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安塞地区延长组石油聚集规律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变阳 安思谨 +5 位作者 贺永红 张彬 王康乐 马浪 时晓章 丁磊 《非常规油气》 2018年第5期21-27,共7页
本文通过对定边—安塞地区生、储、成藏配置与油藏关系的分析,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石油聚集规律,明确不同层位的成藏特点,为后期的勘探工作提供地质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定边—安塞地区油藏分布范围主要受控于烃源岩,在生烃中心附近... 本文通过对定边—安塞地区生、储、成藏配置与油藏关系的分析,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石油聚集规律,明确不同层位的成藏特点,为后期的勘探工作提供地质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定边—安塞地区油藏分布范围主要受控于烃源岩,在生烃中心附近,延长组油藏具有纵向上含油层系多,且叠合分布的特点;距离生烃中心较远的区域,纵向上含油层系相对单一,且叠合区相对较少。区内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深湖相的浊积砂储集体,其中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最优质的储集体,绝大部分的石油分布在该类沉积相带内。成藏组合有下生上储、自生自储、上生下储型岩性油藏,以下生上储油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定边-安塞 延长组 石油 聚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安油田杨66井区延10储层非均质性及流动单元 被引量:5
2
作者 马永宁 魏龙杰 +3 位作者 吴珍珍 何子琼 傅塬 郭艳琴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共9页
通过岩心、分析化验、测井等资料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杨66井区延10_(1)^(1)储层岩石学、物性及非均质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孔隙度、渗透率、储层质量因子I_(RQ)和流动带指数I_(FZ)的聚类分析对储层流动单元进行划分。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岩心、分析化验、测井等资料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杨66井区延10_(1)^(1)储层岩石学、物性及非均质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孔隙度、渗透率、储层质量因子I_(RQ)和流动带指数I_(FZ)的聚类分析对储层流动单元进行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延10油层组储层碎屑组分中石英体积分数最高,为59%~62%,平均60.5%;胶结物主要为自生黏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和硅质等;延10_(1)^(1)各小层内延10_(1)^(1-1)层内非均质性弱于延10_(1)^(1-2),延10_(1)^(1-1)层间非均质性较延10_(1)^(1-2)强,延10_(1)^(1-1)平面非均质性较延10_(1)^(1-2)弱;储层流动单元可划分为3种类型,延10_(1)^(1)的两个小层以Ⅱ类流动单元最为发育,也是油藏富集的一个重要流动单元,延10_(1)^(1-1)Ⅰ类流动单元呈零星分布,且大部分集中在东北部,Ⅲ类流动单元分布在中部以及南部和东北部边缘,延10_(1)^(1-2)Ⅰ类流动单元在东北部和南部部分地区,Ⅲ类流动单元集中在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非均质性 流动单元 靖安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聚合物微球调驱全过程探索研究
3
作者 张祯 刘社明 +1 位作者 张春晖 南煜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6期43-46,66,共5页
为了研究纳米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机理、生产现场应用效果以及对后期原油破乳脱水的影响,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纳米聚合物微球粒径变化规律进行观察,并分析内在原因,采用热沉降化学法等手段研究微球乳液是否对原油破乳脱水产生影响... 为了研究纳米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机理、生产现场应用效果以及对后期原油破乳脱水的影响,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纳米聚合物微球粒径变化规律进行观察,并分析内在原因,采用热沉降化学法等手段研究微球乳液是否对原油破乳脱水产生影响,同时,结合生产现场试验应用效果,对纳米聚合物微球调驱进行了全过程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小粒径微球更易进入油层深部滞留,微球本身膨胀变大进行封堵,增大油层比表面积,降低油层渗透率,其调驱适应性小粒径聚合物微球更占优势,现场应用效果明显,有效缓解了含水率上升的矛盾,取得了良好的控水效果。经室内实验证明,采出液中的微球乳液对原油破乳脱水基本不产生影响,甚至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聚合物微球 深部调驱 机理研究 应用效果 破乳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非均质气藏增压开采合理生产规模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建国 艾芳 刘锦华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3年第1期43-45,84,共3页
为提高类似靖边气田的低渗非均质气藏在稳产中后期的增压稳产能力和气田的最终采收率,近5年靖边气田开展了增压开采先导试验,认为增压气井处于低压低产阶段产能较低,增压初期配产偏高将导致气井增压稳产期较短、产量递减快,甚至产量和... 为提高类似靖边气田的低渗非均质气藏在稳产中后期的增压稳产能力和气田的最终采收率,近5年靖边气田开展了增压开采先导试验,认为增压气井处于低压低产阶段产能较低,增压初期配产偏高将导致气井增压稳产期较短、产量递减快,甚至产量和压力双递减而无稳产期,因此,确定合理的增压生产规模至关重要。在增压试验气井生产动态特征分析基础上,通过精细数值模拟方法预测气井增压生产动态及开采效果,并综合考虑气井生产能力、配套压缩机额定能力以及供求关系来确定气井及增压开采单元的合理生产规模,从而确保增压开采系统平稳、高效地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边气田 低渗透气藏 增压开采 数值模拟 合理配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体积压裂水平井试井解释新模型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中一 方思冬 +3 位作者 张彬 刘银山 刘华 戴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0-128,共9页
体积压裂已经成为非常规油气藏有效开发的关键,建立能够表征复杂裂缝网络的试井解释模型非常重要。考虑体积压裂形成的复杂裂缝网络,基于正交缝网假设,建立了体积压裂水平井试井解释新模型。运用Laplace变换获得了模型的解析解,利用数... 体积压裂已经成为非常规油气藏有效开发的关键,建立能够表征复杂裂缝网络的试井解释模型非常重要。考虑体积压裂形成的复杂裂缝网络,基于正交缝网假设,建立了体积压裂水平井试井解释新模型。运用Laplace变换获得了模型的解析解,利用数值模拟在验证解析解准确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缝网参数对试井典型曲线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解析模型能够准确表征复杂裂缝网络,其计算结果准确,适用于体积压裂水平井试井解释;体积压裂水平井一般出现5个主要的流动阶段,分别是井筒储集、人工裂缝线性流、次生裂缝-人工裂缝窜流、基质线性流和边界控制流阶段;缝网参数对试井典型曲线特征的影响较大,而且不同缝网参数影响不同流动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网络 页岩气 试井解释 体积压裂 水平井 流动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微球调驱对原油破乳脱水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南煜 毕台飞 +2 位作者 张祯 田永达 易永根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1年第2期76-80,共5页
安塞油田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水驱控制程度逐渐变低,剩余油高度分散,大大降低了水驱效率。近年来,安塞油田大规模实施聚合物微球调驱措施,有效缓解了水驱矛盾,取得了良好的增油降水效果。为了研究聚合物微球调驱是否对原油破乳脱水... 安塞油田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水驱控制程度逐渐变低,剩余油高度分散,大大降低了水驱效率。近年来,安塞油田大规模实施聚合物微球调驱措施,有效缓解了水驱矛盾,取得了良好的增油降水效果。为了研究聚合物微球调驱是否对原油破乳脱水产生影响,特选取了工作量大、覆盖范围广的侯市、杏河北部区块的原油样品,不同浓度的新鲜WQ100聚合物微球及水化后WQ100聚合物微球,采用热沉降化学法,在室内开展原油破乳脱水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新鲜/水化后WQ100聚合物微球对原油破乳脱水不产生影响,且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 水化 聚合物微球 原油 破乳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砂体结构的宏观非均质性评价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朝兵 付玲 +4 位作者 南凡驰 冉婧 陈新晶 宗超伦 李昊远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2-249,共8页
宏观非均质性是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对于砂体结构复杂的三角洲沉积环境,非均质性严重制约了油藏的高效开发。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例,通过露头剖面观测、岩心观察、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 宏观非均质性是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对于砂体结构复杂的三角洲沉积环境,非均质性严重制约了油藏的高效开发。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例,通过露头剖面观测、岩心观察、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砂体结构类型及特征,建立了储层宏观非均质性评价方法。研究区长8浅水三角洲发育连续叠加型、间隔叠加型、侧向单层型和砂泥互层型等4种砂体结构。层内夹层及层间隔层导致砂体空间连续性降低,连续叠加型的隔夹层发育程度及渗透率非均质性最弱,其宏观非均质性最弱;其次是间隔叠加型和侧向单层型;砂泥互层型的宏观非均质性最强。选取夹层密度D k、夹层频率P k和储层质量系数R QI构建层内非均质性评价指数N,N指数能够反映不同砂体结构下的单砂体层内流体驱替特征及含水率变化。选取砂岩百分比S n、单位厚度层间砂体层数T等参数构建层间非均质性评价指数J,J指数是评价和预测油井产液强度的较好度量。因此,层内非均质性指数N和层间非均质性指数J能够用于油藏的宏观非均质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非均质性 隔层 夹层 砂体结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桥区下古储层压裂增产改造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刚 刘朝曦 惠宁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4年第10期20-24,共5页
高桥区域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南部,属高桥-杏河构造区带,该区域北起镰刀湾,东界和南界为矿权线,西到薛岔-旦八镇,面积约4 781.7 km2,地理位置属于陕西省安塞县、志丹县和宝塔区境内。该区域发育多套含气层系,其中上古二叠系山西组... 高桥区域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南部,属高桥-杏河构造区带,该区域北起镰刀湾,东界和南界为矿权线,西到薛岔-旦八镇,面积约4 781.7 km2,地理位置属于陕西省安塞县、志丹县和宝塔区境内。该区域发育多套含气层系,其中上古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及下古马家沟组为其主力产气层系,属于典型的"三低"储层。以高桥下古储层为研究对象,在储层地质特征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压裂增产改造试验,通过充分发掘储层潜力,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桥区气田 开发评价 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