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企业加强预算管理的途径和措施 被引量:18
1
作者 梁永乐 李颖泽 《资源与产业》 2007年第2期72-73,共2页
针对油田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加强预算管理的途径和措施: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并建立预算工作岗位责任制;以油田企业战略为基础编制预算;设置弹性预算指标,建立预算预警机制和预算结果质询制度;适时调整、编制动态预算;采... 针对油田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加强预算管理的途径和措施: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并建立预算工作岗位责任制;以油田企业战略为基础编制预算;设置弹性预算指标,建立预算预警机制和预算结果质询制度;适时调整、编制动态预算;采取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措施,鼓励全员参与预算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企业 预算管理 预算指标 动态预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延长组特低渗透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5
2
作者 曲春霞 杨秋莲 +3 位作者 刘登飞 刘旭 李爱琴 崔攀峰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2期43-47,共5页
长庆油田低渗透储层发育,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储层渗透性逐渐变差,需要开展更加精细的地质研究工作。储层物性是油藏各种因素的综合表征,主要受沉积环境、胶结物含量、微观孔隙结构等因素影响。明确影响延长组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长庆油田低渗透储层发育,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储层渗透性逐渐变差,需要开展更加精细的地质研究工作。储层物性是油藏各种因素的综合表征,主要受沉积环境、胶结物含量、微观孔隙结构等因素影响。明确影响延长组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可为油田开发部署及开发政策制定提供可靠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 储层物性 沉积微相 孔隙结构 延长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特低渗油层压裂改造技术规范与集约化发展方向研究
3
作者 张栋杰 苗晋伟 +1 位作者 宋振云 王小文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08年第5期5-8,共4页
针对长庆油田已开发的低渗透油藏增产稳产问题,通过大量研究和现场试验,形成了以缝内转向压裂为主导的特低渗透油田增产稳产工艺的基本技术规范做法及其增产增注效果质量控制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庆特低渗油藏压裂稳产工艺技术... 针对长庆油田已开发的低渗透油藏增产稳产问题,通过大量研究和现场试验,形成了以缝内转向压裂为主导的特低渗透油田增产稳产工艺的基本技术规范做法及其增产增注效果质量控制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庆特低渗油藏压裂稳产工艺技术集约化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油层 压裂稳产 配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强非均质致密砂岩储层的地质建模 被引量:44
4
作者 贾爱林 唐俊伟 +2 位作者 何东博 嵇业成 程立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7年第1期12-16,共5页
苏里格气田属辫状河沉积,具有特低渗、强非均质性特征,有效砂体呈孤立状分布在致密砂岩中,规模小且连续性、连通性差。气田密井网解剖区的实际建模表明,采用小网格建立井组(或局部)地质模型,有利于有效地表征储层强非均质性的特点;通过... 苏里格气田属辫状河沉积,具有特低渗、强非均质性特征,有效砂体呈孤立状分布在致密砂岩中,规模小且连续性、连通性差。气田密井网解剖区的实际建模表明,采用小网格建立井组(或局部)地质模型,有利于有效地表征储层强非均质性的特点;通过辫状河沉积储层的专家研究经验、露头观测和沉积物理模拟实验所形成的地质知识库来确定关键的建模参数,并从多个实现中优选模型储量出现概率最大的作为地质模型的建模思路和方法,可以较好地描述储层的复杂地质特点和强非均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低渗透 强非均质性 沉积露头 地质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压裂液对储层伤害的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管保山 周焕顺 +3 位作者 程玉梅 任晓娟 刘静 谢旋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7年第4期59-62,8,共4页
为了搞清压裂液引起低渗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优化压裂液体系,以最有效手段减小或消除这些伤害,采用真实砂岩模型进行了压裂液伤害机理的实验,并对照储层地质特征、流体性质和储层敏感性分析,对压裂液伤害储层的微观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 为了搞清压裂液引起低渗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优化压裂液体系,以最有效手段减小或消除这些伤害,采用真实砂岩模型进行了压裂液伤害机理的实验,并对照储层地质特征、流体性质和储层敏感性分析,对压裂液伤害储层的微观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压裂液引起的水锁伤害率为46.6%,储层压力系数低和压裂液引起残渣对储层伤害率为25.7%,对裂缝伤害率为60%。通过筛选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改变岩石润湿性,来降低压裂液的水锁伤害;开发和研究低残渣压裂液体系,来降低压裂液残渣伤害,提高储层向裂缝渗流能力。这为开发适用于低渗油田的新型低伤害压裂液体系及相关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微观机理 砂岩模型 伤害 润湿性 西峰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渗流特性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祝春生 程林松 +1 位作者 阳忠华 陈璞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2-104,共3页
通过分析中国西部某特低渗透油藏岩心相对渗透率的曲线特征,认为特低渗透岩心油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可近似看成"直线型",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主要为"直线型"和"上凸型"。研究结果亦表明:随着渗透率的增大,岩... 通过分析中国西部某特低渗透油藏岩心相对渗透率的曲线特征,认为特低渗透岩心油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可近似看成"直线型",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主要为"直线型"和"上凸型"。研究结果亦表明:随着渗透率的增大,岩心的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逐渐减小,两相共渗区变宽;无水期驱油效率和最终驱油效率同时增大。对残余油饱和度下水相相对渗透率大于1这类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认为油水启动压力的存在以及岩心的均质程度可能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渗透率 束缚水 残余油 驱油效率 渗流特征 特低渗透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分析碳酸盐岩孔隙系统数字图像的新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赵永刚 赵明华 +2 位作者 赵永鹏 王宝清 曹宝格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5-78,共4页
碳酸盐岩的孔隙类型多,孔径变化范围大,孔隙系统结构复杂,研究难度大。长期以来,是利用光学显微镜法、毛细管压力分析法、岩石孔隙系统复制法和图像分析仪法等方法或其中几种方法配合来研究碳酸盐岩孔隙系统。随着计算机图像技术的迅速... 碳酸盐岩的孔隙类型多,孔径变化范围大,孔隙系统结构复杂,研究难度大。长期以来,是利用光学显微镜法、毛细管压力分析法、岩石孔隙系统复制法和图像分析仪法等方法或其中几种方法配合来研究碳酸盐岩孔隙系统。随着计算机图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益完善,借助该项技术通过碳酸盐岩孔隙系统数字图像来研究碳酸盐岩孔隙系统已经成为现实。文章提出一种研究碳酸盐岩孔隙系统数字图像的新方法。通过样品光薄片的光学显微镜(OM)数字图像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数字图像二值化识别孔隙;构造孔隙度、孔隙贡献率和孔隙形状参数的计算公式用于数字图像分析,得到孔隙大小分布和孔隙形状分布。在此基础上,总结碳酸盐岩孔隙参数对其渗透率的控制作用。与传统的孔隙系统研究方法相比,该方法与计算机图像技术紧密结合,具有定量、快速的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孔隙 图像 数字化 数据采集 分析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作用对水力压裂裂缝缝长的限制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林 赵喜民 +3 位作者 刘池洋 赵勇 李志航 王昌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1-204,共4页
通常情况下,水力压裂的裂缝缝长需根据储集层物性与产能要求进行设计,渗透率低的产层裂缝应长一些,渗透率高的产层裂缝应短一些,但对于河流相沉积地层,还需要考虑沉积作用对水力压裂裂缝缝长的控制作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石... 通常情况下,水力压裂的裂缝缝长需根据储集层物性与产能要求进行设计,渗透率低的产层裂缝应长一些,渗透率高的产层裂缝应短一些,但对于河流相沉积地层,还需要考虑沉积作用对水力压裂裂缝缝长的控制作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石盒子组属于河流相沉积,河道走向与水力裂缝延伸方向呈垂直关系,在压裂过程申通过微地震监测、压裂效果分析、压力恢复试井解释、压裂压力拟合等手段,从不同角度验证了河道砂体宽度对压裂裂缝缝长的限制,证实了沉积作用对水力压裂裂缝缝长的影响。基于对河流相砂体宽度特征与裂缝横向延伸机理的研究,优化盒3段的裂缝半长为90~120m,盒2段、盒1段裂缝半长为150~2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河流相 砂体宽度 裂缝长度 地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泵往复密封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朱维兵 周锡容 +2 位作者 成愈 王潜龙 张建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2,共3页
根据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对压裂泵柱塞密封摩擦副的润滑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排出和吸入行程,柱塞密封摩擦副均能满足流体动压润滑的条件,即在柱塞与密封界面上能形成并保持一定厚度的油膜润滑密封,从而达到减小摩擦提高寿命的目的;建... 根据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对压裂泵柱塞密封摩擦副的润滑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排出和吸入行程,柱塞密封摩擦副均能满足流体动压润滑的条件,即在柱塞与密封界面上能形成并保持一定厚度的油膜润滑密封,从而达到减小摩擦提高寿命的目的;建立了摩擦界面油膜厚度和泄漏量的计算公式。利用有限元法理论,对密封圈的压力沿轴向的分布规律、泄漏量与压力变化关系进行了模拟计算。对往复密封圈沿轴向压力分布、泄漏量随压力变化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揭示了压裂泵的密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泵 往复密封 有限元法 压力分布 密封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气管道投产置换过程气体混合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薛继军 张鹏云 +2 位作者 王俊奇 曾学军 武喜怀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7-149,共3页
目前国内输气管道置换工艺主要依据人工经验进行,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导致天然气管道投产成本较高,安全风险较大,有必要对输气管线安全投产工艺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实现输气管道的安全、高效、经济投产模式。文章讨论了现有置换工艺中... 目前国内输气管道置换工艺主要依据人工经验进行,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导致天然气管道投产成本较高,安全风险较大,有必要对输气管线安全投产工艺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实现输气管道的安全、高效、经济投产模式。文章讨论了现有置换工艺中不同的置换方式,认为不加隔离器的置换方法具有置换效率高、费用低以及安全可靠等优点,是一种有前途的新工艺、新方法。同时,为确保置换过程的安全性,针对置换过程中注氮量确定的盲目性问题,采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天然气与氮气、氮气与空气混合段在不同流速和背压下长度的变化规律,从而为确定合理的用氮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投产 置换技术 注氮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中高含水期油井重复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达引朋 李志航 +3 位作者 姚百胜 杨博丽 王玲 黄超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8年第2期74-76,共3页
从2000年以来,以缝内转向压裂工艺为主的重复压裂技术已经成为安塞油田油井重复改造的主要措施,其有效率达94.3%,平均单井日增油达1.4 t以上,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近两年来,安塞油田部分油井进入了中高含水期开发阶段,通过对油井储层... 从2000年以来,以缝内转向压裂工艺为主的重复压裂技术已经成为安塞油田油井重复改造的主要措施,其有效率达94.3%,平均单井日增油达1.4 t以上,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近两年来,安塞油田部分油井进入了中高含水期开发阶段,通过对油井储层物性、见水特征、初期改造参数、剩余油分布及选井选层、压裂液选择和施工参数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确定了适合安塞油田中高含水期油井重复压裂的工艺技术。通过12口井的现场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控水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缝内转向 重复压裂 转向剂 压裂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等离子弧切割参数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辉 刘蔚倩 张万里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27-29,共3页
针对空气等离子弧切割存在的问题,通过试验对切割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对不锈钢和碳素钢板进行空气等离子弧切割的最佳工艺参数,提出了工艺上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空气等离子弧切割 工艺参数 切割速度 电弧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颗粒调剖剂在低渗透裂缝性油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小容 王健 +1 位作者 韩兴林 袁迎中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7年第8期12-15,共4页
根据长庆油田白于山区长4+5油藏属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特点,选用耐温抗盐的预交联颗粒和水驱流向改变剂颗粒组成深部颗粒调剖剂对该油藏进行调剖研究。室内评价了该调剖剂的各项性能。结果表明,所选颗粒调剖剂具有较好的膨胀性、耐温... 根据长庆油田白于山区长4+5油藏属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特点,选用耐温抗盐的预交联颗粒和水驱流向改变剂颗粒组成深部颗粒调剖剂对该油藏进行调剖研究。室内评价了该调剖剂的各项性能。结果表明,所选颗粒调剖剂具有较好的膨胀性、耐温抗盐性、稳定性,以及较好的注入性、运移性和封堵调剖能力。矿场应用效果良好,长庆油田5个井组7个月累计增油1 529.48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颗粒调剖剂 预交联颗粒 水驱流向改变剂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钻井工程项目后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耀琴 郑千军 赵卫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0-114,共5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为例,对钻井工程项目进行了详细的后评价分析。概述了长北气田钻井工程项目,对长北气田钻井工程方案设计和钻井工程实施效果两个阶段的工作进行了项目后评价;通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前后对比法,将... 以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为例,对钻井工程项目进行了详细的后评价分析。概述了长北气田钻井工程项目,对长北气田钻井工程方案设计和钻井工程实施效果两个阶段的工作进行了项目后评价;通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前后对比法,将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和预测结论等与项目的实际运行结果相比较,对比了符合程度,进行了原因分析。评价认为,长北气田井的设计合理可行,方案设计思路正确,对钻井施工中暴露出来的技术风险有一定的预见性,对地质复杂情况和技术难点有一定认识;通过井身剖面优化、钻头优选、钻具组合优化、钻井液体系优化等技术,对钻井工程设计技术方案进行了优化完善,钻井技术经济指标较高,工程质量能满足长北气田开发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工程 项目后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 长北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古稠油降粘方法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伍锐东 周理志 +3 位作者 周代余 曹建洪 唐善法 黄旭平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8年第8期9-12,共4页
考察了各种常规井筒降粘技术,如电加热降粘、掺稀油降粘、乳化降粘及降凝降粘剂降粘法,对轮古稠油井区稠油在中高含水期的降粘效果和适用性。结果表明,电加热降粘法不适宜于轮古稠油,乳化降粘法和降凝降粘剂降粘法对轮古稠油的适用性也... 考察了各种常规井筒降粘技术,如电加热降粘、掺稀油降粘、乳化降粘及降凝降粘剂降粘法,对轮古稠油井区稠油在中高含水期的降粘效果和适用性。结果表明,电加热降粘法不适宜于轮古稠油,乳化降粘法和降凝降粘剂降粘法对轮古稠油的适用性也不理想,掺稀油降粘法是一种适合于轮古中高含水期稠油降粘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降粘技术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峰油田长8低渗储层注水困难的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艳萍 陈松 郭庆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8年第1期52-54,共3页
针对西峰油田长8特低渗储层注水井注水效果不好,欠注严重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展体积流量评价实验、岩心X衍射分析、地层水杂质及地层驱出物X衍射分析和地层注入水(加药水)的水质分析等项室内静态和动态实验,初步确定西峰油田注水困难的主... 针对西峰油田长8特低渗储层注水井注水效果不好,欠注严重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展体积流量评价实验、岩心X衍射分析、地层水杂质及地层驱出物X衍射分析和地层注入水(加药水)的水质分析等项室内静态和动态实验,初步确定西峰油田注水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岩心中的粘土含量较高,遇水膨胀和一些胶结不实的非粘土颗粒,在流体的作用下发生运移,堵塞了孔喉。该实验研究为西峰油田今后注水开发过程中的降压增注和制定相应的开发技术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衍射分析 特低渗储层 降压增注 体积流量评价实验 西峰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S模式的客流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7
作者 李瑜 李真 刘建刚 《现代电子技术》 2006年第14期59-60,63,共3页
针对我国铁路运输在不同时期客流量变化的特点,选取了客流的几个重要指标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不同的影响因素建立不同的预测模型。通过详细介绍各模型的建立方法及意义,并对他们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预测的可靠性,使我... 针对我国铁路运输在不同时期客流量变化的特点,选取了客流的几个重要指标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不同的影响因素建立不同的预测模型。通过详细介绍各模型的建立方法及意义,并对他们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预测的可靠性,使我国客流预测得到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同时为铁路运输系统提出高效的、实用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流量 指数平滑模型 季节模型 磁盘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气井无阻流量的新经验公式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淑娟 刘锦玉 郝玉鸿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27-428,共2页
基于气井稳定产能方程,考虑影响气井产能的主要参数地层压力、地层系数、渗透率,提出气井无阻流量与这些参数的不同组合之间的函数关系,结合长庆气田下古气藏大量产能试井资料,建立其相关曲线,经线性回归分析,得到计算气井无阻流量的三... 基于气井稳定产能方程,考虑影响气井产能的主要参数地层压力、地层系数、渗透率,提出气井无阻流量与这些参数的不同组合之间的函数关系,结合长庆气田下古气藏大量产能试井资料,建立其相关曲线,经线性回归分析,得到计算气井无阻流量的三种新经验公式。实例计算表明,新经验产能公式简便易行,计算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无阻流量 地层压力 地震系数 渗透率 试井 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密度对高密度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靖 李天太 +1 位作者 张喜凤 郭必虎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8年第1期95-97,共3页
高密度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种,其中温度和密度变化的影响最为常见。通过实验进行研究,分析了密度不变温度变化和温度不变密度变化条件下三类高密度钻井液的流变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低高密度和高密度钻井液的粘度受温度和钻... 高密度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种,其中温度和密度变化的影响最为常见。通过实验进行研究,分析了密度不变温度变化和温度不变密度变化条件下三类高密度钻井液的流变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低高密度和高密度钻井液的粘度受温度和钻井液密度控制明显,其变化所引起的规律性极强;中高密度钻井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粘度变化不定,钻井液流变性影响因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钻井液 流变性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北气田长水平井段裸眼钻井(完井)液技术 被引量:30
20
作者 陈在君 黎金明 +2 位作者 杨斌 杨呈德 金祥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9-51,共3页
介绍了用于长水平井段配合裸眼完井工艺特点的无黏土低伤害暂堵钻井(完井)液体系及其现场应用情况。室内和现场实验结果表明,无黏土低伤害暂堵钻井(完井)液体系性能稳定、密度低、失水低、润滑防卡性能优良、暂堵效果好,能有效保... 介绍了用于长水平井段配合裸眼完井工艺特点的无黏土低伤害暂堵钻井(完井)液体系及其现场应用情况。室内和现场实验结果表明,无黏土低伤害暂堵钻井(完井)液体系性能稳定、密度低、失水低、润滑防卡性能优良、暂堵效果好,能有效保护气层。在整个水平段长时间施工过程中,完全能够适应长水平段钻井。同时对气层暂堵好,井壁上形成的暂堵滤饼可以通过气层压力完成解堵,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完井、投产作业。经过测试,该体系对地层的伤害与其他体系相比,更有利于保护地层,更有利于工程施工,在常温条件下对地层的伤害仅有4.6%~5.1%,在特殊模拟井下条件下,对地层的伤害仅有6%~1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完井液体系。该体系应用于长北气田CB1—1井,裸眼完井并直接气举投产,获得无阻流量218×10^4m^3/d的高产气流。创长北地区气田产量之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长水平段 裸眼完井 气层保护 长庆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