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4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油田油气勘探历程与启示 被引量:73
1
作者 张才利 刘新社 +3 位作者 杨亚娟 喻建 韩天佑 张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3-263,共11页
在系统总结梳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成藏地质理论和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将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历程划分为盆地及周边构造油气勘探阶段(1907—1969年),侏罗系古地貌石油勘探阶段(1970—1979年),三叠系三角洲和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油气勘探阶段(1980... 在系统总结梳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成藏地质理论和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将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历程划分为盆地及周边构造油气勘探阶段(1907—1969年),侏罗系古地貌石油勘探阶段(1970—1979年),三叠系三角洲和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油气勘探阶段(1980—1999年),大型岩性油气藏油气勘探阶段(2000—2012年),致密油气和非常规油气勘探阶段(2013年至今)。在50余年的勘探实践中,形成了多项地质理论,如侏罗系古地貌油藏群成藏理论、内陆坳陷湖盆大型三角洲成藏理论、陆相淡水湖盆页岩油成藏理论、致密砂岩气成藏理论、岩溶古地貌天然气成藏理论和盆地东部多层系成藏理论,推动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的持续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庆油田 勘探历程 成藏理论 勘探启示 构造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致密油气 非常规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渗—致密油藏水平井开发注采参数优化实践——以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油田为例 被引量:61
2
作者 赵继勇 樊建明 +3 位作者 何永宏 杨子清 高伟 高武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5,共8页
注水补充能量水平井开发过程存在拟溶解气驱和水驱两种驱替机理,3个不同的渗流阶段。基于此认识,结合水平井开发试验跟踪评价结果,确定了注水井、采油井合理工作制度和注采参数确定原则:1采用注水井与水平井大规模体积压裂相结合的超前... 注水补充能量水平井开发过程存在拟溶解气驱和水驱两种驱替机理,3个不同的渗流阶段。基于此认识,结合水平井开发试验跟踪评价结果,确定了注水井、采油井合理工作制度和注采参数确定原则:1采用注水井与水平井大规模体积压裂相结合的超前注水能量补充模式;2建立了不同储集层定向井超前注水和注水强度计算理论图版;3超前注水时机应在水平井完井之后;4水平井合理初期产量根据存地液量与排距、超前注水量、水线推进速度等参数确定;5注水未见效前合理生产流压略大于饱和压力,注水见效后合理生产流压不低于饱和压力的2/3,同时结合动态及时调整。基于研究成果,2013年HQ油田投产80口水平井,见水井比例由8.8%降到3.0%,水平井平均单井产量年递减控制在15%之内,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致密油藏 水平井 体积压裂 存地液量 注采参数优化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高矿化度采出水生化处理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谢珍 曹建坤 向忠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42,共5页
长庆油田采出水含油量高,隔油除油—混凝沉降—过滤三段式处理效果差,水处理剂耗量大,处理费用高。为此筛选培养了对原油有较强降解作用的好氧菌CY21-21。在实验室生化处理流动实验装置上,在室温下用该菌处理含油81.08~507.45mg/L的长... 长庆油田采出水含油量高,隔油除油—混凝沉降—过滤三段式处理效果差,水处理剂耗量大,处理费用高。为此筛选培养了对原油有较强降解作用的好氧菌CY21-21。在实验室生化处理流动实验装置上,在室温下用该菌处理含油81.08~507.45mg/L的长庆7个站点采出水,平均除油率94.45%,处理后水含油小于10mg/L;18~40℃除油效果相同。在长庆新5站现场,使用日处理量80m3的撬装式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在生化池和沉淀池停留时间均为6小时、处理温度15~30℃条件下,用该菌处理含油量变化很大(21.43~1004.8mg/L)的采油污水,除油率在82.67%~96.31%范围(平均值88.60%),出口含油量在3.81~18.10mg/L范围。CY21-21菌处理后的污水,矿化离子组成无变化,室内及现场挂片测试结果表明生化处理水腐蚀性大幅减小。生化处理不影响污水中有害菌SRB、TGB的生长繁殖。长庆油田高矿化度高含油采出水用CY21-21菌进行回注处理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采出水 除油 生化处理 原油降解菌 腐蚀控制 撬装式水处理装置 回注污水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油藏效益分类及开发对策 被引量:9
4
作者 周小英 魏明霞 +2 位作者 张艺荣 李婷 徐森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0-323,340,共5页
在长庆油田油藏类型不断增多、国际原油价格低位徘徊的双项作用下,厘清长庆油田不同类型油藏效益类别和识别不同类型油藏在不同油价下原油产量界限,成为油田公司生产经营决策的迫切需求。按照效益评价与油藏研究、动态开发情况、油井生... 在长庆油田油藏类型不断增多、国际原油价格低位徘徊的双项作用下,厘清长庆油田不同类型油藏效益类别和识别不同类型油藏在不同油价下原油产量界限,成为油田公司生产经营决策的迫切需求。按照效益评价与油藏研究、动态开发情况、油井生产故障及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构建不同类型油藏的成本、开发指标与效益的关系,进行低效井影响因素分析,为油藏的效益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庆油田 油藏类型 效益评价 开发指标 低产低效 开发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其勘探开发前景 被引量:6
5
作者 吴凯 高娟琴 +3 位作者 解古巍 杨伟伟 罗丽荣 李善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8-1311,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我国的第二大沉积盆地,油气勘探潜力巨大。盆地内三叠系延长组7段富有机质烃源岩发育广泛,分布范围达(4~5)×10^(4) km^(2)。该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Ⅰ—Ⅱ_(1)型,R_(o)主要分布在0.9%~1.2%之间,处于...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我国的第二大沉积盆地,油气勘探潜力巨大。盆地内三叠系延长组7段富有机质烃源岩发育广泛,分布范围达(4~5)×10^(4) km^(2)。该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Ⅰ—Ⅱ_(1)型,R_(o)主要分布在0.9%~1.2%之间,处于热演化成熟阶段,滞留烃含量大,为大规模页岩油气藏的发育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长7_(3)亚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层段虽具备良好的含气性,但却缺乏深入的含气特征系统分析。以盆地西缘南段地区为例,利用岩石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同位素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段,查明了该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储层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长7段页岩含气性特征、页岩气赋存状态,初步计算了长7段页岩气资源量。研究区内三叠系延长组长7_(3)亚段黑色页岩含气性良好,其组成以页岩油溶解气为主,含少量干酪根黏土矿物吸附气及游离气,计算平均解吸气量为1.91 m^(3)/t。长7_(3)亚段赋存页岩油、气资源,二者资源量相当,在后期勘探开发研究中建议考虑油气并举的可能性。湖盆中部厚层长7段黑色页岩发育区含气量达2 m^(3)/t,储层刚性矿物及微孔裂隙发育,含气丰度高,资源量大,为页岩气有利勘探区域。初步计算长7页岩气总资源量约为4.25×10^(12) m^(3),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勘探有利地区为姬塬—固城—正宁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储层 地球化学特征 长7段 延长组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特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室内评价 被引量:54
6
作者 杜朝锋 武平仓 +2 位作者 邵创国 王丽莉 徐飞燕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64,76,共3页
为了有效开发低渗透、超低渗透油藏以及降低周边企业温室气体的减排压力,合理有效利用二氧化碳(CO2)气体,在长庆油田开展了注CO2提高采收率的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对CO2的注入方式、注入量及与渗透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低渗... 为了有效开发低渗透、超低渗透油藏以及降低周边企业温室气体的减排压力,合理有效利用二氧化碳(CO2)气体,在长庆油田开展了注CO2提高采收率的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对CO2的注入方式、注入量及与渗透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采用CO2水气交替驱能提高驱油效率,平均可提高13.3%;对于渗透率大于1.0×10-3μm2的相对高渗透岩心,驱油效率提高幅度最大,平均提高了17.6%;为了获得较高的驱油效率并且降低生产费用,水气交替驱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应为0.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二氧化碳 水气交替驱 驱油效率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延长组特低渗透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6
7
作者 曲春霞 杨秋莲 +3 位作者 刘登飞 刘旭 李爱琴 崔攀峰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2期43-47,共5页
长庆油田低渗透储层发育,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储层渗透性逐渐变差,需要开展更加精细的地质研究工作。储层物性是油藏各种因素的综合表征,主要受沉积环境、胶结物含量、微观孔隙结构等因素影响。明确影响延长组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长庆油田低渗透储层发育,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储层渗透性逐渐变差,需要开展更加精细的地质研究工作。储层物性是油藏各种因素的综合表征,主要受沉积环境、胶结物含量、微观孔隙结构等因素影响。明确影响延长组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可为油田开发部署及开发政策制定提供可靠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 储层物性 沉积微相 孔隙结构 延长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动用规律——以长庆油田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黎明 王利明 +4 位作者 牛小兵 郝炳英 阎逸群 陈斯宇 姚飞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93,共7页
压裂水平井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低渗透致密油藏开发,然而,关于压裂水平井动用规律的研究报道较少。为弥补这一不足,利用条带源模拟体积压裂水平井的裂缝,推导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体积压裂水平井压力公式,以长庆油田为例,对致密油藏体积... 压裂水平井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低渗透致密油藏开发,然而,关于压裂水平井动用规律的研究报道较少。为弥补这一不足,利用条带源模拟体积压裂水平井的裂缝,推导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体积压裂水平井压力公式,以长庆油田为例,对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的动用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体积压裂水平井单井开发时,随着开发时间的增加,动用半径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水平井段长度的增加,纵、横向动用半径越来越大,但相对变化幅度却较小。半缝长的增加对纵、横向的动用半径影响不同,随着半缝长的增加,横向动用半径越来越大,但基质动用半径越来越小;纵向动用半径越来越小。随着缝网宽的增加,纵、横向的动用半径越来越大,但变化幅度越来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体积压裂 水平井 动用规律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低渗透高矿化度油藏驱油用起泡剂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高春宁 李文宏 +4 位作者 徐飞艳 张康 蔡永斌 庞岁社 李花花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1-533,537,共4页
对于长庆油田低渗高矿化度油藏,空气泡沫复合驱提高采收~是可行、有效的方法。本文评价了高矿化度地层水、原油等地层介质对8种起泡剂发泡性能、稳泡性能的影响;起泡剂对原油和高矿化度地层水的表面张力和黏度的影响。这8种起泡剂分别... 对于长庆油田低渗高矿化度油藏,空气泡沫复合驱提高采收~是可行、有效的方法。本文评价了高矿化度地层水、原油等地层介质对8种起泡剂发泡性能、稳泡性能的影响;起泡剂对原油和高矿化度地层水的表面张力和黏度的影响。这8种起泡剂分别为高级醇聚氧乙烯醚硫酸脂钠,椰油酰胺丙基二甲胺乙内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椰子油烷醇酰胺6501,醇醚羧酸盐,FLH非离子渗析剂,依次按1~8编号。长庆油田注入水水型Na2SO4,矿化度1.1 g/L,p H值6.5;地层水水型Ca Cl2,矿化度82.2g/L,p H值5.95;原油密度0.85 g/cm3,黏度6 m Pa·s。结果表明,6~8号起泡剂与长庆油田地层水不配伍。1~5号起泡剂使注入水和地层水的表面张力降低一半,对原油表面张力和黏度无影响。将配液用水由注入水改为体积比1:1的注入水、地层水混合水后,1~5号起泡剂的泡沫体积变化较小,3~5号起泡剂的泡沫半衰期没有变化,1号起泡剂泡沫半衰期由70增至260 min,2号由60降至25 min。在5%1号起泡剂溶液中加入1%原油,泡沫体积由398降至388 m L、泡沫半衰期由70降至7 min,洗油能力较好。1号起泡剂高级醇聚氧乙烯醚硫酸脂钠符合长庆油田空气泡沫驱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高矿化度 起泡剂 空气泡沫驱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相富有机质页岩沉积速率研究及其页岩油勘探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瑞 金之钧 +5 位作者 朱如凯 李明松 惠潇 魏韧 贺翔武 张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9-845,共17页
页岩的有机质丰度和纹层类型是页岩油勘探研究的重点内容。中国陆相富有机质页岩层系的沉积相变复杂且非均质性强,沉积速率的准确判识面临许多挑战。中国典型陆相盆地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速率多在5 cm/kyr以上,咸化湖盆富有机质页岩层系... 页岩的有机质丰度和纹层类型是页岩油勘探研究的重点内容。中国陆相富有机质页岩层系的沉积相变复杂且非均质性强,沉积速率的准确判识面临许多挑战。中国典型陆相盆地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速率多在5 cm/kyr以上,咸化湖盆富有机质页岩层系沉积速率最高可达40 cm/kyr。高精度年代学框架结合旋回地层学统计调谐可以追踪沉积速率随地层深度的变化,而页岩的相对沉积速率可以通过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晶体粒径分布理论和星际尘埃特征元素丰度等方法判识。不同类型或不同时代的地层序列沉积速率比较,需要考虑地层完整性和差异压实等干扰因素。沉积速率是页岩有机质富集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对有机质稀释的临界值通常低于5 cm/kyr。水动力条件和水体盐度影响碎屑颗粒的絮凝作用,不同类型细粒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差异有利于纹层结构的形成。页岩沉积速率研究需要融合包括地质年代学、岩石学、旋回地层学、地球化学和沉积物理模拟在内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以深入了解页岩沉积演化机理。揭示陆相页岩沉积速率与页岩油富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页岩油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科维奇旋回 旋回地层学 沉积速率 有机质富集 页岩纹层 淡水湖盆 咸化湖盆 页岩油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深层煤岩气水平井高效开发主控因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费世祥 崔越华 +9 位作者 李小锋 汪淑洁 王晔 张正涛 孟培龙 郑小鹏 徐运动 高建文 罗文琴 蒋婷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287,共15页
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岩气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深层煤岩气地质特征区域变化较快,勘探评价阶段开展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改造试验,气井产能呈现出较大的差异特征。为了揭示影响煤岩气水平井产能的主控因素,充分... 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岩气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深层煤岩气地质特征区域变化较快,勘探评价阶段开展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改造试验,气井产能呈现出较大的差异特征。为了揭示影响煤岩气水平井产能的主控因素,充分利用先导试验区深层煤岩气动态和静态资料,按照地质-工程一体化融合分析思路,精细描述煤岩地质特征,并精细评价投产井的生产指标。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系统聚类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对不同地质工程因素进行量化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煤岩结构和热演化成熟度等区域地质特征相近条件下,地质因素中煤岩厚度和含气性对煤岩气产能影响显著,工程因素中钻遇煤岩长度(L)、总液量(W)、加砂量(S)和加砂强度(Sq)与产能正相关性较好。②工程因素与首年日产气量相关性明显优于地质因素,且地质-工程复合因子相关性明显优于单因素,增加井控体积和改造规模有利于气井高产。③在水平井开发中,当目标层煤岩厚度为6~10 m、平均加砂强度为5.5 t/m时,为实现水平井单井最终累计产气量(EUR)达到5000×10^(4) m^(3),需要的水平段长度为1000~1500 m。④综合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及随机森林模型等创建了基于地质及工艺参数的深层煤岩气单井产能预测新方法,采用22口井盲井验证,预测符合率高达91%。该研究成果对深层煤岩气目标区优选及开发方案的编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中国其他煤岩气区块开发技术对策优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地质特征 产能预测 水平井开发 深层煤岩气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低渗透高矿化度油藏的新型聚合物弱凝胶驱油体系——以长庆油田陇东侏罗系油藏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春宁 李文宏 +3 位作者 武平仓 余光明 徐飞艳 刘蕾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43,113-114,共4页
针对长庆油田陇东侏罗系油藏渗透率低、地层水矿化度高等问题,研制出适合其特点的聚合物弱凝胶驱油体系,对其流变性、抗盐性、抗剪切性等进行了评价,并进行了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在50℃条件下,质量浓度为1 500 mg/L聚合物溶液的表... 针对长庆油田陇东侏罗系油藏渗透率低、地层水矿化度高等问题,研制出适合其特点的聚合物弱凝胶驱油体系,对其流变性、抗盐性、抗剪切性等进行了评价,并进行了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在50℃条件下,质量浓度为1 500 mg/L聚合物溶液的表观粘度由29.61 mPa·s增大到51.96 mPa·s;配制用水矿化度越高,体系粘度越低,但当矿化度达25 000 mg/L时,粘度在10 mPa·s以上;聚合物弱凝胶驱油体系溶液以0.1~0.8 cm/min的注入速度通过岩心,粘度保留率不低于75%;对于渗透率为450×10^(-3)和63.7×10^(-3)μm^2的岩心,与注水相比,聚合物弱凝胶驱油体系的驱油效率分别提高了14.29%和16.67%。在HC油田的H2区6个井组实施了聚合物弱凝胶驱先导试验,吸水厚度由17.4 m提高到19.5 m,动用程度由66.2%提高到67.4%,注水压力上升了5.1 MPa,注聚见效井20口,累积增油量为3 447 t。表明新型聚合物弱凝胶驱油体系是减缓低渗透油藏递减、改善吸水剖面、降低油井含水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聚合物弱凝胶驱油体系 性能评价 驱油效果 低渗透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GFZ三维可控震源资料关键处理技术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玉华 陈娟 +3 位作者 段毅 寇芹 黄研 刘小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50-55,共6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GFZ地区宽方位三维可控震源资料的特点,利用GeoEast处理系统中层析静校正、叠前保真噪声压制、高分辨率处理、OVT域处理、叠前时间偏移及方位各向异性校正等处理技术,得到了高品质的叠加、偏移及分方位角成果资料。实...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GFZ地区宽方位三维可控震源资料的特点,利用GeoEast处理系统中层析静校正、叠前保真噪声压制、高分辨率处理、OVT域处理、叠前时间偏移及方位各向异性校正等处理技术,得到了高品质的叠加、偏移及分方位角成果资料。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应用GeoEast处理系统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为地震解释开展叠前反演、构造解释及裂缝预测等提供了资料保证。该套GeoEast处理系统三维处理流程可在长庆探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震源 复杂地表 宽方位三维地震 OVT 方位各向异性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长6段特低渗油藏水驱特征
14
作者 段文标 张永强 +5 位作者 高春宁 张洁 王靖华 周晋 张传保 曾山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359,共7页
为了解安塞油田长6段特低渗油藏的水驱波及状况和水洗特征,在WY区W16-15井不同方位系统部署9口密闭取心检查井,利用录井、扫描电镜等资料,分析储集层的水洗特征、波及程度和微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强水洗段主要为长6_(1)^(1-2)小层中... 为了解安塞油田长6段特低渗油藏的水驱波及状况和水洗特征,在WY区W16-15井不同方位系统部署9口密闭取心检查井,利用录井、扫描电镜等资料,分析储集层的水洗特征、波及程度和微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强水洗段主要为长6_(1)^(1-2)小层中物性较好层段,而物性较差的长6_(1)^(1-3)小层弱水洗或未水洗;油水井方位与主应力方向夹角越小或与注水井距离越近,水洗程度越高,且水洗厚度越大;检查井组长6_(1)亚段纵向波及系数为0.51,原井组计算波及系数为0.55,吻合度较高;长6段储集层中水洗段和强水洗段在注入水长期冲刷下,黏土矿物发生运移和膨胀,造成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长6段 特低渗油藏 水驱特征 水洗程度 波及系数 储集层 微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城油田长7段页岩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渗吸和驱替机理
15
作者 屈雪峰 常睿 +5 位作者 何右安 雷启鸿 黄天镜 王高强 关云 李桢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352,共9页
页岩油藏主要通过水平井体积压裂进行开发,大量流体在基质中注入和产出,渗吸和驱替作用的贡献存在争议。为了明确页岩储集层渗吸和驱替作用机理及其贡献率,以庆城油田延长组长7段页岩储集层岩样为实验对象,进行地层压力下渗吸+驱替实验... 页岩油藏主要通过水平井体积压裂进行开发,大量流体在基质中注入和产出,渗吸和驱替作用的贡献存在争议。为了明确页岩储集层渗吸和驱替作用机理及其贡献率,以庆城油田延长组长7段页岩储集层岩样为实验对象,进行地层压力下渗吸+驱替实验和驱替实验以及不同压力下渗吸实验,获取不同阶段岩样的核磁共振T2谱,分析焖井对开发的影响;同时,结合分形理论和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建立考虑驱替压力和毛细管压力的渗流力学数学模型以及不同驱替压差下的渗吸和驱替作用图版。结果表明:驱替动用中—大孔中的原油,渗吸动用各级孔喉中的原油;相对于单一水驱,渗吸后水驱驱替原油效果更好,渗吸作用不仅动用原油,且有助于水驱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城油田 延长组 长7段 页岩油藏 水平井 体积压裂 渗吸机理 驱替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长8油藏CO_(2)驱气窜规律分析与工艺对策研究
16
作者 贾玉琴 于九政 +5 位作者 鄢长灏 王石头 王在强 李花花 屈肖 齐松超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84,共9页
长庆特低渗透油藏Y67长81区块CO_(2)先导试验区非均质性较强,局部微裂缝发育,气窜是CO_(2)驱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因此,亟需解决CO_(2)驱过程中的气窜优势通道识别问题和制定有效治理对策。根据相态变化、非均质性对气窜影响... 长庆特低渗透油藏Y67长81区块CO_(2)先导试验区非均质性较强,局部微裂缝发育,气窜是CO_(2)驱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因此,亟需解决CO_(2)驱过程中的气窜优势通道识别问题和制定有效治理对策。根据相态变化、非均质性对气窜影响的规律研究,确定特低渗透油藏“响应凝胶裂缝封堵+CO_(2)原位泡沫基质调剖”化学封堵两级调控技术,进一步提高注气波及范围,实现均衡驱替。结果表明,该技术在Y67区块应用效果较好,实现目标井有效封堵,未发生气窜现象,可为特低渗透油田CO_(2)驱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油藏 CO_(2)驱 气窜封堵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WO-SVM的测井岩性识别模型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南气田山西组为例
17
作者 董凤娟 李昆昆 +4 位作者 费世祥 王京舰 周超 任大忠 卢学飞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2-880,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南气田山西组地层发育一套以砂岩和泥岩为主、夹少量煤层的沉积序列,是该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层位。为提高岩性识别效率与精度,本研究采用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开展测井参数敏感性分析,优选出自然伽马(GR)... 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南气田山西组地层发育一套以砂岩和泥岩为主、夹少量煤层的沉积序列,是该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层位。为提高岩性识别效率与精度,本研究采用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开展测井参数敏感性分析,优选出自然伽马(GR)、补偿中子(CNL)、声波时差(AC)和密度(DEN)4个对岩性响应敏感的特征参数。研究共提取865组样本数据(每组样本有4维测井属性、1维岩性标签),其中70%作为训练样本,其余30%作为测试样本。通过对比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SVM)、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PSO-SVM)和灰狼优化支持向量机(GWOSVM)等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山西组3种主要岩性的智能识别模型,并结合岩性剖面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灰狼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GWO-SVM)表现最优,其识别准确率达93.4%,召回率和F1值分别为93.0%和93.6%,各项评价指标均优于对比模型,展现出更高的识别精度、更好的综合性能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识别 测井响应 机器学习 GWO-SVM 山西组 榆林南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纹层状页岩微观储层特征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乌拉力克组为例
18
作者 黄正良 曹斌风 +7 位作者 刘洋 罗晓容 闫伟 马占荣 程明 俞雨溪 于洲 王璐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1-1263,共13页
【目的】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奥陶统乌拉力克组乌三段纹层状页岩的微观储层特征进行研究,深化认识纹层状页岩储层的有效性。【方法】通过岩性物理分离,综合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扫描电镜和矿物扫描,有机地球化学,二氧化碳、氮气吸附及压... 【目的】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奥陶统乌拉力克组乌三段纹层状页岩的微观储层特征进行研究,深化认识纹层状页岩储层的有效性。【方法】通过岩性物理分离,综合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扫描电镜和矿物扫描,有机地球化学,二氧化碳、氮气吸附及压汞测试等技术方法,对比分析纹层状页岩不同组构之间矿物学、有机地球化学及孔隙结构等特征的差异性。【结果】乌三段纹层状页岩由灰岩纹层、凝灰岩纹层及富硅质层频繁互层形成,灰岩纹层、凝灰岩纹层密度介于60~180条/m,有机碳含量远低于富硅质层。纹层状页岩孔缝并存,其中富硅质层主要发育黏土矿物有关的粒间孔、粒内孔,有机孔发育很局限;灰岩纹层主要发育方解石、白云石粒内溶孔;凝灰岩纹层中主要发育黄铁矿晶间孔、黏土矿物粒间和粒内孔及白云石粒内溶孔。灰岩纹层、凝灰岩纹层中碳酸盐矿物溶孔的形成与毗邻富硅质层中有机质演化产生的酸性流体溶蚀相关。沿着这些纹层边界近水平裂缝发育丰富,裂缝密度介于63~130条/m,裂缝宽度介于0.2~4.9 mm。灰岩纹层、凝灰岩纹层的微孔发育程度较富硅质层低,但大孔发育程度高。灰岩纹层中大孔的孔体积是毗邻富硅质层的2.5~4.3倍,大孔对总孔体积的贡献率约是毗邻富硅质层的1.9~2.1倍;凝灰岩纹层中大孔的孔体积是毗邻富硅质层的1.5~2.3倍。【结论】在纹层状页岩中,富硅质层中有机质生成油气,沿孔缝发生微运移,优先运移至相邻灰岩纹层、凝灰岩纹层中。灰岩纹层和凝灰岩纹层大孔较多,游离气贡献多。乌拉力克组纹层状页岩游离气占比大,与灰岩纹层和凝灰岩纹层发育丰富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乌拉力克组 页岩气 纹层状页岩 孔隙类型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条件下CO_(2)-水岩反应对砂岩储层地化性质影响研究
19
作者 张超 朱鹏宇 +5 位作者 黄天镜 鄢长灏 柳洁 王博 张斌 张益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5-553,共9页
国内现采用CO_(2)驱油的油田多为水驱后转入注CO_(2)开发,长时间作用下CO_(2)-水岩反应造成储层物性条件变化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为解决目前CO_(2)-水岩反应相关研究存在反应时间较短,环境变量对CO_(2)-水岩反应的影响不清等问题,... 国内现采用CO_(2)驱油的油田多为水驱后转入注CO_(2)开发,长时间作用下CO_(2)-水岩反应造成储层物性条件变化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为解决目前CO_(2)-水岩反应相关研究存在反应时间较短,环境变量对CO_(2)-水岩反应的影响不清等问题,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储层环境,采用高性能场发射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设备,研究不同环境变量下CO_(2)-水岩反应对储层物性与矿物成分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CO_(2)-水岩反应后,长石类矿物的溶蚀和黏土矿物的生成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随着实验温度升高,水岩反应加剧,钾长石、钙长石与钠长石加速溶解,高岭石占比增加,储层物性改善。压力增加时,大量CO_(2)的溶解降低了溶液的pH值,抑制了钾长石、钠长石等矿物向高岭石等黏土矿物的转化,储层整体物性变差。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长石与碳酸盐岩类矿物溶蚀加剧,Na^(+)、K^(+)、Ca^(2+)等主要离子质量浓度上升,储层物性改善且有石膏生成。在实验范围内,CO_(2)-水岩反应对矿物的溶蚀程度与温度、时间呈正相关,与注入压力呈负相关。最后,利用Kozeny-Carman方程对实验结果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储层孔渗物性与温度、时间呈正相关,与CO_(2)注入压力呈负相关。通过研究不同环境变量下CO_(2)-水岩反应对储层的影响,对CO_(2)驱油提高采收率在页岩油矿场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EOR CO_(2)驱替 水岩反应 地化性质 孔喉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米脂地区本溪组含铝岩系中锂的富集机理研究
20
作者 潘博 赵伟波 +7 位作者 周星泽 王怀厂 张辉 史云鹤 陈宇航 姚亦芸 郭睿良 余瑜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1-499,共19页
【目的】锂(Li)是我国重要战略性金属和新能源金属之一。鄂尔多斯盆地含铝岩系分布广,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铝土岩天然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勘探中发现含铝岩系中伴生大量的锂资源。探明含铝岩系中Li的赋存形势和富集规律,不仅对古... 【目的】锂(Li)是我国重要战略性金属和新能源金属之一。鄂尔多斯盆地含铝岩系分布广,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铝土岩天然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勘探中发现含铝岩系中伴生大量的锂资源。探明含铝岩系中Li的赋存形势和富集规律,不仅对古气候古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可以为Li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有力支撑。【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本溪组含铝岩系为研究对象,在前人认识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观察、钻井资料、地球化学试验等方法揭示了含铝岩系中Li的基本特征、赋存方式和富集规律。【结果】Li在含铝岩系中的分布相对不均匀,一般在含铝岩系中上部富集,在岩性序列中,Li主要富集在铝土质黏土岩和铝土岩中,在铝土质铁矿中含量较低。Li与Al_(2)O_(3)、SiO_(2)及Al_(2)O_(3)/SiO_(2)比值关系均先为正相关性,后呈负相关。【结论】炎热潮湿多雨的古气候及碱性环境有利于黏土矿物的形成,促进Li^(+)与Al^(3+)、Mg^(2+)发生类质同象作用赋存在黏土矿物中,随着脱硅富铝作用增强,由于缺少足够的黏土矿物,Li在铝土岩中的含量急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含铝岩系 赋存方式 富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