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河油田油气成因和运移的氦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3
1
作者 段毅 郑朝阳 +3 位作者 段晓晨 王传远 张胜斌 吴保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30,共3页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是目前我国在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发现的最大油田。为明确勘探方向和目标,通过测试该油田原油伴生气的氦同位素组成,探讨了该油田的油气成因和运移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该油田原油伴生气的^3He/^4He比值分布在2.99...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是目前我国在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发现的最大油田。为明确勘探方向和目标,通过测试该油田原油伴生气的氦同位素组成,探讨了该油田的油气成因和运移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该油田原油伴生气的^3He/^4He比值分布在2.99×10^-8~8.27×10^-8之间,平均为4.89×10^-8;R/Rn比值为0.02~0.06,平均为0.035。这反映了壳源成因特征,说明该油田油气在形成和运移聚集过程中缺乏地幔流体的参与。该油田原油伴生气中氦同位素组成在区域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研究认为这种分布特征起因于油气运移过程中伴生气的扩散作用和水、油溶解作用的氦同位素分馏,因而氦同位素组成及其分布特征可能是一种可以表征油气运移情况的新指标。据此指标揭示出该油田的油气由南向北运移,说明油气主要来自该油田南部满加尔坳陷及其邻近地区的烃源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伴生气 氦同位素 组成 分布 指标 油气藏形成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低渗油藏采收率的技术分析——以西峰油田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郭健 赖小娟 +3 位作者 张力 余雪英 王军 苗军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6期66-70,共5页
提高采收率是油田"稳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长庆油田在侏罗系油藏研究、试验起步较早,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成果.西峰油田属特低渗裂缝油藏,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诸多矛盾不断涌现,储量损失逐年加大.本文结合西峰油田三叠系... 提高采收率是油田"稳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长庆油田在侏罗系油藏研究、试验起步较早,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成果.西峰油田属特低渗裂缝油藏,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诸多矛盾不断涌现,储量损失逐年加大.本文结合西峰油田三叠系油藏储层特点,借鉴侏罗系油藏提高采收率的研究与经验,对现有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堵水调剖的应用效果,总结了几种驱油技术在西峰油田适应性及组合应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峰油田 提高采收率 渗透率 堵水调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差分脉码调制的远探测声波测井数据井下压缩算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郝小龙 高国寅 +2 位作者 谭海峰 杨诚 李岳桓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155,共8页
远探测声波测井的测井数据量非常大,给电缆实时上传所有数据和快速测井带来巨大挑战。为解决远探测声波测井实时传输问题,在分析远探测声波测井全波列数据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值非均匀量化和自适应编码的井下测井数据压缩算法... 远探测声波测井的测井数据量非常大,给电缆实时上传所有数据和快速测井带来巨大挑战。为解决远探测声波测井实时传输问题,在分析远探测声波测井全波列数据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值非均匀量化和自适应编码的井下测井数据压缩算法,设计了实现该算法的硬件系统、井下压缩软件和地面解压缩软件,利用水域试验数据和实际测井数据测试了该算法的基本性能和扩展性能。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压缩率约为50%,全波列波形、直达波和反射波首波峰值处的失真度均在3%以内;该算法的执行时间和所需运行存储空间均满足高速采集和实时传输的要求。此外,该算法在不同软硬件环境和数据特性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较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可以压缩远探测声波测井数据,提高电缆传输速率和远探测声波测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测井 远探测 数据压缩 差分脉码调制 相对失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西区气水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理 被引量:57
4
作者 代金友 李建霆 +1 位作者 王宝刚 潘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4-529,共6页
苏里格气田西区气藏产水严重,气水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理认识不清,制约了气田滚动开发进程。利用钻井、测井、录井、生产测试资料进行综合研究,明确了气水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理,建立了气水成因演化模式。研究表明:①该区气水分布呈"... 苏里格气田西区气藏产水严重,气水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理认识不清,制约了气田滚动开发进程。利用钻井、测井、录井、生产测试资料进行综合研究,明确了气水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理,建立了气水成因演化模式。研究表明:①该区气水分布呈"渐变互补"特征,相对富水区在西北部;②控制气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烃源岩、储集层物性及构造等,地层水主要分布在烃源岩欠发育区、物性不佳区和连通体内构造低部位;③烃源岩对气水分布起关键作用,烃源岩成熟度低值区地层水发育、高值区天然气富集。该研究可直接指导研究区开发选区、选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气水分布规律 成因模式 地层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热动力演化史及其对油气成藏与富集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8
5
作者 任战利 祁凯 +6 位作者 李进步 霍小菊 崔军平 杨鹏 王琨 陈占军 杨桂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30-1042,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及热岩石圈厚度恢复表明,中生代晚期早白垩世存在构造热事件及深部热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过程,盆地南部岩石圈厚度薄,热流值及地温梯度高。不同层位烃源岩在盆地南部热演化程度高,热异常明显。烃源岩热模拟实验以及...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及热岩石圈厚度恢复表明,中生代晚期早白垩世存在构造热事件及深部热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过程,盆地南部岩石圈厚度薄,热流值及地温梯度高。不同层位烃源岩在盆地南部热演化程度高,热异常明显。烃源岩热模拟实验以及盆地深部热动力演化史研究表明,早白垩世热事件及形成的热异常使烃源岩生烃量明显增加,是盆地油气富集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层位烃源岩在早白垩世大规模生油、生气及成藏,主要受早白垩世岩石圈减薄的深部热动力学过程及构造热事件控制。古生界和中生界不同层位的油气田分布主要受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及储层控制。从烃源岩发育层系及热演化程度来看,盆地南部延长组7段致密油、页岩油热演化程度高,分布面积广,勘探潜力巨大;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全盆地大面积分布,天然气勘探前景广阔;深层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层系具有形成大气田的条件,需要进一步明确烃源岩生烃潜力;深层中-新元古界值得进一步勘探,关键是明确规模断陷分布及烃源岩的生烃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量 热异常 构造热事件 岩石圈厚度 热动力 成藏期 油气富集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研究新进展及开发瓶颈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邵晓州 余川 +1 位作者 付勋勋 史立川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6期764-766,共3页
依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年来有关页岩气的核心期刊文章,在详细分析论文内容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国内页岩气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技术难点,并提出解决方案,对加快我国页岩气发展提出了建议。研究表明,国内学者对页... 依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年来有关页岩气的核心期刊文章,在详细分析论文内容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国内页岩气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技术难点,并提出解决方案,对加快我国页岩气发展提出了建议。研究表明,国内学者对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大量调查,成果集中体现在页岩气成藏条件方面,但评价体系还不完善;在钻井开发方面,主要借鉴类比常规油气藏的开发方案,水平井分段压裂等核心技术还未掌握;在制定配套政策方面,尚未形成体制化和标准化的管理。针对页岩气开发面临的困难,建议应加强资源评价、增强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开展经验交流和制定相关的政策体系,使我国页岩气的研究及其开发利用能够快速、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质理论 开发技术 研究进展 制约瓶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改造后水平井压力分布规律 被引量:9
7
作者 陈民锋 陈璐 +2 位作者 张琪琛 王兆琪 杨曜宁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1-408,共8页
水平井结合储层近井改造开发低渗、特低渗透油藏时,地层压力呈复杂分布规律,直接影响油藏储量的动用效果.基于低渗透油藏的基本渗流理论,考虑储层改造后储层物性大小和分布的变化,在得到直井稳态渗流压力分布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引入适当... 水平井结合储层近井改造开发低渗、特低渗透油藏时,地层压力呈复杂分布规律,直接影响油藏储量的动用效果.基于低渗透油藏的基本渗流理论,考虑储层改造后储层物性大小和分布的变化,在得到直井稳态渗流压力分布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引入适当的保角变换函数,通过保角变换建立低渗透储层改造后水平井在三维空间上的压力分布计算模型.结合实际油藏参数,利用逐次稳态法,研究水平井在水平平面和垂直平面的压力传播,得到在不同储层改造条件下水平井在三维空间上的压力分布规律,确定相应条件下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开发极限动用半径,有效指导此类油藏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 水平井 储层改造 压力分布 极限动用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变渗透率模量的异常高压气藏产能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9
8
作者 任俊杰 郭平 +3 位作者 王绍平 毕波 汪周华 赵增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2-56,共5页
在异常高压气藏开发过程中,储层岩石常常表现出应力敏感特征。由于压敏储层在有效应力变化范围较大时,渗透率模量将随着有效应力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基于常渗透率模量的产能方程很难准确评价异常高压气藏的产能特征。为此,针对异常高压气... 在异常高压气藏开发过程中,储层岩石常常表现出应力敏感特征。由于压敏储层在有效应力变化范围较大时,渗透率模量将随着有效应力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基于常渗透率模量的产能方程很难准确评价异常高压气藏的产能特征。为此,针对异常高压气藏的渗流规律,建立了考虑变渗透率模量和高速非达西效应的产能计算模型,并用Newton-Raphson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研究及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应力敏感作用会使异常高压气藏气井的产量降低,尤其是在井底流压较低时,其产量降低得更为严重;在井底流压较小时,用传统的常渗透率模量计算的产量可能会错误评价应力敏感作用对气井产量的影响;而高速非达西效应将会使异常高压气藏气井的产量降低,随着井底流压的减小,高速非达西效应使气井产量降低的程度更为严重。结论认为:在开发异常高压气藏的过程中应考虑变渗透率模量和高速非达西效应对气井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气藏 变渗透率模量 生产能力 应力敏感 高速非达西流动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早期聚合物驱动态预测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民锋 白晓虎 +2 位作者 郑伟 赵东峰 汪震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2期199-202,共4页
海上稠油油田由于受到开采时间的限制,一般在含水率达到40%之前进行聚合物驱,以提高油藏采油速度和开发效果,开发动态与陆上油田高含水期聚合物驱存在较大差异。文中应用统计方法,分析海上稠油油田早期聚合物驱的生产动态,从数据序列分... 海上稠油油田由于受到开采时间的限制,一般在含水率达到40%之前进行聚合物驱,以提高油藏采油速度和开发效果,开发动态与陆上油田高含水期聚合物驱存在较大差异。文中应用统计方法,分析海上稠油油田早期聚合物驱的生产动态,从数据序列分析的角度研究其动态规律,认识不同动态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时间与含水率、采出程度等动态参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并根据实际动态资料及时修正,进而建立能够反映早期注聚合物规律的预测方法。利用建立的预测模型,对渤海油田典型聚合物驱油藏进行实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实现时间序列的多步预测,且预测结果满足精度要求,为早期聚合物驱开发指标预测和动态适时调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聚合物驱 支持向量机 开发指标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爆燃气体滤失和多裂缝的复合射孔裂缝扩展动态模拟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伟 李海涛 +4 位作者 粟超 何明辉 阳明君 刘涛 黄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2-104,110,共4页
裂缝几何尺寸参数的准确预测是复合射孔优化设计和增产增注效果评价的前提条件,在复合射孔实施过程中,爆燃气体滤失和多裂缝会对裂缝扩展形态产生影响。在分析中外爆燃气体驱动裂缝扩展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流体力学、弹性力学和线弹... 裂缝几何尺寸参数的准确预测是复合射孔优化设计和增产增注效果评价的前提条件,在复合射孔实施过程中,爆燃气体滤失和多裂缝会对裂缝扩展形态产生影响。在分析中外爆燃气体驱动裂缝扩展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流体力学、弹性力学和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全面考虑爆燃气体滤失和多裂缝的复合射孔裂缝扩展数学模型,通过假设与多个变量相关的裂缝内爆燃气体压力分布函数,利用迭代法实现了模型的数值耦合求解,获得了裂缝几何尺寸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地层渗透率和裂缝条数对复合射孔裂缝扩展形态影响很大,缝长随地层渗透率和裂缝条数的增加而减小;不考虑爆燃气体滤失和多裂缝导致计算得到的缝长偏大,且相对误差随地层渗透率和裂缝条数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射孔 爆燃气体 滤失 多裂缝 裂缝扩展 动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型低渗油藏主、侧向井渗透率推算 被引量:3
11
作者 卢丽 陈小凡 +3 位作者 夏彪 乐平 易红 李晨溪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2期207-209,共3页
低渗油藏一般都发育不同程度的天然微裂缝,这些裂缝直接或间接地与水力压裂缝沟通,造成主、侧向井平均渗透率的差异。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准确推算低渗油藏主、侧向井间等效渗透率的方法。文中在低渗透油藏注水见效时间预测公式的基础上,... 低渗油藏一般都发育不同程度的天然微裂缝,这些裂缝直接或间接地与水力压裂缝沟通,造成主、侧向井平均渗透率的差异。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准确推算低渗油藏主、侧向井间等效渗透率的方法。文中在低渗透油藏注水见效时间预测公式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动态生产资料,反推计算主、侧向井的渗透率。利用西峰油田长8储层M油藏现场动态资料进行实例验证,证明该方法在现场应用中简单可行。该方法为地质建模、油藏数值模拟、渗流分析技术,以及井排距调整方案等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见效时间 主向井 侧向井 等效渗透率 低渗透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二段油气富集成因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宁 钱永强 +3 位作者 张楠 孙慧黠 陈旭峰 王广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5,85,共6页
分析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二段油气分布及其与成藏条件之间时空匹配关系,研究油气富集成因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南二段油气分布存在2种形式:一种与上覆大磨拐河组伴生;另一种仅分布在南二段.前者为晚期反转成因,在青元岗组沉积时期... 分析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二段油气分布及其与成藏条件之间时空匹配关系,研究油气富集成因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南二段油气分布存在2种形式:一种与上覆大磨拐河组伴生;另一种仅分布在南二段.前者为晚期反转成因,在青元岗组沉积时期,由于构造反转形成于下伏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气沿长期断裂向南二段运移并聚集;后者为早期侧接成因,形成于早期伸展断裂使其上盘南二段与下盘南一段源岩侧接,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气在伊敏组沉积末期向对盘南二段运移聚集.晚期反转成因油气的形成受到3方面因素控制:①源岩区控制晚期反转成因油气聚集与分布;②反转构造及其附近是反转成因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③长期发育断裂为晚期反转成因油气形成提供输导通道.南二段侧接成因油气聚集受到3方面因素控制:①源岩区控制早期侧接成因油气聚集与分布;②反向断裂上盘是早期侧接成因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③早期伸展断裂为早期侧接成因油气聚集提供遮挡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分布形式 形成机制 主控因素 反转成因 侧接成因 南二段 海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合川须二段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丹 段新国 +1 位作者 吕鹏 衡勇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3年第2期1-5,14,共6页
通过岩心资料、镜下薄片鉴定、测井资料解释等,对合川地区须二段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区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双重控制。储层岩性主要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属于低孔低渗致密砂岩。... 通过岩心资料、镜下薄片鉴定、测井资料解释等,对合川地区须二段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区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双重控制。储层岩性主要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属于低孔低渗致密砂岩。须二段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相沉积。有利储层发育的微相为水上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有利储层发育的成岩作用主要是环边绿泥石胶结、溶蚀作用、构造破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川 须二段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笔石与页岩有机质的富集关系及其贡献率——以四川盆地南缘YS118井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季林 张廷山 +4 位作者 林丹 张万里 刘君 李虹 李延钧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0-45,共6页
中国南方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发育高碳富含笔石的黑色页岩,然而作为页岩重要的生物输入,目前有关笔石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生烃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则较少,并且关于笔石对有机质的富集作用也还存在着争议。为此,基于对四川盆地南缘典型井Y... 中国南方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发育高碳富含笔石的黑色页岩,然而作为页岩重要的生物输入,目前有关笔石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生烃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则较少,并且关于笔石对有机质的富集作用也还存在着争议。为此,基于对四川盆地南缘典型井YS118井龙马溪组底部的124块页岩样品的笔石丰度、全岩总有机碳含量(TOC)、围岩TOC以及能谱对笔石和围岩的分析测试结果,分析笔石的元素组成,厘清龙马溪组底部优质页岩段纵向上笔石丰度变化特征,探讨P. persculptus带-C. vesiculosus带笔石丰度与有机质富集关系,定量表征不同笔石带笔石体对有机质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①龙马溪组页岩中笔石体碳元素含量较高(27.23%~32.25%),碳元素是笔石构成的主要元素之一;②笔石TOC大于围岩TOC,笔石较围岩更富集碳元素;③全岩TOC明显高于围岩TOC,且笔石丰度与全岩TOC相关性较好,笔石是页岩有机质的重要贡献者;④P. persculptus带和A. ascensus带中的笔石体对有机质的贡献率分别为58.5%、55.3%,笔石是页岩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P. acuminatus带和C. vesiculosus带中的笔石体对有机质的贡献率分别为24.23%、13.65%,笔石和其他生物共同控制有机质的丰度。结论认为,笔石丰度反映了页岩中有机质富集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早志留世 龙马溪期 页岩 笔石丰度 有机质富集 TOC 碳元素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流体可动性 被引量:13
15
作者 庞玉东 刘元良 +3 位作者 张丽 席妮妮 袁立甲 陈朝兵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共10页
为了深入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流体可动性,优选长8段10块典型致密砂岩样品,分别开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等实验,分析不同孔隙结构和孔喉类型条件下的流体可动性及其... 为了深入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流体可动性,优选长8段10块典型致密砂岩样品,分别开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等实验,分析不同孔隙结构和孔喉类型条件下的流体可动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华池地区长8段储层主要发育残余粒间孔、溶蚀孔和晶间孔3种孔隙类型;根据毛细管压力曲线形态和排驱压力大小,可将研究区储层孔隙结构划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对应的储层物性和流体可动性依次变差;不同孔喉类型对应的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中孔喉和小孔喉是研究区储层的主要孔喉类型,同时也是储层可动流体的主要赋存场所;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是影响流体可动性的主要因素,此外,储层流体的可动性还受储层物性和黏土矿物含量的综合影响。研究成果为华池地区致密砂岩储层的质量评价、油气资源评估和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池地区 长8段 致密砂岩储层 孔隙结构 流体可动性 核磁共振 高压压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致密气藏的可变黏压裂液体系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亚东 吴文刚 +1 位作者 敬显武 冯林海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针对川渝地区致密气藏储层改造,主要采用体积压裂造长缝。高强度加砂对压裂液携砂与降阻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研发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作为降阻剂。方法利用疏水缔合聚合物疏水基分子内缔合达到优异的增黏效果。同时,该降阻剂与... 目的针对川渝地区致密气藏储层改造,主要采用体积压裂造长缝。高强度加砂对压裂液携砂与降阻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研发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作为降阻剂。方法利用疏水缔合聚合物疏水基分子内缔合达到优异的增黏效果。同时,该降阻剂与金属交联剂可形成稳定的交联体系,进一步提高压裂液黏度,从而形成适合于致密气藏开发用变黏压裂液体系。结果该压裂液体系在秋林、金华、中台等地区致密气储层使用12井次。加砂强度5~6 t/m,最高砂浓度480 kg/m^(3),变黏压裂液黏度3~30 mPa·s,降阻率>70%,满足施工设计要求。结论该压裂液体系在可在2~100 mPa·s黏度范围内实时调整,在低-中黏度范围内降阻率均大于70%;在交联情况下,降阻率为55%~60%,岩心伤害率小于15%,悬砂性能良好,现场使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 降阻剂 变黏压裂液 致密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25
17
作者 肖玲 陈曦 +2 位作者 雷宁 易涛 郭文杰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93,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是长庆油田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块。根据铸体薄片、物性分析、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及核磁共振等测试分析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合水地...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是长庆油田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块。根据铸体薄片、物性分析、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及核磁共振等测试分析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合水地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主要为一套灰黑—黑色细—粉砂岩,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填隙物的体积分数平均为16.71%。岩石物性较差,平均孔隙度为8.15%,平均渗透率为0.102 mD,为超低孔—特低孔、超低渗型储层。(2)研究区孔隙类型以长石溶孔和残余粒间孔为主,以亚微米孔(直径为0.1~1.0μm)含量最多,占总孔隙数量的75.56%,纳米孔隙(直径小于0.1μm)数量次之,占总孔隙数量的17.94%。孔喉类型较复杂,溶蚀成因的管束状喉道及压实成因的片状、弯片状喉道为储层主要的喉道类型。(3)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共同控制了研究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的质量和分布。沉积作用为储层提供了物质基础,储层主要形成于深水重力流沉积环境,可分为砂质碎屑流砂体和浊流砂体等2种类型。中等—强压实强度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降低了储层物性,溶蚀作用对于改善储层物性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提高了储层的渗流能力,并对后期的储层压裂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储层 亚微米孔 孔隙结构 砂质碎屑流砂体 浊流砂体 成岩作用 长7段 三叠系 合水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