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弹性介质中的快慢纵波联合逆时偏移方法
1
作者 李振春 陈飞旭 +3 位作者 王九拴 杨静 张琦 李一凡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27-2636,共10页
逆时偏移作为一种高精度成像方法,在勘探地震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的逆时偏移算法大多是针对声学或弹性介质的,缺乏在孔弹性介质中的研究与应用;孔弹性介质中复杂的多波耦合也给高精度成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在孔弹性介质中分离了... 逆时偏移作为一种高精度成像方法,在勘探地震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的逆时偏移算法大多是针对声学或弹性介质的,缺乏在孔弹性介质中的研究与应用;孔弹性介质中复杂的多波耦合也给高精度成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在孔弹性介质中分离了快纵波和慢纵波并使用它们进行联合逆时偏移.首先基于孔弹性介质波动方程,本文根据不同波型之间的偏振关系使用一种双外积算法将总波场解耦并产生完全分离的快纵波与慢纵波.随后,利用分离后的快纵波和慢纵波,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快慢纵波联合的孔弹性逆时偏移方法用于高孔隙度区域进行成像.数值实验发现,快纵波和慢纵波对地下介质速度和孔隙度变化的成像敏感性不同:使用快纵波能够准确成像与速度变化相关的反射层,而慢纵波对孔隙度具有非常好的刻画能力.本文分别通过多层模型和部分Marmousi2模型的成像结果证明了上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时偏移 孔弹性介质 波场分离 孔隙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向挤压叠加变形的构造解析——以四川威远地区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宏祥 童亨茂 +6 位作者 何昀宾 刘子平 周一博 张平 任晓海 邓才 尹宇寒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30-1640,共11页
威远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其构造主体威远背斜属于大型穹隆状背斜构造,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变形,前人对威远背斜的形成过程与机制认识存在很大争议,无法满足油气精细勘探和高效开发的需要。本文通过地震资料的构造解析,确定威... 威远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其构造主体威远背斜属于大型穹隆状背斜构造,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变形,前人对威远背斜的形成过程与机制认识存在很大争议,无法满足油气精细勘探和高效开发的需要。本文通过地震资料的构造解析,确定威远背斜主体是在基底先存构造(NE向基底古隆起)的条件下,在燕山期近NS向斜向挤压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喜山期近EW向斜向挤压作用对其构造变形也有一定的贡献。按此认识设计了砂箱模拟实验,实验结果在平面和剖面上很好地再现了威远背斜的构造特征,表明了上述认识的合理性。这些认识不仅能为威远地区油气的勘探开发提供指导,还可以为相似区域的构造形成演化机制分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远背斜 叠加变形 斜向挤压 构造解析 燕山期 喜山期 砂箱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