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小井眼径向钻孔技术研究新进展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志强 陈勋 +4 位作者 施连海 童鑫 刘明涛 佟德水 王谚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30,I0002,共5页
微小井眼径向钻孔作为一项新型完井增产技术,可在储层不同深度和方位钻出多个具有高导流能力的生产孔道,有效增大泄流/波及半径,进而提高单井产量/注入量。文章概括介绍了径向钻孔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套管开窗、地层钻进等关键技术在... 微小井眼径向钻孔作为一项新型完井增产技术,可在储层不同深度和方位钻出多个具有高导流能力的生产孔道,有效增大泄流/波及半径,进而提高单井产量/注入量。文章概括介绍了径向钻孔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套管开窗、地层钻进等关键技术在现场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重点介绍了当前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技术特点与优势等,提出了技术发展趋势,为促进径向钻孔技术的发展及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钻孔 微小井眼 套管开窗 高压射流 旋转钻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水平井提高稠油油藏剩余油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12
2
作者 曲同慈 李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3-748,共6页
为了挖潜辽河油田A块超稠油油藏井间剩余油,应用数值模拟软件描述了水平井有利部署区温度场、压力场及剩余油分布:蒸汽吞吐周期较高的生产井周围油层动用情况较好,油层温度高达190~210℃,但蒸汽加热的有效面积只在井筒周围20~30m... 为了挖潜辽河油田A块超稠油油藏井间剩余油,应用数值模拟软件描述了水平井有利部署区温度场、压力场及剩余油分布:蒸汽吞吐周期较高的生产井周围油层动用情况较好,油层温度高达190~210℃,但蒸汽加热的有效面积只在井筒周围20~30m,井间仍然有大部分区域处于45~65℃的低温状态;由于蒸汽吞吐过程中的汽窜现象,部分井之间有热连通形成。动用最好的区域油层压力为3.00MPa,一般在3.40~3.90MPa。井间存在大量剩余油,剩余油饱和度大于50%。在兴Ⅲ、兴Ⅱ。油层单层厚度大于5m区域整体部署水平井30口,水平段长度250~400m。模拟预测水平井蒸汽吞吐8周期后,平均单井累计产油25220t,油汽比0.42,采出程度为31.5%。与直井生产效果对比,加密水平井可以挖潜稠油油藏井间剩余油,提高该区块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井间剩余油 水平井 加密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分支井技术在潜山剩余油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苏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6-127,130,共3页
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吨油成本,提高单井产量,辽河油田分公司在沈阳采油厂潜山裂缝性油藏布了一口边台H3Z复合多分支井。油藏埋深1900~2300m,两个主分支目的层垂深相差135m,为了同井开发两套层系,结合油藏特征与多分支井工艺特点,井身结构... 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吨油成本,提高单井产量,辽河油田分公司在沈阳采油厂潜山裂缝性油藏布了一口边台H3Z复合多分支井。油藏埋深1900~2300m,两个主分支目的层垂深相差135m,为了同井开发两套层系,结合油藏特征与多分支井工艺特点,井身结构为主水平分支与鱼骨型分支组合,该井建井周期为183d,共完成了两个主水平分支,11个鱼骨型分支,总进尺6654.92m,油层总进尺4369.92m,分支井窗口采用DF-1完井系统,开窗周期为5d,完井周期为9d,占建井周期的7.6%,为历年实施分支井完井周期最短的一口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油藏 多分支井 边台H3Z 完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理约束下钻井机械钻速智能预测泛化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祝兆鹏 朱林 +5 位作者 宋先知 李永钊 张仕民 柯迪丽娅·帕力哈提 张诚恺 王超尘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9-189,共11页
钻井机械钻速的准确预测可辅助油气井钻井前科学配置资源,对制订更加合理的钻井作业方案以及钻井提效、降本增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智能化预测钻井机械钻速已成为行业研究热点,为解决常规智能模型在不同井间迁移能力较差的问题,在对综... 钻井机械钻速的准确预测可辅助油气井钻井前科学配置资源,对制订更加合理的钻井作业方案以及钻井提效、降本增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智能化预测钻井机械钻速已成为行业研究热点,为解决常规智能模型在不同井间迁移能力较差的问题,在对综合录井数据进行降噪、补全等预处理的基础上,利用钻井专业知识构造约束条件,引入了域对抗神经网络(DANN),建立了机械钻速模型在不同井间的迁移机制,结合滑动窗口、增量更新与实时录井数据,形成了机械钻速模型随井下工况的实时更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数据层约束和网络层约束均可提高智能模型的精度与稳定性,且双机理约束下的BP模型相比于普通BP模型预测精度明显提高;(2)基于域对抗神经网络的机械钻速预测模型可有效地将邻井(源域)数据知识迁移到测试井(目标域);(3)基于增量学习算法建立的双滑动窗口数据更新机制,使模型实时适应地下钻进环境变化,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进一步提升;(4)机理约束、迁移训练与实时更新对模型泛化性能的强化作用具有叠加效应,新井机械钻速预测平均相对误差降低至20.2%。结论认为,建立的机械钻速预测模型及迁移方法相较于传统钻速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迁移性和更高的准确度,减少了迁移过程中重复训练时间,为机械钻速智能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钻速 机理约束 域对抗神经网络 迁移学习 增量更新 模型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双底鱼骨井设计与实施 被引量:4
5
作者 于天忠 喻晨 +2 位作者 叶双江 孙传宗 周元龙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5-138,19-20,共4页
与常规直井和水平井相比,鱼骨井因其泄油面积大、相同液量下压差小、能更加经济有效地开发复杂结构油气藏而在辽河油田获得成功应用。基于数值模拟技术和鱼骨井产能评价模型,对双底鱼骨井进行了井身结构设计,确定第一分支主井眼裸眼段长... 与常规直井和水平井相比,鱼骨井因其泄油面积大、相同液量下压差小、能更加经济有效地开发复杂结构油气藏而在辽河油田获得成功应用。基于数值模拟技术和鱼骨井产能评价模型,对双底鱼骨井进行了井身结构设计,确定第一分支主井眼裸眼段长963 m,鱼刺分支共6个;第二分支主井眼裸眼段长735 m,鱼刺分支共5个。从施工难点、钻完井工艺技术、钻井液技术等3个方面介绍了该井现场实施的过程。该井油层钻遇率达到100%,初期日产油62 t,是同一区块水平井产量的3倍、直井产量的10倍,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该井的成功设计与实施为我国复杂结构井技术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双底鱼骨井 井身结构设计 施工难点 钻完井技术 钻井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拖动管柱水力喷射分段压裂工艺在HH42P1井的现场试验 被引量:4
6
作者 高志军 吴庭 王卫忠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3年第4期50-55,共6页
红河油田长9储层属于低孔、特低渗油藏,该油藏油水关系复杂,勘探开发难度大。区块单井自然产能较高,但含水上升较快,产量递减明显。为了经济有效开发该类难动用油气资源,进一步提高单井产能,针对长9油藏水平井试验区油藏地质及HH42P1井... 红河油田长9储层属于低孔、特低渗油藏,该油藏油水关系复杂,勘探开发难度大。区块单井自然产能较高,但含水上升较快,产量递减明显。为了经济有效开发该类难动用油气资源,进一步提高单井产能,针对长9油藏水平井试验区油藏地质及HH42P1井水平井段储层特点,采用拖动管柱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技术进行分段压裂试验。同时利用全三维压裂设计软件对压裂施工程序进行优化,筛选了适合水平井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改造的射孔位置、喷嘴类型及型号、压裂液及支撑剂体系。该井分5段进行了压裂改造,压后增产效果明显,平均日产液量20.15 m3,平均日产油量6.39 t。该工艺与常规加砂压裂工艺相比,不仅降低了油井的含水率,实现了油井增产,而且延长了油井稳产周期,适合在红河油田油水关系复杂的长9储层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特低渗油藏 拖动管柱水力喷射 分段压裂 红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曲率法计算中的数值方法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帆 鲁港 谭静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8期17-19,23,共4页
最小曲率法是测斜计算、井眼轨道设计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井眼轨迹计算中有广泛的应用。研究了最小曲率法计算机数值计算中的几个细节问题,给出了零井斜角测点的方位角定义,阐述了零井斜角测点方位角的二义性。分析了坐标增量计算过程... 最小曲率法是测斜计算、井眼轨道设计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井眼轨迹计算中有广泛的应用。研究了最小曲率法计算机数值计算中的几个细节问题,给出了零井斜角测点的方位角定义,阐述了零井斜角测点方位角的二义性。分析了坐标增量计算过程,给出了减小三角函数计算次数的算法。对小弯曲角情形的坐标计算使用高精度近似公式代替容易产生除法溢出的直接计算,提高了计算过程的稳定性和计算精度。对水平投影长度的计算给出了使用Gauss数值积分法的精确计算方法。文中提出的方法可以用于使用最小曲率法时的井眼轨道计算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提高计算机软件的计算稳定性和计算精度。对涉及井眼轨迹计算的其他实际问题如定向井中靶分析预测、井眼轨迹控制、井身质量检查等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曲率法 测斜计算 井眼轨迹 井眼曲率 数值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位移井减扭阻工具的研制 被引量:8
8
作者 陆洋阳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3-75,12,共3页
井下的摩阻和扭矩是大位移井设计和施工的两个关键因素,文章针对古巴大位移井的现状,研制了机械式减扭阻工具来减低摩阻和扭矩,提高钻具的使用寿命,提高大位移井的施工质量,完善大位移井钻井工艺技术。详细介绍了机械式减扭阻工具的结... 井下的摩阻和扭矩是大位移井设计和施工的两个关键因素,文章针对古巴大位移井的现状,研制了机械式减扭阻工具来减低摩阻和扭矩,提高钻具的使用寿命,提高大位移井的施工质量,完善大位移井钻井工艺技术。详细介绍了机械式减扭阻工具的结构和室内Landmark软件对工具性能的模拟,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表明机械式减扭阻工具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降低钻具的扭矩和摩阻,对钻具受力有着良好的改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位移井 摩阻 扭矩 钻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N_2-THF-H_2O体系水合物的生成和模型计算
9
作者 赵光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82,共8页
对合成氨工业排放的烟道气(9.06%(x)CO_2+90.94%(x)N_2)在四氢呋喃(THF)溶液中进行水合物的生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6.0%(x)的THF水溶液能显著降低该体系的水合物生成压力,具有工业应用价值。通过文献中纯CO_2、纯N_2在THF溶液中的水合... 对合成氨工业排放的烟道气(9.06%(x)CO_2+90.94%(x)N_2)在四氢呋喃(THF)溶液中进行水合物的生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6.0%(x)的THF水溶液能显著降低该体系的水合物生成压力,具有工业应用价值。通过文献中纯CO_2、纯N_2在THF溶液中的水合物生成数据拟合得到CO_2-THF和N_2-THF的二元交互作用参数,采用改进PR状态方程计算气体逸度,Wilson活度系数模型计算液相中水的活度、Chen-Guo水合物热力学模型计算CO_2-N_2-THF-H_2O体系的水合物生成压力。Chen-Guo水合物热力学模型计算出的生成压力与实验值、文献值进行比较,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1.68%和8.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四氢呋喃 烟道气 Chen-Guo水合物热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