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肖塘南地区走滑断裂特征与断溶体勘探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梁 孙庭斌 +6 位作者 陈迎楠 张怡 王玉珊 王硕 赵婧 王雅迪 李栋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9-245,共7页
断裂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缝洞型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控储、控藏和控富,是油气地质分析的热点。由于肖塘南地区二维测线对断裂的解释及识别难度大,对断裂控储控藏的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奥陶系油气勘探。为此,基于肖... 断裂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缝洞型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控储、控藏和控富,是油气地质分析的热点。由于肖塘南地区二维测线对断裂的解释及识别难度大,对断裂控储控藏的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奥陶系油气勘探。为此,基于肖塘南地区新三维地震资料,在分析区域地质概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走滑断裂的构造、演化特征,明确了走滑断裂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进而提出了目标优选思路。研究表明,平面上肖塘南地区发育3条NE向走滑断裂带,具有线状、马尾状、半花状组合样式;纵向上发育深层、浅层2套断裂系统,深层走滑断裂形成于加里东早—中期,表现为陡直或花状样式,浅层断裂形成于加里东晚期—海西期,表现为负花状构造走滑断裂。研究区内顺南4断裂带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由南向北表现为线性断裂区——马尾状断裂区。在马尾状断裂区内,地层破碎严重,有利于岩溶作用,断溶体油气藏更为发育,是风险勘探优先选择的区域。研究认识对该区奥陶系断溶体油气藏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断溶体 油气藏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西大安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煤岩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5
2
作者 舒红林 章超 +4 位作者 程青松 苏展鸿 张涵冰 郭宁 孟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08,共12页
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地层是四川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在钻探过程中普遍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但前期的研究工作仅停留在烃源岩评价层面,未对煤岩气的地质条件开展评价。基于此,通过对渝西大安地区龙潭组煤岩的取心实测数据和相关钻井资料... 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地层是四川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在钻探过程中普遍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但前期的研究工作仅停留在烃源岩评价层面,未对煤岩气的地质条件开展评价。基于此,通过对渝西大安地区龙潭组煤岩的取心实测数据和相关钻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龙潭组煤岩的分布特征、烃源特征、储层特征、含气性特征和保存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渝西大安地区龙潭组煤岩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研究认为:大安地区位于龙潭组煤岩沉积有利相带,煤岩广泛分布,单层厚度薄,发育较为集中;煤岩结构以原生结构为主,具有中低灰分特征,割理和孔隙发育;煤岩含气性好,游离气含量高,具有高孔隙度、高地层压力和高含气量的特征;煤岩顶底板发育泥岩,保存条件好。综合评价表明,大安地区龙潭组煤岩孔渗性好、含气量高且埋深适中,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大安地区 龙潭组 煤岩气 地质特征 勘探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弹性介质中的快慢纵波联合逆时偏移方法
3
作者 李振春 陈飞旭 +3 位作者 王九拴 杨静 张琦 李一凡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27-2636,共10页
逆时偏移作为一种高精度成像方法,在勘探地震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的逆时偏移算法大多是针对声学或弹性介质的,缺乏在孔弹性介质中的研究与应用;孔弹性介质中复杂的多波耦合也给高精度成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在孔弹性介质中分离了... 逆时偏移作为一种高精度成像方法,在勘探地震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的逆时偏移算法大多是针对声学或弹性介质的,缺乏在孔弹性介质中的研究与应用;孔弹性介质中复杂的多波耦合也给高精度成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在孔弹性介质中分离了快纵波和慢纵波并使用它们进行联合逆时偏移.首先基于孔弹性介质波动方程,本文根据不同波型之间的偏振关系使用一种双外积算法将总波场解耦并产生完全分离的快纵波与慢纵波.随后,利用分离后的快纵波和慢纵波,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快慢纵波联合的孔弹性逆时偏移方法用于高孔隙度区域进行成像.数值实验发现,快纵波和慢纵波对地下介质速度和孔隙度变化的成像敏感性不同:使用快纵波能够准确成像与速度变化相关的反射层,而慢纵波对孔隙度具有非常好的刻画能力.本文分别通过多层模型和部分Marmousi2模型的成像结果证明了上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时偏移 孔弹性介质 波场分离 孔隙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阶速度-应力方程的起伏地表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4
作者 李振春 卫二祥 +2 位作者 黄建平 王九拴 杨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最小二乘逆时偏移(least-squares reverse time migration,LSRTM)具有更高的成像分辨率、振幅保真性及均衡性等优势。然而,目前的LSRTM算法大多基于水平地表假设,在面对复杂地形时无法很好地适应剧烈的起伏地表。基于二阶常密度声波方程... 最小二乘逆时偏移(least-squares reverse time migration,LSRTM)具有更高的成像分辨率、振幅保真性及均衡性等优势。然而,目前的LSRTM算法大多基于水平地表假设,在面对复杂地形时无法很好地适应剧烈的起伏地表。基于二阶常密度声波方程的LSRTM算法忽略了密度变化对振幅的影响,很难在变密度介质中取得保真的成像结果。为此,从一阶速度-应力方程出发,在曲线坐标系下推导相应的扰动方程和伴随方程,并通过伴随状态法给出梯度更新公式,最终实现基于贴体网格的起伏地表LSRTM算法。模型试算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对复杂地表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消除起伏地表的影响、压制低频噪声、恢复高频成分、均衡成像振幅,实现地下变密度介质的高分辨率和高保真度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体网格 起伏地表 一阶速度-应力方程 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波分离的起伏地表逆时偏移成像
5
作者 卫二祥 李振春 +2 位作者 黄建平 王九拴 杨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0,共9页
传统的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对起伏地形的适应性不强,无法对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地下构造准确成像。而全波场互相关成像条件会在偏移结果中产生低频噪声,以及在地下构造速度变化剧烈的区域,还可能产生偏移假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基于行波... 传统的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对起伏地形的适应性不强,无法对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地下构造准确成像。而全波场互相关成像条件会在偏移结果中产生低频噪声,以及在地下构造速度变化剧烈的区域,还可能产生偏移假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基于行波分离的起伏地表逆时偏移成像算法。在这种算法中,首先推导曲线坐标系下的声波方程,采用贴体网格和Lebedev网格实现了起伏地表下的高精度数值模拟;然后利用Poynting矢量对地震波场进行行波分离,并推导相应的互相关成像条件;最终选择合适的波场成分进行互相关成像。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消除起伏地表的影响、压制低频噪声和偏移假象,从而获得高信噪比的成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分离 Poyting矢量 贴体网格 起伏地表 逆时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物理建模技术在玛湖西斜坡储集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于宝利 赵小辉 +3 位作者 瞿建华 曹小璐 邓勇 王晓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0-725,共6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下三叠统百口泉组为一套扇三角洲前缘砂砾岩沉积,常规的叠后波阻抗反演不能区分有效储集层和致密储集层,制约了井位部署和储量计算。通过已有测井资料弹性参数交会发现,纵横波速度比是区分致密储集层和有效储...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下三叠统百口泉组为一套扇三角洲前缘砂砾岩沉积,常规的叠后波阻抗反演不能区分有效储集层和致密储集层,制约了井位部署和储量计算。通过已有测井资料弹性参数交会发现,纵横波速度比是区分致密储集层和有效储集层的有效弹性敏感参数。通过准确计算泥质含量、有效孔隙度及含水饱和度等参数,选择了合理的岩石物理模型,有效提高了横波速度估算精度,为研究区叠前弹性敏感参数反演提供了基础资料保障。在此基础上,优选纵横波速度比参数有效落实了有效储集层的分布,钻井成功率达到80%,为研究区井位部署及储量落实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百口泉组 岩石物理建模 横波速度预测 纵横波速度比 储集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煤岩地质特征及煤层气富集主控地质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M区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郭晓娇 王雷 +3 位作者 姚仙洲 李旭 张林科 王晓双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6,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M区上石炭统本溪组顶部8#厚煤层分布广泛,有机质热成熟度高。该区煤层埋深大、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且煤岩基础地质特征及深部煤层气富集规律尚不明确、有利目标优选标准尚未建立,这严重制约了深部煤层气的高效勘探。为... 鄂尔多斯盆地M区上石炭统本溪组顶部8#厚煤层分布广泛,有机质热成熟度高。该区煤层埋深大、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且煤岩基础地质特征及深部煤层气富集规律尚不明确、有利目标优选标准尚未建立,这严重制约了深部煤层气的高效勘探。为了促进深部煤层气的增储和高效产出,进一步发展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深部煤层气富集理论,基于研究区76口井的岩心观察、实验分析测试、扫描电镜、测—录井资料,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深部煤层地质特征及煤层气富集主控因素两方面的研究工作,初步明确了该区深部煤层气的勘探潜力。鄂尔多斯盆地M区上石炭统本溪组顶部8#煤以焦煤—瘦煤为主,为中高阶煤;亮煤和半亮煤厚度为2~6 m;有机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占比79.8%;工业组分表现为中高挥发分及灰分、固定碳丰富、低水分;煤岩储层孔缝发育,以原生孔隙为主,其孔隙主要由微孔和大孔组成;含气量介于16~25 m^(3)/t之间。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富集情况主要受煤储层、构造2个因素控制。以6 m以上的厚煤层发育区、远离断裂带(断距小于5 m)的裂缝发育区、微构造高点作为深部煤层气有利勘探区优选原则,优选出8#煤有利勘探面积共207 km^(2),其中Ⅰ类区97 km^(2),Ⅱ类区110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富集高产 主控因素 本溪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特殊地理环境下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建章 张进铎 +2 位作者 赖江德 蔡东地 杨广琴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8年第3期201-205,共5页
海南福山凹陷地理环境特殊,属于陆地与浅海过渡区域,其地表条件及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由此导致了地震资料品质差、分辨率低。通过开展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处理后的资料效果令人满意。关键的处理技术包括微测井积分法静校正技术、... 海南福山凹陷地理环境特殊,属于陆地与浅海过渡区域,其地表条件及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由此导致了地震资料品质差、分辨率低。通过开展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处理后的资料效果令人满意。关键的处理技术包括微测井积分法静校正技术、匹配滤波法子波整形技术以及交互减去法压制多次波技术。针对海南特殊地理地表条件,在大炮初至、折射法静校正和层析法静校正等常规静校正技术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开发研制的微测井积分法静校正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静校正问题,使得有效反射的连续性得到明显的改善。在对主要的地震资料一致性处理方法优缺点对比的基础上,采用匹配滤波法子波整形技术消除了不同接收条件下的地震信号的不一致性。研究区内浅表层火成岩的存在,导致了多次波异常发育,采用交互减去法压制多次波技术后,消除了多次波干扰,有效地保护了一次有效反射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校正 子波整形 多次波压制 信噪比 资料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形聚类的沉积微相定量解释技术研究——以中东地区X油田为例 被引量:22
9
作者 徐海 都小芳 +4 位作者 高君 孙红军 郑磊 陆红梅 胡鹏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44-755,共12页
中东地区X油田礁滩储层薄、纵横向沉积相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因而不同岩相的油气产量差异较大,同时使得基于地震波形的沉积微相定量描述受到处理、解释以及聚类方法与参数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储层沉积微相的预测精度,在一定程度上... 中东地区X油田礁滩储层薄、纵横向沉积相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因而不同岩相的油气产量差异较大,同时使得基于地震波形的沉积微相定量描述受到处理、解释以及聚类方法与参数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储层沉积微相的预测精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或消除上述因素的影响,提出了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的基于波形相对变化的波形-微相定量表征综合解释技术,主要包括:(1)相对保幅的叠后高分辨率处理;(2)全三维高精度地层扫描解释与井震层序标定;(3)波形特征参数分析与分类;(4)波形-微相聚类与定量表征。基于波形聚类的沉积微相定量解释技术应用研究表明,地震资料的保幅处理是研究微相分类的前提,高频地震层序约束下的井震标定与波形聚类是沉积微相定量表征的核心。该方法是解决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岩相预测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储层 沉积微相 波形聚类 定量表征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黄土塬地震资料信噪比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雪侠 彭朝全 +2 位作者 付守献 杨志军 周夏丽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7-41,8,共5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巨厚黄土塬区地震勘探为例,针对黄土塬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的特点,以中生界与古生界砂岩储层预测和古地貌刻画为目标,通过对影响地震资料信噪比的因素分析和不同去噪技术的研究,提出了适应黄土塬区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巨厚黄土塬区地震勘探为例,针对黄土塬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的特点,以中生界与古生界砂岩储层预测和古地貌刻画为目标,通过对影响地震资料信噪比的因素分析和不同去噪技术的研究,提出了适应黄土塬区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有效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 地震资料处理 信噪比 鄂尔多斯盆地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横波勘探中的低幅异常消除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海立 邓志文 +4 位作者 黄汉卿 于宝华 尹吴海 马立新 栗美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3-40,共8页
近年来,在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开展了横波地震勘探,但是由于该区低幅度构造发育,横波静校正引起的“低幅”异常与上述低幅度构造相互混杂,难以区分。为此,针对该区横波表层调查难以控制表层横波速度模型的变化、横波近偏移距初至污染严... 近年来,在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开展了横波地震勘探,但是由于该区低幅度构造发育,横波静校正引起的“低幅”异常与上述低幅度构造相互混杂,难以区分。为此,针对该区横波表层调查难以控制表层横波速度模型的变化、横波近偏移距初至污染严重、横波折射层发育导致高速界面难以确定等问题,首先采用曲线拟合技术预测污染区横波初至时间确保初至完整性,然后采用面波模型与多层折射分层联合约束反演横波表层速度,最后通过基于速度谱分析的层位匹配建模技术确定合理的横波速度界面,形成了横波表层“低幅”异常消除技术,并进行了现场应用及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曲线拟合技术可以弥补近道污染区横波初至空白,保证层析反演模型的完整性;②基于瑞雷波的频散特性反演建模可以为确定该区浅层横波速度提供可靠的资料,提高浅层模型精度;③面波模型与多层折射分层联合约束反演能够更准确的反演该区表层横波速度场,较好地建立横波速度模型,消除横波剖面上“低幅”异常现象。结论认为,所形成的横波地震勘探低幅异常消除技术消除了横波静校正引起的“低幅”异常现象,提高了横波地震资料的成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速度模型 横波初至 曲线拟合 面波反演 多层折射层析 柴达木盆地 三湖坳陷 “低幅”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及其在山地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兴 朱斗星 +9 位作者 韩冰 牛卫涛 刘伟 罗瑀峰 王高成 周川江 徐进宾 蒋立伟 姜忠诚 郑建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8-15,共8页
中国石油浙江油田公司在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经过多年的山地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创建了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并形成了国家能源行业的技术规程《页岩气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规程:NB/T 10839—2021》。该技术作为地质工程一体化... 中国石油浙江油田公司在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经过多年的山地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创建了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并形成了国家能源行业的技术规程《页岩气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规程:NB/T 10839—2021》。该技术作为地质工程一体化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油气勘探开发全生命周期,围绕页岩储层品质、钻井品质、完井品质、开发品质,注重各专业学科融合、全链条协同互动,提高评价认识精准度、工程实施符合度,最终实现了页岩气高效开发系统工程的高质量发展;其基础是储层地质地震预测,核心是地质综合研究,关键是钻探工程的实施应用;由此建立的能源行业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规程,以地震地质数据为基础,通过钻探工程与生产数据动态迭代更新三维储层模型的工作方法,并以模型驱动指导山地页岩气井位部署设计优化、钻井地质导航及压裂优化全链条一体化实现提产提效的工作模式,全方位保障了页岩气产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结论认为,所形成的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及其技术规程,在山地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取得了的良好实践应用效果,证实了该技术是实现非常规油气效益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实现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和提升管控工程质效水平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页岩气 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 储层建模 甜点 模型驱动 钻井导航 压裂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VT域方位各向异性技术在中非花岗岩裂缝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夏亚良 魏小东 +4 位作者 王中凡 曹晖 张素红 陈刚 王迎晓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0-147,共8页
裂缝预测是花岗岩潜山油藏勘探开发攻关的难题之一。为此,从花岗岩裂缝地质特征出发,优选敏感偏移距及方位角OVT道集,利用纵波方位各向异性技术预测花岗岩裂缝发育强度及走向;同时结合FMI测井、试油等数据得到具有实际地质意义的裂缝发... 裂缝预测是花岗岩潜山油藏勘探开发攻关的难题之一。为此,从花岗岩裂缝地质特征出发,优选敏感偏移距及方位角OVT道集,利用纵波方位各向异性技术预测花岗岩裂缝发育强度及走向;同时结合FMI测井、试油等数据得到具有实际地质意义的裂缝发育强度及走向结果。以中非花岗岩潜山裂缝储层为例,预测出的花岗岩裂缝发育特征与研究区构造地质特征吻合,单井预测走向与FMI测井一致,裂缝强度与试油产液量一致,验证了方位各向异性井震联合花岗岩裂缝预测方法的可靠性,并且使得裂缝预测精度得到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T道集 花岗岩基底 方位各向异性 裂缝预测 裂缝强度 裂缝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二叠系隐伏构造特征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阴钰毅 姚志纯 +4 位作者 郭小波 王乐立 陈思谦 余小雷 岑向阳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88,共10页
利用线束三维地震、非地震以及YT2等井的实钻资料,结合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银洞子地区构造演化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对该区逆冲推覆构造的构造特征、油气成藏条件和勘探前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银洞子地区... 利用线束三维地震、非地震以及YT2等井的实钻资料,结合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银洞子地区构造演化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对该区逆冲推覆构造的构造特征、油气成藏条件和勘探前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银洞子地区构造模式为典型的前展式逆冲构造,新逆冲体发育在老逆冲体之下,自西向东发育韦州—安国断裂(韦安断裂)、青龙山—平凉断裂(青平断裂)及惠安普—沙井子断裂(惠沙断裂)。(2)在惠沙断裂与青平断裂下盘,受燕山期自西向东的推覆应力作用,地层发生褶皱变形,发育呈排状展布的隐伏构造。(3)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隐伏构造对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隐伏构造内二叠系源储配置关系良好,发育多套砂岩储层,圈闭较多,且保存条件较好,是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上古生界勘探领域的重要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二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尺度断裂沿层曲率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建波 刘之的 +1 位作者 段玉顺 丁富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1-900,共10页
沿层曲率作为地震属性的一种,不仅有数学几何意义更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和相干体相比,沿层曲率在油气勘探中常被用于刻画地质构造形态及断裂精细解释,特别是在小尺度断裂发育的地区更为有效。而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利用沿层曲率所描述的... 沿层曲率作为地震属性的一种,不仅有数学几何意义更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和相干体相比,沿层曲率在油气勘探中常被用于刻画地质构造形态及断裂精细解释,特别是在小尺度断裂发育的地区更为有效。而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利用沿层曲率所描述的断裂效果不太明显。为进一步明确对于刻画断裂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其适用条件,以鄂尔多斯盆地Q区Tj9为研究对象,基于Geoeast软件对该区小尺度断裂系统从选取属性、方位角、频带三个方面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曲率比相干体更适用于刻画较小尺度的断层;(2)平面上从平行断裂的方位观测,断裂识别不清晰;从垂直断裂的方位观测,易于识别;(3)在反射层同相轴较强时,中高频段对断裂识别更清楚;在反射层同相轴较弱时,中频段对断裂识别更清楚。因此可以根据不同属性、不同方位角、不同频带对断裂的敏感程度,用不同的数据体解释小尺度断裂,提高对断层刻画的精度,为复杂油气勘探寻找有利区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尺度断裂 沿层曲率 地震属性 方位角 频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矩形盒波前法与扩展波前法在初至波计算中的对比研究
16
作者 张智 任琴琴 +5 位作者 孙维昭 何达喜 唐国彬 王敏玲 王洪华 郭桂红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8-725,共8页
基于Vidale "扩展矩形盒波前法"的思想,通过有限差分求解程函方程,利用MATLAB编程计算了二维速度模型的初至时间。理论研究和模拟结果表明:扩展矩形盒波前法计算初至时间不会像射线追踪法一样出现盲区,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 基于Vidale "扩展矩形盒波前法"的思想,通过有限差分求解程函方程,利用MATLAB编程计算了二维速度模型的初至时间。理论研究和模拟结果表明:扩展矩形盒波前法计算初至时间不会像射线追踪法一样出现盲区,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大大降低计算量;但在处理复杂结构模型和强速度界面时会出现不稳定现象,导致所计算的走时并非真正的初至时间。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精度、算法的稳定性和解决地震波传播的因果性问题,给出了结合局部算法的扩展波前法结果。由于扩展波前法结合局部算法遵循了因果性,适应复杂结构模型和强速度界面,但计算的大量时间要用于寻找波前上的最小初至时间,效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矩形盒波前法 扩展波前法 程函方程 有限差分 初至走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南米泉地区煤层气成因及其富集成藏机理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跃国 姚程鹏 +4 位作者 杨曙光 伏海蛟 王刚 张娜 刘紫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0-226,共7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称准南)蕴含着丰富的中-低煤阶煤层气资源,但勘探程度相对较低,气体成因和气藏形成机理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开发。为探究准南米泉地区中-低煤阶煤层气成因及其富集成藏机理,基于18口煤层气生产试验井的气样及其...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称准南)蕴含着丰富的中-低煤阶煤层气资源,但勘探程度相对较低,气体成因和气藏形成机理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开发。为探究准南米泉地区中-低煤阶煤层气成因及其富集成藏机理,基于18口煤层气生产试验井的气样及其伴生的煤层产出水样,系统开展了相关样品的稳定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定年等室内试验,综合运用经典的天然气识别图版等手段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大部分样品点落在图版"生物成因气"、"二氧化碳还原"、"微生物产甲烷伴生CO_(2)"区域;水型表现为Na~+·HCO_(3)^(-)·Cl^(-)型,煤层水矿化度较高;煤层水放射性同位素~3H<1.0 TU及^(14)C<0.44%(现代碳百分数)。分析认为:准南米泉地区煤层气以生物成因为主,CO_(2)还原为其主要的形成途径,该区异常高浓度CO_(2)与微生物产甲烷活动密切相关。此外,米泉地区水动力场较为停滞,煤层水地质年龄较为古老,没有或较少现今地表水补给,该区现今水文地质条件不利于产甲烷菌生存及其产甲烷活动,现存的生物气资源应大多产生于较早地质历史时期。最后,综合区域构造与水文地质背景,结合古气候资料和煤层埋藏史等,研究提出米泉地区广泛发育封存性次生生物气藏,其形成分别经历了埋藏与成煤、抬升与剥蚀、地表水补给与生物气大量形成、产甲烷作用停止与水动力封存4个地质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成因 同位素测年 水文地质 富集成藏 米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ywb地区中生界小断层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何羽 任丽 邓楠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9-194,共6页
通过对近年采集的高品质“两宽一高”(宽频带、宽方位、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处理解释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南部ywb地区中生界发育一系列小断层。在对断层构造及其演化特征研究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小断层体系特征、活动期次及其动力学成因... 通过对近年采集的高品质“两宽一高”(宽频带、宽方位、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处理解释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南部ywb地区中生界发育一系列小断层。在对断层构造及其演化特征研究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小断层体系特征、活动期次及其动力学成因机制。研究认为微小断层起到了沟通油源、控制油气运聚及富集的作用,与小断层伴生的裂缝能够改善致密储层的物性。研究结果对该区中生界油藏主控因素和成藏规律有了新认识,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两宽一高”三维地震 小断层 油气成藏 勘探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太原组铝土岩分布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文同 和丽安 +3 位作者 王雷 王文泽 马喆 朱佳宝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904,共16页
近期,太原组铝土岩气藏已经成为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的勘探热点。为系统探究铝土岩分布及成藏主控因素,基于最新钻井岩心、岩石薄片、三维地震、测井、扫描电镜、模型正演等方法,详细研究了太原组铝土岩分布特征,进而阐述了铝土岩成藏... 近期,太原组铝土岩气藏已经成为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的勘探热点。为系统探究铝土岩分布及成藏主控因素,基于最新钻井岩心、岩石薄片、三维地震、测井、扫描电镜、模型正演等方法,详细研究了太原组铝土岩分布特征,进而阐述了铝土岩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含铝岩系纵向具有典型的五段式,其中C段是铝土岩的主要储集层段,硬水铝石含量超过80%。含铝岩系纵向岩性组合主要受岩溶古地貌单元控制,铝土岩在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及岩溶洼地分别呈点状、带状及片状分布特征,其中岩溶斜坡区铝土岩储层最为发育。铝土岩天然气富集主要受优质储层、断裂、裂缝及构造位置综合控制,其中储层是天然气富集高产的前提,早期断裂表现出建设作用,晚期断裂表现出破坏作用,裂缝能够改善储层物性,构造高部位的低幅度构造或鼻状圈闭更易成藏,岩溶斜坡区是最有利于铝土岩天然气成藏的古地貌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岩溶古地貌 含铝岩系 分布特征 天然气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地区构造和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114
20
作者 安海亭 李海银 +1 位作者 王建忠 都小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2-147,共6页
塔北隆起为塔里木盆地最富有油气的构造单元之一,其纵向上可分为中新生界和古生界两大构造层,上下特征有较大的差异性:古生界受到六条基底逆断层及其伴生断裂控制,构造格局可以划分为"四隆两凹"的构造单元:英买力低凸起、轮... 塔北隆起为塔里木盆地最富有油气的构造单元之一,其纵向上可分为中新生界和古生界两大构造层,上下特征有较大的差异性:古生界受到六条基底逆断层及其伴生断裂控制,构造格局可以划分为"四隆两凹"的构造单元:英买力低凸起、轮台低凸起、哈拉哈塘凹陷、轮南低凸起、草湖凹陷以及库尔勒鼻隆,该格局长期继承性发育,并逐层遭受剥蚀形成整个塔北残余古隆起,其上构造圈闭十分发育,同时由于暴露时间长,碳酸盐岩储层非常发育;中新生界整体上表现为南高北低的北倾斜坡形态,受到下伏古生界断层的后期活化影响,发育局部圈闭。塔北当前的构造格局在演化过程中主要形成于海西期,后期变化较小。研究表明,塔北地区构造演化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晚加里东-早海西期的稳定抬升剥蚀期,塔北在南倾的大斜坡背景上形成了北东-南西走向的轮南大型背斜,英买力低凸起初具雏形;晚海西-印支期的挤压抬升期,塔北隆起在原背景之上继承发展;燕山-喜山期为调整定型期,形成现今塔北地区构造格局。整体古生界构造格局形成早,稳定时间长,是库车油气和满加尔油气的长期指向区,控制了塔北地区油气分布,而多期的构造演化则控制了塔北地区油气藏不同时期的破坏和形成,也造就了目前塔北地区同时存在沥青、稠油、轻质油和天然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格局 断裂 构造演化 油气 塔北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