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高温高密度油基钻井液技术研究及在塔里木山前超深层的应用
1
作者 杨鹏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88,共5页
文章主要介绍为了满足塔里木油田超深层开发需求,自主研发的抗盐抗高温高密度油基钻井液体系,以及对其性能进行的室内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抗温最高可达250℃,密度最高2.6 g/cm^(3),抗岩屑容量限达15%,抗水泥石粉容量限达15%,抗盐水... 文章主要介绍为了满足塔里木油田超深层开发需求,自主研发的抗盐抗高温高密度油基钻井液体系,以及对其性能进行的室内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抗温最高可达250℃,密度最高2.6 g/cm^(3),抗岩屑容量限达15%,抗水泥石粉容量限达15%,抗盐水侵容量限达50%,静止无破乳,无沉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封堵防塌性及沉降稳定性,流变性易于调整。该体系在塔里木库车山前超深层进行了应用,有效解决了超深层盐膏层段及目的层井壁失稳及卡钻等难题。抗高温高密度油基钻井液体系为超深层及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钻井液 抗高温 高密度 抗盐水侵 超深层 盐膏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散地层保压取心工具在煤岩气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孙少亮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1-218,共8页
针对煤岩气勘探开发中易破碎煤岩取心收获率低、保压密封难、含气性测试难度大的问题,研发了适用于松散地层的保压取心工具,系统阐述了其结构原理和功能特点。通过采用双级差动控制系统配合封闭式割心机构,解决了加压式割心和球阀关闭... 针对煤岩气勘探开发中易破碎煤岩取心收获率低、保压密封难、含气性测试难度大的问题,研发了适用于松散地层的保压取心工具,系统阐述了其结构原理和功能特点。通过采用双级差动控制系统配合封闭式割心机构,解决了加压式割心和球阀关闭相互干涉的问题,提高了松散煤层的取心收获率和保压成功率,煤层取心收获率整体提升30%。设计采用针阀、球阀相结合的双级控压集气装置,提高了煤层气含气量测试效率,测试时间从120 min缩短至60 min。现场实验测试表明,松散地层保压取心工具耐温耐压性能优异,可靠性强,能有效解决散碎煤岩取心过程中的岩心破碎和气体逸散问题,显著提高了取心质量和煤岩气含量测试准确性。该工具的应用为煤岩气资源评估和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对推动煤岩气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压取心 煤岩气 松散地层 双级差动控制系统 气体逸散 含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更新的钻井参数实时优化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宋先知 张瑞 +4 位作者 祝兆鹏 李根生 效世杰 潘涛 颜志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8,共8页
当前,钻井参数的优化主要依赖于钻井专家经验或者传统预测与优化模型,这些方法在面对复杂波动环境下的钻井施工精细指导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在钻井系统中的发展,对智能模型的稳定性、实时性和参数优化随机性方面具有限... 当前,钻井参数的优化主要依赖于钻井专家经验或者传统预测与优化模型,这些方法在面对复杂波动环境下的钻井施工精细指导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在钻井系统中的发展,对智能模型的稳定性、实时性和参数优化随机性方面具有限制。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动态更新下的钻井参数实时优化方法,并研发了钻井参数智能优化系统。该方法考虑了钻井参数与多个响应参数的动态关联,建立了扭矩智能预测模型、机械钻速智能预测模型和机械比能计算模型;其次,基于现场实时数据流和模型实时更新机制,实现了扭矩、机械钻速和机械比能的动态智能表征;最后,基于平稳提速策略设定提速目标,利用改进的鲸鱼优化算法,综合考虑参数波动和能量损耗进行最优方案决策,实现钻井参数实时优化和平稳有效提速。现场应用表明:机械钻速实时预测具有较高精度,有效满足钻井现场实时需求;且平稳提速策略下的优化效果可观,关键层段平均提速可达30%,机械比能降低15%;此外,通过量评价优化后的钻井参数,该提速策略下的参数均值方差波动较小,可减小井下复杂工况发生概率,更符合现场钻井工艺,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钻速 动态更新 智能表征 参数优化 最优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温高强度交联堵漏配方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唐文泉 王晓军 +3 位作者 王成彪 金军斌 何剑 宋兆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61-165,共5页
为解决常规桥接堵漏材料滞留能力较差,堵漏成功率低的问题,研制出交联封堵剂ZNP。优选了高强度架桥材料、填充材料和纤维材料,按1/3/~2/3架桥理论确定不同材料的粒径范围,按SAN-2工程分布理论确定了各种粒径的体积配比,形成了抗温高强... 为解决常规桥接堵漏材料滞留能力较差,堵漏成功率低的问题,研制出交联封堵剂ZNP。优选了高强度架桥材料、填充材料和纤维材料,按1/3/~2/3架桥理论确定不同材料的粒径范围,按SAN-2工程分布理论确定了各种粒径的体积配比,形成了抗温高强度交联堵漏配方;对其承压能力、抗返排能力进行了评价,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研制的交联封堵剂ZNP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和高温稳定性,可提高封堵材料与地层的胶结能力,优化的抗温高强度交联成膜堵漏浆可封堵1~5 mm宽的裂缝,抗压可达30 MPa以上,封堵层抗返排压力达4.6 MPa以上。在FX4、SHB1^(-1)等井应用12井次,一次性堵漏成功率100%。结果表明,抗温高强度交联堵漏配方具有良好的承压及抗返排能力,堵漏成功率高,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漏 交联封堵剂 架桥材料 堵漏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闸板防喷器侧门密封失效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肖力彤 宋振华 +3 位作者 郑泳 李壮 倪文文 刘勇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67,128,共3页
侧门是闸板防喷器中的关键部件。建立了闸板防喷器侧门的三维实体模型,用Solidwork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侧门进行了承载能力分析,考虑了材料的弹塑性特性,分析了侧门密封圈应力应变情况,同时,在侧门承受35MPa均匀压力作用下,得出了原始侧... 侧门是闸板防喷器中的关键部件。建立了闸板防喷器侧门的三维实体模型,用Solidwork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侧门进行了承载能力分析,考虑了材料的弹塑性特性,分析了侧门密封圈应力应变情况,同时,在侧门承受35MPa均匀压力作用下,得出了原始侧门与改进后侧门的应力、应变和内轮廓的变形量,最后提出相应的分析及其改进措施。为验证设计的可靠性、合理性及进一步改进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闸板防喷器 侧门密封圈 有限元分析 密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高温无黏土相钻井液体系研究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1
6
作者 吕开河 杨鹏 +2 位作者 李建成 隗虎 王晓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0-34,共5页
为了使钻井液摆脱对黏土的依赖,较好地保护油气储层和提高钻井速度,通过引入磺酸基团和阳离子单体,合成了增黏降滤失剂SSDP;对增黏剂、降滤失剂、润滑剂和防塌抑制剂进行优选和复配,研制出了抗高温无黏土相钻井液,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评价... 为了使钻井液摆脱对黏土的依赖,较好地保护油气储层和提高钻井速度,通过引入磺酸基团和阳离子单体,合成了增黏降滤失剂SSDP;对增黏剂、降滤失剂、润滑剂和防塌抑制剂进行优选和复配,研制出了抗高温无黏土相钻井液,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所研制的钻井液具有较好的抗温性能,耐温能力达160℃;具有较好的抗劣土污染能力,抗劣土污染容量限达到10%以上;润滑能力接近油基钻井液水平;岩心渗透率恢复率大于90%,具有较好的储层保护效果。由性能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该钻井液较好地解决了以往无黏土相钻井液在高温下聚合物降解造成的黏度下降问题,保证了钻井施工的安全进行,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黏土相钻井液 钻井液性能 抗盐特性 防止地层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近原位测量保压取心工具
7
作者 苏洋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1技术简介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近原位测量保压取心工具,可在地层近原位状态下利用保压岩心进行核磁共振扫描,精准描述岩心流体分布及物性参数,获取地层孔隙度、渗透率、束缚/可动流体饱和度等勘探开发基础参数,满足... 1技术简介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近原位测量保压取心工具,可在地层近原位状态下利用保压岩心进行核磁共振扫描,精准描述岩心流体分布及物性参数,获取地层孔隙度、渗透率、束缚/可动流体饱和度等勘探开发基础参数,满足油气田储层物性和资源量精细评价需求,是油田开发设计中最为可靠、准确的地层原始资料采集利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缚流体 渗透率 物性参数 岩心 流体分布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壶胶的表界面表征及其离子阻隔性能
8
作者 马骥 张凯丽 +3 位作者 高文龙 高清春 都俐俐 邱萍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36,共7页
采用SEM、XRD和Raman光谱对藤壶与钛板界面处藤壶胶的组成和结构展开研究,揭示了其与金属基体强效结合的作用机理,并用电化学方法分析了其离子阻隔性及电子特性。结果表明,藤壶胶由复合蛋白质和CaCO_(3)组成,呈现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且... 采用SEM、XRD和Raman光谱对藤壶与钛板界面处藤壶胶的组成和结构展开研究,揭示了其与金属基体强效结合的作用机理,并用电化学方法分析了其离子阻隔性及电子特性。结果表明,藤壶胶由复合蛋白质和CaCO_(3)组成,呈现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且藤壶胶呈现N型半导体特性,自身的离子阻隔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壶胶 复合蛋白质 拓扑结构 N型半导体 离子阻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古潜山储层钻井取心技术 被引量:18
9
作者 孔志刚 于希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54,共5页
为了提高辽河油田古潜山储层的岩心收获率及取心质量,研究了适合古潜山储层的钻井取心技术。通过分析辽河油田古潜山储层的地层特征,用排除法确定了造成单筒岩心收获率低及取心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首先,优化了取心钻... 为了提高辽河油田古潜山储层的岩心收获率及取心质量,研究了适合古潜山储层的钻井取心技术。通过分析辽河油田古潜山储层的地层特征,用排除法确定了造成单筒岩心收获率低及取心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首先,优化了取心钻头,将切削齿由原来的3~5个改为10个,采用Z3型金刚石复合片与硬质合金连接方式,设计了低冲蚀PDC钻头水眼结构。然后,改进了取心工具,增加了隐式篮式岩心爪和引心套、内筒扶正器、堵心指示器、防堵心装置,换用内壁光滑的铝合金内筒。最后,对钻压、转速、排量等取心技术参数进行了优化。辽河油田9口井的现场应用表明,机械钻速从0.55 m/h提高至2.79 m/h ,岩心收获率从51.13%提高至89.97%。研究结果表明,辽河油田古潜山储层钻井取心技术能有效提高机械钻速、岩心收获率和取心质量,降低井下安全风险,可推广应用于坚硬破碎地层的取心作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潜山储集层 取心 取心钻头 取心工具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海26区块侧钻井固井质量工艺技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壮 丁文正 +3 位作者 王成业 曹生 张世军 荣振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3-56,共4页
辽河油田海26区块侧钻井固井质量差,油井寿命短。分析认为影响侧钻井固井质量的主要因素环空间隙小、套管不居中、注水泥顶替效率不高等。为此,提出了提高固井质量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优选出合理的环空间隙,并利用扩孔技术增大环空间隙,... 辽河油田海26区块侧钻井固井质量差,油井寿命短。分析认为影响侧钻井固井质量的主要因素环空间隙小、套管不居中、注水泥顶替效率不高等。为此,提出了提高固井质量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优选出合理的环空间隙,并利用扩孔技术增大环空间隙,采用双胶塞复合碰压固井技术,优化套管扶正器安放位置及其间距,研制新型配套的固井工具,提高套管居中度和水泥顶替效率。该技术措施在海18-4C井、海稠7-27C井和海稠7-25C井等20口侧钻井进行了应用,固井成功率100%,固井质量大幅提高,侧钻井寿命提高了近两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钻井 固井质量 环空间隙 海26区块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大民屯凹陷页岩油储层强封堵恒流变油基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尹家峰 王晓军 +5 位作者 鲁政权 步文洋 孙磊 景烨琦 孙云超 闻丽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3-168,共6页
针对辽河油田页岩油储层开发过程中油基钻井液封堵性能不足导致复杂事故频发,低温敏感性强导致循环处理时间长和转运难度大等技术难题,研制了油基交联封堵剂和低温流变性改进剂,形成了一套强封堵恒流变油基钻井液体系,并对该钻井液体系... 针对辽河油田页岩油储层开发过程中油基钻井液封堵性能不足导致复杂事故频发,低温敏感性强导致循环处理时间长和转运难度大等技术难题,研制了油基交联封堵剂和低温流变性改进剂,形成了一套强封堵恒流变油基钻井液体系,并对该钻井液体系进行了性能评价和实际应用。研究表明:强封堵恒流变油基钻井液密度为1.80~2.40 g/cm^(3),耐低温达到-25℃,耐高温达到220℃以上;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流变性和沉降稳定性,页岩一次回收率为100.0%,二次回收率为97.5%,对页岩的封堵率达到了60%,可有效减缓压力在页岩内部的传递。现场应用表明:强封堵恒流变油基钻井液体系流变性稳定且易调整,井壁稳定效果好,机械钻速高。该技术可为页岩等复杂地层深井、超深井的高效钻井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钻井液 井壁稳定 封堵剂 低温流变性 页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Q40块蒸汽驱稠油油藏保形密闭取心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军 张国丽 +1 位作者 杨立文 张全党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0-120,131,共2页
辽河油田Q40块为蒸汽驱稠油油藏,综合含水量不断提高,开发效果越来越差,为了有效地提高本区的增产挖潜效果,需要获取该区油层可靠的岩心资料供研究,必须在该区超高温、高含水、特松散地层中进行保形密闭取心技术作业。现场试验4口井,取... 辽河油田Q40块为蒸汽驱稠油油藏,综合含水量不断提高,开发效果越来越差,为了有效地提高本区的增产挖潜效果,需要获取该区油层可靠的岩心资料供研究,必须在该区超高温、高含水、特松散地层中进行保形密闭取心技术作业。现场试验4口井,取心进尺290.02m,心长271.00m,平均岩心收获率93.44%,密闭率88%,为开发残余油与驱油效率,研究地层物性变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驱 保形 密闭取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段塞法聚合物不可入孔隙体积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雄军 蒋官澄 +3 位作者 王晓军 罗少杰 马英敏 张弘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7-162,共6页
聚合物不可人孔隙体积直接决定聚合物驱的波及系数,影响聚合物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动性。采用单段塞法评价了岩心渗透率、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浓度、注入速度、温度、矿化度等因素对不可人孔隙体积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聚合物不可人孔隙体积直接决定聚合物驱的波及系数,影响聚合物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动性。采用单段塞法评价了岩心渗透率、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浓度、注入速度、温度、矿化度等因素对不可人孔隙体积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渗透率越高,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分子可进入的孔隙体积分数增加,不可入孔隙体积分数越小;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平均分子链尺寸越大,分子线团能进入的孔隙体积分数越小,不可入孔隙体积分数越大;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质量浓度越高,分子线团互相缠绕、重叠,流动速度减缓,在大孔隙中的吸附滞留量增加,地层残留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通过调剖作用使后续更多分子流入微小孔隙,不可入孔隙体积分数越小;随注入速度增大,注采压差增加,分子线团越容易流人相对狭小的孔隙中,不可人孔隙体积分数减小;随温度升高,分子内能增加,分子链卷曲更加厉害,且溶剂化作用减弱,水膜厚度减小,分子线团的体积变小,不可入孔隙体积分数减小;随矿化度增加,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分子链会更加卷曲,不可人孔隙体积分数减小。聚合物不可入孔隙体积不但存在,而且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段塞法 不可入孔隙体积 聚合物 渗透率 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递矩阵法的高压气井生产管柱固有频率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樊洪海 杨行 +4 位作者 彭齐 王宇 赖敏斌 马光曦 邓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4-89,共6页
通过分析油田气井内高压、高速天然气流动诱发的生产管柱振动,建立了考虑天然气流速、压力、管柱轴向力以及重力的高压气井生产管柱面内振动八方程模型。使用传递矩阵法,系统分析了天然气流动效应和管柱轴向力对管柱固有频率的影响;并... 通过分析油田气井内高压、高速天然气流动诱发的生产管柱振动,建立了考虑天然气流速、压力、管柱轴向力以及重力的高压气井生产管柱面内振动八方程模型。使用传递矩阵法,系统分析了天然气流动效应和管柱轴向力对管柱固有频率的影响;并求解生产管柱以及弯曲管柱面内振动的固有频率;同时建立了一种近似计算重力管柱固有频率的新方法。通过实例研究表明,随着天然气流速、压力、管柱轴向力等参数的增大,生产管柱固有频率逐渐减小,直至失稳。天然气压力、管柱轴向力以及重力对系统固有频率影响较大;而实际开采过程中天然气流速对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较小;弯曲管柱前两阶固有频率随流速增大出现耦合模态颤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气井 生产管柱 传递矩阵法 固有频率 流动效应 重力 弯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特低渗储层水锁损害定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23
15
作者 蒋官澄 王晓军 +3 位作者 关键 李建成 杨鹏 郭林昊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3,共5页
在低渗特低渗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储层损害严重,其中水锁损害是主要损害之一,因此建立准确、快速定量预测水锁损害程度的数学模型,对高效开发低渗透油田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的水锁损害预测模型不能准确反映储层损害实质,... 在低渗特低渗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储层损害严重,其中水锁损害是主要损害之一,因此建立准确、快速定量预测水锁损害程度的数学模型,对高效开发低渗透油田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的水锁损害预测模型不能准确反映储层损害实质,预测精度较低。将常规线性回归模型转变为非线性回归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各损害因素与损害程度间的关系;采用逐步回归法选择回归因子,建立了新的水锁损害定量预测模型,并对新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新建立的水锁损害定量预测模型预测结果准确性高,15组验证样本的预测准确率均大于80%,平均预测准确率为91.69%,可为油气层保护和储层解堵措施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集层水锁损害定量预测非线性回归逐步回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钻井电控式扭矩离合控制工具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涛 效世杰 +4 位作者 白冬青 石林 焦杨 刘平全 吕楠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48,共6页
旋转导向工具由于尺寸大,在钻井过程中井壁不稳定时容易发生卡钻、埋钻等复杂故障,处理难度大,现场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针对这种情况,文章研究了一种适用于定向钻进过程中的电控式扭矩离合控制工具。该工具在定向过程中可以将下部钻具与... 旋转导向工具由于尺寸大,在钻井过程中井壁不稳定时容易发生卡钻、埋钻等复杂故障,处理难度大,现场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针对这种情况,文章研究了一种适用于定向钻进过程中的电控式扭矩离合控制工具。该工具在定向过程中可以将下部钻具与上部钻具的扭矩进行分离,实现上部钻具随钻盘低转速旋转送钻,下部钻具与螺杆工具配合滑动定向钻进。该工具由两部分组成:地面信号下传单元和井下信号接收及离合控制单元。井下信号接收及离合控制单元安放在近钻头位置,地面信号下传单元通过钻井液将信号传递到井下,离合控制单元接收指令后,用电液控制方式执行钻柱扭矩分离与结合动作。该工具使用的关键点是安放位置和反扭矩的控制,通过对下部钻具摩阻扭矩的分析,运用Landmark软件计算工具安放位置,抗反扭矩工具可抵抗并吸收螺杆钻具的反扭矩。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可有效缓解托压,降摩减阻,稳定工具面,提高钻压传递效率,较大幅度提高机械钻速,实现低成本代替旋转导向工具,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钻进 近全程旋转控制 电控式 离合控制单元 缓解托压 降摩减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温保压保形取心工具优化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西贵 邹德永 +2 位作者 杨立文 孙少亮 苏洋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9-114,共6页
在精细评价非常规油气的赋存特点及制定高效合理的开发方案时,需要计算接近原始地层的含气量、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基础数据,为此,开发了保温保压保形取心技术。该技术优化了大通径球阀结构,使其取心直径和密封能力同步得到了提升,且球阀... 在精细评价非常规油气的赋存特点及制定高效合理的开发方案时,需要计算接近原始地层的含气量、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基础数据,为此,开发了保温保压保形取心技术。该技术优化了大通径球阀结构,使其取心直径和密封能力同步得到了提升,且球阀整体结构更加稳定;优化形成了气液补偿总成系统,可消除氮气补偿总成释放的氮气对岩心含气量测定的影响;优选的二氧化硅气凝胶保温材料与常规真空保温内筒相比,在保温性能、工艺加工及后期维护方面更具有优势。保压保温保形取心工具可在煤层气井和页岩气井的水平段进行保压取心作业,取心收获率均超过95%,地面保压率均达到85%以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型取心工具现场施工工艺完善,保压、保气效果良好,可为深层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保温 保压 保形 取心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井强化封堵全油基钻井液体系——以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威远区块为例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晓军 白冬青 +5 位作者 孙云超 李晨光 鲁政权 景烨琦 刘畅 蒋立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114,共8页
为了破解四川盆地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威远区块钻井过程中井壁失稳引起的复杂事故频发难题,在分析测定该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的矿物组成、孔缝构造、表面润湿性和岩样吸液率的基础上,分析了井壁失稳的机理,通过对基础配方... 为了破解四川盆地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威远区块钻井过程中井壁失稳引起的复杂事故频发难题,在分析测定该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的矿物组成、孔缝构造、表面润湿性和岩样吸液率的基础上,分析了井壁失稳的机理,通过对基础配方的深度优化,以及多种类、多级配复合封堵剂的优选,形成了一套密度介于1.80~2.40 g/cm3、抗温150℃以上的强化封堵全油基钻井液体系。室内性能评价结果表明:①该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高温高压流变性、沉降稳定性和电稳定性;②该钻井液体系抗污染能力较强,在含页岩岩屑20%、含水10%时的综合性能依然保持稳定;③对龙马溪组页岩岩屑的一次回收率和二次回收率分别为100.00%和99.98%;④添加封堵剂的全油基钻井液能有效地封堵400 mD渗滤砂盘、快速地阻缓流体压力在页岩内部的传递,具有更好的井壁稳定效果。结论认为,该钻井液体系能够满足该区页岩气钻井施工的技术需求,为降低复杂事故发生率、提高页岩气资源开发效率提供了技术思路和解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威远区块 早志留世 页岩气 井壁稳定 硬脆性页岩 微纳米孔缝 封堵剂 全油基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油基钻井液在油页岩地层钻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钱志伟 吴娇阳 +3 位作者 李建成 洪伟 马俊 匡绪兵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0-174,共5页
SP-1井是以油页岩和泥质白云岩互层为目的层的辽河油田第一口预探水平井。由于油页岩地层的特殊性,解决井壁失稳现象严重、油层段轨迹控制难、钻井时效低问题是钻井工程的重点。通过处理剂研发,形成了适用于SP-1井的抗温150℃、密度为1.... SP-1井是以油页岩和泥质白云岩互层为目的层的辽河油田第一口预探水平井。由于油页岩地层的特殊性,解决井壁失稳现象严重、油层段轨迹控制难、钻井时效低问题是钻井工程的重点。通过处理剂研发,形成了适用于SP-1井的抗温150℃、密度为1.55 g/cm^3的全油基钻井液体系。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全油基钻井液体系的综合性能优良,具有良好的流变性、抑制性、封堵性、抗污染性、润滑性及高温稳定性,能够有效控制油页岩水化膨胀,解决井壁失稳的难题。与同类型井相比,机械钻速提高1.6倍,生产时效提高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油基钻井液 抑制性 封堵性 现场应用 SP-1井 油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温抗盐无固相微泡沫钻井液研制与现场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晓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64,共7页
为降低钻井过程中的储层损害,解决微泡沫钻井液抗温抗盐性能不足、稳泡效果差的问题,合成了微泡沫发泡剂LF-2和稳泡剂HMC-1,优选了增黏剂和降滤失剂,配制了抗温抗盐无固相微泡沫钻井液。室内性能评价表明,该钻井液的岩屑回收率达88.7%,4... 为降低钻井过程中的储层损害,解决微泡沫钻井液抗温抗盐性能不足、稳泡效果差的问题,合成了微泡沫发泡剂LF-2和稳泡剂HMC-1,优选了增黏剂和降滤失剂,配制了抗温抗盐无固相微泡沫钻井液。室内性能评价表明,该钻井液的岩屑回收率达88.7%,40/80目砂石漏层中30 min漏失量仅1.8 mL,岩心渗透率恢复率88.87%。抗温抗盐无固相微泡沫钻井液在茨120井欠平衡井段的应用结果表明,其性能稳定易调整,平均机械钻速达4.41m/h,平均井径扩大率仅为3.97%,欠平衡钻进效果明显,全烃值最高100%,并多次点火成功。研究表明,抗温抗盐无固相微泡沫钻井液体系抗温、抗盐能力强,储层保护效果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平衡钻井 发泡剂 稳泡剂 泡沫钻井液 现场应用 茨120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