利共生促进碳固存,其中变形菌门为关键物种,直接与CO_(2)作用的基因K01602、K00174、K00194等为关键固碳基因。研究显示,变形菌通过柠檬酸还原循环和卡尔文循环途径直接固定CO_(2),是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关键微生物,可为石油污染土壤固碳微生物挖掘、降污固碳技术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学 分箱 固碳微生物 石油污染土壤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式FTIR光谱气云成像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4
作者 邓金睿 胡滨涛 +5 位作者 张雪 黄景晟 孙秉才 储胜利 杨颖 景英华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3-839,共17页
油气泄漏及伴随的不可控能量释放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加强油气泄漏可视化监测预警对于消除事故隐患、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升管理效能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被动式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气云成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典... 油气泄漏及伴随的不可控能量释放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加强油气泄漏可视化监测预警对于消除事故隐患、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升管理效能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被动式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气云成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典型产品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石化行业中的应用情况,最后从标准体系、关键技术和运行管理三个方面对实现被动式FTIR光谱气云成像技术在石化行业进一步的推广应用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泄漏 被动式监测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气云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石化含盐有机废水脱盐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胡景泽 王庆吉 +2 位作者 甘霖 谢加才 王毅霖 《工业水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3,共12页
淡水资源日益短缺,可用水资源与水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矛盾。油气开采和石油炼制过程中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同时伴生大量高含盐有机废水,因此,废水处理及资源回用是解决石油石化行业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综述了含盐有机废水脱盐处理技... 淡水资源日益短缺,可用水资源与水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矛盾。油气开采和石油炼制过程中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同时伴生大量高含盐有机废水,因此,废水处理及资源回用是解决石油石化行业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综述了含盐有机废水脱盐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热蒸发浓缩技术、离子交换技术和膜分离技术以及相关组合工艺处理石油石化含盐有机废水与资源再利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石化 含盐有机废水 脱盐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油泥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倩 仝坤 +3 位作者 谢加才 邵志国 聂凡 李成涛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58-4168,共11页
含聚油泥是石油聚合物驱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含有大量原油、聚合物、固体颗粒等的混合体系,黏度大、油水含量高、性质稳定。随着油田聚驱规模的不断扩大,含聚油泥产量逐年增多,其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已成为石油工业环境保护的关键问题之一... 含聚油泥是石油聚合物驱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含有大量原油、聚合物、固体颗粒等的混合体系,黏度大、油水含量高、性质稳定。随着油田聚驱规模的不断扩大,含聚油泥产量逐年增多,其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已成为石油工业环境保护的关键问题之一。常规的焚烧、热解、热洗等方法对含聚油泥的处理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使聚合物的影响达到最小化,“除聚降黏”是实现含聚油泥有效处理的关键。本文总结了含聚油泥的来源、性质、特点和对环境的危害,探讨了含聚油泥的处理难点及其稳定性影响因素,总结了含聚油泥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聚油泥 聚合物 聚丙烯酰胺 除聚降黏 高效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晶体药物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郭凯转 邓安然 +2 位作者 肖雅涵 李鑫 吴韬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共7页
在介绍纳米晶体药物的基础上,主要从自下而上技术和自上而下技术两方面对纳米晶体药物常见制备方法的原理、特点、应用等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影响产品关键质量属性(颗粒粒径和均一性)的工艺参数,并提出了实现关键质量属性的实时在线检测... 在介绍纳米晶体药物的基础上,主要从自下而上技术和自上而下技术两方面对纳米晶体药物常见制备方法的原理、特点、应用等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影响产品关键质量属性(颗粒粒径和均一性)的工艺参数,并提出了实现关键质量属性的实时在线检测和制备过程的有效控制是纳米晶体药物制备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体药物 溶解度 生物利用度 制备技术 颗粒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提锂技术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坤 王毅霖 +2 位作者 胡景泽 王庆吉 王丹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9-63,68,共6页
电化学提锂技术因其高效、清洁等优点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电化学提锂主要包括电吸附、电渗析和电化学脱嵌等方法,其中电极材料和膜材料的性能是决定提锂效率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对电极材料的形貌调控、金属掺杂和表面包覆等改... 电化学提锂技术因其高效、清洁等优点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电化学提锂主要包括电吸附、电渗析和电化学脱嵌等方法,其中电极材料和膜材料的性能是决定提锂效率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对电极材料的形貌调控、金属掺杂和表面包覆等改性手段,可以显著提高提锂性能。探讨了电化学提锂技术在盐湖卤水和地下卤水中的应用前景,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包括提高电极材料的选择性和稳定性,以及开发适用于复杂水质条件的耐有机污染提锂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锂离子 分离提取 材料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5s-SimAM-ASFF的油气钻采井场安全隐患识别及智能穿戴设备研发 被引量:1
9
作者 胡瑾秋 张来斌 +3 位作者 胡洋柏 储胜利 孙秉才 黎泽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7004-7012,共9页
油气钻采井场情况复杂且安全隐患种类多,为提高井场安全隐患识别的精确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油气钻采井场安全隐患识别方法。首先,为解决图片背景复杂,识别难度加大的问题,在骨干网络引进SimAM注意力机制;其次,为解决隐患类型的... 油气钻采井场情况复杂且安全隐患种类多,为提高井场安全隐患识别的精确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油气钻采井场安全隐患识别方法。首先,为解决图片背景复杂,识别难度加大的问题,在骨干网络引进SimAM注意力机制;其次,为解决隐患类型的尺度差异较大且一张图片中存在多种尺度的问题,用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ASFF)替换原有特征融合方式;最后,通过与其他模型进行比对来验证改进模型的隐患识别效果。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v5模型识别平均精确值提高了10.4%,对油气钻采井场安全隐患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为解决油气钻采井场安全隐患视频监控识别的限制,研发一套智能穿戴设备,有效提高了井场安全隐患识别的便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钻采井场 安全隐患 图像识别 YOLOv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污水非离子破乳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0
作者 王庆吉 杨雪莹 +4 位作者 张泽俊 裴茂辰 王庆宏 史权 陈春茂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7,共7页
针对含聚污水体系稳定性机制及破乳瓶颈,提出基于超支化非离子型聚酰胺-胺(h-PAMAM)的破乳策略,旨在实现油水高效分离与污泥源头减量双重目标。采用“一锅法”,以乙二胺(EDA)作为引发剂,合成h-PAMAM-E破乳剂,同时以四乙烯五胺(TEPA)作... 针对含聚污水体系稳定性机制及破乳瓶颈,提出基于超支化非离子型聚酰胺-胺(h-PAMAM)的破乳策略,旨在实现油水高效分离与污泥源头减量双重目标。采用“一锅法”,以乙二胺(EDA)作为引发剂,合成h-PAMAM-E破乳剂,同时以四乙烯五胺(TEPA)作为引发剂,调控其单体比例合成系列h-PAMAM-T破乳剂,考察各破乳剂的应用性能,分析其结构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TEPA为引发剂制备的h-PAMAM-T系列破乳剂中,h-PAMAM-T1具有三维球形超支化结构及更丰富的表面氨基,而与EDA引发制备的h-PAMAM-E相比,其分子半径又显著增大,因此具备最优的破乳性能,在其投加量200 mg/L时,对含聚乳液(500 mg/L HPAM)的除油率达91.6%。此外,其非离子特性避免了电中和作用引发的大量含聚污泥的生成问题,与传统聚合氯化铝(PAC)处理相对比,h-PAMAM-T1处理含聚乳液后污泥湿重仅17.84 g/L,较PAC处理后的污泥产量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聚污水 含聚污泥 非离子破乳 产泥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碳储空间探测与地质评价关键技术
11
作者 李文平 曹丹平 +17 位作者 乔伟 周正武 常庆粮 张松航 刘双星 沈奕 李万军 付欣 刘博 王衍 王启庆 李小琴 杨志 刘聪 张政 徐宏杰 朱振南 程香港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33-2354,共22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双碳”目标驱动下,深部碳储空间的高效开发与安全封存成为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路径。系统综述了深部咸水层、枯竭油气藏、不可采煤层及玄武岩层等碳储空间的探测技术、场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规模化封存的关键理论技术难...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双碳”目标驱动下,深部碳储空间的高效开发与安全封存成为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路径。系统综述了深部咸水层、枯竭油气藏、不可采煤层及玄武岩层等碳储空间的探测技术、场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规模化封存的关键理论技术难题。结果表明:CO_(2)注入引发的多场耦合效应(热-流-力-化学)可能导致断层活化、盖层泄漏及地震风险,需通过多物理场数值模拟与动态监测构建风险评估框架。深部咸水层占我国理论封存潜力的98.64%,但其非均质性显著,适宜性评价需结合地质稳定性(断裂发育、盖层封闭性)和封存能力(孔隙率、渗透率)构建多尺度指标体系,联合层次分析法、GIS及机器学习方法优化选址决策。针对深部碳储空间复杂性,地震与电法联合探测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储层识别精度,其中全波形反演(FWI)可刻画孔隙-裂隙结构,重磁反演技术实现深部构造建模,多物理场数据融合技术降低反演多解性。在煤矿绿色转型方面,创新提出“负碳充填”技术,通过CO_(2)矿化钢渣、粉煤灰等工业固废制备充填材料,实现高固碳率,同时兼顾生态修复与动力灾害防控。深部不可采煤层CO_(2)封存与煤层气驱替(ECBM)协同效应显著,需优化压裂—驱替—封存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采空区CO_(2)封存则面临碎裂煤岩体复杂渗流-吸附机理挑战,需构建多相动态模型评估游离态、吸附态及溶解态封存潜力。潜力计算方法随储层类型差异显著,咸水层采用封存机理法(构造圈闭、溶解、矿化耦合),枯竭油气藏结合物质平衡法与数值模拟,煤层依赖吸附容量与置换效率评估。注入技术创新方面,微纳米气泡注入技术可提升CO_(2)溶解率,玄武岩“水混合溶解态注入”模式实现高矿化率。未来需强化多学科交叉,通过多物理场联合智能探测与精细成像,突破多类型、立体碳储空间精细探测的行业难题,研发深部负碳高效充填开采材料与技术装备;构建深部立体集成空间CO_(2)封存潜力计算与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形成技术标准体系和信息决策系统,为“双碳”目标下地质封存规模化应用提供理论与工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碳储空间 多场耦合 地质评价 探测技术 固碳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石化含油废水混凝气浮处理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庆吉 胡景泽 +6 位作者 孙秀梅 李东 陈曦 李颖 陆浩然 王列 魏炜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6,共12页
随着我国油气开发过程中主力区块油气含水率的不断攀升以及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深入开发,油气开采伴生废水水量逐年增加。油气开采技术的不断更迭致使废水水质呈现油含量高且乳化稳定性强、悬浮物含量高且密度变小的特性。针对乳化油、分... 随着我国油气开发过程中主力区块油气含水率的不断攀升以及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深入开发,油气开采伴生废水水量逐年增加。油气开采技术的不断更迭致使废水水质呈现油含量高且乳化稳定性强、悬浮物含量高且密度变小的特性。针对乳化油、分散油和轻质悬浮固体的去除成为含油废水处理工艺中较为关键的环节。概述了混凝和气浮除油的原理及影响因素,综述了混凝气浮系统的研究现状,包括对气浮气泡产生方式、气浮池结构以及气浮耦合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旋流场与涡流场相结合,同时强化复合功能性药剂体系在涡流场中的破胶与聚结分离效果,实现集氧化、破胶、絮凝、气浮和分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混凝气浮反应系统的开发及应用将是未来油气田污水处理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水 混凝 气浮 反应装置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的石油化工装置HAZOP风险分析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文勇 许芝瑞 王秀青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7-241,共5页
对传统的HAZOP分析中偏差原因发生可能性进行量化。对于有统计数据的,根据行业数据、公司经验及企业事故建立HAZOP风险分析统计数据库;对于没有统计数据的HAZOP分析偏差原因发生概率,通过专家主观评判,用模糊数理论将专家自然语言转换... 对传统的HAZOP分析中偏差原因发生可能性进行量化。对于有统计数据的,根据行业数据、公司经验及企业事故建立HAZOP风险分析统计数据库;对于没有统计数据的HAZOP分析偏差原因发生概率,通过专家主观评判,用模糊数理论将专家自然语言转换为模糊数,采用左右模糊排序法将模糊数转换为模糊失效概率值。研究了偏差后果严重程度的划分标准,并根据偏差原因概率和偏差后果严重程度确定风险等级,利用风险矩阵得出偏差风险的大小。从而把HAZOP分析方法从定性改进为半定量的分析方法。据此对石油化工装置进行了HAZOP风险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HAZOP 偏差 模糊数 左右模糊排序法 定量风险分析 风险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蒸馏技术在油气田采出水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丹 王庆吉 +1 位作者 张晓飞 刘淑永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6-251,共6页
针对膜蒸馏技术特点及现阶段研究进展与热点问题进行综述,从膜材质特性、膜润湿及污染、膜材料改性、在油气田采出水中的研究及应用等方面梳理膜蒸馏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膜蒸馏技术在处理油田采出水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利... 针对膜蒸馏技术特点及现阶段研究进展与热点问题进行综述,从膜材质特性、膜润湿及污染、膜材料改性、在油气田采出水中的研究及应用等方面梳理膜蒸馏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膜蒸馏技术在处理油田采出水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利用低品位热能、耦合其它工艺可以改善膜蒸馏技术的耗能限制。对膜材料进行改进获得高通量、抗污染的疏水膜是实现膜蒸馏技术工业化应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蒸馏 疏水膜 膜污染 耦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井筒泄漏相变多物理场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倩 樊建春 +2 位作者 张来斌 杨云朋 周奇佳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67,共9页
注CO_(2)井井筒中CO_(2)泄漏后相变出现多态混杂,内部流态不清,难以明确碳捕集、封存及再利用过程中的CO_(2)封存泄漏检测机理。为此,探究了注超临界CO_(2)井筒泄漏后各物理场变化特征,采取仿真方式将井下无色超临界CO_(2)泄漏过程可视... 注CO_(2)井井筒中CO_(2)泄漏后相变出现多态混杂,内部流态不清,难以明确碳捕集、封存及再利用过程中的CO_(2)封存泄漏检测机理。为此,探究了注超临界CO_(2)井筒泄漏后各物理场变化特征,采取仿真方式将井下无色超临界CO_(2)泄漏过程可视化呈现,结合高精度描述CO_(2)物性的S-W方程和数值拟合的方式,计算注超临界CO_(2)井筒泄漏演化及不同泄漏工况的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检测超临界CO_(2)泄漏可以首先利用温度/压力监测定位潜在泄漏,然后考虑油套压差、环空压力、泄漏速度等因素预估泄漏规模,最后结合声波检测形成系统定位定量方法,从而保障碳捕集、封存及再利用过程中井筒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研究结论可为碳捕集、封存及再利用过程中井筒泄漏检测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井筒 泄漏模型 温度场 压力场 相变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氢天然气管道阀室泄漏爆炸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廖丽君 杨杨 +4 位作者 李卫东 李慧源 谢镔 单志伟 滕霖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4,共9页
将一定比例的氢气掺入天然气中并通过现有天然气管道进行输送是大规模输氢的有效方式。氢气点火能量低,爆炸范围广,扩散燃烧速度快,掺氢天然气发生燃烧爆炸事故的危害性较常规天然气更大。为探究掺氢天然气管道阀室发生泄漏后的燃烧爆... 将一定比例的氢气掺入天然气中并通过现有天然气管道进行输送是大规模输氢的有效方式。氢气点火能量低,爆炸范围广,扩散燃烧速度快,掺氢天然气发生燃烧爆炸事故的危害性较常规天然气更大。为探究掺氢天然气管道阀室发生泄漏后的燃烧爆炸规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ACS对受限空间内输气管道法兰连接处破损后混合气体的泄漏、扩散、燃烧、爆炸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气体泄漏后爆炸时混合气体中氢气含量越高,泄漏后气云点火时间越长,爆炸的强度及危害程度越大;顺风向气云爆燃强度显著强于逆风向气云燃爆强度;不同阀室结构会产生不同强度的爆炸超压,泄爆墙对降低阀室燃爆危害的作用有限,露天阀室和棚式阀室结构产生的爆炸危害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氢天然气 管道输氢 阀室 燃烧爆炸 FLA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罐火灾沸溢现象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栾国华 李樾杨 +2 位作者 李鑫 李云涛 储胜利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57,共8页
为更加深入了解储罐火灾沸溢机理及其相应控制技术,通过系统的文献调查,从沸溢现象的研究进展和沸溢现象的控制技术2方面进行分析,从热区机理研究历程、沸溢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沸溢现象进行归纳,并且从消防控制技术、油面覆盖控制技术等... 为更加深入了解储罐火灾沸溢机理及其相应控制技术,通过系统的文献调查,从沸溢现象的研究进展和沸溢现象的控制技术2方面进行分析,从热区机理研究历程、沸溢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沸溢现象进行归纳,并且从消防控制技术、油面覆盖控制技术等角度出发对沸溢抑制措施进行阐述。研究结果表明:沸溢现象涉及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热区形成机理是沸溢机理研究的关键点之一,可视化研究能较为直观呈现油品的对流换热行为,进而丰富热区理论;沸溢现象的影响因素较多,沸溢时间预测模型主要是基于初始油层厚度和储罐直径进行拟合、基于经典热波理论和油品本身性质加以修正,其公式适用性较低,对沸溢现象的认识有待加深;沸溢控制技术需进一步完善,目前主要通过阻止全液面火灾发生来间接抑制沸溢,采用油面覆盖等方法直接抑制沸溢的措施仍不够成熟;持续改进沸溢相关的研究模型、补充大尺度实验研究、研发新型覆盖材料、完善消防技战术等是沸溢现象及其控制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沸溢现象、发展其控制技术、提高相关人员储罐灭火救援能力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罐火灾 沸溢 热区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技术提高微生物对土壤中石油烃降解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晓玲 陈宏坤 +2 位作者 郑瑾 韩占涛 高春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0期13-17,共5页
固定化技术是提高微生物对土壤中石油烃污染降解率的有效途径,综述近年来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应用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其作用机理,包括:保护微生物免受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载体的吸附作用与微生物降解作用相协同,提高微... 固定化技术是提高微生物对土壤中石油烃污染降解率的有效途径,综述近年来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应用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其作用机理,包括:保护微生物免受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载体的吸附作用与微生物降解作用相协同,提高微生物活性及酶活性,实现多个细胞、多种微生物协同作用,提高氧气传递速率;并综述不同环境下污染土壤相对应的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改进方案,以为今后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研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土壤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 固定化载体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污水处理系统水质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浩威 陈霖 +4 位作者 李巨峰 晏欣 冉照宽 栾辉 陈春茂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传统水质监测手段耗时长、成本高且数据时效性差,污水处理系统参数反馈和调整周期长,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水质预测技术有重要意义。从大数据收集与处理层面出发,梳理了国内外水质数据收集、清洗策略以及特征... 传统水质监测手段耗时长、成本高且数据时效性差,污水处理系统参数反馈和调整周期长,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水质预测技术有重要意义。从大数据收集与处理层面出发,梳理了国内外水质数据收集、清洗策略以及特征工程等方法的特点和应用状况。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不同类型水质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与特点,统计回归模型、机器学习模型和深度学习模型都展现出一定的优势,但不同数据集质量上存在显著差异,难以获得普适的预测模型。结合大数据特征和数据集质量,采取合理的数据预处理手段,应用不同类型的预测方法或组合,可以显著提高模型预测准确性。最后综述了现阶段水质预测模型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水质预测模型研究、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预测 特征工程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化企业停工大检修污水混凝-碱催化臭氧氧化预处理实验研究
20
作者 陈霖 杨百玉 +4 位作者 翁艺斌 张鑫倩 詹亚力 陈春茂 王庆宏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60,共15页
炼化企业停工大检修期间部分装置和设备以化学清洗作业为主,会无组织排放大量的清洗污水(CCW),CCW有机负荷高、生物毒性强且处理难度大,严重影响了大检修期间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该问题,利用混凝工艺去除CCW中高浓度的悬浮态... 炼化企业停工大检修期间部分装置和设备以化学清洗作业为主,会无组织排放大量的清洗污水(CCW),CCW有机负荷高、生物毒性强且处理难度大,严重影响了大检修期间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该问题,利用混凝工艺去除CCW中高浓度的悬浮态和胶体态污染物,之后利用碱催化臭氧氧化工艺去除残留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DOPs)。研究表明,该混凝-碱催化臭氧氧化预处理工艺对COD、溶解性有机碳(DOC)、油类、色度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高达80.5%、60.6%、94.1%、97.5%和99.7%;预处理后芳香性污染物的共轭体系被破坏,不饱和度和芳香度降低,并促进了醇醚类向醛、羧酸类的转化;弱极性DOPs中烃类被完全去除,醇类和醛酮类污染物数量有所下降,有机酸类占比(9.2%)有所上升,但仍然以醇醚类的占比(74.1%)为最高;预处理过程中极性DOPs的化学转化程度较高,共识别出2 094种前体-产物对,最主要的反应类型是加氧反应,与其相关的前体-产物对数量达到1 454对(69.4%),所有类型化合物中O_(x)S_(1-2)类分子发生的转化反应最多,相关的前体-产物对数量最大(1 474对);预处理后水体急性生物毒性和活性污泥耗氧速率抑制率均大幅下降,B/C由0.28提升至0.58,可生化性得到极大改善。总体而言,混凝-碱催化臭氧氧化预处理能够大幅度削减CCW的有机负荷和急性生物毒性,并实现其可生化性的显著提升,为炼化企业大检修期间综合污水处理厂的平稳运行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化企业 大检修污水 混凝 碱催化臭氧氧化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