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苏里格气田盒8段河道迁移特征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
7
1
作者
陈兴官
刘雪玲
+3 位作者
霍俊洲
陈龙
王金成
费世祥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0-338,共9页
为了明确苏里格气田盒8段辫状河河道迁移特征,有效指导水平井开发,本文以苏里格气田苏东南区召41井区为例,通过观察大量野外露头和岩芯资料,结合区域沉积环境,深入分析测井相类型,描述沉积相和砂体平面展布,重点在密井网区域引入大量水...
为了明确苏里格气田盒8段辫状河河道迁移特征,有效指导水平井开发,本文以苏里格气田苏东南区召41井区为例,通过观察大量野外露头和岩芯资料,结合区域沉积环境,深入分析测井相类型,描述沉积相和砂体平面展布,重点在密井网区域引入大量水平井实钻资料进行砂体精细解剖,参考前人研究河道沉积砂体宽厚比成果,建立了区块河道砂体宽厚比经验公式,分析认为盒8段砂体横向叠置模式分别为水平搭接、错位叠置、垂向叠置、孤立分布等4种,盒82下、盒81下、盒82上河道的继承性较好,到盒81上时,沉积环境从强辫状河分流河道变化成弱辫状分流河道,河道的继承性变差,从盒82下到盒81上河道整体呈现逐渐萎缩。分流河道(砂体)分布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局部的迁移性,继承性表现在不同小层分流河道的大体位置较稳定,迁移性表现在分流河道的具体位置局部重合,有两条主河道汇聚、分叉,有一条主河道两侧迁移,包括东移、西移和往返3种侧向迁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源与工程
辫状河迁移特征
盒8段
河道宽度
定量化描述
单砂体
叠置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煤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
11
2
作者
李启晖
任大忠
+5 位作者
甯波
孙振
李天
万慈眩
杨甫
张世铭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8,共13页
煤层孔隙结构对煤层气的吸附与扩散具有显著影响。通过气体吸附、核磁共振、扫描电镜等实验,对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煤岩开展煤层孔隙结构多尺度、多参数的联合表征研究,厘清了煤层气解吸—扩散—渗流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煤层孔隙结构对煤层气的吸附与扩散具有显著影响。通过气体吸附、核磁共振、扫描电镜等实验,对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煤岩开展煤层孔隙结构多尺度、多参数的联合表征研究,厘清了煤层气解吸—扩散—渗流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神木地区延安组煤层平均孔隙度为6.89%,平均渗透率为4.82 mD,属典型的特低渗煤层,主要发育方解石、黏土矿物以及非晶质组分等,其中方解石平均质量分数为54.8%,黏土矿物平均质量分数为35.7%,非晶质平均质量分数为15.0%。(2)研究区煤层主要储集空间为狭缝形和墨水瓶形等,包括气孔、屑间孔、胞腔孔、铸模孔和少量微裂缝,孔隙以2~50 nm的介孔为主,大孔次之,微孔最少,但微孔是孔比表面积及孔容的主要贡献者,表明煤层气主要吸附在微孔中。(3)研究区煤层孔喉尺寸为纳米—微米级,对渗透率的贡献主要来自于亚微米—微米级的孔喉,其孔隙连通性好。煤样可动流体饱和度为38.72%~65.06%,退汞效率为0.84%~44.30%,均质系数为1.86~10.95,且不同深度煤层孔喉半径对渗透率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异,表明该区煤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气体吸附
非均质性
微孔
孔隙结构
煤层
延安组
侏罗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柴达木盆地西北古近系新近系异常高压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
9
3
作者
刘成林
平英奇
+4 位作者
郭泽清
田继先
洪唯宇
张蔚
霍俊洲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1-219,共9页
柴达木盆地西北(以下简称'柴西北区')古近系—新近系异常超压普遍存在。对超压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是评价该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与资源潜力的关键。依据柴西北区钻井实测压力数据及基于等效深度法计算的地层压力结果,...
柴达木盆地西北(以下简称'柴西北区')古近系—新近系异常超压普遍存在。对超压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是评价该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与资源潜力的关键。依据柴西北区钻井实测压力数据及基于等效深度法计算的地层压力结果,对研究区异常高压的平面和剖面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柴西北区典型钻井泥岩声波时差曲线特征、不同时期沉积速率、各地层岩性特征、有机质生烃潜力及柴西北地区遭受的构造挤压作用,对研究区超压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各控制要素在超压形成过程中的贡献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柴西北区地层超压起始深度位于大约1 500m,主要发育在古始新统路乐河组—中新统上干柴沟组内,总体上异常高压随深度加深逐渐增大。研究区超压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欠压实作用、有机质生烃和构造挤压作用是该区超压形成演化的重要原因。对控制超压形成的各要素定量评价结果显示:欠压实作用是柴西北区超压形成的最重要控制因素,其贡献率高达60%;构造挤压作用次之,其贡献率在20%~30%左右;有机质生烃演化作用对超压形成也有影响,但贡献率相对较小。此外对柴西北区咸湖环境下的盐度分布特征研究初步表明,地层孔隙流体盐度和咸水半咸水环境下沉积的含盐塑性地层对超压的形成和保存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北
咸化湖盆
超压成因机制
欠压实作用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D-氨基酸对混合菌生物腐蚀的缓蚀行为影响分析
被引量:
6
4
作者
胥聪敏
王文渊
+3 位作者
刘利
宋鹏迪
高豪然
陈月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0-170,共11页
微生物腐蚀在油气工业中普遍存在,由其所引发的危害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更好地减缓油气田实际工作环境下的微生物腐蚀危害,采用从油气田采出水中培养出来的含硫酸盐还原菌(SRB)和好氧的铁细菌(IOB)混合菌种来探究D-氨基酸的...
微生物腐蚀在油气工业中普遍存在,由其所引发的危害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更好地减缓油气田实际工作环境下的微生物腐蚀危害,采用从油气田采出水中培养出来的含硫酸盐还原菌(SRB)和好氧的铁细菌(IOB)混合菌种来探究D-氨基酸的杀菌增强效果与减缓金属腐蚀的行为,应用失重实验、电化学测试、表面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了D-络氨酸(D-tyrosine)对碳钢在SRB+IOB培养基中的生物膜剥离效果及杀菌缓蚀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D-tyrosine+杀菌剂四羟甲基硫酸磷(THPS)对SRB、IOB的缓蚀率最高可达73.07%,点蚀坑数量与深度均为最小,其效果明显优于添加单一的THPS;②加入D-tyrosine和THPS后,磷化物和硫化物的含量最低,表明D-tyrosine具有显著分解和抑制生物膜的作用,配合THPS有效地杀死细菌,从而破坏氧浓差环境,使腐蚀大大降低;③D-tyrosine的加入,还提升了缓蚀效果,使杀菌剂用量明显降低。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油气田实际工况下的微生物腐蚀控制提供理论支撑和工程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腐蚀
D-tyrosine
THPS
生物膜剥离
杀菌增强效果
点蚀
腐蚀行为
缓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里格气田盒8段河道迁移特征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
7
1
作者
陈兴官
刘雪玲
霍俊洲
陈龙
王金成
费世祥
机构
中国石油
长庆油田
第一
采
气
厂
中国石油
长庆油田
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低渗透油
气
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试验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第六采气厂
中国石油
长庆油田
第三
采
气
厂
出处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0-338,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90451)
文摘
为了明确苏里格气田盒8段辫状河河道迁移特征,有效指导水平井开发,本文以苏里格气田苏东南区召41井区为例,通过观察大量野外露头和岩芯资料,结合区域沉积环境,深入分析测井相类型,描述沉积相和砂体平面展布,重点在密井网区域引入大量水平井实钻资料进行砂体精细解剖,参考前人研究河道沉积砂体宽厚比成果,建立了区块河道砂体宽厚比经验公式,分析认为盒8段砂体横向叠置模式分别为水平搭接、错位叠置、垂向叠置、孤立分布等4种,盒82下、盒81下、盒82上河道的继承性较好,到盒81上时,沉积环境从强辫状河分流河道变化成弱辫状分流河道,河道的继承性变差,从盒82下到盒81上河道整体呈现逐渐萎缩。分流河道(砂体)分布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局部的迁移性,继承性表现在不同小层分流河道的大体位置较稳定,迁移性表现在分流河道的具体位置局部重合,有两条主河道汇聚、分叉,有一条主河道两侧迁移,包括东移、西移和往返3种侧向迁移方式。
关键词
地质资源与工程
辫状河迁移特征
盒8段
河道宽度
定量化描述
单砂体
叠置关系
Keywords
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engineering
braided river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He 8 formation
channel width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single sand body
sandstone superimposed relationship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煤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
11
2
作者
李启晖
任大忠
甯波
孙振
李天
万慈眩
杨甫
张世铭
机构
西安
石油
大学
石油
工程学院/西部低渗-特低渗油藏开发与治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
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
长庆油田
公司
第六
采
气
厂
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
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8,共13页
基金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基金“致密砂岩油藏微纳米孔喉内压裂液渗吸滞留的微观渗流机理研究”(编号:2021GY-140)
西安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项目“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煤层储层特征”(编号:YCS231130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力压裂裂缝轨迹可控性理论基础-非均质地层裂缝控制理论基础研究”(编号:51934005)联合资助。
文摘
煤层孔隙结构对煤层气的吸附与扩散具有显著影响。通过气体吸附、核磁共振、扫描电镜等实验,对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煤岩开展煤层孔隙结构多尺度、多参数的联合表征研究,厘清了煤层气解吸—扩散—渗流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神木地区延安组煤层平均孔隙度为6.89%,平均渗透率为4.82 mD,属典型的特低渗煤层,主要发育方解石、黏土矿物以及非晶质组分等,其中方解石平均质量分数为54.8%,黏土矿物平均质量分数为35.7%,非晶质平均质量分数为15.0%。(2)研究区煤层主要储集空间为狭缝形和墨水瓶形等,包括气孔、屑间孔、胞腔孔、铸模孔和少量微裂缝,孔隙以2~50 nm的介孔为主,大孔次之,微孔最少,但微孔是孔比表面积及孔容的主要贡献者,表明煤层气主要吸附在微孔中。(3)研究区煤层孔喉尺寸为纳米—微米级,对渗透率的贡献主要来自于亚微米—微米级的孔喉,其孔隙连通性好。煤样可动流体饱和度为38.72%~65.06%,退汞效率为0.84%~44.30%,均质系数为1.86~10.95,且不同深度煤层孔喉半径对渗透率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异,表明该区煤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气体吸附
非均质性
微孔
孔隙结构
煤层
延安组
侏罗系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gas adsorption
heterogeneity
micropore
pore structure
coal seam
Yan’an Formation
Jurassic
Ordos Basi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柴达木盆地西北古近系新近系异常高压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
9
3
作者
刘成林
平英奇
郭泽清
田继先
洪唯宇
张蔚
霍俊洲
机构
中国石油
大学(北京)油
气
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
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
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第六采气厂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1-21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159,41572099)
文摘
柴达木盆地西北(以下简称'柴西北区')古近系—新近系异常超压普遍存在。对超压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是评价该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与资源潜力的关键。依据柴西北区钻井实测压力数据及基于等效深度法计算的地层压力结果,对研究区异常高压的平面和剖面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柴西北区典型钻井泥岩声波时差曲线特征、不同时期沉积速率、各地层岩性特征、有机质生烃潜力及柴西北地区遭受的构造挤压作用,对研究区超压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各控制要素在超压形成过程中的贡献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柴西北区地层超压起始深度位于大约1 500m,主要发育在古始新统路乐河组—中新统上干柴沟组内,总体上异常高压随深度加深逐渐增大。研究区超压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欠压实作用、有机质生烃和构造挤压作用是该区超压形成演化的重要原因。对控制超压形成的各要素定量评价结果显示:欠压实作用是柴西北区超压形成的最重要控制因素,其贡献率高达60%;构造挤压作用次之,其贡献率在20%~30%左右;有机质生烃演化作用对超压形成也有影响,但贡献率相对较小。此外对柴西北区咸湖环境下的盐度分布特征研究初步表明,地层孔隙流体盐度和咸水半咸水环境下沉积的含盐塑性地层对超压的形成和保存也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柴西北
咸化湖盆
超压成因机制
欠压实作用
定量评价
Keywords
northwestern Qaidam Basin
overpressure
formation mechanism
undercompaction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D-氨基酸对混合菌生物腐蚀的缓蚀行为影响分析
被引量:
6
4
作者
胥聪敏
王文渊
刘利
宋鹏迪
高豪然
陈月清
机构
西安
石油
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
长庆油田
公司
第六
采
气
厂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0-170,共11页
基金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氨基酸提高油气田微生物膜剥离效果的作用机理及新型复配协同杀菌缓蚀剂研究”(编号:2020GY-234)
西安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优势学科资助、西安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资助项目“D-氨基酸对混合菌生物膜的剥离效果研究”(编号:YCS19113064、YCS19113065)。
文摘
微生物腐蚀在油气工业中普遍存在,由其所引发的危害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更好地减缓油气田实际工作环境下的微生物腐蚀危害,采用从油气田采出水中培养出来的含硫酸盐还原菌(SRB)和好氧的铁细菌(IOB)混合菌种来探究D-氨基酸的杀菌增强效果与减缓金属腐蚀的行为,应用失重实验、电化学测试、表面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了D-络氨酸(D-tyrosine)对碳钢在SRB+IOB培养基中的生物膜剥离效果及杀菌缓蚀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D-tyrosine+杀菌剂四羟甲基硫酸磷(THPS)对SRB、IOB的缓蚀率最高可达73.07%,点蚀坑数量与深度均为最小,其效果明显优于添加单一的THPS;②加入D-tyrosine和THPS后,磷化物和硫化物的含量最低,表明D-tyrosine具有显著分解和抑制生物膜的作用,配合THPS有效地杀死细菌,从而破坏氧浓差环境,使腐蚀大大降低;③D-tyrosine的加入,还提升了缓蚀效果,使杀菌剂用量明显降低。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油气田实际工况下的微生物腐蚀控制提供理论支撑和工程实践指导。
关键词
微生物腐蚀
D-tyrosine
THPS
生物膜剥离
杀菌增强效果
点蚀
腐蚀行为
缓蚀率
Keywords
Microbial corrosion
D-tyrosine
THPS
Biofilm removal
Bactericidal enhancement effect
Pitting
Corrosion behavior
Corrosion inhibition rate
分类号
TE980.4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苏里格气田盒8段河道迁移特征分析及应用
陈兴官
刘雪玲
霍俊洲
陈龙
王金成
费世祥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煤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李启晖
任大忠
甯波
孙振
李天
万慈眩
杨甫
张世铭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柴达木盆地西北古近系新近系异常高压形成机制分析
刘成林
平英奇
郭泽清
田继先
洪唯宇
张蔚
霍俊洲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D-氨基酸对混合菌生物腐蚀的缓蚀行为影响分析
胥聪敏
王文渊
刘利
宋鹏迪
高豪然
陈月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