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靖边碳酸盐岩气藏储层伤害机理及解堵技术研究
1
作者 李小刚 潘东 +4 位作者 常永峰 江智强 何淼 张耀刚 朱静怡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88-1694,共7页
随着靖边碳酸盐岩气藏的开发,部分气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井筒和储层堵塞,这些堵塞严重影响了气井的携液能力,导致气井提前进入积液和间歇生产阶段,从而限制了气田的高效开发。通过分析前期井下作业历史数据、单井井筒内堵塞物的成分以及... 随着靖边碳酸盐岩气藏的开发,部分气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井筒和储层堵塞,这些堵塞严重影响了气井的携液能力,导致气井提前进入积液和间歇生产阶段,从而限制了气田的高效开发。通过分析前期井下作业历史数据、单井井筒内堵塞物的成分以及储层基质的水锁损害程度,采用了一种特制的复合解堵液体系进行解堵增产。结果显示,解水锁剂具有显著润湿反转效果,对水锁伤害岩心渗透率恢复率可达94.48%,复合解堵液体系对固相伤害岩心的渗透率恢复率达92.21%。在现场应用中,优选裂缝酸洗工艺对目标储层进行了解堵增产作业,确保复合解堵液既能在储层裂缝中滤失,又能渗透至储层深部,实现裂缝和基质的同步解堵。应用该复合解堵液体系后,靖边气田的低产气井平均日增产量可达2.2×10^(4) m^(3),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气井堵塞 堵塞机理 解堵剂 解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多尺度联合表征 被引量:9
2
作者 甯波 任大忠 +6 位作者 王虎 张瀚澎 郭建林 付宁海 李俊键 李天 李启晖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1,共8页
致密砂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对气藏的开发至关重要。文中以临兴地区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实验方法对致密砂岩孔隙结构进行精确表征。研究结果显示:致密砂岩主要孔隙类型为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其次为粒间孔、晶间孔和微裂隙;... 致密砂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对气藏的开发至关重要。文中以临兴地区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实验方法对致密砂岩孔隙结构进行精确表征。研究结果显示:致密砂岩主要孔隙类型为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其次为粒间孔、晶间孔和微裂隙;高压压汞、CO_(2)吸附、N_(2)吸附以及渗吸-核磁等实验结果均反映了研究区致密砂岩孔隙结构具有较好的连通性;多尺度联合法表征的致密砂岩孔径分布以微孔为主,介孔次之,大孔最少;微孔的大量分布为比表面积做出主要贡献,介孔、大孔贡献较少,孔容主要由微孔、介孔贡献,大孔贡献较少;核磁共振计算的孔径分布比例与多尺度联合法的计算值在介孔、大孔阶段具有较好一致性,在微孔阶段,多尺度联合法的计算值大于核磁共振法,表明微孔为气藏的主要气体储集空间,而介孔和大孔为气体运移的主要通道,多尺度联合法在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精细表征方面更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气体吸附 高压压汞 核磁共振 孔隙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井筒溶垢剂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明星 刘伟 +4 位作者 周明明 崔熙 朱方辉 董晓焕 李琼玮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0-155,共6页
长庆S2××区块气井井筒堵塞物主要有CaCO_3、CaSO_4、BaSO_4等垢和FeCO_3、FeS等腐蚀产物,对生产影响较大。针对这一情况,从溶垢量、起泡能力和缓蚀性等方面开展了解堵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确定了配方为10%有机酸YG-1+1%炔醇类... 长庆S2××区块气井井筒堵塞物主要有CaCO_3、CaSO_4、BaSO_4等垢和FeCO_3、FeS等腐蚀产物,对生产影响较大。针对这一情况,从溶垢量、起泡能力和缓蚀性等方面开展了解堵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确定了配方为10%有机酸YG-1+1%炔醇类酸化用缓蚀剂HJF-50A+0.5%泡排剂UT-11C的酸性解堵剂和配方为10%胺基酸盐YH-1+0.5%十二烷基磺酸盐类泡排剂YFP-2的碱性螯合剂。在温度20数90℃下,酸性解堵剂对CaCO_3的饱和溶垢率为85.93%数87.46%,对应饱和溶垢量为68.74数69.97 g/L;对FeCO_3的饱和溶垢率93.76%数95.02%,对应饱和溶垢量为75.01数76.02 g/L;对FeS的饱和溶垢率为65.69%数71.23%,对应饱和溶垢量为52.55数56.98 g/L;对80S挂片的腐蚀速率3.13 g/(m^2·h),携液率90.00%。碱性螯合剂主要溶BaSO_4、CaSO_4等酸不溶物,在90℃时,对BaSO_4的饱和溶垢率72.43%,对应饱和溶垢量为14.49 g/L;对CaSO_4的饱和溶垢率76.78%,对应饱和溶垢量为61.43 g/L;携液率95%。现场采用酸性解堵剂和碱性螯合剂多轮次间歇加注方式处理井筒结垢严重井,油套压差降幅达1.01数3.0 MPa,产气量增幅为14.2%数53.71%,获得了显著的溶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筒堵塞 溶垢 腐蚀产物 酸溶解堵剂 碱性螯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陕斜坡吴起地区延长组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博 崔军平 +3 位作者 李莹 李金森 赵金 陈彦武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28,共8页
伊陕斜坡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产油气区,油气成藏期次研究有助于判断三叠系油藏成藏过程及油藏的分布规律。为了确定三叠系延长组油气成藏期次,基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埋藏史间接投影定年法,开展了系统的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结果... 伊陕斜坡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产油气区,油气成藏期次研究有助于判断三叠系油藏成藏过程及油藏的分布规律。为了确定三叠系延长组油气成藏期次,基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埋藏史间接投影定年法,开展了系统的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吴起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长6储层主要为盐水包裹体和含液态烃包裹体,形态以椭球状-球状为主。②均一温度分析表明第1期与油气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为90~100℃;第2期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为130~140℃。③基于盐水包裹体的盐度、成分、盆地热演化史结果及储层伊利石K-Ar同位素定年结果分析,伊陕斜坡吴起地区延长组存在2期油气充注:第1期为早白垩世中期,距今130~115 Ma;第2期为早白垩世晚期,距今108~96 Ma。2次油气充注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延长组油气成藏时期为早白垩世(130~96 Ma)。该认识可为吴起及相邻地区三叠系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成藏期次 三叠系 伊陕斜坡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边气田南部奥陶系马五1+2亚段储集层成岩演化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朝旭 秦启荣 +3 位作者 田国庆 孙靖虎 崔涵 邹开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2-179,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五1+2亚段天然气储量丰富,是靖边气田奥陶系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其储集层成因和孔隙结构复杂,受多期成岩作用的控制。基于钻井岩心、薄片和储集层物性资料,分析总结了靖边气田南部奥陶系马五1+2亚段储集层成岩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五1+2亚段天然气储量丰富,是靖边气田奥陶系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其储集层成因和孔隙结构复杂,受多期成岩作用的控制。基于钻井岩心、薄片和储集层物性资料,分析总结了靖边气田南部奥陶系马五1+2亚段储集层成岩作用及其孔隙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靖边气田南部奥陶系马五1+2亚段发育一套局限—蒸发台地的白云岩储集层,以膏溶孔和溶缝为主要储集空间,整体为低孔低渗的微裂缝-孔隙型储集层。储集层在形成过程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包括白云石化作用、压实压溶作用、胶结充填作用、表生岩溶作用、交代作用、构造破裂作用等。其中,同生—准同生期高盐度海水环境下发生的白云石化作用及石膏沉淀,为加里东运动表生成岩期溶蚀作用和微裂缝的发育奠定了有利条件,是储集层形成的物质基础;加里东运动表生成岩期大气淡水对石膏结核的溶蚀以及微裂缝的扩溶改造大幅提升了储集层孔渗性能,是储集层形成的关键;埋藏成岩期孔隙流体的石英和方解石胶结充填使得早期孔隙有所减少,表现为破坏性成岩作用。此外,晚成岩期的构造活动也产生了少量开启微裂缝,提高了局部孔渗性能,最终形成以膏溶孔和溶缝为主的储集空间,以微(溶)裂缝为主要渗滤通道的白云岩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边气田 奥陶系 马家沟组 白云岩储集层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树状次生裂缝的页岩气藏试井分析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建发 常程 +5 位作者 韩建 王庆 赵勋 谢维扬 朱仲义 彭瑀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4-88,共5页
如何在试井分析模型中考虑体积压裂次生裂缝的分布特征,成为了制约其解释精度的重要技术难题。现有常规渗流理论一般不考虑页岩气藏的多重运移机制及次生裂缝的形态特征,为了有效诊断次生裂缝的复杂程度,文章考虑裂缝具有树状分支特征,... 如何在试井分析模型中考虑体积压裂次生裂缝的分布特征,成为了制约其解释精度的重要技术难题。现有常规渗流理论一般不考虑页岩气藏的多重运移机制及次生裂缝的形态特征,为了有效诊断次生裂缝的复杂程度,文章考虑裂缝具有树状分支特征,耦合吸附、扩散等多重运移机制,建立了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流动数学模型。通过点源函数、局部坐标变换、Laplace变换、Duhamel原理和Stehfest数值反演等方法对模型进行半解析求解并进行典型试井曲线绘制和流动阶段划分。提出利用拟压力导数的斜率曲线对次生裂缝发育情况进行诊断的方法,并分析了树状分支裂缝的流量分布特征,最后对一口实际页岩气井进行了解释分析应用。结果表明:通过裂缝干扰段的斜率特征能有效诊断次生裂缝的发育程度,其斜率值在裂缝干扰流动段的值越大、曲线上翘越高则次生裂缝越发育。该研究对于指导页岩气藏压力动态特征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压裂水平井 树状分支 次生裂缝 井底压力动态特征 裂缝流量分布特征 斜率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南区下古生界气藏气水分布规律及成因 被引量:8
7
作者 杨引弟 肖晖 +2 位作者 许文壮 田国庆 黄航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4,20,共8页
针对苏里格气田南区下古生界气藏产水严重、气水分布复杂的问题,利用地质、测井、录井、生产测试等资料对其气水分布规律及成因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下古气藏马五5地层水类型为CaCl2型,矿化度较高。在平面上,水体主要分布在研... 针对苏里格气田南区下古生界气藏产水严重、气水分布复杂的问题,利用地质、测井、录井、生产测试等资料对其气水分布规律及成因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下古气藏马五5地层水类型为CaCl2型,矿化度较高。在平面上,水体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水体发育相对独立,剖面上气、水分布无统一界面,井与井间连通性较差;气、水分布主要受烃源岩及生烃强度、储层非均质性、构造以及古地貌等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将研究区地层水模式总结为:受构造高点控制的边(底)水、构造底部滞留水、致密白云岩封隔的滞留水以及孤立白云岩形成的透镜体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气水分布 下古生界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南兰龙盆地白虎油田储集层特征及成藏模式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云逸 吴涛 勾炜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0-187,共18页
基于岩心、钻测井、三维地震和沉积相资料,对越南兰龙盆地白虎油田的碎屑岩、基岩储集层特征以及对应的两种成藏模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白虎油田发育两类岩性储集层,即碎屑岩(砂岩)、花岗岩基岩储集层,其中碎屑岩储层在兰龙盆地基... 基于岩心、钻测井、三维地震和沉积相资料,对越南兰龙盆地白虎油田的碎屑岩、基岩储集层特征以及对应的两种成藏模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白虎油田发育两类岩性储集层,即碎屑岩(砂岩)、花岗岩基岩储集层,其中碎屑岩储层在兰龙盆地基底地垒构造格架下沉积,受大地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控制,以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河流相为主,在渐新统泥岩供烃的条件下形成了具有自生自储、下生上储特征的岩性、构造油藏。花岗岩的基岩裂缝、孔洞发育,具备优势的储集空间、储层规模大,成为最主力的储集层,成因为基底演化过程中的断裂活动、热液岩熔等作用。在花岗岩基岩储层中形成了两种成藏模式:一种以花岗岩无机成因自身含烃表现出原地成藏的特征;另一种上覆渐新统泥岩为富油烃源岩,沿断层、不整合面等侧向运移至基底顶部晚期聚集成藏,最终在基底中广泛发育裂缝、缝洞型基岩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基岩 成藏模式 白虎油田 兰龙盆地 越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边气田高桥-杏河地区马家沟组五_(1+2)段储层发育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朝旭 王汝阳 +1 位作者 唐宏 孙靖虎 《中国矿业》 2022年第3期164-172,共9页
为查明靖边气田高桥-杏河地区马五_(1+2)段储层的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本文通过观察岩芯、薄片及压汞实验分析储层孔隙结构及物理特性,分析沉积过程、成岩作用及构造因素对储层空间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马五_(1+2)段的储集空间为后期膏... 为查明靖边气田高桥-杏河地区马五_(1+2)段储层的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本文通过观察岩芯、薄片及压汞实验分析储层孔隙结构及物理特性,分析沉积过程、成岩作用及构造因素对储层空间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马五_(1+2)段的储集空间为后期膏溶孔、溶蚀缝和构造缝,其吼道宽度较大,原生晶间孔少量发育,孔吼细小,储层渗透率整体较低,裂缝发育段渗透率明显增高。马五_(1)亚段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为简单的线性关系,马五_(2)亚段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关系不明显。强蒸发环境下的膏质沉积为储层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后期白云岩化作用增大储层的脆度,有利于构造微缝的形成,石膏的溶解有助于膏溶孔的形成,而石英和方解石充填作用等破坏储层空间的形成,因此构造作用产生的微裂缝为石膏溶解提供通道的同时也加大储集空间,沟通孤立孔隙,是后期溶蚀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主控因素 马五_(1+2)段 高桥-杏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陡坡带深层砂砾岩体母岩类型差异机理及其对成岩演化的控制作用
10
作者 田国庆 刘志凯 +2 位作者 吴百勇 罗吉力欣 邓宝康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0,共10页
勘探实践证实断陷盆地陡坡带深层砂砾岩母岩类型分布往往具有差异性。为探寻造成母岩类型差异分布的机理及其对砂砾岩成岩演化的控制作用,以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沙三下亚段为例,基于岩心、测井、地震及大量分析化验资料,研究砂砾岩母岩... 勘探实践证实断陷盆地陡坡带深层砂砾岩母岩类型分布往往具有差异性。为探寻造成母岩类型差异分布的机理及其对砂砾岩成岩演化的控制作用,以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沙三下亚段为例,基于岩心、测井、地震及大量分析化验资料,研究砂砾岩母岩类型、母岩分布、母岩成因及成岩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车镇凹陷沙三下亚段砂砾岩自西向东依次发育碳酸盐岩、混合型及长英质3种母岩类型,母岩类型的有序变化主要受控于剥蚀区埕子口凸起自西向东依次裸露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太古界变质岩的特点,根本上受剥蚀区西强东弱的构造抬升幅度影响;不同母岩类型砂砾岩岩屑成分的差异性不但决定着自身抗压实能力强弱差异,还影响着酸性溶蚀强度的差异;碳酸盐岩母岩抗压实能力弱但可溶于酸性流体的矿物多,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3200 m以浅;长英质母岩抗压实能力强但可溶于酸性流体的矿物少,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3800 m以浅;混合型母岩兼具较强抗压实能力与较多可溶于酸性流体矿物优势,有利储层底界深度可达44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体 母岩类型 成岩演化 有利储层 车镇凹陷 沙三下亚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中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构造裂缝发育特征、期次及渗流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范存辉 李治 +3 位作者 李虎 袁云峰 秦启荣 李朝旭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43,共6页
中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性能受到不同期次构造裂缝控制,裂缝对油气的富集及产能具有重要影响,研究构造裂缝发育特征、形成期次及渗流特征将为有效评价与开发有利储层提供依据。该区主要发育高角度缝和斜交缝,裂缝发育方位包括近EW向(2... 中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性能受到不同期次构造裂缝控制,裂缝对油气的富集及产能具有重要影响,研究构造裂缝发育特征、形成期次及渗流特征将为有效评价与开发有利储层提供依据。该区主要发育高角度缝和斜交缝,裂缝发育方位包括近EW向(270°±10°)、NW向(300°±15°)、NE向(45°±15°)和SN(0°±10°)。利用裂缝充填物成分及切割关系、裂缝充填物包裹体测温和岩石声发射试验等研究结果,结合构造演化历史,认为该区构造裂缝至少可以划分为4期:第1期构造裂缝形成于海西构造运动中期,充填物为细粒方解石及绿泥石,包裹体均一温度为75~82℃;古构造应力值为49.6 MPa;第2期构造裂缝形成于海西构造运动晚期,充填物为石膏,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2~97℃,古构造应力值为39.9 MPa;第3期构造裂缝形成于印支构造运动期,充填物主要为较粗粒方解石,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6~112℃,古构造应力值为34.1 MPa;第4期构造裂缝形成于燕山构造运动期,该期裂缝几乎未充填,古构造应力值为26.5 MPa。受现今应力场的影响,近EW向裂缝的张开度大、渗透率高,是布置开发井网时优先考虑的方向,随着油田开发,不同组系裂缝渗透性的动态变化各不相同,要及时进行相应的井网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特征 期次 构造裂缝 中拐地区 火山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噪声技术研究X80钢的点蚀过程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伟 孙刚伟 +4 位作者 李才兵 李西峰 刘锐 刘乔 杨斌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09-612,共4页
采用电化学噪声(Electrochemical Noise,EN)方法研究了X80管线钢在NaHCO3+NaCl溶液中亚稳态与稳态点蚀特征。结果表明:在含Cl^-溶液中,当试样处于点蚀亚稳态,电位与电流噪声具有典型的快速下降或上升,缓慢恢复的暂态峰(Transi... 采用电化学噪声(Electrochemical Noise,EN)方法研究了X80管线钢在NaHCO3+NaCl溶液中亚稳态与稳态点蚀特征。结果表明:在含Cl^-溶液中,当试样处于点蚀亚稳态,电位与电流噪声具有典型的快速下降或上升,缓慢恢复的暂态峰(Transient)特征,噪声电流峰平均宽约5~10s,而噪声电位峰宽为100s。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亚稳态点蚀噪声峰数量增多,亚稳态点蚀程度加剧;当点蚀由亚稳态发展到稳态初期,电流噪声峰恢复时间变长,与电位噪声峰寿命趋于一致;而随着稳态点蚀的发展,电位与电流峰出现的频率显著增加,电位与电流峰具有很好的相位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钢 电化学噪声 点蚀 钝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油井改地热井的井筒传热规律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瑞 韩子剑 +4 位作者 雷鸣 夏杨 张益华 陈子豪 王鹏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60,共7页
将油田废弃油井改造为地热井,以实现对深部地层取热,可以提高油田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文章通过建立废弃油井改地热井井筒传热数学模型,计算研究了井筒温度场的变化规律,重点分析了时间、排量对井筒传热的影响和井筒换热对地层温度的影响... 将油田废弃油井改造为地热井,以实现对深部地层取热,可以提高油田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文章通过建立废弃油井改地热井井筒传热数学模型,计算研究了井筒温度场的变化规律,重点分析了时间、排量对井筒传热的影响和井筒换热对地层温度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井底温度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而井口环空温度则会先上升、后下降,短期内为使某时刻井口环空温度升高,存在一个最优排量,但井口环空出现最高温度的时间点和排量又有相关性,长期下井口井底温度最终都趋于地表温度;废弃油井改地热井开发,选井时应优先选择地温梯度大、水平段长的井,并改造其管柱结构,在上部套管处加装隔热层,以降低“热损耗”。废弃油井改地热井技术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开发中地层加热水的速度不及水取热的速度,应尽可能地减小两者间的差距,可采用间歇取热和井网取热的方式,以保证持续供热,提高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油井 地热 地热井 数值计算 传热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X-S型纳米驱油剂的性能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璐 唐凡 +3 位作者 徐春梅 王庆 李辉 姚瑞清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7-142,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油田是典型的低渗透油藏区,存在渗透率、孔隙度低、采收率低等特点,纳米驱油剂进行驱油解决了这类问题。文章在驱油剂的性能分析基础上,对自主开发的GX-S型纳米驱油剂的粒径改变、降低界面张力、改变岩石润湿性、吸附量以... 鄂尔多斯盆地油田是典型的低渗透油藏区,存在渗透率、孔隙度低、采收率低等特点,纳米驱油剂进行驱油解决了这类问题。文章在驱油剂的性能分析基础上,对自主开发的GX-S型纳米驱油剂的粒径改变、降低界面张力、改变岩石润湿性、吸附量以及降低毛细管力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价,重点对其驱油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矿化度30000 mg/L、模拟地层温度60℃、驱油剂的质量浓度为0.3 wt%时,可以将界面张力降低至0.113 mN/m、接触角变为109.8°,达到使界面润湿性改变、降低界面张力以及毛细管力的效果;可在水驱油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1.25%。研究结果对GX-S型纳米驱油剂在油田中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驱油剂 低渗透油藏 驱油剂性能 驱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砂岩油藏层间突进机理及对策——以鄂尔多斯盆地某砂岩油藏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文博 朱圣举 +3 位作者 朱洁 李建辉 朱荣彬 王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6836-6841,共6页
针对两层在不同的注采压力系统下、单向渗流至今尚没有层间突进模型的问题,依据水驱油藏基本渗流理论,应用数学变换,推导出了单向渗流层间突进公式。利用鄂尔多斯盆地某实际砂岩油藏进行计算,相对误差为6.67%~6.96%。研究结果表明,上下... 针对两层在不同的注采压力系统下、单向渗流至今尚没有层间突进模型的问题,依据水驱油藏基本渗流理论,应用数学变换,推导出了单向渗流层间突进公式。利用鄂尔多斯盆地某实际砂岩油藏进行计算,相对误差为6.67%~6.96%。研究结果表明,上下两层水驱前缘位移之比与其相应的注采压差之比成线性关系,其斜率就是上下两层相应的储渗参数之比,斜率越大,则在共用一个注采压力系统的条件下,层间突进的程度越大。解决层间突进的有效方法就是调整分层压差。最佳分层压差就是满足斜率与分层压差之比值的乘积等于1时的压差,只有在这种条件下,上下两层在不同的位移处渗流速率均相等,也才不会发生层间突进现象。该方法在水驱砂岩油藏纵向非均质性评价以及分层压差优化设计等方面均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 纵向非均质性 水驱前缘 层间突进 模型 注采压差 砂岩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法表征碳酸盐岩孔隙结构及束缚水饱和度的局限性:基于实验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翼君 唐洪明 +1 位作者 郑马嘉 田国庆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9-96,共8页
在低场核磁共振(NMR)岩心分析过程中,注意到碳酸盐岩的弛豫时间(T_2)分布有时存在如下异常:束缚水状态下,T_2分布中的短弛豫较饱水状态下更为突出。为了弄清该现象的机理,首先梳理了NMR在多孔介质领域应用的基本理论,然后选取伊拉克一... 在低场核磁共振(NMR)岩心分析过程中,注意到碳酸盐岩的弛豫时间(T_2)分布有时存在如下异常:束缚水状态下,T_2分布中的短弛豫较饱水状态下更为突出。为了弄清该现象的机理,首先梳理了NMR在多孔介质领域应用的基本理论,然后选取伊拉克一油田上白垩统不同物性类型的碳酸盐岩进行离心实验,并将碳酸盐岩的物性、孔隙结构同其T_2分布(包括饱水状态和束缚水状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T_2截止值法和谱系数法在表征孔隙结构和束缚水饱和度方面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该异常现象在孔隙连通性较好的碳酸盐岩中普遍存在。由于饱水状态下大孔-微孔间流体分子相互扩散,使得氢质子在多孔介质中均一化分布,这导致饱水状态下的T_2分布也趋于"平均化"("扩散耦合"效应),而非在离心过程中因孔隙结构改变所致,因而碳酸盐岩在饱水状态下的T_2分布,更多地是反映孔隙间的连通性而非孔径大小。"扩散耦合"效应影响了采用T_2截止值法计算束缚水饱和度的适用性;谱系数法尽管考虑了"扩散耦合"效应,但是所建立的经验公式并未考虑生产压差(或驱替压力)的变化,因而在实践中应结合实际的生产压差变化对谱系数m和b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核磁共振 弛豫时间 扩散耦合 束缚水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形网格伪谱法地震波场模拟 被引量:6
17
作者 谭文卓 吴帮玉 +1 位作者 李博 雷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82-1291,1163-1164,共12页
波动方程的数值求解是地震勘探高精度成像和反演方法的核心。为保证精度,常规方法往往根据模型最小速度设置固定的空间采样间隔,易在高速区形成"过采样",计算存在一定冗余性。由于重力引起的岩石压实效应,波的传播速度由浅入... 波动方程的数值求解是地震勘探高精度成像和反演方法的核心。为保证精度,常规方法往往根据模型最小速度设置固定的空间采样间隔,易在高速区形成"过采样",计算存在一定冗余性。由于重力引起的岩石压实效应,波的传播速度由浅入深整体增大,梯形坐标变换更契合这种速度变化趋势。为此,提出梯形网格伪谱法地震波模拟方法。利用基于梯形坐标变换的梯形网格法对介质进行剖分,在浅层低速区采用细网格、深部高速区采用粗网格,可有效减少网格点数;同时,通过伪谱法求解坐标变换后的变系数声波方程,并引入完全匹配层消除人工边界虚假反射,以兼顾波场模拟的效率与精度。Marmousi模型的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固定网格剖分,梯形网格剖分的网格数可减少约69%;相较于常规网格伪谱法和高阶有限差分法,梯形网格伪谱法的计算时间分别减少约58%和60%,同时具有较小的数值频散。可见,所提方法是一种高效、高精度地震波模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坐标变换 地震波模拟 伪谱法 声波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东区块本溪组砂砾岩储层孔隙及可动流体差异赋存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吕敏 刘江斌 +4 位作者 王茜 吴小斌 余皓天 崔宏俊 魏灿灿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3-442,共10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东区块本溪组砂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等方法分析储层孔隙与流体差异赋存特征,探讨流体差异赋存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储层主要发育粒间溶孔和晶间孔,进一步分为裂缝-粒间溶...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东区块本溪组砂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等方法分析储层孔隙与流体差异赋存特征,探讨流体差异赋存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储层主要发育粒间溶孔和晶间孔,进一步分为裂缝-粒间溶孔型、晶间孔-溶孔型、溶孔型、微孔型储层,以裂缝-粒间溶孔型、晶间孔-溶孔型储层发育较好。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为51.16%~86.82%,T 2谱为双峰态,呈左低右高型。孔隙发育差异对可动流体流体赋存呈现出不同特征,孔隙发育较差的溶孔型和微孔型储层仍具有较高的可动流体饱和度。粒间溶孔、最大连通孔喉半径、中值半径及最大进汞饱和度等影响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以裂缝-粒间溶孔型、晶间孔-溶孔型储层尤为显著。溶孔型、微孔型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受铁白云石影响更为明显,铁白云石能够改善界面的润湿性,使流体在其纳米孔隙中仍具备较好的流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动流体饱和度 微观孔隙结构 砂砾岩储层 本溪组 延长东区块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天鹰优化器优化Elman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管道蜡沉积速率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卓 刘波 +2 位作者 张源 杨云博 田洋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8179-8186,共8页
管道结蜡一直是困扰含蜡原油输送的棘手问题,建立准确的蜡沉积速率预测模型对于保障管道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考虑到Elman神经网络(Elman neural network,ENN)模型的不足(易陷入极小点、泛化能力弱),基于蜡沉积速率的主要影... 管道结蜡一直是困扰含蜡原油输送的棘手问题,建立准确的蜡沉积速率预测模型对于保障管道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考虑到Elman神经网络(Elman neural network,ENN)模型的不足(易陷入极小点、泛化能力弱),基于蜡沉积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天鹰优化器(引入鲸鱼优化算法的狩猎策略对天鹰优化器的局部搜索能力进行改进)的ENN模型,并基于两组室内实验数据对比分析了所建新模型和其他模型预测精度的差异。结果表明,改进新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0.7603%、1.2452%,其预测精度明显高于传统ENN模型;采用改进天鹰优化器建立的ENN模型可对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寻优处理,极大提高了泛化能力,因此具有预测精度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 蜡沉积速率 改进天鹰优化器 ELMAN神经网络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开发非常规能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何潇宁 何璇 +4 位作者 贾潇 孙靖虎 殷佼龙 罗劼欣 邓宝康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44,共5页
介绍了二氧化碳和非常规能源的基本概况,着重综述了超临界CO_(2)置换煤层气、开采页岩气、开发页岩油、抽取地热能及置换开采可燃冰技术,分析对比了CO_(2)开发不同非常规能源的技术优势,并指出了CO_(2)开发非常规能源技术在地质基础、... 介绍了二氧化碳和非常规能源的基本概况,着重综述了超临界CO_(2)置换煤层气、开采页岩气、开发页岩油、抽取地热能及置换开采可燃冰技术,分析对比了CO_(2)开发不同非常规能源的技术优势,并指出了CO_(2)开发非常规能源技术在地质基础、工程技术、开发经济性及环境风险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和不足,最后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非常规能源 置换 页岩气 抽热 可燃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