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藻-细菌处理油田采出水与生活污水的效能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冉 李彤 +2 位作者 王亮亮 赵进 潘杰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3,共6页
油田采出水污染物浓度高,缺少生物生长需要的N、P等元素,而生活污水富含N、P,但排放波动大,单独处理成本高。为提高油田污水的生物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将模拟油田采出水与模拟生活污水混合用于微藻-细菌共生培养,考察采出水与生活污... 油田采出水污染物浓度高,缺少生物生长需要的N、P等元素,而生活污水富含N、P,但排放波动大,单独处理成本高。为提高油田污水的生物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将模拟油田采出水与模拟生活污水混合用于微藻-细菌共生培养,考察采出水与生活污水不同体积混合比(1∶3、1∶5、1∶15、1∶35)对生物生长和营养物去除的影响。其中,微藻为普通蛋白核小球藻,菌种由酵母菌、乳酸菌、硝化菌、枯草芽孢菌等组成。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不同比例采出水/生活污水混合液的生物量、藻密度、菌密度和叶绿素基本呈增长趋势。微藻-细菌在采出水/生活污水混合比为1∶3的混合液中的生长情况最好,培养7 d后的总生物量为0.55 g/L,其中藻密度为0.23 g/L,菌密度为0.32 g/L。高比例采出水/生活污水混合液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在采出水/生活污水混合比为1∶3的水样中培育7 d后藻叶绿素a的含量最高,达649.27μg/mg;在混合比为1∶5的水样中藻叶绿素b的含量最高,达821.23μg/mg。在营养物去除方面,高混合比的污水更有利于微藻-细菌吸收营养物。当采出水/生活污水混合比为1∶3时,有机物和氨氮去除率最高,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为65%,氨氮去除率为37%;采出水与生活污水混合比为1∶5的水样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70%。将油田采出水和生活污水按适当体积比混合,可以促进藻-菌生长,提高生物处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水 生活污水 微藻 细菌 代谢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应用技术难点及对策 被引量:27
2
作者 田建峰 曹成寿 +1 位作者 刘建英 张春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7-69,130-131,共3页
苏里格气田气井产量普遍较低,气井自身携液能力差,排水采气是产水气井连续稳定生产重要工艺措施。泡沫排水采气工艺由于其成本低、易操作等优点在苏里格气田得到大规模应用,但井下节流技术、单井无液量计量等对泡沫排水采气技术的推广... 苏里格气田气井产量普遍较低,气井自身携液能力差,排水采气是产水气井连续稳定生产重要工艺措施。泡沫排水采气工艺由于其成本低、易操作等优点在苏里格气田得到大规模应用,但井下节流技术、单井无液量计量等对泡沫排水采气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带来一些挑战。文章通过对苏里格气田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难点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适时起出节流器、应用橇装计量装置、完善消泡工艺、推广应用井口自动加药装置等对策,并取得一定效果,这对同类气田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泡沫排水采气 难点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关键技术展望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天 易远元 +1 位作者 李甜甜 兰天庆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10,共5页
概述了中国煤层气的储量、分布、形成条件及成藏机理以及国内外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现状;着重综述了当前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对我国煤层气产业化发展在地质、技术、经济、环境等领域面临的壁垒给予归纳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策略,以... 概述了中国煤层气的储量、分布、形成条件及成藏机理以及国内外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现状;着重综述了当前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对我国煤层气产业化发展在地质、技术、经济、环境等领域面临的壁垒给予归纳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推动中国煤层气有序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成藏机理 勘探开发现状 地震技术 增产改造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晚石炭世—中二叠世沉积背景特征与演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靖芪 虎建玲 +7 位作者 谢远飞 史云鹤 王志伟 朱淑玥 陈洪德 王峰 付斯一 刘磊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8,共18页
【目的】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晚石炭世—中二叠世经历了由海相—陆相沉积环境的转变,伴随着华北与祁连海域海水的进退,其沉积体系时空配置及演化规律复杂,对不同沉积背景条件下古地理格局差异的认识也相对局限。【方法】基于鄂尔多斯盆... 【目的】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晚石炭世—中二叠世经历了由海相—陆相沉积环境的转变,伴随着华北与祁连海域海水的进退,其沉积体系时空配置及演化规律复杂,对不同沉积背景条件下古地理格局差异的认识也相对局限。【方法】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晚石炭世—中二叠世150余件样品的主、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测试数据,明确研究区沉积环境和源区特征,并结合野外露头、钻测井资料及显微薄片鉴定等探讨沉积背景对古地理重建的约束。【结果】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在晚石炭世—中二叠世气候总体上温暖湿润。在羊虎沟组—太原组沉积时期古水深迅速变深,之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羊虎沟组、太原组沉积时期表现还原背景和咸水为主的过渡环境,山西组、石盒子组沉积时期则为氧化环境和淡水主导的过渡环境。羊虎沟组—山西组沉积时期物源体系复杂,到石盒子组沉积时期,物源供给趋于稳定。【结论】研究区古地理在各时期南北部分异明显,南部主要发育潮坪—潟湖、海湾—浅水陆棚和半深水陆棚等贫砂沉积体系,北部则主要发育河控三角洲和潮控三角洲富砂沉积体系。随着古亚洲洋闭合及物源区母岩岩性的转变,北部三角洲体系持续扩大,南部水体面积锐减并发育海湾/近海湖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晚古生代 物源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能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挑战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玉钦 胡光明 +2 位作者 刘先录 李甜甜 石方廷玉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4-548,共5页
氢能是未来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储能介质,是推动化工领域脱碳的重要原料,已被世界各国列入本国能源化工行业发展规划。详细介绍了氢能的基本性质、全产业链基本概况,概述了当前氢能在国内外的应用发展现状,着重综述了氢能在化工合成、石... 氢能是未来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储能介质,是推动化工领域脱碳的重要原料,已被世界各国列入本国能源化工行业发展规划。详细介绍了氢能的基本性质、全产业链基本概况,概述了当前氢能在国内外的应用发展现状,着重综述了氢能在化工合成、石油化工及煤化工中的开发利用进展。由于受核心材料研发成熟度低、技术标准建设不足、基础设施配套薄弱等方面的影响,氢能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仅初具规模。建议未来应致力于加强氢能应用理论与技术方面研究、建立健全顶层规划、政策与标准体系、加大对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共同推进我国氢能在化工领域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发展现状 合成氨 加氢裂化 煤直接液化 挑战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相类型及测井识别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下石盒子组8段为例 被引量:49
6
作者 张海涛 时卓 +2 位作者 石玉江 王亮亮 贺陆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6-264,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的典型代表,根据碎屑成分、成岩矿物组合、填隙物成分、成岩作用类型等特征,将苏里格气田盒8段储层划分为粒间孔+火山物质强溶蚀相、晶间孔+火山物质溶蚀相、晶间孔+岩屑溶蚀相、晶间孔+石...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的典型代表,根据碎屑成分、成岩矿物组合、填隙物成分、成岩作用类型等特征,将苏里格气田盒8段储层划分为粒间孔+火山物质强溶蚀相、晶间孔+火山物质溶蚀相、晶间孔+岩屑溶蚀相、晶间孔+石英加大胶结相、水云母胶结+岩屑微溶蚀相和压实胶结致密成岩相6种成岩相类型,分析了不同成岩作用对测井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自然伽马、声波时差、密度及深侧向测井等参数与成岩相的对应关系,建立了连续定量识别储层成岩相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Z65井测井资料进行了处理,通过与薄片鉴定及压汞结果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利用单井成岩相判别结果划分苏里格气田盒8段成岩相展布,其中气田中部主要以粒间孔+火山物质强溶蚀相和晶间孔+火山物质溶蚀相为主,是有利的成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相类型 测井识别标准 致密砂岩储层 苏里格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下古生界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7
7
作者 田清华 刘俊 +2 位作者 张晨 王文胜 黄丹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42,共10页
苏里格气田下古生界马家沟组储层目前已成为该气田稳产的有力支撑,分析其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对维持气田稳产具有重大意义。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等资料,系统分析了马家沟组主力储层特征。研究表明:马家沟组储层以颗粒白云... 苏里格气田下古生界马家沟组储层目前已成为该气田稳产的有力支撑,分析其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对维持气田稳产具有重大意义。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等资料,系统分析了马家沟组主力储层特征。研究表明:马家沟组储层以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和微生物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晶间溶孔、膏模孔、小型溶蚀孔洞及粒间孔等;储层展布主要受控于岩溶作用及古地貌分布,加里东期表生岩溶作用对储层改善贡献不大,甚至是一种破坏作用;岩溶古地貌高部位主要受表生岩溶作用的影响,对储层的储集空间和连通性有一定的改造作用,使储层物性较好,单井产气量高,而岩溶古地貌低部位主要受准同生期岩溶作用的影响,物性相对较差,单井产气量低。该研究成果可为苏里格气田下古生界气藏的有利区预测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下古生界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菌生物反应器处理油田污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冉 郭丹 +2 位作者 王亮亮 赵进 潘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4-99,共6页
利用实验室配置的模拟油田污水,考察了小球藻和藻菌生物反应器对污水净化处理效果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实验数据显示:藻菌生物反应器运行25 d时,对模拟油田污水COD、TP、NH_(4)^(+)-N的去除率分别为44.23%、88.68%、85.01%,TN在反应器... 利用实验室配置的模拟油田污水,考察了小球藻和藻菌生物反应器对污水净化处理效果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实验数据显示:藻菌生物反应器运行25 d时,对模拟油田污水COD、TP、NH_(4)^(+)-N的去除率分别为44.23%、88.68%、85.01%,TN在反应器运行到53 d去除效果最高达到80.99%。小球藻生物反应器运行的第25天对污水COD、TP和NH_(4)^(+)-N的去除率分别为35.45%、81.17%、和80.10%,TN在反应器运行第53天时去除率最高为76.75%。结果表明,藻菌共生提高了微藻的光合速率、生长速率以及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其效果优于小球藻处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菌共生 生物反应器 油田污水 水力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桃2区块下古生界储层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叶小闯 张鹏 +3 位作者 魏美吉 彭雪花 王赞 王河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27,38,共11页
为了明确苏里格气田桃2区块下古生界的储层特征,基于储层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孔隙度及渗透率实验测试分析方法,结合相关生产资料,对马五1—马五4储层特征进行研究,采用沉积微相展布特征立体分析法、白云石化和古岩溶作用对储集空... 为了明确苏里格气田桃2区块下古生界的储层特征,基于储层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孔隙度及渗透率实验测试分析方法,结合相关生产资料,对马五1—马五4储层特征进行研究,采用沉积微相展布特征立体分析法、白云石化和古岩溶作用对储集空间的改造成岩过程三期分析法,系统探讨了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在储层精细评价和分类的基础上,对储层开发有利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马五1—马五4储层主要在潮上云坪、泥云坪和灰云坪白云岩中成藏,储层单元主要受到岩溶古地貌残丘规模的控制,马五41层顶小幅度构造对马五41a储层中的气水分布及天然气富集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研究区域主要发育单一岩性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开发有利区 桃2区块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对藻菌共生处理油田污水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冉 赵进 +2 位作者 郭丹 王亮亮 潘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9-83,共5页
利用小球藻和好氧细菌共培养用于处理不同C/N(4:1和8:1)的油田污水。结果显示,相比于低C/N(4:1)污水,高C/N(8:1)的污水中获得的总生物量更大,小球藻比生长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更高。藻菌共生系统对高C/N污水的SCOD和TN的去除分别为62.13%和... 利用小球藻和好氧细菌共培养用于处理不同C/N(4:1和8:1)的油田污水。结果显示,相比于低C/N(4:1)污水,高C/N(8:1)的污水中获得的总生物量更大,小球藻比生长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更高。藻菌共生系统对高C/N污水的SCOD和TN的去除分别为62.13%和30.70%,均高于低C/N污水。进一步探讨了C/N对小球藻和好氧细菌在降解不同污染物中的作用。在低C/N污水中,细菌在去除SCOD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小球藻对TN降解贡献更大。而在高C/N污水中,微藻对有机物去除能力更强,好氧菌对氮营养的吸收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 油田污水 小球藻 好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剩余气分布特征及其挖潜 被引量:7
11
作者 石耀东 王丽琼 +3 位作者 臧苡澄 张吉 李鹏 李旭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4-561,共8页
苏里格气田中区苏36-11区块已开发17年,开发程度和储量动用程度均高,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储量动用不均衡,剩余气分布复杂,剩余气分布的确定及挖潜是气田稳产的关键。通过储集层构型精细表征,明确剩余气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不同类型剩... 苏里格气田中区苏36-11区块已开发17年,开发程度和储量动用程度均高,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储量动用不均衡,剩余气分布复杂,剩余气分布的确定及挖潜是气田稳产的关键。通过储集层构型精细表征,明确剩余气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不同类型剩余气分布规律,提出对应的挖潜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含气砂体主要分布在4级构型单元心滩坝与点坝中,整体规模小,宽度为150~500m,长度为300~800m,连通性差,受各级次渗流屏障影响大,区块北东—南西向主砂带开发程度最高,地层压力低,剩余气主要分布在区块西北部盒8段下亚段;剩余气分布主要受储集层非均质与开采非均匀影响,可分为井网未控制型、复合砂体阻流带型、水平井未动用次产层型、直定向井未射开气层型和投产未采出型5类;提出井间加密、老井侧钻、查层补孔和老井挖潜4种动用措施,调整方案后,预测可稳产7年,采收率可达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致密砂岩 储集层构型 剩余气储量评价 剩余气分布 挖潜对策 开发中—后期 开发调整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老井侧钻水平井开发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丽琼 王志恒 +2 位作者 马羽龙 曾庆雄 郑凡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8-377,共10页
为提高老井侧钻的有效储集层钻遇率,以苏里格气田苏中某区块为例,结合气田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从优化部署和地质导向2方面总结了老井侧钻水平井配套关键地质技术,以此为基础;再从钻探效果、生产指标、效益评价等方面,研究老井侧钻水平... 为提高老井侧钻的有效储集层钻遇率,以苏里格气田苏中某区块为例,结合气田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从优化部署和地质导向2方面总结了老井侧钻水平井配套关键地质技术,以此为基础;再从钻探效果、生产指标、效益评价等方面,研究老井侧钻水平井开发效果,综合分析各因素对侧钻井实施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心滩坝边部、辫状河道及主河道砂带内的心滩坝中部和底部为剩余气富集区;基于经济评价建立了侧钻井井位优选标准,即纵向上可动用有效厚度下限为4 m,平面上剩余储量的丰度下限为0.42×10^(8)m^(3)/km^(2);利用三维地质模型、地层倾角评价、导眼井信息及随钻数据,多手段协作形成侧钻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并总结了3种水平段导向模式。研究区内23口侧钻水平井有效储集层平均钻遇率为59.7%,平均初期日产气量为2.9×10^(4)m^(3),累计增产3.13×10^(8)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老井侧钻 水平井 致密砂岩 储量动用 老井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数字化集气站安全风险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1
13
作者 贺国军 常永生 +1 位作者 柴锐 王晓朝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12年第S1期83-85,共3页
苏里格气田地处毛乌素沙漠,是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岩性气藏,单井产量低,建井数量多,靠人工管理的难度大,本着降本增效、减少风险的原则,数字化集气站在苏里格气田得到了大力推广,其应用过程中面临着与传统集气站不同的安全风险。... 苏里格气田地处毛乌素沙漠,是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岩性气藏,单井产量低,建井数量多,靠人工管理的难度大,本着降本增效、减少风险的原则,数字化集气站在苏里格气田得到了大力推广,其应用过程中面临着与传统集气站不同的安全风险。文章对数字化集气站运行过程中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风险应对的控制措施,期望为数字化集气站的安全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集气站 风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蛋白改性阳离子絮凝剂对废弃钻井液的絮凝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学川 张莎 +2 位作者 周亮 任龙芳 郑书杰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3-75,95-96,共3页
利用鞣制化学中的铁鞣机理,将Fe3+络合在明胶水解所得的胶原蛋白分子上,制备出了胶原蛋白改性阳离子絮凝剂,并用于废弃钻井液的絮凝。以CODCr去除率、悬浮物含量和色度为评价指标,考察絮凝条件对废弃钻井液絮凝效果的影响,利用SEM对絮... 利用鞣制化学中的铁鞣机理,将Fe3+络合在明胶水解所得的胶原蛋白分子上,制备出了胶原蛋白改性阳离子絮凝剂,并用于废弃钻井液的絮凝。以CODCr去除率、悬浮物含量和色度为评价指标,考察絮凝条件对废弃钻井液絮凝效果的影响,利用SEM对絮凝产物进行表征并对絮凝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当所制备的絮凝剂用于废弃钻井液絮凝时,絮凝剂用量为19.6 g/L,且使用时有较宽的值pH范围(5~8)和温度范围(20~40℃)。絮凝后,废弃钻井液的CODCr去除率达75.8%,悬浮物含量从初始的2 115 mg/L降至220 mg/L,色度从初始的1 003倍降至18倍,絮凝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FE3+ 阳离子絮凝剂 废弃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羟基超支化聚合物对Fe^(3+)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学川 胡艳鑫 +1 位作者 郑书杰 张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6-29,47,共5页
采用有核一步法,通过控制AB2型单体和三羟甲基丙烷的摩尔比,一次性投料反应合成端羟基超支化聚合物(HPAE)。利用红外光谱对HPAE的配位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在水溶液中对Fe3+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在293~313K条件下... 采用有核一步法,通过控制AB2型单体和三羟甲基丙烷的摩尔比,一次性投料反应合成端羟基超支化聚合物(HPAE)。利用红外光谱对HPAE的配位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在水溶液中对Fe3+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在293~313K条件下,HPAE对Fe3+的吸附量为50.8~84mg/g时,Langmuir等温方程呈现较好的拟合,且HPAE对Fe3+的吸附量随Fe3+浓度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温度下的ΔH>0、ΔG<0、ΔS>0,表明该吸附反应是吸热、自发、熵增的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反应速率是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合物 端羟基 吸附Fe3+ 热力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波测试法对鹰滩页岩各向异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卉 魏臣兴 +4 位作者 俞宏伟 赵昕 来超 李奔 李岩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91-1299,共9页
页岩储层通常呈薄层状结构,一般认为其岩石力学参数具有横向各向同性,而其各向异性受围压(CP)、含水率和总有机质含量(TOC)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对不同围压下的鹰滩(Eagle Ford)页岩进行超声波波速测试实验,研究围压对鹰滩页岩波速及... 页岩储层通常呈薄层状结构,一般认为其岩石力学参数具有横向各向同性,而其各向异性受围压(CP)、含水率和总有机质含量(TOC)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对不同围压下的鹰滩(Eagle Ford)页岩进行超声波波速测试实验,研究围压对鹰滩页岩波速及岩石力学各向异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鹰滩页岩属于弱各向异性多孔介质,并具有横向各向同性、垂向各向异性的性质。纵波(P波)和横波(S波)波速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特别是在低围压范围内增幅显著,同时围压增大会降低纵波和横波的各向异性,纵波各向异性比横波各向异性对围压更敏感。对鹰滩页岩的各向异性分析为页岩储层压裂过程中裂缝的起裂和延伸规律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声波测试 围压 各向异性 横向各向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废弃钻井液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54
17
作者 王学川 胡艳鑫 +1 位作者 郑书杰 强涛涛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69-174,共6页
根据国内外各油田对废弃钻井液处理方法的应用现状,从废弃钻井液的组成及对环境的危害分析入手,综述了近年来16种处理废弃钻井液的技术方法,指出推行清洁生产、开发利用综合技术、加强源头与过程控制是目前治理废弃钻井液的当务之急,同... 根据国内外各油田对废弃钻井液处理方法的应用现状,从废弃钻井液的组成及对环境的危害分析入手,综述了近年来16种处理废弃钻井液的技术方法,指出推行清洁生产、开发利用综合技术、加强源头与过程控制是目前治理废弃钻井液的当务之急,同时对治理废弃钻井液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钻井液 固化 絮凝 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rhenius方程封隔器胶筒的寿命预测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姚辉前 段风海 +4 位作者 徐善瑞 张智谋 熊煜 朱敏涛 汤鲁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0-105,共6页
为预测封隔器胶筒的使用寿命,文章将封隔器胶筒的橡胶材料的拉伸强度作为评判封隔器胶筒密封失效的依据,采用加速老化试验方法对封隔器胶筒橡胶材料寿命进行预测研究,并根据现场应用效果统计验证预测结果。首先将与封隔器胶筒同批次的... 为预测封隔器胶筒的使用寿命,文章将封隔器胶筒的橡胶材料的拉伸强度作为评判封隔器胶筒密封失效的依据,采用加速老化试验方法对封隔器胶筒橡胶材料寿命进行预测研究,并根据现场应用效果统计验证预测结果。首先将与封隔器胶筒同批次的四丙氟橡胶材料制成标准试样,分别在200、230、260和280℃下进行热空气加速老化试验,分析其拉伸强度与老化温度和老化时间的关系。基于Arrhenius方程原理,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和地面性能试验数据,拟合后得到退化轨迹方程,进行封隔器寿命的预测研究。研究表明:封隔器胶筒寿命与温度呈线性相关关系;应用Arrhenius方程预测封隔器胶筒寿命,其结论对现场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rhenius方程 封隔器胶筒 橡胶材料 拉伸强度 寿命预测 加速老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管滑套压裂生产一体化管柱的应用
19
作者 赵广民 王志恒 +4 位作者 赵敏琦 薄婷婷 安全成 张华光 任勇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166,共5页
为了解决长庆气田直井分层压裂工艺上存在施工排量低、周期长及费用高等问题,实现连续压、大排量、可控开采等目的,文章通过对趾端滑套、套管滑套及可控溶解暂堵桥塞等配套工具的研究,形成了气田直井一体化工艺及管柱。该工艺可实现免... 为了解决长庆气田直井分层压裂工艺上存在施工排量低、周期长及费用高等问题,实现连续压、大排量、可控开采等目的,文章通过对趾端滑套、套管滑套及可控溶解暂堵桥塞等配套工具的研究,形成了气田直井一体化工艺及管柱。该工艺可实现免射孔、连续大排量压裂、压后常压下入油管排液、生产,且后期可以选择性地进行滑套关闭,从而进行可控开采。该一体化管柱随完井套管一起下井,完成固井后靠井口加压打开趾端滑套压裂第一层,后续投入配套可溶球打开对应的套管滑套进行分层压裂,压后用电缆下入可控溶解暂堵桥塞封堵井筒,常压下入油管排液生产。与桥射联作工艺相比,该工艺单层可缩短压裂施工周期3~4 h,节约施工费用6~7万元,对苏里格气田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趾端滑套 套管滑套 可控溶解 暂堵桥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田地面管线环焊缝的失效原因
20
作者 王胜 侯山 +6 位作者 王武刚 徐大喜 张家志 李鹏 张延 潘占昆 李健 《腐蚀与防护》 2025年第8期75-81,共7页
我国西北苏里格气田地面管线环焊缝处由于局部腐蚀和穿孔发生刺漏,且穿孔附近外壁呈现明显的冲刷腐蚀特征。采用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和显微硬度等检测手段,对失效管样进行了形貌观察、成分检测、物相分析和显微硬度测试,明确了管... 我国西北苏里格气田地面管线环焊缝处由于局部腐蚀和穿孔发生刺漏,且穿孔附近外壁呈现明显的冲刷腐蚀特征。采用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和显微硬度等检测手段,对失效管样进行了形貌观察、成分检测、物相分析和显微硬度测试,明确了管样的局部腐蚀原因和穿孔形成过程。结果表明:管内壁打底焊处由于焊接缺陷形成凹坑,内壁湿气凝聚形成积液优先集聚于凹坑位置,管输介质中少量CO_(2)气体溶入积液形成腐蚀性电解质溶液,从而引发焊缝处的局部腐蚀;焊缝内部存在气孔缺陷,局部腐蚀更易在焊缝部位不断侵入,局部壁厚逐渐减薄,并在管内外压差作用下,管壁穿孔,发生局部刺漏;管壁穿孔后,管内流体向外高速渗漏,其形成的冲刷效应使穿孔不断扩大,并在穿孔周围外壁表面留下明显的冲刷腐蚀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管线 焊缝 腐蚀 穿孔 失效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