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岗岩型干热岩储层裂缝刻画的三维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研究
1
作者 连晟 程正璞 +2 位作者 吴俊军 董金伟 田蒲源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2-461,共10页
【研究目的】花岗岩型干热岩储层中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对增强型地热系统(EGS)工程中钻孔部署和开采方案确定至关重要。【研究方法】本文旨在通过高精度的地震资料和属性特征分析方法,对花岗岩储层中天然裂缝的特征、空间分布进行预测,为... 【研究目的】花岗岩型干热岩储层中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对增强型地热系统(EGS)工程中钻孔部署和开采方案确定至关重要。【研究方法】本文旨在通过高精度的地震资料和属性特征分析方法,对花岗岩储层中天然裂缝的特征、空间分布进行预测,为EGS工程施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宽频带、宽角度、高密度采样的三维地震数据,采用构造导向滤波和多窗口倾角扫描等处理方法,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进一步优化了花岗岩内幕探测效果。同时,本文还结合多方位角约束的地震属性体、最大似然体、相干体、曲率体、方差体和蚂蚁体等三维地震属性,对裂缝簇的空间分布密度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通过综合属性分析认为研究区花岗岩型干热岩储层主要发育北东向和北西向裂缝的规律,该规律与钻孔成像测井结果高度吻合。【结论】通过高精度的地震资料和属性特征分析方法,成功预测了花岗岩型干热岩储层中天然裂缝的特征和空间分布,为EGS工程施工中的裂隙探测、钻孔部署和开采方案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 地震属性 花岗岩裂隙 增强型地热系统 干热岩 地热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成岩覆盖区地震有效成像技术探讨及其在辽西金羊盆地油气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月成 李永飞 +3 位作者 孙守亮 张涛 张伟 张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69-1484,共16页
辽西金羊盆地是下辽河盆地外围盆地群中面积最大的中生代盆地,盆地浅层火成岩广泛发育、其厚度大、期次较多,受火成岩对地震信号屏蔽以及该地区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的影响,使得地震勘探采集的原始资料信噪比低、火成岩下伏地层反射能量弱... 辽西金羊盆地是下辽河盆地外围盆地群中面积最大的中生代盆地,盆地浅层火成岩广泛发育、其厚度大、期次较多,受火成岩对地震信号屏蔽以及该地区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的影响,使得地震勘探采集的原始资料信噪比低、火成岩下伏地层反射能量弱,给地震资料的有效成像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根据原始地震资料特点,采用针对性的采集、处理技术,首先从采集方面以大能量激发、低频检波器接收,并且处理中应用反射能量补偿、静校正、叠前多域去噪等几项技术进一步提高资料的深层反射能量和信噪比,最后通过高精度速度场建模与地震偏移成像技术的多种方法对比,优选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进行最终成像。与以往地震资料比较,采用这套有效成像技术重新处理的地震剖面信噪比、分辨率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深层反射能量得以有效恢复,火成岩的下伏地层反射信号清晰、地层接触关系明确,特别是大倾角地层及断层的成像得以明显改善,为后续的构造解释和勘探潜力区评价提供了高质量的地震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火成岩覆盖区 二维地震 透射损失补偿 多域去噪 静校正 叠前时间偏移 地质调查工程 辽西金羊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井中微地震监测方法的压裂效果评价--以吉林探区Y22井为例 被引量:17
3
作者 赵超峰 贾振甲 +3 位作者 田建涛 高荣锦 张伟 赵建宇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168,共8页
储层水力压裂效果评价对指导油气田精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准确评价压裂效果,提出了一套井中微地震监测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在准确定位微地震事件基础上,分析微地震事件时空分布特征,剔除无效事件,利用有效事件定量描述缝网长、宽、高、... 储层水力压裂效果评价对指导油气田精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准确评价压裂效果,提出了一套井中微地震监测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在准确定位微地震事件基础上,分析微地震事件时空分布特征,剔除无效事件,利用有效事件定量描述缝网长、宽、高、走向、改造体积等,再结合储层性质、压裂施工参数等解释裂缝产生的原因,客观地评价压裂效果。该方法在吉林探区Y22井的应用结果表明:压裂裂缝走向与其周边小断层或天然裂隙走向一致;测井解释成果和微地震监测结果具有相关性,测井解释好的压裂段储层改造体积相对较大、微地震事件数量相对较多、裂缝复杂度更高;压裂过程中产生的离散微地震事件为压力传导造成低应力区应力释放产生的事件,不是由压裂窜层造成;Y22井周边的生产井因前期压裂改造和后期油气排采引起的地层能量亏空,造成了压裂裂缝的不对称性。该研究成果在解释微地震事件时空分布特征,提高对压裂和储层性质认识,客观、准确地评价压裂效果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监测 压裂评价 储层特征 压裂参数 油田开发 不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ML和海绵边界的伪谱法弹性波模拟复合吸收边界条件 被引量:9
4
作者 马锐 邹志辉 +1 位作者 芮拥军 贾东顺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4-103,共10页
弹性波数值模拟中分裂格式的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SPML)难以吸收与边界接近平行传播的地震波,并会产生数值噪声,降低了地震波模拟的精度。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复合吸收边界条件,将SPML边界条件与海绵吸收边界条件组合成边界的内外层,实现... 弹性波数值模拟中分裂格式的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SPML)难以吸收与边界接近平行传播的地震波,并会产生数值噪声,降低了地震波模拟的精度。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复合吸收边界条件,将SPML边界条件与海绵吸收边界条件组合成边界的内外层,实现了对与边界接近平行传播地震波的有效吸收。针对数值噪声沿边界传播的特点,对复合边界中的海绵边界吸收系数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海绵边界对平行于边界方向传播的地震波的衰减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对入射至边界处地震波的吸收效果。数值测试结果显示,不论对简单速度模型还是复杂速度模型,复合吸收边界对地震波的吸收效果优于常规SPML边界的吸收效果,且不会产生明显的数值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匹配层 海绵吸收边界 复合吸收边界 伪谱法 弹性波正演模拟 弹性波方程 数值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压裂井中监测方法不对称压裂裂缝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田建涛 赵超峰 +5 位作者 张伟 冯博 李金伟 徐海峰 姚洪亮 赵建宇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3-571,共9页
针对水力压裂井中监测方法易监测到不对称压裂裂缝及影响压裂评价的问题,提出不对称压裂裂缝解释方法.该方法利用微地震属性与储层的相关性,以表征储层特征的三维地震数据作为中间桥梁,综合区域地质认识,研究了储层对微地震事件空间分... 针对水力压裂井中监测方法易监测到不对称压裂裂缝及影响压裂评价的问题,提出不对称压裂裂缝解释方法.该方法利用微地震属性与储层的相关性,以表征储层特征的三维地震数据作为中间桥梁,综合区域地质认识,研究了储层对微地震事件空间分布的影响,分析不对称压裂裂缝形成原因,总结微地震事件分布规律,准确评价压裂改造效果,提高储层地质认识,验证地震、地质研究成果,指导油气开发;并从微地震事件震级、b值、压裂施工曲线、监测距离等角度验证分析结果,提高解释的可信度.辽河探区两个应用实例表明,对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差较小的均匀储层,各段压裂裂缝走向大体一致,微地震事件发散,压裂波及宽度大,震级变化范围小;与主应力方向平行或近于平行的天然裂隙或断层可起到压裂诱导作用,促使压裂裂缝优先沿天然裂缝或断层发育,微地震事件集中分布,震级变化范围大.研究结果表明:为提高监测效果,应选择距离合适的监测井,或采用多井监测,避免因监测条件造成不对称压裂裂缝假象;如果监测距离在有效范围内,及时从储层角度查找不对称压裂裂缝形成原因,以指导压裂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监测 水力压裂裂缝 微地震属性 不对称 相关性 相干体切片 天然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