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震源位置-速度模型联合反演在地震勘探野外干扰源调查中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尹陈 罗文 +5 位作者 敬龙江 王晓阳 熊财富 艾刚 段卓 韩福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87-1998,共12页
"降本提质增效"是油气二维/三维地震勘探的重要目标,而地震资料高品质采集是三维地震勘探质控的重要环节.四川盆地人口众多,城镇聚集,工业生产活动频繁,使得三维地震勘探野外资料高品质采集面临巨大挑战.人类生活/工程活动激... "降本提质增效"是油气二维/三维地震勘探的重要目标,而地震资料高品质采集是三维地震勘探质控的重要环节.四川盆地人口众多,城镇聚集,工业生产活动频繁,使得三维地震勘探野外资料高品质采集面临巨大挑战.人类生活/工程活动激发的地震波与人工震源激发地震波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近似,从而在野外地震勘探质控中降低地震资料品质.面对上千平方公里的勘探区域,快速定位并协停干扰源对地震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地震波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建立了一种震源位置-速度模型联合反演方法,根据人工单炮震源理论及工区外近/远场干扰源的定位分析,其定位精度最高达10 m级别,可极大地缩小干扰源搜寻范围.同时,联合反演速度亦有利于干扰源类型的确定,从而为二维/三维地震勘探"降本提质增效"提供现场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位置 干扰源 速度模型 地震勘探 天然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性数据重构的叠前快速反演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章雄 李玉雯 +3 位作者 关旭 隆季原 熊艳 张菁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1-1154,共14页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是致密气核心建产区,其中侏罗系沙溪庙组是近几年致密气藏勘探开发的重要层系。由于沙溪庙组河道砂体横向变化快、纵向叠置关系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导致叠后波阻抗岩性反演方法的精度低,而叠前岩性反演计算流程繁杂...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是致密气核心建产区,其中侏罗系沙溪庙组是近几年致密气藏勘探开发的重要层系。由于沙溪庙组河道砂体横向变化快、纵向叠置关系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导致叠后波阻抗岩性反演方法的精度低,而叠前岩性反演计算流程繁杂、耗时长,无法满足快速增储上产的需求。为此,提出了基于岩性数据重构的叠前快速反演技术。首先,利用纵、横波阻抗结合地质先验信息,重构岩性阻抗测井曲线,明确岩性识别门槛值,并建立岩性阻抗解析式;其次,开展AVO属性分析,推导出以截距P与梯度G表征的岩性阻抗反射数据表达式,并重构地震响应特征明显的目标岩性阻抗反射数据;最后,利用叠后反演快速获取高精度三维岩相体,作为后续相控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的三维空间约束项。在川中金秋区块1.3×10^(4) km^(2)连片三维的应用表明,该技术在减少耗时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反演流程的平稳性和可靠性,反演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分辨率,储层刻画与实钻井吻合率达90%以上,探井实施成功率达100%,推动了沙溪庙组致密气藏的高效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藏 AVO 属性 岩性反演 岩相体 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地质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方锐 蒋裕强 +9 位作者 杨长城 王占磊 孙莎莎 朱讯 李顺 谷一凡 周亚东 刘冬玺 罗垚 罗宇卓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78,共13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侏罗系湖相页岩油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展现出巨大勘探潜力。为了进一步支撑深化勘探,基于野外露头、测井、钻井取心和系统取样分析资料,开展了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不同岩性组合条件下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脆性、孔... 近年来,四川盆地侏罗系湖相页岩油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展现出巨大勘探潜力。为了进一步支撑深化勘探,基于野外露头、测井、钻井取心和系统取样分析资料,开展了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不同岩性组合条件下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脆性、孔隙结构及含油气性等研究,明确了优势页岩岩性组合类型。结果表明:凉高山组页岩发育层段可细分为纯页岩组合、介壳型页岩组合、粉砂型页岩组合3类5种岩性组合;5种岩性组合中页岩均处于热成熟阶段,但有机质含量、类型、脆性矿物含量存在差异,纯页岩组合中页岩TOC平均值大于1%,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脆性矿物含量大于52%;介壳型页岩组合中页岩有机质特征与纯页岩组合相似,但脆性矿物含量大于65%;粉砂型页岩组合中页岩TOC平均值小于1%,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脆性矿物含量大于65%。不同组合储集空间主要为微裂缝及无机孔(孔径10~500nm),但粉砂型页岩组合喉道较宽,孔隙连通性优于纯页岩组合及介壳型页岩组合。纯页岩组合游离烃含量大于1mg/g,含油性好,纯页岩组合和粉砂型页岩组合部分OSI大于100mg/g,可动性较强。综合分析认为,纯页岩组合与粉砂型页岩组合为页岩油勘探有利岩性组合。粉砂型页岩组合因具有良好的可压裂性,可成为凉高山组页岩油下步勘探的主要甜点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组合 页岩油储层 四川盆地 凉高山组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时空域频散关系的声波方程有限差分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被引量:5
4
作者 薛浩 刘洋 杨宗青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45-753,共9页
相比常规逆时偏移,最小二乘逆时偏移(LSRTM)成像结果更趋真实,分辨率更高,其精确成像的关键之一是波动方程的精确、高效求解。为了提高LSRTM计算精度,本文通过优化时空域频散关系求取差分系数,进行有限差分正演模拟,频散分析和数值模拟... 相比常规逆时偏移,最小二乘逆时偏移(LSRTM)成像结果更趋真实,分辨率更高,其精确成像的关键之一是波动方程的精确、高效求解。为了提高LSRTM计算精度,本文通过优化时空域频散关系求取差分系数,进行有限差分正演模拟,频散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可提高数值模拟精度;利用混合吸收边界条件压制边界反射,可取得较好吸收效果;采用改进的共轭梯度法计算流程,能减少波动方程正演次数,提高计算效率。模型数据测试及分析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提高LSRTM成像精度,精细刻画构造细节,提高迭代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优化时空域 混合吸收边界 有限差分 频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复杂构造倒转背斜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及油气成藏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梁顺军 梁霄 +9 位作者 陈江力 孙甫 游李伟 邓绍强 李金芝 樊军 高怀军 韩友平 吴育林 吴增友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7-390,共14页
中国西部山地复杂构造的倒转背斜是重要的含油气构造类型之一。高陡复杂构造区许多失利井,与倒转背斜的地质特点及其地震剖面反射特征认识不足有关。依据地面地质、钻井和测井资料建立倒转背斜模式,采用模型正演和偏移技术分析不同类型... 中国西部山地复杂构造的倒转背斜是重要的含油气构造类型之一。高陡复杂构造区许多失利井,与倒转背斜的地质特点及其地震剖面反射特征认识不足有关。依据地面地质、钻井和测井资料建立倒转背斜模式,采用模型正演和偏移技术分析不同类型倒转背斜的地震响应特征,建立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倒转背斜的模式和方法,有助于在地震剖面上查明倒转背斜形态。具有较高信噪比的山地复杂构造,叠前深度偏移剖面能很好地反映出倒转背斜形态。倒转背斜正常翼地层剥蚀程度低,埋藏深度适中,可成为良好的油气圈闭;倒转翼地层陡倾,断块发育,油气成藏条件差,倒转翼下方潜伏背斜保存条件好,是油气聚集有利场所,油气勘探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转背斜 构造特征 测井响应 地震响应 识别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震勘探炮井随钻振动信号反演近地表结构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彪 李子轩 +2 位作者 彭文 张婧瑶 吴晓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14-1219,I0001,共7页
地形起伏的山地地震勘探通常采用井炮激发方式。在炮井钻进过程中柴(汽)油机、钻头和支架构成的连接体形成一个在地表连续振动的噪声源,产生的近地表振动以井架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传播,这种地表振动的传播规律与近地表的速度结构密切相... 地形起伏的山地地震勘探通常采用井炮激发方式。在炮井钻进过程中柴(汽)油机、钻头和支架构成的连接体形成一个在地表连续振动的噪声源,产生的近地表振动以井架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传播,这种地表振动的传播规律与近地表的速度结构密切相关。文中提出利用这种随钻振动信号反演近地表结构的方法,即在以该连接体为中心的一条辐射线上布置一系列检波器连续记录振动信号,然后对每道信号进行去均值、去趋势、时间域归一化和谱白化等处理,最后用距离钻机连接体最近的一道分别与其余各道进行互相关,相关结果的时间导数即是钻机振动产生地震波场的经验格林函数,进而采用多道分析方法从中提取面波频散曲线以反演近地表速度结构。实际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所述方法提取的拟面波与多道瞬态方式采集的实际面波非常接近,反演得到的近地表速度结构也与微测井成果对应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噪声 近表层结构 互相关 格林函数 面波 频散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数据采集现场实时输出附地质层位单炮记录的智能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峰 窝聿楷 +3 位作者 梁顺军 陈江力 张晓斌 敬龙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2-539,I0002,共9页
通过VSP、合成记录对地震剖面进行地质层位标定,是常规地震资料解释的重要环节,且已有成熟的方法和标准;对单炮记录的层位标定方法尚属空白。在地震数据采集现场,通常采用“相面法”分析评价单炮记录质量,但对单炮记录上反射层同向轴对... 通过VSP、合成记录对地震剖面进行地质层位标定,是常规地震资料解释的重要环节,且已有成熟的方法和标准;对单炮记录的层位标定方法尚属空白。在地震数据采集现场,通常采用“相面法”分析评价单炮记录质量,但对单炮记录上反射层同向轴对应的地质层位并不清楚,从而影响对单炮记录质量的科学合理评价。本文通过建立“埋时T;图、地质层位、地形、炮点坐标”四维地震数据体,应用“地震单炮记录地质层位智能快速标定方法”,即依据观测系统进行地震采集,每放一炮,计算机自动输出带地质层位的单炮记录,有助于分析目的层的反射能量和信噪比,实时监控单炮记录质量,从而确保采集到高质量地震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采集 单炮记录 实时自动层位标定 质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拗陷歧南次凹沙三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8
作者 徐刚 陈永东 +2 位作者 陈成 胡林 刘子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42,共12页
通过岩芯观察及实验室综合分析,结合测井等手段,对黄骅拗陷歧南次凹沙三段储层岩石学及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49.29%)为主,岩屑长石砂岩(33.21%)次之,具有近物源、成分成熟度... 通过岩芯观察及实验室综合分析,结合测井等手段,对黄骅拗陷歧南次凹沙三段储层岩石学及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49.29%)为主,岩屑长石砂岩(33.21%)次之,具有近物源、成分成熟度低的特征。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5%,25%),占样品的83.38%,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10)mD,占样品的77.45%,属特低孔低孔中孔、超低特低渗透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在储层内部纵向上变化大,相关性差,储层非均质性强。综合分析认为,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相、成岩及构造作用控制。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河口坝砂体,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决口扇砂体及近岸水下扇为有利储层分布相带;压实和胶结作用导致储层物性变差,但泥晶碳酸盐及绿泥石胶结、分散胶结作用,对剩余粒间孔起到了保护作用,而长石和岩屑的溶蚀及交代作用改善了储层物性;构造作用是储层发育的有效补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沉积相 成岩作用 沙三段 歧南次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