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纵向结构及原型盆地叠合特征 被引量:37
1
作者 李洪奎 李忠权 +4 位作者 龙伟 万双双 丁啸 王适择 王圻仲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7-267,共11页
位于扬子克拉通西部的四川盆地在前震旦纪基底形成之后经历了多旋回构造演化,长期以来对其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动力学性质、盆地类型存在争议;而理清不同时期盆地类型及其叠合特征对于上扬子克拉通盖层演化及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位于扬子克拉通西部的四川盆地在前震旦纪基底形成之后经历了多旋回构造演化,长期以来对其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动力学性质、盆地类型存在争议;而理清不同时期盆地类型及其叠合特征对于上扬子克拉通盖层演化及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利用穿过盆地的北西-南东向区域地震反射大剖面,结合钻井、野外地质、区域地质资料,对四川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进行剖析,识别出5个区域不整合面,划分出5个盖层构造层,认为在纵向上形成了海相克拉通裂陷盆地(Z-S)、海相克拉通拗陷盆地(P_1l-T_2l)、海陆交互相断陷盆地(T_3x^1-T_3x^3)、陆相拗陷盆地(T_3x^4-J)、前陆盆地(K-Q)等原型盆地的有序叠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原型盆地 叠合盆地 构造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店组孔三段原型盆地边界恢复 被引量:6
2
作者 王锦程 李勇 +2 位作者 钱赓 祝新政 鲍居彪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5-307,共3页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的主干断裂(沧东断裂和徐黑断裂)对孔店期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具有控制作用,孔店期残留盆地的总体面貌与原型盆地有巨大差异,残留盆地明显缩小。孔南地区孔店期湖盆为受后期构造运动改造的"后生盆地",其边...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的主干断裂(沧东断裂和徐黑断裂)对孔店期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具有控制作用,孔店期残留盆地的总体面貌与原型盆地有巨大差异,残留盆地明显缩小。孔南地区孔店期湖盆为受后期构造运动改造的"后生盆地",其边缘为构造抬升引起剥蚀形成的边缘。文中结合钻井、地震、测井等资料,并对应孔店期岩相古地理背景,确定了孔三段残留盆地的边界,应用碎屑重矿物稳定系数和泛克里金法(universal Kriging)对孔南地区孔店期古湖盆进行原型盆地边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盆地边界 泛克里金法 孔店组 黄骅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与塔北隆起构造-热演化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于靖波 张健 李培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5-492,共8页
巴楚隆起和塔北隆起具有相似的的构造特征.从构造-热演化的角度出发,恢复了这2个地区沉积埋藏史、构造沉降史以及热演化史.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巴楚地区热流一直大于塔北地区,这可能导致巴楚地区生烃期早,而巴楚区隆起发育时间晚,后... 巴楚隆起和塔北隆起具有相似的的构造特征.从构造-热演化的角度出发,恢复了这2个地区沉积埋藏史、构造沉降史以及热演化史.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巴楚地区热流一直大于塔北地区,这可能导致巴楚地区生烃期早,而巴楚区隆起发育时间晚,后期断裂活动又比较剧烈,这些不利因素导致了巴楚地区勘探进展不如塔北地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楚隆起 塔北隆起 地温梯度 地表热流史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陆上“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及发展 被引量:48
4
作者 宁宏晓 唐东磊 +3 位作者 皮红梅 唐传章 唐海忠 张艳红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5-653,共9页
“两宽一高”是指宽方位、宽频带和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从地震勘探高密度空间采样理念出发,系统地介绍了无假频检波、基于波动照明分析的观测系统优化、基于原始单炮信噪比的覆盖密度设计、基于叠前偏移子波均匀性的观测系统评价方法... “两宽一高”是指宽方位、宽频带和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从地震勘探高密度空间采样理念出发,系统地介绍了无假频检波、基于波动照明分析的观测系统优化、基于原始单炮信噪比的覆盖密度设计、基于叠前偏移子波均匀性的观测系统评价方法等新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与评价方法;介绍了基于硬件改进的宽频激发和宽频接收技术,可以实现1.5 Hz的低频和超过120 Hz的宽频带激发技术;描述了可控震源滑动扫描方法、井炮高效激发技术、自动实时质量控制等高效采集作业技术,为“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的有效实施实现了技术配套。“两宽一高”地震资料与基于炮检距向量片(OVT)的五维处理技术的结合,发挥了“两宽一高”地震资料的优势,提高了地震勘探资料的成像精度。统计分析了近年该项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并给出了该项技术在我国西部复杂山地和东部复杂城区的两个典型三维地震勘探应用实例。最后分析讨论了节点仪器采集、超高效混叠采集技术、智能化信息化控制管理技术和压缩感知技术,认为这些技术会成为今后地震勘探特别是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宽一高 高效采集 宽频激发 宽频检波器 动态扫描 实时监控 数字化管理 谐波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北部缓坡带核桃园组油气运聚成藏过程 被引量:7
5
作者 张鑫 陈红汉 +1 位作者 龙昭 刘强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0-149,共10页
为了深入了解油气分布规律,利用流体包裹体显微荧光光谱和显微测温以及一维盆地模拟的埋藏热历史,结合地震构造属性和沉积相分析,对泌阳凹陷北部缓坡带核桃园组油气运聚成藏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北部缓坡带核桃园组第三段储层检测... 为了深入了解油气分布规律,利用流体包裹体显微荧光光谱和显微测温以及一维盆地模拟的埋藏热历史,结合地震构造属性和沉积相分析,对泌阳凹陷北部缓坡带核桃园组油气运聚成藏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北部缓坡带核桃园组第三段储层检测到橙黄色、黄绿色和蓝绿色3种颜色荧光油包裹体,反映了3幕不同成熟度的原油捕获。油包裹体的丰度和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埋藏史曲线表明,北部储层共存在两期三幕充注事件:第一期规模小,发生于断陷末期的相对低成熟度发橙黄色荧光油,第二期发生在中新世构造抬升期的相对高成熟度的黄绿色和蓝绿色荧光油。流体包裹体古压力模拟显示第二期油气充注时储层是超压状态,推测与当时的构造挤压有关。超压持续作用以及北部地层抬升造成与深凹带源岩增加的流体势差为第二期油气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频繁的断层活动,特别是走滑断裂使得单一的砂体顺层输导转变为砂体顺层输导+断裂垂直输导的复合立体运移输导体系,使得原油以高效率运移到凹陷北部缓坡带。这对精细理解构造抬升控制油气大规模运聚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聚 泌阳凹陷 流体包裹体 构造抬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波频散谱多模式高分辨率成像的多道信号比较法 被引量:4
6
作者 易佳 刘伊克 +2 位作者 胡昊 张郁山 杨宗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10-1720,共11页
高分辨率的面波频散谱成像是浅层地震勘探领域基于频散性质反演横波速度结构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在天然地震探测领域,仅利用两个台站记录的线性信号比较法(LSC),被广泛用来计算面波的频散谱,并用于大尺度的面波层析成像.然而互相关的成像... 高分辨率的面波频散谱成像是浅层地震勘探领域基于频散性质反演横波速度结构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在天然地震探测领域,仅利用两个台站记录的线性信号比较法(LSC),被广泛用来计算面波的频散谱,并用于大尺度的面波层析成像.然而互相关的成像方式会造成频散谱在低频端较低的分辨率.非线性信号比较法(NLSC)利用指数函数克服了这个问题,同时极大地提高了频散谱的成像分辨率.然而,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仅利用两个台站的地震记录,并不能将面波的频散特性完整地考虑在内,导致LSC和NLSC方法对高阶模式的成像存在较大的误差.由于主动源面波勘探多道采集的方式,基于信号比较理论的多道信号比较法(MSC)充分利用多道地震信号,可以获得准确的多模式成像,然而该方法需要计算任意两道的频散谱并叠加,存在冗余的计算,导致计算效率较低.因此,本研究对MSC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改进,通过追踪炮集记录上的面波波组提高了原方法的计算效率,同时,利用理论频散曲线进行叠加分析,验证了改进的MSC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通过与相移法、LSC和NLSC方法的对比分析,展示了MSC方法是一种准确的、高分辨率的面波多模式频散谱成像方法.实际地震资料的应用,揭示了MSC方法在浅层地震勘探中用于提取面波多模式频散信息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震勘探 横波速度 面波 频散曲线 信号比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函数数据重构的分频异常振幅衰减技术在巨厚黄土塬区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超群 田媛媛 +3 位作者 高秦 王智茹 惠智雄 罗文山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1-749,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区因巨厚黄土层覆盖的影响,地震资料通常存在很强的小炮检距强能量噪声和浅层宽频强折射噪声。针对此类噪声目前常用的去噪方法有相干噪声压制法和分频异常振幅衰减法,但实际应用中常存在信噪分离能力不足、边界...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区因巨厚黄土层覆盖的影响,地震资料通常存在很强的小炮检距强能量噪声和浅层宽频强折射噪声。针对此类噪声目前常用的去噪方法有相干噪声压制法和分频异常振幅衰减法,但实际应用中常存在信噪分离能力不足、边界效应、空间假频等问题。鉴于黄土塬区地下反射层平缓、同相轴倾角小、在同一时间层位上有效信号的能量级别差异有限的特点,采用随机函数数据重构方法,将小炮检距强能量噪声和浅层宽频强折射噪声转变成随机强能量噪声的形式,再利用分频异常振幅衰减法进行有效压制。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去噪效果好、振幅保真度高的特点,能更好地解决巨厚黄土塬区噪声压制问题,显著改善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区 强能量 小炮检距 强折射 随机函数 数据重排 分频异常振幅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威特地区高频信号衰减原因调查分析与研究
8
作者 王云雷 田永庆 +1 位作者 张嘉翔 吴荣成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5-538,共4页
科威特某项目采用G3iHD采集系统及与SL11数字检波器配套的超大道级采集技术方法进行地震数据采集,并在室内进行组合处理来提高数据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但技术人员处理资料时发现,资料存在高频成分衰减严重的问题。为此设计多种对比实验,... 科威特某项目采用G3iHD采集系统及与SL11数字检波器配套的超大道级采集技术方法进行地震数据采集,并在室内进行组合处理来提高数据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但技术人员处理资料时发现,资料存在高频成分衰减严重的问题。为此设计多种对比实验,并结合地质综合研究等方法分析科威特地区高频信号衰减原因。结果显示,地质因素是科威特地区高频信号衰减严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威特地区 高频衰减 数据采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