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分层采油工艺技术在长庆油田的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大建 牛彩云 +2 位作者 何淼 汪峰军 胡晓威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1年第6期124-127,共4页
在对国内外分层采油工艺技术综合性分析评价基础上,确立了适应长庆油田一套井网多层系开采的分层采油工艺技术,即分采泵分层采油工艺技术,该技术2010年在现场开展了16口井的评价试验,先后有11口井显示出一定的分采效果,为下步长庆油田... 在对国内外分层采油工艺技术综合性分析评价基础上,确立了适应长庆油田一套井网多层系开采的分层采油工艺技术,即分采泵分层采油工艺技术,该技术2010年在现场开展了16口井的评价试验,先后有11口井显示出一定的分采效果,为下步长庆油田配套分层采油工艺研究和应用推广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庆油田 采油评价 分层采油 采油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污染压裂示踪诊断技术在长庆低渗透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马兵 宋汉华 +2 位作者 李转红 罗必林 王蓓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1年第3期128-130,10,共4页
压裂是长庆低渗透油田储层改造的主要技术手段,人工裂缝监测获得准确的裂缝特征参数,对于优化压裂设计、促进压裂技术进步显得尤为重要。前期的各种裂缝监测方法不同程度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获得准确的裂缝特征参数、更加有效地评... 压裂是长庆低渗透油田储层改造的主要技术手段,人工裂缝监测获得准确的裂缝特征参数,对于优化压裂设计、促进压裂技术进步显得尤为重要。前期的各种裂缝监测方法不同程度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获得准确的裂缝特征参数、更加有效地评价水力压裂措施效果,引进了零污染压裂示踪诊断技术,该技术采用零污染示踪剂配以先进的示踪成像测井技术。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能够比较清晰直观地反映压裂后裂缝的扩展规律、支撑缝高和缝宽,以及近井地带裂缝中支撑剂的铺置等情况,并能为压后效果评价以及压裂优化设计提供很好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庆油田 零污染示踪剂 水力压裂 裂缝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塬油田耿83区多油层合采可行性分析及工艺技术对策研究
3
作者 朱洪征 赵晓伟 +2 位作者 牛彩云 李大建 汪峰军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2年第4期33-36,44,共5页
长庆姬塬油田近年来出现了多套层系局部叠合区,区块内发育有多套油层,单独开采某一层效益都较低,若两套油层合层开采经济效益将大大提高。本文以耿83区为研究对象,针对两套油层叠合区油层物性特点,开展了经济技术评价。同时从油藏储层... 长庆姬塬油田近年来出现了多套层系局部叠合区,区块内发育有多套油层,单独开采某一层效益都较低,若两套油层合层开采经济效益将大大提高。本文以耿83区为研究对象,针对两套油层叠合区油层物性特点,开展了经济技术评价。同时从油藏储层特征入手,利用表征多层系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的特征参数,定性分析低渗油藏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对油井生产的影响,并通过工艺技术对策的实施,有效降低了层间干扰的问题,为同类型油藏研究和提高多层开发效果提供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油层油藏 储层间非均质性 层间干扰 工艺技术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深抽工艺技术探讨
4
作者 朱洪征 张建魁 吕旭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4年第5期55-58,共4页
近年来长庆油田开始规模应用水平井开发低渗透油藏,由于受常规抽油泵工作倾角局限性以及抽油杆、油管偏磨问题限制,目前大多数水平井采取抽油泵-抽油机方式在直井段生产,不能满足水平井深抽,降低流压的要求,充分发挥长水平段生产潜力,... 近年来长庆油田开始规模应用水平井开发低渗透油藏,由于受常规抽油泵工作倾角局限性以及抽油杆、油管偏磨问题限制,目前大多数水平井采取抽油泵-抽油机方式在直井段生产,不能满足水平井深抽,降低流压的要求,充分发挥长水平段生产潜力,研发了抽油泵深抽及配套防偏磨工艺。现场试验表明:改进的抽油泵在倾角80°井段工况正常,实现了水平井接近水平段深抽,获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深抽 工作倾角 偏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江油田抗高矿化度水质压裂液体系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马兵 宋汉华 +2 位作者 牛鑫 刘一仓 李转红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02-606,540,共5页
环江油田在前期的压裂施工过程中存在压裂液体系抗剪切、携砂性能差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对储层的有效压裂改造。通过室内试验分析后发现该区压裂配液用水中含有浓度高于正常值数倍的Ca2+、Mg2+等金属离子,其能与胍胶高分子基团作用,导致... 环江油田在前期的压裂施工过程中存在压裂液体系抗剪切、携砂性能差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对储层的有效压裂改造。通过室内试验分析后发现该区压裂配液用水中含有浓度高于正常值数倍的Ca2+、Mg2+等金属离子,其能与胍胶高分子基团作用,导致胍胶不能在水中充分溶胀或溶解,并出现分层和沉淀物。为此,研发出了抑制水质高矿化度、促进胶液溶胀、提高压裂液抗剪切能力的AH-Z螯合助溶剂与AH-W螯合稳定剂,大大减小了高矿化度金属离子对压裂液性能的影响,提高了压裂液的抗剪切、携砂性能,从而形成了有效稳定的交联冻胶,保证了压裂顺利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江油田 压裂液 高矿化度 螯合助溶剂 螯合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江油田抗高矿化度压裂液体系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兵 宋汉华 +1 位作者 牛鑫 罗必林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1年第6期14-18,共5页
环江油田在前期的压裂施工过程中存在压裂液体系抗剪切、携砂性能差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对储层的有效压裂改造。通过室内实验分析后发现该区压裂配液用水中含有浓度高于正常值数倍的Ca^(2+)、Mg^(2+)等金属离子,其能与胍胶高分子基团作用... 环江油田在前期的压裂施工过程中存在压裂液体系抗剪切、携砂性能差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对储层的有效压裂改造。通过室内实验分析后发现该区压裂配液用水中含有浓度高于正常值数倍的Ca^(2+)、Mg^(2+)等金属离子,其能与胍胶高分子基团作用,导致胍胶不能在水中发生充分溶胀或溶解,并出现分层和沉淀物。为此,特开发出抑制水质高矿化度、促进胶液溶胀、提高压裂液抗剪切能力的AH-Z螯合助溶剂与AH-W螯合稳定剂,可大大减小高矿化度金属离子对压裂液性能的影响,提高压裂液的抗剪切、携砂性能,促使形成有效稳定的交联冻胶保证压裂顺利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高矿化度 螯合助溶剂 螯合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节流器气井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探讨 被引量:11
7
作者 惠艳妮 白晓弘 +2 位作者 杨亚聪 田伟 李旭日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2年第9期16-18,25,共4页
随着井下节流工艺在苏里格低压、低产气田的普遍应用,节流气井的泡排工艺已成为泡沫排水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介绍了节流器井的特点及判断积液的方法,开展了井筒液面测试分析,总结出了适合苏里格气田节流器井的泡沫排水采气工艺。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泡沫排水 井下节流 积液气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天然气压缩机气举方式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惠艳妮 田伟 +2 位作者 杨亚聪 贾友亮 李耀德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2年第12期89-91,共3页
天然气压缩机气举复产工艺已经成为苏里格气田水淹气井复产的主体措施。针对气田特点,总结出了各类不同气举方式的适用条件,拓展了技术适用范围,并取得了良好的现场应用效果。
关键词 压缩机气举 积液气井 复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液面在线连续监测技术在超低渗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罗有刚 程颢 +2 位作者 呼苏娟 周杨帆 李亚洲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5年第7期57-59,共3页
将动液面自动监测装置与数字化网络平台相结合,实现了动液面远程在线连续监测。通过对低产井动液面的连续监测,可动态监测油井产液情况,并根据动液面变化曲线,确定了低产油井的合理间抽时间。将摸索出的油井间抽制度在现场应用,应用后... 将动液面自动监测装置与数字化网络平台相结合,实现了动液面远程在线连续监测。通过对低产井动液面的连续监测,可动态监测油井产液情况,并根据动液面变化曲线,确定了低产油井的合理间抽时间。将摸索出的油井间抽制度在现场应用,应用后间抽井产量变化不大,抽油泵效明显提高、节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液面 连续监测 间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中高含水期剩余油有效动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毅 石海霞 +2 位作者 魏韦 赵春 樊松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4年第6期80-82,145,共3页
安塞油田是典型的低渗透油藏,经过20多年的开发,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矛盾也日益突出,主要存在油井见水后产量递减快、储层天然微裂缝发育、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套损及水淹关井逐年增多等问题。结合安塞油田多年开发实践效果,在... 安塞油田是典型的低渗透油藏,经过20多年的开发,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矛盾也日益突出,主要存在油井见水后产量递减快、储层天然微裂缝发育、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套损及水淹关井逐年增多等问题。结合安塞油田多年开发实践效果,在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开展了井网调整、重复压裂、堵水调驱、套损井治理工艺技术研究,形成了安塞油田中高含水期剩余油有效动用技术。该技术在安塞油田推广应用1 100余井次,累计增油20余万吨,采收率提高了1.8%,油藏整体开发形势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低渗透油藏 剩余油 重复压裂 堵水调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旋转射流洗井解堵工艺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亿明 林刚 +1 位作者 朱洪征 罗庆梅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3年第7期26-29,共4页
由于钻井过程中钻井液中的细小颗粒进入孔道,固相在井壁形成滤饼,不可避免地造成近井地带渗透率降低,而底水油藏水平井不能通过分段改造提高导流能力,本文介绍了一种水平井旋转射流洗井解堵工艺,利用旋转的高压水流正向冲刷水平段井壁... 由于钻井过程中钻井液中的细小颗粒进入孔道,固相在井壁形成滤饼,不可避免地造成近井地带渗透率降低,而底水油藏水平井不能通过分段改造提高导流能力,本文介绍了一种水平井旋转射流洗井解堵工艺,利用旋转的高压水流正向冲刷水平段井壁剥离解除滤饼,利用其强烈的压力振荡和辐射强烈的空化噪声冲击波来解除地层堵塞,恢复或提高地层渗透率,现场应用提高了单井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旋转射流 正向冲洗 空化解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压裂液返排液重复利用的可行性 被引量:13
12
作者 柯从玉 彭丽 +5 位作者 李小玲 孙妩娟 魏颖琳 张乐 张群正 张洵立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9-414,共6页
针对目前存在的压裂液返排液重复配液难的问题,对苏里格气田不同区块及不同压裂液体系返排液组分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分别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影响压裂液返排液重复配液性能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压裂液在返排过程中从地... 针对目前存在的压裂液返排液重复配液难的问题,对苏里格气田不同区块及不同压裂液体系返排液组分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分别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影响压裂液返排液重复配液性能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压裂液在返排过程中从地层携带出的大量金属离子,尤其是一些高价金属阳离子对返排液的重复配液性能有显著影响,其中返排液中的Ca^2+、Mg^2+和Fe^2+对配液性能影响最大,针对0.4%的EM50和胍胶体系,实验测得这3种离子满足返排液重复配液的上限值分别为250、150、150 mg/L和275、250及200 mg/L。另外,返排液中高含量的Cl-及矿化度等因素也会影响返排液的重复配液性能。通过向返排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络合剂或沉淀剂,再辅以清水稀释的方式可有效解决由于金属离子或矿化度太高导致的返排液重复配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返排液 重复配液 影响因素 EM50 胍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凝析油泡排剂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惠艳妮 付钢旦 +2 位作者 贾友亮 李旭日 李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75,共4页
针对高含凝析油气井泡排剂应用效果差的问题,在两性表面活性剂链上引入亲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充分反应后,加入自制长链烷基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生成一类抗油性能较好的新型泡排剂。采用GB/T 13173.6-2000《洗涤剂发泡力的测定》、SY/T... 针对高含凝析油气井泡排剂应用效果差的问题,在两性表面活性剂链上引入亲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充分反应后,加入自制长链烷基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生成一类抗油性能较好的新型泡排剂。采用GB/T 13173.6-2000《洗涤剂发泡力的测定》、SY/T 5761-1995《排水采气用起泡剂CT5-2》和SY/T 6465-2000《泡沫排水采气用起泡剂评价方法》对该泡排剂进行室内性能测试,其在60℃、凝析油体积分数30%条件下,发泡高度及携液率分别高达105mm、62%,其抗温能力可达120℃,抗盐250g/L、抗甲醇30%(φ)。在苏里格气田开展4口井现场试验(凝析油体积分数10%~25%),加注后气井平均油套压差降低2.21 MPa,产气量增加0.45×10~4 m^3/d,排水采气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排剂 泡沫排水 凝析油 矿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北长8油藏缓速酸冲压酸化增注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勇 王尔珍 +2 位作者 隋蕾 张顶学 高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86,共5页
针对镇北油田长8注水井注水压力高且逐年上升,欠注严重,酸化增注效果差且有效期短的问题,提出了缓速酸冲压酸化工艺。运用水力冲压产生微裂缝,再用缓速酸进行酸化。根据区块的物性和储层伤害因素的分析,优选出了缓速酸的酸液体系为8%(w)... 针对镇北油田长8注水井注水压力高且逐年上升,欠注严重,酸化增注效果差且有效期短的问题,提出了缓速酸冲压酸化工艺。运用水力冲压产生微裂缝,再用缓速酸进行酸化。根据区块的物性和储层伤害因素的分析,优选出了缓速酸的酸液体系为8%(w)HCl+3%(w)HF+1%(w)HBF 4+3%(w)HEDP+3%(w)H 3PO 4+1%(w)聚环氧琥珀酸钠+1%(w)聚乙二醇。该酸液体系1 h溶蚀率为25.02%,8 h溶蚀率为35.31%;Ca^2+抑制率为87.76%,Mg^2+抑制率为88.87%,Fe^3+抑制率为86.88%,沉淀抑制性明显优于目前在用酸化体系;岩心驱替实验也表明该酸液体系能明显改善地层的渗透率。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试验3井次,平均注水压力下降了3.9 MPa,日增注51 m^3,有效期已达到270天,取得了较好的降压增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注水井 水力冲压 降压增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慢释放型起泡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惠艳妮 贾友亮 +2 位作者 田伟 杨亚聪 崔丽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4-246,251,共4页
针对普通起泡剂在井筒中溶解迅速、发泡时间短、泡沫排水采气效果差的难题,开展了缓慢释放型起泡剂的研究,考察了温度、矿化度、甲醇、凝析油对起泡剂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从60℃升至100℃,起泡剂起泡高度和携液率分别从120 mm和77%降... 针对普通起泡剂在井筒中溶解迅速、发泡时间短、泡沫排水采气效果差的难题,开展了缓慢释放型起泡剂的研究,考察了温度、矿化度、甲醇、凝析油对起泡剂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从60℃升至100℃,起泡剂起泡高度和携液率分别从120 mm和77%降至105 mm和56%;矿化度由0增至250 g/L,起泡高度和携液率分别从130 mm和71%降至90 mm和48%;甲醇体积分数由0增至40%,起泡高度和携液率分别从140 mm和85%降至70 mm和78%;凝析油体积分数由0增至40%,起泡高度和携液率分别从140 mm和85%降至120 mm和76.3%。该起泡剂耐温90℃、抗矿化度150 g/L、抗甲醇30%、抗凝析油30%,完全满足苏里格气田低压低产气井的排水采气需求。2012~2013年开展了5口井现场试验,平均油套压差降低1.3 MPa,平均产气量增加0.07×104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泡剂 泡沫排水 缓慢释放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二硅酸锂微晶玻璃纤维制备及其可纺性研究
16
作者 赵婷 周桐 +2 位作者 连媚媚 衣德强 秦毅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7-122,146,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静电纺丝技术构建锂硅凝胶纤维,对其进行后续晶化,得到二硅酸锂(Li_(2)Si_(2)O_(5))微晶玻璃纤维.研究纺丝助剂聚乙烯醇(PVA)含量及陈化时间对前驱体溶液黏度、可纺性及纤维形貌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凝胶纤维的形成机理...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静电纺丝技术构建锂硅凝胶纤维,对其进行后续晶化,得到二硅酸锂(Li_(2)Si_(2)O_(5))微晶玻璃纤维.研究纺丝助剂聚乙烯醇(PVA)含量及陈化时间对前驱体溶液黏度、可纺性及纤维形貌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凝胶纤维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PVA含量越多、陈化时间越长,黏度越大,纤维可纺性增加,但PVA含量过高和陈化时间过长,都会使得电场力无法克服表面张力从而无法形成均匀的无珠状纤维.当PVA含量10 wt%、陈化时间48 h,能够得到均匀且几乎无珠状的凝胶纤维;正硅酸乙酯在酸催化作用下的脱水脱醇,生成的单体硅酸又在溶液中相互缩合形成聚合度高的硅酸,与聚乙烯醇碳链发生缩合形成复合凝胶纤维;在880℃经2 h晶化处理后得到平均直径为0.80μm的Li_(2)Si_(2)O_(5)微晶玻璃纤维,为后续制备纤维增韧Li_(2)Si_(2)O_(5)微晶玻璃复合材料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硅酸锂 静电纺丝 纤维 黏度 可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技术优化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杨亚聪 穆谦益 +2 位作者 白晓弘 李耀德 李旭日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3年第10期11-13,17,共4页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技术优化是决定柱塞气举效果的关键,本文根据柱塞气举运动特征,分析了柱塞气举机理,建立了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动态及数学模型,分析柱塞气举影响因素,以柱塞试验后平均日产气量最大化为优化目标,确定优化约束条件,建立设...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技术优化是决定柱塞气举效果的关键,本文根据柱塞气举运动特征,分析了柱塞气举机理,建立了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动态及数学模型,分析柱塞气举影响因素,以柱塞试验后平均日产气量最大化为优化目标,确定优化约束条件,建立设计模型,确定合理的优化方法。通过现场试验验证,试验效果良好,为柱塞气井工艺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塞气举 排水采气 数学模型 动态模型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延安组古环境恢复 被引量:4
18
作者 范萌萌 卜军 +1 位作者 袁珍 张卫国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2-922,共11页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中侏罗统延安组沉积时期的古环境特征,利用泥岩样品进行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分析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古植物和孢粉组合等特征,对盆地中东部延安期的古环境进行恢复重建。结果表明:锶、硼、相...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中侏罗统延安组沉积时期的古环境特征,利用泥岩样品进行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分析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古植物和孢粉组合等特征,对盆地中东部延安期的古环境进行恢复重建。结果表明:锶、硼、相当硼、镓、锂、镍、Sr/Ba、B/Ga、Rb/K_(2)O和Th/U的数值说明延安期水体主体为淡水-半咸水环境;Fe^(2+)/Fe^(3+)、Ni/Co、V/Cr、V/(V+Ni)、U/Th、δU和Cu/Zn的数值反映延安期主要存在弱还原弱氧化-氧化的沉积条件;通过对比延安组和直罗组Sr/Cu、Mg/Ca、Rb/Sr、FeO/MnO、Al_(2)O_(3)/MgO和Sr/Ba的数值,结合古植物和孢粉组合特征,认为从早侏罗世富县期到中侏罗世延安期,再到中侏罗世直罗期,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经历了炎热半干旱半湿润-温暖湿润-炎热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变化过程。研究成果对于恢复中侏罗世延安期盆地沉积格局、重建古地理及成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环境 元素地球化学 延安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式油井多井井口远程自控加药装置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殿龙 杨仓海 樊晨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5-156,共2页
针对油田丛式油井清防蜡剂人工添加存在的弊端,研制出一种适合于油田丛式井组多井井口远程自控加药装置。该装置以MSP430超低功耗单片机为自控核心,通过控制多路电磁阀岛和高压计量柱塞泵来实现井口加药的自动化远程控制和一机多井加... 针对油田丛式油井清防蜡剂人工添加存在的弊端,研制出一种适合于油田丛式井组多井井口远程自控加药装置。该装置以MSP430超低功耗单片机为自控核心,通过控制多路电磁阀岛和高压计量柱塞泵来实现井口加药的自动化远程控制和一机多井加药。现场试验表明,该装置的应用使人员上井间隔由原来的3~5天延长至15~30天,高套压油井加药效率提高1倍以上。采用自动加药装置以15天上一次井计算,一年运行费用为1.31万元,年节省费用6.41万元。以目前投用自动加药装置60套计算,年节约费用384.6万元,若长期应用,其经济效益将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式井组 清防蜡剂 井口加药 远程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蚁群算法在输配气管网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田殿龙 郝瑞芬 杨沧海 《石油规划设计》 2010年第3期19-22,46,共5页
以城市输配气管网为研究对象,在布局一定的前提下,以管网工程造价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输配气管网优化模型。鉴于蚁群算法在城市给排水管网优化上的良好表现,将其引入到城市输配气管网的优化中。通过对基本蚁群算法(AS算法)、ACS(Ant ... 以城市输配气管网为研究对象,在布局一定的前提下,以管网工程造价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输配气管网优化模型。鉴于蚁群算法在城市给排水管网优化上的良好表现,将其引入到城市输配气管网的优化中。通过对基本蚁群算法(AS算法)、ACS(Ant Colony System)蚁群算法、自适应蚁群算法的分析比较,选取自适应蚁群算法作为本次输配气管网优化模型的求解算法。并对改进蚁群算法进行了实例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配气管网 蚁群算法 改进蚁群算法 数学模型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