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海上L低渗油藏CO_(2)混相驱微观动用特征实验研究
1
作者
何洋
汪周华
+2 位作者
郑祖号
涂汉敏
何友才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9-596,共8页
渤海L低渗油藏储层整体表现出中孔、低渗的特点且油藏流体低密度、低黏度,在开发前期已经进行水驱补能,亟须探索不同开发方式的可行性研究,为后续合理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但该油藏不同驱替方式微观动用特征、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尚不明确。...
渤海L低渗油藏储层整体表现出中孔、低渗的特点且油藏流体低密度、低黏度,在开发前期已经进行水驱补能,亟须探索不同开发方式的可行性研究,为后续合理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但该油藏不同驱替方式微观动用特征、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尚不明确。以渤海L低渗油藏为研究对象,选取储层内部2块代表性砂岩岩心,运用在线核磁驱替技术,开展岩心CO_(2)混相驱油和水驱转CO_(2)混相驱油室内实验测试,在驱替过程中对岩心进行实时扫描,明确不同驱替方式微观动用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相同驱替条件下驱替2.0 PV流体后,高渗岩心a(33.80×10^(-3)μm^(2))和低渗岩心b(2.95×10^(-3)μm^(2))CO_(2)混相驱(最终驱替效率分别为69.31%,66.18%)相比水驱转CO_(2)混相驱(驱替效率分别为58.07%,56.97%)效果更佳;高渗岩心相比于低渗岩心大孔占比更多,孔隙连通性强,CO_(2)混相驱油以及水驱转CO_(2)混相驱油的驱替效率分别提高3.13%和1.10%,表明物性对驱替效率影响较小;高渗岩心和低渗岩心水驱时孔喉动用下限分别为0.019 7μm和0.009 8μm,渗透率低使得压差较大,故孔喉动用下限更低;当水驱转CO_(2)混相驱后,油、气、水三相渗流,增大了实验压差,此时孔喉动用下限分别降低至0.008μm和0.004 9μm,与一直使用CO_(2)混相驱2块岩心孔喉动用下限(0.006 9μm、0.005 2μm)接近;推荐CO_(2)混相驱为L油藏后期合理开发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核磁
CO_(2)驱
水驱转CO_(2)驱
砂岩油藏
驱替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含硫气藏固态硫颗粒微观运移沉积机理
被引量:
8
2
作者
莫超平
张广东
+4 位作者
张志伟
王宁
杨森
张明迪
何友才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7-670,共4页
目前大多数硫沉积研究停留在宏观实验阶段,主要研究固态硫对储层的伤害,而固态硫颗粒在微观孔隙中的运移沉积机理尚未见报道。文中通过ICEM软件构建孔喉简化模型,运用Fluent的离散相DPM模型,模拟分析固态硫颗粒在孔喉中的微观运移沉积...
目前大多数硫沉积研究停留在宏观实验阶段,主要研究固态硫对储层的伤害,而固态硫颗粒在微观孔隙中的运移沉积机理尚未见报道。文中通过ICEM软件构建孔喉简化模型,运用Fluent的离散相DPM模型,模拟分析固态硫颗粒在孔喉中的微观运移沉积机理。模拟结果表明:固态硫颗粒在孔隙中的运移过程分为进入孔喉、通过孔喉、颗粒沉积3个阶段;运移过程中硫沉积率与气体中硫颗粒直径、孔喉直径、硫颗粒质量流量、压差等因素有关;以直径0.5μm的固态硫颗粒为例,当孔隙直径为10μm、喉道直径为5μm时,硫颗粒沉积达到稳定,硫沉积率为4.42%。研究成果能为高含硫气藏硫沉积机理研究及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藏
固态硫颗粒
微观运移
储层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上L低渗油藏CO_(2)混相驱微观动用特征实验研究
1
作者
何洋
汪周华
郑祖号
涂汉敏
何友才
机构
西南
石油
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海油能源发展工程技术
分公司
中海油实验
中心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物探分公司装备制造与服务中心
出处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9-596,共8页
文摘
渤海L低渗油藏储层整体表现出中孔、低渗的特点且油藏流体低密度、低黏度,在开发前期已经进行水驱补能,亟须探索不同开发方式的可行性研究,为后续合理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但该油藏不同驱替方式微观动用特征、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尚不明确。以渤海L低渗油藏为研究对象,选取储层内部2块代表性砂岩岩心,运用在线核磁驱替技术,开展岩心CO_(2)混相驱油和水驱转CO_(2)混相驱油室内实验测试,在驱替过程中对岩心进行实时扫描,明确不同驱替方式微观动用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相同驱替条件下驱替2.0 PV流体后,高渗岩心a(33.80×10^(-3)μm^(2))和低渗岩心b(2.95×10^(-3)μm^(2))CO_(2)混相驱(最终驱替效率分别为69.31%,66.18%)相比水驱转CO_(2)混相驱(驱替效率分别为58.07%,56.97%)效果更佳;高渗岩心相比于低渗岩心大孔占比更多,孔隙连通性强,CO_(2)混相驱油以及水驱转CO_(2)混相驱油的驱替效率分别提高3.13%和1.10%,表明物性对驱替效率影响较小;高渗岩心和低渗岩心水驱时孔喉动用下限分别为0.019 7μm和0.009 8μm,渗透率低使得压差较大,故孔喉动用下限更低;当水驱转CO_(2)混相驱后,油、气、水三相渗流,增大了实验压差,此时孔喉动用下限分别降低至0.008μm和0.004 9μm,与一直使用CO_(2)混相驱2块岩心孔喉动用下限(0.006 9μm、0.005 2μm)接近;推荐CO_(2)混相驱为L油藏后期合理开发方式。
关键词
在线核磁
CO_(2)驱
水驱转CO_(2)驱
砂岩油藏
驱替效率
Keywords
onlin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CO_(2)flooding
water flooding to CO_(2)flooding
sandstone reservoir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分类号
TE34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含硫气藏固态硫颗粒微观运移沉积机理
被引量:
8
2
作者
莫超平
张广东
张志伟
王宁
杨森
张明迪
何友才
机构
西南
石油
大学
石油
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中国
石化
西南
油气
分公司
勘探
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物探分公司装备制造与服务中心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7-670,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含硫气藏井筒硫沉积机理研究”(51474181)。
文摘
目前大多数硫沉积研究停留在宏观实验阶段,主要研究固态硫对储层的伤害,而固态硫颗粒在微观孔隙中的运移沉积机理尚未见报道。文中通过ICEM软件构建孔喉简化模型,运用Fluent的离散相DPM模型,模拟分析固态硫颗粒在孔喉中的微观运移沉积机理。模拟结果表明:固态硫颗粒在孔隙中的运移过程分为进入孔喉、通过孔喉、颗粒沉积3个阶段;运移过程中硫沉积率与气体中硫颗粒直径、孔喉直径、硫颗粒质量流量、压差等因素有关;以直径0.5μm的固态硫颗粒为例,当孔隙直径为10μm、喉道直径为5μm时,硫颗粒沉积达到稳定,硫沉积率为4.42%。研究成果能为高含硫气藏硫沉积机理研究及防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
高含硫气藏
固态硫颗粒
微观运移
储层伤害
Keywords
high sulfur gas reservoir
solid sulfur particles
microscopic transport
reservoir damage
分类号
TE3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海上L低渗油藏CO_(2)混相驱微观动用特征实验研究
何洋
汪周华
郑祖号
涂汉敏
何友才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含硫气藏固态硫颗粒微观运移沉积机理
莫超平
张广东
张志伟
王宁
杨森
张明迪
何友才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