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南部辉绿岩侵入热力作用与砂岩铀矿中铀的超常富集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苗 吴柏林 +9 位作者 刘池洋 张涛 张才利 张雷 胡琮 杨松林 刘明义 李琪 林周洋 张效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88-3813,共26页
松辽盆地南部钱家店铀矿作为特大型砂岩型铀矿,矿区内出露的辉绿岩对铀成矿影响特殊,但针对辉绿岩侵入与铀超常富集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在野外地质调研基础上,选择钱家店凹陷的辉绿岩和赋矿砂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扫描电... 松辽盆地南部钱家店铀矿作为特大型砂岩型铀矿,矿区内出露的辉绿岩对铀成矿影响特殊,但针对辉绿岩侵入与铀超常富集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在野外地质调研基础上,选择钱家店凹陷的辉绿岩和赋矿砂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全岩主微量元素、铀矿物原位微区U-Pb测年、锆石U-Pb年龄、矿物C-O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测试等研究。电子探针测试表明赋矿岩石存在较高温度成因的网格状含钛铀矿物;赋矿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及辉绿岩中方解石脉的包裹体温度测试均发现存在与中低温流体作用相对应的包裹体特征;矿物原位微区C-O同位素组成显示赋矿岩石受较高温度岩浆热流体作用的影响;含泥砾砂岩的岩相学特征指示存在岩浆热流体及火山灰(屑)作用的痕迹,高倍扫描电镜分析观察到非砂金成因的纯金细颗粒、含钛铀矿和沥青铀矿中具有不同含量的高温元素(Pt、Os、Re)。上述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南部钱家店铀矿的热力作用及部分深部矿质来源与辉绿岩侵入作用有关。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数据表明拉斑系列的辉绿岩形成于41.6±0.78 Ma,即始新世晚期源自过渡型地幔的基性岩浆向地壳浅部侵入结晶形成辉绿岩,同时也提供了热、深部铀源及伴生的金属元素,这大大增强了铀富集的速度和规模。不同系列的辉绿岩侵入热力作用与多期次多阶段成矿的铀矿床具有较好的时空耦合关系,辉绿岩侵入对铀成矿发挥主要作用的阶段在始新世时期(53~40 Ma)。综合认为盆地南部铀矿床为多成因、多来源、多阶段成矿的“多因复成”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家店铀矿 辉绿岩侵入 热力作用 深部铀源 超常富集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高家堡地区下古生界断裂分层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平 李明瑞 +4 位作者 李维 强敏 路鹏程 于小伟 韩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2-552,共11页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以深地层相继取得勘探突破,揭示了其巨大的勘探潜力。随着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的部署以及油气勘探的深入,断裂对马五段以深气藏的控制作用越发凸显。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在系统刻画高家堡地区...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以深地层相继取得勘探突破,揭示了其巨大的勘探潜力。随着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的部署以及油气勘探的深入,断裂对马五段以深气藏的控制作用越发凸显。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在系统刻画高家堡地区断裂几何学特征的基础上,解剖断裂典型构造样式,建立断裂形成演化模式,并结合钻井试气资料探讨断裂对马五段以深气藏差异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取得了以下认识:鄂尔多斯盆地高家堡地区下古生界断裂具有明显的分层变形特征,盆地内马三段、马五段两套膏盐岩是造成断裂分层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家堡地区下古生界主要发育具有压扭性质的走滑断裂和逆冲断裂;通过对高家堡地区地层构造形态及断裂样式的研究,推测燕山构造运动是对加里东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影响最大的一期后期改造运动;高家堡地区地层构造隆升期与油气充注期耦合,断裂具有改善储层、沟通源岩、控制圈闭等多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期 加里东期 断裂分层 奥陶系 高家堡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致密灰岩储层构造缝地质意义、预测及应用
3
作者 付勋勋 范立勇 +9 位作者 裴文超 赵小会 石磊 董国栋 王怀厂 刘晓鹏 卢子兴 殷亮亮 高星 陈娟萍 《中国岩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2-397,共16页
鄂尔多斯盆地高产气流井储层段往往受构造裂缝发育程度的控制。对于构造缝是否与储集层的优劣、天然气的成藏富集有关,缺少系统分析。文章首次系统总结了太原组灰岩构造缝特征,通过单轴载荷下岩石核磁共振(NMR)、CT扫描等技术分析构造... 鄂尔多斯盆地高产气流井储层段往往受构造裂缝发育程度的控制。对于构造缝是否与储集层的优劣、天然气的成藏富集有关,缺少系统分析。文章首次系统总结了太原组灰岩构造缝特征,通过单轴载荷下岩石核磁共振(NMR)、CT扫描等技术分析构造裂缝对储层的影响,剖析缝网系统在成藏过程中的输导作用,根据研究区地质背景构建了改进的高斯曲率法(IGC)预测有利构造缝的发育区,并在横山地区井位部署中应用。结果表明:1)相对低角度缝、斜交缝,高角度张裂缝充填程度低,有效性好,常贯穿、切割、错动其他类型的裂缝使灰岩储集性能变好,同时形成的缝网系统利于烃类的高效运移;2)构造缝对致密灰岩储层物性有极大贡献作用。岩石物理实验表明,在裂缝发育的情况下,平均孔隙度由2.1%增加到4.2%,增加1倍。裂缝对总孔隙度的贡献率在14.3%~72.7%,平均值43.4%,三种储集岩性中,粉晶灰岩孔隙度增加最大、藻粘结灰岩次之,泥晶灰岩最小;3)改进的高斯曲率法(IGC)可预测有利构造缝的发育区,IGC值越大,高角度张性裂缝越发育,天然气富集条件越有利。该方法在横山地区取得了成功应用。上述认识将进一步指导盆地范围内太原组灰岩的大面积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太原组 致密灰岩 裂缝预测 勘探目标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盒8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100
4
作者 王峰 田景春 +2 位作者 陈蓉 李明瑞 肖玲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8-245,共8页
通过研究区内大量铸体薄片及物性资料的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盒8气层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孔隙结构及孔隙类型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以辫状河沉积为主的盒8储集层具成分成熟度高而... 通过研究区内大量铸体薄片及物性资料的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盒8气层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孔隙结构及孔隙类型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以辫状河沉积为主的盒8储集层具成分成熟度高而结构成熟度中等的岩石学特点,储层以次生溶孔和高岭石晶间孔最为发育,微孔—中孔是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微喉和细喉是盒8的基本渗流通道,为典型的中低孔、特低渗储层。平面上储层物性受物源、沉积相带的控制,垂向上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明显变差,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盒8气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低渗透储层有效厚度物性下限及其差异性成因——以陕北斜坡中部S地区中生界为例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凤奇 武富礼 +4 位作者 蒙晓灵 高兴军 张海 李程善 王宝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5-562,共8页
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与压汞等测试分析,综合多方法相互印证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S地区中生界主力含油层系有效厚度物性下限,并结合物性变化的定量表征探讨了各主力油层间有效厚度物性下限的差异性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 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与压汞等测试分析,综合多方法相互印证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S地区中生界主力含油层系有效厚度物性下限,并结合物性变化的定量表征探讨了各主力油层间有效厚度物性下限的差异性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有效厚度物性下限值随埋深增大而变小,延9油层组、长2油层组和长6油层组(长4+5油层组)的孔隙度下限分别为15%,14%和8%,渗透率下限分别为4.0×10-3,1.0×10-3和0.15×10-3μm2。沉积作用形成各储层矿物成分中刚性颗粒含量与粒度大小等差异是其物性差异性形成的基础影响因素,而成岩作用是其差异性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各成岩作用类型的具体影响为:各储层初始孔隙度相差较小,长2油层组与延9油层组相比,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共同作用而减少的孔隙度基本相当,差别在于后者的溶蚀改善作用增加的孔隙度稍好于前者;长6油层组(长4+5油层组)与长2油层组相比,压实作用减少的孔隙度和溶蚀作用增加的孔隙度差别均不大,差别在于前者因胶结作用减少的孔隙度大于后者,这是两者物性下限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性 有效厚度 物性下限 中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6段地层水成因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福田 李荣西 +4 位作者 左智峰 刘雪峰 赵帮胜 吴小力 李得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9-1189,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6段(长6段)地层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地层水总矿化度较高,离子以Cl-、(Na++K+)和Ca2+占绝对优势,水型主要为Ca Cl2型。总矿化度主要受Cl-和(Na++K+)控制,纵向上,其随深度的增加具有递增趋势,反映深部地层水逐...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6段(长6段)地层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地层水总矿化度较高,离子以Cl-、(Na++K+)和Ca2+占绝对优势,水型主要为Ca Cl2型。总矿化度主要受Cl-和(Na++K+)控制,纵向上,其随深度的增加具有递增趋势,反映深部地层水逐渐浓缩,环境封闭性增强。平面上总矿化度与砂体厚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沉积相控制了总矿化度的分布。南部地区长6段地层水具有较小的钠氯系数、镁钙系数、脱硫系数和阳离子交换系数,较大的变质系数,表明长6段地层水整体位于交替停滞带,为封闭缺氧的还原环境,有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分析表明,南部地区长6段地层水为与地表水隔绝的深层封闭水,总矿化度及Ca2+浓度均与孔隙度具有一定正相关关系,结合区域热演化史,综合表明长6段地层水成因与成岩作用和有机质的热演化等有密切联系,其是经过较强浓缩变质作用并受油气等有机流体影响的原始沉积成因水。综上所述,长6段油气伴生地层水反映的盆地南部油气藏处于稳定封闭的环境下,油气勘探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地层水成因 延长组 上三叠统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西部气田“源控”主导的天然气成藏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福田 李荣西 +4 位作者 刘新社 杨鸣一 赵帮胜 吴小力 覃小丽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9-1139,共11页
苏里格西部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大面积复合连片分布,其主要含气层段二叠系盒8段山1段为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砂体。通过分析研究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盆地烃源岩分布与生烃特征,揭示了研究区“源控”作用下的天然气成藏特征及成藏过... 苏里格西部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大面积复合连片分布,其主要含气层段二叠系盒8段山1段为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砂体。通过分析研究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盆地烃源岩分布与生烃特征,揭示了研究区“源控”作用下的天然气成藏特征及成藏过程中的气水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气整体具有从西南向东北、从西向东及自下而上的运移特征,反映了处于生烃中心“三角地带”的研究区接受了来源于生烃中心的异地成因气与现今持续的原地成因气。在源岩控制作用下,苏里格西部气田天然气运聚成藏过程中,天然气驱动地层水区域性向北、向上运移,使研究区具有“南气北水”和地层水“上多下少”的气水分布总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控论” 地球化学 天然气成藏 致密砂岩气 二叠系石盒子组山西组 苏里格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盒8段致密砂岩气低产原因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赵会涛 王怀厂 +2 位作者 刘健 丁雪峰 刘燕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5期75-79,90,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上古生界盒8段为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单井产量低,制约了该区规模储量的提交和气田的大规模有效开发,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该区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并分析单井低产原因。运用铸体薄片、物性分析、高压压汞、恒速压...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上古生界盒8段为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单井产量低,制约了该区规模储量的提交和气田的大规模有效开发,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该区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并分析单井低产原因。运用铸体薄片、物性分析、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气水相渗、核磁共振与应力敏感性实验等技术手段,深入研究了该区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和单井低产的原因,并与已开发的苏里格气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研究区盒8段储层具有物性差、刚性组分含量低、塑性组分含量高、喉道半径小和可动流体饱和度低等特点;地层条件下盒8段储层应力敏感性强、水锁伤害大、气相渗流能力弱和水锁损害率高均是造成单井产量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储层特征 低产原因 盒8段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白垩系登娄库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占东 李阳 +3 位作者 刘云利 胡慧婷 马凤荣 张小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1-409,共9页
为了查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登娄库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开展了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演化研究。研究表明,登娄库组物源具有四周向中央汇聚的继承性特征,沉积相分布受盆地构造演化控制明显,主要发育了5种沉积相——冲积扇... 为了查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登娄库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开展了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演化研究。研究表明,登娄库组物源具有四周向中央汇聚的继承性特征,沉积相分布受盆地构造演化控制明显,主要发育了5种沉积相——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层序Ⅳ-d1为断-坳转换期的早期,沉积受断陷控制明显,致使沉积物快速卸载,各沉积体系向盆地内部进积的距离受到了限制,共发育了5个规模较大的分割式断陷和2个小型断陷。断陷周缘古凸起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的主要发育区,扇三角洲沉积分布于断陷的四周,扇三角洲前缘延伸到入湖处。沉积相主要以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相为主;层序Ⅳ-d2为断坳转换期的末期,研究区基本上形成了统一沉积物卸载区域,湖泊范围扩大,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以泛滥平原与滨浅湖的接触带为界,该界限以西主要发育来自西部和北部物源高地的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该界限以东湖泊相大面积发育,伴随高地物源区碎屑沉积物陆续注入湖盆,构成了规模不等的退积式扇三角洲。其中,扇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带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是今后该区登娄库组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登娄库组 白垩系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储层成岩演化特征及物性演化 被引量:9
10
作者 朱瑞静 李荣西 +5 位作者 刘新社 杨鸣一 覃小丽 吴小力 赵帮胜 刘福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7-649,658,共14页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二叠系气藏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基于探井岩心、地质资料和分析测试成果,明确研究区二叠系沉积特征,应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流体包裹体等实验技术,对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流体包...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二叠系气藏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基于探井岩心、地质资料和分析测试成果,明确研究区二叠系沉积特征,应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流体包裹体等实验技术,对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流体包裹体和成岩流体特征进行分析,以此划分成岩作用期次,明晰不同期次成岩演化序列,探讨储层致密化过程和物性演化.结果表明,研究区盒8段和山1段地层为滨浅湖、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沉积,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次为长石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少量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孔隙以溶蚀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储层成岩作用特征为强压实、多期次硅质胶结和钙质胶结物,大量黏土矿物,溶蚀程度强,裂缝和裂隙发育;储层盒8和山1层段分布的两期包裹体分别记录了早期天然气生成并运移进入储层和晚期天然气聚集成藏;结合成岩演化序列、构造埋藏史和成藏史,研究区储层经历了成岩作用的晚成岩期,发生两期油气充注;储层物性演化史表明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致密的重要性,研究区具有先成藏后致密或者边成藏边致密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储集层 成岩演化 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山_2~3亚段砂岩判别图版、砂岩分布规律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明瑞 田景春 +2 位作者 张清 窦伟坦 章辉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25-933,共9页
勘探实践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山32亚段含气性与岩性存在直接关系,石英砂岩储层往往是高产层。因此,寻找石英砂岩储层是该区勘探开发的重点。在岩心刻度测井的基础上,利用测井参数建立了3种类型砂岩的测井判别蛛网图版,并回归了... 勘探实践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山32亚段含气性与岩性存在直接关系,石英砂岩储层往往是高产层。因此,寻找石英砂岩储层是该区勘探开发的重点。在岩心刻度测井的基础上,利用测井参数建立了3种类型砂岩的测井判别蛛网图版,并回归了石英相对百分含量与测井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利用此关系式对山32亚段砂岩类型进行识别,判识准确率达到80%。同时结合岩石薄片鉴定等资料,绘制了研究区砂岩类型平面分布图。单井结合平面图分析发现研究区存在3个环带状石英砂岩分布区域。从大地构造环境、物源、沉积环境等方面对该区山32亚段石英含量普遍较高和平面环带状分布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受海退影响的海岸线频繁变迁是形成石英砂岩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砂岩类型 判别图版 回归方程 成因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中段奥陶系克里摩里组高能滩隐伏构造成藏潜力
12
作者 时保宏 蔺嘉昊 +6 位作者 张涛 王红伟 张雷 魏嘉怡 李涵 刘刚 王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90,共13页
近年来,少数探井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上古生界石盒子组8段和山西组1段隐伏构造发现了低产天然气。推覆体下盘隐伏构造研究对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最新钻探成果、地震资料、岩石薄片和有机地球化学等资料,研究了西缘中段... 近年来,少数探井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上古生界石盒子组8段和山西组1段隐伏构造发现了低产天然气。推覆体下盘隐伏构造研究对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最新钻探成果、地震资料、岩石薄片和有机地球化学等资料,研究了西缘中段逆冲推覆构造下盘古生界隐伏构造特征,分析了奥陶系克里摩里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和勘探潜力,提出了隐伏构造带有利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受侏罗世—白垩世燕山期自西向东强烈推覆应力作用影响,研究区推覆体下盘地层被动挤压褶皱变形,广泛发育南北向呈排状展布的隐伏构造,隐伏构造圈闭规模较大,断层不发育,封闭性较好。②奥陶系克里摩里组发育缓坡高能滩相储层,主要为中-粗晶白云岩,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晶间溶孔及裂缝为主,储层孔隙度介于3%~6%,渗透率在(1~8)×10^(-3)µm^(2)。③发育乌拉力克组和克里摩里组2套海相优质烃源岩,干酪根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镜质体反射率(Ro)在1.50%~1.90%。④天然气垂向和侧向双向供烃,源-储配置关系良好,隐伏构造圈闭形成与烃源岩主生、排烃期匹配性好。低幅度隐伏构造带与高能滩的叠加区是天然气的富集区。初步预测滩相白云岩与隐伏构造叠合有利面积为300 km^(2)。马家滩段烟墩山、惠安堡和马家滩3个隐伏构造带是下一步克里摩里组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滩带 隐伏构造 成藏潜力 乌拉力克组 克里摩里组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太原组储层黏土矿物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8
13
作者 覃小丽 李荣西 +1 位作者 席胜利 李鑫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7,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太原组储层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其黏土矿物含量高,对储层评价和天然气勘探均具有重要影响。在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储层黏土矿物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太原组储层黏土矿物主要...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太原组储层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其黏土矿物含量高,对储层评价和天然气勘探均具有重要影响。在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储层黏土矿物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太原组储层黏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和高岭石,二者均表现出蚀变成因特征;伊利石具有高Al_2O_3和K_2O含量及低FeO和MgO含量的特征,高岭石的Al_2O_3含量明显高于典型高岭石的Al_2O_3含量;伊利石和高岭石Sr/Ba值均小于1,都表现为LREE富集、HREE亏损,REE配分模式表现为"右倾型",具有一定的δEu和δCe异常特征。岩相学产状及其地球化学成分研究表明,伊利石和高岭石均为热水蚀变形成的自生黏土矿物。结合上古生界构造埋藏史和自生成岩矿物序列分析认为,热水蚀变成岩作用源于早白垩世鄂尔多斯盆地发生的热异常事件;煤系烃源岩热演化所形成的含烃流体进入太原组储层砂岩,引发热水蚀变作用,形成大量伊利石和高岭石等自生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石 高岭石 自生黏土矿物 热水蚀变 太原组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西部鄂尔多斯地块长城系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及意义 被引量:13
14
作者 公王斌 席胜利 +2 位作者 刘新社 胡健民 李振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79-1391,共13页
自1.85 Ga西部陆块与东部陆块沿中部造山带碰撞拼合形成统一的华北克拉通之后,中—新元古代克拉通经历了广泛的陆内拉伸,形成了熊耳裂陷槽、燕辽裂陷槽、渣尔泰—白云鄂博—化德裂陷槽及东缘裂谷系。前人根据钻井资料及区域地层对比认... 自1.85 Ga西部陆块与东部陆块沿中部造山带碰撞拼合形成统一的华北克拉通之后,中—新元古代克拉通经历了广泛的陆内拉伸,形成了熊耳裂陷槽、燕辽裂陷槽、渣尔泰—白云鄂博—化德裂陷槽及东缘裂谷系。前人根据钻井资料及区域地层对比认为鄂尔多斯地块变质基底之上沉积了中元古代长城系—蓟县系。其中,长城系下部主要为石英岩夹板岩,上部为粉砂质板岩、硅质板岩及含燧石条带白云质灰岩与石英砂岩;蓟县系以白云岩为主,夹少量砂岩、页岩。本文对采自鄂尔多斯地块6口钻井中的长城系进行了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地块长城系浅变质沉积岩的碎屑锆石年龄组成了1.60 Ga、1.85 Ga、1.95 Ga、2.35 Ga和2.50 Ga等峰值。与华北克拉通内部中—新元古代沉积岩碎屑锆石年龄峰值对比结果表明,长城系沉积岩的碎屑物质来自华北克拉通内部。结合区域钻井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推断中元古代鄂尔多斯地块北缘及东缘为隆起剥蚀区,西南部为沉积区,其西南缘为被动大陆边缘,与北秦岭地体之间被宽坪洋分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测年 中元古代 长城系 鄂尔多斯地块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3
15
作者 牟春国 许杰 +3 位作者 古永红 贾建鹏 王文雄 谭秀成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80-790,共11页
近期勘探实践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豹斑状白云岩储层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为此,基于钻井岩心、岩石薄片和分析化验资料,解析了该层段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马四段储层的储集岩类主要包括豹斑状... 近期勘探实践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豹斑状白云岩储层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为此,基于钻井岩心、岩石薄片和分析化验资料,解析了该层段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马四段储层的储集岩类主要包括豹斑状云质灰岩、豹斑状灰质云岩、晶粒云岩和凝块云岩,储集空间类型以晶间(溶)孔为主,含少量格架孔和微裂缝。(2)研究区储集层整体表现为低孔—中低渗孔隙型储层,其中储集性能以豹斑状灰质云岩和晶粒云岩最佳且分布范围广,是区内最优质的储集岩类。而豹斑状云质灰岩发育规模较大,储集性能整体较差,凝块云岩储集性能较好,但发育频率较低。盆地中东部马四段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微相、生物扰动、白云石化作用以及早成岩期岩溶作用综合控制:有利沉积微相是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控制储层平面横向分布;生物扰动作用有利于白云石化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有利于储层孔隙的保存;早成岩期岩溶作用对储层质量改善有着重要贡献。马四段有利储层纵向上主要位于高频向上变浅序列的中上部;平面上,主要集中在研究区西侧乌审旗—靖边—志丹一线以及东侧的神木、米脂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马家沟组四段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中上段有利砂体控制因素及预测
16
作者 徐庚 严雪 +3 位作者 吴楠 胡琮 雷宇 张文选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60,I0004,I0005,共18页
三叠系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主要的含油层系。根据测井、地震、岩心、薄片、物性及含油气性等资料,分析研究区延长组中上段前积层段储层特征及有利砂体控制因素,对有利砂体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中上... 三叠系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主要的含油层系。根据测井、地震、岩心、薄片、物性及含油气性等资料,分析研究区延长组中上段前积层段储层特征及有利砂体控制因素,对有利砂体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中上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孔隙度主要分布于8.0%~12.0%,渗透率主要分布于(0.10~0.30)×10^(-3)μm^(2),属于致密储层。有利砂体发育受古地貌、沉积相及岩相因素控制,缓坡带和坳陷带为有利砂体最发育的地貌单元,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深水重力流的砂质碎屑流沉积微相是有利砂体形成的主要沉积相带,块状层理细砂岩相是有利砂体最发育的岩相类型。研究区有利砂体可分为Ⅰ—Ⅲ类,Ⅰ类砂体主要分布于缓坡带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Ⅱ类砂体主要分布于缓坡带及坳陷带的砂质碎屑流沉积微相,Ⅲ类砂体主要分布于斜坡带和坳陷带远端的河道侧缘及浊流沉积微相。该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的下一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因素 有利砂体 储层特征 三叠系 延长组中上段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圈湖油田开发初期高含水原因探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屈乐 孙卫 +2 位作者 谢佃和 汤爱云 刘哲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7-1043,共7页
目的全面探析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油藏生产井普遍高含水、低产油的原因。方法地质与工程相结合,综合运用示踪剂监测、产能变化及压力响应等动态分析法。结果研究区高含水的原因既有地质因素又有工程因素,地质原因包括构造、裂缝、储层非... 目的全面探析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油藏生产井普遍高含水、低产油的原因。方法地质与工程相结合,综合运用示踪剂监测、产能变化及压力响应等动态分析法。结果研究区高含水的原因既有地质因素又有工程因素,地质原因包括构造、裂缝、储层非均质性3个方面;工程原因包括超前注水实施效果、井网适应性以及人工压裂时机性选择3个方面。结论明确储层地质特征以及合理的施工方式是低孔低渗油藏开发的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原因 构造位置 裂缝 超破压注水 超前注水 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Kohonen神经网络划分二维地震相——以柴达木盆地E区风险勘探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小洪 冯明友 +3 位作者 杨午阳 孙辉 魏新建 刘哲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4期115-118,132,共5页
为研究柴达木盆地E区大型背斜构造沉积相及砂体展布规律,在二维地震数据闭合差校正、邻区井标定引入及精细层位解释基础上,利用改进算法的Kohonen神经网络技术开展二维地震相划分研究,识别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及滩坝等... 为研究柴达木盆地E区大型背斜构造沉积相及砂体展布规律,在二维地震数据闭合差校正、邻区井标定引入及精细层位解释基础上,利用改进算法的Kohonen神经网络技术开展二维地震相划分研究,识别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及滩坝等微相。本文研究认为,研究区古流向为南东—北西向,储集砂体较发育,主要富集于研究区中部,现今构造东高点位于有利沉积相带。改进算法的Kohonen神经网络二维地震相划分技术补充了沉积相研究成果,适合于西部二维地震资料覆盖的风险探区,具较强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HONEN 神经网络 地震相 沉积相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西部南翼山构造地表混积岩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讨论 被引量:10
19
作者 于冬冬 张永生 +4 位作者 邢恩袁 左智峰 侯献华 王琳霖 赵为永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68-2080,共13页
南翼山构造地表狮子沟组发育混积岩,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沉积岩,其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科学价值。本文在野外观察和镜下鉴定的基础上,对南翼山混积岩样品进行了X衍射、主微量元素及碳氧同位素测试,分析了混积岩的岩石学特征,考虑到... 南翼山构造地表狮子沟组发育混积岩,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沉积岩,其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科学价值。本文在野外观察和镜下鉴定的基础上,对南翼山混积岩样品进行了X衍射、主微量元素及碳氧同位素测试,分析了混积岩的岩石学特征,考虑到其成分和成因的复杂性,通过数据分析排除了多种干扰因素,最后利用有效指标综合判断了其沉积环境。结果显示:南翼山构造地表混积岩中陆源碎屑平均含量为58.7%,碳酸盐矿物含量为31.0%,属于碳酸盐质陆源碎屑岩,主要为钙质泥岩,其中碎屑矿物以细粉砂级石英为主,碳酸盐矿物主要为泥晶方解石,黏土矿物组合为伊利石和有序伊蒙混层,且三者呈均匀混合的特征。数据分析表明Ca、Na、Mn、Sr、Ba等元素主要来源于自生矿物,稀土元素及碳氧同位素组成未受成岩作用影响,可以作为判断沉积时水体盐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的指标。根据Sr/Cu比值和K2O/Al2O3比值,结合黏土矿物组合及伊利石结晶度和化学指数,判断地表混积岩沉积时为寒冷干旱的气候条件;Sr/Ba比值和Z值表明古水体介质为咸水环境;U/Th比值、自生U含量和Ce轻微负异常等指标综合判定其形成于弱氧化环境。以上研究表明,南翼山构造地表混积岩主要为陆源碎屑和碳酸盐矿物均匀混合的钙质泥岩,形成于寒冷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弱氧化咸水湖泊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积岩 岩石学特征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南翼山构造 柴达木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段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10
20
作者 庞崇友 张亚东 +1 位作者 王静 武铁岭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4-285,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段是西缘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该区的地下构造模式由于受地下构造复杂与地震资料品质差的影响长期以来缺乏清晰的认识。通过地表地质、大量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纵向上以下古生界类复理石浊积岩系、上古生界煤系...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段是西缘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该区的地下构造模式由于受地下构造复杂与地震资料品质差的影响长期以来缺乏清晰的认识。通过地表地质、大量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纵向上以下古生界类复理石浊积岩系、上古生界煤系区域性滑脱层为界,将该区划分为上部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和下部的原地系统。前者断裂、褶皱发育,由6个逆冲席组成,横向分带性特征明显,自西向东划分为逆冲推覆构造主体、前缘过渡带、前缘带三个带;后者构造变形较弱,总体为西倾单斜,局部地区发育完整背斜圈闭。前缘过渡带、前缘带及原地系统勘探目的层众多,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好,勘探前景较好;逆冲推覆构造主体目的层已裸露,油气生成与保存条件较差,勘探潜力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模式 滑脱层 逆冲推覆构造系统 原地系统 勘探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