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叠前时间偏移和共反射面叠加技术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明忠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7年第4期275-279,共5页
随着勘探进程的深入和天然气勘探的需要,针对深层地质目标的勘探越来越迫切、难度也越来越大。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火成岩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由于该区石炭系目的层埋藏深、资料信噪比低,且火成岩反射不规则和波场复杂,给该... 随着勘探进程的深入和天然气勘探的需要,针对深层地质目标的勘探越来越迫切、难度也越来越大。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火成岩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由于该区石炭系目的层埋藏深、资料信噪比低,且火成岩反射不规则和波场复杂,给该区资料处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多域叠前去噪、视各向异性动校正等精细叠前道集处理的基础上,将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和共反射面叠加技术相结合,在提高石炭系火成岩偏移归位精度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火成岩低信噪比反射的成像效果,使该区针对石炭系火成岩的勘探攻关获得了重要突破,奠定了该地区天然气勘探资料处理技术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勘探 石炭系火成岩 视各向异性动校正 叠前时间偏移 共反射面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微震事件反演重定位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毛庆辉 王彦春 +2 位作者 王鹏 张旭亮 桂红兵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9-366,共8页
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资料处理解释的核心是微震事件反演定位,基于微震事件准确定位的裂缝成像结果可以为评价压裂施工效果、调整压裂设计和确定致密油气藏的开发方案等提供有效指导。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改进的微震事件反演... 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资料处理解释的核心是微震事件反演定位,基于微震事件准确定位的裂缝成像结果可以为评价压裂施工效果、调整压裂设计和确定致密油气藏的开发方案等提供有效指导。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改进的微震事件反演重定位方法。采取将常规的极化分析约束与空间约束相结合的思路,先对微震事件进行带极化分析约束的常规反演定位,再将走时残差目标函数加入空间约束项,对常规反演结果进行重定位。将常规方法和改进的方法应用于实际资料的微震事件反演定位并作裂缝成像,分别对压裂井中目的层段裂缝发育的走向、倾角、大小进行了描述,分析对比两种方法解释的裂缝形态,改进方法的成像结果成窄带状,收敛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 极化分析约束 空间约束 微震事件重定位 裂缝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波器组合问题的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曹务祥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5期505-510,共6页
关于检波器组合目前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观点,归纳主要有:单点接收能否代替组合检波、检波器的点距是否越小越好、组合效应是否随炮检距变化等。针对这些问题,分别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认为:由于数字检波器的问世和高密度采集方法的应用,单... 关于检波器组合目前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观点,归纳主要有:单点接收能否代替组合检波、检波器的点距是否越小越好、组合效应是否随炮检距变化等。针对这些问题,分别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认为:由于数字检波器的问世和高密度采集方法的应用,单点接收采集方式在有些地区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低信噪比地区检波器组合仍然是提高资料质量的主要手段;通常为了保护有效信号,要求检波器组合具有较小的空间尺度,但从提高资料信噪比角度,检波器的间距并不是越小越好,组合点距和组合图形应根据噪声特点进行设计;排列长度越长检波器点距的时差就越大,可能对组合效果的影响就越大,组合基距应随排列长度变化而变化,但影响组合效果的核心因素是Δt/T(△t为组合点距的时差,T为子波视周期),而Δt/T随排列长度的增加变化很小,实际上对组合效果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波器组合 信噪比 高密度采集 炮检距 相关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松地表对震源信号的影响与施工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0
4
作者 曹务祥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2期170-173,共4页
在疏松地表地区,可控震源及其与地表的耦合问题是引起振动信号畸变的主要因素。振动信号的畸变包括振幅畸变和相位畸变,这些畸变会降低相关信号的质量,而相位畸变对相关信号的影响尤为严重。在伊朗AMK三维工区,从表层条件、震源质量控... 在疏松地表地区,可控震源及其与地表的耦合问题是引起振动信号畸变的主要因素。振动信号的畸变包括振幅畸变和相位畸变,这些畸变会降低相关信号的质量,而相位畸变对相关信号的影响尤为严重。在伊朗AMK三维工区,从表层条件、震源质量控制参数(重点讨论了平均相位和峰值相位)、不同相位延迟下相关信号的变化,以及相位与相关信号质量的关系几方面,对相位畸变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相关信号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降低相位畸变程度和改善相关信号质量的措施。实际资料分析表明,在速度较低的疏松地表地区,振动信号容易发生畸变,使相关信号的旁瓣增大,而引起畸变的主要原因是可控震源与疏松地表之间的耦合问题。为此,提出了增加一次空振的扫描方式,即第一次振动的扫描信号不予记录,而是压实地表,改善可控震源与疏松地表之间的耦合关系,然后再按常规方式进行震源扫描。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使记录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分辨率和信噪比都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震源 相位畸变 疏松地表 耦合关系 相关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震源非线性扫描参数的定量选取 被引量:10
5
作者 曹务祥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由于大地滤波作用,地震波的频谱随频率呈指数衰减趋势,为了补偿这种衰减,在可控震源的施工当中往往采取非线性扫描,以达到提高地震分辨率的目的。但传统的非线性扫描参数的选取仅仅根据试验资料凭经验和视觉加以确定,缺少科学依据。通... 由于大地滤波作用,地震波的频谱随频率呈指数衰减趋势,为了补偿这种衰减,在可控震源的施工当中往往采取非线性扫描,以达到提高地震分辨率的目的。但传统的非线性扫描参数的选取仅仅根据试验资料凭经验和视觉加以确定,缺少科学依据。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分析,利用主要目的层的频谱特征,求出地震波的衰减曲线,找出非线性扫描的最佳参数,实现对可控震源非线性扫描参数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震源 分辨率 信噪比 地震资料 地震波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炮检域迭代直接静校正方法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黄明忠 冯泽元 周大同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8年第2期122-128,共7页
不同地区的表层结构往往有其特殊的复杂性,由此产生的静校正问题是困扰野外采集和资料处理的关键技术难题,甚至成为制约资料品质提高的瓶颈。研究工区内,由于广泛分布冲沟、悬崖等特殊地表,使得资料处理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就是静校正问... 不同地区的表层结构往往有其特殊的复杂性,由此产生的静校正问题是困扰野外采集和资料处理的关键技术难题,甚至成为制约资料品质提高的瓶颈。研究工区内,由于广泛分布冲沟、悬崖等特殊地表,使得资料处理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就是静校正问题。根据该区的资料特点和表层结构特点,提出了炮检域迭代直接静校正方法,通过共炮点叠加剖面和共接收点叠加剖面直接求取高程静校正的修正量,成功地解决了该区存在的复杂静校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程静校正 炮检域迭代直接静校正 表层结构 共炮点叠加 共接收点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扫描因子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曹务祥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1期62-64,共3页
传统的非线性扫描参数选取往往根据试验资料凭经验和分析加以确定,缺少科学依据。非线性扫描设计的基础是,地震波的频谱反映了大地的吸收和滤波作用,利用主要目的层段的频谱特征,求出地震波能量随频率变化的衰减曲线,进而求出大地滤波... 传统的非线性扫描参数选取往往根据试验资料凭经验和分析加以确定,缺少科学依据。非线性扫描设计的基础是,地震波的频谱反映了大地的吸收和滤波作用,利用主要目的层段的频谱特征,求出地震波能量随频率变化的衰减曲线,进而求出大地滤波的补偿曲线。根据扫描能量与扫描时间的正比关系,定量求出非线性扫描因子,进行单位频率能量的不等分配,从而达到对高频信号进行补偿的目的。实际应用表明,合理地选择非线性扫描因子,使地震分辨率得到了明显提高,资料的品质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 补偿 扫描 分辨率 非线性因子 量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空间密度采样资料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曹务祥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6年第3期178-182,共5页
高空间密度采样通过小道距、不组合、高覆盖的采集方式,比较精细地记录了地震波场,避免了空间假频的产生尤其是低频线性干扰,也避免了组合检波带来的高频弱小信号能量降低,为勘探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在处理方法上可以根据低频线性干... 高空间密度采样通过小道距、不组合、高覆盖的采集方式,比较精细地记录了地震波场,避免了空间假频的产生尤其是低频线性干扰,也避免了组合检波带来的高频弱小信号能量降低,为勘探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在处理方法上可以根据低频线性干扰的分布特征,合理地进行接收道组合,以减少高密度采样带来的大数据量, 同时又能收到比野外组合检波更好的效果。高密度数据的无假频特征更加适合于常规二维信噪分离方法。高密度采样的高覆盖次数更有利于叠加去噪,比组合压噪更有效。通过实际资料的组合与不组合、叠前与叠后资料的对比分析,展现了高密度资料的去噪优势和高频信号的保护能力,并提出弱小高频信号的提取是高密度资料处理的重要环节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波器组合 滤波 假频 分辨率 信噪比 高密度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正演模拟指导速度谱解释 被引量:1
9
作者 曹务祥 王彦娟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6年第6期398-401,共4页
在地震资料的处理中,速度分析是关键一环。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的地区,受不同产状地层的影响,波场变化较大,反射波时距曲线已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双曲线形态,加上低信噪比的因素,在速度谱上能量团往往比较分散,速度变化较大,常发生速度倒转... 在地震资料的处理中,速度分析是关键一环。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的地区,受不同产状地层的影响,波场变化较大,反射波时距曲线已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双曲线形态,加上低信噪比的因素,在速度谱上能量团往往比较分散,速度变化较大,常发生速度倒转,使处理人员很难把握速度的趋向。针对这一问题,探索了一种利用正演模型,生成CMP道集,再做速度分析的途径,从中找出了在特殊构造下的速度变化规律,增加了速度拾取的准确性。对复杂构造特征有代表性的逆掩断层进行探讨说明,利用模型正演指导速度谱解释的方法,可以提高速度谱的解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演模拟 逆掩断层 速度谱 CMP道集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