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油储层前置CO_(2)压裂返排提高原油动用机理--以长庆油田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齐银 薛小佳 +7 位作者 戴彩丽 陶亮 陈文斌 杜现飞 张同伍 陈强 陈超 孙永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8,共7页
通过系列实验探究CO_(2)压裂返排纳微米孔隙原油动用特征,对比分析了不同层位动用差异及动用机理。结果表明:页岩岩心CO_(2)压裂返排驱油效率平均达到60%左右,其中大孔原油贡献度超过70%,残余油主要分布在小孔。CO_(2)返排驱油过程,长8... 通过系列实验探究CO_(2)压裂返排纳微米孔隙原油动用特征,对比分析了不同层位动用差异及动用机理。结果表明:页岩岩心CO_(2)压裂返排驱油效率平均达到60%左右,其中大孔原油贡献度超过70%,残余油主要分布在小孔。CO_(2)返排驱油过程,长8和长7层采出程度接近,均好于长6层岩心。长8和长7层增能系数比长6层提高9.5和3.8倍,具有更好的增能效果。压裂过程前置CO_(2)能够在返排过程中抽提原油中的低碳数组分,C 13以下增加6.2%,C 13—C 33减少7.5%。CO_(2)在改变岩石润湿性的同时,促使原油在纳微米孔隙中形成连续相,进而减少气液相界面运移阻力。CO_(2)返排驱油可有效降低孔喉原油动用下限,最低可达149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压裂 提高采收率 作用机理 页岩油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分压合采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付钢旦 桂捷 +1 位作者 赵粉霞 徐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73,共3页
长庆气田储层非均质性强,气层薄而多,单层产能较低,开采难度大,降低成本是气田经济有效开发的必由之路。文章介绍了长庆气田气井多层分压合采工艺技术,提出了探井、开发评价井及开发井的分压合采工艺。现场应用表明:气井分压合采工艺技... 长庆气田储层非均质性强,气层薄而多,单层产能较低,开采难度大,降低成本是气田经济有效开发的必由之路。文章介绍了长庆气田气井多层分压合采工艺技术,提出了探井、开发评价井及开发井的分压合采工艺。现场应用表明:气井分压合采工艺技术对于开发长庆多层系气藏,提高气田整体开发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分压合采工艺 储层 非均质性 气层 施工工艺 管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低产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 被引量:144
3
作者 张书平 白晓弘 +1 位作者 樊莲莲 桂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6-109,共4页
针对长庆气田产水状况,文章总结了近几年来长庆气田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所所取得的成果,介绍了优选管柱排水采气、泡沫排水采气、柱塞气举排水采气等三种技术的工艺原理、工艺要求及各项工艺在长庆气田的试验效果,归纳了目前长庆气田... 针对长庆气田产水状况,文章总结了近几年来长庆气田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所所取得的成果,介绍了优选管柱排水采气、泡沫排水采气、柱塞气举排水采气等三种技术的工艺原理、工艺要求及各项工艺在长庆气田的试验效果,归纳了目前长庆气田采用的三种行之有效的复产工艺措施,形成了长庆气田低压低产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体系,这对提高低压低产气井的采收率及高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排水采气工艺 采收率 地层 临界携液流量 加注工艺 起泡剂 消泡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气田压裂用生物酶破胶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32
4
作者 管保山 刘静 +3 位作者 周晓群 薛小佳 张燕明 谢旋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6-129,共4页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用APS破胶的硼交联瓜尔胶压裂液对长庆低渗岩心的伤害机理,认为主要伤害因素是压裂液的黏滞力和大分子聚合物。指出了长庆油气田使用APS破胶的不足之处。基于引进产品开发了酶破胶剂GLZ-1,该剂含β-1,4-和α-1...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用APS破胶的硼交联瓜尔胶压裂液对长庆低渗岩心的伤害机理,认为主要伤害因素是压裂液的黏滞力和大分子聚合物。指出了长庆油气田使用APS破胶的不足之处。基于引进产品开发了酶破胶剂GLZ-1,该剂含β-1,4-和α-1,6-糖苷键特异水解酶,可将半乳甘露聚糖最终分解为单糖和二糖。根据酶活力测定,该剂适用温度范围为40-90℃,适用pH范围为6~10,盐度在2%~10%范围内对酶活力基本上无影响,该剂与压裂液添加剂配伍。与APS相比,破胶液残渣含量较低,破胶液滤液中总含糖量较高且随破胶时间的升幅较大,4、24、48h破胶液中聚糖相对分子质量(M)主要分布区域分别为1300~5500、1200-4800、250~3800,而用APS破胶时,破胶液中检测不到M〈5000的聚糖分子。GLZ-1破胶液对岩心渗透率的伤害小于20%,而APS破胶液的伤害为27.7%~30.2%。在鄂尔多斯盆地苏力格气田8口井、西峰油田20口井压裂中使用GLZ-1破胶,油井返排液黏度〈2mPa·s,返排率〉65%,气田一次喷通,返排液黏度〈3mPa·s,平均返排率90.2%。图1表6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瓜尔胶压裂液 酶破胶剂 半乳甘露聚糖 糖苷键 特异性水解酶 压裂液破胶 水力压裂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节流技术在长庆气田试验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0
5
作者 吴革生 王效明 +1 位作者 韩东 徐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5-67,共3页
长庆气田主要采用高压集气集中注醇工艺流程,防止气井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水合物堵塞,但部分气井及集气管线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暴露出堵塞严重等问题,为此开展井下节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文章介绍了该工艺的基本原理、井... 长庆气田主要采用高压集气集中注醇工艺流程,防止气井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水合物堵塞,但部分气井及集气管线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暴露出堵塞严重等问题,为此开展井下节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文章介绍了该工艺的基本原理、井下节流器室内模拟试验以及施工参数优化设计,同时结合井下节流工艺技术在长庆气田现场试验资料,分析了该项工艺技术应用对改变水合物形成条件及减少管线堵塞次数等方面取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流技术 长庆气田 节流器 集输管线 气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气田变粘酸酸压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徐永高 陈宝春 +3 位作者 管宝山 张燕明 周晓群 王晓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3-105,共3页
长庆气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低压、低渗、非均质性强等特点,酸化改造作为天然气井试气完井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序,是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的重要技术措施。自“八五”以来针对该储层的地质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形成了三... 长庆气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低压、低渗、非均质性强等特点,酸化改造作为天然气井试气完井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序,是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的重要技术措施。自“八五”以来针对该储层的地质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形成了三大酸压工艺与配套技术。为进一步提高酸压改造效果,自2000 年以来,开发了新型的变粘酸酸液体系,文章阐述了变粘酸酸液体系的性能评价以及配套技术特点、工艺适应性及经济效果分析。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变粘酸酸压工艺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庆气田 酸化压裂工艺 碳酸盐岩 变粘酸酸压工艺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低渗砂岩气藏CO_2压裂工艺研究与试验 被引量:17
7
作者 雷群 李宪文 +3 位作者 慕立俊 姬振宁 王小朵 马旭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3-115,共3页
针对长庆上古生界低渗低压砂岩储层特点,为降低低压气层的伤害,改善压裂增产效果,自2000年起,长庆油田公司开展了CO2压裂工艺的系统研究和工程试验,先后在榆林、苏里格、靖边等气田的天然气井上共实施21口井23层,气层深度3000~3500 m,... 针对长庆上古生界低渗低压砂岩储层特点,为降低低压气层的伤害,改善压裂增产效果,自2000年起,长庆油田公司开展了CO2压裂工艺的系统研究和工程试验,先后在榆林、苏里格、靖边等气田的天然气井上共实施21口井23层,气层深度3000~3500 m,最大单井加砂量47.8 m3,平均砂比达29.5%,CO2泡沫质量为25%~64%.CO2压裂在多数井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且通过研究与试验形成了由酸性交联液体体系、恒定内相和变比例设计方法、施工技术、装备配套等组成的CO2压裂工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气藏 CO2压裂工艺 晚古生代 二氧化碳压裂工艺 压裂液 助排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破胶及强制裂缝闭合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管保山 丛连铸 +5 位作者 丁里 周晓群 薛小佳 郭自新 周焕顺 隋立新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64,92,共4页
采用延迟破胶技术,在压裂施工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胶囊破胶剂,利用它的延缓释放特性,使植物胶压裂液耐温、耐剪切稳定性增强,并且可以在不造成压裂液的流变性、滤失性和携砂性等过早丧失的前提下高浓度使用胶囊破胶剂。该技术与常规破... 采用延迟破胶技术,在压裂施工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胶囊破胶剂,利用它的延缓释放特性,使植物胶压裂液耐温、耐剪切稳定性增强,并且可以在不造成压裂液的流变性、滤失性和携砂性等过早丧失的前提下高浓度使用胶囊破胶剂。该技术与常规破胶技术相比,延缓释放率达50%,能更有效地清除液体残渣,减少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同时由于有延缓破胶的特性,放喷采用相应的措施,可以降低支撑剂沉降速度,形成较好的沉砂剖面,提供高的裂缝导流能力,并且可以降低滤饼和压裂液残渣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延迟破胶 胶囊破胶剂 过硫酸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9
作者 曾玉强 任勇 +2 位作者 张锦良 王琴 骆骥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6-369,共4页
稠油将是21世纪的重要资源。动用稠油资源是缓解未来原油短缺的重要手段。经济、高效地开发稠油对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目前,我国稠油油藏主要采取注蒸汽等热采方式,但普遍面临着油层出砂、气窜和采油成本高的严峻挑战。而稠... 稠油将是21世纪的重要资源。动用稠油资源是缓解未来原油短缺的重要手段。经济、高效地开发稠油对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目前,我国稠油油藏主要采取注蒸汽等热采方式,但普遍面临着油层出砂、气窜和采油成本高的严峻挑战。而稠油出砂冷采技术通过大量出砂形成高渗流通道,并借助于泡沫油的作用等机理来开采稠油油藏,可以较好地解决热采中遇到的问题。国外矿场实践结果表明,出砂冷采可以降低开采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出砂 冷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合成聚合物压裂液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管保山 薛小佳 +3 位作者 何治武 郭自新 丁里 刘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6-38,62,共4页
研发了以低分子量合成聚合物PY-1为稠化剂的交联冻胶压裂液。PY-1含有酰胺基团,增稠能力强,0.35%水溶液的黏度为27mPa·s。以可生成多核羟桥络离子的两性金属盐NT-2为交联剂。实验压裂液的基液为0.35%PY-1+0.3%助交联剂+0... 研发了以低分子量合成聚合物PY-1为稠化剂的交联冻胶压裂液。PY-1含有酰胺基团,增稠能力强,0.35%水溶液的黏度为27mPa·s。以可生成多核羟桥络离子的两性金属盐NT-2为交联剂。实验压裂液的基液为0.35%PY-1+0.3%助交联剂+0.3%防膨剂+0.5%助排剂,交联液为1.5%NT-2+0.15%交联协调剂,聚交比100:8。该压裂液在80℃、170s^-1剪切90分钟仍保持黏度~100mPa·s;在70℃、170s^-1剪切30和60分钟时,n′和K′值变化不很大;70℃滤失系数为8.35×10^-4m/min 1/2;70℃破胶后实测残渣含量仅22.7mg/L;加入0.06%APS后,70℃、1小时破胶液黏度2.65mPa·s:当地温为60-70℃时,APS的加量为0.06%~0.15%;破胶液表面张力25.14mN/m,界面张力2.54mN/m;破胶液对于标准黏土的防膨率为68.3%。简介了用PY-1压裂液在长庆低渗油田井深2000m、地温70℃的2口新井实施压裂的良好结果。图1表4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聚合物压裂液 水基交联冻胶 低分子量合成聚合物 配方研究 应用性能 水力压裂 低渗透砂岩油藏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边气田井筒腐蚀预测及缓蚀剂加注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杨全安 李琼玮 +2 位作者 姜毅 程碧海 戚建晶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8-70,共3页
自长庆靖边气田大规模开发以来,气井井筒的腐蚀和防腐工艺一直是采气工艺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几种腐蚀预测模型的分析,结合长庆气田腐蚀现状,将引进的腐蚀预测软件技术与同一气井不同段、多口井特定段失重挂片和措施井起出油管柱进行... 自长庆靖边气田大规模开发以来,气井井筒的腐蚀和防腐工艺一直是采气工艺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几种腐蚀预测模型的分析,结合长庆气田腐蚀现状,将引进的腐蚀预测软件技术与同一气井不同段、多口井特定段失重挂片和措施井起出油管柱进行腐蚀分析对比,验证预测的可行性和不足处。在实践基础上探讨了在缓蚀剂加注方式和制度方面研究的一些结论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靖边气田井筒防腐的几个针对性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庆气田 井筒 腐蚀现象 预测方法 缓蚀剂 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油水微观渗流通道与驱替特征实验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26
12
作者 高辉 孙卫 +2 位作者 路勇 田育红 任国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62,115,共5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2个典型的特低渗透砂岩储层为例,利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模拟注水开发过程,对水驱油过程中油水微观渗流通道类型和驱替特征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表征。实验过程中共观察到粒间孔、溶蚀孔、粒间孔—溶蚀孔...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2个典型的特低渗透砂岩储层为例,利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模拟注水开发过程,对水驱油过程中油水微观渗流通道类型和驱替特征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表征。实验过程中共观察到粒间孔、溶蚀孔、粒间孔—溶蚀孔、微裂缝、微裂缝—孔隙和微孔6种主要的油水渗流通道,其差异性与沉积微相、孔隙和喉道的分选、连通情况及粘土矿物的胶结程度有关。实验模型的驱替类型主要为均匀驱替、蛇状驱替、树枝状驱替和网状驱替4种,水驱油过程中油水渗流阻力大,水驱油动用程度差,残余油类型以油膜、卡断及绕流残余油为主。油水微观渗流通道的随机选择性和复杂性是造成驱替特征和驱替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渗流通道 驱替特征 水驱油实验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低渗透砂岩气藏束缚水饱和度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郭和坤 刘建坤 +3 位作者 李太伟 雷琛 薛小佳 李振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97,共7页
束缚水饱和度是低渗透砂岩气藏储层评价的重要指标参数。利用非稳态恒压气驱法结合核磁共振T:谱技术,研究了苏里格盒8段低渗透砂岩气藏岩心在不同气驱条件下含水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及束缚水饱和度建立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均驱替压... 束缚水饱和度是低渗透砂岩气藏储层评价的重要指标参数。利用非稳态恒压气驱法结合核磁共振T:谱技术,研究了苏里格盒8段低渗透砂岩气藏岩心在不同气驱条件下含水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及束缚水饱和度建立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均驱替压差下气驱驱替孔隙体积倍数达到50左右时岩心内含水分布状态趋于稳定,达到束缚水状态;气驱不同阶段的含水饱和度与平均驱替压差下驱替体积倍数、驱替时间之间存在极好的相关性;岩心达到束缚水状态所用的驱替时间是随着驱替压差和渗透率差异而改变的,不能作为衡量是否达到束缚水状态的依据;随着气驱压差的增大,气驱不同阶段的含水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都趋于减小,但减小幅度较小。气驱法建立的束缚水饱和度与离心法束缚水饱和度吻合较好,综合两种实验方法可较准确地给出苏里格低渗透砂岩气藏岩心的束缚水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砂岩气藏 束缚水饱和度 非稳态 气驱 核磁共振 驱替体积倍数 离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岩地层优快钻井技术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杨明合 夏宏南 +1 位作者 蒋宏伟 张华光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47,共4页
针对目前火山岩地层钻井存在的可钻性差、地层倾角大、井斜控制难度高、地层裂缝发育、漏失严重和井壁稳定性差等技术难点,从钻头优选与结构改进、欠平衡钻进配套技术及复合钻进配套技术的应用、加强防漏堵漏配套技术措施等几个方面着手... 针对目前火山岩地层钻井存在的可钻性差、地层倾角大、井斜控制难度高、地层裂缝发育、漏失严重和井壁稳定性差等技术难点,从钻头优选与结构改进、欠平衡钻进配套技术及复合钻进配套技术的应用、加强防漏堵漏配套技术措施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了火山岩地层快速钻井优化配套技术研究,形成了一套高效的提高火山岩地层钻井速度的配套技术措施。现场应用表明,采用该套技术措施,火山岩地层的钻井速度得到明显提高。最后指出,进行火山岩破岩机理、欠平衡钻井配套技术和防漏堵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是火山岩地层钻井技术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地层 钻井速度 机械钻速 欠平衡钻井 防漏 堵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泵曲柄连杆机构的受力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洪生 迟明 +1 位作者 李向荣 张华光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73,共4页
钻井泵的动力传递一般都由对心式曲柄连杆机构实现,曲柄连杆机构在高压条件下做变速运动,受力极其复杂。从活塞力、惯性力、摩擦力和力矩等方面对传动机构进行了受力分析,并给出了相关的计算公式。通过动力计算分析,确定了钻井泵动力端... 钻井泵的动力传递一般都由对心式曲柄连杆机构实现,曲柄连杆机构在高压条件下做变速运动,受力极其复杂。从活塞力、惯性力、摩擦力和力矩等方面对传动机构进行了受力分析,并给出了相关的计算公式。通过动力计算分析,确定了钻井泵动力端机构中的作用力、惯性力及惯性力矩,从而为钻井泵零部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校核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泵 曲柄连杆 受力分析 校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D3F-AS05压裂液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韩秀玲 张劲 +2 位作者 牟善波 李小玲 肖青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37,共5页
针对陕北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和温度(80℃),按配方3%20碳磺酸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D3F-AS05,自制)+6%KCl+0.6%KOH+0.2%EDTA得到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研究了该压裂液的流变性、黏弹性、抗剪切性、悬砂性和气体破胶性能。结果表明,... 针对陕北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和温度(80℃),按配方3%20碳磺酸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D3F-AS05,自制)+6%KCl+0.6%KOH+0.2%EDTA得到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研究了该压裂液的流变性、黏弹性、抗剪切性、悬砂性和气体破胶性能。结果表明,剪切速率为170 s-1时,80℃下压裂液黏度为90~100 mPa·s,随剪切时间增加,压裂液黏度基本不变,流变性良好。压裂液的储能模量和耗能模量比值为39.2,远高于瓜尔胶压裂液的储能模量和耗能模量的比值(2),表现出较好的低黏高弹特性。剪切速率从170 s-1变为0、200、500 s-1后再恢复至170 s-1,压裂液黏度随之变化后再恢复至90~100 mPa·s,抗剪切性较好。二氧化碳气体注入压力由0增至4MPa,压裂液黏度由65 mPa·s迅速降至2 mPa·s;天然气注入压力由0增至12 MPa,压裂液黏度降低一半;氮气不改变压裂液黏度。温度由40℃增至100℃,该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压裂液黏度先增加后降低,在80℃时达到最大,平均为94 mPa·s左右;单粒径陶粒支撑剂在其中的平均沉降速率逐渐增大。相同温度下(不超过100℃),单粒径陶粒在瓜尔胶中的平均沉降速率明显大于在阴离子压裂液中的值,而10%砂比陶粒在阴离子压裂液中的平均沉降速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压裂液 气井 性能 陕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酸性清洁压裂液稠化剂的合成及黏弹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少云 李小瑞 +2 位作者 丁里 沈一丁 薛小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3-427,共5页
为进一步降低压裂改造过程中压裂液对油藏和支撑裂缝的伤害,室内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种基于两性表面活性剂的酸性压裂液稠化剂CASB-18,并用红外光谱表征。缩合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170℃,催化剂KOH0.5%,N,N-二甲氨基丙胺、硬脂酸摩尔... 为进一步降低压裂改造过程中压裂液对油藏和支撑裂缝的伤害,室内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种基于两性表面活性剂的酸性压裂液稠化剂CASB-18,并用红外光谱表征。缩合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170℃,催化剂KOH0.5%,N,N-二甲氨基丙胺、硬脂酸摩尔比为1.1:1,反应时间8h;季铵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85℃,异丙醇、水体积比为2:1,3-氯-2-羟基丙磺酸钠、叔胺中间体摩尔比为1.1:1,反应时间7h。酸性清洁压裂液基本组成(质量分数)为:CASB-181.8%,ZJ-10.4%,无机盐1%,盐酸5%~15%,缓蚀剂0.5%,其余为水。流变性能测试表明该清洁压裂液的耐温、抗剪切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脂酸 两性表面活性剂 酸性清洁压裂液 黏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绕三角翼旋流的水洞实验研究
18
作者 王俊奇 马卫国 徐永高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16,共4页
天然气绕三角翼产生旋流,使天然气中的游离水滴甩出,附着在管道内壁上,在气流的牵引下沿管道内壁向下游流动,实现了气水分离的目的。通过水洞实验,利用染色液流动显示技术,探讨了流体绕三角翼后产生旋流的可行性。同时,基于均匀设计思... 天然气绕三角翼产生旋流,使天然气中的游离水滴甩出,附着在管道内壁上,在气流的牵引下沿管道内壁向下游流动,实现了气水分离的目的。通过水洞实验,利用染色液流动显示技术,探讨了流体绕三角翼后产生旋流的可行性。同时,基于均匀设计思想对三角翼的前缘后掠角、后缘后掠角和迎角等几何参数分别做了5个水平的实验研究,均证实了天然气绕三角翼后产生旋流的可靠性,为该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翼 旋流 水洞实验 流场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聚合物SJ-1压裂液室内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展东 陈红梅 +2 位作者 张爱民 薛小佳 吴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5-138,共4页
报道了一种合成聚合物基冻胶压裂液的基本性能。该聚合物SJ-1具碳碳主链,含大量羟基和亲水性短支链,相对分子质量很低,Mη=8.5×104,不含水不溶物,2%水溶液的黏度为6mPa.s。通过测定压裂液70℃、1701/s下的黏度,确定基液的组成为:1.... 报道了一种合成聚合物基冻胶压裂液的基本性能。该聚合物SJ-1具碳碳主链,含大量羟基和亲水性短支链,相对分子质量很低,Mη=8.5×104,不含水不溶物,2%水溶液的黏度为6mPa.s。通过测定压裂液70℃、1701/s下的黏度,确定基液的组成为:1.7%SJ-1+0.5%防膨剂+0.5%助排剂,使用商品有机硼交联剂JL-2,加量为基液体积的2%。该压裂液在酸性条件下不交联,最佳pH值为9,黏度随温度升高(20~70℃)而下降,70℃、1701/s下连续剪切时黏度先降后升,最低值~300mPa.s。加入0.1%~0.5%过硫酸铵,在30~70℃下1~4小时破胶,破胶液黏度很低,不含残渣,表、界面张力低于瓜尔胶压裂液破胶液,防膨性能好于0.5%防膨剂溶液;对低渗透岩心(气测渗透率0.2×10-3、0.4×10-3μm2)水测渗透率的伤害约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冻胶压裂液 合成聚合物 线型多羟基聚合物 稠化剂 硼冻胶 配方研究 低伤害 特低渗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采动影响的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益 沈磊 +2 位作者 田喜军 胡均志 刘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65,共5页
为了实现采动条件下煤层气开发模拟优化,采用动态虚拟井随采动工作面一起推进表征采动过程中工作面对邻近煤层物质交换的影响。利用变渗透率场实现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邻近煤层的渗透率场的变化,通过随采动工作面推进的虚拟井与变渗透率场... 为了实现采动条件下煤层气开发模拟优化,采用动态虚拟井随采动工作面一起推进表征采动过程中工作面对邻近煤层物质交换的影响。利用变渗透率场实现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邻近煤层的渗透率场的变化,通过随采动工作面推进的虚拟井与变渗透率场耦合作用实现采动条件下煤层气模拟。模拟结果与矿场实际监测数据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储层 数值模拟 动态虚拟井 变渗透率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