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渝地区“三高”气田超深井固井隔离液应用实践 被引量:12
1
作者 马勇 刘伟 +5 位作者 唐庚 张洪印 谢明华 周剑 高德伟 李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79,共3页
钻井液和水泥浆的理化性质存在本质差异,超深井固井作业时,二者极易发生化学污染,不但影响顶替效率,而且危及固井施工安全,这在"三高"(高压、高含硫、高危)气田超深井固井作业中尤为突出。为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超深井固... 钻井液和水泥浆的理化性质存在本质差异,超深井固井作业时,二者极易发生化学污染,不但影响顶替效率,而且危及固井施工安全,这在"三高"(高压、高含硫、高危)气田超深井固井作业中尤为突出。为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超深井固井隔离液的设计原则和配制工艺,并对相容性实验以及现场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总结,现场固井实践认为:①隔离液的使用是保障"三高"气田超深井固井作业安全和提高顶替效率的重要举措;②应对隔离液的沉降稳定性与钻井液、水泥浆的化学兼容性予以充分重视,确保隔离液不沉降,对水泥浆的稠化时间无不良影响,防止发生井下复杂情况;③前后隔离液防污染技术可有效防止尾管固井工程事故的发生。隔离液的正确使用可有效地防止化学污染、保证固井作业安全和提高顶替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高含硫高危气田 超深井 固井 隔离液 沉降稳定性 化学兼容性 污染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页岩气水平井造斜-水平段“一趟钻”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恒林 付利 +5 位作者 张弼弛 王元 张恒 陈刚 王双威 林博阳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151,共10页
四川盆地储层埋深大于3500 m的页岩气的地质条件复杂,钻井工程面临井底温度与溢漏风险高等挑战,水平井在造斜-水平段实现“一趟钻”的比例低,导致钻井周期长、工程成本高。文章系统总结了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实现“一趟钻”所面临的难点... 四川盆地储层埋深大于3500 m的页岩气的地质条件复杂,钻井工程面临井底温度与溢漏风险高等挑战,水平井在造斜-水平段实现“一趟钻”的比例低,导致钻井周期长、工程成本高。文章系统总结了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实现“一趟钻”所面临的难点和挑战,详细分析了复杂地质构造、目的层温度、地层压力和钻井液性能等影响因素,从井眼轨迹、井底温度控制等方面总结了该地区“一趟钻”关键技术进展与应用成效,并在此基础上,从地质、井身结构、钻井液和工具装备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了钻井液密度与ECD精细管控、井筒传热与相变降温材料研究、试验“瘦身井”钻井技术等攻关方向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深层页岩气 水平井 一趟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密闭分离系统流程方案及装备配套 被引量:9
3
作者 张保贵 韩烈祥 +5 位作者 羡维伟 沈祥东 郑潇潇 石庆 张洪印 柳世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76,共4页
为解决开式钻井液循环分离系统不能满足在含硫地层实施欠平衡钻井作业要求而研制的钻井液密闭分离系统(密闭系统)是在含硫地层实施欠平衡钻井作业所必配的地面系统,也是在环境敏感地区进行欠平衡钻井或常规钻井避免环境伤害的重要装备... 为解决开式钻井液循环分离系统不能满足在含硫地层实施欠平衡钻井作业要求而研制的钻井液密闭分离系统(密闭系统)是在含硫地层实施欠平衡钻井作业所必配的地面系统,也是在环境敏感地区进行欠平衡钻井或常规钻井避免环境伤害的重要装备。在对国外密闭系统配置方式和流程原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两步分离"式密闭系统流程方案,即从井内返出的含有硫化氢的钻井液首先通过密闭分离装置将油、气以及大颗粒的岩屑清除,同时向密闭分离装置中注入除硫剂,以确保硫化氢清除干净;然后再将经分离后不含硫化氢的钻井液,排入常规固控系统以维护和调节钻井液性能,再由钻井泵泵入井内进行循环。并制订了井内返出钻井液中硫化氢含量突然升高时的处理措施;阐述了"两步分离"式流程方案所需的四相分离器、钻井液缓冲罐、真空除气器、密闭式带压取样装置、密闭式岩屑存储装置等配套装备的结构原理和研究现状,为国内钻井液密闭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系统 含硫化氢地层 欠平衡钻井 井场污染 四相分离器 H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水驱油藏水侵量和经济可采储量的新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唐林 赵长虹 +2 位作者 王丽 杨公渠 高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86,116,共3页
为了更加准确、简便地预测水驱油藏水侵量和经济可呆储量,通过对其计算方法的研究,基于张金庆水驱特征曲线和Welge方程,结合实际生产动态资料,利用经济极限产量推导出油水渗流特征及经济可采储量与经济极限含水率的关系式,再结合水侵量... 为了更加准确、简便地预测水驱油藏水侵量和经济可呆储量,通过对其计算方法的研究,基于张金庆水驱特征曲线和Welge方程,结合实际生产动态资料,利用经济极限产量推导出油水渗流特征及经济可采储量与经济极限含水率的关系式,再结合水侵量的物质平衡原理,确立计算水驱油藏水侵量和经济可采储量的新方法.不同综合含水率阶段的水侵量变化规律表明:水驱油藏的综合含水率越大,水侵量越大;当综合含水率小于60%时,水侵量随综合含水率呈线性增长;当综合含水率为60%~80%时,水侵量增幅变大;当综合含水率大于80%时,水侵量随综合含水率呈“上翘”式增长,水驱油藏水淹程度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藏 水侵量 经济可采储量 水驱特征曲线 经济极限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