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稠油水平井分段完井分段注汽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罗欢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2年第11期53-57,共5页
辽河油田是全国最大的稠油生产基地,自“九五”以来,利用水平井热采技术开发稠油、超稠油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油区热采水平井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水平段动用不均、过早见汽/水的开发矛盾凸显,稳产压力巨大。据统计:85%以上的水平井1/3~1/... 辽河油田是全国最大的稠油生产基地,自“九五”以来,利用水平井热采技术开发稠油、超稠油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油区热采水平井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水平段动用不均、过早见汽/水的开发矛盾凸显,稳产压力巨大。据统计:85%以上的水平井1/3~1/2的水平段存在动用不均的现象,严重影响采收率和开发效益。为此,通过聚类分析方法、油藏数值模拟、优化设计软件等建立油藏稠油水平井分段完井分段注汽优化方案,实现油藏各段注汽量、采油量的优化分配,达到最优注采效果。通过水平井分段完井工艺研究,以及耐高温管外封隔器及配套热力扶正器等关键工具的研制,形成了稠油热采水平井分段完井分段注汽技术。研究结果在辽河油田金海采油厂等累计应用50井次,水平段均匀动用程度明显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水平井 分段完井 分段注汽 均匀动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气油比井合理套压研究新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侯明明 欧阳伟 +2 位作者 孙丹 胡晓东 胡文庭 《复杂油气藏》 2011年第4期68-70,79,共4页
高气油比抽油机井在生产过程中,套压的大小影响着油井的生产,套压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油井产生不利影响,出现产油量偏少或者含水率上升过快,影响油井的最终采收率。由于套压与油气比、含水率等存在线性关系,故可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理论... 高气油比抽油机井在生产过程中,套压的大小影响着油井的生产,套压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油井产生不利影响,出现产油量偏少或者含水率上升过快,影响油井的最终采收率。由于套压与油气比、含水率等存在线性关系,故可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理论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同时根据套压与产油量的关系,而产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套压变化导致抽油泵泵效发生变化,故运用数据的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可得到套压与泵效的近似关系,从而通过控制套压来改变泵效,控制产液量。通过试验,显示该方法简单易行,现场应用效果良好,能够为油井的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套压 数学模型 气油比 曲线拟合 泵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VDA变黏酸的室内合成与性能研究
3
作者 陈书明 刘敏 +2 位作者 胡君城 张俊 白波 《河南科技》 2012年第1期70-71,共2页
酸化、酸压是油气井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酸化施工中,按要求铺置酸液是最困难的技术之一。但是对于裂缝型低渗透碳酸岩盐储层、长裸眼段水平井、边底水油藏开发的水平井而言,这类储层非均质性强,酸液会优先处理高渗透层,难以进入低渗... 酸化、酸压是油气井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酸化施工中,按要求铺置酸液是最困难的技术之一。但是对于裂缝型低渗透碳酸岩盐储层、长裸眼段水平井、边底水油藏开发的水平井而言,这类储层非均质性强,酸液会优先处理高渗透层,难以进入低渗透层,无法实现均匀酸化,常规酸液体系难以满足改造的需要。黏弹性表面活性剂是一种无聚合物体系,具有无残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合成 储层非均质性 性能 酸化施工 酸液体系 低渗透层 聚合物体系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工厂化作业钻井液关键技术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鹏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5,共6页
井工厂化作业技术是一种降低非常规油气藏开发作业成本的关键技术。钻井液技术是井工厂化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调研井工厂化作业钻井液技术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钻井液体系、施工工艺、设备配置等方面阐述了井工厂化作业钻井液与... 井工厂化作业技术是一种降低非常规油气藏开发作业成本的关键技术。钻井液技术是井工厂化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调研井工厂化作业钻井液技术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钻井液体系、施工工艺、设备配置等方面阐述了井工厂化作业钻井液与常规钻井液的差异,总结出井工厂化钻井液施工工艺过程及特点、相关配套设备及要求、井工厂化钻井液体系特点、无害化处理及回收再利用等技术优势。采用井工厂化作业模式可降低钻井液综合成本,提高钻井效率、缩短钻井周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降本增效的重要支撑。分析指出井工厂化作业钻井液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井工厂化钻井液配套工艺技术研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流水线式施工模式,以满足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井工厂化技术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藏 井工厂化 钻井液 废弃物处理 回收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循环钻井技术装备与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微 李英明 +2 位作者 王佳露 李彬 曾艳春 《中外能源》 CAS 2011年第8期44-47,共4页
为解决常规钻井在上扣、卸扣时因停止/开始泥浆循环,环空中当量泥浆密度波动较大带来的一系列井下问题,国外开展了连续循环钻井技术研究。所谓连续循环钻井技术,是指在钻井过程中,起下钻接卸单根时,可以不停泵而保持井眼处于连续循环状... 为解决常规钻井在上扣、卸扣时因停止/开始泥浆循环,环空中当量泥浆密度波动较大带来的一系列井下问题,国外开展了连续循环钻井技术研究。所谓连续循环钻井技术,是指在钻井过程中,起下钻接卸单根时,可以不停泵而保持井眼处于连续循环状态的技术。该技术可有效克服因开/停泵造成的井下压力波动,减少因压力波动造成的井下复杂情况及事故,尤其适用于压力敏感井、长水平段水平井、大位移井、深水井、欠平衡井和窄密度窗口井。目前,实现连续循环钻井有两种途径,即采用连续循环钻井系统和连续循环短节技术。连续循环钻井系统采用顶部驱动,利用三重闸板连接器内闸板和旁路管汇的合理开合,保持泥浆不间断流动。连续循环短节技术的研究略晚于连续循环系统,该技术包括二位三通阀短节及快速接头,三通阀短节预先连接在需要连续循环井段的立柱上端,通过转换连接在钻柱中三通阀短节的进液方向,同时配合以旁路循环管线上快速接头与阀短节上侧口的插拔,实现钻井液的连续循环。该工具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已广泛应用于长水平段水平井、大位移井及高温高压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循环 钻井 泥浆 上卸扣 短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制氮技术在油田矿厂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捷 王天泽 《石化技术》 CAS 2015年第8期137-138,共2页
近些年随着膜制氮技术的发明与推广,大大提高了氮气在油田矿厂中的应用范围,氮气充分发挥了作为气体介质的许多优点,在提高采收率、钻井、洗井等方面的应用获得很好的效果,本文对氮气在油田中的应用进行了概括和分析。
关键词 膜制氮 隔热 提高采收率 氮气钻井 洗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管开窗工艺技术在辽河油田侧钻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龚建凯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124,共4页
套管开窗是实施侧钻井施工的关键技术,常规套管开窗工艺通过转盘驱动普通钻杆及铣锥来实现,但在连续管套管开窗施工中,由于连续管不能旋转,无法采用常规斜向器及工具进行定向坐封及开窗作业。针对该技术难题,通过对连续管连接器、分体... 套管开窗是实施侧钻井施工的关键技术,常规套管开窗工艺通过转盘驱动普通钻杆及铣锥来实现,但在连续管套管开窗施工中,由于连续管不能旋转,无法采用常规斜向器及工具进行定向坐封及开窗作业。针对该技术难题,通过对连续管连接器、分体式斜向器、陀螺测量工具、开窗螺杆、开窗铣锥等井下工具及配套工艺进行分析研究,形成了连续管套管开窗工艺技术。文章对小井眼连续管开窗工具及工艺进行了介绍,并举例分析了一口139.7 mm小井眼连续管侧钻开窗实例,最后根据现场使用效果,对目前现用工具及工艺技术提出了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钻井 连续管 套管开窗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白油基油包水钻井液体系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建成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88,11,共4页
为了满足深井、超深井、页岩气井等复杂结构井的钻井要求,优选了油基钻井液用处理剂,确定了新型白油基油包水钻井液体系配方,并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钻井液体系的性能。通过研究各主要处理剂加量对油包水钻井液体系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各组... 为了满足深井、超深井、页岩气井等复杂结构井的钻井要求,优选了油基钻井液用处理剂,确定了新型白油基油包水钻井液体系配方,并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钻井液体系的性能。通过研究各主要处理剂加量对油包水钻井液体系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各组分的加量,研制的不同密度不同油水比的油包水钻井液均有良好的基本性能。室内实验评价结果表明,研制的白油基油包水钻井液沉降稳定性较强,抗温可达220℃,密度在0.95~2.2g/cm3可调,抑制性能强,抗伤害和润滑性能较好,储集层保护效果好,具有泥页岩水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水 钻井液 高温稳定性 井壁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压密闭取心技术在延页27井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罗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3-114,共2页
页岩气藏是一种非常规气藏,约50%的页岩气以游离相态存在于裂缝、孔隙及其它储集空间,其他约50%以吸附状态存在于干酪根、黏土颗粒及孔隙表面,常规取心过程中,游离气体全部逃逸,吸附气体部分解析,储量计算精度低,严重影响其开采方案的... 页岩气藏是一种非常规气藏,约50%的页岩气以游离相态存在于裂缝、孔隙及其它储集空间,其他约50%以吸附状态存在于干酪根、黏土颗粒及孔隙表面,常规取心过程中,游离气体全部逃逸,吸附气体部分解析,储量计算精度低,严重影响其开采方案的制定。运用保压密闭取心可以在起钻过程中阻止游离状态的页岩气从岩心中逃逸出来,减缓吸附气的解析过程,提升页岩气储量计算的精度。延页27井是国内首次进行保压密闭取心的页岩气井,该井取心4筒,进尺20.92 m,心长20.06 m,收获率95.89%,保压成功3筒,保压率80%。该井的实施为进一步在页岩气、致密气中推广应用保压密闭取心技术提供了经验和指导,对提升页岩气、致密气藏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压密闭取心 页岩气 取心工具 延页27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密度全白油基钻井液体系室内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远文 杨鹏 +4 位作者 李建成 鞠红波 洪伟 王晓军 鲁政权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90,共3页
为了满足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及复杂深井的钻井要求,研制了高温高密度油基钻井液用有机褐煤降滤失剂,研发了高温高密度全白油基钻井液体系。研制的有机褐煤降滤失剂降滤失性能优良,抗温可达200℃。通过确定各主要处理荆的加量,研制... 为了满足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及复杂深井的钻井要求,研制了高温高密度油基钻井液用有机褐煤降滤失剂,研发了高温高密度全白油基钻井液体系。研制的有机褐煤降滤失剂降滤失性能优良,抗温可达200℃。通过确定各主要处理荆的加量,研制了抗高温高密度的全白油基钻井液体系。实验评价表明,研制的高温高密度全白油基钻井液抗温最高可达220℃,密度最高达2.4 g/cm^3,具有沉降稳定性较强、滤失量低、储集层保护效果好,抗污染性能较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高密度 全白油基 钻井液 降滤失剂 井壁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形取心技术在苏丹六区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少亮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8年第3期103-105,共3页
针对苏丹六区油层蕴藏条件及地层疏松、埋藏深度浅、井斜大、取心困难等问题,通过运用辽河工程院自主研制的保形取心工具、优化取心工艺技术措施,很好地解决了该地区疏松地层取心收获率低等问题。通过近年来9口井的取心实践,证明了该项... 针对苏丹六区油层蕴藏条件及地层疏松、埋藏深度浅、井斜大、取心困难等问题,通过运用辽河工程院自主研制的保形取心工具、优化取心工艺技术措施,很好地解决了该地区疏松地层取心收获率低等问题。通过近年来9口井的取心实践,证明了该项取心技术能显著提高苏丹六区松散地层取心质量,并对指导苏丹其它区块同类油田大斜度井、松散地层取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详细介绍了该区块取心难点,保形取心的技术特点,取心工艺技术措施及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形取心 取心收获率 苏丹六区 松散地层 大斜度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油管液氮排液技术在苏10-30-38H井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伍晓妮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2期102-104,共3页
苏里格气田苏10区块为典型低渗、低压、低丰度、低产的岩性气藏,针对苏里格气田苏10-30-38H井排液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应用连续油管液氮排液技术,并对连续油管类型、液氮注入排量、排液方法、连续油管下入深度、液氮用量等工艺参数进行了... 苏里格气田苏10区块为典型低渗、低压、低丰度、低产的岩性气藏,针对苏里格气田苏10-30-38H井排液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应用连续油管液氮排液技术,并对连续油管类型、液氮注入排量、排液方法、连续油管下入深度、液氮用量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排液效果。该工艺排液速度快,施工安全,可为低渗气藏水平井试气及生产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连续油管 液氮排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返排精细酸化技术在临南洼陷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蕾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9年第4期104-106,110,共4页
临南洼陷低渗透砂岩储层经工艺改造后油水井酸化解堵无效或不理想,返排出来的酸液较难处理,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以组成油层架构的岩石矿物研究为基础,研发溶除黏土矿物和胶结物的特种酸,配套超分子耐高温缓蚀剂及不返排工艺设计,并兼... 临南洼陷低渗透砂岩储层经工艺改造后油水井酸化解堵无效或不理想,返排出来的酸液较难处理,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以组成油层架构的岩石矿物研究为基础,研发溶除黏土矿物和胶结物的特种酸,配套超分子耐高温缓蚀剂及不返排工艺设计,并兼顾溶蚀外部机械杂质,为临南洼陷南部的油井解堵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无返排酸化工艺技术方案。现场应用表明,选择超分子缓蚀阻垢剂,在金属表面形成优于纳米膜的超分子膜,缓蚀和阻垢的效果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南洼陷 无返排酸 多敏 低渗 精细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堵水剂加CO2控水增油技术在冀东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远飞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3年第1期125-127,共3页
堵水剂加CO2控水增油技术把堵水剂与CO2有机结合注入油藏,具有三重堵水效果,即远端宏观堵水、微观控水、增粘阻水,堵水效果更明显,另外,CO2溶于稠油后,原油粘度降低,更易于原油流向井筒。该技术在冀东油田现场应用表明,其不但... 堵水剂加CO2控水增油技术把堵水剂与CO2有机结合注入油藏,具有三重堵水效果,即远端宏观堵水、微观控水、增粘阻水,堵水效果更明显,另外,CO2溶于稠油后,原油粘度降低,更易于原油流向井筒。该技术在冀东油田现场应用表明,其不但能够解决油井出水问题,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油井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剂 CO2 控水增油 冀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压后诊断与产能预测简化方法研究与应用
15
作者 任起锋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9年第2期91-93,共3页
压裂是改造苏里格气田"三低"储层渗流能力并提高产能的有效手段,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在不进行常规测试的前提下,对压裂、试气效果进行评价及产能预测,为气井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气井压裂后的放喷排液数据及返排曲线对压裂... 压裂是改造苏里格气田"三低"储层渗流能力并提高产能的有效手段,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在不进行常规测试的前提下,对压裂、试气效果进行评价及产能预测,为气井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气井压裂后的放喷排液数据及返排曲线对压裂效果进行诊断和分析,通过与压后生产参数类比分析,在不进行气井试井的情况下,预测气井产能,建立苏里格气田简化试气产能评价方法。简化的压裂后诊断和产能预测方法在苏里格气田开发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方法 压裂 压后诊断 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尔兰克莱尔盆地Ross Sandstone组深水浊积岩露头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磊夫 吴陈君 +2 位作者 苏洋 郭艳军 王红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分析方法,通过对爱尔兰西海岸Ross Sandstone组深水浊积朵叶体露头的详细研究,基于侧向稳定展布的泥岩段、沉积构造与岩相组合、砂岩融合的程度以及沉积物的样式与厚度4个方面,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分析方法,通过对爱尔兰西海岸Ross Sandstone组深水浊积朵叶体露头的详细研究,基于侧向稳定展布的泥岩段、沉积构造与岩相组合、砂岩融合的程度以及沉积物的样式与厚度4个方面,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探讨了深水浊积朵叶体的沉积模式及不同层次基准面旋回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富含有机质与棱菊石化石的远洋泥岩是长期基准面旋回的界面。在长期旋回内,侧向展布数千米至数万米的薄层泥岩夹粉砂岩是中期基准面旋回的界面。每一个中期旋回都由数个相互叠置的向上变厚旋回组成,单个向上变厚旋回通常由底部薄层泥岩夹粉砂岩开始,往上逐渐转变为厚层的无构造砂岩;其厚度通常为0.5~7 m,并可稳定延伸数百米至数千米,反映了朵叶体的持续前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向上变厚旋回 沉积模式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深水浊积朵叶体 克莱尔盆地 爱尔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AOPS/木质素磺酸接枝共聚物降滤失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平全 宫璇 +3 位作者 崔彦 冯俊雄 褚奇 匡续兵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108-111,146,共5页
合成一种抗高温木质素磺酸接枝共聚物降滤失剂。以该接枝共聚物对常温中压滤失量的影响为考察依据,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其合成条件。利用旋转黏度计、失水仪为评价工具,评价该接枝共聚物产品在不同基浆中的流变性能、降滤失性能及抑制性。
关键词 钻井液 降滤失剂 磺酸接枝共聚物 流变性 抑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3型油基钻井液增黏剂的合成及其流变性能测试 被引量:4
18
作者 米远祝 罗跃 +2 位作者 李建成 柳颖 王丽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9-162,共4页
以高级脂肪酸、二乙烯三氨为主要原料、浓H2SO4为催化剂,利用缩合法得到浅黄色片状或颗粒状的增黏剂。测试了增黏剂在三种体系,即5号白油、5号白油+有机土体系以及全油基钻井液体系中的流变性能,考察了增黏剂加量、钻井液密度对全油基... 以高级脂肪酸、二乙烯三氨为主要原料、浓H2SO4为催化剂,利用缩合法得到浅黄色片状或颗粒状的增黏剂。测试了增黏剂在三种体系,即5号白油、5号白油+有机土体系以及全油基钻井液体系中的流变性能,考察了增黏剂加量、钻井液密度对全油基钻井液流变性能的影响。全油基钻井液配方为:5号白油、3.0%有机土、2.0%降失水剂A、2.0%降失水剂B、0.5%CaO、3.0%超细重质CaCO3、0~180%重晶石、0.2%润湿剂、0~2.0%自制增黏剂。结果表明,在不同体系中加入1.0%VIS-3型增黏剂后,热滚前后均能较好成胶,体系未出现分层和沉淀。该增黏剂在三种体系中均有较好的增黏效果。当增黏剂的加量由0增至2.0%时,全油基钻井液热滚前的φ3(黏度计3转下的读数)由2增至27,静切力(Gel,Pa)由2/2增至26/27,塑性黏度(PV)由58降至28 mPa·s,动切力(YP)由3.5增至20 Pa,API滤失量由5降至3 mL;150℃热滚16 h后的φ3由2增至21,Gel由4/5增至22/25,PV由59降至24 mPa·s,YP由3.5增至21 Pa,API滤失量由4降至2 mL。当含1.0%VIS-3型增黏剂的全油基钻井液密度由0.9×103增至2.0×103kg/m3时,老化前的φ3由2增至10,Gel由2/3增至10/11;老化后的φ3由2增至7,Gel由2/3增至9/11。钻井液密度增加,增黏剂对全油基钻井液的增黏作用增强。钻井液密度相同时,老化后的φ3和Gel略有降低。钻井液密度对PV和YP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总体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黏剂 油基钻井液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密度油包水乳化钻井液沉降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亚 龙芝辉 +3 位作者 杨鹏 李建成 张仕峰 濮兰天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46-50,共5页
为了解决高温下油基钻井液沉降稳定性的技术难题,对研制的抗温可达220℃,密度可调至2.2 gcm3的高温高密度油包水钻井液配方进行了室内实验评价,分析各组分加量对整体配方沉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配方具有较强的沉降稳定性。随着... 为了解决高温下油基钻井液沉降稳定性的技术难题,对研制的抗温可达220℃,密度可调至2.2 gcm3的高温高密度油包水钻井液配方进行了室内实验评价,分析各组分加量对整体配方沉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配方具有较强的沉降稳定性。随着有机土加量的增加,体系稳定性逐渐增强,建议有机土加量为2%~3%;提切剂加量为1%~2%的体系具有良好的沉降稳定性;体系随着乳化剂加量的增加,钻井液的表观黏度和动切力下降,破乳电压增高,乳化稳定性、沉降稳定性增强;润湿剂加量为1%~2%时整个体系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密度 油包水钻井液 沉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反相乳液合成及其絮凝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颜学敏 匡绪兵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23-327,共5页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为原料,白油为连续相,反相乳液聚合制备了DMDAAC-AM二元共聚物乳液,研究了HBL值、油水体积比及乳化剂用量对乳化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HBL值为4.5,油水比为1.5∶1,乳化剂含量为7%的最佳乳液体系配方...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为原料,白油为连续相,反相乳液聚合制备了DMDAAC-AM二元共聚物乳液,研究了HBL值、油水体积比及乳化剂用量对乳化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HBL值为4.5,油水比为1.5∶1,乳化剂含量为7%的最佳乳液体系配方。研究了单体浓度、阳离子度、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聚合物乳液特性粘度的影响。较佳的制备条件为:单体浓度为30%,阳离子度为30%,引发温度为50℃,引发剂用量为0.5%。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对共聚物进行了油田污水絮凝性能评价,单独使用时浊度的去除率为89.37%,COD去除率为89.76%,与聚合氯化铝复配使用时浊度去除率提高到95.28%,COD去除率提高到92.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 反相乳液聚合 油田污水 絮凝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