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固液两相湍流的离心泵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
1
作者
胡姿铭
郭枭驰
+3 位作者
史宝成
张敏
张兴凯
刘凯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58,共9页
为了分析离心泵输送固液两相流时叶轮内部流场和流动规律,应用FLUENT软件分别对两种不同叶片的离心泵内的固液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RNG湍流模型对比分析两者的速度场和压力场,对固液两相离心泵性能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本数值...
为了分析离心泵输送固液两相流时叶轮内部流场和流动规律,应用FLUENT软件分别对两种不同叶片的离心泵内的固液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RNG湍流模型对比分析两者的速度场和压力场,对固液两相离心泵性能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本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比较吻合,证明了本文采用的固液两相湍流动力学模型是合理可行的,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两种叶轮的各流道平均压力分布相似,但复合叶片的扬程比五叶片高;在固相颗粒体积分数相同的前提下,具有不同叶片参数的两种泵的效率随固相粒径的变化有较大差异。无论哪一种泵都无法保证在各种工况条件下均具有相对高的效率。因此,对固液两相离心泵而言,根据浆体的性质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使用是一条重要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两相湍流
离心泵
性能预测
数值模拟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O_(2)在页岩储层中的绝对吸附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成林
刘嘎
+1 位作者
万超凡
李鹏飞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75,共8页
准确测定页岩对CO_(2)的吸附能力是研究页岩能否长期稳定封存CO_(2)以及评价注CO_(2)提高页岩油气采收率的关键。基于质量守恒原理,在考虑CO_(2)吸附相体积对吸附系统自由空间体积影响的基础上,推导了绝对吸附量与吉布斯吸附量之间的转...
准确测定页岩对CO_(2)的吸附能力是研究页岩能否长期稳定封存CO_(2)以及评价注CO_(2)提高页岩油气采收率的关键。基于质量守恒原理,在考虑CO_(2)吸附相体积对吸附系统自由空间体积影响的基础上,推导了绝对吸附量与吉布斯吸附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式。并通过开展重量法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黏土矿物含量、CO_(2)注入压力、相态类型、温度和页岩颗粒粒径对CO_(2)吸附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液态CO_(2)比气态和超临界态具有更高的吸附量,且CO_(2)吸附量随注入压力的增加先快速增大后趋于稳定,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受颗粒粒径影响较小。CO_(2)绝对吸附量大于吉布斯吸附量,两者差值随页岩黏土矿物含量和页岩颗粒粒径的增加而增大,随储层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CO_(2)注入压力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CO_(2)为液态时两者差值最大,其次为超临界和气态。目标区页岩CO_(2)吸附能力与已成功实施封存的法国上托阿尔阶页岩吸附能力相近且吸附量较高,是一个极具潜力的CO_(2)储存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CO_(2)吸附
绝对吸附量
吉布斯吸附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固液两相湍流的离心泵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
1
作者
胡姿铭
郭枭驰
史宝成
张敏
张兴凯
刘凯
机构
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
湖北省油气储运工程中心(长江大学)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生产运行部
出处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58,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4033)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PLN2023-11)
吉林省智慧管道与流体力学重点实验室(IPFM2022-04)。
文摘
为了分析离心泵输送固液两相流时叶轮内部流场和流动规律,应用FLUENT软件分别对两种不同叶片的离心泵内的固液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RNG湍流模型对比分析两者的速度场和压力场,对固液两相离心泵性能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本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比较吻合,证明了本文采用的固液两相湍流动力学模型是合理可行的,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两种叶轮的各流道平均压力分布相似,但复合叶片的扬程比五叶片高;在固相颗粒体积分数相同的前提下,具有不同叶片参数的两种泵的效率随固相粒径的变化有较大差异。无论哪一种泵都无法保证在各种工况条件下均具有相对高的效率。因此,对固液两相离心泵而言,根据浆体的性质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使用是一条重要原则。
关键词
固液两相湍流
离心泵
性能预测
数值模拟
计算流体力学
Keywords
solid-liquid two-phase turbulence
centrifugal pumps
performance predic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分类号
TQ051.3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O_(2)在页岩储层中的绝对吸附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成林
刘嘎
万超凡
李鹏飞
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生产运行部
中国石油
长庆油田分公司
第二采气厂
出处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75,共8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鄂尔多斯盆地大型低渗透岩性地层油气藏开发示范工程”(2016ZX05050)。
文摘
准确测定页岩对CO_(2)的吸附能力是研究页岩能否长期稳定封存CO_(2)以及评价注CO_(2)提高页岩油气采收率的关键。基于质量守恒原理,在考虑CO_(2)吸附相体积对吸附系统自由空间体积影响的基础上,推导了绝对吸附量与吉布斯吸附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式。并通过开展重量法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黏土矿物含量、CO_(2)注入压力、相态类型、温度和页岩颗粒粒径对CO_(2)吸附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液态CO_(2)比气态和超临界态具有更高的吸附量,且CO_(2)吸附量随注入压力的增加先快速增大后趋于稳定,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受颗粒粒径影响较小。CO_(2)绝对吸附量大于吉布斯吸附量,两者差值随页岩黏土矿物含量和页岩颗粒粒径的增加而增大,随储层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CO_(2)注入压力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CO_(2)为液态时两者差值最大,其次为超临界和气态。目标区页岩CO_(2)吸附能力与已成功实施封存的法国上托阿尔阶页岩吸附能力相近且吸附量较高,是一个极具潜力的CO_(2)储存场地。
关键词
页岩
CO_(2)吸附
绝对吸附量
吉布斯吸附量
影响因素
Keywords
shale
CO_(2)adsorption
absolute adsorption capacity
Gibbs adsorption capacity
influencing factor
分类号
TE34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固液两相湍流的离心泵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
胡姿铭
郭枭驰
史宝成
张敏
张兴凯
刘凯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CO_(2)在页岩储层中的绝对吸附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成林
刘嘎
万超凡
李鹏飞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