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分量面波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邱新明 王赟 +3 位作者 韦永祥 钱忠平 范秦军 钱荣毅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6-56,共11页
随着多分量检波器和地震仪的广泛应用,针对地球壳幔结构成像、岩土工程探测、石油勘探等领域的多分量面波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在系统研究面波理论及相关方法技术的基础上,对多分量面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首先简要介绍了面波相速度频... 随着多分量检波器和地震仪的广泛应用,针对地球壳幔结构成像、岩土工程探测、石油勘探等领域的多分量面波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在系统研究面波理论及相关方法技术的基础上,对多分量面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首先简要介绍了面波相速度频散计算方法,列举了面波多模式频散曲线提取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然后重点介绍了多分量面波频散特征、偏振特征及多分量面波资料的处理和反演方法;接着介绍了旋转分量在面波分离和面波频散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最后讨论了多分量面波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前景。不同分量的面波中包含了不同的速度频散信息,因此多分量面波反演有助于获得更准确的近地表速度结构,六分量观测能够更完备地刻画多分量面波频散及偏振特征,有助于识别和分离面波。目前多分量面波技术的研究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基于多分量面波频散及偏振等特征研发相应的面波处理和压制技术将是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波 多分量 多模式 频散 偏振 波场分离 旋转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建模特色技术的实际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程玉坤 刘建红 +3 位作者 周振晓 姜绍辉 郝晓光 王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110-115,共6页
叠前深度偏移成像能将地下构造准确偏移到其真实深度及空间位置,得到高质量地下地震剖面。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基础是准确的深度域速度模型,建模的主要步骤包括初始建模、偏移成像、模型更新三部分。针对实际地震资料,通过应用浅层地表... 叠前深度偏移成像能将地下构造准确偏移到其真实深度及空间位置,得到高质量地下地震剖面。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基础是准确的深度域速度模型,建模的主要步骤包括初始建模、偏移成像、模型更新三部分。针对实际地震资料,通过应用浅层地表融合建模、块体模型和网格模型的混合模型、等效深度域速度扫描法更新速度模型等配套技术,构建了高精度深度域速度模型,实现了地质构造的精准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 速度建模 等效深度 层析反演 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蚂蚁属性优化断层识别技术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宏伟 白雪莲 +3 位作者 崔京彬 万忠宏 袁世洪 楚万长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4-179,共6页
在地震地质勘探领域,蚂蚁属性越来越普遍地用于断裂系统的快速识别,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基于三维地震数据提取的蚂蚁属性,不论是沿层切片(平面)还是剖面上往往显示杂乱无章,对断裂系统的刻画与地震同相轴的分布特征并不对应,致使实际应... 在地震地质勘探领域,蚂蚁属性越来越普遍地用于断裂系统的快速识别,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基于三维地震数据提取的蚂蚁属性,不论是沿层切片(平面)还是剖面上往往显示杂乱无章,对断裂系统的刻画与地震同相轴的分布特征并不对应,致使实际应用效果较差。针对此普遍存在的现状,研发出一套蚂蚁体断层快速识别的技术系列:首先,根据地质目标,优化蚂蚁属性的终止标准值,应用蚂蚁细线体的信息素二值化技术使蚂蚁体聚焦和收敛;然后,通过断层自动分离对断面的尺度与偏角等参数进行分析,有效定义生成断面的规则及断面间的关系;最终,利用三维可视化平面–立体联立解释技术,直观判断出研究区断裂系统空间分布的合理性,进行断面细化编辑与调整,自动按所需间隔提取断棱数据,从而实现断层的自动追踪解释。通过应用此技术系列,在研究区断裂系统识别,尤其是大尺度断层快速自动追踪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快速、准确地建立起了研究区断层解释格架。应用蚂蚁属性进行断层识别是一套技术系列,利用典型剖面进行试验、优化计算参数是关键,遵循这一思路计算出的全区蚂蚁属性,才能获得良好的断层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蚁体 相干 方差 终止标准 蚂蚁细线体 断层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电缆资料处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程元方 李素闪 +1 位作者 张文栋 刘建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26-31,共6页
对于浅海勘探中海底电缆(OBC)采集的地震数据,在处理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初至波二次定位和双检波器数据求和等技术。初至波二次定位技术主要针对数据采集时电缆由海面向海底沉降过程中受海流影响而产生的位置偏离问题,即在已知炮点位置前提... 对于浅海勘探中海底电缆(OBC)采集的地震数据,在处理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初至波二次定位和双检波器数据求和等技术。初至波二次定位技术主要针对数据采集时电缆由海面向海底沉降过程中受海流影响而产生的位置偏离问题,即在已知炮点位置前提下,利用单炮记录初至波起跳时间、海水速度及炮检距等参数及其相互关系,采用二次定位技术可准确定位接收点在海底的实际位置。双检波器数据最佳求和技术是根据压力检波器(Hydrophone)标量特性和速度检波器(Geophone)矢量特性,采用上、下行波波场分离、GaussSeidel迭代等技术,求出各接收点地震波压力和速度能量之比,以此将压力检波器数据和速度检波器数据进行最佳比例求和,达到了压制虚反射和海水鸣震噪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电缆 初至波 二次定位 压力检波器 速度检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VO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孙鹏远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5年第6期432-438,共7页
介绍了67届EAGE年会上AVO技术的进展情况,主要涉及AVO理论新进展、AVO正演模拟技术、 AVO参数反演技术及应用实例等。其中,利用改进的近似公式提高AVO分析及参数反演的精度依然是AVO 理论的研究热点,多尺度速度函数及薄层AVO模拟方法在... 介绍了67届EAGE年会上AVO技术的进展情况,主要涉及AVO理论新进展、AVO正演模拟技术、 AVO参数反演技术及应用实例等。其中,利用改进的近似公式提高AVO分析及参数反演的精度依然是AVO 理论的研究热点,多尺度速度函数及薄层AVO模拟方法在AVO模拟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在反演方法及应 用实例方面,主要讨论了弹性参数反演、同步反演、随机反演技术的方法原理及实际效果。从这些方法的思想和 应用效果上可以看出AVO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油气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O技术 AVO正演模拟 随机反演 同步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域保真与高分辨期望成像子波 被引量:2
6
作者 盛燊 王华忠 +3 位作者 吴成梁 许荣伟 聂振波 辛可锋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5-765,共11页
地震分辨率在地震数据采集、地震波成像处理和地震地质解释各阶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意义。以地震子波主频、优势频带甚至倍频程为标志的地震分辨率描述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以岩性储层描述为目标的地震勘探需求,需要给地震... 地震分辨率在地震数据采集、地震波成像处理和地震地质解释各阶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意义。以地震子波主频、优势频带甚至倍频程为标志的地震分辨率描述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以岩性储层描述为目标的地震勘探需求,需要给地震分辨率赋予新的内涵。根据地震波反演成像理论,指出决定成像结果分辨能力的是Hessian算子(或成像子波),而决定Hessian算子的因素包括激发和接收地震子波、采集孔径(宽方位和长偏移距)、偏移速度场和偏移算子。认为成像子波完整的振幅谱形态决定了它的分辨能力。从成像分辨率定义切入,讨论了地震分辨率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将地震分辨能力归结为成像剖面上成像子波的分辨能力,进一步分析认为拥有低中频占优的宽带振幅谱的成像子波具有更强的分辨能力。根据深度域保真与高分辨成像子波的物理含义及给定目标层位保真分辨的需求,提出了期望成像子波的概念,给出了当前成像子波的旁瓣不畸变相邻地层反射子波的主瓣幅值是保真分辨的定义,保真分辨是高精度宽带弹性参数(宽带波阻抗)重构的必要条件。上述与成像分辨率相关的新概念对以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和高信噪比地震数据采集技术+FWI反演成像技术为代表的新时期的实际地震数据的采集、成像处理和地震地质解释具有更明确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分辨率 保真与高分辨 激发与接收地震子波 成像子波 点扩散函数 期望成像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相关法单频干扰识别与消除方法 被引量:13
7
作者 高少武 赵波 +2 位作者 祝树云 罗国安 贺振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54-861,共8页
常规单频干扰压制方法需要估算频率、振幅和相位,由于频率和相位与单频干扰呈非线性函数关系,因此任何参数估算方法都会非常费时,且计算效率低下.本文提出的自相关法单频干扰识别与消除方法,利用地震数据自相关函数计算单频干扰自相关函... 常规单频干扰压制方法需要估算频率、振幅和相位,由于频率和相位与单频干扰呈非线性函数关系,因此任何参数估算方法都会非常费时,且计算效率低下.本文提出的自相关法单频干扰识别与消除方法,利用地震数据自相关函数计算单频干扰自相关函数,采用余弦函数自适应减算法快速估算单频干扰.本方法不需要估算单频干扰的频率、相位和振幅参数,因此可以高效快速地估算出单频干扰并予以消除.本方法最突出优点是能够快速有效地消除单频干扰,且不伤害干扰附近的有效信号,提高了单频干扰频率分量附近数据的信噪比.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采集 单频干扰 信噪比 自适应减算法 自相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服务能力模型的微服务弹性资源供给机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晓东 赵晓芳 +1 位作者 陈雅静 陈继红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共11页
针对实时性要求高、服务请求响应时间敏感的应用场景,为解决在满足服务请求响应时间要求的基础上减少资源使用量的难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服务能力模型的弹性资源供给算法(SCMARP)。为建立准确的服务能力模型,提出了基于非线性回归的服务... 针对实时性要求高、服务请求响应时间敏感的应用场景,为解决在满足服务请求响应时间要求的基础上减少资源使用量的难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服务能力模型的弹性资源供给算法(SCMARP)。为建立准确的服务能力模型,提出了基于非线性回归的服务能力模型。在资源弹性供给阶段,SCMARP算法根据当前服务请求负载、服务请求范式和已建立的服务能力模型,提前按需触发伸缩动作,从而减少违反请求响应时间服务等级协议(SLA)的数量和资源使用量。实验结果表明,与经典的基于阈值弹性资源供给算法(TARP)相比,在满足平均请求响应时间的基础上,平均资源使用数减少6%,服务请求超时失败率降低10.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服务 弹性资源供给 服务能力模型 非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祁连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勘探技术
9
作者 王新全 刘晖 +3 位作者 王林 高启才 何俊杰 刘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4-650,共7页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冻土带分布国,尤其在青藏高原分布大面积的永久冻土区,具有较好的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2008年在南祁连盆地LM地区首次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通过分析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及其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在HLH地区天然...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冻土带分布国,尤其在青藏高原分布大面积的永久冻土区,具有较好的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2008年在南祁连盆地LM地区首次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通过分析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及其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在HLH地区天然气水合物二维地震勘探中,开展了小道距、高覆盖观测系统、低频可控震源宽频激发和数字检波器宽频接收等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地震勘探 低频信号 永久冻土 南祁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里海盆地盐下构造假象识别及真实形态恢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波 王雪梅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8年第1期63-67,共5页
滨里海盆地盐下石炭系碳酸盐岩地层上部普遍发育有巨厚盐岩丘(盐层厚度变化从数十米到3700m不等)。由于盐丘和围岩间存在巨大的速度差异,因此导致盐体本身和下伏地层在常规地震资料中出现反射品质降低、构造失真、畸变(如盐下石炭系目... 滨里海盆地盐下石炭系碳酸盐岩地层上部普遍发育有巨厚盐岩丘(盐层厚度变化从数十米到3700m不等)。由于盐丘和围岩间存在巨大的速度差异,因此导致盐体本身和下伏地层在常规地震资料中出现反射品质降低、构造失真、畸变(如盐下石炭系目的层地震反射层在盐丘部位出现构造上拉现象),消除盐层的影响是含盐油气盆地勘探的重要课题。通过盐下构造解释方法的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盐丘发育区盐下构造假象识别及真实形态恢复技术方法,包括速度分析、模型正演、假断层识别、古构造恢复等前沿技术。这些技术对于恢复盐下地层相对真实的构造形态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里海盆地 盐丘 盐下构造 速度分析 模型正演 古构造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伏地表下合成震源记录剩余偏移速度分析
11
作者 王昌龙 张叔伦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3-306,共4页
提出一种起伏地表下新的剩余偏移速度分析方法.应用控制照明技术,克服了由于在起伏地表上合成的震源波场不是平面波震源波场而不能应用剩余速度校正公式的障碍,使得射线参数在偏移和速度分析过程中保持一致,且避免了因横向变速而导致的... 提出一种起伏地表下新的剩余偏移速度分析方法.应用控制照明技术,克服了由于在起伏地表上合成的震源波场不是平面波震源波场而不能应用剩余速度校正公式的障碍,使得射线参数在偏移和速度分析过程中保持一致,且避免了因横向变速而导致的平面波震源波场在传播过程中的畸变.利用改进的合成震源记录叠前深度偏移,直接从起伏地表延拓波场和成像,偏移前无需对地震数据做静校正或重定基准面.合成数据试算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和实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伏地表 合成震源记录 剩余偏移速度分析 控制照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私有云环境下面向高性能计算的资源弹性分配算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晓东 赵晓芳 +3 位作者 金岩 罗刚 陈雅静 赵曙光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69-676,共8页
为应对企业私有云环境下高性能计算面临的提高集群资源利用率和保障用户计算能力的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资源配额的资源弹性分配算法(QREA)。该算法在计算资源充足时,通过将空闲资源追加给弹性作业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当计算资源... 为应对企业私有云环境下高性能计算面临的提高集群资源利用率和保障用户计算能力的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资源配额的资源弹性分配算法(QREA)。该算法在计算资源充足时,通过将空闲资源追加给弹性作业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当计算资源紧张时,通过资源回收以保障用户的资源配额。为提高多用户共享集群资源的公平性,提出了基于用户历史信用值的资源追加和回收算法。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低作业负载下,QREA算法与基本资源分配算法BRA和多用户公平调度算法Fair Scheduler相比,作业平均完成时间缩短50%;在高作业负载下,QREA算法比BRA算法在资源利用率上提高10%,在多用户公平性上,比基于当前资源使用情况的资源弹性分配算法CREA提高34.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弹性分配 企业私有云 高性能计算 资源利用率 多用户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非双曲时距校正快速抽取CCP道集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震 芦俊 +1 位作者 王成祥 王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9-665,共7页
转换波CCP道集的抽取及其速度分析是CCP叠加成像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提出一种快速抽取CCP道集的方法,该方法基于精确成像的转换波时距曲线公式,利用面元分割方法,快速抽取CCP道集。针对CCP道集的非对称性,利用设置虚拟震源和虚拟接收点... 转换波CCP道集的抽取及其速度分析是CCP叠加成像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提出一种快速抽取CCP道集的方法,该方法基于精确成像的转换波时距曲线公式,利用面元分割方法,快速抽取CCP道集。针对CCP道集的非对称性,利用设置虚拟震源和虚拟接收点的方法校正非双曲CCP道集。在非双曲校正后得到具有双曲时距特征的CCP道集,因此可用常规纵波处理系统完成转换波速度的分析和动校正及叠加。分别利用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抽取CCP道集和测试非双曲校正。结果表明,新方法获得的CCP道集速度谱能量团更加集中,且校正后的CCP道集同相轴更加水平,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且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P道集 时距曲线 转换波 速度分析 非双曲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τ-p域矢量旋转的地震数据波场分离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婧 张文栋 +3 位作者 张铁强 孙鹏远 苑益军 李建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56,5-6,共13页
高保真的弹性波波场分离已成为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中的关键处理流程。常规波场分离方法可归纳为基于波场的运动学特征和基于波场的动力学特征两大类。前者在空间域或τ-p域对纵、横波波场进行分离,后者则侧重于计算不同波型的偏振特性,... 高保真的弹性波波场分离已成为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中的关键处理流程。常规波场分离方法可归纳为基于波场的运动学特征和基于波场的动力学特征两大类。前者在空间域或τ-p域对纵、横波波场进行分离,后者则侧重于计算不同波型的偏振特性,但二者均受制于各自的局限性,难以达到理想的分离效果。将波场的动力学与运动学特征相结合,文中提出一种基于τ-p域矢量旋转的波场分离方法。即以近地表纵波速度作为波场分离的关键参数,在τ-p域下对地震波数据的垂直分量与水平分量进行极性旋转,根据不同波型的偏振特性,实现将P-P波与P-SV波分离到各自的偏振方向上的目的。针对层状介质模型、MarmousiⅡ模型及实际地震资料的试算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比传统方法能更精准地分离P-P波和P-SV波,解决了能量异常、波场混叠及空间假频等难题,分离后的波场保幅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多分量 波场分离 Τ-P变换 矢量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健主成分分析在地震资料异常值噪声压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符永海 李帆 +4 位作者 高建军 贾昊 苑益军 陈海峰 李超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20,共7页
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是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目标之一。传统的地震去噪方法虽然可以有效压制随机噪声,但对非高斯分布的异常值噪声压制效果欠佳。本研究展示了一种基于稳健主成分分析的地震数据异常值噪声压制方法。该方法在频率-空间域... 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是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目标之一。传统的地震去噪方法虽然可以有效压制随机噪声,但对非高斯分布的异常值噪声压制效果欠佳。本研究展示了一种基于稳健主成分分析的地震数据异常值噪声压制方法。该方法在频率-空间域通过对地震数据实施稳健低秩近似来求取理想无噪声数据。在目标函数构建方面,采用核范数最小化模型求取理想的低秩近似数据,并使用l1范数最小化模型来估计异常值噪声。此外,运用增广拉格朗日乘子法求解该反演问题。最后,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的去噪结果验证了本研究方法的有效性,与传统F-XY域预测滤波法去噪结果进行对比,也显示本研究方法在有效压制异常值噪声的同时能更好地保护有效波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健主成分分析 异常值噪声 矩阵降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陆检数据上下行波场分离方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少武 钱忠平 +3 位作者 孙鹏远 方云峰 李建峰 马光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1-996,931,共7页
上下行波场分离是水陆检数据处理技术的关键步骤。针对常规方法分离出来的上行波场中包含下行波场、下行波场中包含上行波场,即不能实现上行波场与下行波场完全分离的缺陷,文中引入(水陆检数据、上行波场中下行波场及下行波场中上行波场... 上下行波场分离是水陆检数据处理技术的关键步骤。针对常规方法分离出来的上行波场中包含下行波场、下行波场中包含上行波场,即不能实现上行波场与下行波场完全分离的缺陷,文中引入(水陆检数据、上行波场中下行波场及下行波场中上行波场等)三个能量匹配因子和(水检数据上行波场及下行波场、陆检数据上行波场及下行波场等)四个波场分离贡献因子,并建立上、下行波场分离方程;采用迭代方法计算确定最佳水陆检数据上、下行波场能量匹配因子;然后直接计算波场分离贡献因子,实现水陆检数据上下行波场完全分离处理。分离后的上行波场数据,既消除了虚反射多次波干扰,还提高了地震数据信噪比和分辨率,为后续联合反褶积和偏移成像等处理提供了高保真的上行波场和下行波场数据。合成数据和实例数据说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陆检数据 上下行波场 波场分离 能量匹配因子 分离贡献因子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叠前弹性参数反演进行储层含气性预测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剑 钱忠平 +5 位作者 孙鹏远 王增波 张红英 王成祥 黄少卿 陈茂山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19,6,共5页
常规的叠后波阻抗反演没有考虑地震反射振幅随入射角变化的情况,反演结果只有声波阻抗一种参数,信息单一,很难进行储层预测。基于AVO原理发展起来的叠前反演技术可以同时预测地层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虽然这些与岩性和流体有关... 常规的叠后波阻抗反演没有考虑地震反射振幅随入射角变化的情况,反演结果只有声波阻抗一种参数,信息单一,很难进行储层预测。基于AVO原理发展起来的叠前反演技术可以同时预测地层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虽然这些与岩性和流体有关的岩石物理信息比波阻抗更为丰富,但其他一些重要的岩石物理参数(如拉梅系数和剪切模量)只能由这3个参数间接计算得到,这样不可避免地引入了额外的计算误差,并且降低了信噪比。为了减小这种误差,利用Zoeppritz方程的Gray近似公式来拟合振幅随入射角的变化特征,采用直接反演出拉梅系数、剪切模量和密度的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方法,大大提高了反演结果的准确性。使用模型进行验证,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中国西部某地区的含气储层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该方法能用于储层含气性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反演 含气性预测 弹性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OBC覆盖次数计算精度的新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银坡 蒋先艺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4-190,105-106,共7页
在海上OBC地震勘探中,OBC面元覆盖次数除了受目的层深度、速度的影响,还受到海水深度、速度等参数的影响。为此,运用Snell定律建立了两层水平反射界面模型的OBC反射点坐标四次方程,严格地推导出与海水速度和深度、目的层速度和深度以及... 在海上OBC地震勘探中,OBC面元覆盖次数除了受目的层深度、速度的影响,还受到海水深度、速度等参数的影响。为此,运用Snell定律建立了两层水平反射界面模型的OBC反射点坐标四次方程,严格地推导出与海水速度和深度、目的层速度和深度以及炮检距有关的反射点位置的解析解,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符合条件的解析表达式,给出了能适用于海水深度变化和目的层速度变化,提高OBC面元覆盖次数计算速度和精度的新方法。模型试算和实际应用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次数 解析解 反射点 迭代法 二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泊松碟采样的小生境遗传算法剩余静校正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强 曹琳昱 陈爱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96-902,共7页
针对线性剩余静校正容易陷入局部解,导致复杂山地地震资料成像效果不佳的难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泊松碟采样的小生境遗传算法剩余静校正方法。在常规遗传算法剩余静校正基础上,应用泊松碟采样对求解的静校正量实数编码,增加初始解空间的... 针对线性剩余静校正容易陷入局部解,导致复杂山地地震资料成像效果不佳的难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泊松碟采样的小生境遗传算法剩余静校正方法。在常规遗传算法剩余静校正基础上,应用泊松碟采样对求解的静校正量实数编码,增加初始解空间的均匀度;采用多线程构建多种群小生境,种群内采用"精英+赌轮"选择、余下个体与精英两两交叉、小扰动变异策略进行遗传进化;种群间进行"联姻"操作,优选几个种群中适应度最大个体并与其他种群联姻,充分利用计算机多核并行运算功能以快速搜索到最优剩余静校正量。理论模型及实际资料应用结果均表明,该方法能增强同相轴的连续性,显著提高山前带低信噪比资料成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静校正 遗传算法 泊松碟采样 多种群 小生境 多线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