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近地表Q值测试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
20
1
作者
赵秋芳
云美厚
+2 位作者
朱丽波
李晓斌
李伟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97-1418,I0015,共23页
准确求取近地表品质因子Q值是构建近地表衰减Q模型、实施反Q滤波处理以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重要前提。通过对现有近地表品质因子估算方法的梳理,将其初步划分为岩石样本测试Q估算和地层原位测量Q估算两大类。前者依据测试原理的不同可...
准确求取近地表品质因子Q值是构建近地表衰减Q模型、实施反Q滤波处理以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重要前提。通过对现有近地表品质因子估算方法的梳理,将其初步划分为岩石样本测试Q估算和地层原位测量Q估算两大类。前者依据测试原理的不同可细分为应力-应变法、驻波法和行波法三种;后者按照现场观测技术的不同细分为微测井法、小折射法、大炮初至波法和面波法四种。进一步对不同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条件、探测范围、优点与不足等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各方法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总体而言,岩石样本测试Q估算的测量精度相对较高,但受样本自身局限性及测量频率与地震勘探频率的非一致性等因素影响,测量结果在地震勘探中的实用效果难遂人愿。微测井法和小折射法均可获得有限调查点的较准确Q值,具有较高的纵向分辨率,但难以精准描述Q值横向变化。此外,小折射法还受近地表观测条件限制,地域适应性欠佳。大炮初至直达波法易于估算近地表低降速层Q平均值,能够较好地描述近地表Q值的横向变化,但纵向分辨率不足。初至折射波法无法反映近地表高速层的衰减特性。可控源记录初至波法理论上可获得与小折射法同等精度的Q值纵向分辨率,且具有优于小折射法的横向Q值变化刻画能力。面波法主要应用瑞雷面波,包括来自大炮记录的瑞雷面波信息,其探测深度较小,主要揭示近地表风化层的Q值。此外,受面波信息处理、提取和速度频散曲线求取精度等限制,现有的面波法Q值估算精度有限。井地联合及多源信息融合Q反演应该是未来近地表准确Q值反演和应用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表
Q值
样本测试
原位观测
谱比法
层析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松辽盆地东缘域地壳结构及其地质意义:深反射地震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建民
杨宝俊
+5 位作者
李占林
于春玲
江才君
李鹏
曹来圣
陈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478-3490,共13页
松辽盆地东缘域位于松嫩—张广才岭微板块东部.自晚古生代以来该域经历了西拉木伦河缝合带闭合产生的北向挤压作用、蒙古—鄂霍茨克洋自西向东剪刀叉式闭合对其东侧东南侧产生的挤压作用以及西太平洋板块西向变向俯冲产生的挤压作用等...
松辽盆地东缘域位于松嫩—张广才岭微板块东部.自晚古生代以来该域经历了西拉木伦河缝合带闭合产生的北向挤压作用、蒙古—鄂霍茨克洋自西向东剪刀叉式闭合对其东侧东南侧产生的挤压作用以及西太平洋板块西向变向俯冲产生的挤压作用等区域构造应力场影响,从而产生了复杂的地壳变动.该东缘域的地壳结构与松辽盆地地壳是否具有相近的结构特点,这是至今未被研究的内容.在Songliao Drep研究中已经用深反射地震手段得到松辽盆地地壳结构的一组新认识.这些认识在其东缘域是否还成立,也需要用同样精度的手段予以研究.另外,莫霍界面的宏观特征与微观(内部)特征,从松辽盆地到其东缘域有什么样的变化,其形成机理是什么,也需要进一步研究.为了回答这些科学问题,从哈尔滨西至尚志市附近实施了一条东西向约150 km长的深反射地震剖面.通过研究发现东缘域与松辽盆地基底地壳具有明显的差别,即由松辽盆地地壳的三分性变到东缘域盆地外地壳的二分性,在剖面近东端得到近26 km深的莫霍界面深度,并用均衡理论分析莫霍界面形态特征的形成机理;上部地壳存在双向大型推覆断裂,推测其被推覆体主体是古亚洲洋沉积地层即C-P系海相地层.这些认识为中国东北地区探查晚古生代海相地层、研究东北亚地壳结构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东缘域
哈尔滨—尚志深反射地震剖面
松嫩—张广才岭微板块
二分地壳结构
C-P系海相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井震联合建模技术在萨尔图油田B1DD区块的应用及其效果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金平
杨懋新
邵英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79-588,共10页
为解决以往油藏描述工作单孔资料在深度和广度上存在明显局限性的问题,提出了一套井震联合地质建模的方法:首先以地震精细解释的层位数据和断层数据为约束,结合测井资料建立构造模型;然后采用地震反演体的概率面在平面上作为约束,纵向...
为解决以往油藏描述工作单孔资料在深度和广度上存在明显局限性的问题,提出了一套井震联合地质建模的方法:首先以地震精细解释的层位数据和断层数据为约束,结合测井资料建立构造模型;然后采用地震反演体的概率面在平面上作为约束,纵向上在测井曲线上分类统计各微相的概率分布曲线,在变差函数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序贯指示模拟算法模拟出储层微相的空间展布,建立沉积相模型;最后采用相控技术和地质统计学理论,分析参数区域化变量的特征,建立储层属性模型。在大庆萨尔图油田的B1DD区块进行验证的结果表明,井震资料的联合应用揭示了大量的小断层,使断点组合率提高了15%,大于2 m的砂岩预测符合率达到90%以上,提高了井间断层和砂岩的预测精度,进而提高了地质模型、尤其是井间模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井网区
井震联合建模
断层解释
变差函数
萨尔图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地表Q值测试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
20
1
作者
赵秋芳
云美厚
朱丽波
李晓斌
李伟娜
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大庆物探一公司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97-1418,I0015,共2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矿山动力灾害预警多波多分量微地震监测理论与正反演方法研究”(41772375)
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碳酸盐岩裸露区地震波激发机理与传播规律研究”(B2009-85)联合资助
文摘
准确求取近地表品质因子Q值是构建近地表衰减Q模型、实施反Q滤波处理以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重要前提。通过对现有近地表品质因子估算方法的梳理,将其初步划分为岩石样本测试Q估算和地层原位测量Q估算两大类。前者依据测试原理的不同可细分为应力-应变法、驻波法和行波法三种;后者按照现场观测技术的不同细分为微测井法、小折射法、大炮初至波法和面波法四种。进一步对不同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条件、探测范围、优点与不足等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各方法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总体而言,岩石样本测试Q估算的测量精度相对较高,但受样本自身局限性及测量频率与地震勘探频率的非一致性等因素影响,测量结果在地震勘探中的实用效果难遂人愿。微测井法和小折射法均可获得有限调查点的较准确Q值,具有较高的纵向分辨率,但难以精准描述Q值横向变化。此外,小折射法还受近地表观测条件限制,地域适应性欠佳。大炮初至直达波法易于估算近地表低降速层Q平均值,能够较好地描述近地表Q值的横向变化,但纵向分辨率不足。初至折射波法无法反映近地表高速层的衰减特性。可控源记录初至波法理论上可获得与小折射法同等精度的Q值纵向分辨率,且具有优于小折射法的横向Q值变化刻画能力。面波法主要应用瑞雷面波,包括来自大炮记录的瑞雷面波信息,其探测深度较小,主要揭示近地表风化层的Q值。此外,受面波信息处理、提取和速度频散曲线求取精度等限制,现有的面波法Q值估算精度有限。井地联合及多源信息融合Q反演应该是未来近地表准确Q值反演和应用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近地表
Q值
样本测试
原位观测
谱比法
层析反演
Keywords
near-surface
quality factor
sample testing
in-situ survey
spectral ratio method
tomography inversion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松辽盆地东缘域地壳结构及其地质意义:深反射地震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建民
杨宝俊
李占林
于春玲
江才君
李鹏
曹来圣
陈智
机构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大庆物探一公司
吉林大学
地球
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石油集团
东方
地球
物理
公司
大庆
物探
研究院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478-3490,共13页
基金
中石油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3R211ZZ54423)资助.
文摘
松辽盆地东缘域位于松嫩—张广才岭微板块东部.自晚古生代以来该域经历了西拉木伦河缝合带闭合产生的北向挤压作用、蒙古—鄂霍茨克洋自西向东剪刀叉式闭合对其东侧东南侧产生的挤压作用以及西太平洋板块西向变向俯冲产生的挤压作用等区域构造应力场影响,从而产生了复杂的地壳变动.该东缘域的地壳结构与松辽盆地地壳是否具有相近的结构特点,这是至今未被研究的内容.在Songliao Drep研究中已经用深反射地震手段得到松辽盆地地壳结构的一组新认识.这些认识在其东缘域是否还成立,也需要用同样精度的手段予以研究.另外,莫霍界面的宏观特征与微观(内部)特征,从松辽盆地到其东缘域有什么样的变化,其形成机理是什么,也需要进一步研究.为了回答这些科学问题,从哈尔滨西至尚志市附近实施了一条东西向约150 km长的深反射地震剖面.通过研究发现东缘域与松辽盆地基底地壳具有明显的差别,即由松辽盆地地壳的三分性变到东缘域盆地外地壳的二分性,在剖面近东端得到近26 km深的莫霍界面深度,并用均衡理论分析莫霍界面形态特征的形成机理;上部地壳存在双向大型推覆断裂,推测其被推覆体主体是古亚洲洋沉积地层即C-P系海相地层.这些认识为中国东北地区探查晚古生代海相地层、研究东北亚地壳结构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松辽盆地东缘域
哈尔滨—尚志深反射地震剖面
松嫩—张广才岭微板块
二分地壳结构
C-P系海相地层
Keywords
East margin of Songliao basin
Harbin-Shangzhi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Microplate of Songnen-Zhuangguangcai mountain
Bipartition of crustal structure
C-P system marine facies strata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井震联合建模技术在萨尔图油田B1DD区块的应用及其效果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金平
杨懋新
邵英梅
机构
中国石油集团
东方
地球
物理
勘探
公司
大庆
物探一
公司
大庆
油田有限责任
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79-588,共10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19006-003)。
文摘
为解决以往油藏描述工作单孔资料在深度和广度上存在明显局限性的问题,提出了一套井震联合地质建模的方法:首先以地震精细解释的层位数据和断层数据为约束,结合测井资料建立构造模型;然后采用地震反演体的概率面在平面上作为约束,纵向上在测井曲线上分类统计各微相的概率分布曲线,在变差函数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序贯指示模拟算法模拟出储层微相的空间展布,建立沉积相模型;最后采用相控技术和地质统计学理论,分析参数区域化变量的特征,建立储层属性模型。在大庆萨尔图油田的B1DD区块进行验证的结果表明,井震资料的联合应用揭示了大量的小断层,使断点组合率提高了15%,大于2 m的砂岩预测符合率达到90%以上,提高了井间断层和砂岩的预测精度,进而提高了地质模型、尤其是井间模型的精度。
关键词
密井网区
井震联合建模
断层解释
变差函数
萨尔图油田
Keywords
dense well network
joint seismic modeling
fault interpretation
variogram
Saertu oilfield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近地表Q值测试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赵秋芳
云美厚
朱丽波
李晓斌
李伟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松辽盆地东缘域地壳结构及其地质意义:深反射地震
王建民
杨宝俊
李占林
于春玲
江才君
李鹏
曹来圣
陈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井震联合建模技术在萨尔图油田B1DD区块的应用及其效果
刘金平
杨懋新
邵英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