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庆油田采出液分析及其对调驱增产的机理
1
作者 王燕 鄢长灏 +4 位作者 陈佳俊 王骏 易萍 马波 梁晓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2-1337,共6页
为研究聚合物微球调驱对采出液的影响,加深聚合物微球调驱增产机理的认识,开展长庆油田特低渗、超低渗、低渗等主力油藏典型区块的采出液分析以及调驱前后标准岩心物性变化分析研究。通过分析调驱前后采出液中原油族组成、采出水中K^(+)... 为研究聚合物微球调驱对采出液的影响,加深聚合物微球调驱增产机理的认识,开展长庆油田特低渗、超低渗、低渗等主力油藏典型区块的采出液分析以及调驱前后标准岩心物性变化分析研究。通过分析调驱前后采出液中原油族组成、采出水中K^(+)、Na^(+)、Ca^(2+)、Mg^(2+)、SO_(4)^(2-)和水含量变化,总结其中的变化规律。此外,通过润湿角测试及岩心驱替试验对聚合物微球调驱前后标准岩心的润湿性、渗透率及孔隙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各典型区块注入聚合物微球后,原油中饱和烷烃含量均减小,非烃含量均增加,含水量均明显降低,采出水矿化度均有所增加。经聚合物微球调驱后,亲水岩心的接触角有所变大,向着中等极性方向转变;亲水岩心不同渗透率岩心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均有所减小;不同渗透率的岩心渗透率和孔隙度变化显著程度的顺序为:特低渗>超低渗>低渗。通过上述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聚合物微球在储层中主要发挥“堵”的作用,通过扩大注入水的波及体积来动用剩余油,为长庆油田调驱增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4组分 采出水离子 聚合物微球 调驱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油田长3油藏注水伤害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邓志颖 唐鑫禹 +3 位作者 姬振宁 朱静怡 张占辉 熊礼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90-3200,共11页
为明确陇东油田低渗油藏注水伤害机理,以长3储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套从储层内在因素到外在工程因素出发分析储层注水伤害机理的综合分析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为明确陇东油田低渗油藏注水伤害机理,以长3储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套从储层内在因素到外在工程因素出发分析储层注水伤害机理的综合分析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分析储层自身的岩石物性及孔隙结构,采用联合可视化微流控与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的实验方法分析外来注入水对低渗油藏的伤害规律。结果表明:造成长3储层堵塞的内在因素是该层位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孔喉直径都是小于20μm的小孔,储层物性较差,液相在储层中的渗流阻力较大,并且黏土矿物组成主要是高岭石与伊利石等速敏性矿物,易发生微粒运移而堵塞储层;造成堵塞的外在工程因素是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而产生垢体微粒,垢体微粒与黏土微粒会在孔喉通道处经历堵塞-突破的过程,导致注入压力波动式上升,同时注入水会携带垢体微粒与黏土微粒运移至油藏深部,在油藏深部聚集并加重堵塞,严重降低水驱的波及范围。研究成果明确了长3油藏的注水伤害规律,为油田注水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储层损害 核磁共振(NMR) 微流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向压裂工艺在长庆油田的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宪文 樊凤玲 +2 位作者 赵文 陆红军 唐梅荣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2-104,共3页
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所占比例较高,常规压裂增产幅度有限,为探索提高单井产量的新途径,进行了裂缝转向研究及试验。通过综合分析及现场试验,分析了水力压裂裂缝转向的应力变化条件和诱导储层地应力发生变化的因素,认为诱导储层地应力... 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所占比例较高,常规压裂增产幅度有限,为探索提高单井产量的新途径,进行了裂缝转向研究及试验。通过综合分析及现场试验,分析了水力压裂裂缝转向的应力变化条件和诱导储层地应力发生变化的因素,认为诱导储层地应力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为采油井生产、注水井注水及水力造缝等。结合长庆油田老井重复压裂、新井储层压裂改造的实际需要,分析了转向压裂工艺对长庆油田老井、新井储层改造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老井由于多年的注水井注水、采油井采油使得地应力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满足裂缝转向对储层地应力变化的要求;对于新井,储层地应力变化较小,裂缝转向难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转向压裂 转向条件 附加应力 适应性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措施研究——以长庆油田Y19井区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向平 段鹏辉 +2 位作者 汪澜 康博 李转红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75,126,共8页
长庆油田Y19井区是典型的低渗透底水油藏,目前该区块含水急剧上升,产量递减快,亟需增油提效。为此开展了该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和富集区挖潜措施研究。研究表明:Y19井区低渗透油藏剩余油富集原因是注采不平衡、井网不完善、储层非均质性... 长庆油田Y19井区是典型的低渗透底水油藏,目前该区块含水急剧上升,产量递减快,亟需增油提效。为此开展了该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和富集区挖潜措施研究。研究表明:Y19井区低渗透油藏剩余油富集原因是注采不平衡、井网不完善、储层非均质性和底水锥进,剩余油富集的主控因素是底水锥进和储层非均质性。对于由底水锥进导致剩余油富集的井,采取聚合物微球调驱及封堵底水的措施增产效果最好,可增加产量2.03倍。堵水的效果好于聚合物微球调驱的效果。对于由储层非均质性导致剩余油富集的井,在低含水阶段进行小规模压裂,可动用注采井之间低渗储层的原油;在中高含水阶段进行转向压裂,避免水线过快推进导致生产井过早见水;在高含水阶段采取侧钻,可动用注采井侧向的剩余油,最佳的裂缝转向角度为45~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底水油藏 剩余油分布 富集模式 挖潜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24
5
作者 贾玉琴 郑明科 +1 位作者 杨海恩 周广卿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5-82,共8页
为了提高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在长庆油田低渗透非均质性油藏的应用效果,在先导试验的基础上,在室内开展了不同粒径聚合物微球微观测试和模拟岩心流动试验,优选了低、中、高含水阶段的微球粒径,模拟优化了不同含水阶段聚合物微球深部... 为了提高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在长庆油田低渗透非均质性油藏的应用效果,在先导试验的基础上,在室内开展了不同粒径聚合物微球微观测试和模拟岩心流动试验,优选了低、中、高含水阶段的微球粒径,模拟优化了不同含水阶段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注入工艺参数及段塞组合。该技术在安塞、西峰、靖安、姬塬等油田43口井进行了现场应用,油井产量自然递减率平均降低3.0百分点以上,含水上升率平均降低2.2百分点,累计增油16 000t以上,累计降水21 400m^3。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对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解决了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存在的油井多向性见水、含水上升快和单井产能低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聚合物微球 深部调驱 段塞组合 注入时机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带压作业分层注水工艺管柱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江波 白小佩 +2 位作者 王效明 刘明 任国富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2期259-261,共3页
针对常规分层注水管柱带压作业下钻不能有效封堵油管,起钻前常规油管堵塞器因不能通过封隔器、配水器等小孔径工具封堵油管导致的投送不到位等问题,设计了带压作业分层注水工艺管柱,并研发出配套工具。该管柱既解决了带压下钻油管封堵问... 针对常规分层注水管柱带压作业下钻不能有效封堵油管,起钻前常规油管堵塞器因不能通过封隔器、配水器等小孔径工具封堵油管导致的投送不到位等问题,设计了带压作业分层注水工艺管柱,并研发出配套工具。该管柱既解决了带压下钻油管封堵问题,又能为再次带压作业封堵油管提供便利条件,解决了过封隔器、配水器等小孔径工具(准46 mm)封堵常规油管(准62 mm)的问题,实现了全程带压作业。现场应用表明,带压作业分层注水工艺管柱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施工费用,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压作业 分层注水管柱 油管堵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宽带压裂储层产能模型及渗流规律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建辉 李想 +3 位作者 岳明 达引朋 董奇 常笃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119,共8页
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具有储层致密、物性差和非均质性强等特征,采用宽带压裂技术提高了开发效果,实现了增油降水的目的,但目前仍缺乏理论产能模型,存在对水驱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为了准确评价长庆油田宽带压裂改造的增产作用,进一步... 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具有储层致密、物性差和非均质性强等特征,采用宽带压裂技术提高了开发效果,实现了增油降水的目的,但目前仍缺乏理论产能模型,存在对水驱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为了准确评价长庆油田宽带压裂改造的增产作用,进一步揭示油水渗流规律,基于油水两相流体的流动形态,将注水井的渗流物理场划分为主裂缝内线性流、宽带区椭圆流和基质区圆形径向流等3个区域;根据等值渗流阻力法,建立了菱形反九点井网宽带压裂非达西渗流的产能模型;以实际井组为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宽带区的带宽及等效渗透率对井网产能的影响,探究了日产液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宽带压裂技术可显著提高井网的日产油量、采出程度和日产液量,可扩大侧向波及体积,改善水驱的均匀性,提高井网的产能。该研究成果为油田现场优化宽带压裂技术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油藏 宽带压裂 菱形反九点井网 产能模型 渗流规律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异丙烯膦酸在长庆油田解堵过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郑力军 张涛 +1 位作者 黎晓茸 杨立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5期439-441,共3页
针对长庆油田低渗、非均质严重、矿物中绿泥石含量高、酸化效果差的特点,研制了缓速性能好的IPPA酸、酸液添加剂来解决长庆油田酸化效果差的问题。结果表明,IPPA酸液体系具备增强酸液的缓速及抑制二次沉淀功能,提高了酸化效果。现场实... 针对长庆油田低渗、非均质严重、矿物中绿泥石含量高、酸化效果差的特点,研制了缓速性能好的IPPA酸、酸液添加剂来解决长庆油田酸化效果差的问题。结果表明,IPPA酸液体系具备增强酸液的缓速及抑制二次沉淀功能,提高了酸化效果。现场实施缓速深部酸化8口井,成功率为90%,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油藏 配伍性 解堵 长6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致密油老井体积压裂裂缝延伸机理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向平 石亮亮 +3 位作者 卜军 李转红 汪澜 杨军侠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45,共4页
体积压裂是致密油藏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随致密油气藏开发成长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文中为了提高已开发致密油藏的开发效果,将体积压裂理念引入已开发的老油田。针对长庆油田A3区块长7致密油藏,重点开展了应力模型计算、物理模拟实验、... 体积压裂是致密油藏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随致密油气藏开发成长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文中为了提高已开发致密油藏的开发效果,将体积压裂理念引入已开发的老油田。针对长庆油田A3区块长7致密油藏,重点开展了应力模型计算、物理模拟实验、压力测试分析和井下微地震监测等研究,明确了老井体积压裂裂缝的延伸机理,确立了老井暂堵混合水压裂体积压裂技术,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类似油井重复改造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重复压裂 老井混合水压裂 裂缝延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采出水压裂液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钢 薛小佳 +3 位作者 刘锦 范华波 李楷 吴江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9-822,共4页
长庆油田面临大量地层采出水处理压力和水力压裂施工用水紧张形成的巨大反差和矛盾。以利用长庆油田采出水配制压裂液为目标,在分析油田不同区块、不同层位采出水水质的基础上,通过分子设计合成了耐盐疏水缔合聚合物;通过优选表面活性剂... 长庆油田面临大量地层采出水处理压力和水力压裂施工用水紧张形成的巨大反差和矛盾。以利用长庆油田采出水配制压裂液为目标,在分析油田不同区块、不同层位采出水水质的基础上,通过分子设计合成了耐盐疏水缔合聚合物;通过优选表面活性剂,配套形成了采出水压裂液体系,并根据SY/T 5107—2016《水基压裂液性能评价方法》对该体系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携砂能力较高,耐盐50 g/L,耐悬浮物40 mg/L,耐油100 mg/L,具有良好的耐温抗剪切性能,能够满足油田采出水的配液要求。现场试验表明,利用采出水配制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压裂液性能稳定,措施效果明显,为油田降本增效、绿色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水 疏水缔合聚合物 耐盐耐油 压裂液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渗—致密油藏水平井开发注采参数优化实践——以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油田为例 被引量:61
11
作者 赵继勇 樊建明 +3 位作者 何永宏 杨子清 高伟 高武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5,共8页
注水补充能量水平井开发过程存在拟溶解气驱和水驱两种驱替机理,3个不同的渗流阶段。基于此认识,结合水平井开发试验跟踪评价结果,确定了注水井、采油井合理工作制度和注采参数确定原则:1采用注水井与水平井大规模体积压裂相结合的超前... 注水补充能量水平井开发过程存在拟溶解气驱和水驱两种驱替机理,3个不同的渗流阶段。基于此认识,结合水平井开发试验跟踪评价结果,确定了注水井、采油井合理工作制度和注采参数确定原则:1采用注水井与水平井大规模体积压裂相结合的超前注水能量补充模式;2建立了不同储集层定向井超前注水和注水强度计算理论图版;3超前注水时机应在水平井完井之后;4水平井合理初期产量根据存地液量与排距、超前注水量、水线推进速度等参数确定;5注水未见效前合理生产流压略大于饱和压力,注水见效后合理生产流压不低于饱和压力的2/3,同时结合动态及时调整。基于研究成果,2013年HQ油田投产80口水平井,见水井比例由8.8%降到3.0%,水平井平均单井产量年递减控制在15%之内,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致密油藏 水平井 体积压裂 存地液量 注采参数优化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38
12
作者 黎晓茸 张营 +3 位作者 贾玉琴 刘笑春 杨棠英 马丽萍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9-422,共4页
针对长庆低渗透油田水驱开发中平面和纵向矛盾大,水驱效率低的问题,对合成聚合物微球进行了室内性能评价及现场试验。实验表明,初始平均粒径为305.7 nm的微球,在矿化度10×104mg/L的模拟污水中恒温(55℃)放置5 d后,微球的粒径增至4... 针对长庆低渗透油田水驱开发中平面和纵向矛盾大,水驱效率低的问题,对合成聚合物微球进行了室内性能评价及现场试验。实验表明,初始平均粒径为305.7 nm的微球,在矿化度10×104mg/L的模拟污水中恒温(55℃)放置5 d后,微球的粒径增至4μm左右;放置20 d后,微球的形貌为类球形,经组织粉碎机高速剪切后,仍为类球形。用平均渗透率为425×10-3μm2填砂管进行封堵实验,封堵效率为93.6%,残余阻力系数为15.5。分两个阶段进行了6个试验井组的现场注入试验。试验后注水井出现了一定的压力上升,高含水井的液量、含水下降,低产井的产液量、产油量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调驱 采收率 低渗透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特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井调堵压裂技术 被引量:19
13
作者 达引朋 李建辉 +3 位作者 王飞 黄婷 薛小佳 余金柱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4-79,共6页
长庆油田特低渗透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受储层高渗带影响,常规重复压裂存在含水率上升、增产幅度低等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根据典型油藏长期注采开发实际,采用油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结合加密井生产资料,研究了中高含水油井调堵压裂增产机... 长庆油田特低渗透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受储层高渗带影响,常规重复压裂存在含水率上升、增产幅度低等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根据典型油藏长期注采开发实际,采用油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结合加密井生产资料,研究了中高含水油井调堵压裂增产机理,分析了不同调堵压裂参数对油井重复改造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前置调堵控含水、动态多级暂堵压裂提单产”的重复压裂技术思路。通过室内试验,研发了PEG-1凝胶,凝胶主剂质量分数为5%~10%时,可保持较高水平的凝胶强度;优化注入排量为1.5 m^(3)/min,注入量为300~600 m^(3),可在裂缝深部40~80 m处封堵高渗条带;优化动态多级暂堵压裂技术,缝内净压力提高到5.0 MPa以上,实现了压裂裂缝由低应力区向高应力区扩展,以动用侧向剩余油。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实施调堵压裂后单井日产油量平均增加1.07 t,含水率降低9.0百分点,实现了中高含水井重复压裂“增油控水”的目的。该调堵压裂技术为长庆油田特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井重复改造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中高含水井 调堵压裂 增油控水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同心验封测调一体化分层注水技术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杨玲智 刘延青 +2 位作者 胡改星 申晓莉 毕福伟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3-117,共5页
为了提高长庆油田定向井小水量分层注水的测试效率、降低作业强度及测试成本,研究了同心验封测调一体化分层注水技术及关键工具。该技术采用机电一体化控制方法,利用电缆控制井下测试仪器进行验封及测试调节工作;借鉴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为了提高长庆油田定向井小水量分层注水的测试效率、降低作业强度及测试成本,研究了同心验封测调一体化分层注水技术及关键工具。该技术采用机电一体化控制方法,利用电缆控制井下测试仪器进行验封及测试调节工作;借鉴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将电动直读验封仪与同心电动测调仪集成为验封测调一体化仪器,不仅使其具有验封仪、测调仪的功能,而且还进一步提高了仪器的集成化、自动化程度。该技术在长庆油田430余口井进行了应用,一趟作业完成全井验封、测调等全部工序,测调成功率达到98.0%,单层测调误差小于10.0%,单井验封测试时间由6~8 h缩短至4 h以内,单井年作业费用降低0.96万元。同心验封测调一体化分层注水技术为低渗透油藏低成本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分层注水 桥式同心 验封测调一体化 配水器 S56-011井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CO2驱储层溶蚀与地层水结垢规律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佩 周志平 +2 位作者 李琼玮 戚建晶 何淼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3-448,共6页
针对长庆油田CO2先导试验驱地层水矿化度高,Ca^2+、Mg^2+、Ba^2+、Sr^2+含量高,储层岩石易溶蚀的特点,开展了CO2-地层水与CO2-岩石-地层水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CO2驱对储层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地层水注入CO2的过程中,pH值、... 针对长庆油田CO2先导试验驱地层水矿化度高,Ca^2+、Mg^2+、Ba^2+、Sr^2+含量高,储层岩石易溶蚀的特点,开展了CO2-地层水与CO2-岩石-地层水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CO2驱对储层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地层水注入CO2的过程中,pH值、压力和温度的改变对地层水中阳离子浓度的影响很小,不会导致无机垢的生成。在注气井近井地带,随着注入压力不断升高,溶解在地层水中的CO2增加,溶液pH值下降,储层岩石发生溶蚀。岩心片与CO2作用后,岩心片更加亲水,这有利于改善储层物性,提高原油采收率。在采出井近井地带,由于压力的降低,使原本溶解于地层水中的CO2大量逸出,地层水中的碳酸氢盐矿物分解成不溶性的碳酸盐沉淀,导致储层渗透率降低,孔隙度减小,对储层造成伤害,不利于长8储层低渗油藏采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CO2驱 储层溶蚀 结垢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生产系统机杆泵需求特征综述 被引量:2
16
作者 黎晓茸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64,共2页
由于特殊的井身结构、不同的生产特征,使长庆油田在机、杆、泵需求方面存在一些特殊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机、杆、泵型号、参数、尺寸、性能方面的特殊要求;对非标准及特殊节能抽油机的需求;对特种抽油杆及特种抽油泵的需求;在机、杆... 由于特殊的井身结构、不同的生产特征,使长庆油田在机、杆、泵需求方面存在一些特殊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机、杆、泵型号、参数、尺寸、性能方面的特殊要求;对非标准及特殊节能抽油机的需求;对特种抽油杆及特种抽油泵的需求;在机、杆、泵系统方面变革的需求。文章结合现场生产数据、应用经验及相关理论对以上需求做了详细深入的分析及阐述,分析了目前机、杆、泵系统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具体的需求参数及研发生产方向,为相关研究及生产单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庆油田 机械采油 定向井 抽油机 抽油杆 抽油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条件下CO_(2)-水岩反应对砂岩储层地化性质影响研究
17
作者 张超 朱鹏宇 +5 位作者 黄天镜 鄢长灏 柳洁 王博 张斌 张益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5-553,共9页
国内现采用CO_(2)驱油的油田多为水驱后转入注CO_(2)开发,长时间作用下CO_(2)-水岩反应造成储层物性条件变化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为解决目前CO_(2)-水岩反应相关研究存在反应时间较短,环境变量对CO_(2)-水岩反应的影响不清等问题,... 国内现采用CO_(2)驱油的油田多为水驱后转入注CO_(2)开发,长时间作用下CO_(2)-水岩反应造成储层物性条件变化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为解决目前CO_(2)-水岩反应相关研究存在反应时间较短,环境变量对CO_(2)-水岩反应的影响不清等问题,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储层环境,采用高性能场发射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设备,研究不同环境变量下CO_(2)-水岩反应对储层物性与矿物成分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CO_(2)-水岩反应后,长石类矿物的溶蚀和黏土矿物的生成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随着实验温度升高,水岩反应加剧,钾长石、钙长石与钠长石加速溶解,高岭石占比增加,储层物性改善。压力增加时,大量CO_(2)的溶解降低了溶液的pH值,抑制了钾长石、钠长石等矿物向高岭石等黏土矿物的转化,储层整体物性变差。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长石与碳酸盐岩类矿物溶蚀加剧,Na^(+)、K^(+)、Ca^(2+)等主要离子质量浓度上升,储层物性改善且有石膏生成。在实验范围内,CO_(2)-水岩反应对矿物的溶蚀程度与温度、时间呈正相关,与注入压力呈负相关。最后,利用Kozeny-Carman方程对实验结果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储层孔渗物性与温度、时间呈正相关,与CO_(2)注入压力呈负相关。通过研究不同环境变量下CO_(2)-水岩反应对储层的影响,对CO_(2)驱油提高采收率在页岩油矿场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EOR CO_(2)驱替 水岩反应 地化性质 孔喉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边碳酸盐岩气藏储层伤害机理及解堵技术研究
18
作者 李小刚 潘东 +4 位作者 常永峰 江智强 何淼 张耀刚 朱静怡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88-1694,共7页
随着靖边碳酸盐岩气藏的开发,部分气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井筒和储层堵塞,这些堵塞严重影响了气井的携液能力,导致气井提前进入积液和间歇生产阶段,从而限制了气田的高效开发。通过分析前期井下作业历史数据、单井井筒内堵塞物的成分以及... 随着靖边碳酸盐岩气藏的开发,部分气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井筒和储层堵塞,这些堵塞严重影响了气井的携液能力,导致气井提前进入积液和间歇生产阶段,从而限制了气田的高效开发。通过分析前期井下作业历史数据、单井井筒内堵塞物的成分以及储层基质的水锁损害程度,采用了一种特制的复合解堵液体系进行解堵增产。结果显示,解水锁剂具有显著润湿反转效果,对水锁伤害岩心渗透率恢复率可达94.48%,复合解堵液体系对固相伤害岩心的渗透率恢复率达92.21%。在现场应用中,优选裂缝酸洗工艺对目标储层进行了解堵增产作业,确保复合解堵液既能在储层裂缝中滤失,又能渗透至储层深部,实现裂缝和基质的同步解堵。应用该复合解堵液体系后,靖边气田的低产气井平均日增产量可达2.2×10^(4) m^(3),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气井堵塞 堵塞机理 解堵剂 解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子聚合物堵漏技术在长庆油田恶性漏失井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艾磊 宫臣兴 +3 位作者 谢江锋 蒋官澄 崔凯潇 邓正强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5-714,共10页
长7页岩油储层致密但流体流动性好,砂岩储层存在微米级孔隙,加上存在断层构造,导致钻进过程中渗透性漏失、裂缝性漏失甚至失返性漏失频发,常规堵漏材料无法满足钻井施工要求,造成非生产时间和成本大幅度增加,严重制约了勘探开发进程。... 长7页岩油储层致密但流体流动性好,砂岩储层存在微米级孔隙,加上存在断层构造,导致钻进过程中渗透性漏失、裂缝性漏失甚至失返性漏失频发,常规堵漏材料无法满足钻井施工要求,造成非生产时间和成本大幅度增加,严重制约了勘探开发进程。借助超分子化学理论,通过合成优化配方,研发出了新型超分子聚合物防漏堵漏材料,并对其微观结构、剪切稀释性和恶性漏失承压堵漏能力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超分子聚合物堵漏材料不仅具有优异的剪切稀释性和黏附能力,而且对两层钢珠床(钢珠直径8~10 mm)模拟的大孔隙性漏失和直缝板(缝宽2~6 mm)模拟的裂缝性漏失均具有较强的承压堵漏效果,承压达6 MPa。在长7页岩油区块典型恶性漏失井应用表明,超分子聚合物堵漏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裂缝性漏层的承压能力,减少漏失量并降低综合堵漏成本,助力长7页岩油勘探开发,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漏 裂缝性漏失 超分子聚合物 长7页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城页岩油藏结构化驱油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20
作者 徐荣利 齐银 +3 位作者 薛小佳 陈文斌 徐创朝 张彦军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2,共7页
庆城页岩油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脆性指数和储层压力系数小,需进行大规模体积压裂,但黄土高原地貌复杂,干旱缺水,大规模体积压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优选了压裂增能模式,将内部井分为增能井与非增能井,... 庆城页岩油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脆性指数和储层压力系数小,需进行大规模体积压裂,但黄土高原地貌复杂,干旱缺水,大规模体积压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优选了压裂增能模式,将内部井分为增能井与非增能井,以提高液体利用率,实现了兼顾增能与减水的目标;采用增能井与非增能井差异化压裂工艺参数,采取优化调整压裂顺序等措施,创新形成了结构化驱油压裂技术,不仅提高了井组内部地层能量、实现了缝控程度最大化,还改善了压裂用水供应不足的问题。该技术在庆城页岩油藏应用效果良好,与常规体积压裂相比平均单井节省压裂液5000 m^(3),支撑剂1200 m^(3),初期产油量提高1.1 t/d。研究表明,结构化驱油压裂技术能够实现降本增效,具有较好的现场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城页岩油藏 供水不足 结构化驱油压裂技术 选择性增能 差异化压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