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盆地番禺天然气区东南缘坡折带韩江组中段沉积层序与岩性地层圈闭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冉怀江 林畅松 +4 位作者 代一丁 秦成岗 吴伟 张俞 乔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1-1087,共7页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在珠江口盆地番禺天然气区东南缘陆架坡折带珠江组-韩江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的基础上,重点对韩江组中段SQhj2的沉积层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SQhj2层序可划分出低位、海侵及高位体系...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在珠江口盆地番禺天然气区东南缘陆架坡折带珠江组-韩江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的基础上,重点对韩江组中段SQhj2的沉积层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SQhj2层序可划分出低位、海侵及高位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依据地震、测井等特征可识别出明显的两期。在阐明层序结构和沉积体系域构成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SQhj2的沉积层序模式,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有利储集砂体和岩性地层圈闭分布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番禺天然气区 陆架坡折带 韩江组中段 沉积层序 岩性地层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丹穆格莱德盆地X区西斜坡AG组——Tendi组沉积体系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陶文芳 朱筱敏 +1 位作者 范乐元 陈贺贺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3期51-58,66,共9页
利用古生物、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了苏丹穆格莱德盆地X区西斜坡AG组—Tendi组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其演化。结果表明:受西部马特里格隆起南段物源的影响,苏丹穆格莱德盆地X区西斜坡早白垩世早期、晚白垩世和始新世表现为断陷湖盆沉积... 利用古生物、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了苏丹穆格莱德盆地X区西斜坡AG组—Tendi组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其演化。结果表明:受西部马特里格隆起南段物源的影响,苏丹穆格莱德盆地X区西斜坡早白垩世早期、晚白垩世和始新世表现为断陷湖盆沉积特征,自西向东依次发育三角洲与湖泊相沉积,早白垩世早期该区东部发育半深湖—深湖亚相沉积;早白垩世晚期、古新世和渐新世—上新世表现为坳陷湖盆沉积特征,河流沉积体系推进至该区西部,形成三角洲沉积体系,东部为滨浅湖亚相沉积。总之,穆格莱德盆地X区西斜坡沉积充填受区域构造活动影响,沉积演化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地震相 沉积体系 白垩系 穆格莱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南堡凹陷古近系东营组孢粉组合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英芳 姜均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5-213,共9页
冀东探区南堡凹陷北13井、北26井、北28井、高6井、高7井、高10井、高20井、高27井和高39井124个样品的孢粉资料显示南堡凹陷东营组为波形榆粉高含量孢粉组合。其裸子植物的松科花粉含量高,被子植物的榆粉属、栎粉属、胡桃粉属和桦科植... 冀东探区南堡凹陷北13井、北26井、北28井、高6井、高7井、高10井、高20井、高27井和高39井124个样品的孢粉资料显示南堡凹陷东营组为波形榆粉高含量孢粉组合。其裸子植物的松科花粉含量高,被子植物的榆粉属、栎粉属、胡桃粉属和桦科植物花粉丰富。该孢粉组合在东营组三段上亚段为波形榆粉(Ulmipollenites undulosus)-栎粉属(Quercoidites)亚组合;东营组二段为胡桃粉属(Juglanspollenites)-椴粉属(Tiliaepollenites)亚组合/松科(Pinaceae)-藜粉属(Chenopodipollis)亚组合,并详细分析东营组二段两个不同孢粉亚组合的形成原因;东营组一段为雪松粉属(Cedripi-tes)-云杉粉属(Piceapollis)亚组合。通过南堡凹陷与渤海湾盆地其他凹陷孢粉组合的对比,结果显示南堡凹陷与渤海湾盆地其他凹陷孢粉组合特征总体一致,然而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根据孢粉组合中主要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花粉的分布时限以及少量新近系繁盛分子的出现,判断南堡凹陷东营组的时代为渐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渐新世 东营组 南堡凹陷 冀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架坡折带识别及其对沉积层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冉怀江 林畅松 +4 位作者 代一丁 秦成岗 吴伟 张俞 乔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125-128,169+162,共4页
基于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上的珠江组—韩江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重点对韩江组中段SQhj2层序的层序、体系域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认识:①SQhj2层序可划分为低位、... 基于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上的珠江组—韩江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重点对韩江组中段SQhj2层序的层序、体系域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认识:①SQhj2层序可划分为低位、海侵及高位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可进一步划分为早期低位域和晚期低位域。②通过分析时间厚度图、连井对比剖面及下切水道等特征,确定了SQhj2层序陆架坡折线位于C井区东南,呈近北东向分布,断裂陆架坡折带对SQhj2沉积层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③SQhj2层序陆架坡折及其控制的低位域是有利砂体的分布区带,砂体向上倾方向上超于层序界面或不整合面,可与高位域的泥质层、上斜坡泥层相接,上覆为海侵期泥岩,具有较好的封盖条件,可形成上超不整合圈闭类型;坡折带下部的两期低位扇体与深海泥岩可构成最佳储盖组合,可形成良好的地层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番禺低隆起 陆架坡折带 韩江组中段 沉积层序 地层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lut盆地P地区白垩系Galhak组岩性圈闭识别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金博 常广发 +4 位作者 庞文珠 郭新文 刘美 范乐元 王国政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16,48,共9页
以Melut盆地P地区白垩系Galhak组为例,从井筒资料出发,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地震属性分析、波阻抗反演等地震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和储层建模技术,在确定Galhak组层序框架、沉积相和储层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现今及古构造特征,进... 以Melut盆地P地区白垩系Galhak组为例,从井筒资料出发,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地震属性分析、波阻抗反演等地震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和储层建模技术,在确定Galhak组层序框架、沉积相和储层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现今及古构造特征,进行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P地区白垩系Galhak组岩性油气藏发育在湖侵体系域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解剖了已发现的白垩系Galhak油气藏,确定岩性圈闭的成藏条件、主控因素为输导系统和局部泥岩盖层。由于近源优势,P地区白垩系Galhak组具有发育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地质条件,局部盖层发育的地区和剖面上反向正断层的上升盘为白垩系Galhak组岩性圈闭勘探的有利构造部位。Galhak-Ⅳ段是Galhak组岩性圈闭发育的最有利层段。Melut盆地岩性油气藏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ut盆地 Galhak组 岩性圈闭 勘探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海安凹陷阜三段优质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冉怀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48,57,共7页
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等方面探讨了苏北盆地海安凹陷阜三段优质储层的形成条件,为本区优质储层的分布预测及勘探方向的确定提供依据。研究认为:研究区阜三段储层性质明显受到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沉积作用是本区优质储... 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等方面探讨了苏北盆地海安凹陷阜三段优质储层的形成条件,为本区优质储层的分布预测及勘探方向的确定提供依据。研究认为:研究区阜三段储层性质明显受到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沉积作用是本区优质储层形成和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阜三段三角洲前缘砂体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物性最好,为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区。平面上储层性质主要表现为相控特点,并具有较好的规律性。成岩作用对优质储层的发育影响较大,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直接控制砂岩储集层的演化。构造作用对储层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构造古地貌对沉积砂体的控制及后期构造运动产生的构造断裂、裂缝对储层渗透性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储层 控制因素 阜三段 海安凹陷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安凹陷古近系沉积层序及对油气藏的控制 被引量:5
7
作者 冉怀江 司宝玲 +1 位作者 陈方鸿 范乐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5-802,844+681,共8页
通过岩心、测井、地震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本文对苏北盆地海安凹陷古近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以及沉积相识别,进而研究了层序沉积体系的分布配置关系,揭示了主要油气藏分布规律。研究认为,从古近系泰州组到三垛组的盆地断陷阶段,海安凹... 通过岩心、测井、地震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本文对苏北盆地海安凹陷古近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以及沉积相识别,进而研究了层序沉积体系的分布配置关系,揭示了主要油气藏分布规律。研究认为,从古近系泰州组到三垛组的盆地断陷阶段,海安凹陷经历了仪征、吴堡、真武和三垛等四次较大的构造抬升运动,形成了3个二级层序,在二级层序格架内可分为7个三级层序、17个体系域,其中主要的含油体系域包括SQ1-1低位体系域、SQ1-2低位体系域、SQ1-3高位体系域、SQ2-1湖侵体系域及SQ3-1低位体系域等;主要含油体系域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主要有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湖相等;层序地层格架内体系域的沉积特征及空间位置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有利生储盖配置:SQ1-1低位体系域生储盖组合、SQ1-2低位体系域生储盖组合、SQ1-3高位体系域生储盖组合、SQ2-1湖侵体系域生储盖组合、SQ3-1低位体系域生储盖组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安凹陷 古近系 层序地层 沉积相 体系域 生储盖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纳若尔油田南部石炭系碳酸盐岩储集层白云岩化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胜斌 盛寒 +1 位作者 金博 宋亚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4-248,共5页
滨里海盆地是世界上特大型碳酸盐岩含油气盆地之一,盆地东缘石炭系碳酸盐岩是扎纳若尔油田良好的油气储集层。根据测井、岩心资料经综合对比分析后认为,扎纳若尔油田南部KT-Ⅱ含油层系Д层发育白云岩,并对白云岩化发育特征、储集层发育... 滨里海盆地是世界上特大型碳酸盐岩含油气盆地之一,盆地东缘石炭系碳酸盐岩是扎纳若尔油田良好的油气储集层。根据测井、岩心资料经综合对比分析后认为,扎纳若尔油田南部KT-Ⅱ含油层系Д层发育白云岩,并对白云岩化发育特征、储集层发育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白云岩主要发育在Д1底部,随着白云石含量的增加,岩石孔隙度有增大的趋势,但在白云石含量小于20%时不明显;白云岩化并不总是增加孔隙度,只有白云岩化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对岩石物性产生显著的影响,白云岩化程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改善储集层物性。白云石含量超过80%时,岩石孔隙度会减小到6.5%左右。研究区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发育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其中,白云岩化改造至关重要,对于优质储集层的发育起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里海盆地 扎纳若尔油田 碳酸盐岩 石炭系 白云岩化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