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L构造岩成因及其岩石流变学意义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向必伟
张子康
许德如
袁琪
熊言洁
袁方
-
机构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浙江省浙中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
出处
《地质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62-1574,共1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大别造山后伸展岩石圈深部活动与动力学值模拟研究”(编号:42162019)资助。
-
文摘
L构造岩是指线理极为发育而面理发育微弱的韧性变形岩石,其被普遍认为是岩石收缩变形的结果。有限应变分析中,收缩应变表述的是两个主应变缩短的应变形式。其中,两个缩短应变量相等是发育L构造岩的理想应变形式,而两个缩短应变大小不等时变形岩石仍然能够定义面理。这就意味着笼统地使用“收缩应变”解释L构造岩的应变条件很可能存在以偏概全的风险。此外,前人从有限应变的角度分析,认为剪应变对面理与线理发育的作用有限,但对剪应变影响矿物定向从而影响组构发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次工作梳理了L构造岩分布方式和产出类型,并分析了各类L构造岩的应变特征。通过分析L构造岩在自然界中动力学边界条件,结合对大别造山带早白垩世造山后伸展活动中发育的殷店—马垄剪切带L构造岩的实际观察和分析,提出重力垮塌作用下,因中-下地壳物质垂直造山带走向流变受阻,在造山带边缘形成平行造山带走向的收缩应变带,进而发育剪切带L构造岩的构造模式。另外,根据剪应变易于集中于变形带中低流变强度区域,而形成近似完全的简单剪切变形的已有结论,提出一般剪切变形的韧性剪切带中局部低能干区域很可能发育为局部L构造岩剪切带。本文旨在通过对L构造岩成因及其动力学边界条件的综述,为实际观察和分析L构造岩提供指导。
-
关键词
L构造岩
收缩应变
重力垮塌
伸展拆离
构造挤压
-
Keywords
L-tectonites
Contraction strain
Gravitational collapse
Extensional detachment
Tectonic compression
-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