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气勘探研究进展
1
作者 席胜利 马占荣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I0001-I0002,共2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地区分布的奥陶系乌拉力克组页岩是中国北方海相页岩的典型代表,已有多口井在该页岩层段获得工业气流,展示了较好的勘探潜力。勘探表明乌拉力克组页岩有机质丰度低、埋深大、属正常压力系统,与国内外其他地区海相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地区分布的奥陶系乌拉力克组页岩是中国北方海相页岩的典型代表,已有多口井在该页岩层段获得工业气流,展示了较好的勘探潜力。勘探表明乌拉力克组页岩有机质丰度低、埋深大、属正常压力系统,与国内外其他地区海相页岩气藏特征明显不同,表现为独特的成藏富集规律。中晚奥陶世为古环境剧烈演变的过渡阶段,乌拉力克组恰好处于这一时期。该组页岩气钻探靶区位于华北地台向秦祁大洋过渡的斜坡带,目前对该区域沉积环境的研究较为薄弱。已钻探的70余口探井揭示,乌拉力克组具有独特的深水沉积特征:既发育静水条件下形成的灰黑色笔石硅质页岩、钙质黏土质混合页岩,亦可见重力流成因的灰岩角砾岩,以及纹层状大洋环流等深流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页岩气 鄂尔多斯盆地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辉绿岩侵入热力作用与砂岩铀矿中铀的超常富集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苗 吴柏林 +9 位作者 刘池洋 张涛 张才利 张雷 胡琮 杨松林 刘明义 李琪 林周洋 张效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88-3813,共26页
松辽盆地南部钱家店铀矿作为特大型砂岩型铀矿,矿区内出露的辉绿岩对铀成矿影响特殊,但针对辉绿岩侵入与铀超常富集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在野外地质调研基础上,选择钱家店凹陷的辉绿岩和赋矿砂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扫描电... 松辽盆地南部钱家店铀矿作为特大型砂岩型铀矿,矿区内出露的辉绿岩对铀成矿影响特殊,但针对辉绿岩侵入与铀超常富集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在野外地质调研基础上,选择钱家店凹陷的辉绿岩和赋矿砂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全岩主微量元素、铀矿物原位微区U-Pb测年、锆石U-Pb年龄、矿物C-O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测试等研究。电子探针测试表明赋矿岩石存在较高温度成因的网格状含钛铀矿物;赋矿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及辉绿岩中方解石脉的包裹体温度测试均发现存在与中低温流体作用相对应的包裹体特征;矿物原位微区C-O同位素组成显示赋矿岩石受较高温度岩浆热流体作用的影响;含泥砾砂岩的岩相学特征指示存在岩浆热流体及火山灰(屑)作用的痕迹,高倍扫描电镜分析观察到非砂金成因的纯金细颗粒、含钛铀矿和沥青铀矿中具有不同含量的高温元素(Pt、Os、Re)。上述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南部钱家店铀矿的热力作用及部分深部矿质来源与辉绿岩侵入作用有关。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数据表明拉斑系列的辉绿岩形成于41.6±0.78 Ma,即始新世晚期源自过渡型地幔的基性岩浆向地壳浅部侵入结晶形成辉绿岩,同时也提供了热、深部铀源及伴生的金属元素,这大大增强了铀富集的速度和规模。不同系列的辉绿岩侵入热力作用与多期次多阶段成矿的铀矿床具有较好的时空耦合关系,辉绿岩侵入对铀成矿发挥主要作用的阶段在始新世时期(53~40 Ma)。综合认为盆地南部铀矿床为多成因、多来源、多阶段成矿的“多因复成”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家店铀矿 辉绿岩侵入 热力作用 深部铀源 超常富集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高家堡地区下古生界断裂分层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平 李明瑞 +4 位作者 李维 强敏 路鹏程 于小伟 韩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2-552,共11页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以深地层相继取得勘探突破,揭示了其巨大的勘探潜力。随着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的部署以及油气勘探的深入,断裂对马五段以深气藏的控制作用越发凸显。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在系统刻画高家堡地区...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以深地层相继取得勘探突破,揭示了其巨大的勘探潜力。随着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的部署以及油气勘探的深入,断裂对马五段以深气藏的控制作用越发凸显。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在系统刻画高家堡地区断裂几何学特征的基础上,解剖断裂典型构造样式,建立断裂形成演化模式,并结合钻井试气资料探讨断裂对马五段以深气藏差异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取得了以下认识:鄂尔多斯盆地高家堡地区下古生界断裂具有明显的分层变形特征,盆地内马三段、马五段两套膏盐岩是造成断裂分层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家堡地区下古生界主要发育具有压扭性质的走滑断裂和逆冲断裂;通过对高家堡地区地层构造形态及断裂样式的研究,推测燕山构造运动是对加里东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影响最大的一期后期改造运动;高家堡地区地层构造隆升期与油气充注期耦合,断裂具有改善储层、沟通源岩、控制圈闭等多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期 加里东期 断裂分层 奥陶系 高家堡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典型区带氦气富集主控因素与有利区预测
4
作者 高建荣 陶士振 +9 位作者 刘祥柏 杨威 赵振宇 陈秀艳 徐旺林 张春林 宋微 陈悦 黄军平 马占荣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4,共14页
【背景】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且天然气中普遍含氦,具有良好的氦气资源潜力,对其精细勘探是未来由氦气兼探向专探的必由路径。【目的和方法】为了系统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氦气资源分布与潜力,对鄂尔多斯盆地不同地区天然气进行... 【背景】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且天然气中普遍含氦,具有良好的氦气资源潜力,对其精细勘探是未来由氦气兼探向专探的必由路径。【目的和方法】为了系统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氦气资源分布与潜力,对鄂尔多斯盆地不同地区天然气进行了取样分析测试。为了剖析氦气成藏富集主控因素,对其基底和沉积岩层、断裂系统、构造演化作用等进行了系统解剖。【结果和结论】(1)盆地内存在两类3种氦气富集类型:依据载体类型划分为烷烃载体气和地热水载体气两类。第一类依据基底与气藏距离划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气藏与基底直接接触型的东胜气田,气藏地层与基底垂向距离小于50 m,平均氦气体积分数0.118%;第二种是气藏与基底近距离接触型的庆阳气田,气藏地层与基底垂向距离小于1500 m,平均氦气体积分数0.105%。地热水载体气为深大断裂沟通型的富氦水溶气型,地热水上部的水溶气与基底垂向距离为1500~5000 m,典型代表是渭河地堑,平均氦气体积分数2.5%。(2)通过分析氦气富集区的地质特征和富氦因素,提出氦气富集的主控因素:①浅埋藏基底的古老富铀钍花岗岩是重要的氦源岩,也是氦气富集的物质基础。②深大断裂是基底沟通氦气至浅部气藏的关键,如庆阳气田的基底走滑断裂带对庆阳气田和正宁气田起控制作用,也是氦气富集的有利区带。庆阳气田太原组气层内部规模较大的断裂发育区氦气体积分数高,平均0.105%。③氦气的大规模形成,离不开其载体天然气和水,氦气始终是伴生矿物,因此储盖有效组合是氦气富集的有利场所。基于鄂尔多斯盆地磁力异常研究和深部断裂分布特征,优选出基底花岗岩浅埋藏区和深大断裂发育区两大氦气富集类型,结合目前的气田储盖配置情况,划分有利区带9个,面积40000 km^(2),包括河套盆地、伊盟古陆、天环北、定边断裂带、志丹−佳县强磁区断裂带,紫金山火山岩侵入带、庆阳古隆起,宜川−黄龙断裂带和渭河地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氦气田 氦气富集因素 氦气有利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东胜气田 庆阳气田 渭河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乌拉力克组混积岩岩相类型及沉积模式
5
作者 白莹 马占荣 +3 位作者 黄正良 闫伟 高建荣 赵振宇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3-1232,共20页
【目的】近年来,多口探井在奥陶系乌拉力克组混积岩层位获得工业气流,突破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混积岩的勘探禁区。探明乌拉力克组混积岩岩相类型及沉积模式,可为西缘地区下步油气勘探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际资料。【方法】基于典型钻井... 【目的】近年来,多口探井在奥陶系乌拉力克组混积岩层位获得工业气流,突破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混积岩的勘探禁区。探明乌拉力克组混积岩岩相类型及沉积模式,可为西缘地区下步油气勘探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际资料。【方法】基于典型钻井岩心和露头资料,综合利用薄片、扫描电镜及测井资料,对西缘乌拉力克组岩相、沉积相及展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乌拉力克组岩石可分为混积岩相、陆源碎屑岩相和碳酸盐岩相三类,其垂向序列组合方式受控于两期海侵事件,而岩相变化则进一步受控于局部水动力条件。岩相类型、垂向序列、测井、地球化学等相标志显示,乌拉力克组发育台地、陆棚、斜坡和盆地四种沉积相带,并可进一步划分为7种亚相和15种微相。东部台地相发育“潮间滩—潮间坪”序列和“潮汐风暴—潮汐水道—潮汐砂坝”序列;中部陆棚相发育“陆棚风暴—滨岸/浅海砂坝”序列和“陆棚泥”序列;西部斜坡—盆地相以浊积扇、峡谷水道和盆泥为主。层序SQ1形成时期水体整体较深,发育大段泥页岩,层序SQ2沉积时期水体整体变浅,加之受微生物建造以及西缘—中东部相连影响,导致斜坡相—陆棚相亦整体变窄且向西后退。乌拉力克组的岩石类型和沉积特征主要受物源供给、古地貌特征和水动力条件影响,其中充足的物源供给是西缘地区混合沉积的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乌拉力克组 混积岩 岩相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致密灰岩储层构造缝地质意义、预测及应用
6
作者 付勋勋 范立勇 +9 位作者 裴文超 赵小会 石磊 董国栋 王怀厂 刘晓鹏 卢子兴 殷亮亮 高星 陈娟萍 《中国岩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2-397,共16页
鄂尔多斯盆地高产气流井储层段往往受构造裂缝发育程度的控制。对于构造缝是否与储集层的优劣、天然气的成藏富集有关,缺少系统分析。文章首次系统总结了太原组灰岩构造缝特征,通过单轴载荷下岩石核磁共振(NMR)、CT扫描等技术分析构造... 鄂尔多斯盆地高产气流井储层段往往受构造裂缝发育程度的控制。对于构造缝是否与储集层的优劣、天然气的成藏富集有关,缺少系统分析。文章首次系统总结了太原组灰岩构造缝特征,通过单轴载荷下岩石核磁共振(NMR)、CT扫描等技术分析构造裂缝对储层的影响,剖析缝网系统在成藏过程中的输导作用,根据研究区地质背景构建了改进的高斯曲率法(IGC)预测有利构造缝的发育区,并在横山地区井位部署中应用。结果表明:1)相对低角度缝、斜交缝,高角度张裂缝充填程度低,有效性好,常贯穿、切割、错动其他类型的裂缝使灰岩储集性能变好,同时形成的缝网系统利于烃类的高效运移;2)构造缝对致密灰岩储层物性有极大贡献作用。岩石物理实验表明,在裂缝发育的情况下,平均孔隙度由2.1%增加到4.2%,增加1倍。裂缝对总孔隙度的贡献率在14.3%~72.7%,平均值43.4%,三种储集岩性中,粉晶灰岩孔隙度增加最大、藻粘结灰岩次之,泥晶灰岩最小;3)改进的高斯曲率法(IGC)可预测有利构造缝的发育区,IGC值越大,高角度张性裂缝越发育,天然气富集条件越有利。该方法在横山地区取得了成功应用。上述认识将进一步指导盆地范围内太原组灰岩的大面积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太原组 致密灰岩 裂缝预测 勘探目标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中段奥陶系克里摩里组高能滩隐伏构造成藏潜力 被引量:1
7
作者 时保宏 蔺嘉昊 +6 位作者 张涛 王红伟 张雷 魏嘉怡 李涵 刘刚 王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90,共13页
近年来,少数探井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上古生界石盒子组8段和山西组1段隐伏构造发现了低产天然气。推覆体下盘隐伏构造研究对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最新钻探成果、地震资料、岩石薄片和有机地球化学等资料,研究了西缘中段... 近年来,少数探井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上古生界石盒子组8段和山西组1段隐伏构造发现了低产天然气。推覆体下盘隐伏构造研究对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最新钻探成果、地震资料、岩石薄片和有机地球化学等资料,研究了西缘中段逆冲推覆构造下盘古生界隐伏构造特征,分析了奥陶系克里摩里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和勘探潜力,提出了隐伏构造带有利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受侏罗世—白垩世燕山期自西向东强烈推覆应力作用影响,研究区推覆体下盘地层被动挤压褶皱变形,广泛发育南北向呈排状展布的隐伏构造,隐伏构造圈闭规模较大,断层不发育,封闭性较好。②奥陶系克里摩里组发育缓坡高能滩相储层,主要为中-粗晶白云岩,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晶间溶孔及裂缝为主,储层孔隙度介于3%~6%,渗透率在(1~8)×10^(-3)µm^(2)。③发育乌拉力克组和克里摩里组2套海相优质烃源岩,干酪根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镜质体反射率(Ro)在1.50%~1.90%。④天然气垂向和侧向双向供烃,源-储配置关系良好,隐伏构造圈闭形成与烃源岩主生、排烃期匹配性好。低幅度隐伏构造带与高能滩的叠加区是天然气的富集区。初步预测滩相白云岩与隐伏构造叠合有利面积为300 km^(2)。马家滩段烟墩山、惠安堡和马家滩3个隐伏构造带是下一步克里摩里组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滩带 隐伏构造 成藏潜力 乌拉力克组 克里摩里组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西部气田“源控”主导的天然气成藏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福田 李荣西 +4 位作者 刘新社 杨鸣一 赵帮胜 吴小力 覃小丽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9-1139,共11页
苏里格西部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大面积复合连片分布,其主要含气层段二叠系盒8段山1段为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砂体。通过分析研究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盆地烃源岩分布与生烃特征,揭示了研究区“源控”作用下的天然气成藏特征及成藏过... 苏里格西部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大面积复合连片分布,其主要含气层段二叠系盒8段山1段为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砂体。通过分析研究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盆地烃源岩分布与生烃特征,揭示了研究区“源控”作用下的天然气成藏特征及成藏过程中的气水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气整体具有从西南向东北、从西向东及自下而上的运移特征,反映了处于生烃中心“三角地带”的研究区接受了来源于生烃中心的异地成因气与现今持续的原地成因气。在源岩控制作用下,苏里格西部气田天然气运聚成藏过程中,天然气驱动地层水区域性向北、向上运移,使研究区具有“南气北水”和地层水“上多下少”的气水分布总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控论” 地球化学 天然气成藏 致密砂岩气 二叠系石盒子组山西组 苏里格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储层成岩演化特征及物性演化 被引量:9
9
作者 朱瑞静 李荣西 +5 位作者 刘新社 杨鸣一 覃小丽 吴小力 赵帮胜 刘福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7-649,658,共14页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二叠系气藏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基于探井岩心、地质资料和分析测试成果,明确研究区二叠系沉积特征,应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流体包裹体等实验技术,对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流体包...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二叠系气藏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基于探井岩心、地质资料和分析测试成果,明确研究区二叠系沉积特征,应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流体包裹体等实验技术,对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流体包裹体和成岩流体特征进行分析,以此划分成岩作用期次,明晰不同期次成岩演化序列,探讨储层致密化过程和物性演化.结果表明,研究区盒8段和山1段地层为滨浅湖、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沉积,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次为长石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少量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孔隙以溶蚀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储层成岩作用特征为强压实、多期次硅质胶结和钙质胶结物,大量黏土矿物,溶蚀程度强,裂缝和裂隙发育;储层盒8和山1层段分布的两期包裹体分别记录了早期天然气生成并运移进入储层和晚期天然气聚集成藏;结合成岩演化序列、构造埋藏史和成藏史,研究区储层经历了成岩作用的晚成岩期,发生两期油气充注;储层物性演化史表明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致密的重要性,研究区具有先成藏后致密或者边成藏边致密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储集层 成岩演化 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4
10
作者 牟春国 许杰 +3 位作者 古永红 贾建鹏 王文雄 谭秀成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80-790,共11页
近期勘探实践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豹斑状白云岩储层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为此,基于钻井岩心、岩石薄片和分析化验资料,解析了该层段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马四段储层的储集岩类主要包括豹斑状... 近期勘探实践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豹斑状白云岩储层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为此,基于钻井岩心、岩石薄片和分析化验资料,解析了该层段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马四段储层的储集岩类主要包括豹斑状云质灰岩、豹斑状灰质云岩、晶粒云岩和凝块云岩,储集空间类型以晶间(溶)孔为主,含少量格架孔和微裂缝。(2)研究区储集层整体表现为低孔—中低渗孔隙型储层,其中储集性能以豹斑状灰质云岩和晶粒云岩最佳且分布范围广,是区内最优质的储集岩类。而豹斑状云质灰岩发育规模较大,储集性能整体较差,凝块云岩储集性能较好,但发育频率较低。盆地中东部马四段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微相、生物扰动、白云石化作用以及早成岩期岩溶作用综合控制:有利沉积微相是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控制储层平面横向分布;生物扰动作用有利于白云石化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有利于储层孔隙的保存;早成岩期岩溶作用对储层质量改善有着重要贡献。马四段有利储层纵向上主要位于高频向上变浅序列的中上部;平面上,主要集中在研究区西侧乌审旗—靖边—志丹一线以及东侧的神木、米脂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马家沟组四段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西部鄂尔多斯地块长城系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及意义 被引量:13
11
作者 公王斌 席胜利 +2 位作者 刘新社 胡健民 李振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79-1391,共13页
自1.85 Ga西部陆块与东部陆块沿中部造山带碰撞拼合形成统一的华北克拉通之后,中—新元古代克拉通经历了广泛的陆内拉伸,形成了熊耳裂陷槽、燕辽裂陷槽、渣尔泰—白云鄂博—化德裂陷槽及东缘裂谷系。前人根据钻井资料及区域地层对比认... 自1.85 Ga西部陆块与东部陆块沿中部造山带碰撞拼合形成统一的华北克拉通之后,中—新元古代克拉通经历了广泛的陆内拉伸,形成了熊耳裂陷槽、燕辽裂陷槽、渣尔泰—白云鄂博—化德裂陷槽及东缘裂谷系。前人根据钻井资料及区域地层对比认为鄂尔多斯地块变质基底之上沉积了中元古代长城系—蓟县系。其中,长城系下部主要为石英岩夹板岩,上部为粉砂质板岩、硅质板岩及含燧石条带白云质灰岩与石英砂岩;蓟县系以白云岩为主,夹少量砂岩、页岩。本文对采自鄂尔多斯地块6口钻井中的长城系进行了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地块长城系浅变质沉积岩的碎屑锆石年龄组成了1.60 Ga、1.85 Ga、1.95 Ga、2.35 Ga和2.50 Ga等峰值。与华北克拉通内部中—新元古代沉积岩碎屑锆石年龄峰值对比结果表明,长城系沉积岩的碎屑物质来自华北克拉通内部。结合区域钻井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推断中元古代鄂尔多斯地块北缘及东缘为隆起剥蚀区,西南部为沉积区,其西南缘为被动大陆边缘,与北秦岭地体之间被宽坪洋分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测年 中元古代 长城系 鄂尔多斯地块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中上段有利砂体控制因素及预测
12
作者 徐庚 严雪 +3 位作者 吴楠 胡琮 雷宇 张文选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60,I0004,I0005,共18页
三叠系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主要的含油层系。根据测井、地震、岩心、薄片、物性及含油气性等资料,分析研究区延长组中上段前积层段储层特征及有利砂体控制因素,对有利砂体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中上... 三叠系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主要的含油层系。根据测井、地震、岩心、薄片、物性及含油气性等资料,分析研究区延长组中上段前积层段储层特征及有利砂体控制因素,对有利砂体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中上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孔隙度主要分布于8.0%~12.0%,渗透率主要分布于(0.10~0.30)×10^(-3)μm^(2),属于致密储层。有利砂体发育受古地貌、沉积相及岩相因素控制,缓坡带和坳陷带为有利砂体最发育的地貌单元,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深水重力流的砂质碎屑流沉积微相是有利砂体形成的主要沉积相带,块状层理细砂岩相是有利砂体最发育的岩相类型。研究区有利砂体可分为Ⅰ—Ⅲ类,Ⅰ类砂体主要分布于缓坡带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Ⅱ类砂体主要分布于缓坡带及坳陷带的砂质碎屑流沉积微相,Ⅲ类砂体主要分布于斜坡带和坳陷带远端的河道侧缘及浊流沉积微相。该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的下一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因素 有利砂体 储层特征 三叠系 延长组中上段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乌拉力克组笔石带划分及对沉积演化的指示
13
作者 高小洋 王传尚 +8 位作者 何文祥 张建伍 封莉 严婧文 万涛 朱建斌 徐鹏程 王斌 胡勇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8-1198,共21页
【目的】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乌拉力克组发育一套海相笔石页岩,近些年在该套笔石页岩中不断发现有天然气显示,并可产生工业油流,表明乌拉力克组存在较大勘探潜力。探讨乌拉力克组的笔石发育特征,建立笔石生物地层格架,分析该组的沉积演化规... 【目的】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乌拉力克组发育一套海相笔石页岩,近些年在该套笔石页岩中不断发现有天然气显示,并可产生工业油流,表明乌拉力克组存在较大勘探潜力。探讨乌拉力克组的笔石发育特征,建立笔石生物地层格架,分析该组的沉积演化规律,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分析取心井的笔石特征,明确乌拉力克组的时代归属,开展单井笔石带划分并建立生物地层格架,结合岩性发育规律分析黑色页岩的空间演化,并依据笔石体的演化对海侵的响应探讨相对海平面的变化规律。【结果】(1)乌拉力克组隶属奥陶世中晚期达瑞威尔阶—桑比阶,并依据笔石发育特征将乌拉力克组分为四个笔石带,从下到上依次发育Pterograptus elegans带、Jiangxigraptus vagus带、Nemagraptus gracilis带、Climacograptus bicornis带;(2)通过对比分析笔石带发育特征,认为研究区乌拉力克组北部QT9井附近发育完整的四个笔石带,南部缺失Pterograptus elegans与Jiangxigraptus vagus带;(3)乌拉力克组的Pterograptus elegans与Nemagraptus gracilis带为两个海侵期,向上至Climacograptus bicornis带相对海平面逐渐降低。【结论】乌拉力克组底部的黑色页岩由QT9井的Pterograptus elegans带到YinT2井的Nemagraptus gracilis带表现出强烈的穿时性,沿鄂尔多斯地块西缘向南地层逐渐变年轻,指示沉积中心逐渐向南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石带划分 生物地层格架 乌拉力克组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马五盐下沉积环境与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27
14
作者 席胜利 熊鹰 +6 位作者 刘显阳 雷晶超 刘明洁 刘灵 刘耘 文汇博 谭秀成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3-790,共1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马家沟组赋存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前人研究多集中于顶部与风化壳相关的储集层。文中基于岩心、薄片及阴极发光分析,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马五盐下碳酸盐岩-蒸发岩划分为10种岩石类型。根据各岩类的宏观、微...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马家沟组赋存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前人研究多集中于顶部与风化壳相关的储集层。文中基于岩心、薄片及阴极发光分析,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马五盐下碳酸盐岩-蒸发岩划分为10种岩石类型。根据各岩类的宏观、微观特征以及它们在纵横向上的组合与分布特点,利用岩石类型组合的方法,将研究区划分为局限-蒸发潟湖、台内滩、滩间海、微生物丘和台坪5种沉积环境。根据各亚段岩石类型发育的差异性及统计结果发现,研究区马五盐下具有蒸发岩与碳酸盐岩间互的旋回性沉积演化与海平面升降特征,每个亚段都代表一次海侵或海退的旋回沉积。其中,马五6、马五8和马五10亚段为海退期沉积,以纹层状云质膏岩、泥晶云岩构成的局限-蒸发潟湖沉积为主,蒸发岩矿物含量高,反映沉积环境相对闭塞、能量较低且盐度较高;马五7和马五9亚段为海进期沉积,以相对高能的台内滩或微生物丘沉积为主,并与相邻的局限-蒸发潟湖和台坪沉积构成较完整的向上变浅米级沉积旋回,表明该阶段水体循环相对更好,整体沉积环境开阔且能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丘 台内滩 沉积环境 海平面变化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马五_7亚段颗粒滩沉积特征及空间分布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耘 谭秀成 +5 位作者 刘显岩 何为 熊鹰 刘灵 刘明洁 杨清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96-806,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马家沟组地层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以马五7亚段为主要储集层位的盐下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近期取得了重要突破。基于钻井、测录井、岩芯及薄片等资料,对盆地中部马五7亚段颗粒滩沉积特征、纵横向展布规律进行综合分析,进而...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马家沟组地层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以马五7亚段为主要储集层位的盐下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近期取得了重要突破。基于钻井、测录井、岩芯及薄片等资料,对盆地中部马五7亚段颗粒滩沉积特征、纵横向展布规律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探讨了研究区沉积古地理格局及其颗粒滩发育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马五7亚段主要由晶粒白云岩及各类型颗粒白云岩构成,纵向上发育潟湖—颗粒滩—灰泥丘—台坪、潟湖—颗粒滩—滩间海—颗粒滩、潟湖—颗粒滩—灰泥丘三种沉积相序,颗粒滩位于向上变浅旋回的中上部,且常与微生物丘构成丘滩复合体建造,具有良好的储集意义。横向上,马五7亚段发育两套较大规模的颗粒滩,层位稳定且连续性较好,整体表现为中西部厚而东部较薄的特征,平面上则呈南北向发育并沿东部凹陷环带状分布。研究区沉积规律表明马五7亚段相对缺乏潮坪相沉积特征,推测其沉积环境更符合局限—蒸发台地。沉积期海平面的频繁变化控制了滩体发育规模及其垂向叠置样式,区内西高东底的古构造格局及其内部的微地貌起伏则决定了马五7颗粒滩平面分布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滩 沉积特征 空间分布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马五段盐下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被引量:13
16
作者 左智峰 熊鹰 +6 位作者 何为 杨勃 任灵 文汇博 刘耘 刘灵 谭秀成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5-164,共10页
马五段盐下碳酸盐岩储集层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和新拓展的油气探勘领域,近期在盆地中部的该层位取得了重要突破,展示出马五段盐下的巨大探勘潜力。基于岩心薄片观察、测录井及储层物性等资料,分析总结了马五段盐下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 马五段盐下碳酸盐岩储集层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和新拓展的油气探勘领域,近期在盆地中部的该层位取得了重要突破,展示出马五段盐下的巨大探勘潜力。基于岩心薄片观察、测录井及储层物性等资料,分析总结了马五段盐下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结果表明,马五段盐下发育一套台内丘滩相的碳酸盐岩储集体,储层孔隙类型丰富且经历了多阶段多种成岩作用的共同改造,包括准同生白云石化、压实压溶、暴露溶蚀、埋藏重结晶及胶结充填作用等。在孔隙演化过程中,准同生期大规模白云石化作用增强了储层岩石抗压能力,有利于原生孔隙保存;随后丘滩体的局部暴露溶蚀是原生孔隙扩溶增大和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产生了粒间溶孔、铸模孔、窗格孔、溶洞等大量次生孔隙;埋藏成岩阶段相对高孔渗的丘滩储集层在地层流体的改造下发生强烈重结晶作用,使储层岩石结构和孔隙空间得到优化调整,最终形成现今以晶间孔占主导的粉-细晶白云岩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暴露溶蚀 马五段盐下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8致密砂岩流体包裹体特征与石油成藏 被引量:1
17
作者 邵晓州 李勇 +5 位作者 张文选 郭懿萱 赵彦德 张晓磊 齐亚林 楚美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99-1310,共12页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延长组长8含油分布范围广,是下步勘探重要的目标领域,但其石油烃类演化和油藏分布的关系尚不清楚。【研究方法】基于流体包裹体产状特征、成分及均一性分析结果,综合地质与地球化学方法,探讨了鄂尔多...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延长组长8含油分布范围广,是下步勘探重要的目标领域,但其石油烃类演化和油藏分布的关系尚不清楚。【研究方法】基于流体包裹体产状特征、成分及均一性分析结果,综合地质与地球化学方法,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8致密砂岩储层内石油的来源及成藏特征,揭示了长8油藏形成时间以及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长8砂岩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以气液烃包裹体、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为主,主要分布于细砂岩的石英加大边或裂隙中,可分为早、晚两期,与气液烃包裹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存在85~105℃和115~135℃两个峰值区间,分布连续,油气为连续充注;成藏演化史表明,长8石油主要充注时期为110~135 Ma,在晚侏罗世发生早期充注,在早白垩世发生大规模充注。在区域上主要发育长7烃源岩,在最大生排烃阶段烃源岩Ro值接近1.0%,达到生烃门限,大量生烃,长9烃源岩在志丹地区局部分布。【结论】结合包裹体特征与烃类形成的关系,陕北地区长8油藏受烃源岩、储层及充注动力等因素控制,石油充注程度不一,发育平面上分布不均匀的岩性油藏,区域上具有“双源供烃、差异聚集”的成藏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石油成藏 延长组长8 油气勘查工程 陕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相含油气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12
18
作者 周进高 刘新社 +10 位作者 沈安江 邓红婴 朱永进 李维岭 丁振纯 于洲 张建勇 郑剑锋 吴兴宁 张茹 唐瑾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37,共11页
构造-岩相古地理是生-储-盖及成藏组合评价的基础,在油气勘探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限于资料和认识程度,我国主要海相含油气盆地已有的相图难以满足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快速勘探的需求。应用新的钻井和地震资料,结合岩相识别技术... 构造-岩相古地理是生-储-盖及成藏组合评价的基础,在油气勘探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限于资料和认识程度,我国主要海相含油气盆地已有的相图难以满足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快速勘探的需求。应用新的钻井和地震资料,结合岩相识别技术,开展了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取得以下成果认识:①我国小克拉通海相碳酸盐台地构造-古地理具有隆坳相间、隆控储、坳控源的特点;②构造-岩相古地理具有"多台缘、多滩带和多台盆"的特点;③构造-岩相古地理对早期白云石化的发生和岩溶作用的范围及改造程度具有重要影响,从而控制储层分布;④建立了"多台缘"镶边台地模式并改进"双滩"缓坡沉积模式,揭示我国海相碳酸盐台地内部具备多种有利成藏组合。研究成果深化了我国小克拉通碳酸盐台地构造-岩相古地理共性特点的认识,为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岩相古地理 沉积模式 碳酸盐岩 鄂尔多斯盆地 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深层白云岩储集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0
19
作者 于洲 胡子见 +6 位作者 王前平 赵静 吴东旭 吴兴宁 李维岭 鲁慧丽 朱文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1-944,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深层白云岩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但针对该套白云岩储集层的研究相对较少,储集层特征及成因尚不清楚,从而制约了勘探进程。基于此,依据地震、岩心、薄片、测井、物性数据、地球化学特征和CT扫描等资料,笔者...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深层白云岩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但针对该套白云岩储集层的研究相对较少,储集层特征及成因尚不清楚,从而制约了勘探进程。基于此,依据地震、岩心、薄片、测井、物性数据、地球化学特征和CT扫描等资料,笔者对该套白云岩储集层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深层发育膏溶孔型、颗粒滩型和生物扰动型白云岩储集层,其中膏溶孔型白云岩储集层岩性为含硬石膏结核粉晶白云岩,孔隙由膏模孔和微裂缝组成,平均孔隙度为2.57%;颗粒滩型白云岩储集层岩性为砂(砾)屑云岩、鲕粒云岩和晶粒化颗粒白云岩,孔隙包含粒间(溶)孔、粒内孔、晶间(溶)孔和微裂缝,平均孔隙度为4.65%;生物扰动型白云岩储集层岩性为斑状粉晶白云岩和斑状灰质粉晶白云岩,孔隙为晶间孔和微裂缝,平均孔隙度为2.54%。(2)膏溶孔型和颗粒滩型白云岩储集层的发育主要受沉积相、准同生溶蚀作用和石盐充填作用共同控制,含膏云坪和颗粒滩沉积分别是这两类白云岩储集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准同生溶蚀作用是储集层发育的关键,石盐充填作用是储集层致密化的主要因素。(3)生物扰动型储集层发育主要受生物扰动和白云石化作用控制,前者为生物扰动型白云岩储集层发育创造基础条件,后者有利于晶间孔的形成与保存。该研究成果有助于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深层白云岩天然气的勘探,期望能为下步勘探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白云岩储集层 溶蚀作用 白云石化作用 生物扰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二叠系隐伏构造特征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9
20
作者 阴钰毅 姚志纯 +4 位作者 郭小波 王乐立 陈思谦 余小雷 岑向阳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88,共10页
利用线束三维地震、非地震以及YT2等井的实钻资料,结合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银洞子地区构造演化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对该区逆冲推覆构造的构造特征、油气成藏条件和勘探前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银洞子地区... 利用线束三维地震、非地震以及YT2等井的实钻资料,结合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银洞子地区构造演化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对该区逆冲推覆构造的构造特征、油气成藏条件和勘探前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银洞子地区构造模式为典型的前展式逆冲构造,新逆冲体发育在老逆冲体之下,自西向东发育韦州—安国断裂(韦安断裂)、青龙山—平凉断裂(青平断裂)及惠安普—沙井子断裂(惠沙断裂)。(2)在惠沙断裂与青平断裂下盘,受燕山期自西向东的推覆应力作用,地层发生褶皱变形,发育呈排状展布的隐伏构造。(3)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隐伏构造对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隐伏构造内二叠系源储配置关系良好,发育多套砂岩储层,圈闭较多,且保存条件较好,是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上古生界勘探领域的重要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二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